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一诊)重庆市2025届高三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 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康德一诊)重庆市2025届高三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 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康德一诊)重庆市2025届高三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 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康德一诊)重庆市2025届高三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 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康德一诊)重庆市2025届高三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 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历史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银雀山汉墓竹简《田法》记载:战国时期农村家庭状况分为上家七口、中家六口、下家五口。《孟子》中也有百亩之田可以养活“八口之家”“五口之家”的说法。战国时期农村家庭规模呈现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A.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B.国家户籍管理的需要C.宗法制度的进一步衰落D.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2.东汉时期地方大族名士好品评人物,如汝南大族名士许劭与其兄许靖“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曹操前去拜访,得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品评,名声大噪。这种社会风气A.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B.巩固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C.源于察举制度的实行D.反映出九品中正制的弊端3.下图是从宁夏固原北周墓葬出土的外国金币,此类金币及其仿制品在新疆、甘肃等地大量出土。金币正面为皇帝查士丁一世左侧半身像,头戴王冠,身着铠甲;背面为胜利女神立像,右手执一长十字架,铭文意译为:VICTORIA(胜利),AVGGG(皇帝们),I(发行所记号),CON(君士坦丁堡)。这可用于佐证A.亚历山大远征促进希腊文化传播B.罗马帝国与东汉建立了官方联系C.拜占庭帝国与东方贸易联系密切D.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4.宋代以前民间烹饪方式多以陶制炊具小火慢煮为主。宋代出现“爆炒”的烹饪技术,用小块脆嫩原料,在铁锅中以猛火宽油快速加热,加入辅料和调料急炒至断生,以保持食材的脆嫩口感。宋代饮食中“爆炒”出现并流行主要得益于A.市民阶层的饮食喜好B.农业发展提供丰富食材C.城市商业贸易的繁荣D.手工业技术的发展进步5.元至正八年(1348),定州民众捐资重建礼拜寺,附《重建礼拜寺记》。碑文记载“回回之人遍天下,而此地尤多,朝夕亦不废礼”,称伊斯兰教“奉正朔,躬庸租,君臣之义无所异,上而慈,下而孝,父子之亲无所异,以至于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举无所异乎!”碑文内容反映了A.开放包容的宗教政策B.统治者维护儒学正统地位C.多元文化交流与互鉴D.经济的发展影响民众信仰6.明中期思想家王廷相主张“元气”学说,提出元气为道之本的观点。他认为,“天地之间,一气生生,而常有变,万物不齐,故气一则理一,气万则理万,世儒专言理一而遗理万,偏矣!”这一思想主张A.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发展B.带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C.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标准D.强调辩证看待理与气关系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大量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例如团防局、军需局、电报局、机器局、保甲局等。其主事人员大多由地方督抚推荐比较合适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如曾国藩选用容闳、华蘅芳,李鸿章选用盛宣怀、郑观应等。这一现象表明晚清时期A.行政机构半殖民地化B.官僚机构的冗滥混乱C.传统的选官制度废弛D.地方权力的不断扩张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1页共7页8.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国国货暂定标准》,对符合标准的产品发给国货证明书,并要求各地成立国货陈列馆,举办各种展览会。为了扩大国货的影响,政府还将1933、1934、1935年分别定为“国货年”“妇女国货年”“学生国货年”。上述举措意在A.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B.引导消费构建民族国家认同C.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D.确立官僚资本对经济的控制9.1946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指出商人“为工农兵服务,与各阶层人士取得了一致的亲密团结”,并确定12月25日为太行区商人纪念日。昔阳县在商人纪念日当天举办了庆祝活动,商人自发捐款支援前线,商联会副主席主动送子参军。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不断扩大B.解放战争的物资供应得以保证C.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得到了贯彻D.党的政策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10.1955年初,中央决定上海第一医学院分迁人员至重庆建立重庆医学院及附属医院。1955年4月,中央作出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重大决定,到1959年迁至西安的交通大学主体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上述举措的实施A.改变了西部地区落后的面貌B.是响应“三线建设”的需要C.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D.