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25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2、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有楝树分布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小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3、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4、研究人员对某草原上啮齿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连续8年的定点监测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11~2019年啮齿动物群落中各物种的捕获量比例(%)。鼠种样地均值禁牧区轮牧区过牧区均值过牧区均值子午沙鼠37.6639.2220.7032.53三趾跳鼠29.4829.6929.2429.47五趾跳鼠7.969.8826.5214.79阿拉善黄鼠4.754.599.106.15黑线仓鼠5.151.071.382.53小毛足鼠14.9414.129.5212.86长爪沙鼠0.051.003.341.46短耳仓鼠0.000.430.200.21

禁牧区:禁牧8年以上;轮牧区;草地采取围栏轮牧;过牧区;常年不断过度放牧。A.自然和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C.放牧强度对草原上啮齿动物的优势种有影响D.食物缺乏条件下,长爪沙鼠最有可能从该草原消失5、生态工程是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以下关于生态工程建设原理和相应措施错误的是()。选项原理措施A自生湿地生态工程中,移除湖泊中富营养化沉积物、选择净化能力强的植物B循环建设生态农业,秸秆喂牲畜、动物粪使入沼气池、沼渣作为肥料还田C协调西北地区建设防护林时,必须种植乔木类的杨树,发挥屏障作用D整体建设生态工程时,各组分间有适当比例、构成有序结构,改善系统功能A.AB.BC.CD.D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6、“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的是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原理D.上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鸡、蚕、鱼、虾7、下列属于种群特征的有()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出生率和死亡率D.迁入率和迁出率8、生态策略是生物在种群水平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K、r对策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K对策物种的动态曲线有X和S两个平衡点,r对策物种的曲线只有S一个平衡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r对策物种的S平衡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即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图中K对策物种的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平衡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就会走向灭绝C.图中r对策物种很难灭绝,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D.对于濒危的K对策动物,其保护措施应以提高生殖力为主9、下列调查活动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鲤鱼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C.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区域取样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直接吸取上层菌液10、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11、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相等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种群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12、下表为某研究院收集到的某自然湖泊中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捕食者被捕食者绿藻螺蛳水草鲫鱼轮虫轮虫螺蛳√√鲫鱼√√√√轮虫√

A.该生态系统共有6条食物链,其中鲫鱼共占2个营养级B.上述几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网就是该生态系统的结构C.一般来说,生产者数量增加,食物网中其他物种数量均会增加D.该湖泊的食物网越复杂,则该湖泊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可能就越强13、图甲是某种植食性动物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析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000只B.种内竞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C.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D.图乙中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中1880年的种群数量情况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又称K值。15、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16、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_______、寄生、_______、捕食等。17、种群的数量变化有_______几种类型。18、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指种群在_______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_______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3)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

(4)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出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5)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_______的个体数目比例。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_______个体数目比例。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19、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2题,共16分)20、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功能各不相同;构成不同的功能群。同一功能群中的植物则具有相似的结构或功能。为研究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生态学实验。

(1)空心莲子草是外来物种;引入后由于在本地物种中缺乏_______的制约,因而得以迅速繁殖。空心莲子草与本地植物之间为________关系,导致本地植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下降,威胁生态安全。

(2)科研人员将一个圆形样地划分为A区;B区和C1~C5区;除A区外,其余区域大小相同。各区种植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C3~C5区中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但物种数目分别为4、8、16种。第3、7和13天测定B、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状况,得到图2所示结果。

①科研人员种植顺序应为______。

a.A区和C区同时种植。

b.先种植A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C区。

c.先种植C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A区。

②据图2分析;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程度均低于B区,说明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C1~C5区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3题,共9分)22、“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亟待解决。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经济之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手段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当地农民的生计问题,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某项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______;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3)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主要体现在生物安全、________和_______等方面。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应是________。

(4)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_________________原理。2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思想。生态工程的发展和应用,将在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大有作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无废城市”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污水处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______,防止环境污染,达到______和____同步发展。

(2)居民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部分淡水水系因蓝藻和绿藻等大量繁殖而出现让人讨厌的____现象。这说明,当外界干扰的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时,生态系统的________降低;生态平衡会遭到破坏。

(3)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绝大多数采用微生物处理技术。此外在水体中,还会种植一些莲、荷等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一方面,莲、荷等植物可以与蓝藻等生物竞争________,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另一方面,莲、荷等植物可以吸收微生物降解产生的无机营养和污水中重金属离子,这种污水处理技术遵循了______等生态工程原理。24、下图表示某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的水生生物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有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

(2)草鱼主要要摄食水生植物,若捕捞少量的草鱼,则该湿地群落的丰富度_____________,鸟类的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大多水生生物的捕食行为难以被观察到,稳定性同位素δ15N会在生物体内富集,可用于确定生物的营养级。若测定图中各生物体内δ15N的浓度,则浓度最高的鱼类是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适宜范围是低温和低湿度;乙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适宜范围是高温和高湿度,它们适宜的生存的环境不相同。

【详解】

A;由题无法确定甲乙两种群的关系;A错误;

B;只有群落才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之说;种群没有这些特征,B错误;

C;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C错误;

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对甲种群不适宜,对乙种群适宜,所以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D正确.

