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C.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D.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2、明清时期,引进美洲作物近30种;美洲人民也开始接触到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欧洲人逐渐发展出了茶、咖啡、可可的饮料文化。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A.物种实现了世界性的自由流动B.欧洲加强了对亚美的掠夺C.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得到丰富D.欧洲殖民活动加强全球联系3、下图是迄今所知有关英国咖啡馆最早的绘画。这幅1674年的木刻画来自保罗·格林伍德的一张“让人清醒并有益健康的咖啡饮品的优点”的广告单页。这表明。

A.全球物种交流不断加深B.东西方商贸往来扩大C.异域文化影响日益凸显D.社会贫富差距在拉大4、结合所学,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农产品出口值及所占比例。年份各种商品出口总值(千元)其中农产品值所占比例%值所占比例%187314844928662.618931817132842315.619033339618949626.8

A.自然经济全面解体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近代民族工业萎缩D.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扩大5、明清时期所谓的“会票”,有时是为了完成资金异地拨兑性质的汇票,有时则是一种借贷货币资金的契约。所谓的“期票”“兑票”有时是债务人写给债权人,约定将来某个地方、某个时刻取款的本票,有时是商人在某个店铺进货,让债权人去另一个店铺取款的票据。明清时期这些票据的出现A.标志着货币信贷的形成B.完成了商业信用关系的票据化C.阻碍了商业资本的扩张D.利于促进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6、1937年,历史学家白寿彝说:“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九十年来交通事业之进步”不可能出现的是()A.自行车出现在城市大街小巷B.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有了有轨电车C.航空网覆盖大半个中国D.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行7、观察如图;这是19世纪后期英国伦敦泰晤士河景象的真实写照。这说明。

汽船游览真时尚,黑烟滚滚罗缤纷河水浑浊七彩色,闻臭听噪怡然得A.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B.煤成为当时唯一的动力能源C.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享受风D.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问题8、如图是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中的一幅漫画;作者意在。

A.批评全球化浪潮下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B.强调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C.肯定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D.嘲讽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被动发展9、宋末,江南市镇的佃户携米到镇上店铺购买“香烛、纸马、油盐、酱醯、浆粉”等生活用品,“皆以米准之”,店铺将这些米集中运至杭州、苏州等城市“泉钱,复买物归售”。这说明A.江南市镇上各类商品的交易规模大B.江南商品流通以以物易物形式为主C.粮食成为联系城镇两级市场的媒介D.租佃制关系下佃农的生活十分艰辛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10、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2分)12、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1题,共1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示意图(1500—1975年)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伯格森等提出一个关于殖民主义发展的理论模式——“殖民扩张与收缩的长波”,一般将它称为殖民主义长波理论。长波理论认为:殖民主义的发展呈“扩张——收缩——再扩张”这样一种长周期波动的趋势。同时,自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生成以来,西方作为世界的“中心”,也经历了从多中心(列强争霸)到单一中心(一国霸权),再到多中心这样一种周期性发展的过程。——以上材料摘编自董正华《长波理论与殖民主义文研究》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该观点做出合理解释。(要求:观点明确,解释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16分)14、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5、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详解】

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为中外贸易提供了便利,但并不是导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根源,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的发展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背景和条件,故B项错误。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项错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根源在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故D项正确。2、C【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近代的物种交流使各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使世界人民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C项正确;其他三项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3、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咖啡的故乡在非洲,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扩大,咖啡传入到英国。图片中“让人清醒并有益健康的咖啡饮品的优点”反映了物种交流不断加深,所以A正确;材料与东方贸易无关,所以B错误;“异域文化”包括的范围较大,材料只讲了欧洲的咖啡饮品,看不出“异域文化影响日益凸显”,所以C错误;材料仅呈现出欧洲人对咖啡的态度,没有体现“社会贫富差距在拉大”,所以D错误。4、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对外出口的各种商品总值中,农产品的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体现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B项正确;自然经济在近代是逐步解体,不是全面解体,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自然经济全面解体,排除A项;1873-1903年近代民族工业是发展的,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5、D【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票据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有利于促进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便于异地结算,D项正确;货币信贷在明清之前就已经出现,排A项;票据也具有金融属性,排除B项;票据有利于商业资本的扩张,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6、D【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结合所学可知,京沪高速铁路于2008年4月18日正式开工,2011年6月30日,全线正式通车,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自行车是会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这一时期,大城市是有有轨电车的,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飞机的出现,这时航空网覆盖大半个中国是正确的,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7、D【分析】【详解】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混浊不堪,臭气熏天,说明人们在享受工业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8、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世贸组织官员看着代表中国经济的果树说“没想到短短几年它就长得这么大了!”可知中世贸组织官员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赞叹,故答案为C;AB在漫画中不能体现,排除;D不符合漫画内容,排除。9、C【分析】【详解】

据材料“江南市镇的佃户携米购买生活用品”“店铺将这些米集中运至杭州、苏州等城市‘粜钱,复买物归售’”等可知,江南市镇上的佃户用米来换取生活用品,店铺将这些米转运到城市卖出,然后再换取商品贩卖,这说明粮食成为联系城镇两级市场的媒介,故选C项。从材料看不出商品交易规模大,只能看出生活用品种类多,故排除A项。依据材料“将这些米集中运至杭州、苏州等城市‘粜钱,复买物归售’”,非以物易物,可排除B项。“江南市镇的佃户携米到镇上店铺购买”不能体现租佃制关系下佃农的生活十分艰辛,排除D项。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10、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1、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2分)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需要抓住时间和商业革命现象的关键信息,联系新航路开辟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回答。【解析】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五、论述题(共1题,共10分)13、略

【分析】【详解】

本体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学生根据题目要求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首先,学生根据材料选择一个熟悉且比较容易论证的论题,根据材料中的“西方作为世界的‘中心’,也经历了从多中心(列强争霸)到单一中心(一国霸权),再到多中心这样一种周期性发展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将论题拟定为“世界格局的变动受经济实力的支配”;论证过程可选取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后半期,法美德俄日等列强相继完成两次工业革命,而亚非拉美地区仍然处于农耕文明时代,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等史实进行论证,论证过程应紧扣论题,史论结合;最后对论证的论题进行简单的总结。【解析】观点:世界格局的变动受经济实力的支配。

解释:19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经济霸主,对外大肆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19世纪后半期,法美德俄日等列强相继完成两次工业革命,对外输出资本、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而亚非拉广大地区仍然处于农耕文明时代,在遭到帝国主义侵略后逐步沦为欧美的附庸,从而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家不平等发展趋势逐渐扩大,世界呈现“多中心”。(示例仅做参考)六、简答题(共2题,共16分)14、略

【分析】【详解】

原因:根据题干数据和时间1911年,9292千米;1924年,约1.2万千米;2004年底,约7.15万千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列强入侵,战乱频繁、积贫积弱的局面,因此铁路修建滞后;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主权独立,而且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从社会环境而言,和平发展是主流,因此铁路建设成就较大。【解析】建议教师首先向学生指出以下这三个数字:1911年;9292千米;1924年,约1.2万千米;2004年底,约7.15万千米。

原因: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新中国社会主义性质做比较即可得出,过去是列强人侵、积贫积弱、战乱频仍;今天是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和平发展。15、略

【分析】【详解】

(1)做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主张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点是国家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