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北京大峪中学高二(下)开学考语文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7分。1.(17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北京有一条古老的城市轴线,如脊梁一样,贯穿南北,两翼对称。梁思成先生把这种在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帅全局的轴线称为“中轴线”。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恢宏、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中轴线,被称为中国都城规划的典范之作。元朝四年(1267年),在金代琼华岛离宫的基础上开始建造元朝的都城。先在积水潭东北岸设置中心台,再由中心台引一条正南正北的直线作为全城的中轴线。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扩建外罗城,修建永定门。至此,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约7.8千米全部竣工。中轴线是中国传统思想在城市建筑上的反映,是古都北京的文化脊梁。“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中国自古有北极崇拜的居中观,明代北京城扩展南城之后,紫禁城处于全城居中靠北的位置,符合“坐北朝南”“南面而王”的理念。“象天法地”,将都城位置与天象中的北辰相对,中轴线及两侧建筑群的排布以星辰排布为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信仰。“左祖右社”,宫殿的左边(东)是皇家太庙,右边(西)是社稷坛,这体现了古代礼制中重祖先、敬土地的思想。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中轴线的重心由紫禁城南移至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成为核心。在皇家祭祖的太庙以南200米建造了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现合并组建为国家博物馆),蕴含着铭记历史、传承文化的深意;在社稷坛以南200米建造了人民大会堂,这里是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的地方,如此规划寓意深刻。进入本世纪,中轴线逐渐延伸,在北延长线上集中建造了一批规模宏大的体育设施,“鸟巢”和“水立方”分列于中轴线北端的两侧,也形成了对称的格局。随着中轴线北延南伸的逐步实现,以及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脚步渐近,历经风雨的北京中轴线,正像承载着它的这座城,焕发新的生机。(取材于谭烈飞、张馨予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2023年1月28日,《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正式公布实施。该文件以“突出遗产价值、突出整体保护、坚持有效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对北京中轴线及周边环境实施全要素、全过程保护,带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在妥善保护前提下,通过创新手段合理利用,充分展示、发挥遗产价值,使历史文化在与现代生活融合中葆有勃勃生机。先农坛神厨建筑群内的宰牲亭院落是明清两代祭祀时加工牺牲的场所,其独特的重檐悬山顶结构被古建专家称为“明代官式建筑的孤例”。2023年7月,宰牲亭院落首次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来这里拍照“打卡”。附近的老街坊刘先生为络绎不绝的观众当起了“讲解员”,谈起这里的建筑特色和古代祭祀的流程,他如数家珍。数字科技也为中轴线焕发生机提供了无限可能。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特展——“辉煌中轴”。展览借助数字多媒体技术,将壮美的北京中轴线“搬进”了博物馆,营造出古今相通、虚实交织的沉浸式中轴线文化体验空间。观众时而化身古人置身宇宙星空,天上北极星渐渐幻化为地上元大都中心台;时而聆听悠扬的古乐,欣赏古画晕染出的历史上的北京中轴线;随着北京钟楼的一声钟响,观众又进入当下,在老北京胡同的鸽哨、吆喝声中,感受北京中轴线的市井烟火气。2023年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延续“传承中轴文脉,传播古都文化”主题,设置创意中轴、数字中轴等五大赛道,在2022年大赛基础上,增加了以北京中轴线为题材的音乐创作、文学创作、服装服饰设计等板块,旨在多角度、立体化挖掘中轴线的文化魅力。大赛激发了全民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热情,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个性化创意的结合。(取材于刘海红、张璐、李祺瑶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梁思成称贯穿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群的线为中轴线。B.元朝都城中轴线上有琼华岛、积水潭、永定门等。C.将都城位置与北辰相对,符合“南面而王”理念。D.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位置关于中轴线对称。(2)根据材料二,下列做法不符合《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原则的一项是A.启动钟鼓楼的文物修缮和展示提升工程。B.实施正阳门箭楼景观周边环境整治项目。C.加大老城区的住户腾退和街区改造力度。D.策划北京中轴线周末亲子公益徒步活动。(3)材料二提到的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特展,设置了主题为“我在中轴线上”的展项。根据材料一,下列展品不适合在该展项展出的一项是A.绘有北京鼓楼雨燕的明信片。B.卢沟桥“为狮驾到”冰箱贴。C.1979年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入场券。D.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的照片。(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安门西边的中山公园原是社稷坛,曾是皇家祭祀祖先的地方。B.坚持有效利用的原则有利于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C.先农坛扩大开放区域,能够更好地展示、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D.以中轴线为题材的创作比赛,能促进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5)学校举办主题为“传承•创新”的文化论坛,准备演讲的同学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列了下面的表格式提纲,请你填写①—⑤处,帮他补充完整。