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第02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A卷·夯实基础)
(时间:120分钟,满分:160分)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共20题60分)
1.(2021·浙江浙江·)生物圈中的氧气主要来自()
A.农田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它们表面上看似不相干,实际上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相互影响的;
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靠这种紧密的联系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由于
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
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等。
【详解】
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是由藻类植物提供,藻类植物主要生活在海洋生态系统,因此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海洋生态系统。
故选B。
【点睛】
掌握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21·浙江慈溪·)下列属于保护色和警戒色的一组是()
A.螳螂的体色与树皮相似和无毒蛇具有毒蛇的颜色
B.北极狐体色与雪却似和黄刺蛾背部有褐色大斑块
C.杜鹃的卵与其它鸟卵相似和枯叶蝶有鲜艳的色彩
D.避役体色随环境变化和绿色昆虫的体色
【答案】B
【解析】
第1页共31页.
【分析】
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如避役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
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
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
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
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
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如竹节虫看起来像竹枝,是欺瞒捕猎者远离属于拟态。
【详解】
A.螳螂的体色与树皮相似,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无毒蛇具有毒蛇的颜
色,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属于拟态,故A错误。
B.北极狐体色与雪却似,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黄刺蛾背部有褐色大斑
块,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属于警戒色,故B正确。
C.杜鹃的卵与其它鸟卵相似,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属于拟态;枯叶
蝶有鲜艳的色彩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属于警戒色,故C错误。
D.避役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绿色昆虫的体色目
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拟态、保护色、警戒色的原理特点。
3.(2021·浙江·)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下列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不能对应的是
()
A.沙漠里的植物大多有根深、叶小的特点——水分缺乏
B.青蛙有冬眠现象——食物短缺
C.夏天,小狗的呼吸加快——气温升高
D.平原人刚入高原时常会有高原反应——气压降低、氧气缺乏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
第2页共31页.
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详解】
A.在沙漠里植物大多有根深、叶小的特点,这是为了生存根深可以吸到更多的水,叶小是因为叶大会消耗
太多的水分,不符合题意。
B.由于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变温动物为适应环境的变化,
不吃不动进行冬眠,故冬眠是青蛙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符合题意。
C.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明显加快,跟气温变化有关,不符合题意。
D.海拔高的地方大气压低,影响到氧气溶解到血液中的量,气压越低,溶解量越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
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4.(2021·浙江慈溪·)下列分别属于保护色和警戒色的一项是()
A.虎具有的斑纹和黄蜂腹部的条纹
B.昆虫的体色和北极熊的体色
C.枯叶蝶具有的特征和黄刺蛾幼虫的鲜艳色彩
D.腹蛇体表的斑纹和比目鱼的体色
【答案】C
【解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
行为方式。
【详解】
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或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
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生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分
析选项可知,枯叶蝶具有的特征是保护色,黄刺蛾幼虫的鲜艳色彩是警戒色,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该题考察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所不同。
5.(2021·浙江上城·)研究人员在中国南海发现了深海塑料上附有贝类卵囊、水母幼体、冷水珊瑚等生物,
第3页共31页.
称之为“塑料绿洲”,其上的所有生物属于一个()
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种是指能相互交配并能产生有生殖能力后代的生物群体。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
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
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
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详解】
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总和。深海塑料上附有贝类卵囊、水母幼体、冷水珊瑚等生物,
是一个群落。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物种、种群、群落、生
态系统的概念。
6.(2021·浙江浙江·)青藏高原的某自然保护区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高原鼠兔是保护
区内的重要物种,如图是与其有关的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包含高原鼠兔的食物链共有3条
B.太阳能是图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根本来源
C.重金属污染物在该食物网中草的体内积累最多
第4页共31页.
D.该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其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
的物质和能量。该食物网中含有5条食物链,即草→昆虫→鼬→鹰、草→昆虫→高原鼠兔→鹰、草→昆虫→
高原鼠兔→鼬→鹰、草→高原鼠兔→鹰、草→高原鼠兔→鼬→鹰。
【详解】
A.该食物网中包含高原鼠兔的食物链共有4条:草→高原鼠兔→鹰;草→昆虫→高原鼠兔→鹰;草→高原
鼠免→鼬→鹰;草→昆虫→高原鼠兔→鼬→鹰,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太阳能是图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
的根本来源,B正确。
C.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
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鹰的营养级最高,因此它体内重金属污染物积累最多,
C错误。
D.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
统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并不是该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不变,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作用、数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食物链(网)能量的流动、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知识点掌握情况,包含的知识点较多,考生答题要细心。
7.(2020·浙江兰溪·)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
第5页共31页.
