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大湾区高三语文1月联合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年广东大湾区高三语文1月联合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年广东大湾区高三语文1月联合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年广东大湾区高三语文1月联合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年广东大湾区高三语文1月联合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广东大湾区高三语文1月联合模拟考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025.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考生号(高考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作为原创性概念,“生态文明”并非纯粹理性思辨的产物,而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之上。它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以来生态建设的内生性承继,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破解全球生态危机和生态治理困境的条件下出现的必然结果,具有深厚的实践根基和严密的叙事逻辑。从叙事逻辑来看,中国生态文明叙事超越了西方文明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逻辑,摒弃了西方现代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重构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蕴和叙事方式,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生态智慧相契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生态观,实现了中国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资本主义文明是一种以资本逻辑主导的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文明形态。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巨大功绩就在于创造了现代性文明,实现了人类社会形态的历史变革。但不可否认,这种以资本增殖为中心展开的现代化内在地生成“人对自然的征服剥夺”,即生成以人类中心主义逻辑为主导的生态观,必然会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最终造成环境的普遍恶化和严重的生态危机。事实上,中国生态文明叙事展开的是与西方现代化所践行的“人对自然的征服剥夺”完全不同的新逻辑,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叙事逻辑。首先,就文化传统而言,_______。基于独特的生存环境和历史轨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很早就认识到敬畏和顺应自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所提出的“天人合一”“和合共生”“道法自然”等生态智慧,使中华文明具有显著的文明自觉。其次,_______,中国生态文明叙事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的继承和创新。自觉的实践行动是以自觉的理论认识为指导的。作为一种彻底的历史科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批判的一大深层旨趣,就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内在关联,阐明了生态问题的本质并非技术性的,而是关乎根本性制度的问题。最后,就实践基础而言,_______。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要求,一直以来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中国生态文明叙事生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性承继。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叙事的具体实践形式,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比较而言,西方现代化所蕴含的“人对自然的征服剥夺”叙事逻辑,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人“控制自然、征服自然、剥夺自然”和“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污染物外移”。