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厦门_第1页
我的家乡厦门_第2页
我的家乡厦门_第3页
我的家乡厦门_第4页
我的家乡厦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馨的城市----厦门厦门市是福建省的一个副省级城市,是全国5个方案单列市之一,同时也是全国首批实行对外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并拥有地方立法权。位于福建东南部,西部与漳州毗邻,北接泉州,东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曾是国共双方距离最短的前线阵地,在两岸敌对期间曾经炮火连绵。著名景点有鼓浪屿、集美归来堂、万石植物园、厦门大学、海沧大桥、同安影视城、集美园博苑、南普陀寺等。厦门岛也称鹭岛。厦门的主体--厦门岛面积约132.5平方公里,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面积约128.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位于闽南九龙江口的厦门岛上,以前为一海岛,后来修建集美海堤和杏林海堤后,乃与大陆相连,成为一个半岛。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自古以来,厦门就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海防要地,原属同安县。元、明时期为防倭寇侵扰,在此设立防哨。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在岛上筑城,名为厦门城,意取“大厦之门”,以显其战略地位之重要。清代设厦门厅,1933年设厦门市。厦门是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温差小,年均气温为20℃左右,十分宜人。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风力一般3至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最热月7月份气曙平均只有28℃,加上此时降水较多,东南风盛行,故绝无炎热之感;最冷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2℃左右,严冬寒冷之感似难以体验到。因此,厦门是一个气温适宜,四季常青的海滨旅游城市。厦门附近鱼类资源丰富,盛产带鱼、鲳鱼、鱿鱼、鲨鱼、墨鱼、马鲛鱼、蛏子、海参、对虾、龙虾等,物产丰富。尤其是厦门文昌鱼,著名中外,是著名的美味佳肴。此外,厦门出产各种亚热带瓜果、馅饼、鱼皮花生、菩提丸、青津果、厦门珠绣、漆线雕、厦门彩塑、厦门瓷塑、香菇肉酱、厦门药酒、海产干货香菇肉酱罐头、花生酥、珠绣拖鞋等土特产品,无不受人喜爱。厦门一带以花岗岩为主要岩石,故山体多呈浑圆形,山上多怪石奇岩,坡上多花草林木,降水丰沛,山中多流泉飞瀑,依山濒海,山海之主兼有。厦门风景绮丽,名胜古迹多不胜数,其中最具特色和著名折海滨风光点,要数南普陀寺、万石植物园、胡里山炮台、厦门古城遗址、鸿山、望高石、厦门大学等。厦门民风民俗春节厦门正月初三忌拜年

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门拜年,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天公生”以前,在农历正月初九那天,厦门的家家户户会烧香挂灯、设案摆供,诚心虔意地敬“天公”。天公诞生是子虚乌有的,但这个节日的形成却有一段有趣的故事。300多年前,清军进攻闽南,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郑成功放弃金、厦两岛,退守台湾。传说那年十二月,清政府下了两道命令:一道是全国老百姓在正月初一要家家户户点灯结彩。一道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头令”,要老百姓改变留全发的习惯。当时,全国的老百姓都不愿意改变留全发习惯,认为剪头发是叛国不孝的表现。于是,一场反剃发的斗争迅速展开,由于人民的竭力反对,正月初一点灯结彩的命令没人执行,清政府只好在正月初八宣布取消“剃头令”。厦门和邻近各县的老百姓听到这一消息,非常快乐,不约而同地在正月初九杀猪宰羊,点灯结彩,烧香放炮,庆祝反“剃头令”斗争的胜利。清朝官员知道后,便查问什么节日,于是人们巧妙地瞒骗他们,说这是天公生日。以后年年庆祝,连闽南的官府也不例外,于是正月初九便成为“天公生”。

