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77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A.红纸剪成窗花B.火药爆炸C.冰块制成冰雕D.湿衣服晾干2、如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围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A.是分解反应B.反应后有单质生成C.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3、(2015•广安)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矿泉水B.冰水混合物C.高锰酸钾D.氢氧化钾4、懂得一些燃烧与爆炸的基本常识可以避免一些危险事故的发生.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A.B.C.D.5、某纯净物M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M不稳定B.M是化合物C.M中含有水D.M由四种元素组成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rm{(}rm{)}A.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撤盐,可以加加速冰雪融化B.硝酸铵溶于水制成的冰袋可用于给发烧病人降温C.碳酸钙可作补钙剂D.厨房洗涤剂有溶解油污的作用7、某固体混合物由镁和氧化镁组成,取该混合物3.2g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2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A.2.4gB.0.8gC.1.6gD.1.28g8、下列对自然界物质的利用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获取氧气B.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C.冶炼铁矿石得到铁D.用空气中的氮气制氮肥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下列关于质量相同的CO和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CO和CO2分子个数比是11:7
B.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
C.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4
10、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中;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质选用试剂(过量)操作方法①O2(N2)铜网加热②Cu(Fe)稀盐酸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③CuSO4溶液(H2SO4)氧化铜加入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④盐酸(H2SO4)硝酸钡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
B.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晶体。
C.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D.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镁粉。
12、(2009•南京一模)下列除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aO中混有少量的CaCO3(加适量稀盐酸)B.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铜(加适量烧碱溶液)C.CuO中混有少量的C粉(加水)D.Cu粉中混有少量的Zn粉(加适量稀硫酸)13、(2002•天津)t°C时,分别将ag下列物质投入b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硝酸钾②氯化钠③三氧化硫④碳酸钠晶体.A.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B.①、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③、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④比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上有水雾,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5、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____.
(2)小亮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他判断该溶液中不可能是氯化钠.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____;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
B.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D.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不正确。
(3)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继续进行下列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甲:选择氯化钡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方案乙:选择稀硫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进行实验】在两个方案中选一个方案;填写步骤;现象、结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____.____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____【实验反思】
①有同学认为还可以用一种常见的碱溶液来确定是碳酸钠,那么它是____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设计如下方探究方案:取纯碱样品11g,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称量,得到10g白色滤渣.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5)探究方案中因缺少____(填操作名称),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6、(1)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和如图1的信息填空:
甲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是____,乙图中所示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8,铝和氧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丙图所示粒子符号是____
(2)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代号)
A.物质A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B.A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
C.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3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17、A;B、C、D、E均为初中化学中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红棕色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单质B,C的溶液显蓝色,“-”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转化的方向,则:
(1)E与A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反应.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______;
D→CaCO3:______.18、实验室用足量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当反应时氯化锰与氯化氢混合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降低至20%,反应停止.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
(已知:混合溶液中,某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1)二氧化锰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
(2)实验小组欲废物再利用;若要将一定量上述制氯气的剩余液体配成含氯化氢8%的除锈液,计算配制80g该除锈液所需上述反应剩余液体和所加水的质量.
(3)制取氯气的质量与时间如图所示,测得反应停止时,剩余溶液质量为101.6g.计算制氯气实验中所用浓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9、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镁离子____(2)三个铝原子____(3)碳酸分子____
(4)两个氢氧根____(5)n个氧分子____(6)2个氨分子____.20、将少量的水分别滴入浓硫酸和正在油炸食品的油锅中,都会使液体飞溅出来,试分别简述其原因:____.21、(2010•昆明)(1)如图表示了化学式H20的两种意义;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告诉我们你还从水的化学式中获得哪些信息:
c.表示;d.表示;
(2)①H、②H2、③2H2三种符号中通常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填写序号).22、图中的,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你回答:
(1)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D中的X为____;
(2)①②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
(3)A、B、C、D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填字母).评卷人得分四、推断题(共3题,共30分)23、有A;B、C、D四种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如图:
(1)D元素的名称为______,D元素与图中______(填写字母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D元素的离子符号为______.
(2)A、B、C三种元素能形成一种化合物,其水溶液pH______7(填>;<、=)
(3)A、B两种元素的原子以1:1的比例形成的化合物为(写化学式)______,其中B元素化合价为______.24、现有A;B、C、D四种物质.A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在B中燃烧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A、B、C、D四种物质的化学符号.
A:____B:____C:____D:____
写出A物质在B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25、小明在家中厨房取得一种白色粉末A;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C的化学式是____.
