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1105-2017 公用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设计与验收标准_第1页
DGTJ08-1105-2017 公用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设计与验收标准_第2页
DGTJ08-1105-2017 公用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设计与验收标准_第3页
DGTJ08-1105-2017 公用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设计与验收标准_第4页
DGTJ08-1105-2017 公用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设计与验收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用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设计与验收标准DG/TJ08一1105一2017J10689一2017主编单位:上海市信息系统质量技术协会批准部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施行日期:2018年3月1日2017上海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文件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批准《公用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设计与验收标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由上海市信息系统质量技术协会主编的《公用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设计与验收标准》,经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统一编号为DG/TJ08—1105—2017,自2018年3月1日起实施,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设计与验收规范》(DG/TJ08—1105—2010)同时废止。本规范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市信息系统质量技术协会负责解释。特此通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二。一七年九月二十八日—1—本标准是根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16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编制计划〉的通知》(沪建管〔2015〕871号)要求,由上海市信息系统质量技术协会会同相关单位,在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设计与验收规范》(DG/TJ08—1105—2010)的基础上修订完成。本标准规定了公用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的系统设计要求、建筑与机电工程要求、验收要求和测试方法等。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3系统设计要求;4建筑与机电工程;5验收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准结合上海地区移动通信建设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设计和验收的基本要求,修订了部分章节,其中:总则部分增加4G室内信号覆盖要求及基础设施的要求,术语部分增加了相关条文,并对主要技术要求、机房建筑、管线设计与机电工程设计及测试方法和验收要求作了补充。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上海市信息系统质量技术协会(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镇莲溪路1350号;邮编:201204;E-mail139.com),或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地址:上海市小木桥路683号;邮编:200032;E-mail:bzglK@shjjw.gov.cn),以供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上海市信息系统质量技术协会参编单位:上海市无线电协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主要起草人:徐雅国戴浩陈众励刘之浩王凯亮主要审查人:高小平秦方严佩敏沈菊霞郭斯宏吴国平费左敏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2017年8月—1—1总则 12术语 23系统设计要求 34建筑与机电工程 54.1机房设计要求 54.2电气设计要求 74.3管线设计要求 75验收要求和测试方法 105.1一般规定 105.2测试方法 115.3性能验收 12本标准用词说明 13引用标准名录 14条文说明 15—2—contents1Generalprinciples 12Terms 23systemdesignrequirements 34Buildingandelectricalengineering 54.1Theengineroomdesignrequirements 54.2Theelectricitydesignrequirements 74.3Thepipelinedesignrequirements 75Acceptingrequirementsandtestingmethods 105.1Generalrequirements 105.2Methodsoftest 115.3Acceptanceofperformance 12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13Listofstandardreference 14Explanationofthisstandard 15—1—1总则1.0.1为推进公用移动通信技术进步,规范本市公用移动通信的建设,合理共享资源,节约综合成本,特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新建公共建筑物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设计和验收:1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的公共建筑;2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地下公共建筑;3高度超过24m且单层建筑面积超过3,000m2的公共建筑。