反映了“科教兴国”的战略11.1979年,重庆市组建成立长江农工商联合公司,利用国营农场的优势以牛奶、柑桔、茶叶、渔产等四大主业为基础,形成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网络,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这一改革措施反映了A.突破计划经济的改革尝试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建C.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D.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12.右图是安特卫普画派著名画家昆滕·马赛斯于1514年创作的名画《银行家和他的妻子》。画面描绘了一位钱铺掌柜称量桌面上钱币重量,妻子手持《圣经》注视着他。画中桌面上有个镜子,通过镜子的反射,可以看到窗外的建筑——教堂,以及坐在桌子前面的借钱人。这幅画作反映出当时西欧A.新航路开辟导致价格革命B.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风貌C.天主教会控制社会经济财富D.新教伦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13.自十七世纪后期以来,某种外来饮品在英国伦敦掀起一波风潮,城中出现许多贩卖店铺。店家往往提供充足的座位和报章杂志,顾客只需花几便士买杯饮品,便可在这里社交,学习新知。这种场合成为讨论时事和思想的开放论坛,被称为“便士大学”。文中所指的“便士大学”最可能是A.图书馆B.茶馆C.博物馆D.咖啡馆14.下表是1830—1970年,英美德(联邦德国)日四个国家实际人均GDP增长表(单位:美元。以1960年美元价值为基准),依据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判断,表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时间国家1830186019131929195019601970甲国24034577590099517902705乙国1801753104254058552130丙国37060010701160140017802225丁国24055013501775241528003605A.美国、日本、英国、德国B.德国、日本、英国、美国C.日本、英国、德国、美国D.英国、日本、美国、德国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2页共7页

15.右图是发表于1959年的漫画《准备挣脱枷锁的非洲人》。作者借漫画表明A.非洲正在觉醒走向独立B.奴隶贸易违背历史潮流C.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D.殖民主义导致非洲落后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明代苏州地方志《姑苏志》中说,“商贾所聚谓之镇”。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涌现出了很多新兴的市镇,清初甚至形成了城镇群和城镇带。蚕桑业和棉业主要集中在苏嘉杭松江一带,这一带的水路交通便捷,成为南北方大宗货物的来往中转站。乾隆时期的《吴江县志》记载,“迄今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当地居民“比户织作,昼夜不辍,乡镇皆为之,暮成匹布,易钱米以资日用”。商贩经营的大宗商品集中于布业、丝绸业和粮食业。一部分富裕农民和中小地主,在农村通过从事经济产业致富之后,则移居城镇投身利润丰厚的工商业。乡居地主中还出现了一种直接放弃经营农业,移居城镇的倾向。——摘编自范虹珏等《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市镇发展与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的视角》材料二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时,可利用“推力—拉力”理论分析人口流动的多方面因素。中世纪的西欧,领主要求农奴、自由农等提供劳动力,但在冬季,农业生产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农民失业最为严重。13世纪末,英格兰人口大概增长了300%,农村市场谷物价格迅速攀升,农民份地规模不断变小。中世纪英国城镇吸引着农村居民向城镇流动。……与“拉力”同时存在的,英格兰城镇也有将农村移民“推出”城镇的现象,如12世纪的伦敦市政当局坚信地方贸易应当“保持在当地人手中”的原则。在中古城镇“拉力”和乡村社会“推力”合力作用下,英国城市开始了复兴进程。——摘编自赵庆日等《推力与拉力——中世纪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动力机制初探》材料三美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变革独具特色。19世纪20年代,美国全面进入了工业化时期,单身青年更向往美好前途而弃农进城。就全国而言,除南方黑人外,人口流动不受法律限制。美国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两次大高潮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和二战后五六十年代。在第一次转移期间,中西部和远西部的工矿区和城市吸纳了大批农民。此时,全国人口流动的方向也是由东、南向中、西部。二战后五六十年代,随着国家战略需求,国防工业向西部和西南部“阳光带”转移,使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声名鹊起。50年代初,美国农村中各种非农产业发展起来,农业转移劳动力在进入城市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转向农村非农业就业。1950-1979年,美国农业人口从2300万降到624万,农业劳动力从546万降到330万,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摘编自王章辉等主编《欧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人口的构成情况,并概括太湖地区市镇兴盛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古时期英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进行阐释。(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美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显著特点。(7分)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3页共7页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材料一19世纪,西欧出现了一股建构社会科学的热潮。欧洲人试图把欧洲的发展模式以某种经验确证的方式——一种系统化、专业化的知识体系的方式确定下来,人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就此诞生。1871年,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西欧通过自然选择站在了文明的顶峰;社会学家孔德综合运用观察法、实验法等,提出人类文明必须经过三个阶段;泰勒指出,不同社会的文化在蒙昧—野蛮—文明的标尺上有着不同的位置。