(2)A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评卷人得分五、计算题(共2题,共20分)2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了一种气体.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难道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他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浓硫酸起吸收水分干燥气体的作用)进行探究.
(1)已知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______.
(2)要干燥反应装置内生成出来的气体,则导管a应与______(选填“b”或“c”)端导管口连接,干燥后的气体从______(选填“b”或“c”)端管口导出.
(3)对红热的铁(Fe)与水蒸气(H2O)反应生成的气体同学们有以下猜想:
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______.
(4)请你结合上述连接后的装置图;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对猜想二生成的气体进行验证,并把实验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
。操作方法现象结论
27、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XHyO6,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76,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9%,问x和y的值(保留为整数)为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红纸剪成窗花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冰块制成冰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湿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2、C【分析】试题分析:由图知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因为生成物是两种元素组成所以可能是氧化物是正确的叙述,答案选择C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解析】【答案】C3、B【分析】【解答】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氧化物必须是纯净物,故A错;
B;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高锰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
D;氢氧化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4、D【分析】【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鸣喇叭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无关,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5、C【分析】【解答】A;根据题意“稍加热就分解”;说明M不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M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M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生成物中有水,不能证明原物质中就有水,且原物质是纯净物,故一定不含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某物质M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说明M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题意“稍加热就分解”,说明M不稳定;“纯净物M稍加热就分解生成NH3、H2O和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合物的特征,可以确定M的组成元素、M中是否含有水、是否是化合物.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D【分析】解:rm{A}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撤盐;可以增加积雪的吸热性,使积雪更容易融化,故此选项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减低,同时做冰袋可降低病人体温,故此选项正确;
C;碳酸钙中的钙元素;可转化成钙离子而被人体吸收,主要是经过胃时与胃酸反应,生成的钙离子能被人体吸收,故此选项正确;
D;厨房中的洗涤剂有乳化油污的作用;而不是溶解,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D
A;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撤盐;可以增加积雪的吸热性;
B;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
C;碳酸钙中的钙元素;可转化成钙离子而被人体吸收;
D;厨房中的洗涤剂有乳化油污的作用.
此题重点考查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结合化学知识进行了相关的分析,设计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解析】rm{D}7、B【分析】【分析】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根据所得溶液中溶质硫酸镁的质量为12g,可以计算镁元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解析】【解答】解:镁、氧化镁都会转化成硫酸镁,所以12g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12g××100%=2.4g;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2.4g=0.8g.
故选:B.8、A【分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分离液态空气获取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冶炼铁矿石得到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用空气中的氮气制氮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AD【分析】
相对分子质量是28,CO2是44,因为质量相同,所以物质的量之比是=11:7;
A.两者的分子个数比为是=11:7;故A说法正确;
B.氧原子个数比为=11:14;故B说法错误;
C.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1:7;故C说法错误;
D、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4;故D说法正确.
故选AD.
【解析】【答案】此题可用两者的物质的量进行求解,因为CO相对分子质量是28,CO2是44;由于质量相同,所以物质的量之比是。
=11:7;利用这一关系进行求解即可.
10、BC【分析】
A;将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通过灼热的铜网后;氧气会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最后就只剩氮气了,应该除掉的物质未除掉,故A错误;
B;除去混在铁粉中的铜时;使用稀盐酸,稀盐酸不能与铜发生反应但却可以与铁反应生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后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铜,故B正确;
C;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加入氧化同时,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通过过滤除去多余的氧化铜,得到硫酸铜溶液,故C正确;
D;除去盐酸中的硫酸;加入了硝酸钡溶液,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了硝酸和硫酸钡,过滤除去的是硫酸钡,但在盐酸溶液中混入硝酸,故D错误.
故选BC.
【解析】【答案】A;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进行分析;
B;根据铜和铁的活泼性进行分析;
C;硫酸铜中混有硫酸时;可利用硫酸与氧化铜的反应,将硫酸除去;
D;分析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的产物;
11、CD【分析】
A;氢氧化钠加水碱性会减弱;PH会减小,但不会小于7而变成酸性溶液,故此选项错误.
B;接近饱和溶液加入溶质会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但是达到饱和时就不再溶解了,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就不变了.图象应该是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故此选项错误.
C;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时;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耗尽再与氯化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故沉淀的量先是零,在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此选项正确.
D;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量相同金属过量,故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故图象应该是体现反应速度的不同但氢气量相等,图象符合题意,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CD
【解析】【答案】A;氢氧化钠加水碱性会减弱;PH会减小,但不会小于7.
