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新课标I 卷语文试题分析_第1页
2023年高考新课标I 卷语文试题分析_第2页
2023年高考新课标I 卷语文试题分析_第3页
2023年高考新课标I 卷语文试题分析_第4页
2023年高考新课标I 卷语文试题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分析

总评

试卷整体呈现出四大趋势:思辨性增强、方法论融入,教考结合和读写结合。

现代文阅读I分析

2023年新课标I卷的信息类文本阅读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的《后真相时代》。提出

了“竞争性真相”的问题,对考生固有的“真理观”提出了助威,深入落实了"立德树人"

的根本宗旨,呈现出从价值观望造到方法论渗透的趋势。第四题问到“文本中的西方媒体

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涉及到重要概念的理解和筛选文字重要信息;第五

题问道"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也展现出"读写结合"

的大趋势。

现代文阅读II分析

2023年新课标I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第9题要求围绕给定的关键词写一则文学短评的

思路。这一新题型源自统编教材高中必修上的学习任务"学写文学短评"。该任务的说明,

为初学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如抓住感触最深的地方展开评论,善于聚焦、抓住小切

口等。题干中给出的甲、乙两组不同的关键词,也正契合了这样的指导方向。甲组关键词

中「未来"和“回忆”提示考生抓住阅读中最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即所写内容既是"未来"

的想象、又是往事的"回忆”这一点展开思考,延伸至对"成长"主题的认识。乙组关键

词"河流"作为文中最重要的意象,也是f很好的小切口,由此深入,发现文中"河流”

的无处不在,体会它的重要性,进而思考它的意义。

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考生的短评思路可以是个性化的。因而试题没有给出参考答案,

而是给出两个示例。考生的答案只要思路清晰、言之成理,都可得分。

文言文阅读分析

2023年新课标I卷的文言文试题有两方面的变化。

第一,材料变以往单一文本为复合文本。材料由两段文言文组合而成,分别选自《韩

非子•难一》和《孔丛子•答问》。

第二,材料思辨性增强。两则材料在内容上紧密关联,聚焦于"赏罚”问题,展现了

法家和儒家主张的差异以及两家立论驳论的交锋。对于赵襄子赏赐高赫的事件,孔子肯定,

韩非否定,孔船否定之否定,既体现思维深度,批判性阅读的理念,又渗入了黑格尔关于

认知方法论的理念。

第10题文言文断句无法依靠答题技巧得分,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理解断句。试题将出现

4种类型得分一0分、1分、2分、3分,区分度得以提高.此外,考生要在"可断可不

断"与"非断不可”之间要做出正确取舍。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第11题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进行考查,A、B两项与统编教材中内容衔接,C项可通

过上下文推测得出,D项与现代汉语常用语相比较。

第14题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子船在批驳韩非时,抓住其论述的关键漏洞,即使用了

虚假的事实。试题要求考生进行比较阅读、批判性阅读。考生作答,只要将意思答对即可。

如果有参考答案之外的其他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古代诗歌阅读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选的是林希逸的《答友人论学》。这首诗所传递的精神与教材中《游褒禅

』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石钟山记》"事不日见耳闻而噫断其有

无可乎”中传递的思想如出一辙。并与新课标n卷现代文阅读I的核心精神——实事求是,

求真务实一遥相呼应。体现了教考深度结合的趋势。

语言文字运用分析

1.讲究实用类材料选用的结构的完整性,注重文学类文本选用的情境性。

就其阅读而言,"现代文阅读"指向"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侧重考查学生对

整体感知、筛选提炼、枳累整合等方面的能力,问题的设置,偏重于命题的预设;"语言文

字运用”板块的材料阅读指向"表达与交流",侧重考杳学生对陈述阐释、介绍说明、应对

交流等方面的能力,问题的设置,倾向于学生的生成。

2023年新课标I卷语言文字运用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天是越来

越冷了样子似乎没觉到。……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r

2023年新课标II卷(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那次

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

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②

这些材料的选用,直接选用萧红、老舍、凌鼎年等作家的小说散文作品,试题编制,

青睐文学性、情境性的意图十分明显。

2.突出语文特质,强调综合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在“情境运用"、"表达交流"中,释

词解义,行文成篇。

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忌讳死记硬背名词术语,反对机械性的生搬硬套,讲究具体情境

下的活学活用。例如下列问题的设置:”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文中画波浪线

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语

言文字运用I和n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象……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这些问

邈的设置,对于老师怎样教好语文基础知识,学生怎样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有着极强的引导

性和启发性。

语文基础知识,覆盖语法、修辞和逻辑。语法、修辞和逻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

们知道,语法研究的是语言的结构规律,管的是“通不通”的问题;修辞研究的是提高语

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管的是"好不好”的问题:逻辑研究的是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管的是

"对不对”的问题。

3.减少客观题判断的数量,增加主观题表达的份额,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抒发思想