这些看法为西方和非西方存在的差异性提供了正当理由,非西方只能被迫维护这种理论的正当性。近代史学之父兰克使得历史学家更多地支持民族或者国家的存在,并塑造了公众的历史意识,强化了他们的历史认同感。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则提出自由放任是最优越和最符合自然的。——摘编自潘娜娜《从权力话语视角看19世纪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构建》材料二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重庆的人口素质与结构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活跃了重庆学术风气。重庆的社会科学事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态势。1938—1945年,在渝的各出版社共出版社会科学类著作有668种,占出版数量的51%。商务印书馆等出版机构出版了《辩证唯物论》等几十种著作。费孝通等人在渝以及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和乡村实验,自发地将西方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围绕当时突出的人口、移民、农村和家庭等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形成了许多成果。翦伯赞出版《历史哲学教程》,阐述了历史学的任务、史学史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等问题。历史学家通过在报纸期刊发表文章和撰写论著,表示抗日战争“是代表人类前进势力的中国民族和反动的垂死的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斗争”。——摘编自常云平、聂强《略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社会科学研究——以重庆为中心的考察》材料三当前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实上也面临着一个向本土化转型的巨大挑战。上个世纪初中国学界对欧美学科体系自觉不自觉的全盘接受,意义巨大,功不可没……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能否利用西方学术分类这一框架,使这一学术分类的研究内容和对象转向本土经验?换句话说,我们能否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甚至中文、历史、哲学等学科工具化,统统变成认识转型期中国的利器,与此同时,重构或重建这些学科本身?——摘编自王学典《把中国“中国化”——人文社会科学的近期走向》(2016.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构建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抗战时期重庆社会科学研究“空前繁荣”的表现,并简析其意义。(7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本土化转型”这一时代课题,谈谈你的认识。(4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自启蒙思潮以来,“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就成了一个核心的问题。在13世纪的南宋时期,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先进技术、最繁盛的经济以及最为博学的文明。但是自此以后,中国就不再那般灵动了,以致于在500年后直到1800年,整个国家都没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海港似乎总是自由的摇篮,深刻的思考、新思潮的涌现和碰撞都随大海而来。中国领土的三条边都是陆地,并且大多数人远离海洋。15世纪初,中国境内建成了庞大的水域网络,促进了大量小规模的内部水上贸易,进一步杜绝了海上贸易的可能性。从明朝以后,中国就仅剩下同周边国家和东南亚的贸易,自此新思想、新事物和财富的涌现都部分枯竭。——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文明的比较》根据材料,归纳该学者对14-18世纪中国发展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4页共7页

2025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参考答案1~5ACCDC6~10BDBCC11~15ABDBA1.A。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以“五口之家”“八口之家”的个体家庭形式进行,生产组织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即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户籍管理是应国家加强对个体小农家庭而出现,是其结果而非原因。宗法制度的衰落并非是其主要原因。2.C。汉代察举制度以乡里清议方式对某位士人德才予以评判,作为推荐依据,称为乡举里选。地方大族名士对人物点评对地方社会舆论有极大的影响力,故这种社会风气与汉代察举制度的推行有关。这种社会风气使地方大族操纵影响察举制度,不一定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A错误。这种社会风气与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无关,九品中正制度确立于曹魏时期。3.C。解读金币信息,根据北周时期、宁夏固原地区、皇帝查士丁一世、君士坦丁堡等信息综合判断,该金币是拜占庭帝国发行的金币,伴随东西方贸易交流在中国大量出现。金币无法印证罗马帝国与东汉的官方联系,阿拉伯帝国建立是在公元七世纪。4.D。“爆炒”的烹饪技术强调油锅猛火快速加热,铁锅取代原有的陶制炊具,煤炭的使用保障了火力的旺盛,这些物质的保障得益于宋代冶铁和采煤技术的进步。因为爆炒保持食材脆嫩口感,受到民众的欢迎,然后才形成市民阶层的饮食喜好。农业发展提供食材和商业贸易繁荣不是“爆炒”出现的必要条件,也非其流行的主要原因。5.C。元代定州民众捐资建造的礼拜寺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在碑文中指出伊斯兰教的教义与儒家思想强调的伦理纲常相同,反映伊斯兰教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体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鉴。碑文内容不能反映元代开放包容的宗教政策,作为民间行为也无法体现统治者维护儒学正统地位。6.B。王廷相主张“元气”学说,认为元气是世界的本原,是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理论。因为元气不断变化,建立在气变基础上理也是多样变化的,否定了程朱理学关于天理至上亘古不变的观念,也并非辩证看待理与气的关系。这一思想主张不涉及传统伦理道德。7.