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岳麓版必修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岳麓版必修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岳麓版必修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岳麓版必修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岳麓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依据朝代顺序,掌握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大致过程和内容。2.认识古代商业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商业,理解我国城市功能变化。3.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商业的发展1.商周: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______

”政策。2.春秋战国:出现有强大实力的商人;

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3.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各地商人来往频繁,陆上和海上______

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4.宋元(1)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集镇、夜市兴盛。(2)

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工商食官私商丝绸之路元代纸币5.明清(1)

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2)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3)广泛使用

,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

、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商业市镇白银徽商易混易错思维点拨商帮和会馆的形成是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结果,并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易混易错1.中国古代商业起源较早,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繁荣;从发展趋势上看,城市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2.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稳定的政治局面,政府开明的政策,内外交通的便利等。思维点拨二、城市的繁荣1.自周秦迄唐代(1)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2)实行

,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民居隔开。(3)县城以下,一般禁止设市。(4)城市功能:主要是

和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坊市制政治中心2.唐代至宋代(1)

不复存在,形成街市。(2)城郭和乡村也被允许置市贸易。(3)出现

、晓市、草市等。(4)商业活动不再受

的监控。(5)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6)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促使

城市走向繁荣。3.明清时期,除南北两京等传统大都会外,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

为盛。坊市界限夜市图解识记官府沿海港口江南地区思维点拨古代城市的发展与演变图解识记思维点拨古代草市的特征(1)远离城镇;(2)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3)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4)受到政府机构的管理。三、“重农抑商”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

的取向发生矛盾。2.表现(1)战国时期:秦国的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汉代: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3)

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商人地位有所提高。中央集权商鞅变法汉高祖中唐(4)明清时期①表现:对商业发展不采取鼓励政策,对商人进行盘剥;禁止民间出海贸易。②影响:并未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是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一个重要原因。易混易错在中国古代社会,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存在,未能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宋代以后商人地位有所提高,但总体上仍不受认同和重视。易混易错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1.先秦时期的商业史料白圭,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司马迁《史记》[史料解读]白圭是战国时期的大商人,关键词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若猛兽挚鸟之发”“犹伊尹、吕尚之谋”。[问题思考]据史料,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及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提示

理念: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特点:战国时期出现大商人。提示2.宋朝时期的商业材料今朝半醉归①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尔来②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宋]王安石《商感》[史料解读]①说明商业发展深入到农村;②说明商人安全得不到保障。[问题思考]根据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状况,宋朝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提示提示

历史信息:商业发展深入农村,出现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经济政策:重农抑商。3.明清时期的商业材料①(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成

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②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清]徐锡龄《煕朝新语》[史料解读]①反映出大量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市镇经济发展;②反映出区域间长途贩运业获得较快发展。[问题思考]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提示

区域间长途贩运业的较快发展,大量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市镇经济发展,商帮出现。提示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特点(1)变化规律①商业活动场所、时间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是时间、地点固定,后时空限制被打破。②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转向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③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接着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了纸币。史论总结④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商帮。⑤经营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相结合。(2)特点①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②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历程艰难曲折。③受制于农业的发展。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⑤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步增强,对外贸易在明清时期由盛转衰。主题二古代城市的变迁1.古代城市的发展材料一下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材料二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史料解读]材料一中图左上角的“东市”“西市”说明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图中带“宫”字的建筑区域说明城市政治功能突出。材料二中划线部分说明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街取代了原来的“市”。[问题思考]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

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提示2.明清城市的发展材料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中国古代商业史》[史料解读]由划线部分“向农村延伸”和“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这两个关键信息得出其特点。[问题思考]根据材料归纳明清城市的发展具有什么特点?提示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提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1)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早市、夜市出现。(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多分布在江南地区。史论总结深化提升一、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民众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交易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逐渐出现“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5.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以亲缘关系为纽带发展为以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为纽带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等商帮出现。6.商人地位的变化: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被打破。二、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1.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大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2.后期:随着历史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越来越阻碍社会分工的发展,使中国难以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商品生产,打乱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2018·重庆高一检测)汉代民谣说:“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何以孝悌为,财多而光荣。”该民谣主要反映了汉代社会A.重农抑商的现象 B.纺织刺绣的兴盛C.追商逐利的风气 D.农民生活的艰辛答案123456√解析解析

该民谣认为“农、工不如商”“财多而光荣”,强调从事商业致富,不符合重农抑商政策,故A错误;“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是指生产丝织品的不如贩卖丝织品的收入高,没有反映出汉代社会纺织刺绣的兴盛,故B错误;该民谣强调从事商业致富,反映出汉代社会追商逐利的风气,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代社会农民生活的艰辛,故D错误。1234562.(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交子”广泛使用 B.坊市界限严格C.商业发展繁荣 D.商帮活动频繁解析

“交子”使用是在宋朝,不是唐朝,故A项错误;坊市界限严格限制了商业的发展,不是城市繁荣的原因,故B项错误;商业的发展导致城市的繁荣,唐朝出现“扬一益二”现象,故C项正确;商帮活动频繁是在明清时期,故D错误。答案12345解析√6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含有近代商业因素的表现是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商业发展的媒介,故B项正确。3.(2017·天门期末)美国学者查尔斯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中国“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因素”。其依据是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早市夜市普遍且昼夜相连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答案解析12345√6解析

从材料中各地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可知商品经济繁荣。4.《广志绎》称:明代万历时,“天下马(码)头,物所出所聚处,苏、杭之币(丝织品),淮阴之粮,维扬之盐……无锡之米”无所不有。这说明当时A.商品经济繁荣 B.抑商政策废弃C.坊市制度形成 D.自然经济瓦解√答案解析1234565.(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