而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叙事逻辑,在现实生活中则表现为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可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叙事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化解了现代化和生态化之间的矛盾,而且破解了西方现代化难以克服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二元悖论,走出了一条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协调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之路,这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原创性贡献。(摘编自张艳涛、王婧薇《人类生态文明的中国叙事——兼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材料二:我们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谋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我先后就甘肃祁连山生态破坏、陕西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青海木里矿区非法开采等典型案例作出指示批示,有关地方和部门严肃查处和追责了一批失职渎职的人员。9年来,蓝天白云重新展现,绿色版图不断扩展,绿色经济加快发展,能耗物耗不断降低,浓烟重霾有效抑制,黑臭水体明显减少,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根据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2000年至2017年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我国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签署、生效、实施,宣布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肯定。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奋发有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摘编自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第四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由中国共产党原创的“生态文明”概念是一种内生性承继,又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生态智慧理性思辨的产物。B.资本主义现代化虽创造了现代文明,但其以人类中心主义逻辑为主导的生态观必然会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C.中国生态文明叙事逻辑跟西方现代化所践行的叙事逻辑的区别,阐明了当今生态问题的本质是根本性制度的区别。D.中国坚持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既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更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西方现代化所蕴含的“人对自然的征服剥夺”叙事逻辑决定了其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反对态度。B.通过“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生态智慧,可看出中华文明有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文明自觉。C.要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需认清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坚持走高质量、高效率的文明发展道路。D.基于中国现代化对比西方现代化叙事逻辑的优越性,且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可看出当下我们的生态环境比西方好。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中“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一项是(

)(3分)A.北宋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B.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C.《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D.《荀子·天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4.有同学根据材料一第四、五、六段的相关内容,制作成下面的表格,请你填写①—④处,帮他将表格补充完整。(4分)段落④观点第四段就文化传统而言①第五段②中国生态文明叙事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的继承和创新第六段就实践基础而言③5.结合材料,概括分析“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论述的意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风起函谷关

