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承微专题1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交流01提炼核心主干一、中华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内涵、特点及价值时期演变历程先秦:中华文化的奠基(1)远古时期:中原________率先成为核心,推动着_________中华文化的形成。(2)华夏认同: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各民族共同的____________、文化认同。(3)春秋晚期: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老子的核心观念是“道”,提倡____________、小国寡民。(4)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华夏族多元一体血缘认同无为而治时期演变历程秦汉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1)秦朝: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2)汉朝: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____________,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佛教传入、道教兴起尊崇儒术时期演变历程魏晋、隋唐时期:儒、佛、道交汇融通(1)魏晋时期______盛行,隋朝儒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2)南朝范缜对佛教进行抨击。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先后灭佛玄学时期演变历程宋元时期: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理学: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理学,其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2)科技、史学、文艺高度繁荣时期演变历程明清时期:中华文化的传承和转折(1)王守仁:提出“致良知”“____________”的学说。(2)李贽:提倡____________,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3)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提倡个性自由,批判理学,批判封建专制,倡导____________,对后世影响深远。(4)康雍乾时期,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也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知行合一个性自由经世致用内涵、特点、价值(1)内涵:重视以人为本;民本思想;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____________;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2)特点: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3)价值①历史价值: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影响着中国人的____________和行为方式。②现实价值: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家国情怀思维方式
常考易错
百家争鸣的实质是治国方略的争鸣
百家争鸣现象实际上是诸子百家因各自在治国方略上的主张不同产生思想领域的冲突,其实质是治国方略的争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尚“礼乐”和“仁义”,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即社会和谐、天下太平;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根据,其主张最受统治者欢迎。二、中华传统文化交流与传播方式与途径人口迁移(如魏晋至南宋北方人口南迁)、商路贸易(如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战争及文化交流(如蒙古西征客观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等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建筑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2)西学东渐:明末清初,一些欧洲传教士来华,借助传播科学知识达到传教的目的,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鸦片战争后,西学的传播渠道大大增加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对亚洲①汉字、______、佛教、制度等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中华文化影响。②14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______传播;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____________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2)对欧洲:____________外传到欧洲促进了社会转型;孔子思想、儒家经典、史学、地理学、文学、茶叶、丝绸、瓷器、园林建筑等对欧洲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学琉球郑和下西洋四大发明
易错易混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
欧洲传教士来华,传播基督教、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使中国人了解了西方的宗教、科技和人文;开阔了国人的视野,一些开明之士逐渐突破“天朝上国”的自大心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社会现状进行反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末清初知识界的思想和学风变革。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高潮,终因清闭关锁国政策而销声匿迹。02聚焦高频考向考向1先秦时期中华传统文化的奠基角度❶依托以玉比喻人格的言论,考查孔子思想的特点(2024·高考北京卷,T1)古代玉器为礼之重器,孔子用玉比喻理想人格: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坚硬),知(智)也;廉(棱角)而不刿(割),义也;垂之如队(坠),礼也。这一比喻寄托了(