B.图中含有有机物总量最多的生物是食草昆虫
C.若蛇的数量减少,短期内数量会在增多的只有鼠
D.若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图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累积最多的是鹰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
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和排出,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
【详解】
A.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图中食物链:草→鼠
→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
鹰、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共有6条,A错误。
B.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在该食物网所在的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总量最多的
生物是草,B错误。
C.若蛇的数量减少,短期内数量会增多的有鼠和青蛙,C错误。
D.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猫头鹰在食物链的末端营养
级别最高,则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D正确。
故选D。
【点睛】
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8.(2020·浙江富阳·)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
(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第6页共31页.
C.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详解】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为:丙→甲
→乙→丁。当乙的数量增加时,因乙是以甲为食的,所以甲由于天敌增加,数量就会相应下降;由于甲是以
丙为食,也就是甲是丙的天敌,丙的天敌数目减少其数目就增加;又由于丁是以乙为食,乙的数量增加,
导致丁因食物充足而数目增加。
故选:C。
【点睛】
关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可结合着食物链掌握,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9.(2021·浙江镇海·)在自然界中,生物的某些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可以通过坐标曲线的方式形象地表达出
来。对于下列四个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可用来表示从菜豆种子萌发到发育成幼苗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
B.乙图是人体呼吸时肺容积的变化曲线图,bc段膈顶上升
C.丙图表示人体消化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说明人在寒冷时消化食物的能力减弱
D.丁图是某条食物链上生物含有毒物质的相对数量关系,这条食物链是丙→甲→乙→丁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①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收水分,所以鲜重一直增加。②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完成吸气和呼气动作。
第7页共31页.
③消化酶的消化作用,受温度影响。④食物链中的生物,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
【详解】
A.甲图表示从菜豆种子萌发到发育成幼苗后,有机物的含量变化,因为幼苗出土后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
先减少后增多,A错误。
B.乙图中bc段肺容量减小,肺内气压升高,膈肌舒张,顶端上升,B正确。
C.丙图说明人体消化酶活性受温度影响,但人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所以人在寒冷时并不影响体内消化
酶对食物的消化,C错误。
D.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据
柱状图可见:丁图表示的食物链:丁→乙→甲→丙,D错误。
故选B。
【点睛】
能够正确理解相关曲线表示的生物学知识。
10.(2021·浙江·)环境污染具有全球性,农药DDT因其高残留、难降解,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禁止使
用。某海洋被DDT污染后,海洋中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虾一鱼一海鸥,在此食物链中,体内DDT含量
最低和最高的分别是()
A.浮游植物、鱼B.虾、海鸥C.浮游植物、虾D.浮游植物、海鸥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确生物富集的概念:一些有害物质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而增加。也就是说越到食物链
的末端有害物质的浓度越高。而食物链中各成分的数量则是随着级别的升高逐渐减少。
【详解】
生物富集现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如农药、铅、汞等,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其浓度在逐步升高。
在“浮游植物→虾一鱼一海鸥”这条食物链中,浮游植物位于食物链的开始,其有害物质浓度最低,而海鸥则
位于食物链的最末端,其体内有害物质最高。
故选D。
11.(2021·浙江·)如图所示是一只枯叶蝶,其形态体色与枯叶十分相近,因此天敌很难发现它的踪迹。这
种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
第8页共31页.
