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前必刷选择题50道(中图版2019)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1.花是红色的,叶是绿色的,天空是蓝色的,葡萄是紫色的。我们赞扬它们的美丽,你可曾想过是谁让江山如此多娇?俗话说:“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地球辐射能量,影响着地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结合所学的知识,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B.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C.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D.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答案】A【解析】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能量,因此太阳辐射就是一种电磁波,A正确;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不是裂变反应,B错误;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但太阳辐射不是地震活动的动力,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方式,与太阳辐射无关,C错误;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是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能转化而来,而生物能是植物利用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因此太阳辐射的能量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D错误。故选A。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下图表示包括月球的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图中乙所代表的天体系统为()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3.据图可以描述地球在宇宙的位置为()①太阳系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巨行星③与太阳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邻④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4.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自身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有适宜呼吸的大气 B.地球上有固体表面C.太阳的光照一直比较稳定 D.其他天体各行其道【答案】2.B3.A4.A【解析】2.从图中可以得知,丁为地月系,丙为太阳系,乙为银河系,甲为总星系,所以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3.题目要求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地球是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①正确;地球属于类地行星,②错误;与太阳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邻,③正确;④地球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不是位置,所以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所以选A。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原因有:适宜呼吸的大气;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A正确;太阳的光照一直比较稳定,其他天体各行其道,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宇宙环境,不是自身原因,CD错误;地球上有固体表面,不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B错误。所以选A。【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1、自身条件:适宜呼吸的大气;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2、宇宙环境:太阳的光照一直比较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向着火星进发(如图1),约6个半月后抵达火星,减速被火星捕获后环绕火星飞行2-3个月,然后分离释放着陆巡视组合体(图2)实施着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被火星捕获后环绕火星飞行2-3个月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属于()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流星体6.火星与地球二者相比()A.表面温度火星高于地球 B.大气密度地球大于火星C.火星距离小行星带更远 D.公转轨道在同一个平面【答案】5.C6.B【解析】5.环绕火星飞行2-3个月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它是环绕火星飞行,所以是卫星,C正确;“天问一号”探测器是人造的,不是恒星、行星、流星体。ABD错误,所以选C。6.地球和火星的热量都来自太阳,但火星距离太阳更远,表面温度火星低于地球,A错误;火星的体积和质量小于地球,火星对周围大气的引力弱,吸附在它周围的大气较少,所以火星的大气密度小于地球,B正确;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C错误;火星和地球分别沿着各自的轨道绕太阳公转,D错误。所以选B。【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下图为某地自然地理环境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地理事物与地球圈层对应正确的是()①湖泊与积雪——水圈②草原与森林——生物圈③雪山与湖泊——岩石圈④湖泊与白云——大气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关于地球圈层结构中各圈层之间关系表述最合理的是()A.在地表附近,各圈层相互平行,互不干扰B.在地球高空,各圈层相互重叠,相互渗透C.在地表附近,各圈层相互重叠,相互渗透D.在地球内部,各圈层相互重叠,相互渗透【答案】7.A8.C【解析】7.根据所学知识点可知,湖泊是液态水,积雪是固态水,所以两者同属于水圈,①正确;草原和森林都属于植物,同属于生物圈,②正确;雪山属于岩石圈,湖泊属于水圈,③错误;湖泊属于水圈,白云属于大气圈,④错误。故①②正确,选择A。排除B、C、D选项。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球的外部圈层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在地表附近,地球上的各圈层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甚至会相互重叠,如大气圈和生物圈会相互重叠,A错误,C正确;在地球高空,大气圈水圈会相互重叠,但是大气圈不会与岩石圈重叠,只能相互渗透,B错误;在地球内部,有部分圈层是平行分布,如地壳和地核,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怀特岛是新西兰的一座活火山岛,岛上火山口的直径约2千米,最高处海拔321米,火山口不断有气体磅礴而出(下图)。当地时间2019年12月9日14:10火山突然喷发,造成19人死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木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处的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受此次地震影响,日本遭受了特大海啸袭击。关于这次地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这次地震中,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B.