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巩固统治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传统官僚机制之外新设专门办事机构。机构的人事权力由地方督抚掌握,通过这一系列机构的设置,督抚权力不断扩大。此类机构由政府主动设立,其行政管理并未受到列强控制干涉,没有反映行政机关半殖民地化。主事人员采取督抚推荐方式,也没有取代旧有的科举选官制度。8.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举措,都围绕提倡国货进行,注重宣传扩大国货的影响力。结合二三十年代的历史背景可知,政府通过这种方式引导民众消费,塑造民众对国货的认同,对民族工业的认可,进而塑造民族国家认同。世界经济危机出现是在1929年,提倡国货运动有助于中国企业应对经济危机冲击,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与统一的国内市场无关。9.C。解放战争期间,边区政府为了团结广大商人,为商人举办“商人节”,同时商人自发捐款、送子参军,也表明了商人对新政权和共产党的认同,这一切都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得到贯彻,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故A项错误;商业的发展有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但是不能保证解放战争的物资供应,故B项错误;城乡商品经济都有所发展,并不能仅仅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故D项错误。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5页共7页

10.C。这些举措是响应国家战略需要,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变沿海与内地工厂及高校布局不合理的局面。这些举措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对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能力,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选项C正确。三线建设是在6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是在90年代,均与材料中的重大举措时间不符合,上述举措的实施有助于改善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但是改变了西部地区落后面貌夸大了其影响,不正确。11.A。这一改革措施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将工业、农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专业化合作,加强了与市场的联系,是重要的改革尝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C错误;这一改革措施加强了与市场的联系,但是还远远达不到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措施也不涉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12.B。解读画面中信息以及作者的身份、创作时间,可以判断,西欧地区民众一方面仍然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一方面产生对财富的追求观念,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冲击下的新旧并存的社会风貌。新教是在1517年马丁·路德掀起宗教改革以后,时间要晚于该画作,画面信息不足以反映出西欧国家出现价格革命。13.D。英国、十七世纪、外来饮品、社交场所等信息综合判断“便士大学”是指咖啡馆,咖啡馆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得人们能够畅所欲言,分享和获取信息,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思想的碰撞,成为了一个非正式的学习中心。饮茶之风在英国也较为流行,但没有单独的茶馆,茶饮的出售也是在咖啡馆。14.B。四国的人均GDP增长表,反映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关键时间节点1830、1860判断人均GDP最高且大幅领先的是丙英国,人均GDP最低的是日本;二战后1950年人均GDP最高的是当时的经济霸主美国。据此判断,四个国家分别是德国、日本、英国、美国。15.A。漫画发表于1959年,时代背景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期,非洲许多国家相继摆脱了殖民统治,实现了独立,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幅漫画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非洲人民对于自由和独立的强烈愿望。漫画的主题是反抗挣脱枷锁,而不是谴责殖民主义、奴隶贸易的罪恶。16.(24分)(1)构成:手工业者,商人(行商和坐商),富裕农民和地主(工场主)等。(3分)原因:植棉、栽桑普遍,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水路交通便捷,商业贸易兴盛;丝织业、棉纺织业等手工业发达,出现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生产生活观念变化,部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5分,1点2分,2点4分,任答3点得5分)(2)阐释:中古时期英国城市化主要来自于城镇“拉力”和乡村社会“推力”的合力作用。(2分)城镇的“拉力”主要是城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工作机会,以及自治城镇享有一定的民主自由权利等;(2分)乡村社会的“推力”主要包括:人均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农民生活贫困化;封建庄园制度下农奴遭受封建领主的沉重剥削等。(3分)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城镇和乡村也存在阻碍城市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因素,如封建领主对农奴的人身控制、城市的行会制度和市政当局的某些排外政策等。(2分)(意思相近,表达清晰酌情给分)(3)特点:持续进行,阶段性明显(一战前后和二战后显著加快);受到的政策阻力小;与全国人口流动具有同步、同向性;主要转向中西部、西南部地区的工矿企业和城市;二战后大量向农村非农产业转移;规模大,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大幅度减少;外来的农业移民多。(7分,1点2分,任答4点得7分)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6页共7页

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