A.伪装B.拟态C.保护色D.警戒色
【答案】B
【解析】
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叫做拟态,是生
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详解】
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
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有些动物如瓢虫鞘翅具有鲜艳的色斑,目的是威慑、警告其它动
物,不要靠近我,属于警戒色。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如草地上的昆虫都是绿色的,目
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
根据拟态的概念可知: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
状态即为拟态。例如,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尺蠖的形状像树枝,枯叶蝶停息在树枝上的模样像枯叶(翅
的背面颜色鲜艳。在停息的时候,两翅合拢起来,翅的腹面向外,现出枯叶的模样)。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12.(2021·浙江慈溪·)雌黄蜂的外表与蜂兰的唇形花瓣常常相近,可以吸引雄黄蜂前来“交尾”。蜂兰花瓣的
形态,属于()
A.保护色B.警戒色C.拟态D.竞争
【答案】C
【解析】
【分析】
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都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
【详解】
A.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第9页共31页.
B.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
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黄蜂,目的是引诱雄性黄蜂,前来帮助蜂兰花传粉,属于拟态,符合题意,故C正确。
D.题中没有提现出竞争关系,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C。
13.(2020·浙江·慈溪市崇寿初级中学)一种蝇的幼虫生活在牛的体表,以牛的皮肉为食,可致牛死,牛死
后尸体为细菌分解,在生态学上,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牛为生产者B.细菌为消费者C.蝇的幼虫为二级消费者D.牛的尸体为分解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其第一营养级(开端)一
定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一定是植食性动物,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
【详解】
A.牛以草为食物,牛是消费者,A错误。
B.细菌是分解动植物尸体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错误。
C.牛是初级消费者,蝇的幼虫以牛的皮肉为食,属二级消费者,C正确。
D.牛的尸体是分解者的食物,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4.(2021·浙江浙江·)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
分,其中甲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
第10页共31页.
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
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分析题图,由于甲与乙之间为双箭头,所
以甲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
【详解】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
者(细菌和真菌)。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
过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甲与乙之间为双箭头,并且乙、丙和丁
均有箭头指向甲,所以甲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
故选D。
【点睛】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本题解题关键。
15.(2020·浙江·宁波市兴宁中学)某土壤很肥沃,蚯蚓等小动物、微生物较多,这种土壤的成分中,有较
多的()
A.腐殖质B.空气C.水分D.矿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和陆生动物生活的基底。
【详解】
蚯蚓等小动物、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它们可以将土壤中的动植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是土壤的“清洁小卫士”。
这种土壤的成分中,有较多的腐殖质。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2021·浙江浙江·)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
第11页共31页.
成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分解者B.乙是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C.丙是消费者D.丁是生产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
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
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详解】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
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根据题意可知,乙吸收光能,说明乙能进
行光合作用,所以乙为生产者,乙丙都被丁分解,所以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则甲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故选C。
【点睛】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本题解题关键。
17.(2021·浙江·)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
第12页共31页.
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形,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
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之间的关系属于()
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
【答案】B
【解析】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详解】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种生物寄
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
依赖,彼此有利。真菌侵入幼虫体内后,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而自身可在来年夏季萌发,
因此,属于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的现象,即寄生。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8.(2021·浙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森林茂密的地方大气湿度大,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
B.“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水绿的主要原因是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C.苔蘚是低等植物,可监测大气污染
D.蜻蜓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两对翅、三对足,属于节肢动物
【答案】A
【解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
行为。生物不但能适应环境,还能改变环境,例如:茂密的森林,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释放氧气,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和粉尘,使得空气变得清洁、新鲜;能通过蒸腾作用,向空
气中释放水蒸气,是空气变得湿润。
【详解】
A.森林茂密的地方大气湿度大,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错误。
B.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西湖春色归,春水绿
第13页共31页.
于染”水绿是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的结果,正确。
C.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对有毒气体敏感,二氧化
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
的指示植物,正确。
D.蜻蜓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两对翅、三对足,属于节肢动物,正确。
故选A。
【点睛】
只要熟练掌握了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就可轻松解答此题。
19.(2021·浙江·宁波市江北区实验中学)竹节虫具有与树枝相似的体形,用“欺骗”的方式保护自己免遭捕食
者的袭击,在生物学上我们称为()
A.保护色B.警戒色C.拟态D.相似
【答案】C
【解析】
【分析】
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生物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
猎物靠近物种。
【详解】
A.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如大刀螂的颜色与环境一致呈草绿色,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
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A错误。
B.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有些动物如瓢虫鞘翅具有鲜艳的色斑,目的是威慑、警告其它
动物,不要靠近我,属于警戒色,B错误。
C.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生物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
诱猎物靠近物种。竹节虫看起来像竹枝,是欺瞒捕猎者远离属于拟态,C正确。
D.竹节虫看起来像竹枝,是欺瞒捕猎者远离属于拟态,不是相似,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拟态、保护色的原理特点。
20.(2021·浙江·)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图中呈现的是骆驼中两种不同情况下
第14页共31页.