故选D。2、A【分析】【分析】

由题意知: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的结果中;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说明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而对樟树的高度没有影响。

【详解】

A;由分析可知;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而对樟树的高度没有影响,A正确;

B;从题目中无法看出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组分较多,题干信息说明酸雨能降低楝树的高度,但不能就此推测有楝树分布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小,C错误;

D;实验只模拟了樟树和楝树的树苗;其他树种不知,D错误。

故选A。3、C【分析】【分析】

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因为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但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也不是只具有破坏性的,也可以是通过建立新的人工群落实现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

【详解】

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超过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A错误;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有很多是有益的;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但是也有些活动是不利于群落发展的,如滥砍滥伐、围湖造田等,B错误;

C;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正确;

D;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下,但不是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D错误。

故选C。4、D【分析】【分析】

根据表格分析;表格统计了三个样区的8种鼠的捕获量比例,根据数据分析可知,不同样区同一种鼠的捕获量比例不同,不同鼠在同一样区的捕获量比例也不同;不同样区捕获量比例最高的鼠的种类不同,如子午沙鼠在禁牧区和轮牧区捕获量比例都最高,而三趾跳鼠在过牧区捕获量比例最高;短耳仓鼠在三个样区的捕获量比例都最低,在禁牧区捕获量比例为0。

【详解】

A;表中信息显示;同种动物在不同样地中的捕获量不同,说明自然和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A正确;

B;啮齿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B正确;

C;不同样区捕获量比例最高的鼠的种类不同;说明放牧强度对草原上啮齿动物的优势种有影响,C正确;

D;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短耳仓鼠数量最低,因此在食物缺乏条件下,短耳仓鼠最有可能从该草原消失,D错误。

故选D。5、C【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五个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理论基础:物质循环。含义: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

2;物种多样性;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抗性稳定性。启示:生物多样性的程度可以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并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3;协调与平衡;理论基础:生物学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启示:生物量不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可以避免系统的不平衡和破坏。

4;整体性;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含义:各种关系的统一协调,以确保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5;系统与工程理论依据: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形。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以改善功能。理论基础:系统完整性原则: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保持较高的系统生产率。

【详解】

A;要维持系统的自生;就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湿地生态工程中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自生,A正确;

B;沼气工程“以人畜粪便、秸秆为原料;产生的沼气可以为燃料,沼渣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及食用菌的培养基,沼液通入养鱼池用于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增加鱼的饲料,减少对林灌草地进行滥采滥伐,保护生态环境”,该过程充分利用了循环原理,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正确;

C;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较少;适宜种植灌木和草,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致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状,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错误;

D;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这是遵循了整体原理,D正确。

故选C。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6、A:C:D【分析】【分析】

生态农业中能够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改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详解】

A;建立沼气池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秸秆、残枝败叶以及动物的粪便;这样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因焚烧秸秆产生的环境污染,A正确;

B;通过合理设计食物链;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最有益的方向,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B错误;

C;生态工程的建立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整体考虑,我国西北地区缺水、不适宜建立题图中所示的生态工程模式,C正确;

D;题图中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鸡、蚕、鱼、虾;D正确。

故选AC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生态工程中“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7、A:B:C:D【分析】【分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

2;种群的空间特征有: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详解】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符合题意;

B;年龄组成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B符合题意;

C;出生率和死亡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是决定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C符合题意;

D;迁入率和迁出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是决定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D符合题意。

故选ABCD。

【点睛】8、A:B: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由图分析可知,K对策物种的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和灭绝点X,当种群数量高于X时,种群数量可以回升到S,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K值。但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就会走向灭绝。r对策物种的曲线特点是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S而没有灭绝点;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S型增长曲线。

【详解】

A、图中虚线表示Nt+1=Nt,S点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据图可知,当图中r对策物种的种群数量低于S点时;种群密度能很快增加到S平衡点,当种群数量高于S点时,种群密度能很快降低到S平衡点,S平衡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即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

B;据图可知;K对策物种的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平衡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种群数量会减少到0,种群就会走向灭绝,B正确;

C、据图可知,r对策物种的曲线特点是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S而没有灭绝点;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很难灭绝,C正确;

D;对于濒危的K对策动物;其保护措施应以提高环境容纳量为主,避免其种群数量低于X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错误。

故选ABC。9、B:C:D【分析】【分析】

1;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2;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的菌体;边线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

3;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适宜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其丰富度。表层土中生存的小动物很少,大多数小动物生存在土壤中下层。

【详解】

A;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可判断实验所得到数值可能会比实际数值偏高;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为正确的计数方法,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所得到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

C;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区域取样;导致结果偏小,应该随机取样;

D;酵母菌计数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若未振荡,而直接吸取上层菌液,会使吸取的菌液中酵母菌比实际更少,从而导致计算所得数值偏小。

故选A。10、B:C【分析】【分析】

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本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值,根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可知,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

B;种群数量处于K/2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即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B正确;

C;由图可知;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达到K值,种群达到稳定状态,C正确;