要求简要概括。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内容古都脊梁外形的脊梁④②建筑布局体现了北极崇拜的居中观①新内涵⑤(举一例并阐释其内涵)③“辉煌中轴”特展用数字科技将中轴线“搬进”了博物馆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29分。(一)2.(1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斯:这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所以:用来……的③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④无恻隐之心恻隐:怜悯⑤自贼者也贼:盗贼⑥贼其君者也其:他的A.①⑤B.②③C.③⑥D.④⑤(2)请将画线句译为现代汉语。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3)“理足气盛”是孟子文章的重要特点,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二)3.(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生十年,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得公《论刑赏》,以为异人。后文忠公以直言荐之秘阁,试六论,文义粲然。比答制策,复入三等,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公尽心其职,老吏畏服。时王介甫用事,而公与介甫议论素异。御史为诬奏公过失,穷治无所得。公未尝以一言自辩,乞外任避之,通判杭州。后徙知湖州,以表谢上,言事者擿其语以为谤,遣官逮赴御史狱。神宗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后以哲宗即位,复朝皋郎,知登州。元祐四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杭僧有净源者,旧居海滨,与舶客交通牟利。舶至高丽,交誉之。元丰末,高丽王子义天来朝,因往拜焉。至是,净源死,义天来祭。祭讫,乃言国母使以金塔二祝皇帝、太皇太后寿。公不纳而奏之曰:“高丽久不入贡,失赐予厚利,意欲来朝,以未测朝廷所以待之薄厚,故因祭亡僧而行祝寿之礼。礼意鲜薄,盖可见矣。若受而不答,则远夷或以怨怒;因而厚赐之,正堕其计。臣谓朝廷宜使州郡以理却之。然庸僧猾商,敢擅招诱外夷,邀求厚利,为国生事,其渐不可长,宜痛加惩创。”朝廷皆从之。未几,高丽贡使果至。按旧例,使之所至吴越七州,费二万四千余缗,公乃令诸郡量事裁损。比至,民获交易之利,而无侵挠之害。七年,以兵部尚书召还。是岁,上亲祀南郊,公为卤簿使,导驾入太庙。有以其车从争道者,不避仗卫。公使巡检使问之,乃皇后及大长公主。时御史中丞李之纯为仪仗使,公曰:“中丞职当肃政,不可不以闻之。”纯不敢言,公于车中劾奏之。上传命申敕,有司严整仗卫。绍圣元年,公被诬以谤讪,遂知英州。未至,复置惠州,瘴病所侵,蛮蟹所侮,胸中泊然无所蒂芥。疾苦者畀之药,殒毙者纳之富。又率众为二桥以济病涉者,患人爱敬之。四年,复以琼州别驾安置昌化。昌化非人所居,食饮不具,药石无有。初僦官屋以庇风雨,有司犹谓不可,则买地筑室,昌化士人畚土运臂以助之,为屋三间。人不堪其忧,公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时从其父老游,亦无间也。元符三年,大赦,北还。初徙廉,再徙永,已乃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六月,请老,以本官致仕,未终旬日,湛然而逝。公于人,见善称之,见不善斥之,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取材于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言事者擿其语以为谤擿:摘取B.比至,民获交易之利比:等到C.又率众为二桥以济病涉者病:生病D.不可不以闻之闻:使……知道(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公被诬以谤讪方其系燕父子以组B.湛然而逝举类迩而见义远C.疾苦者畀之药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D.公于车中劾奏之非抗于九国之师也(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穷治无所得彻底调查却一无所获B.与舶客交通牟和和海外商客相互往来,牟取利益C.其渐不可长刚刚兴起的事物难以持续发展D.胸中泊然无所蒂芥心中恬淡无欲,没有不快(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从小就才华横溢,后来他的文章得到欧阳文忠公的赏识。B.因与王介甫的政见不一,苏轼遭到御史诬陷,被逮捕到御史狱。C.尽管在昌化生活条件艰苦,但苏轼仍然能安贫乐道,与民同乐。D.本文作为墓志铭,除记叙苏轼的生平功绩,还高度赞扬其为人。(5)有人说,苏轼一身兼具儒家所提倡的“智、仁、勇”三种德行。这三种德行在本文所记事件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阐述。三、名著阅读(17分)(一)4.(8分)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②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③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对于①句中加点的“止”有两种解说,一种是“停下来”,另一种是“应该停下来”。由此,对这则语录的解读也有所不同。(1)请按以上两种解说分别解释①句。(2)请分别借助②③句概括两种解读的侧重点。(二)5.(9分)阅读下面《红楼梦》中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1)请解释回目中“金兰契”的意思。(2)下列选项中的画线人物与上文黛玉口中的“你”,所指人物相同的一项是A.滴翠亭杨妃戏彩蝶B.慕雅女雅集苦吟诗C.薛小妹新编怀古诗D.憨湘云醉眠芍药祸(3)有同学认为,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林黛玉成长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上面选段或《红楼梦》中的其他内容,说明理由。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24分(一)6.(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客中月白居易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1】。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2】。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朝发渭水桥,暮入长安陌。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注释:【1】上弦:指农历初七、初八时的月相。【2】清光圆:指月满,农历十五、十六时的月相。