的体温昼夜变化,有关骆驼的说法正确的是()
A.骆驼是通过增加体温的变化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
B.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实现的
C.骆驼的这一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骆驼的体型特征是由其细胞结构特点决定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
中枢;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
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详解】
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炎热的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见。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
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通过两种情况比较
可知,骆驼是通过增加体温的变化幅度的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错误。
B.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
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实现的,错误。
C.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
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
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
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骆驼的这一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正
确。
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骆驼的体型特征是由其体内基因决定的,错误。
第15页共31页.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共6题36分)
21.(2018·浙江·萧山区高桥初级中学)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生物外,还应包括________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可以把动植
物遗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释放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2)食虫鸟和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非生物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捕食和竞争草→食草鸟→猫头鹰
【解析】
【分析】
图中的食物链有:草→食草鸟→猫头鹰;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
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
【详解】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生物外,还应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可以把动植
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2)食虫鸟和蜘蛛都捕食昆虫,属于竞争关系;食虫鸟又以蜘蛛为食,属于捕食关系。该食物网中最短的
一条食物链:草→食草鸟→猫头鹰。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
22.(2020·浙江越城·)海滨木槿,具有耐盐碱、抗风的特点,是海岸防潮林的优良树种。2016年在象山县
新桥镇海边,发现成片生长的野生海滨木槿。
第16页共31页.
(1)象山县新桥镇海边所有的野生海滨木槿属于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在海边盐碱地上,一般作物难以生存,但海滨木槿却生长良好,这主要是因为其根尖______区细胞的细
胞液浓度______(填“>”、“<”或“=”)盐碱地溶液浓度;
(3)海滨木槿能在海边盐碱地生长良好是______的结果。
【答案】种群根毛>自然选择
【解析】
【分析】
种群:某生态系统内的同种生物的总称呼。群落:某生态系统内所有生物的统称。生态系统:有生物和非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两部分组成,有海洋、湿地、城市、草原、沙漠等。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详解】
(1)种群:某生态系统内的同种生物的总称呼。群落:某生态系统内所有生物的统称。生态系统:有生物
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两部分组成。故象山县新桥镇海边所有的野生海滨木槿属于种群;
(2)海滨木槿在海边盐碱地生长良好,说明海滨木槿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吸水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根毛区,
说明了根毛区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盐碱地溶液浓度;
(3)适者生存捕食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法则,海滨木槿能适应海滨生活,是长期优胜劣汰适应的结果。
属于自然选择的结果。
【点睛】
此题考查了种群的概念、细胞的吸水和吸水,及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和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
考试热点,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与解答形式,有一定综合性。
23.(2020·浙江金华·)图甲为某草原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图乙为生态系统的模式图,虚线框内表示生物
成分,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问题:
第17页共31页.
(1)图甲中共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兔或鼠的数量变化会影响到狐的捕食行为,这体现了生态系
统的_______功能。
(2)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流入生物群落的能量起点是绿色植物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答案】5自动调节分解者光合作用
【解析】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
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线段不能代替箭头。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详解】
(1)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
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兔或鼠的数量变
化会影响到狐的捕食行为,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图乙中,A既能从无机环境吸收二氧化碳,又能释放二氧化碳,所以A是生产者,B、D是消费者,C
能分解A、B、D的遗体遗物及排泄物等,所以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
一般是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点睛】
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及食物链的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24.(2020·浙江泰顺·)我国将于2022年前后建成自己的首个空间站。为了模拟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状态,
几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密闭的循环舱内进行模拟试验。舱内栽培了小麦等25种植物,从生态学角度看该循
环舱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图为舱内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8页共31页.
