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11T 151-2020 小(微)型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规范 _第1页
DB3311T 151-2020 小(微)型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规范 _第2页
DB3311T 151-2020 小(微)型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规范 _第3页
DB3311T 151-2020 小(微)型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规范 _第4页
DB3311T 151-2020 小(微)型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规范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060.20CCSP41DB3311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DB3311/T151—2020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规划与设计 24.1工程规划 24.2工程设计 25施工与验收 45.1施工 45.2验收 46运行管理 46.1基本要求 56.2工程运行 56.3巡查检查 56.4维修养护 66.5安全管理 66.6信息化管理 6附录A(资料性)小(微)型农村供水工程合同完工验收鉴定表 7附录B(资料性)小(微)型农村供水工程投产供水竣工验收鉴定表 9附录C(规范性)小(微)型农村供水工程巡查项目及频次表 附录D(规范性)小(微)型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验项目及检测频次表 DB3311/T151—20201DB3311/T151—2020小(微)型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设计日供水规模20m3/d~100m3/d且供水人口小于1000人的集中式供水工设与管理;设计日供水规模小于20m3/d的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141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3术语和定义3.13.23.33.42DB3311/T151—20204规划与设计4.1工程规划4.1.1应与县域及村镇总体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4.1.2宜考虑城市管网延伸、联村并网供水,对无法联村并网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应统筹规划,合理布4.1.3供水站规划选址应考虑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人为干扰少、周边环境好、工程地质稳定、输配水管路易于布置、靠近主要供水区域等要求。4.1.4供水站的防洪标准不宜小于20年一遇。4.1.5工程布置和技术方案应因地制宜、安全可靠、有利于节水、节能和环境保护,或配置有效的抵御各种危害的措施。4.2工程设计4.2.1供水规模与用水量4.2.1.1确定供水规模时,应综合考虑供水区域用水现状、水源条件、经济发展和类似工程的供水情4.2.1.2设计供水规模应统筹考虑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及人口自然增长等相关情况,满足用水最大需求。4.2.1.3最高日用水定额宜按每人每日140L确定,水源困难地区每人每日100L确定;其他用水量可按最高日用水定额的50%计。4.2.1.4日变化系数不宜小于1.5,时变化系数不宜小于3.0。4.2.2供水水质和水压4.2.2.1供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要求。4.2.2.2供水水压应满足配水管网中用户接管点的最小服务水头要求。用户接管处的最小服务水头,一层为10m,二层为12m,二层以上每增加一层增加4m。4.2.2.3用户水龙头的最大静水头不宜超过40m,超过时宜采用减压措施。4.2.3水源4.2.3.1水质应符合GB3838、GB/T14848的规定。4.2.3.2直接从河道取水时,取水断面的日均流量应满足95%的供水保证率;当单一水源不能满足时,可采用多水源或调蓄等措施。4.2.3.3可选择水库、山塘、溪流等作为水源。对拟选水源应进行水质安全性、供水保证率等内容的论证。4.2.4取水工程4.2.4.1以地表水为水源时,根据地形条件宜采用重力式取水。4.2.4.2取水构筑物应有防止泥沙、漂浮物、水生生物堵塞,冲刷、淤积、风浪和雷击等破坏的措施。3DB3311/T151—20204.2.5输配水管网4.2.5.1生活饮用水管网不应与非生活饮用水管网、自备水供水系统相连接。4.2.5.2水源到供水站的输水管道,可按单管布置;配水管网可按树枝状布置,有条件时可按环状布置或环状树枝状结合布置。管道布置时宜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流。