(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悠悠”与陶渊明《饮酒》中“悠然见南山”的“悠然”均流露出闲适自在的惬意。B.“晓随”两句意在描写“残月”与“新月”两种不同形态的月相。C.“朝发”两句与李白《将进酒》中“朝如青丝暮成雪”都借朝暮之变感慨生命短暂。D.本诗以“客”始,以“客”结,但首尾句中的“客”所指并不相同。(2)本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都写到“月”,比较所选诗句写“月”的异同,完成下面的表格。诗句相同点不同点“月”的行为表现“月”对人的情感达的情感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客中月》)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月”以人的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借月抒怀,含蓄蕴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春江花月夜》)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二)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5分)7.(15分)(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2)《<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3)《将进酒》中“,”两句写黄河之来,势不可挡;黄河之去,势不可回,显示了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作者因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切,而假设的难以认出对方的原因是:“,。”(5)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比喻美德,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做出了自己的解释:“,。”(6)《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借“入于太庙,,,,可谓壮哉!”发出对庄宗之“盛”的赞叹。(7)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箜篌引》•李贺)(8)出师一表真名世,。(《书愤》•陆游)(9)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贾谊)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8.(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有些路你并不清楚不是我故弄玄虚,有些路你并不清楚。一只蚂蚁的路,你知道吗?一只鸟、一朵花的路你也不会清楚。还有风。还有云。还有季节。还有匆匆的时光与流水。它们都是有路的,只是,我们不清楚。说到路,记忆最深的当是故乡那些藤蔓似的土路了,每一条都叠印着我深深浅浅的足迹,牵牛的,割草的,担水的,下地的,采药的,赶集的……十九年的反反复复,磕磕绊绊,汗水滴洒,哪条路有多长,什么地方分岔,哪个段落被雨水冲出一个豁口,抑或一截横过路面的树根曾经绊了我一跤,这些,我闭上眼睛都晓得。譬如通往山上我家坟地的那条毛道,尽管一年之中我走不了几趟,但是,我的心却经常在那条路上走动。然而,这只是村里路谱中很有限的一部分。还有许多条无形的路,像一张纵横交错的网,匍匐在暗处,在岁月里发着幽光。你可以感知,也可以揣度和想象,但是你却看不见它们真实的模样。就说季节吧。在我的印象里,我的祖父在生产队的位置有点特别。他不耕地,不收割,一年四季扛着一把锃光瓦亮的铁锹,在田野上转悠。他这里瞅一眼,那里挖几锹土,看上去倒像个神秘兮兮的风水师。但是,祖父有一手“绝活”——他知道季节的路,更清楚庄稼的路。最后一场雪还没化净,祖父就把生产队长叫到跟前,说,该整玉米墒了。队长迟疑地说,会不会再来一场雪呀?祖父指着地面上一粒粒新鲜的泥土说,蚯蚓都翻浆了,节令是不会走回头路的,人不知道,可蚯蚓知道。队长不好意思地笑笑,从祖父手里取过铁锹,翻了一锹泥土,丝丝地冒着热气,里面果然藏着几条活蹦乱跳的红蚯蚓。祖父说,节令的路就在这蚯蚓头上,眼下,春天离地面也顶多一指深。说得队长连连点头。村里的鸟,也是有路的。早些年,村里是不乏苍鹰的。鹰总是收完庄稼即来,清明一到即走。鹰究竟来自何方,又归之何处,我的确弄不清楚。但是,它们来到后,飞行的路线还是被我无意中发现了。那年我约摸六岁。这个不会错。因为那年冬天吃不饱肚子。也就是说,是肚子帮我记住的。但是,那年冬天的鹰却特别多,像是好年景赶集置办年货的人,一拨一拨的。出于对食物的渴望,那个冬天我长时间坐在门槛上,等候收工回来的母亲给我带回一些简单的吃食,也许是几个野荸荠,也许是几根胡萝卜,而更多的是失望。失望也得守望。仿佛是为了打发难挨的时光吧,我就专注地看天。当我把目光放得又高又远时,如锉如锯的饥饿感似乎能够减轻许多。起初,我感觉那些鹰也像我一样,被饥饿折磨得乱飞一气。可是鹰飞翔也是有路数的,它们先是顺着河的东侧向北飞,然后再沿着河的西侧往南飞。难道鹰的翅膀下也有路不成?许多年后,当村里的天空已经没有一只苍鹰时,我竟明白了个中的奥秘:河的两岸都是丰腴的田地,农人收割庄稼时,丢下的一些谷穗,正好便宜了过冬的野兔、田鼠和鸟雀,它们呼朋唤友地来此觅食。河道是天然的屏障,那些小兽物是无法逾越的,鹰自然也就无需来回越河逡巡。由此看来,鹰对飞行路径的选择,也是暗会了经济学道理的。后来,我的注意力还是转到了地上。对土地的关注使我发现了许多大地的秘密。比如,像刺猬、野兔、草狐,尽管它们十分狡猾,但还是有迹可循的。一条刺猬经常出没的路,粪渣就是最好的路标。过去,村里刺猬多,它们大多住在河畔一个叫牛鼻凹的地方。那里杂树丛生,是刺猬理想的栖息地。一到黄昏,它们便悄无声息地出来觅食,天亮之前再顺着只有它们才熟悉的路赶回去。不知什么时候,牛鼻凹的树被伐光了,再后来,那里改作农田,刺猬的路便断了。断了就断了,没有人会为刺猬着想。有一年我回到村里,在收割后的麦茬地里,发现四具被麦茬火烧焦的刺猬幼仔的尸体,真是惨不忍睹。我想,要是刺猬有自己的路可以走,它们何必非得跑到危机四伏的地方生儿育女呢?是的,我们人类需要路,是不是也该给其他弱小的物类留一条生路呢?以前,我一直认为树的路在地下。一棵树要想往高处长,它就得拼命地把根往深处扎,在泥土与岩石中左冲右突,开辟出一条路来。然而,一个偶然机会,我发现树的另一半路竟然在天空。那是两年前的一个秋后,我像恋旧的鸟,在即将消失的村里久久盘桓,手里端着个相机,想把整个村庄都装进镜头里带走。那棵伟岸的沙朴就是在此时进入我的视野的。拍树冠的时候,我的心不由得怦然一动,我无意中发现了一棵树生命深处的隐秘世界。那棵沙朴的树冠可以用“硕大无朋”来形容,主干高耸,侧枝纷披。因为是深秋,树叶早已落尽,这就更显出枝干的虬曲与苍劲。扭结,弯曲,多么类似我们不平坦的生命与心灵历程。你看,那一枝,它本来是向北面伸展的,可是长着长着,路被另一根更强悍的枝干挡住了,于是,它不得不折腰改道——向东发展;然而,东面的空间也已被别人率先占领,无奈之下它只得曲线图存——向南突围……在经历了几番搏斗与失败之后,那被严重扭曲的肢体在天空中留下一个大大的“Z”字。凭感觉,我猜测那根树枝要走完那段曲折的路程,起码也得上百年的时间,其间的求索与挣扎,选择与痛苦,并不亚于我们人类历史上那次举世闻名的长征。面对着这样的一条路,我们除了仰望、震撼与感慨,是否还有那么一点自惭形秽呢?反正我是。