B;接近饱和溶液加入溶质会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但是达到饱和时就不再溶解了,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就不变了.
C;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时;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耗尽再与氯化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
D;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量相同金属过量,故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应为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故其反应速度快一些.
12、BD【分析】
A;稀盐酸能和氧化钙反应;也能和碳酸钙反应,不能用加适量稀盐酸的方法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B;氯化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可以用这种方法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铜.
C;氧化铜和炭粉都不溶于水;不能用这种方法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
D;稀硫酸不能和铜反应;能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可以用这种方法除去铜中的锌.
故选BD.
【解析】【答案】可以根据物质和物质中含有的杂质的性质及其加入的试剂的性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CD【分析】
根据将ag物质投入b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可得知完全溶解后所得的四种溶液的质量相等;由于③三氧化硫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硫酸,而使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大于ag;④碳酸钠晶体带一定量的结晶水,而使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小于ag;①硝酸钾和②氯化钠两种物质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仍为ag;
利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溶液质量相等时,溶质质量大,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大;溶质质量小,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小;可得以下结论: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A正确;①;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④,故C不正确;④比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故D不正确;
故选C;D.
【解析】【答案】分别将ag①硝酸钾②氯化钠③三氧化硫④碳酸钠晶体四种物质投入b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由于③三氧化硫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硫酸,而使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大于ag;由于④碳酸钠晶体带一定量的结晶水,而使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小于ag;
利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比较等质量四种物质完全溶解在等质量的水中所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
14、BC【分析】【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蜡烛在氧气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上有水雾,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5、略
【分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液pH值的测定方法进行解答;
(3)根据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以及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解答;
(4)根据碳酸钙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即可;
(5)根据探究方案中因缺少干燥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1)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8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0.18%;而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故不可能是氢氧化钙;
(2)测定溶液的pH值;不能将pH试纸湿润,否则会使得溶液的酸碱性变弱,测碱溶液使pH值偏小,所以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判断该溶液中不可能是氯化钠,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3)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试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还可以用一种常见的碱溶液来确定是碳酸钠,那么它是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4)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100
x10g
x=10.6g
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96.4%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6.4%.
(5)探究方案中因缺少干燥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常温下氢氧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达不到10%;
(2)B;
(3)稀盐酸;有气泡冒出;Na2CO3+2HCl═2NaCl+H2O+CO2↑;氢氧化钙;Ca(OH)2+Na2CO3═CaCO3↓+2NaOH;
(4)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96.4%;
(5)干燥.16、略
【分析】【分析】(1)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元素的核电荷数,书写离子符号时,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据此解答即可.
(2)根据图示进行分析,据图可知,反应前A物质是NH3,B是O2,反应后C是N2,D是H2O.【解析】【解答】解:(1)甲图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乙图中氧元素的核电荷数为8,氧元素和铝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丙图所示离子是铝离子,带有三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Al;Al2O3;Al3+.
(2)反应前A物质是NH3,B是O2,反应后C是N2,D是H2O;
A;物质A是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
B;A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3=14:3;故B错误;
C、A物质是NH3,B是O2,C是N2,D是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故C正确;
D;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的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选C.17、略
【分析】解:(1)A;B、C、D、E均为初中化学中不同类别的物质;红棕色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单质B,所以A可能是氧化铁,生成的单质B为铁;C的溶液显蓝色,B-铁能和C反应,所以C是铜盐溶液,如硫酸铜;硫酸铜能够和D反应,且D能够转化为碳酸钙,因此D可能是氢氧化钙;碳酸钙能够和E反应,E也能和氧化铁反应,因此E是酸,如盐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和A的反应是盐酸和氧化铁反应产生氯化铁和水,因此属于复分解反应;
(2)A→B是氧化铁和还原性物质的反应,如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D→CaCO3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或碳酸钠等反应产生的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或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1)复分解;
(2)Fe2O3+3CO2Fe+3CO2;
CO2+Ca(OH)2═CaCO3↓+H2O或Ca(OH)2+Na2CO3═CaCO3↓+2NaOH.