雒应良此函谷关乃汉函谷关,矗立于河南省新安县城东关村,于西汉时期从灵宝秦函谷关东移而来。移过来的汉函谷关东西向雄峙于崤函古道,两侧关墙和阙台傲岸地俯视着这段深险如函的峡谷,涧河、皂涧河从一侧缓缓淌过,日夜冲刷着沧桑岁月。从峡谷中刮来的风,越过蜿蜒起伏的崤山山脉,掠过岩石突兀的凤凰山、青龙山,和着潺潺作响的山溪,悄然降落在崤函古道的峡谷。这是公元前114年的风。这一年,披着率领水军南方征战的一路风尘,乘着平定南越国凯旋的余威,被封为楼船将军的新安人杨仆向汉武帝建议,把秦函谷关向东移300里至新安。此时的汉帝国正在开疆拓土,日趋强盛,雄才大略又踌躇满志的汉武帝怎不欣然接受?作为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坐拥“崤函锁钥”地位的汉函谷关静静伫立在历史的时空里,诉说着沉寂的往事,演绎着历史的兴衰更替,不断更新着自身的内涵,变换着不同的模样。“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因家贫,在都城洛阳,靠给官府抄写文书供养母亲的班超,搁下忙碌的笔叹息。众人嘲笑他,班超却说:“小子安知壮士志哉!”果然,天降大任。公元73年,奉汉明帝派遣,班超投笔从戎,离开洛阳,西出函谷关出使西域。在四面受敌的危急时刻,他笃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降鄯善,平叛乱,斩获颇多,用勇敢、计谋和外交手段,使西域五十余国归附汉朝,丝绸之路的通道再次打通,东汉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无数次的刀光剑影使这里几度被蹂躏,硝烟散去之后留下无尽悲怆。处于安史之乱险境之中的大唐王朝硝烟弥漫,狼烟四起。李白本想觐见朝廷呈献退敌良策,以救国家之难。但无奈中原沦陷,函谷关已成玉门关,洛阳之水如易水,嵩山如燕山。颠沛流离的逃亡大军中,李白写下了《奔亡道中》,这位以浪漫主义著称的伟大诗人留下了记录函谷关凄风苦雨的现实主义诗作。初春,但冷飕飕的寒风依然一阵紧似一阵,这是公元759年春天刮在函谷关的风。黄昏,从洛阳到华州的杜甫沿着函谷关向新安城一路走来。他听到街道上人声喧哗,原来是吏役在村里点名征兵。诗人问吏役:难道新安已没有成丁了吗?这些人还是年龄不大的青年,怎么能让他们去守卫东都啊?河水东流而去,青山下还仿佛有送行者的哭声。触景生情,“三吏三别”之首篇《新安吏》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笔下问世。函谷关的风多姿多彩,既有慷慨情怀的“大风起兮云飞扬”,也有绵绵诗意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既有飞沙走石、冻人肌肤的寒风,也有萧瑟露凉、草木摇落的秋风。但函谷关的风总是那样令人心跳,以至于有了“函关晓月”之说:关旁涧水如练,山峰如黛。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映水中,更显明媚皎洁。当在函谷关举杯赏月,总使人联想起最美好的时刻。而“涧水秋云”更是摄人心魄:秋天来临,天高了,气爽了,傍着函谷关的涧河从远处的青山翠谷中一路跑来,时而百米冲刺,冲刷着历史的河床;时而悠闲散步,行进在舒缓的河槽,而天上的云朵则如纯洁的白莲,在秋风吹拂下悠然漂浮。遗憾的是,我来时是晌午时分,没有看到令人神往的景致。郦道元《水经注》说“汉函谷关自南山横洛水,北属黄河,皆关塞也”。是的,与函谷关相关联的关塞不止这些,北侧的滔滔黄河也是函谷关崤函锁钥的重要屏障。想当年,波涛汹涌的黄河滚滚东流,越过多少暗礁险滩,无论是达官贵人抑或是文人骚客,铁甲劲旅抑或是商贾驼队,要想越过黄河天险,怎一个“愁”字了得?然而,作为函谷关塞的组成部分,当年水流湍急的黄河关塞如今已被一望无际的生态长廊取代,已成为一条融生态保护、景观旅游、乡村振兴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廊道。沧海桑田,多少次风云际会宛如城墙中叠压的夯土,积淀了层层斑驳的年轮,浩浩荡荡的商旅驼队已渐渐远去,又沿着古道上依稀可见的车辙和马蹄印走到今天。登关阙极目远眺,秋阳普照的崤函古道延伸向远方。如诗如画的山峦枫叶正红,满目的现代画面使人豁然开朗:陇海线上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轰隆隆从山洞驶出,穿过巍峨起伏的山峦,吼叫着朝前奔驰。连霍高速、宁洛高速公路宛如银色的飘带,缠绕着座座苍翠的山体,繁忙的车流像涌动的风在山中飘逸。呼啸而过的高铁如一条闪亮的银龙,快速而稳健地奔驰。承接西气东输、西油东输能源的大通道,穿越亘古的崤函古道通向天际,使这个自古就被誉为“豫陕孔道”、“中州锁钥”的丝绸之路节点,在今天大放异彩。关外刮来好大的风。清爽的秋风轻抚着这座古老的建筑,璀璨出它难以磨灭的辉煌。它是一座关阙,既记载了历代将士攻城拔寨的显赫战绩,也留下了金戈铁马的凄凉和悲伤;它又是传输东西方文明的一座驿站,既搭建起丝绸之路上心灵休憩的港湾,又放飞丝路花雨辽远的梦想。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穿过函谷关旁的山体向西疾驶,车厢压在钢轨上轰鸣作响。镌刻了岁月痕迹的汉函谷关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地区的节点,撑起了古丝绸之路的世遗框架,留下了往日的辉煌。物过境迁,天堑变通途,今天的函谷关不再空寂,宛如阅尽沧桑的长者,目送着满荷中原物产的班列、国道车流物流涌向天山山脉、伊犁河水、伊塞克湖、阿拉阿恰峡谷,穿越冰山、戈壁、沙漠、绿洲,以丝绸之路的崭新姿态和更耀眼的线条,在中西部版图隆起。(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所游览的函谷关是汉函谷关,西汉时大将杨仆战功显赫,所以汉武帝欣然同意了他将秦函谷关移至其家乡新安的建议。B.汉函谷关雄踞崤函古道,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风景美丽,令人神往,同时也是历史更迭、发展的见证者。C.文中多处引用,化用古诗文,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也产生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效果,彰显了作者对函谷关的理性思考。D.文中追思关塞险厄与商旅驼队,是为了与当代生态长廊与繁忙的现代化交通形成对比,热情讴歌时代的发展。7.文中有关班超、李白和杜甫的三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降国平叛,再次打通丝绸之路,函谷关见证了汉王朝的兴盛。B.李白的《奔亡道中》和杜甫的《新安吏》,其内容都与函谷关有关,反映了唐王朝的衰落。C.三段文字以函谷关为背景,有史实,有人物,信笔挥洒,开阖自如,体现了散文的特征。D.从汉到唐,由盛而衰,作者先扬后抑,写出函谷关“不同的模样”与“不断更新”的内涵。8.请以“风”为主题,结合文本,从作品意蕴或艺术效果的角度写一段文学短评。(4分)