)A.隆礼重法的精神 B.无为而治的理想C.修身明德的追求 D.选贤任能的理念√教材溯源本题依托纲要上“孔子和老子”“百家争鸣”等知识命制,考查对孔子思想主张的判断认识情境素能本题利用孔子的言论,创设学习情境,旨在考查解读信息、迁移所学知识,分析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素养的考查解析:据材料“孔子用玉比喻理想人格……礼也”可知,孔子用玉比喻理想人格,温润、坚硬、有棱角而不伤人、垂落有序分别对应仁、智、义和礼,这体现了孔子赋予了玉丰富的道德内涵,对玉寄托了修身明德的追求,故选C项。隆礼重法是荀子的主张,排除A项;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排除B项;选贤任能是墨子的理念,排除D项。角度❷运用历史结论考查诸子百家治国理念的差异(2024·高考新课标卷,T25)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解析:根据材料诸子百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上层建筑变革的背景下,大都呼吁“选贤与能”,但道家与此主张相悖,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庄子崇尚逍遥自由,如《道德经》中有“不尚贤,使民不争”的表述,故选C项。儒家经典《礼记》中有“选贤与能”的主张,墨家代表墨子则倡导尚贤,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任贤”并由贤良智者“集思广益”,他们都试图影响现实政治,并不同程度地得到了一些诸侯国统治者的呼应,排除A、B、D三项。角度❸依托诸子教育思想的差异,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2023·高考重庆卷,T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则进一步主张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以先行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故《墨子》载:“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儒家倡导人人平等 B.劳动教育开始普及C.墨家重视生产技艺 D.平民阶层得到发展√教材溯源本题依托纲要上“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的思想等知识而命制,考查对诸子教育思想反映的时代特征的判断认识情境素能本题利用儒、墨教育思想,构建学习情境,主要考查解读信息、运用唯物史观获取历史本质结论的能力,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素养的考查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孔子的弟子中有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主张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两者的教育主张都使得社会下层群体有机会接受教育,这反映出当时平民阶层得到发展,D项正确。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但并不能体现“人人平等”的思想,排除A项;孔子和墨子都接纳社会下层者为教育对象,并不意味着推行劳动教育,排除B项;墨子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以先行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这是墨家教学的基本条件,并不能体现墨家重视生产技艺,排除C项。角度❹从诸子师徒关系切入,考查诸子思想主张的共同特点(2023·高考新课标卷,T25)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解析:荀子将法纳入自己的礼学体系,提出了隆礼重法的治国方略;而韩非、李斯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强调用公正的法律治理人们,重用刑罚来禁止人们犯罪。这能代表三人的共同主张,故A项正确。B项主张通过实行仁政治理天下,这是孟子的主张,排除;C项意为用道德来诱导人们,用礼教来整顿人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这是孔子的主张,排除;D项意为抛弃仁与义的法则,民众才能回归孝慈,抛弃机巧与货利的诱惑,盗贼才能消失,这是老子的主张,排除。角度❺运用太祝的观点考查春秋时期治国理政思想的特点(2022·高考辽宁卷,T1)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晋国内部纷争中失败,中行寅因此怪罪太祝祭祀用的牺牲不肥美且斋戒不敬,太祝则认为中行寅不修德义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太祝的观点(
)A.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 B.质疑了祭祀功用C.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 D.否定了君权神授解析:太祝指出中行寅失败的原因是“不修德义而招致民怨”,认为“一祝不胜万诅”,体现了民众的重要性,故选A项。√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学派内容儒家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意在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②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在当时诸侯混战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只是诸子百家中的显学而已学派内容道家①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消极的情绪。②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的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派内容法家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考向2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演变的特点及影响角度❶从经学世家的形成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发展的影响(2024·高考江苏卷,T2)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但世家大族依然尊奉儒家思想,并以儒家经学为家学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以南朝会稽贺氏、北朝范阳卢氏为代表的经学世家。这一时期经学世家的形成(