(取材于许俊文同名散文)(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也是暗会了经济学道理的会:符合B.在即将消失的村里久久盘桓盘桓:徘徊C.主干高耸,侧枝纷披纷披:散乱张开的样子D.我们除了仰望仰望:抬头向上看(树冠)(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最后一句中“我们”换成“你”,可增加亲切感,更便于抒情。B.第四段“暗处”“幽光”并用,写出这些路可感知而难以洞悉的特点。C.第六段写饥荒时的鹰多得像好年景办年货的人,比喻新奇,意蕴丰富。D.人与物、天上与地下、过去与现在……文章取材广泛,打破时空局限。(3)文章第三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后文有怎样的联系?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无形的路”?分别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根据文意分条说明。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9.(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网上流传一种说法,长时间特别是夜晚玩手机,会造成眼部黄斑疾病,如同患上了“眼癌”似的,完全无药可治。其实,黄斑变性的病理机制主要为眼部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通常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诱发黄斑变性的原因还有很多种,包括眼部炎症、高血糖、吸烟等,A。此外,将黄斑变性称为“眼癌”也不准确。所谓“眼癌”,是指生长在眼部的恶性肿瘤,一般为遗传或自身基因突变引发的。“黑暗中玩手机会得眼癌”的说法有些耸人听闻,容易对人造成误导。不过,B,但沉溺于玩手机确实是个坏习惯,容易损害人体健康。①根据科学研究显示,②长期睡前玩手机可能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③导致视力大幅减少;④长期玩手机也会使睡眠质量下降,⑤手机屏幕的光亮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⑥使我们在放下手机入睡后更多处在浅睡眠,⑦而不能进入深睡眠。因此,大家还是要学会合理使用手机,切莫沦为“手机控”。(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10.(10分)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近年来出现了各种“花式开学”设计:黑板上的欢迎词、课桌上的小礼品、教室环境的新布置……2024年2月,我们将迎来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请你为班级设计一个“花式开学”方案,并说明理由。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11.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有同学说,回家后常被父母询问在校情况。自己学习了一天,很疲惫,对父母的态度就会不太好,甚至发脾气,但之后又会自责。请你写一段话来劝导他。要求:具体切实,精炼得体。12.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请以“愿”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7分。1.【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A.表述错误,结合“梁思成先生把这种在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帅全局的轴线称为‘中轴线’”可知。B.表述错误,结合“元朝四年(1267年),在金代琼华岛离宫的基础上开始建造元朝的都城。先在积水潭东北岸设置中心台,再由中心台引一条正南正北的直线作为全城的中轴线。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扩建外罗城,修建永定门。至此,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约7.8千米全部竣工”可知。C.张冠李戴,结合“明代北京城扩展南城之后,紫禁城处于全城居中靠北的位置,符合‘坐北朝南’‘南面而王’的理念。‘象天法地’,将都城位置与天象中的北辰相对,中轴线及两侧建筑群的排布以星辰排布为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信仰”可知。故选D。(2)C.本项措施不符合《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原则,结合“该文件以‘突出遗产价值、突出整体保护、坚持有效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对北京中轴线及周边环境实施全要素、全过程保护,带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在妥善保护前提下,通过创新手段合理利用,充分展示、发挥遗产价值,使历史文化在与现代生活融合中葆有勃勃生机”可知。故选C。(3)B.卢沟桥不在中轴线上。故选B。(4)A.“曾是皇家祭祀祖先的地方”错误,结合“‘左祖右社’,宫殿的左边(东)是皇家太庙,右边(西)是社稷坛,这体现了古代礼制中重祖先、敬土地的思想”可知。故选A。(5)①结合“该文件以‘突出遗产价值、突出整体保护、坚持有效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对北京中轴线及周边环境实施全要素、全过程保护,带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在妥善保护前提下,通过创新手段合理利用,充分展示、发挥遗产价值,使历史文化在与现代生活融合中葆有勃勃生机”可知,时代新韵。②结合“中轴线是中国传统思想在城市建筑上的反映,是古都北京的文化脊梁”可知,文化的脊梁。③结合“数字科技也为中轴线焕发生机提供了无限可能……”可知,新手段。④结合“北京有一条古老的城市轴线,如脊梁一样,贯穿南北,两翼对称”可知,中轴线贯穿北京城南北,两翼对称。⑤结合“在社稷坛以南200米建造了人民大会堂,这里是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的地方,如此规划寓意深刻”可知,在社稷坛南建造人民大会堂,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也可以举国旗杆、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等例子,并阐释其内涵。答案:(1)D(2)C(3)B(4)A(5)①时代新韵②文化的脊梁③新手段④中轴线贯穿北京城南北,两翼对称⑤在社稷坛南建造人民大会堂,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也可以举国旗杆、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等例子,并阐释其内涵。【点评】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29分。(一)2.