9.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与倒数第三段有重复,可以删去。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初伪燕王鲜卑慕容德僭号于青州,德死,兄子超袭位,前后数为边患。三月,公抗表北讨。四月,舟师发京都,溯淮入泗。五月,至下邳,留船舰辎重,步军进琅邪。所过皆筑城留守。鲜卑梁父、莒城二戍并奔走。初公将行,议者以为贼闻大军远出,必不敢战,若不断大岘,当坚守广固,刈粟清野,以绝三军之资,非唯难以有功,将不能自反。公曰:“我揣之熟矣。鲜卑贪,不及远计,进利克获,退惜栗苗。谓我孤军远入,不能持久,不过进据临朐,退守广固。我一得入岘,则驱必死之众,向怀贰之虏,何忧不克?”公既入岘,举手指天曰:“吾事济矣!”六月,慕容超遣五楼及广宁王贺赖卢先据临朐城。既闻大军至,留羸老守广固,乃悉出。众军步进,军令严肃,行伍齐整。未及临朐数里,贼铁骑万余,前后交至。公命兖州刺史刘藩、弟并州刺史道怜等,齐力击之。日向昃公遣谘议参军檀韶直趋临朐即日陷城悉虏超辎重。超闻临朐已拔,引众走。公亲鼓之,贼乃大奔。(节选自《宋书·武帝本纪》,有删改)材料二:固将曰:“晋平吴、蜀,一天下矣,而宋不能。”中原之失,晋失之,非宋失之也。宋武兴,东灭慕容超,西灭姚泓,拓拔嗣、赫连勃勃敛迹而穴处。自刘渊称乱以来,祖逖、庾翼、桓温、谢安经营百年而无能及此。后乎此者,二萧、陈氏无尺土之展[注],而浸以削亡。然则永嘉以降,仅延中国生人之气者,唯刘氏耳。责宋以不荡平,没其挞伐之功,亦大不平矣。君天下者,道也,非势也。如以势而已矣,则东周之季,荆、吴、徐、越割土称王,遂将黜周以与之等;而嬴政统一六宇,贤于五帝、三王也远矣。拓拔氏安得抗宋而与并肩哉?唐臣隋矣,宋臣周矣,其乐推以为正者,一天下尔。以义则假禅之名,以篡而与刘宋奚择焉?中原丧于司马氏之手,且爱其如线之绪以存之;徒不念中华冠带之区,而忍割南北为华、夷之界乎?半以委匪类而使为君,顾抑挞伐有功之主以不与唐、宋等伦哉?汉之后,唐之前,唯宋氏犹可以为中国主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有删改)[注]二萧:指萧道成建立的南齐和萧衍建立的南梁。陈氏:指陈霸先建立的南陈。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日向昃A公B遣谘议参军C檀韶直趋临朐D即日E陷城F悉虏G超辎重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济,成功,与《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的“济”意思相同。B.鼓,名词作动词,与《狼》“恐前后受其敌”的“敌”用法相同。C.“遂将黜周以与之等”的“与”与《鸿门宴》“则与一生彘肩”的“与”用法不相同。D.顾,反而,与《项脊轩志》“顾视无可置者”的“顾”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燕王慕容德在青州僭越称帝后,燕先后多次在边境制造祸患,刘裕带领军队北伐,致使戍守梁父、莒城的鲜卑人四散逃跑。B.刘裕出兵时认为鲜卑人会坚守广固,割粟苗清除物资来断绝三军的粮草,结果鲜卑人未有长远计划又贪图眼前小利,没有这样做。C.王夫之认为人们之所以乐于把一些王朝推崇为正统,是因为他们统一了天下,刘宋政权因没能最终统一天下而遭到贬斥。D.史家尊奉司马氏为正统却贬低刘裕,王夫之却认为汉代以后唐代以前,唯独刘宋还可以称得上是中原的正统王朝。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我一得入岘,则驱必死之众,向怀贰之虏,何忧不克?

(2)责宋以不荡平,没其挞伐之功,亦大不平矣。

14.王夫之认为“永嘉以降,仅延中国生人之气者,唯刘氏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帘

王令高明①庭宇好崇基②,枉把疏帘翠地垂。必欲满堂阴有乐,谁能暗室遂无欺。

卷舒未必风无意,间隙须防燕解窥。莫道人终可遮障,可终遮障亦何为?[注]①高明:指显贵者。②崇基:指建筑物的高大基座。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以庭宇崇基、疏帘垂地领起,为下文展开描述和议论作铺垫,起笔不凡。B.颔联揭开了垂帘的原因,显贵者担心屋内奢华快乐的生活被泄露会遭到世人的欺诈。C.颈联与“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这句词都使用了拟人手法。D.尾联两句,语气强烈,警世深刻:一个人做了亏心事最终也是遮掩不住的。16.前人评价本诗语意“数番转折”,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物理实验课上,同学们不愿意动手操作,随意填写实验数据,老师引用苏轼《石钟山记》中“_______,_______”两句话教育学生:凡事没有经过亲身实践就主观猜测论断,是不可能获得真才实学的。(2)春和景明,小王一家趁着周末登山望远。