)A.源于北方士族南迁B.影响南北方政权频繁更替C.有利于儒学的复兴D.导致“三教合归儒”的局面√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经学世家的特点是在佛教、道教冲击下尊奉儒学,这有利于儒学的复兴,故选C项。角度❷运用女性墓志的记载考查北魏治国的思想理念(2024·高考黑吉辽卷,T2)下表是北魏皇族女性墓志的部分内容。人物内容将军冯邕之妻元氏母义三恪,道著二王,肃穆闺闱,见重君子长乐长公主元瑛六行允备,四德无违,孝友出于自然,柔恭表于天性乐安郡公主元仲英女节茂于公宫,妇道显于邦国该表反映了当时(
)A.门第观念得到强化B.因俗而治政策得到推广C.礼仪规范得到传承D.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认同√教材溯源本题依托纲要上“儒学的发展”等知识命制,考查北魏时期主流思想的地位和影响情境素能本题利用北魏皇族女性墓志的记载,创设社会生活情境,主要考查解读信息、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素养的考查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三位女生都为权贵身份,且将军之妻、公主和郡主都为元姓,对这些女性人物的评价都强调守妇道,且有良好的品行道德。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的封建化改革中将鲜卑姓改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而且大力推行儒家文化,表格中对女性的评价反映了当时儒家伦理道德得到了认同,故选D项。表格内容是对妇女伦理道德的评价,且这些女性都是皇室贵胄,缺乏与其他统治阶层的对比,得不出“门第观念得到强化”的结论,排除A项;因俗而治是国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社会发展状况实施统治或管理,而材料主要是对女性的伦理道德评价,未涉及因俗而治政策,排除B项;礼仪规范是具有一定强制力的,由国家层面进行具体规定和操作,而材料仅是对女性的伦理道德评价,排除C项。角度❸运用史料创设情境,考查程朱理学的特点(2023·高考江苏卷,T4)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
)√思想家观点程颐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朱熹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A.主张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教材溯源本题依托纲要上宋代“儒学的复兴”等主干知识命制,考查对程朱理学特点的理解认识情境素能本题运用程朱理学家的言论构建学习情境,旨在考查解读信息、迁移所学知识、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的考查解析:据材料可知,程颐认为读史书需要看见圣贤所留下的治乱的关键,贤人君子出仕或隐退的时机,就是格物;朱熹认为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不要颠倒,读史之前要先将四书读透彻。综上可看出,两人都主张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史料搜集整理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读历史要用儒家思想去权衡,没有体现通过探究万物获得历史真相,排除C项;心学理念是王阳明的思想,排除D项。角度❹运用材料考查王安石思想的特点(2024·高考重庆卷,T4)王安石认为,“天”是自然的、物质的,沿着自己的道路即“天道”运行和变化着,“可无作好,无作恶,无偏无党,无反无侧”。人也同样按照自己的道路即“人道”活动和发展着。这反映了王安石(
)A.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B.传统的伦理观C.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D.传统的天命观√解析:王安石认为“天”是自然的、物质的,天有“天道”,人有“人道”,都是沿着自己的道路运行变化,强调其客观性、物质性以及规律性,这反映了王安石朴素的唯物论思想,故选C项。辩证法思想强调事物的矛盾、变化和发展,而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天”的自然物质性以及人和天各自按自己的道路运行,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传统伦理观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传统天命观强调天的意志和主宰作用,而题干中王安石强调“天”是自然的、物质的,且按自己道路运行,并非传统天命观的体现,排除D项。角度❺运用宋代女子吴妙静故事的流传,考查理学的影响(2024·高考重庆卷,T6)明清时期,宋代女子吴妙静的故事在岭南地区广为流传。她最初仅因为出资修桥造福民众而闻名,之后却被地方官绅塑造为节孝双全的人物,乃至成为当地女性的榜样。可见当时(
)A.理学渗透到基层社会B.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升C.公益事业进一步发展D.官绅阶层思想趋于创新√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理学强调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吴妙静从出资修桥而闻名到被塑造为节孝双全的人物,体现了理学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对基层社会的渗透,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理学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而非女性地位的实质性改变,且“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升”明显不符合明清时期的史实,排除B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吴妙静形象的变化以及背后的理学影响,并未体现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排除C项;将吴妙静塑造为节孝双全的人物,体现了官绅阶层思想深受理学的影响,而非“趋于创新”,排除D项。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了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儒学危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佛教、道教相继兴盛并迅速传播,儒学因此受到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唐代“三教并行”唐代实行三教并行的文化政策,儒、佛、道得以独立发展,并在独立发展中进一步相互争论、相互融合;在彼此的争论和发展中,儒学日益处于劣势唐代儒学的发展韩愈、柳宗元等掀起古文运动和复兴儒学运动,批评佛教,吸收新的思想,光复儒学考向3中华传统文化的交流、传播及影响角度❶从《史记·乐书》的记载切入,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2023·高考北京卷,T1)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