情感的能力。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正由较为简单的判断向相对复杂的表达倾斜,表

现在具体的作答方式上,就是减少客观题判断的数量,增加主观题表达的份额。2020高考

语文卷,"语言文字运用”出了三道选择题,2021新课标I、II卷也都是三道选择题。自

2022高考语文起「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开始逐步减少。新课标I卷仅一道选择题,而

2022新课标口卷无一道选择题。2023新课标I卷沿用了2022年新课标口卷的方式,竟

然也没有安排一道选择题。倒是新课标n卷出了一道"情境"推断式的选择判断题。

2023新课标I卷五道"语言文字运用"题全部为表述方式作答。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

"语言文字运用"之选择题的减少,仅仅是数量的变化,其实,它增加了试题的阅读量,

凸显了表达运用的作用,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质

量要求。譬如"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

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一题,既能够从组词方式、词性功能的语法角度谈各自的不

同,也可以结合文本情境,关联一点修辞,从"意思"和"意味”谈各自的不同。又如"对

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

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一题,不仅要求学生熟知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而且还要求学生了解句式形式,知道一些长句、短句运用的不同作用,这里,同样涉及到

了语法知识。

作文命题趋势分析

作文的命题趋势,只看新课标I卷似乎还不太明显,如果从宏观上看,将其与其他试

卷作文题目比较,可能更容易看出它的变化。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作文共有8道,其中4

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天津、上海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其变化趋势简要分析

如下:

一、联系教材,教考结合

教考结合是近几年的大趋势,在今年的高考题中,新课标I卷的作文题目是最明显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

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弓I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种命题方式过去就有,比如,2020全国新课标卷(1)作文"管仲齐桓公鲍叔牙”,

这个题目与必修下第一单元学习任务(P18)中的第二个任务何其相似,教材原文如下:

二网融传作乱了H了史实之后.耀进行探人总也也对史确记触出献

木印山所看的枸灯史传中就行不巧解]探究的问电,例如:慎之武韵说此功,除了普

令—,还〃什么深做的原刖集明不杀曲仅仅胭为“为人小丁叫?科

让时期屋的记述存没外“不合常理•的地板断£课文.依究上述时物(也叫‘伯

由恫写出肥阚推

再2022年北京卷“学习今说”,与必修上第六单元单元学习任务(P103)中的

第三个任务又是何其相似,教材原文如下:

三《劝学)是供f多年》僭子对学平口堰的林累认识,(W是一千多铀黑

ffrttMif脑杖会版展变化,珊今天在疑祗知了醐髓计对

当下物中的JW喊以《力学”娥)为8号T秒于联窜晚1

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这种趋势还会加强。

二、向北京卷学习,读写结合趋势加强

今年全国卷作文的显著特点之二,是读写结合的趋势明显加强。

这一特点体现在新高考口卷的作文之中: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

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请结合以

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这一题充分体现了读写结合、由读到写的语文运用过程,语言文字运用II的文本材料

为学生创建了学科认知的情境,激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然后在思考之后进行写

作。"青少年”是对个人体验情境的限定,它与考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及与成长的

主题紧密相连,使考生能够充分展示出个性化的思考,表达出他们真实的思想和感情。

而这种命题方式的出现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在之前的教育部"四省联考"中,早已做

过预告,当时的题目形式是这样的:

现代文阅读I《这里是中国》告诉我们,大碰撞的“洪荒之力"使得我国地貌景观极

富变化,我们的家园多姿多彩。祖国之美,在名山胜迹、澎湃江河,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

原野、无名山水、寻常巷陌。

高考题结合的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材料,而联考题结合的是现代文阅读的材料,因此,

凡是考前对于这种命题形式进行训练的考生。(我在考前38大的特别指导中曾反复强调),

都不会被这样的"新题""怪题"所难住。

而如果对高考作文命题追根溯源,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的话,我们会发现,这种命题

形式,早在2016年的北京卷中已有实践: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揄",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

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论证合理。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便是当年试卷里的现代文阅读文本,由此可以看出,四省

适应性测试语文作文命题向这种模式靠拢的趋向。

再如,2015年的北京卷作文题:

《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

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人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

限。

对于这样的命题形式,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本华评价说道

"真实的语文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追求消遣的阅读,让自己沉浸在一份偷悦里,用闲

适的目光观察他人的生活,审视他人的思考;但事实上,在步履匆匆的现实生活中,我们

更多的是带着任务、带着目的的阅读,是通过阅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完成任务的

方案。当然,即便是消遣的阅读,我们也会从中吸收到或实用或有趣的思想与精神,有了

吸收,势必会增加我们表达的愿望,或口头的交流,或书面的发表。因此,不管怎样,从

阅读到写作,从吸收到表达,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一个真实的语文生活状态;此

外,试题从阅读而延伸至写作,也是与真实的生活状态高度契合的。虽然试题形式有变化,

但学生写起来并不会觉得困难。"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北京卷早就开始实践的打通

读写的命题方式,在未来几年之中,会逐渐从创新题变成常规题,甚至会成为高考作文命

题之主流。

三、向上海卷学习,考察学生的思辨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