(1)循环舱内所有的小麦可视为一个_________。
(2)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3)图中可表示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答案】生产者分解者①
【解析】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
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图中,①能吸收二氧化碳,表示光合作用、②④⑥释放二氧化碳,表示呼吸作用、⑤⑦表示分解
作用、③捕食。
【详解】
(1)(2)小麦等植物是生产者,志愿者是动物属于消费者,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
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从而使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内。
所以图中可表示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①光合作用。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以及正确识图。
25.(2021·浙江·)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组成生物群落。
第19页共31页.
(1)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图中_______(填序号)打破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温州地区常种植速生桉树林,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农业专家建议增加其它树种,以提高生
态系统的_________。
【答案】⑦自动调节能力(或稳定性)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A表示次级消费者,B表示初级消费者,C表示生产者,D表示分解者;①②③⑤表示生
物群落的呼吸作用,④表示光合作用,⑥表示捕食,⑦表示燃烧。
【详解】
(1)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破坏碳氧平衡,导致温室效应。图中⑦表示煤、石油的燃烧。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营养结构越复
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温州地区常种植速生桉树林,动植物多样性低、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系统植物
种类单一、数量不多、生物多样性低,农业专家建议增加其它树种,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
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调节能力。
26.(2020·浙江松阳·)“将军肚”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据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
我国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持续增加,校园里“小胖墩”比比皆是。请分析回答:
(1)肥胖者往往经不住美食诱惑,每天都从外界摄取过量食物。食物中所贮存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
(2)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主要在______被吸收。
【答案】太阳能小肠
【解析】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
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详解】
(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
第20页共31页.
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即食物中所贮存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2)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无机盐。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
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变成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其结构相适
应的。小肠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
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营养物质很容易通过这层细胞进入循环系统,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各处。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
养物质。
【点睛】
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来源和小肠的结构特点是本题解题关键。
三、探究题
27.(2019·浙江浙江·)俗话“红梅报春”中的“红梅”寓意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其开于岁末春初,有花魁之誉,
雪魄冰魂,铁骨丹心,故而轩轩同学特别喜欢梅花,而他发现梅花还没长叶就先萌发了,于是思考:花芽
的萌发是否也和种子的萌发一样不需要光呢?轩轩设计了一个实验对其进行探究,具体操作如下:
①在腊月准备两盆生长状态相似的梅花,选择其中一盆覆盖黑塑料袋,另一盆不覆盖黑塑料袋,两盆梅花
都放置在阳台上;
②定期给两盆梅花浇同样多的水,观察现象;
③春节前后,两盆梅花同时绽放出许多花蕾,并陆续开了花。此情此景可谓是花开艳丽,香飘四溢。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轩轩同学的探究实验属于对照实验,其中对照组是______(选填“覆盖”或“不覆盖”)黑色塑料袋的那
一盆。
(2)通过实验,轩轩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有同学认为两组实验所用的梅花都只有一盆,实验都存在偶然性,但老师解释说实验对象并不是整盆
梅花,请你分析老师的话,指出为什么上述实验已经排除了偶然性______。
【答案】不覆盖花芽的萌发不需要光实验对象是每一个花芽,一盆梅花中有多个花芽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
同的实验。
【详解】
第21页共31页.
(1)对照实验的要求是变量唯一,本实验中除了是否覆盖黑塑料袋之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因此可以构
成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对照组是不覆盖黑色塑料袋的,覆盖黑色塑料袋的是对实验进行了修改,属于实验
组。
(2)通过对比实验现象,不管是覆盖黑塑料袋的,还是不覆盖黑塑料袋的,两盆梅花同时绽放出许多花蕾,
并且开了花,因此可以证明花芽的萌发不需要光。
(3)本实验的对象不是整盆梅花,而是梅花中的每一个花芽,一盆梅花中含有许多花芽,排出了实验的偶
然性。
【点睛】
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是解题的关键。
28.(2016·浙江浙江·)小明发现某社区工作人员向池塘内喷洒某杀蚊液一段时间后,池塘内部分水生动物
出现死亡现象。查阅资料发现,该杀蚊液对水生动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已知水草A和水草B对该杀蚊液有
一定的降解作用,从而降低毒性。为了比较单独投放一种水草和混合投放两种水草对该杀蚊液的降解效果,
小明欲利用若干玻璃鱼缸、池水、杀蚊液、金鱼、水草A和B等进行实验。老师建议实验用量的搭配比例
为:5升池水:200克水草:5条金鱼,每5升池水中杀蚊液加入量为10毫升。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选择池水而不是蒸馏水进行实验,是因为池水中含有________,更
有利于鱼缸中生物的生存。
(2)请结合老师的建议,写出该实验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解者①取3个相同的玻璃鱼缸,分别加入5升池水,标为甲、乙、丙。
②选择15条大小相似的健壮金鱼,随机平均分成3份,分别投入甲、乙、丙鱼缸中。
③在甲、乙、丙三个鱼缸中分别加入生长善良好的200克水草A、200克水草B、100克水草A和100克水
草B。
④向三个鱼缸分别加入10毫升杀蚊液。
⑤奖三个鱼缸放在光照充足的同一地点。
⑥每天定时观察各鱼缸中鱼的活跃程度,持续观察几周并记录
【解析】
【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
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
第22页共31页.