4.2.5.3供水管材选择应根据设计内径、设计管道内水压力、敷设方式、外部荷载、地形、地质和材料供应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4.2.5.4输配水管道流量、管径、流速的设计计算及敷设均应符合GB50013、SL310的规定。4.2.5.5输配水管道上应布置排气阀、泄水阀、闸阀、空气阀、水表等附属设施。室外管道上的附属设施应设置在井内,并有防冻、防淹措施。4.2.5.6供水站的进出水管及分户供水管上应设水表,有条件的宜采用智能式分户水表。4.2.5.7水表应设在管理方便、不易损坏的位置,宜考虑相应的防冻措施。4.2.6清水池4.2.6.1构造、设施的设计计算应符合SL310的规定,容积宜按日供水规模的50%设计。4.2.6.2应有防止外水渗入、流入的措施。4.2.6.3宜设置水位指示装置;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排空管、通气孔、检修孔的设置应符合SL310的要求。4.2.6.4出水管上应设采样口。4.2.7净化4.2.7.1以地表水作为饮用水水源,宜选择构筑物型式的常规处理工艺。当原水浊度长期不超过100NTU、瞬间不超过300NTU时,可采用一体化净水装置;用地下水和山泉水作为饮用水源,水质符合GB/T14848规定的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时,可简化净水工艺。4.2.7.2净水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应符合GB50013、SL310的规定。4.2.7.3一体化净水装置的选用,应根据原水水质和供水规模合理选型。4.2.7.4净水药剂投加量的计算及投加方式、投加设施(设备)的设计应按SL310的规定执行。4.2.7.5人类活动较为频繁并存在毒理指标污染因子的水源区宜在供水站配置原水生物预警池,通过对水质敏感的鱼类观察及时掌握水源突发性污染情况。4.2.8消毒4.2.8.1供水站应配备消毒设施。4.2.8.2消毒剂投加点宜设在清水池、高位水池或水塔的进水口处。当原水中有机物或藻类较多时,可在混凝沉淀前和滤后分别投加。4.2.8.3根据水质条件可采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次氯酸钙片剂等消毒。消毒药剂投加量、投加方式及投加设施、设备的设计和计算应按SL310的规定执行。4.2.8.4消毒剂的投加宜采用自动控制设备,有条件的宜布设故障自动报警设施。4.2.9供水站总体布置4.2.9.1占地面积不宜小于100m2。4.2.9.2宜设置管理用房,且配备供电设施。4.2.9.3建筑风格宜与周围环境协调。4.2.9.4供水站的布置应满足方便运行操作、维护检修等要求。一体化净水设施、消毒设施的布置应考虑防腐、防锈、防止太阳长时间曝晒等措施。4DB3311/T151—20204.2.9.5主要生产构(建)筑物应设置上下台阶,并设置必要的栏杆、防滑梯等安全措施,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m。4.2.9.6供水工程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类、名称类、警示类、指引类等标识牌。5施工与验收5.1施工5.1.1材料设备准备5.1.1.1与生活饮用水直接接触的材料、设备、絮凝剂、消毒剂等产品,均应提供有效的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批件(证书)、产品合格证及检验报告。5.1.1.2材料设备到货后,应及时对照供货合同和产品说明书进行数量、规格、材质、外观、备件等检查验货;主要材料应按相关规定抽样送检,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5.1.1.3材料设备应按性质合理存放;药剂(混凝药剂、消毒剂)及生产消毒剂的原料等化学品或腐蚀性物品应在专用仓库存放,并设专人保管;水泥、钢材应有防雨、防潮措施,塑料管道应有遮阳等防老化措施。5.1.2土建施工5.1.2.1土建施工质量应符合GB50141、GB50268、SL310等要求。5.1.2.2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施工,应做好防洪、导流、排水、清淤工作,不影响原有工程安全。5.1.2.3管槽开挖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并在管道水压试验合格后回填。5.1.2.4水池施工,应做好钢筋保护层、防渗层、变形缝,控制好温度裂缝。5.1.2.5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满水试验;合格的水池,满水试验时,应无漏水现象,混凝土水池的渗水量应小于2L/(m2·d),砌体水池的渗水量应小于3L/(m2·d)。5.1.3管道设备安装5.1.3.1管道及设备安装质量应符合GB50141、GB50268、SL310等要求5.1.3.2管道及设备安装前,应逐一进行质量检查,并清除其内部杂物和表面污物。5.1.3.3管道的连接应保证接头部位不漏水、不破坏其强度。5.1.3.4输配水管道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水压试验和管道冲洗消毒。