这次地震中,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因此伤亡较大C.在莫霍界面以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D.受灾的居民总是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10.怀特岛喷出的物质在各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岩石圈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答案】9.D10.A【解析】9.地震波中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更快。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此次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海域,由于纵波传播的介质更多,所以此次地震中纵波造成的伤亡较横波更大(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所以针对于海面上航行的船只或正在海面上从事捕捞的渔民而言,主要是受纵波的影响)。在莫霍界面以下,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均明显上升。ABC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受灾的居民如果位于陆地上,均能够感受到横波和纵波,但纵波的传播速度更快,所以受灾居民应该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感受到左右前后摇晃,D选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0.火山口喷出的气体率先进入大气圈,即①,排除BCD。之后随着降雨、自然沉降等过程进入水圈和生物圈,最后这些物质迁移至岩石圈。所以迁移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故选A。【点睛】地震波的特点:①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②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在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中传播;③当横波和纵波传至莫霍界面以下时,其波速均显著上升;④当横波和纵波传至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读20元人民币上的风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圈层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20元人民币背面的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外部圈层的个数是()A.5个 B.4个 C.3个 D.2个12.图中的各圈层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答案】11.C12.B【解析】11.图中景观体现的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圈层,C正确。12.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误。图中各个圈层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共同促进地球外部环境的演化,B正确,C错误。生物圈的能量除了来自太阳辐射,还来自地球内部,D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读某地“地层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各个地层按形成由早到晚,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⑥⑤ D.③④⑤⑥14.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答案】13.C14.B【解析】13.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当地层因为构造运动发生倾斜但未倒转时,地层层序律仍然适用,这时倾斜面以上的地层新,倾斜面以下的地层老。依此规律读图可知,图中各个地层按形成由早到晚排列顺序是①、②、③、⑥、⑤、④,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早期,被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末期,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后期,因此选项A中年代顺序不是由老到新,不符合题意;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早期,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期,恐龙出现在中生代,因此选项B中年代顺序是由老到新,符合题意;元古宙之后是古生代,太古宙位于元古宙之前,因此选项C中年代顺序不是由老到新,不符合题意;哺乳动物主要出现在第三纪,爬行动物出现在中生代,两栖动物出现在古生代,因此选项D中年代顺序不是由老到新,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生物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演化。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科学家在研究古老地层时发现,距今5.41亿年以前,地层中埋藏的化石以藻类化石和软体动物留下的遗迹化石为主,生命形态都很简单。而此后化石的数量和种类都呈爆发式的增长,并出现了大量有硬壳或骨骼的化石,生物结构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因此科学家将硬体生物的大量出现,作为划分一个新的地质年代的标志,并将这一地质年代命名为寒武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从距今5.41亿年前开始,地球的演化从此进入了()A.冥古宙 B.太古宙 C.元古宙 D.显生宙16.科学家划分寒武纪的主要依据相关地层中()A.藻类化石大量发现 B.软体动物化石大量发现C.植物化石大量发现 D.硬体动物化石大量发现【答案】15.D16.D【解析】15.根据材料“而此后化石的数量和种类都呈爆发式的增长,并出现了大量有硬壳或骨骼的化石,生物结构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可知,从距今5.41亿年前开始,地球的深化从此进入了显生宙,D正确。故选D。16.根据材料“科学家将硬体生物的大量出现,作为划分一个新的地质年代的标志,并将这一地质年代命名为寒武纪”可知,科学家划分寒武纪的主要依据相关地层中硬体动物化石大量发现,D正确。故选D。【点睛】化石层定律:地层形成的时代越早,其中含有的化石构造越简单,形成时代越晚的地层其中含有的化石越高等、构造越复杂。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基本相同;不同时代形成的地层,其中所含的化石也不同。地质年代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据图可知()A.甲是古生代,乙是前寒武纪 B.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C.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18.甲的末期,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冰川范围扩大 B.恐龙灭绝 C.被子植物繁盛 D.哺乳动物盛行19.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答案】17.C18.B19.B【解析】1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乙中后期出现了两栖生物,应为古生代。在甲时代裸子植物占主要优势,其晚期出现了被子植物,应为中生代。所以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乙之前为前寒武纪,甲之后为新生代。故选C。18.结合前面分析可知,甲为中生代,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B正确。