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①此题考查对对照实验的理解,探究实验的两个原则:对照实验
和变量的唯一性。
(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
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选择池水而不是蒸馏水进行实验,是因为水池中含有分解者,更有
利于鱼缸中生物的生存。
(2)结合老师的建议,写出该实验的步骤:①取3个相同的玻璃鱼缸,分别加入5升池水,标为甲、乙、
丙。
②选择15条大小相似的健壮金鱼,随机平均分成3份,分别投入甲、乙、丙鱼缸中。
③在甲、乙、丙三个鱼缸中分别加入生长良好的200克水草A、200克水草B、100克水草A和100克水草
B。
④向三个鱼缸分别加入10毫升杀蚊液。
⑤将三个鱼缸放在光照充足的同一地点。
⑥每天定时观察各鱼缸中鱼的活跃程度,持续观察几周并记录。
【点睛】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29.(2020·浙江·杭州市锦绣中学)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
植物枯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
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明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
①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②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
③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
豆幼苗全部死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中小明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
(2)小明同学制定的计划主要不足之处是没有设置对照组,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作为其对照组_____。
A.另取一盆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一次等量的清水
B.另取一盆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
C.另取一盆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并放在阴暗的环境中
D.另取一盆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并放在低温的环境中
第23页共31页.
(3)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认为_____(填“行”或“不行”)。简述你的理由:
_____。
【答案】酸雨对植物(或大豆幼苗的)的生长有影响吗?A不行只用1粒大豆种子做
实验,具有偶然性,实验结果不可靠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的实验.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
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
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详解】
(1)科学探究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题干中描述酸雨对农作物、建筑物及人体的伤害,制定的探究实验以
大豆幼苗,模拟酸雨,显然是探究酸雨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所以问题是: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
(2)作为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的唯一性,由于实验探究酸雨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所以唯一变量应为--酸
雨,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清水,故选A。
(3)实验中我们我们为了避免种子过少带来的偶然性(自身条件,休眠等因素),我们一般使用多粒种子,
如10粒,而不用1粒。
【点睛】
本题考查探究实验,因注意①找好对照、②变量具有唯一性。
30.(2015·浙江温岭·)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SO2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SO2会影响植物的生
长吗?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
取4个相同的饮料瓶,分别编为1、2、3、4号并贴上标签,1~3号瓶内各充有不同浓度的SO2气体,4号
瓶不充入SO2。然后在瓶内分别放入1片大小相同的菠菜叶,迅速拧紧瓶盖,放在窗口处。随时观察叶片
变化,记录现象和数据。再以油菜、青菜为材料,重复上述实验。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如表格(“---”表示实
验时间内无变化)。
菠菜/油菜/青菜受害时间(分)
编SO2浓度
号(克/升)
出现黄斑较多黄斑大面积变黄整体变黄
第24页共31页.
