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第8节 空间距离【课件】_第1页
202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第8节 空间距离【课件】_第2页
202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第8节 空间距离【课件】_第3页
202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第8节 空间距离【课件】_第4页
202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第8节 空间距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第8节

空间距离会用几何法与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的距离.目

录CONTENTS知识诊断自测01考点聚焦突破02课时分层精练03知识诊断自测1ZHISHIZHENDUANZICE图23.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求两条平行直线l,m之间的距离,可在其中一条直线l上任取一点P,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就等于点P到直线m的距离.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平面α上不共线的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α∥β.(

)(2)点到直线的距离也就是该点到直线上任一点连线的长度.(

)(3)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则直线l上各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

)(4)直线l上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则l平行于平面α.(

)××√解析(1)当平面α上三点在平面β的两侧时,α与β相交.(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过该点作直线的垂线,该点与垂足之间的距离.(4)直线l上的两个点在平面α的两侧时,l与平面α相交.×解析由题意,点F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4.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4,M,N,E,F分别为A1D1,A1B1,C1D1,B1C1的中点,

则平面AMN与平面EFBD间的距离为________.解析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4,0,0),M(2,0,4),B(4,4,0),N(4,2,4).易知MN∥EF,MN⊂平面AMN,EF

平面AMN,∴EF∥平面AMN,又BF∥AM,AM⊂平面AMN,BF

平面AMN,∴BF∥平面AMN,∵EF∩BF=F,EF,BF⊂平面EFBD,∴平面AMN∥平面EFBD.考点聚焦突破2KAODIANJUJIAOTUPO考点一利用几何法求距离A解析如图,取PA的中点M,连接BM,CM,因为PB⊥平面ABCD,又BC⊂平面ABCD,所以PB⊥BC,又因为AB⊥BC,PB∩AB=B,PB,AB⊂平面PAB,所以BC⊥平面PAB,又PA⊂平面PAB,所以BC⊥PA,BC⊥PB,因为M是PA的中点,PB=AB,所以BM⊥PA,又BC⊥PA,BM∩BC=B,BM,BC⊂平面BCM,所以PA⊥平面BCM,又CM⊂平面BCM,所以CM⊥PA,即CM为点C到直线PA的距离.(2)(2024·安庆模拟)一底面半径为1的圆柱,被一个与底面成45°角的平面所截(如图),O为底面圆的中心,O1为截面的中心,A为截面上距离底面最小的点,A到圆柱底面的距离为1,B为截面图形弧上的一点,且∠AO1B=60°,则点B到底面的距离是________.解析圆柱半径为1,截面与底边所成角为45°,作BC⊥AO1于C,感悟提升1.求点线距一般要作出这个距离,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求解,或利用等面积法求解.2.求点面距时,若能够确定过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即作出这个距离,可根据条件求解,若不易作出点面距,可借助于等体积法求解.D解析如图,连接CB1,设AC的中点为D,连接B1D,则B1D⊥AC,设点C到直线AB1的距离为h,(2)(2024·威海模拟)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半径均为4,AB为上底面圆周的直径,点P是上底面圆周上的一点且AP=BP,PC是圆柱的一条母线,则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________.解析由题可得AB=8,因为AP=BP,考点二利用向量法求距离例2

(1)如图,P为矩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PA⊥平面ABCD.若已知AB=3,AD=4,PA=1,则点P到直线BD的距离为(

)A解析如图,分别以AB,AD,AP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P(0,0,1),B(3,0,0),D(0,4,0),角度1点到直线的距离A解析以A为空间直角坐标原点,以垂直于AC的直线为x轴,以AC所在直线为y轴,以AA1所在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ABC-A1B1C1是棱长均为a的正三棱柱,D是侧棱CC1的中点,角度2点到平面的距离感悟提升训练2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各棱长均为4,N是CC1的中点.求:(1)点N到直线AB的距离;(2)点C1到平面ABN的距离.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课时分层精练3KESHIFENCENGJINGLIAN1.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1,E,F分别为D1C1,C1C的中点.(1)求点E到直线AF的距离;(2)求点B1到平面A1BE的距离.设n=(x,y,z)为平面A1BE的一个法向量,2.(2024·江西五市九校联考)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EA⊥平面ABCD,EA∥BF,AB=AE=2BF=2.(1)证明:平面EAC⊥平面EFC;证明

取EC的中点G,连接BD交AC于点N,连接GN,GF.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C⊥BD,且N是AC的中点,又AE∥BF,AE=2BF=2,所以GN∥BF且GN=BF,所以四边形BNG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GF∥BN.又EA⊥平面ABCD,BN⊂平面ABCD,所以EA⊥BN,又因为AC∩EA=A,AC,EA⊂平面EAC,所以BN⊥平面EAC,所以GF⊥平面EAC.又GF⊂平面EFC,所以平面EFC⊥平面EAC.(2)求点B到平面CEF的距离.解

因为EA⊥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EA⊥AC.因为EA∥BF,所以BF⊥平面ABCD,又BC⊂平面ABCD,所以BF⊥BC.因为∠ABC=60°,AB=2,所以AC=2,取AB的中点M,连接CM,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又因为EA⊥平面ABCD,CM⊂平面ABCD,所以EA⊥CM,且AB∩EA=A,AB,EA⊂平面ABFE,所以CM⊥平面ABFE.设点B到平面CEF的距离为d,因为VB-CEF=VC-BEF,3.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D,E分别为AC,AB边的中点,把△ADE沿DE折起,使点A到达点P,平面PDE⊥平面BCDE,若BC=4.求直线DE到平面PBC的距离.解如图,设DE的中点为O,BC的中点为F,连接OP,OF,OB,则OP⊥DE,因为平面PDE⊥平面BCDE,平面PDE∩平面BCDE=DE,所以OP⊥平面BCDE.因为在△ABC中,点D,E分别为AC,AB边的中点,所以DE∥BC.因为DE

平面PBC,BC⊂平面PBC,所以DE∥平面PBC.又OF⊥DE,所以以点O为坐标原点,OE,OF,O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解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因为M为A1B1的中点,所以C1M⊥A1B1.又A1A⊥平面A1B1C1,C1M⊂平面A1B1C1,则有AA1⊥C1M,而AA1∩A1B1=A1,AA1,A1B1⊂平面AA1B1B,所以C1M⊥平面AA1B1B.又C1M⊂平面BC1M,所以平面BC1M⊥平面AA1B1B.在平面AA1B1B内过点A作AQ⊥BM交BB1于点Q.因为平面BC1M∩平面AA1B1B=BM,因此AQ⊥平面BC1M,故点Q即为所要找的点.显然△ABQ∽△BB1M,(2)求点C到平面BC1M的距离.解取AB的中点N,连接CN,MN,因为M为A1B1的中点,所以MN∥BB1∥CC1,M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