冰川范围扩大表明地球进入冰期时代,冰期和间冰期是新生代第四纪的主要特征之一,A错。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哺乳动物盛行于新生代,CD错。故选B。19.按照由老到新的年代排序,选项相应事物的顺序应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三叶虫→鱼类→恐龙,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两栖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故选B。【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1.下列地貌类型中与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形成作用相同的有()a.长江三峡b.长江三角洲c.冲积扇d.塔里木盆地的沙丘e.喀斯特地貌f.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A.aef B.bce C.cdf D.ace【答案】20.A21.A【解析】20.图中①为漓江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经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A符合题意;图中②为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这种侵蚀不属于溶蚀,B不符合题意;图中③为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图中④为风蚀蘑菇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A。21.②图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是流水侵蚀形成的。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a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e符合题意;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是流水侵蚀形成的,f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点睛】河流侵蚀作用包括冲蚀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河流侵蚀作用按作用方向可分为下蚀、侧蚀和向源侵蚀。流水侵蚀一般形成沟谷、瀑布、喀斯特地貌等。某地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23.“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平原地区 D.荒漠地区【答案】22.A23.D【解析】22.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地貌,故选A项。流水沉积形成流水堆积地貌;岩层挤压易形成褶皱等地质构造;火山喷发可能会形成火山地貌等;BCD不对。故选A。23.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和半干旱荒漠地区分布广泛,故选D项。湿润半湿润地区往往形成流水地貌,平原地区的地貌要取决于其自然特征,不一定是风蚀蘑菇;ABC不对。故选D。【点睛】风蚀蘑菇是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往往分布在较干旱地区。由于近地面的风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砂石,侵蚀力强,故岩石下部首先被侵蚀,形成风蚀蘑菇。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火箭搭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按照计划,“天问一号”火星探测要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这标志着我国行星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探月新征程。下图甲装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标识中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图乙表示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24.图甲所示行星()A.①距离太阳最近 B.②为类地行星,绕日轨道具有近圆性C.③为土星,属远日行星 D.④是目前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25.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穿越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A.气温越来越高 B.依次经过臭氧层、平流层和对流层C.气温变化为降一升一降一升 D.周围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答案】24.B25.C【解析】24.材料信息表明,图甲“揽星九天”标识中,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根据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分布特征判断,图中①为金星,②是火星,③是土星,④是木星。金星(①)不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A错误;火星(②)为类地行星,八大行星的绕日轨道均具有近圆性,B正确;土星(③)体积质量大,属于巨行星,不属于远日行星,C错误;木星(④)目前未发现存在生命,地球是目前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D错误。故选B。25.嫦娥五号探测器从地表发射升空,穿越整个地球大气层,图中显示地球大气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有规律变化,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又升高,A错误、C正确;嫦娥五号探测器从地表发射升空,向上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B错误;嫦娥五号探测器从地表发射升空过程中,经过不同层次气流运动方式不同,如经过对流层时,垂直对流运动显著,经过平流层时,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再向上气流运动又以垂直对流运动为主,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从北极上空看,各大行星都按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沿着近圆形的轨道运行,它们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距地表400~450千米的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2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温度变化曲线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7.中国空间站位于哪个层次()A.Ⅰ层 B.Ⅱ层 C.Ⅲ层 D.都不是28.Ⅱ层是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A.气温下高上低,大气稳定B.水汽含量较多,但尘埃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C.大气处于电离状态,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讯D.大气以平流为主,大气稳定【答案】26.B27.C28.D【解析】26.大气层Ⅰ、II、Ⅲ层分别对应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Ⅰ)由于热量来源于地面,温度随海拔上升而下降;平流层(Ⅱ)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Ⅲ)底部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中部由于有电离层,对紫外线有吸收作用,因此气温又要上升。图中符合条件的是②曲线。