【分析】(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实在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解答】(1)①斯:所以。句意: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⑤贼:伤害。句意:这是伤害自己。故选:A。(2)重点词语:扩,扩大;充,充实;然,同“燃”,燃烧。句意:凡自身保有这四种开端的,就懂得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不可遏止)。(3)为了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一观点,孟子以“孺子将入于井”举例论证,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说明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乃是人的本能,易于理解引发共情;用人有四肢来比喻人有四端,便于读者理解四端是与生俱来的道理。运用排比句“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指出了“四心”与“四端”的关系。坚决否定了人的恻隐之心是出于功利与嫌恶,强调了恻隐之心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气势强烈,情感丰沛。答案:(1)A(2)凡自身保有这四种开端的,就懂得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不可遏止)。(3)①文中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将要落井时的反应为例来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个论点,所举事例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引发共情;用人有四肢来比喻人有四端,便于读者理解四端是与生俱来的道理。②文中三个“非……也”句,形成排比,坚决否定了人的恻隐之心是出于功利与嫌恶,强调了恻隐之心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气势强烈,情感丰沛。参考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都知道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点评】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第一步,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把握大意。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读懂个大概即可。第二部,细读文章,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读中,要结合选项的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较为简单的题目。第三部,在读文章,加深理解。这一步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进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二)3.【分析】(1)本题考查掌握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2)本题考查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的能力。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分析关键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等知识点理解是否正确。(4)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5)本题考查对文中主人公道德品质、人物形象的探究的能力。找到主人公所经历的事迹,认真理解的基础上探究其品质,另外也需要注意文中直接出现的展现其品质的句子。【解答】(1)C.句意:又带领众人修了两座桥来让那些苦于渡河之人(顺利)过河。病:苦于。故选:C。(2)A.均为介词,用。句意:先生被人用诽谤(朝廷)的名义诬陷。/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B.连词,表修饰。句意:安然离开了人世。/连词,表转折。句意: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C.……的人。句意:(他)给生病的人药品。/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D.介词,在。句意:先生就在车里写奏折检举皇后和大长公主。/介词,与,和,跟。句意: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故选:A。(3)C.理解不正确,根据前面语境,这里“其渐”指“不好的苗头”,“不可长”是说“不能容许发展滋长”。正确的译文为:这种不好的苗头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故选:C。(4)B.“因与王介甫的政见不一,苏轼遭到御史诬陷,被逮捕到御史狱”有误,原文表述为“时王介甫用事,而公与介甫议论素异。御史为诬奏公过失”。只是说他和王安石政见向来不一致,御史捏造事实诬陷先生有过失。但并没有说苏轼遭到御史诬陷是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一,且此时还没有被逮捕到御史狱。后面说“后徙知湖州,以表谢上,言事者擿其语以为谤,遣官逮赴御史狱”。调任湖州知州时,(先生)用奏表感谢圣上,向君王进谏的人摘取奏表中的话把它们当作诽谤,派遣官吏把(先生)逮捕到御史台监狱。故选:B。(5)智:原文说到“公不纳而奏之曰:‘高丽久不入贡,失赐予厚利……意欲来朝宜痛加惩创。’……比至,民获交易之利,而无侵挠之害”。苏轼识破了高丽王子表面行祝寿之礼,实则欲谋取重利的真实意图,让各郡县裁减开支,最终使百姓获利的同时不被侵扰。仁:原文说到“疾苦者畀之药,殒毙者纳之富。又率众为二桥以济病涉者,惠人爱敬之”。在惠州条件艰苦,苏轼仍救治生病的百姓,安葬逝者,修桥以便利百姓。勇:原文说到“有以其车从争道者,不避仗卫。公使巡检使问之,乃皇后及大长公主。时御史中丞李之纯为仪仗使,公曰:‘中丞职当肃政,不可不以闻之。’纯不敢言,公于车中劾奏之。上传命申敕,有司严整仗卫”。苏轼上书弹劾与仗卫争道、不守礼的皇亲贵戚,面对权贵,毫不畏惧。答案:(1)C(2)A(3)C(4)B(5)示例:①智:苏轼识破了高丽王子表面行祝寿之礼,实则欲谋取重利的真实意图,让各郡县裁减开支,最终使百姓获利的同时不被侵扰。②仁:在惠州条件艰苦,苏轼仍救治生病的百姓,安葬逝者,修桥以便利百姓。③勇:苏轼上书弹劾与仗卫争道、不守礼的皇亲贵戚,面对权贵,毫不畏惧。参考译文:先生讳轼,姓苏,字子瞻。十岁时,听到古今成败(的故事),就能说出它们的要旨。到了二十岁,(他的)学问贯通经史,每天写文章(有)几千字。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的考试,看到先生的《论刑赏》,认为(他)是奇人。后来,欧阳修直接向秘阁推荐了他,(秘阁)用六论来考他,(先生的)文章条理清晰明白。