除夕吃年夜饭,叫“吃廿九瞑”,大都爱吃火锅〔暖锅〕,“围炉”合家欢。火锅有“一品锅”〔整锅一格〕、“鸳鸯锅”〔两格〕、“四色锅”〔四格〕。从“一品锅”而形成名菜“一品富贵”,汤是猪肉或鸡鸭汤,主菜是金元宝〔鸡蛋〕、银元宝〔鸽蛋〕、整只蹄膀叫“一团和气”,黑刺参与墨鱼用海带绑在一起叫“乌金墨玉”,鸡鸭翅膀叫“鹏程万里”,冬笋叫“节节高升”,粉丝叫“福寿绵长”,鱼丸、肉丸和发菜叫“团圆发财”,鸡头鸡尾、鱼头鱼尾叫“有始有终”,加上火腿脚爪叫“平步青云”,末了吃长生果,意思是“长生不老”,吃柑橘,象征吉利。由于火锅热气腾腾,食品翻滚不停,不断续汤,添加好料,就叫“越吃越有,越烧越旺”。厦门人特别重视海鲜,如鲢鱼“年年有余”〕、蚝仔、红虾、珠蚶、旺螺、海带和发菜豆腐〔“发财多福”〕等,近年来又有啤酒火锅、豆腐火锅、丸子火锅、什锦火锅等应市。年夜饭吃了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年年高升,年年快乐!又有敬祝长辈延年高寿之意。年糕又叫“年年糕”,“年年糕”从“粘粘糕”同音演化而来。厦门人把年糕叫做“米果”,品种多样,有甜有咸,甜的有白糖米果、乌〔红〕糖米果,并加冬瓜、红枣、花生等;咸的有金瓜〔南瓜〕米果、菜头〔萝卜〕米果、番薯〔地瓜〕米果、芋头米果,并加猪肉、虾米、蚝干、香菇、油葱等;此外,还有凉米果、发米果、碗糕米果……年糕薄饼清代有诗人写诗咏薄饼:“春到人间一卷之”,描写薄饼皮是“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描写薄饼馅是“纷藏丝缕缕,馋嚼味融融”。薄饼还是厦门人的一大创造。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任潮州太守的同安人李春芳,将其女儿嫁给了金门蔡厝人蔡复一〔那时,金门属于同安县管辖〕。后来,蔡复一官至总督云贵湖广军务兼贵州巡抚,公务繁忙,日理万机,经常废寝忘食。蔡夫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害怕长此以往,有损夫婿健康。于是,她就将一些鱼、肉、虾、菜、笋、豆等用微火炖熟,用面皮包卷,置于夫婿案头,让他边吃边办公,一举两得。这种菜便被称为“婆饼”,厦门话“婆”“薄”同音,便又称为“薄饼”。它从官府传到民间,“夫人薄饼”又变成“美人薄饼”。厦门人对中秋节特别重视,除了全国共有的赏月、吃月饼以外,当地有一种玩会饼搏状元的民俗活动。当年郑成功率部驻扎在厦门,中秋节前后,士兵们开始思念家人。部将洪旭为了鼓励士兵先国后家的斗志,便巧设“中秋会饼搏状元”,用六个骰子和一只碗,让士兵轮流掷骰子,根据骰子红豆的多寡,可中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六骰均为4,可囊括桌上全部,根据骰子红豆的多寡,可中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六骰均为4,可囊括桌上全部月饼,六骰均为除4外的数,要关灯,抢月饼。由于搏状元活泼有趣,郑成功批准从8月13日至18日,军士按单双日分批轮流赏月搏饼。这种中秋节玩会饼搏状元的习俗,300多年来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会进行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厦门的饼店在中秋节前后大量生产会饼上市,有馅饼、广东饼、饼干式或三者综合。中秋博饼是厦门特有的习俗。相传是明末清初郑成功驻守厦门鼓浪屿时为缓解将士们在中秋佳节思乡之情而创,是在中秋节时用于娱乐的一种游戏。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中秋节食物土笋冻,是厦门独有的美味,厦门人列其为厦门第一美食小吃。土笋冻的主要材料是土笋,“土笋”是一种环节动物,学名叫“星虫”,身长仅一二寸,却五脏俱全。据明朝屠本骏《闽小记》中写道:“其形如笋而小,生江中,形丑而甘,一名土笋。”清朝同治年间,任福建布政司的河南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写道:“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甘鲜美,但闻其生在海滨,形类蚯吲。”厦门沿海盛产“土笋”,熬制土笋历史悠久,先得将土笋腹部压破,再将肚内泥浆洗涤干净,而后和清水熬煮。它身上的胶质溶化水中,冷却后凝固成一块块玲珑剔透的小圆块,即为土笋冻。厦门人吃土笋冻是很讲究配料的。要选用上等到酱油、北醋、甜醋、辣酱,还有芥辣粉、蒜茸、海蜇皮等,再加上翠绿的芜荽、白雪般的酸萝卜、猩红色的辣椒、番茄片作佐料,五彩缤纷,风味独特。土笋冻本身吃起来清脆鲜嫩,含有土笋津液的冻非常甘美。沙茶面闽菜,咸鲜香辣,有点甜,汤色红亮,口味咸鲜香辣,营养搭配合理。将碱水油面放入沸水中大火汆5分钟,取出控水放入大碗中备用;绿豆芽去头去尾;韭菜洗净,切长3厘米的段;锅内放入沸水,大火沙茶面烧开后放入绿豆芽大火汆1分钟,捞出过凉;韭菜段放入沸水中大火汆0.5分钟,捞出过凉。猪大肠洗净,放入锅中加盐5克、料酒大火煮30分钟,捞出切成长2厘米的段。锅内放入沙茶酱、高汤大火烧开,放入盐2克、鸡粉调味后下炸豆腐片、猪大肠、虾仁、绿豆芽、韭菜段大火烧开,出锅浇于碱水油面上即可。厦门馅饼分两种。甜饼是以绿豆沙为馅,加猪油,白糖烘得。咸饼是以肉丁为馅,加猪油白糖所制。皮酥馅靓用来形容厦门馅饼,毫不夸张。而在南普陀寺,有一种素油馅饼,馅心除了绿豆白糖还有黄花木耳的。馅饼在厦门是一种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传统食品,料精工细,系选用优质面粉、猪油、上等绿豆制成。制作时,绿豆蒸酥去壳,研得精细,饼皮和饼酥下足油量,揉得恰到好处。烘制时,注意掌握火候,做到内熟外赤不走油。这样做出来的馅饼饼皮香酥油润,馅科冰凉清甜。以前物品比较稀缺,厦门的馅饼因料精工细,选用优质精白面粉制成,里面裹有各种馅料,口感香甜酥细、湿润冰凉、口味繁多,深受喜爱。“鼓浪屿”馅饼便是随着游客流向全国、流向世界,成为厦门旅游产品一大品牌的。馅饼麻糬的外皮是用圆糯米或糯米粉为主要材料,以澄粉+热开水为黏着剂作成,所以根本上是白色的,也有使用食用色素或添加其它素材让颜色有变化的麻糬。麻糬的内馅那么相当多样化,较常见的包括红豆沙、绿豆沙、芝麻、芋泥等,所以一般是当作甜食,然而也有店家用咸口味的内馅〔如肉松〕作麻糬。依不同的地区、店家,做法和口味上也会有些许不同。刚制作完成的麻糬口感最正确,暴露在空气一段时间后会开始变硬。手工制作的麻糬大多注明最迟要隔天食用,机器制作的那么可以保存较久。近年来,有将麻糬放进火锅内加热的新吃法。这种麻糬,通常内馅为鱼浆或起司或年糕。麻糬肉干的种类繁多,有猪肉干、牛肉干、羊肉干、马肉干、兔肉干等,这类产品的水分活度很低,大多数细菌已经不能生长,故保质期较长,这类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属于肉制品中的高档产品。总体来说都是采用精肉经过卤制入味、烘干、调味等过程。包装方式有散装、精装、糖果装等多种样式。肉干歌仔戏[1]

