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苏专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讲义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2019届江苏专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讲义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2019届江苏专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讲义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2019届江苏专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讲义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2019届江苏专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讲义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十三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展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2016·选择);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2012、2014、2015、2017·选择);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2012·选择)。主干构建自主落实考点突破

考向剖析课时作业易错诊断

消除盲点热点聚焦32

建设生态文明建成美丽强国内容索引主干构建自主落实—运动是物质⑧_______________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⑨______—运动概念: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⑦__________—人类社会也具有⑤__________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含义:不依赖于①________,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②_________—唯一特性:③__________—自然界是④_______人的意识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客观物质性变化和过程社会—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⑥_____的产物—————物质概念——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与运动承担者——存在方式认识和把握规律,并____规律,改造客观世

界,造福人类—必须尊重规律,按________办事规律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⑮_____的⑯_____的、必然的、稳

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以⑰_________为转移,既

不能被⑱____,也不能被消灭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是运动的—特点—运动是⑩______的、⑪____的和绝对的—静止是⑫______的、⑬____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⑭_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无条件永恒有条件暂时人的意志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本质固有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都遵循其____________——运动与静止—运动是有规律的—方法论—创造运动秩序固有的规律客观规律利用—考点突破考向剖析考点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特点:①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②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③其他属性:独立性、可知性、永恒性、绝对性、无限性。(3)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暂时存在联系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点拨①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相对于意识来说,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既包括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包括精神、意识现象。②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用物质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多样性;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会抹杀世界的统一性(物质性),世界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典例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影子②抗震救灾精神③青藏铁路上飞驰的列车

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解析影子、青藏铁路上飞驰的列车属于物质范畴,①③正确。抗震救灾精神、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属于意识范畴,②④不选。解析答案(1)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跟踪训练1

乔治·贝克莱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故有人认为,物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请你反驳这一观点。答案考点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内容方法论自然界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意识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重视意识的作用原理及其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点拨①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②体现物质的词语:世情、国情、省情、实际、经济形势、地区特点、个人情况等客观实际。解析题干没有涉及改造世界,③不选。物质不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而是对万事万物的概括和总结,④错误。典例2

美国科学家雷纳·韦斯、巴里·巴里什和基普·索恩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是因为他们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项目和发现引力波方面的贡献。引力波开启了人们认识宇宙的新途径,人类有机会了解物质新的奇异阶段。这一成果让我们进一步领悟到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④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解析跟踪训练2

读图,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劳动在由古猿向人的进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这说明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具有一致性②人类社会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③古猿向人的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④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解析解析由古猿到现代人,劳动在其进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说明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这一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③④正确;①中“具有一致性”表述不准确,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遵循各自的发展规律;题干中没有涉及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等,②不选。(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考点3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关系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脱离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性质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如:飞矢不动;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③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如: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方动方静,方静方动提醒①哲学上讲的运动的绝对、永恒、无条件,是指不管在什么条件下,运动不生不灭、永恒存在。具体的运动以及相对静止都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②心之官则思,强调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③符合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稳中求进;学习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典例3

(2015·江苏高考)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解析解析“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说的是要看到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做到因时而变、随事而制,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①②正确。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③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立统一的问题,④不选。解析香港愈加繁荣但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选B。其他说法不符合题意。跟踪训练3

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20年来,“一国两制”构想下的香港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这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B.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答案解析(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正确理解规律,可以借助下图:考点4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2)特征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如: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体。[原理及其方法论]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点拨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规律≠现象≠规则。③规律只能被认识、尊重、利用,不能被改变、改造、创造、消灭。典例4

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A.分工协作

B.勇于创新C.尊重规律

D.依靠群众

√答案解析解析漫画《破旧立新》把“××故居”拆了建“××纪念馆”,讽刺的是破坏文化故居的错误做法,启发人们办事情要尊重规律,不能盲目蛮干。A、B、D说法与题干的意思相反。解析认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成为钢琴家的学琴方式,是只强调一个方面的盲目蛮干,主要问题在于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①④应选。手指练得飞快也需要循序渐进和良好的习惯,②③错误。跟踪训练4

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实5~10年之后,只不过是成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这种学琴的方式问题在于

①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②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③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④违背了人才成才的规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解析(1)客观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违背规律如:如拔苗助长、“速成班”等。(2)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如: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人工降雨;南水北调等。[原理及其方法论]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正确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考点5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点拨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在遵循货币规律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在价值规律基础上进行生产经营;在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基础上,推进国企改革、财税改革;既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遵循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规律的基础上,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既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又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典例5

(2017·全国Ⅰ)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解析解析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体现,①当选;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等,体现了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的统一,④当选,答案为B;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客观实际而非创新意识,②错误;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即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顺序,③错误。答案(1)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2)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3)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跟踪训练5

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答案解析解析本题以中外文化交流为背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明确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因此需要回答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二者的结合。易错诊断消除盲点失分点1混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解析A与题意不符,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排除;B正确且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指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故入选;C与题意不符,客观实在性与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无关,故排除;D与题意不符,客观实在性并不是事物发展的基本秩序,故排除。矫正训练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C.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特质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答案解析√失分点2混淆割裂运动与物质关系所犯的错误提醒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矫正训练2

科学家们发现,在微观世界里,有共同来源的两个量子之间存在着“纠缠”关系,无论两者相距多远,只要其中一个量子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量子就会立即“感应”,并作出相应变化,这表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②物质可以离开运动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解析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②错误,直接排除。解析失分点3对规律的客观性理解有误提醒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但人们不能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客观规律。矫正训练3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规律,②错误;④错误,尊重规律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解析失分点4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割裂开来提醒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矫正训练4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解析√解析意识具有能动性,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要以符合客观规律为前提,③夸大了意识的作用;防灾减灾从根本上要尊重自然规律,认识并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简单地顺从自然,④说法错误。建设生态文明建成美丽强国热点聚焦32[背景扫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盼环保、求生态的强烈愿望,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热点解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根据中央有关部署,国务院陆续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2015年开始实施。从环保部公开约谈,到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再到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一系列环保重拳出击,一系列举措抓铁有痕,生态环保执法监管力度空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绿色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会首次把“美丽”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信息点