等到答完制策(殿试时关于时事策略的论文),又进入三等之列,被授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的职务。先生对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老吏(对他)敬畏感服。当时王安石当权,而先生和王安石的政见向来不一致。御史捏造事实诬陷先生有过失,彻查调查却一无所获。先生未曾为自己辩解一个字,(只是)请求外放躲避他,做了杭州通判。后来调任湖州知州时,(先生)用奏表感谢圣上,向君王进谏的人摘取奏表中的话把它们当作诽谤,派遣官吏把(先生)逮捕到御史台监狱。神宗怜惜他,用黄州团练副使的职务安置(他)。后因哲宗即位,(先生)复官为朝奉郎,管理登州。元祐四年,(先生)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管理杭州。有个叫净源的杭州僧人,以前住在海边,和海外商客互相往来牟取利益。海船到了高丽,(人们)都称赞他。元丰末年,高丽王子义天前来朝贡,顺便去拜访净源。到了这里,净源已经死了,义天前来祭奠(净源)。祭奠完毕,(义天)就说(高丽)国母派他用两座金塔为皇帝、太皇太后祝寿。先生不接受,上奏此事说:“高丽长久不进贡,失去(朝廷)赏赐给(他们)的厚利,(此时)想要前来朝贡,是因为猜测不出朝廷用来赏赐他们的(财物)是多是少,所以借祭奠亡僧之机行祝寿之礼。(从)礼少意薄就可以看出。如果接受了(祝寿之礼)而不答复,那么远来之人或许会因此事而怨恨;(如果)因此重赏他们,(就)正中他们的计谋。我认为朝廷应该让州郡以理拒绝他们。然而庸俗的僧侣、狡猾的商人,胆敢擅自招诱外人,求取厚利,给国家滋生事端,这种不好的苗头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应当重加惩罚。”朝廷都听从了他的意见。不久,高丽进贡的使者果然到了。按照旧例,使者所到的吴越七州,(实际)花费要二万四千多缗,(先生)就让各州郡按照具体情况裁减(开支)。等(高丽使者)到了,百姓获得贸易的好处,而没有被侵扰的害处。元祐七年,(先生)以兵部尚书的身份被召还回京。这一年,哲宗亲自到南郊祭天,先生担任卤簿使,引导御驾进入太庙。有驾着车、带着侍从争路的人,不避让仗卫。先生派御营巡检使询问此事,原来是皇后和大长公主。当时御史中丞李之纯担任仪仗使,先生说:“您有肃政的职责,不能不让皇上知道此事。”李之纯不敢说话,先生就在车里写奏折检举皇后和大长公主。皇上传命告诫(他们),让相关部门整肃仗卫。绍圣元年,先生被人用诽谤(朝廷)的名义诬陷,于是(被派去)管理英州。还未到任,又被安排到惠州,在惠州被瘴气疾病侵扰,被少数民族侮辱,他心中也恬淡无欲,没有不快。(他)给生病的人药品,给死去的人(安葬的)费用。又带领众人修了两座桥来让那些苦于渡河之人(顺利)过河,惠州的老百姓爱戴他。绍圣四年,又以琼州别驾的身份被安置在昌化。昌化不是人能居住之地,饮食、药物都不具备。(先生)起初租赁官舍来遮风避雨,当地官员还说不行,于是(他)就买地筑屋,昌化的士人搬运砖土来帮助他,建了三间屋子。别人都无法忍受这种穷苦忧愁,先生食芋饮水,写书著述以之为乐,时常跟随当地父老一起游玩,没有什么隔阂。元符三年,国家大赦,(先生)北还。最初到廉州,又到永州,不久官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六月,(先生)请求退休,按原有的职务辞去官职,不到十天,安然离开了人世。先生对待他人,看见好的地方就称赞,看见不好的就斥责,见义勇为,而不去考虑其中的。因为这个原因而在世上屡遭困顿,可(先生)最终也不认为这是遗憾。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人,说:“(他们)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又有什么怨悔呢。”先生确实有这种品德啊。【点评】实词的意义推断:1.语境分析法;2.结构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联想推断法;5.邻字借推法;6.成语对应法;7.古今对比法;8.代入检验法;9.依形推义法。三、名著阅读(17分)(一)4.【分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要将两种解说带入材料中分别解说,注意根据“止”的理解修改前后文的翻译。(2)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先要理解后两则材料谈及的内容以及重点,再结合第一则材料概括两种解读的侧重点。【解答】(1)第一种将“止”理解为主动式的“停下来”,强调自己是主动的,“譬如”解释为“好比”;“未成一篑”是说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山了;“止,吾止也”为判断句。“平地”,填平洼地;“进”是说继续堆下去。整个可理解为: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山了,如果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填平洼地,纵是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继续堆下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第二种将“止”理解为“应该停下来”,为何应该停下来呢?是因为“义”。“止,吾止也”就应该理解为“如果应该停止,我便停止”。正确的理解为: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了,如果应该停止,我便停止。好比填平洼地,纵是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应该前进,我便前进。(2)材料二强调“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由此观点来解读材料一强调的是自己主动停下的,是停止还是继续完全在于自身,强调放弃或前进的原因皆在于自己。材料三强调“义之与比”,天下的事情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一定不要怎样做,要考虑的是是否合乎“义”,合乎道义。由此观点来解读材料一强调的是放弃或前进的准则是合乎道义。答案:(1)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山了,如果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填平洼地,纵是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继续堆下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了,如果应该停止,我便停止。好比填平洼地,纵是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应该前进,我便前进。(2)第一种解读强调放弃或前进的原因皆在于自己。第二种解读强调放弃或前进的准则是合乎道义。参考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子罕》)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颜渊》)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一定不要怎样做,而只考虑怎样做才合适恰当,就行了。”