是福建及台湾的汉族传统戏曲之一。起源迄今约有百余年历史,相传歌仔戏是由福建漳州地区的“歌仔”〔锦歌〕,结合车鼓小戏之身段与地方歌谣小调开展而成。“歌仔”原为说唱艺术,自明代以降即流传于漳州地区,锦歌为每首四句的汉族民间小调〔以七言或五言为一句〕,原先仅是描述日常生活的歌谣,后来才开展成演唱地方故事的小调。这是台湾同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培育与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台湾省和福建泉州、厦门、漳州等闽南语系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居住的地方。歌仔戏的形成与闽南人民开发台湾及曲艺锦歌等汉族民间伎艺的传入,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南普陀南普陀寺在厦门大学旁边,寺中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共奉一佛,位置在南方,故称“南普陀寺”。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朝,后几经沧桑易名,现存为清代康熙年间重建。寺庙背依五老峰,面濒大海,具山海之景,风水极佳。南普陀寺殿宇宏伟。第一进天王殿中供弥勒佛坐像一尊,殿后有钟、鼓二楼。第二进大雄宝殿是二层攒角式建筑,内奉“三世尊佛”及千手千眼观音、释迦牟尼阿难等神像。第三座殿为大悲殿,为一座八角亭式建筑,重檐三层,高10多米。内奉四尊观音,掌中有眼,以示“法力无边”。寺后还有藏经阁。南普陀寺周围还有许多题刻,其中有抗倭名将俞大猷的诗章和抗荷将军沈有容及由闽赴台的第一个学者陈第的石刻。

万石植物园万石植物园位于万石岩一带而得名。这里早为名胜风景游览区,附近有闻名的厦门八大景之一“虎溪夜月”和小八景的“朝天笏”、“中岩玉笏”、“太平石笑”,景外景的“紫云得路”、“高读琴洞”等。50年代,建了一个库容15万立方米的万石岩水库。60年代初,辟为植物园,建有标本大楼、花展馆、茶室、仙人球培养场、荫生植物棚,拥有热带、亚热带的花草树木和各种植物品种4000多种。“松杉园”为园中之园,常年林木葱郁,不知秋冬。园内山水秀美,一年四季,花香鸟语,潺潺水流,令人留连忘返。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建于1924年,依山傍海,一边是南普陀寺,一边是海滨与胡里山炮台。