行走在曲折的山路上,小王被山花吸引了,倚靠着石头,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此番情形让他想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3)善用借代是古诗词的常见特点,比如“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太阳下山了,又是一日之程,步行人,也觉得有点疲劳了。你走进一个荒僻的小村落——这村落对你很生疏。看看有些人家的大门已经闭起,有些也许还在半掩,有几个人正迈着沉重的脚步回家,后面跟随着狗或牛羊,有的女人正站在门口张望,或用了柔缓的声音在招呼谁来晚餐,也许,又听到几处闭门声响了,“如果能到哪家的门里去息下呀”,这时候你会这样想吧。但走不多远,你便会发现一座小店待在路旁,或十字路口,虽然明早还须赶路,而当晚你总能作得好梦了。“_______,_______”,这样的对联,会发现在一座宽大而破陋的店门上,有意无意地,总会叫旅人感到心暖吧。在这儿你会受到殷勤的招待,你会遇到一对很朴野,很温良的店主夫妇,他们的颜色和语气,会使你发生回到了老家的感觉。但有时,你也会遇着一个刁狡的村少,他会告诉你到前面的村镇还有多远,而实在并不那么远;他也会向你讨多少脚驴钱,而实在也并不值那么多。然而,他的刁狡,你也许并未看出刁狡得讨厌,他们也只是有点拙笨罢了。什么又不是拙笨的呢。一个青生铁的洗脸盆,像一口锅,那会是用过几世的了;一把黑泥的宜兴茶壶,尽够一个人喝半天,也许有人会说是非常古雅呢。饭菜呢,则只在份量上打算,“总得够吃,千里有缘的,无论如何,总不能亏心哪。”店主人会对了每个客人这样说。18.请根据语境,将以下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填在文中画横线处。(4分)宜野店起风霜迟荒村眠雨露早要19.文中画波浪线的“这村落对你很生疏”,有人说表达不当,有人说运用巧妙。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20.行文中运用的第二人称“你”,如果改为第一人称“我”,效果不好,为什么?(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一看到手机信号格数满了,就自信地认为网速肯定会飞快,刷视频、发文件会迅速完成。但其实,(甲)。首先,信号格数显示的是手机和基站之间的连接强度,类似于你和基站的“交情”有多好,但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网速却像一场多人共享的“流量盛宴”,不仅取决于信号强度,还为很多其他因素左右。基站的拥塞状况是其中的关键之一。所以,在基站过度拥挤的情况下,即使信号满格,你也可能会面临网络“塞车”,网速直线下降。

其次,网络类型也至关重要。即便你的4G信号满格,它的网速也无法和5G抗衡。就像一辆满油的老式汽车,尽管动力十足,但终究比不上新一代的超跑。所以,在4G网络下,即使信号强劲,(乙)。最后,别忘了环境因素的干扰。无论是高楼大厦、电磁波,还是风雨雷电,都会影响信号的稳定性。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义项是词条编写的主要内容。文中加点词“左右”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请根据句例,仿照示例,任选两处,在相应的序号横线上,编写“左右”一词的义项。(4分)句例①: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句例②:他吩咐左右退下。句例③:网速却像一场多人共享的“流量盛宴”,不仅取决于信号强度,还为很多其他因素左右。句例④: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句例⑤:我左右闲着没事,就陪你走一趟吧。【左右】zuǒyòu示例:①名词,左和右两方面。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中,常有人感慨“我不被理解”;不过,也有人说“不被理解”也可能是一种幸运。对此,你怎么看?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D【试题分析】D项,原文是并列关系,没有说哪个更重要,选项说成了递进关系。2.C【试题分析】A原文不能推出西方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反对态度,且强加因果;B“天人合一”等思想可看出中华民族认识到敬畏和顺应自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不能看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D,虽然中国现代化的叙事逻辑比西方优越,但因为历史等原因,不能得出中国当下生态环境比西方好的结论。3.C【试题分析】C.原文释义:“天命之谓性”:“性”指的是人的先天本性,是人内在的、天生的属性和能力;“率性之谓道”:“道”指的是正确的、符合天理和伦理的生活道路和行为准则。这句话的意思是,遵循人的本性去做事,就是遵循“道”;“修道之谓教”:在明确了“道”之后,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来实践和推广“道”,这就是“教”。这里的“教”不仅指教育,更是一种自我修炼和社会教化的结合。C项强调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来实践和推广“道”,跟生态文化没有关系。4.①中国生态文明叙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②就理论根基而言;③中国生态文明叙事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建设生态文明的内生性承继。④分段角度或分段标准;(每点1分,共4分)5.