[考点对接]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核心。②自然界是客观的,要尊重自然规律。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

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要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

点看问题。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

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命题前瞻[命题猜想]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中国最大的民生问题,影响社会安宁和经济发展。这一热点常考查党和政府的相关知识、世界的物质性、尊重客观规律、意识的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据此回答1~3题。1.原来讲“绿水青山”是生态环境,“金山银山”是GDP。现在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际上就是把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放进了发展本身的内涵。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一转变

①把握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②蕴含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③表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强调客观实在性是自然环境的根本属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命题预测]答案√1232.“绿水青山”如何更好地换来“金山银山”?核心是要从原来孤立的“景点旅游”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全域旅游”转变,以“旅游+”为手段,培育旅游新业态,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时段的旅游需求。从辩证法观点看,发展“全域旅游”

①抓住了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能够带来质的变化②能使人感受到旅游对生活品质提升的价值意义③表明我国旅游业态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④注重资源的综合优化,实现了产业链整体价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233.某地在实践中对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进一步证实了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23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十九大报告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这告诫我们

①改造自然界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与自然和谐相处③规律是客观的,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④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不可调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材料不是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①不选。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节的,④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②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③在对立中把握统一,保护和利用水资源④坚持联系的观点,借助工具利用水资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漫画《井》给我们的启示有

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漫画反映的是由祖辈、父辈到子孙打水的难度越来越大,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②正确。从矛盾的观点看,我们要对水资源进行“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③正确。①中“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表述错误。漫画不是强调“借助工具”,④与漫画寓意不相符。123456789101112131415163.下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是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A.④③②① 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①体现的是世界是物质的,④体现的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体现的是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③体现的是规律的客观性,故选B。4.水木年华在《一生有你》中感叹:“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候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歌词蕴含的哲理有

①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无条件的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人类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④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岁月无情的变迁,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规律的客观性,①②正确。③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错误。题干没有涉及规律的含义,④不选。解析解析《见与不见》明显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片面地看问题,②③正确。①④观点与题干主旨相反。5.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扎西拉姆·多多的这首《见与不见》

①正确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②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③认为事物的变化不受外界影响④肯定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6.在哲学史上,对于“运动”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作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这一观点

①正确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②说明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③看到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④只看到了运动中的量变,否认了运动中的质变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解析解析题干观点承认了运动,但认为运动只是外力作用下的位置变化,否认了性质变化的运动,否认了内因的作用,③④正确,②错误。题干没有涉及物质的唯一特性,①不选。123456789101112131415167.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即可分析选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选A。B、C说法不符合题干的主旨;D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8.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这一寓言故事与下列成语体现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纸上谈兵②刻舟求剑③揠苗助长④望梅止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解析“郑人买履”属于生搬硬套、死搬教条,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①②与之一致。揠苗助长违背客观规律,望梅止渴属于唯心主义,③④不选。9.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人说:“读书没有用。”因为许多大学生、研究生毕业也找不到工作,或者给学历低于他们的人打工;反而有一些中途辍学的人最后变成暴发户。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错在

A.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现实 B.把偶然个别现象当成一般规律C.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 D.通过事物个性去把握事物共性√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题干中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A错误。题干没有把握住共性,D错误。C正确,但没有B深刻地指出其问题所在。解析10.2017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近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航天领域的专家代表汇聚一堂,围绕诸多议题,探讨航天探索当前面临的挑战、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方向。航天探索

①可创造出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的物质②基于世界是统一的客观的物质世界③要努力摆脱固有的客观事物的束缚④力图揭示航空航天领域的特殊规律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任何科学探索都是建立在世界的物质性基础上,航天探索揭示了航空航天领域的特殊规律,②④符合题意。答案为D。人们可以创造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①错误。人类的活动总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③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1.从前有个人,吃了生芝麻觉得一点都不好吃,炒熟了再一尝,觉得满口喷香很有味道。他想:“既然熟芝麻好吃,我就用熟芝麻来种,不就直接收获熟芝麻了吗?”于是他就种了很多熟芝麻种,结局可想而知。这则寓言启示我们

A.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C.在矛盾特殊性基础上概括出矛盾普遍性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题干中的做法明显违背了客观规律,故选D。A、B、C说法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解析12.漫画《一切从娃娃抓起?》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尊重客观规律

B.要发挥主观能动性C.要热情支持新事物

D.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什么都要从娃娃抓起,拔苗助长、适得其反。B、C、D不符合漫画主旨。解析13.下列成语典故与漫画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B.拔苗助长缘木求鱼C.讳疾忌医因噎废食

D.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解析漫画反映的是违背客观规律而盲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错误做法,B与之一致。A体现的是静止的观点。C体现的都是片面的观点,回避矛盾。D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4.两位小学生在计算“125×8÷125×8”时,得出两个不同的结果。甲同学算的结果等于64,而乙同学算的结果等于1。由此可见

A.人们对同一事物可以有多种正确的认识B.认识和利用规律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C.搞好局部才能推动整体的健康发展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解析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A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搞好局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C、D不选。二、简析题15.“定力”本来是佛教用语,是指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一种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这个词拿过来加以改造,赋予它特别的含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广泛探索。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在经济新常态下,唯有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我们才能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才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