(《里仁》)【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二)5.【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把握和对词语的解读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情节分析作答。(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的识别能力。解答时,要了解相关的人物及情节,再判断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时,要明确观点,再结合名著相关情节分析作答。【解答】(1)“金兰契”,交友互相投合之意。后用作友情契合之典。回目中“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指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冰释前嫌,两人情投意合,说了很多知心话,成为了感情融洽的朋友。(2)黛玉口中的“你”指的是薛宝钗。A.“杨妃”指薛宝钗。薛宝钗在去找黛玉的途中,在滴翠亭遇到彩蝶去扑蝶,直追得香汗淋漓,因宝钗体丰,故比作“杨妃”。B.“慕雅女”,爱慕雅趣的女子,这里指香菱。香菱进园子里跟黛玉学诗,十分用功。C.“薛小妹”指的是薛宝琴。她将素昔所经过各省内古迹为题,做了十首怀古绝句,内隐十物,让大观园众姐妹赏玩。D.“湘云”指的是史湘云。湘云喝醉了酒,在山子石上睡着了,芍药花落了满身。故选A。(3)首先要回答同意还是不同意。此题为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则要分析黛玉哪里“成长”了。黛玉性子孤傲,不大合群,并且原本对宝钗存有敌意,常常针对宝钗说一些讽刺的话。而节选部分之前,黛玉在行酒令时“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里的词说了几句,宝钗私下提醒;宝钗还教导黛玉要做女性“分内的事”,“看杂书不好”;宝钗关心还黛玉的身体健康,要每天送她一两燕窝补身体。黛玉因此十分感动,说出“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还把自己心中的烦难告诉给宝钗,“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这里的黛玉不仅对宝钗的认识更深了一层,而且开始真心交朋友,这是“成长”的表现。如不同意,可以分析黛玉之所以对宝钗推心置腹,是因为宝钗的言行感动了她,可见她心思单纯,容易被感动,表明她还有简单幼稚的一面。答案:(1)金兰契:指感情投合的朋友。这里指黛玉和宝钗互剖心迹,感情极其融洽。(2)A(3)示例1:同意。节选部分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以前她认为宝钗心里藏奸,如今却与宝钗推心置腹说了很多体己话,表明她对人的认识更深了一层;她肯放下孤傲真心交友,这也是成长的表现。示例2:不同意。宝钗仅仅劝导了黛玉几句,黛玉就将一片赤诚之心捧出来,把自己的烦难都告诉宝钗,恰恰表明黛玉心思还是很单纯,这不是成长的表现。【点评】名著名篇复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应在平时多加注意。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24分(一)6.【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对比鉴赏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A.“均流露出闲适自在的惬意”错,本诗“悠悠行旅中”,意思是漫漫旅途中,表现诗人旅途的孤独。B.“意在描写‘残月’与‘新月’两种不同形态的月相”错,“晓随”两句意思是早上陪伴着残月(月末)出发,晚上又伴随着新月(月初)露宿。表明在朝朝暮暮的行止中,唯一可供安慰的只有高不可攀的明月,表达诗人无法排遣的寂寞。C.“借朝暮之变感慨生命短暂”错,本诗“朝发”两句意思是早上从渭水的桥边出发,晚上到了长安小道上。讲的是行速迅疾。D.正确。故选D。(2)“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意思是谁说月亮是无情的,她不是千里一直远远地追随吗?故“月”的行为表现为——不远千里,一直追随游子;“月”对人的情感概括为——与游子共情,想要慰藉他旅途中的孤独之感。进而借“月”表达游子在漫长旅途中的孤独与艰辛。“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意思是可怜楼上徘徊不去的月光,应该照耀在思妇的梳妆台上。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也拂不掉。故“月”的行为表现为——在楼上徘徊,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和捣衣砧上;“月”对人的情感概括为——怜惜思妇,想要为她解愁。进而借“月”表达思妇的孤独和相思之苦。答案:(1)D(2)①不远千里,一直追随游子。②与游子共情,想要慰藉他旅途中的孤独之感。③游子在漫长旅途中的孤独与艰辛。④在楼上徘徊,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和捣衣砧上。⑤怜惜思妇,想要为她解愁。⑥思妇的孤独和相思之苦。译文:客人你从江南来,来的时候还是月初(上弦是月初)。漫漫旅途中,三次碰到了月圆。早上陪伴着残月(月末)出发,晚上又伴随着新月(月初)露宿。谁说月亮是无情的,她不是千里一直远远地追随吗?早上从渭水的桥边出发,晚上到了长安小道上。不知道今夜的月亮,又在一直陪伴着哪家的客人?赏析:“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在朝朝暮暮的行止中,唯一可供安慰的只有高不可攀的明月,三句一连三个“月”字,字面的密集凸显出感情的缺憾。在表层的静谧之下,应该是害怕一触即发的彻骨寂寞所以点到为止吧。无法排遣的寂寞却是不得不排遣的,于是只好用“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聊以释怀。不远千里伴客前来的明月也许忠诚,但这冷冷无心的专一又能提供多久的支撑呢?所以,当行人到达目的地长安之后,他几乎是如释重负地作别了这旅途中唯一的伙伴,并发出深知痛痒却带有局外人庆幸般的感叹:“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王建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亮始终遵循自己阴晴圆缺的逻辑,而人却愿意一厢情愿地比附自己的感情和忧伤。月照人,人看月,究竟谁是谁的客呢?【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二)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5分)7.【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重点字:霰)(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重点字:焉)(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重点字:复)(4)尘满面鬓如霜(重点字:鬓)(5)其志洁故其称物芳(重点字:洁)(6)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重点字:盛)(7)芙蓉泣露香兰笑(重点字:露)(8)千载谁堪伯仲间(重点字:堪)(9)序八州而朝同列(重点字:序)【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8.