)A.重视选贤任能 B.尊重个性自由C.强调多元互鉴
D.注重仁义道德√教材溯源本题依托选择性必修3P3“史料阅读”及司马迁《史记·乐书》的记载命制,考查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及特点的判断认识情境素能本题运用古代传统音乐,构建社会生活情境,主要考查解读信息、分析判断历史结论的能力,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素养的考查解析:题干信息“恻隐而爱人”体现的是“仁”,“方正而好义”体现的是“义”,“温舒而广大”体现的是“道”,“乐善而好施”体现的是“德”,“整齐而好礼”体现的是“礼”,即材料中的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仁义道德,故选D项。角度❷从考古墓葬文化切入,考查汉代地域文化交流的特征(2022·高考重庆卷,T2)考古表明,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墓葬形式以船棺葬、狭长形土坑墓为主,随葬品也极具蜀地特征;至西汉中期,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竖穴木椁墓成为主要墓葬形式,随葬品也有明显的关中特色。这反映出西汉中期(
)A.蜀地墓葬出现平民化趋势B.蜀文化逐渐融入到汉文化中C.蜀地经济实力与关中相当D.蜀文化与关中文化交流有限√解析:解读题干信息可知,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以蜀文化因素为主,西汉中期墓葬形式以汉文化因素为主,随葬品也具有明显的关中特征,这反映出蜀文化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并融入了汉文化中,故选B项。角度❸从朝鲜、日本请赐现象切入,考查明代中华文化传播的影响(2023·高考湖南卷,T5)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劝善》《内训》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B.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C.请求赐书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D.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政权权威√教材溯源本题依托选择性必修3“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主干知识命制,考查中华文化传播的特点及影响情境素能本题运用明成祖时期朝、日学习中国文化构建学习情境,旨在考查解读信息、迁移所学知识、判断历史结论的能力,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的考查解析:材料强调朝鲜、日本向明朝请赐经籍,这是因为明朝在当时影响力巨大,明朝赐予经籍可以理解为两国统治者得到了明朝的认可,两国可以利用明朝的影响力巩固自身统治,故选D项。“四书”“五经”等书在宋朝时已经确定,明初没有对其新发展,排除A项;朝鲜、日本通过官方途径求经,不代表书籍外流的其他渠道不畅通,排除B项;朝鲜、日本统治者求经的主要目的不是吸收先进思想,而是强化统治,排除C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1)对外传播范围广:中华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性,东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南及东南亚各国,西达地中海和欧洲,在世界广大的范围内都留下了中华文化的鲜明烙印。(2)对外传播多渠道: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至地中海沿岸,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物质贸易和文化交流。(3)随着封建王朝国力的强弱而时有盈缩:唐朝国力空前强大,陆路和海路交通畅达,对外文化交流也颇为繁盛。两宋时期,海上贸易非常兴盛,航线远至西亚、非洲等地。元代疆域辽阔,对外交往频繁,同亚、非、欧等大洲的国家多有往来,陆上和海上的交通都很发达。清代虽然西学东渐,但中华文化并没有停止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脚步,在海外依然闪耀着夺目的光辉。(4)与日本、朝鲜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朝鲜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创造出谚文,日本创造出假名。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03演练命题预测演练1主干深化考——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内涵(2024·南京高三调研)有学者认为,“周之代商,绝不代表物质文明之进展……未必在宗法制度也……而在人道主义之黎明……一切固保天命之方案,皆明言在人事之中。”该观点意在强调西周(
)A.萌发贵族政治B.改进生产方式C.重视敬天保民
D.弱化宗法关系√解析:据材料可知,西周注重人的地位、价值,结合所学可知,早期国家政治神秘色彩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简易商用土地出租协议范本详解版
- 2025年度体育场馆委托运营管理与赛事组织合同4篇
- 2024知名电商平台与供应商之间的2024年货品采购合同
- 2024预制件加工与装配式建筑构件质量检测合同3篇
- 广东某光储充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文化遗址保护性装修设计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工厂品牌经营权及资产转让合同4篇
- 2025年江苏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度个人信用卡透支合同范本大全4篇
- 2025年度个人房产租赁合同附件及补充协议范本4篇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冷链冻品研究报告-冷链冻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2024年)
- 电梯广告机可行性方案
- 办公楼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方案
- 泵车述职报告
- 建材协会管理制度
- 关于春联来源的研究报告
- 2024年山西文旅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申请表
- 220kV及以下变电站设备全面巡视标准
- (完整word版)doing-todo练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