D;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

故选BC。11、A:B:C【分析】【分析】

题意分析;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即当L值等于1时,种群数量保持不变;L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L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详解】

A、已知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第1年末,甲种群的L值等于1.5,说明其种群数量在增加,而乙种群的L值约为1.0,说明其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因此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相等,A正确;

B、第2年末,甲种群的L值小于乙种群,因第1年末甲、乙种群的具体数量未知,所以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种群,B正确;

C、1〜3年,乙种群的值持续大于1.0,说明乙种群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从第3年末开始减少,因此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C正确;

D、这4年中,甲种群的值均为1.5,说明甲种群的数量逐年增加,且增长率保持一定,但每年增加的数量不相等,D错误。

故选ABC。12、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

A;由表中信息可以写出5条食物链:根据表中信息可写出5条食物链;即绿藻→螺蛳→鲫鱼、绿藻→鲫鱼、绿藻→轮虫→鲫鱼、水草→螺蛳→鲫鱼、水草→鲫鱼,鲫鱼占第二、第三两个营养级,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B错误;

C;一般来说;生产者数量增加,捕食者的食物来源丰富,食物网中其他物种数量均会增加,C正确;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一般就越强,D正确。

故选CD。13、A:B: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甲:1820~1850年;由于环境较适宜,种群的数量快速增长,1850~1865年间由于受环境资源的影响,导致种内斗争加剧,进而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1865年以后,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达到K值;图乙:0~10年,λ>1,种群数量增加,10~20年,λ<1,种群数量减少,20~25年,λ=1,种群数量稳定。

【详解】

A;由题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000只;A正确;

B;种内竞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B正确;

C;分析题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C正确;

D;题图乙中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D错误。

故选ABC。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4、略

【分析】【分析】

如果某种群处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解析】环境容纳量15、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河流的自净能力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详解】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点睛】【解析】负反馈调节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互利共生竞争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增长、波动、稳定、下降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单位面积随机平均值新产生死亡迁入迁出各年龄期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雌雄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同种生物四、实验题(共2题,共16分)20、略

【分析】【分析】

本是以“研究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为背景;综合考查了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基础知识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群落的种间关系中有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其中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生物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生物群落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来说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性性越强。

【详解】

(1)空心莲子草是外来物种;引入后之所以能够得以迅速繁殖是因为在本地物种中缺乏天敌的制约,再加上环境条件的适宜而造成的。它在大量繁殖过程中占据了大量的生存空间,使得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限制,这样空心莲子草与本地植物之间由于为了争夺资源和空间而发生了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导致本地植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威胁生态安全。

(2)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自变量是植物功能群的多少;因变量是空心莲子草在一段时间内的入侵状况。因此科研人员种植顺序应为应为c先种植C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A区。这样才能看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也即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从结果来看,B区不种植任何植物,对于空心莲子草来说,没有任何竞争者,因此在该区域空心莲子草的入侵速度最快,而随着区域中功能群数量的增加(C区),空心莲子草的入侵速度在降低,因此据图2分析,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程度均低于B区,说明本地植物的竞争能减缓空心莲子草入侵。分析C1~C5区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功能群丰富的群落不易被入侵;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而物种数目不同,则被入侵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点睛】

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依据题目要求,明确实验目的,找到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并从实验结果来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并把相关的结果加以归纳即是实验的结论。【解析】天敌竞争抵抗力c本地植物的竞争能减缓空心莲子草入侵植物功能群丰富的群落不易被入侵;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而物种数目不同,则被入侵程度没有显著差异21、略

【分析】【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有J型曲线和S型曲线;前者需要理想的条件,后者出现的原因是由环境阻力。

【详解】

(1)J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峰值。S型曲线中,由于环境阻力(培养液有限、试管体积有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不变,该单细胞菌数量达到a不变,即为K值,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型,种群数量为K/2即a/2时;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2)若把上述单细胞菌接种到含5mL培养基的试管中,由于培养液减少,营养物质减少,故该菌的K值会出现下降。若该菌的接种量增大一倍,则会较快达到K值,但由于培养液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故K值不变。

【点睛】

K值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数量。S型曲线中K/2时增长速率最大。【解析】Sa/2减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五、综合题(共3题,共9分)22、略

【分析】【分析】

1.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2.生态工程五个基本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理论基础:物质循环。含义: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

物种多样性;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抗性稳定性。启示:生物多样性的程度可以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并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协调与平衡;理论基础:生物学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启示:生物量不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可以避免系统的不平衡和破坏。

整体性;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含义:各种关系的统一协调,以确保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系统与工程理论依据: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形。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以改善功能。理论基础:系统完整性原则: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保持较高的系统生产率。

【详解】

(1)结合分析可知;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手段分别是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当地农民的生计问题,这是整体性原理的体现。

(2)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某项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即构建无废弃物农业。

(3)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主要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和食物安全等方面提出了质疑。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我们应该做到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

(4)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即实现了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点睛】

熟知生e态工程的概念及其利用的相关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生态工程的各个原理的体现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关注生态农业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体现。【解析】循环经济生态工程整体性原理生产原料环境安全食物安全趋利避害,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