10.283/17/136/25/2010/32/2420/46/31
20.422/7/114/22/189/28/2215/34/28
30.561/5/63/10/127/15/1613/24/20
40------------
(1)4号瓶的作用是。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同种植物的受害程度与有关(两个原因)。
(3)由实验可知,以上三种植物中最适合用来监测大气中SO2浓是。
【答案】(1)作对照(组)
(2)SO2浓度、受害时间(答对一项给1分)
(3)菠菜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分析,自变量是植物的种类,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因变量是出现病斑的受害时间:二氧化硫的
浓度越大,三种植物的受害时间越短,即对植物的影响越大,相同浓度的二氧化硫,三种植物的受害时间
不同。
【详解】
(1)1~3号瓶内各充有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气体,4号瓶不充入气体,作为对照实验。
(2)由表中数据可以知道,二氧化硫的浓度越大,三种植物的受害时间越长,对植物的影响越大。可见同
种植物的受害程度与二氧化硫的浓度和受害时间有关。
(4)相同浓度的二氧化硫,三种植物的受害时间不同,出现症状最短的植物敏感程度最大,对二氧化硫的
敏感性依次是菠菜、青菜、油菜。故三种植物中可以用来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是菠菜。
【点睛】
此题所考查知识虽然简单但都是很重点的知识点,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与应用与生活的基本理念。
第25页共31页.
31.(2018·浙江浙江·)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理活动,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环境中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自身复杂的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在生态系统中通过________传递给其他生物,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大功能,
使生物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
(2)某实验小组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产生氧的影响”。用培养液X和培养液Y分别培养同样数量和生长状
况的绿藻。培养液X含有绿藻所需全部无机盐,培养液Y缺少含镁的无机盐,保持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在A点绿藻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
②在C点,培养液X中绿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培养液Y中绿
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
【答案】食物链(或食物网)呼吸作用大于
【解析】
【分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
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
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详解】
(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
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所以,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和食物链传给其他生物,在这个过程
中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大功能,使生物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
(2)①据图分析,在A点光照强度为0,绿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培养
第26页共31页.
液中的净氧量为负值。
②在C点,绿藻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一部分被绿藻的呼吸作用消耗,因此培养液X中绿藻进行光合作用产
生的氧大于培养液中的净氧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
四、简答题(共4题24分)
32.(2021·浙江·)如图为某人工的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字母代替生物写出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________。
(2)经测定发现,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________,原因包括________。
①各级生物体内的大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
②保留在上一级生物体内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级生物利用
③遗体中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3)碳元素在生物体(群落)与非生物因素(无机环境)之间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
【答案】D→C→B单向流动、逐级递减①②③CO2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详解】
(1)由图可知,BCDE中的碳都能进入到A中,因此A是大气;而BCD中的碳都能进入到E中,则E是分
解者;D能吸收A中的碳,因此D是生产者,BC均为消费者;所以其食物链是D→C→B。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单向流动,且逐级减少的;主要是因为每级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过程中都消耗大部
分的能量,自身储存的是很少的一部分;食物链的单向的,没有哪级消费者被捕食者捕食的同时还能去捕
食捕食者;上一级的消费者不能完全利用被捕食者的能量,有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第27页共31页.
(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有机物,而生物则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
以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碳元素循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点睛】
掌握生态系统的做成、食物链的书写等是本题解题关键。
33.(2021·浙江·嘉兴一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对当地某生态系统的观察,发现主要有下列生物:植
物、食草虫、蜘蛛、青蛙、蛇、食虫鸟、猫头鹰等,试回答:
(1)除上述生物外,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包括___________。
(2)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逐级流动的,请写出一条让猫头鹰获取能最少的食物链
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限: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合同
- 2024年项目合同管理与招投标策略比较分析3篇
- 2024年高端餐具采购供应合作合同版
- 2024年项目托管管理合同
- 2024年跨区域水资源调配与利用合同
- 2024玉器行业广告代理与购销合同范本3篇
- 政工师个人述职报告格式【三篇】
- 2024路沿石石材深加工采购合同3篇
- 2019初级会计实务-第六章: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103
- 外科医师手术技能评分标准
- 保姆级别CDH安装运维手册
- 采购控制程序
- 菌草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题200题专项练习
- GB∕T 14527-2021 复合阻尼隔振器和复合阻尼器
- 隧道二衬、仰拱施工方案
-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护理常规
- 果胶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范本)
- 旋挖钻成孔掏渣筒沉渣处理施工工艺
- 安全资料目录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