【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重要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语境义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况:①多义。因为词虽然有多个意义,但在具体语境中,由于受到语境的制约,它的意义则是单一而确定的。②特殊含义。词的特殊含义是指词在具体语境中改变了原来的意义,具有了新的临时意义,有些词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③隐含义。隐含义是指词隐藏于字里行间的意义,即弦外之音,言外之意。(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3)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先通读文本,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筛选概括相关内容。(4)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本内容和分析作者感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先通读文本,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筛选概括相关内容。【解答】(1)D.仰望:常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敬慕、敬仰和向往之情。结合“面对着这样的一条路,我们除了仰望、震撼与感慨,是否还有那么一点自惭形秽呢?”可知。故选D。(2)A.结合“一只蚂蚁的路,你知道吗?一只鸟、一朵花的路你也不会清楚。还有风。还有云。还有季节。还有匆匆的时光与流水。它们都是有路的,只是,我们不清楚”可知,随着范围的扩大,“我们”也是不清楚的。所以“我们”不能换成“你”。故选A。(3)结合“说到路,记忆最深的当是故乡那些藤蔓似的土路了,每一条都叠印着我深深浅浅的足迹,牵牛的,割草的,担水的,下地的,采药的,赶集的……”可知,本段写了自己对故乡“有形之路”的熟悉,反衬后文对“许多条无形的路”的“并不清楚”。结合“譬如通往山上我家坟地的那条毛道,尽管一年之中我走不了几趟,但是,我的心却经常在那条路上走动”可知,本段所写的记忆细腻、深刻,饱含对故土的深情,与后文描写母亲、“我像恋旧的鸟”等呼应。结合“十九年的反反复复,磕磕绊绊,汗水滴洒,哪条路有多长,什么地方分岔,哪个段落被雨水冲出一个豁口,抑或一截横过路面的树根曾经绊了我一跤,这些,我闭上眼睛都晓得”可知,本段写了曾经的劳作与艰辛,与后文写到的艰难生活一致,为文末感叹“我们不平坦的生命与心灵历程”提供依据。(4)结合“他知道季节的路,更清楚庄稼的路。最后一场雪还没化净,祖父就把生产队长叫到跟前,说,该整玉米墒了……”可知,季节的路。要善于发现并遵循、敬畏自然规律。结合“鹰究竟来自何方,又归之何处,我的确弄不清楚。但是,它们来到后,飞行的路线还是被我无意中发现了……”可知,鹰的路。行路轨迹是用尽量低的成本获得利益的过程。结合“一条刺猬经常出没的路,粪渣就是最好的路标。过去,村里刺猬多,它们大多住在河畔一个叫牛鼻凹的地方……”可知,刺猬的路。人类追求自身生存发展时,也要给其他物类留活路。结合“那棵沙朴的树冠可以用‘硕大无朋’来形容,主干高耸,侧枝纷披。因为是深秋,树叶早已落尽,这就更显出枝干的虬曲与苍劲。扭结,弯曲,多么类似我们不平坦的生命与心灵历程……”可知,沙朴树枝的路。在不平坦的生命历程中,要痛苦求索,坚强突破。答案:(1)D(2)A(3)本段写了自己对故乡“有形之路”的熟悉,反衬后文对“许多条无形的路”的“并不清楚”。本段所写的记忆细腻、深刻,饱含对故土的深情,与后文描写母亲、“我像恋旧的鸟”等呼应。本段写了曾经的劳作与艰辛,与后文写到的艰难生活一致,为文末感叹“我们不平坦的生命与心灵历程”提供依据。(4)季节的路。要善于发现并遵循、敬畏自然规律。鹰的路。行路轨迹是用尽量低的成本获得利益的过程。刺猬的路。人类追求自身生存发展时,也要给其他物类留活路。沙朴树枝的路。在不平坦的生命历程中,要痛苦求索,坚强突破。【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9.【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语境补写,注意和上下文连贯,不能是病句。(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分析画线句子,找出其中的语病,然后针对语病一一加以修改。【解答】(1)A:根据上文“其实,黄斑变性的病理机制主要为眼部黄斑区结构的衰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福建福州市长乐区城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台州市椒江区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能源集团权属企业兖矿新疆能化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项目风险评估合作协议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安置房买卖合同违约责任及赔偿条款
- 2025年海北年货运从业资格证
- 2025年哈尔滨货运从业资格证怎么考试
- 2024年高端水果采摘园租赁管理与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学教师学术交流活动聘用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贸易合同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本2篇
- GB/T 19799.2-2024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试块第2部分:2号标准试块
- 2024-2025学年冀教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卷(含详解)
- DB45T 1831-2018 汽车加油加气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 水资源调配与优化-洞察分析
- 无人机职业生涯规划
- 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 统编版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电力线路迁改工程方案
- 第四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技术文件-工业控制样题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2024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合作协议
- 2024年Amazon店铺托管运营全面合作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