校园风景十分优美,有芙蓉湖、情人谷水库等景点,气氛静谧而浪漫,故有“谈情说爱在厦大”之说。厦门大学的旧建筑多为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所建,清水墙、琉璃顶,极富特色,被喻为“穿西装,戴斗笠”〔比喻中西建筑风格结合〕,尤其是建南大礼堂和上弦场,相当宏伟。学生和僧人的学习及生活场景构成了厦大校园及其附近区域独特的世景图,这种景象在别处是看不到。白鹭洲公园

白鹭洲公园是员当湖的一方台地,面积10公顷,是我市新建的一个休闲、游乐、购物为中心的城中公园。

白鹭洲公园内有一个白鹭女神雕塑,她是鹭岛的象征是厦门城市雕塑中的精品。白鹭女神身姿优美、娴静地跪坐在一块巨岩上,梳理长发,肩上还停着一只小白鹭,许多游人无不在此驻足拍照留念。

白鹭洲公园有400只从荷兰引进的广场鸽,每天喂养二次,游人可在公园里与鸽同乐,也可自带米谷亲手喂养,与鸽子一道戏嬉,其乐无穷!

白鹭洲公园的音乐喷泉也令人欣赏不已。夏夜在此纳凉的人们,每逢节日,可尽情欣赏喷泉美景。

白鹭洲公园还是购物游乐中心,书画艺术中心,有书画院、美术馆、字画廊、水晶礼品、神龙木雕、百龄宠物盆景世界,琳琅满目。此外,还有保龄球馆、海鲜美食、足球俱乐部、夜总会等娱乐场所。

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东南端海岬突出部,毗邻厦门大学园区,三面环海,交通便利,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和自然旅游资源,素有“八闽门户、天南锁钥”之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三月初八日,竣工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一月初八日。工期二年八个月。炮台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多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了望厅等。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和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胡里山炮台鼓浪屿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与厦门岛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轮渡5分钟可达。面积1.87平方公里,2万多人,现为思明区所辖。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主要观光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环岛路、鼓浪石、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滨浴场、海天堂构等,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全国35个著名景点之一。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鼓浪屿各种旅游配套效劳设施日臻完善,成为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2007年5月8日,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屯兵于此,日光岩上尚存水操台、石寨门故址。1842年,鸦片战争后,英、美、法、日、德、西、葡、荷等13个国家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同时,商人、传教士、人贩子纷纷踏上鼓浪屿,建公馆、设教堂、办洋行、建医院、办学校,炒地皮、贩劳工,成立"领事团",设"工部局"和"会审公堂",把鼓浪屿变为"公共租界"。一些华侨富商也相继来兴建住宅、别墅,办、自来水事业。1942年12月,日本独占鼓浪屿;抗日战争胜利后,鼓浪屿才结束一百多年殖民统治的历史。鼓浪屿面积仅1.91平方公里,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卫星岛,常住居民2万人。岛上岩石峥嵘,挺拔雄秀,因常年受海浪扑打,形成许多幽谷和峭崖,沙滩、礁石、峭壁、岩峰,相映成趣。鼓浪屿是“音乐家摇篮”,“钢琴之岛”,小小鼓浪屿有钢琴600台,其密度居全国之冠。只要你漫步在各个角落小道上,就会不时听到悦耳的钢琴声,悠扬的小提琴声,轻快的吉他声,动人优美的歌声,加以海浪的节拍,环境特别迷人。音乐,已成为鼓浪屿的特别绚丽的风景线。鼓浪屿是“建筑博览馆”,许多建筑有浓烈的欧陆风格,古希腊的三大柱式陶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罗马式的圆柱,哥特式的尖顶,伊斯兰圆顶,巴洛克式的浮雕,门楼壁炉、阳台、钩栏、突拱窗。争相斗妍,异彩纷呈,洋溢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鼓浪屿是"音乐家摇篮","钢琴之岛",小小鼓浪屿有钢琴600台,其密度居全国之冠。只要你漫步在各个角落小道上,就会不时听到悦耳的钢琴声,悠扬的小提琴声,轻快的吉他声,动人优美的歌声,加以海浪的节拍,环境特别迷人。音乐,已成为鼓浪屿的特别绚丽的风景线

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日光岩游览区由日光岩和琴园两个局部组成。日光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顶峰。站在日光岩山门处,看到一块高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在那巨岩峭壁上,有1915年许世英题刻的"天风海涛"四字横书;其下还有两行大字题刻,右侧为"鼓浪洞天",左侧为"鹭江第一",前者系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江苏丹阳人丁一中所书,这是日光岩最早的题刻。后者是清道光年间福建长乐人林钅咸所写,两者靠近,字迹相当,林钅咸署名特别大,游人常误为二者皆是林钅咸所题,其实后者比前者晚刻二百多年。上述三大崖刻,可说是对日光岩的风光作了形象性的概括,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日光岩的第一景。日光岩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位于鼓浪屿岛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