5.2验收5.2.1试运行5.2.1.1试运行的内容、方法及需注意的问题按照SL310的规定执行。5.2.1.2试运行期不应少于7d。5.2.2工程验收5.2.2.1验收分完工验收和竣工验收,根据初步设计(或计划任务下达批次)可将完工验收和竣工验收合并进行。5.2.2.2合同完工验收由建设单位主持,验收鉴定表见附录A。5.2.2.3竣工验收由项目审批单位主持,验收鉴定表见附录B。6运行管理5DB3311/T151—20206.1.1应明确工程管理主体,落实管护经费、管理人员,制定管理制度。6.1.2应设24小时服务热线,并向社会公布。6.1.3应实行计量收费,计量设施应定期检定。6.2.1水源与取水构筑物6.2.1.1水源应按规定划定水源保护范围,设置相应的公告、公示牌。6.2.1.2定期观测水量变化情况,当发现水源水量或工程取水量不足时,应及时采取措施。6.2.1.3在取水口附近醒目地段应安装公告、警示等标志标牌。6.2.1.4取水构筑物应及时清除杂物,定期进行清洗。6.2.2净化消毒6.2.2.1工程投产前或净水设施设备修复改造后,应进行冲洗、消毒,供水水质指标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供水。6.2.2.2各净水构筑物(或净水装置)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出水浊度不符合SL310的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6.2.2.3絮凝剂、消毒剂等应及时记录用量、配制浓度、投加量及处理水量。6.2.2.4絮凝剂、消毒剂等应分类妥善存放,实行专人管理,并做好出入库记录。6.2.2.5混合时间、絮凝池流速及停留时间、清水池消毒液浓度与反应时间等至少一年进行一次技术测定。6.2.3水质检测6.2.3.1应按规定对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水质检测,检测项目和频率按附录D执行。6.2.3.2出厂水采样点应布置在水厂出水口;管网末梢水采样点宜选择距离水厂最远点。6.2.3.3水质检测记录应真实、完整、清晰,并由专人负责管理。6.2.4泵站与输配水管网6.2.4.1水泵工作时,吸水池(或井)水位不应低于最低设计水位。环境温度低于0℃、水泵不工作时,应将水泵、管道及其附件内的存水排净。6.2.4.2宜保存完整的输配水管网图,注明管道和各类阀、井的位置,并及时更新。6.2.4.3应建立管网系统运行操作台账。6.2.5设施设备6.2.5.1构(建)筑物应保持卫生整洁,排水通畅,通风和照明设施齐备完好。6.2.5.2机电设备应保持运转正常、平稳、无异常噪音;设备及附属装置完好无损;电气设施接地符合要求。6.2.5.3仪器仪表应保持完整、清洁,表盘标尺刻度清晰,铭牌、标记和铅封完好。6.2.5.4不应在构(建)筑物周边从事可能影响水质和结构安全的活动。6.3.1应按规定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巡查项目、内容及频次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6DB3311/T151—20206.3.2应每半年检查一次物资器具,及时补充更换并做好记录。6.3.3应定期检查防腐、防盗等设施,及时检查防冻设施。6.4维修养护6.4.1应建立日常保养、定期维护和大修理三级维护检修制度。日常保养可与运行操作内容相结合完6.4.2应编制年度维修养护计划,并开展维修养护工作。6.4.3取水构筑物的构件、格栅、格网等应每年检修1次。6.4.4净水构筑物(或净水装置)及其附件应每年检修1次,每三年大修理1次。6.4.5消毒设备与管道的接口、阀门等应每年维护保养1次。6.4.6应定期开启泄水阀排除管道淤泥。6.4.7清水池每年至少排空清洗消毒1次。大修理后应进行满水试验,经消毒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6.4.8滤料应及时补充和更换,使用周期不应超过3年。6.5.1安全设施6.5.1.1供水站卫生防护范围不应小于30m,防护范围内不应设置居住区、污水渗水坑,不堆放垃圾或铺设污水管道。6.5.1.2宜配套消防、防汛等应急物资。6.5.1.3供水站内走台、坑、池、配电间、加药间等安全隐患处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和保护措施。6.5.2应急管理6.5.2.1应建立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应急管理预案。6.5.2.2发生较大自然灾害、工程损毁、水质污染等供水突发事件时,应启动应急预案。6.5.2.3应急终止后,应及时评估并做好后续处理工作。6.5.3信息化管理6.5.4宜运用自动化控制、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6.5.5应对工程建设、控制运行、日常检查、维修养护、安全管理等资料建立电子化管理台帐。7DB3311/T151—2020(资料性)小(微)型农村供水工程合同完工验收鉴定表小(微)型农村供水工程合同完工验收鉴定表见表A.1。表A.1小(微)农村供水工程合同完工验收鉴定表(第1页/共2页)8DB3311/T151—20209DB3311/T151—2020(资料性)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