①理论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化解了现代化和生态化之间的矛盾,引领世界走上一条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协调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之路。②于中国的实践意义:有力推进了美丽中国建设,有效治理和保护了环境,也推动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③于世界的实践意义:实现了中国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目标的实现。(每点2分,共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6.B【试题分析】A.因果关系不全面,汉武帝同意迁函谷关不只这一个原因,还与当时的汉朝国力以及他自身的“雄才大略”“踌躇满志”有关,原文是:“此时的汉帝国正在开疆拓土,日趋强盛,雄才大略又踌躇满志的汉武帝怎不欣然接受?”C.“表现出作者对于函谷关的理性思考”错误,文中所引用和化用的古诗文并无此效果。D.文中提到“商旅驼队”并不“是为了现代化交通”形成对比关系,原文:“浩浩荡荡的商旅驼队已渐渐远去,又沿着古道上依稀可见的车辙和马蹄印走到今天”,强调的是两者之间的前后的延续和发展关系。7.D【试题分析】“先扬后抑”错误,虽然文中对函谷关的历史叙写是由汉到唐,由盛而衰,但作者在情感上并不是先扬后抑,而是客观陈述。8.①实写函谷关风从峡谷刮起,既反映其独特的地理形势,又为全文营造出一种风起烟尘的历史苍茫之感,为对函谷关的历史叙写渲染气氛;②虚写风是各个时代多姿多彩的社会风尚、精神气质,形象而又诗意地表现出函谷关在历史变迁中的模样和内涵的变化。③风是整篇的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将历史与现实勾连起来,展现出函谷关的沧桑经历与其历史意蕴,烘托出在新时代函谷关所见证的时代巨变、飞速发展。(每点2分,任意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一)同意删去:

①两段内容基本一致,都侧重于描写函谷关作为丝绸之路的节点在当代的发展和繁荣,尤其强调交通层面的现代化;②倒数第二段能够很好地总结全篇,并深化文章主旨:函谷关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从古至今连接着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并对其发展充满期望;③倒数第二段“关外刮来好大的风”一句,照应题目“风气函谷关”,以风起篇,以风结尾,首尾照应。(二)不同意删去:①两段内容看似重复,实质有区别,倒数第三段重在描写丝绸之路在交通运输层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最后一段是描绘丝绸之路在经济、文化、历史等多层面的更耀眼的发展,是对第三段的补充和提升;②倒数第二段的内容不能作为最后一段的内容,很好地起到总结全篇、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最后一段的内容正是对上一段“放飞丝路花雨辽远的梦想”的具体描写;③最后一段的内容形象地呈现了当代丝绸之路的作用,并直接指出其巨大的时代作用,起到了卒章显志的作用。(同意删去和不同意都可以。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10.ADF【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原句标点:日向昃,公遣谘议参军檀韶直趋临朐,即日陷城,悉虏超辎重。“公”指刘裕,为主语,主语前面断开,后面不能断;“谘议参军”是“檀韶”的官职名,中间不用断开;“超辎重”是“虏”的宾语,中间不用断开。参考译文:太阳偏西时,刘裕派谘议参军檀韶直奔临朐,当天攻下临朐城,缴获慕容超的全部军用物资。11.A【试题分析】A.济,成功/扶助,意思不相同;B.击鼓/攻击,都是名词作动词,用法相同;C.介词,和/动词,给,用法不相同;D.顾,反而/回头看,意思不相同。12.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意理解与概括。是谋士们认为,鲜卑人听说大军去讨伐他们,一定不敢迎战,如果不截断大岘,就会坚守广固,割粟苗坚壁清野,来断绝三军的物资,而不是刘裕。13.(1)我军一旦能够进入大岘,就指挥拼命作战的部队,攻向有二心的敌寇,何必担忧不能攻克?(驱:带领、率领、带着;克:攻克、攻下、攻占、占领;大意2分。)(2)拿未能收复失地来责备刘宋,掩盖刘裕奋力讨伐夷狄的功劳,这也是极不公允的。(没:掩盖、掩饰;亦:也、也是;不平: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允;大意1分。)14.①从西晋永嘉之乱以后,能够延续华夏之人生气与志气的,只有刘裕而已。②体现了王夫之对刘裕的高度赞赏。③刘裕展示国人志气。在燕军进犯之时,刘裕能准确判断局势,亲自带兵追赶,成功击退燕军。④刘裕灭夷狄有功。除了东灭慕容超,还西灭姚泓,迫使拓跋嗣、赫连勃勃收敛行迹而据守老巢不出。(二)古代诗歌阅读15.B【试题分析】B项显贵者垂帘的原因,并不是“担心屋内奢华快乐的生活被泄露会遭到世人的欺诈”。而是他们担心自己在屋内暗中作乐的丑陋行径被世人看到。垂帘是显贵欺瞒世人的行径。其它三项均正确,故选B。