根据A;B、C、D、E均为初中化学中不同类别的物质;红棕色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单质B,所以A可能是氧化铁,生成的单质B为铁;C的溶液显蓝色,B-铁能和C反应,所以C是铜盐溶液,如硫酸铜;硫酸铜能够和D反应,且D能够转化为碳酸钙,因此D可能是氢氧化钙;碳酸钙能够和E反应,E也能和氧化铁反应,因此E是酸,如盐酸,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解析】复分解;Fe2O3+3CO2Fe+3CO2;CO2+Ca(OH)2═CaCO3↓+H2O或Ca(OH)2+Na2CO3═CaCO3↓+2NaOH18、略
【分析】【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的比值进行分析;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和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解析】【解答】解:(1)二氧化锰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5:(2×35.5)=55:71;
(2)需反应剩余液体质量为:=32g;需要水的质量为:80g-32g=48g;
(3)设参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x
MnO2+4HCl(浓)MnCl2+2H2O+Cl2↑
14271
x7.1g
=
x=14.2g
所以制氯气实验中所用浓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2.2%.
故答案为:(1)55:71;
(2)需反应剩余液体质量为32g;需要水的质量为48g;
(3)所以制氯气实验中所用浓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2%.19、略
【分析】【分析】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该元素的1个原子,有时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碳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碳酸根的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碳酸中氢原子和碳酸根的个数比是2:1;
每个氢氧根中含有1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每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每个氨气分子中含有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解析】【解答】解:(1)2个镁离子可以表示为2Mg2+;
(2)三个铝原子可以表示为3Al;
(3)碳酸分子可以表示为H2CO3;
(4)两个氢氧根可以表示为2OH;
(5)n个氧分子可以表示为nO2;
(6)2个氨分子可以表示为2NH3.
故填:2Mg2+;3Al;H2CO3;2OH;nO2;2NH3.20、略
【分析】【分析】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溶于水后会放出大量的热量;水的密度比油大,且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解析】【解答】解:①水滴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它就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会形成局部高温,使水沸腾,致使酸液飞溅;
②水滴入油锅中;由于热油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100℃,当水滴入油中时,水的密度比油大,沉入油中并迅速沸腾,所以会把热油溅起来,并产生爆裂声;
故本题的答案是:水滴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它就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会形成局部高温,使水沸腾,致使酸液飞溅;而水滴入油锅中,由于热油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100℃,当水滴入油中时,水的密度比油大,沉入油中并迅速沸腾,所以会把热油溅起来,并产生爆裂声.21、略
【分析】
(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可知:c;表示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d、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①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②H2、表示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一个氢气分子;一个氢气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③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只表示微观意义的为③.
故答为:(1)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2)③
【解析】【答案】(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图中已经表示了2个意义;则可知另外的c;d表示的意义;
(2)分别说出:①H、②H2、③2H2三种符号表示的意义;再选择答案.
22、略
【分析】
(1)根据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得18=2+8+x,则x=8;
(2)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所以①②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也不例外;
(3)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因为BC的增值税相同,所以BC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故答案为:(1)40.08;9;8;(2)质子数不同;(3)BC;
【解析】【答案】(1)根据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2)根据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
(3)根据同种元素的核内质子数相同进行解答.
四、推断题(共3题,共30分)23、略
【分析】解:(1)D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为硫元素;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B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也为6,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2-.
(2)A;B、C三种元素分别是氢元素、氧元素、钠元素;据形成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钠,显碱性,其水溶液的pH>7.
(3)A、B元素分别是氢元素、氧元素,A、B两种元素的原子以1:1的比例形成的化合物为过氧化氢,其化学式为H2O2;氢元素显+1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0,则x=-1价.
故答案为:(1)硫;B;S2-;(2)>;(3)H2O2;-1.
(1)D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A;B、C三种元素分别是氢元素、氧元素、钠元素;据形成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钠,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A;B元素分别是氢元素、氧元素;A、B两种元素的原子以1:1的比例形成的化合物为过氧化氢,据此结合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解析】硫;B;S2-;>;H2O2;-124、略
【分析】【分析】根据题干叙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PS丰田生产方式》课件
- 决定销售业绩的重要心态(课件)
- LNG气化站应急备用气源自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
- 一年级语文上册拼音aoe
- 2024年江苏省招聘社区工作者题库及参考答案
- 单位管理制度收录大合集【人员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品读选集【职员管理】十篇
- 楼梯 栏杆 栏板(一)22J403-1
- 果冻袋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返利网站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员工待岗期满考核方案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 进驻商场计划书
- 建筑施工材料供应链管理与控制
- 代理人培养计划书
- 传播学理论复习资料
- 乡镇污水处理调研报告
-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全文
- 纪检涉案财物管理规定
-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救援准备
- 《企业信息管理》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