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7.高层大气大气易电离,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讯,中国空间站的运行轨道在高层大气层中,即位于图中的Ⅲ层。故C正确,ABD错误。28.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是平流层,平流层大气以平流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D正确。平流层气温相对下低上高,A错误。航空最佳飞行层的平流层水汽含量较少,B错误。高层大气大气易电离,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讯,C错误。故选D。【点睛】对流层集中了3/4的水汽与杂质,空气对流作用显著,天气现象多发;对流层位于大气的底层,下界为地面,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电离层存在于高层大气。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的是平流层。在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便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为此,我们可以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后过一会儿再切,便可极大的缓解眼部的不适感。如图为切大葱或洋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切大葱或洋葱时,在旁边点燃蜡烛可缓解“泪流满面”利用的地理原理是()A.水循环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温室效应30.仅从上述原理考虑,此时图中切大葱处空气的运动状况可能是()①下沉②上升③向洋葱方向运动④向蜡烛方向运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29.C30.B【解析】29.由所学知识可知,蜡烛附近气温较周围高,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切大葱或洋葱处,气温较低,气流下沉;空气受热上升后形成热力环流,能缓解大葱或洋葱对眼部的刺激,C正确。与水循环、大气环流、温室效应的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30.读图可知,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燃蜡烛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切大葱或洋葱处气温较低,空气下沉,①正确,②错误,CD错误。空气受热上升后形成热力环流,空气由洋葱向蜡烛的方向运动,加快风速,③错误,A错误。综上所述,①④正确,B正确。故选B。【点睛】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当处于晴朗无云或少云的气象条件下时,山地与平原之间的昼夜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称为山地一平原风。下图为华北平原某城市在2013~2015年观测到的秋季山地一平原风平均风速(箭头长短表示大小)和风向日变化示意,夜间以偏北风为主。完成下面小题。31.就秋季平均而言,该城市()A.平原风风速整体小于山地风 B.山地风持续的时间比平原风长C.平原风在12时左右风速最大 D.平原风在10时左右转为山地风32.该城市周边地形的分布()A.东部为山地. B.南部为山地 C.北部为山地 D.西部为平原【答案】31.B32.C【解析】31.读图可知,该城市白天的风速大于晚上的风速。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山地一平原风一般白天是平原吹向山地的平原风,晚上是山地吹向平原的山地风,所以该地区平原风风速整体大于山地风,A错误;山地风持续的时间大概从18点到9点,持续时间较长,B正确;平原风在15时左右箭头最长,风速最大,C错误;平原风转为山地风的时间为大概18点以后,D错误。故选B。32.根据平原风和山地风的风向可知,夜间吹的是山地风,以偏北风为主,据此可知,山地位于平原的北部,C正确。故选C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3.导致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上升而降低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4.在秋高气爽的时候,由于昼夜温差比较大,人很容易患上感冒,是因为此时()A.①比较大 B.②比较小 C.③比较大 D.④比较小35.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减弱① 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36.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答案】33.C34.D35.D36.D【解析】33.根据所学可知,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对流层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因此,距离地面越近,气温越高,距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导致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上升而降低的是③地面辐射,C正确,ABD错误。故选C。34.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不管什么天气,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是相同的,A错误。秋高气爽的时候,为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比较弱,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即②比较强,白天气温比较高,B错误。到了晚上,大气逆辐射比较弱,即④比较小,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较弱,因此晚上气温比较低,导致昼夜温差大,D正确。昼夜温差比较大,与地面辐射③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35.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霜冻主要出现在晚上,因此与①②没有直接关系,AB错误。制造人造烟雾,可以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进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加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此来防御霜冻,C错误,D正确。故选D。36.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对①没有影响,对②③影响不大,ABC错误。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减弱,进而导致大气逆辐射减弱,最终减缓全球变暖,D正确。故选D。【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因此可知,对流层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水分以液态水或固态水的形式从大气降水开始,通过植被冠层的分配和调节到达地表,部分贮存在土壤中,部分形成地表径流;下渗到土壤中的水分被植被根系吸收,通过植物茎到达叶片,然后以气态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地表或植被冠层截留的液态水直接蒸发成气态而散发到大气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7.植被冠层截留雨水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①降雨量②雨前枝叶湿润度③叶片蒸腾量④植被冠层结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38.下列因素不会影响图示水循环过程中蒸发量的是()A.土壤水分含量 B.植被冠层结构 C.气象条件 D.地下径流【答案】37.C38.D【解析】37.降雨前枝叶越干燥,存留雨水的潜力越大,截留雨水能力越大,②正确;冠层结构是指植物群落顶层空间的组成,植被冠层结构越密越厚,截留雨水的能力越大,④正确;降雨量、叶片蒸腾量与植被冠层自身的截留雨水的能力关系不大,①③错误,排除A、B、D选项。