16.①起高楼却用垂帘遮掩。显贵者的房屋建得高大奢华,却用垂地帘幕严加遮挡,不想让外人看到屋内状况。②想在屋内暗中寻欢作乐,却不知道最终没有人能隐瞒得了真相。风无意都能吹起帘幕,燕子也会乘隙窥探秘密。③遮蔽自己的丑陋行径无用,却自欺欺人。既然最终没有人能隐瞒得了真相,那干嘛又要去隐瞒呢?(每点2分,能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出诗句间转折关系,可得2分。能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转折”即可得分:显贵们垂帘的行为本身的不合理性,垂帘行为与垂帘目的的不一致,垂帘行为与垂帘的结果的相反性。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得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7.(17.(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2)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3)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李凭箜篌引》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高适《燕歌行》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漏字该空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18.示例一:荒村雨露眠宜早野店风霜起要迟示例二:雨露荒村眠宜早风霜野店起要迟示例三: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示例四:雨露荒村宜眠早风霜野店要起迟示例五:野店风霜要迟起荒村雨露宜早眠

【试题解析】对联基本要求是词性相对,平仄相协,意义相关。词性相对1分:“荒村”对“野店”,“雨露”对“风霜”,“眠”对“起”,“宜”对“要”,“早”对“迟”。平仄相协1分:上联末字为仄声,下联末字为平声。意义相关2分:(1)“荒村”和“野店”,“雨露”和“风霜”,必须分散于两联中,1分;(2)结合文章语境,上下联在组合的过程中,必须包含“早睡晚起”的语意,1分,否则该点不得分。共计4分。19.观点一:表达不当。该句主客颠倒,应是“你对这村落很生疏”,才符合表达逻辑。观点二:运用巧妙。该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村落”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村落与“你”之间的不熟悉感。【试题解析】观点1分,理由2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为“表达不当”与“运用巧妙”均可以得分,合理解释即可。若考生认为该句“表达不当”,则可从病句修改的角度去阐释理由。该句介词“对”介引的对象主客体颠倒,应该是主对宾、人对物。正确的说法应为:你对这村落很生疏。若考生认为该句“运用巧妙”,则可立足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去阐释理由。该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村落”人格化,赋予“村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村落与“你”之间的不熟悉感,增强了该句的表现力。

20.①用“你”邀读者走进野店,增强代入感;改“我”则削弱参与感和文章感染力。②用“你”意味着任何人进野店都能感受其古雅环境与朴实人情,具有普遍性;改“我”则侧重叙述个人观察与感受。③用“你”引导读者用经验和想象填充野店见闻细节,获得个性化阅读体验;改“我”则缺乏想象空间。【试题解析】一点2分,任答两点得3分。言之成理即可。考生需要立足文本分析第二人称“你”改为第一人称“我”的效果不好之处,在书写答案时应注意将两者对比起来谈。运用第二人称“你”,邀读者走进野店,直接与读者对话,引领读者亲身感受野店的环境与人情,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和文章的亲和力;若改为第一人称“我”,则削弱了读者的参与感和文章的感染力。运用第二人称“你”,意味着作者讲述任何人走进野店,都会感受到野店环境的纯朴古雅、野店中人的朴实善良,具有普遍性;若改为第一人称“我”,则是作者在叙述个人对野店的细致观察与独特感受,关注的是自身的特定叙写。运用第二人称“你”,引导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填充文章细节,如野店中人的面容及与其相处的场面、狗和牛羊的叫声等,以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若改为第一人称“我”,则缺乏想象空间。21.甲处:信号满格和网速快并不能画等号;乙处:网速还是比不上5G的飞速传输。【试题解析】甲处:同时出现关键词“信号满格”“网速快”,得1分;呈现信号满格和网速快的关系“并不能画等号”(或表述为“不等于”“不意味着”等),得1分。乙处:出现关键词“网速”,得1分;出现含有比较性的词语“比不上”(或表述为“无法跟……相比”等),得1分。每处2分,共计4分。甲处,上文有“一看到手机信号格数满了,就自信地认为网速肯定会飞快”,接着出现“但其实”,提示甲处与前文是转折关系,可以填出“信号满格和网速快并不能画等号”。乙处,需要补写的内容前面有个“所以”,表示补写内容是个结论句,补写内容应与上文“它的网速也无法和5G抗衡”意思相近,不难填出“网速还是比不上5G的飞速传输”。22.②名词,身边跟随的人;③动词,支配、操纵;④名词,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⑤副词,反正。【试题解析】词性1分,词义1分,任选两处,共计4分。若考生全部作答,则按前两点答案给分。材料一出自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这里的“左右”是方位名词,指左和右两方面。材料二的“左右”是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吩咐”的宾语。这里的“左右”指的是身边跟随的人,即“他”的随从或者手下。在古汉语中也有这样的义项,如“单于视左右而惊”(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