故选C。38.土壤水分含量为蒸发提供了水汽来源,A不符合题意;结合上题可知,植被冠层结构越密越厚,截留能力越大,截留量也就越大,则冠层截留降水蒸发量也越大,植被蒸腾也越多,B不符合题意;气象条件如阴晴、气温高低等也会影响蒸发量,C不符合题意;地下径流埋藏于地下,不会影响蒸发。故选D。【点睛】植被与水循环的影响:减慢了水分大循环的速度;加快局部水循环的速度;调节洪/枯水期的径流;提高水的利用率。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大量泥沙在下游平原淤积,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形成悬河。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下图示意黄河下游悬河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9.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集中放水 B.枯水期集中放水 C.洪水期持续放水 D.枯水期持续放水40.黄河近年来入河泥沙减少,对下游悬河的影响()A.河床降低 B.流程变长 C.冰期变短 D.侧蚀增强【答案】39.B40.D【解析】39.修建水库的作用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调水冲沙。冲沙效果最佳的放水方式是枯水期集中放水,因为黄河流域进入汛期以前,水库下游水位较低,大量的水库水放入河流,河流下游水位抬高,流速加快就可把大量的河底泥沙带走,流到海洋,使下游河床降低,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40.下游流经平原,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要辩证、动态地看堆积与侵蚀作用的关系,含沙量降低时,说明堆积速率降低,淤积减弱,冲淤平衡被打破,侧蚀相对增强。是否低于侵蚀速率无法判定,河床不一定降低,只能判定侵蚀相对增强,D项正确,A项错误;河流结冰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气温,与含沙量大小无关,C项错误;流程长短无变化,B项错误。所以选D。【点睛】调水调沙是指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的泥沙和河床的淤沙适时送入大海,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淤积,增大主槽和河道的行洪能力。海南洋浦的千年古盐田是中国最早开始日晒制盐的地方,数千口唐朝时期的古盐槽至今保存完好,今日洋浦盐田村人仍然在用它们日晒制盐下图为得天独厚的玄武岩古盐槽。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41.根据材料推测,历史时期该地曾经历过的地质过程肯定有()A.地壳运动 B.岩浆侵入 C.变质作用 D.岩浆喷出42.洋浦盐田村人日晒制盐,其优势自然条件主要是()A.晴天多降水少 B.夏季昼长长 C.纬度低光照强 D.地势平坦利于晒盐【答案】41.D42.C【解析】41.当地有玄武岩,玄武岩为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而成,故地质过程肯定有岩浆喷出,其他选项错误,本题选D。42.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多,A错误。洋浦盐田村人日晒制盐全年都生产,不仅仅是夏季,B错误。海南位于热带地区,纬度低,光照强,利于日晒制盐,C正确。日晒制盐主导因素是光照,地势平坦并不是主要优势,D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岩石按照成因分主要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玄武岩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和水量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3.图中南半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与水量平衡的关系是()A.负相关 B.先负相关后正相关C.正相关 D.先正相关后负相关44.影响图中A纬度盐度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量 B.蒸发量 C.河川径流 D.风向【答案】43.A44.C【解析】43.读图可知,在南半球,海水表层盐度高的纬度,水量平衡较低,海水表层盐度下降时,水量平衡上升,两者呈负相关关系。A正确。故选A。44.读图可知,A纬度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较大,河川径流量较大,河川径流流入海洋,降低了该纬度海区的海水盐度,而同纬度的南半球地区缺少陆地分布,河川径流很少,海水盐度高,C正确;降水量、蒸发量以及风向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灌淤土是指长期引用高泥沙含量灌溉水淤灌,然后翻耕,土层加厚而形成。读我国灌淤土分布略图。完成下面小题。45.与灌淤土成因相似的是()A.紫色土 B.红壤 C.黑土 D.水稻土46.对于灌淤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B.土体比较深厚,色泽质地较均一C.属于地带性土壤 D.发育良好,不易发生盐碱化现象【答案】45.D46.B【解析】45.灌淤土“引用高泥沙含量灌溉水淤灌”而成,即在原有土壤中加入高含量的泥沙,然后翻耕,属于人类对原有土壤进行改造而形成的土壤。与之成因相似的是水稻土,水稻土是在原有红壤的基础上,通过人类活动进行改良而形成的肥沃的适宜水稻生长的土壤,故D正确。紫色土、红壤、黑土都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自然土壤,没有人类的改良活动的参与,ABC错误。故选D。46.据图可知,灌淤土主要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而西宁附近的灌淤土则不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错误。根据材料“长期引用高泥沙含量灌溉水淤灌”、“土层加厚”可知,灌淤土土体比较深厚,色泽质地较均一,B正确。灌淤土属于人类改造的土壤,不属于地带性土壤,C错误。西北地区光照充足,水分蒸发旺盛,加上灌溉较多,且土壤中泥沙含量多,对水的阻隔作用较差,水盐运动较强,因此容易发生盐碱化现象,D错误。故选B。【点睛】灌淤土是中国半干旱地区平原中的主要土壤,一年一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快递话务员工作计划例文
- 2025年培训项目计划书例文2
- 健身弹力带操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起泡酒知识培训课件下载
- 2025年度公司工作计划书
- 2025年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OLED寿命检测系统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拉挤树脂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
- 多协议通信适配器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B (1a~1d)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册
- 小学三年级下册英语(牛津上海一起点)全册语法知识点总结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一平台在线形考(作业1至4)试题及答案
- 临床5A护理模式
- 202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读后续写说课课件
- 洁柔形象升级与整合内容营销方案
- 202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建议 概率与统计专题讲座
-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笔试真题及答案
- 吸入疗法在呼吸康复应用中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考试题参考答案
-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测(2022版)考试题库及答案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含语文园地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