其他公共建筑和改、扩建建筑的公用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设计和验收可按本标准执行。TD-LTE、LTEFDD等4G技术标准的使用和验收要求,并兼容TD-SCDMA、WCDMA和CDMA2,000等3G技术标准的使用及验收要求,以及同时兼容2G等其他移动通信信号室内覆盖系统的使用及验收要求,宜适度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新技术的应用预留设备安装空间、电源等配套资源。1.0.4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和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2.0.1移动通信mobilecommunication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的含义包括:人或者是汽车、火车、轮船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2.0.2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publicmobilecommunica-tionindoorsignalcoveringsystem(简称:室内覆盖系统)建筑物内由移动通信信号的接收、发射及传输等设施组成的系统,是移动通信基站的室内设置形式。2.0.3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之后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相比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低的时延、更高的速率、更宽的带宽、更高的可靠性。2.0.4最小耦合损耗minimumcouplingloss(MCL)基站和终端(手机)两个特定系统的收/发之间最小的耦合程度。2.0.5掉话率dropcallrate指在移动通信通话过程中,出现掉话的概率。2.0.6电压驻波比voltagestandingwaveratio(VSWR)是射频技术中最常用的参数,用来衡量部件间匹配程度。2.0.7信号源signalsource提供通信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的设备与装置。2.0.8多网合一multi-networKcombining采用集约化合路技术将多个运营商的各种移动通信网络联接在同一个室内信号覆盖分布系统中,实现多网络共用。2.0.9天馈系统antennaandfeeder由无源器件、馈线和天线等组成,实现功率分配/合路、传输和信号覆盖功能。—3—3系统设计要求3.0.1室内覆盖系统设置应遵循资源共建共享、公共区域信号全覆盖和非公共区域信号按需覆盖的原则。3.0.2室内覆盖系统应按资源合理共享的要求进行建设;室内覆盖所接入的各系统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要求;室内覆盖系统间的电磁兼容性、室内和室外覆盖的协同,应满足各参建运营商系统的需求。3.0.3室内覆盖系统宜实施系统合路,系统间干扰和覆盖指标满足各运营商的使用要求。3.0.4室内覆盖系统应符合2G、3G、4G公用移动通信的接入要求,有需要时可支持WLAN、数字集群等系统接入要求。3.0.5室内覆盖系统天馈线的频率范围宜至少涵盖800MHz~2,500MHz。有特殊需要时,下限可扩展至350MHz;后期随着技术的发展,频率范围应根据频率分配政策和运营商的具体需求进行调整。3.0.6室内覆盖系统天线的设置,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并应按下列要求设计:1多天线小功率原则;2符合各接入系统最小耦合损耗(MCL)值;3天线置于楼顶层或侧墙时,宜采用隐蔽天线。3.0.7室内覆盖区域内可接通率、掉话率等指标应满足参建运营商的网络建设需求。3.0.8室内覆盖系统上行的干扰电平,应满足基站系统接收灵敏度下降允许值的要求。3.0.9室内覆盖系统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与室外基站间的切换过—4—渡合理性。室内覆盖信号泄漏:在不考虑室内信号向外延伸覆盖需求的情况下,在建筑物外10m~15m处,室内覆盖系统场强原则上应低于网络覆盖要求指标10dB以上。对于建筑结构特殊、难以控制泄漏的情况下,应考虑与周边宏基站协同规划切换区域。3.0.10室内覆盖区内最大辐射场强应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的规定。3.0.11室内覆盖系统中的电磁兼容设计,应符合《电信网络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法》GB19286和《建筑电气工程电磁兼容技术规范》GB51204的规定。—5—4建筑与机电工程4.1机房设计要求4.1.1室内覆盖系统的专用机房(以下简称“专用机房”),应按集约化要求设计,机房面积应按覆盖区域面积、接入系统数量及话务量需求确定。4.1.2单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0m2时,宜设置专用机房,面积不宜低于5m2;单栋建筑面积在大于等于5,000m2且不超过50,000m2时,应设置一处专用机房,面积不宜低于30m2;单栋建筑面积大于50,000m2且不超过100,000m2时,应设置至少一处专用机房,面积不宜低于40m2;若单栋建筑面积超过100,000m2,除应设置至少一处专用机房、面积不宜低于40m2之外,每增加50,000m2应额外增设一个专用机房或根据建筑群布局增设专用机房。同时,应在弱电间中考虑移动通信设备的安装空间,可预留2架机架的安装空间(600mm×2,200mm×600mm,宽×高×深)或预留设备挂墙空间,一般要求每10,000m2设置一处设备安装空间。4.1.3专用机房宜设在室内覆盖区域中心,机房至天线的距离不宜超过200m,当超过200m时,应增设远端机房或者弱电间中的设备安装位置。4.1.4各类专用机房面积不宜小于表4.1.4的规定。—6—表4.1.4专用机房面积机房类型面积(m2)建议尺寸(m×m)备注专用机房52×2.5单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0m2305×6单栋建筑面积大于5,000m2且不超过50,000m2405×8单栋建筑面积大于50,000m2且不超过100,000m2弱电间52×2.5落地机架占用面积,若挂墙应至少预留一面墙壁作为专门移动通信设备安装空间4.1.5建筑的垂直管井(弱电间)应预留室内覆盖系统安装位置,预留需求参考本标准第4.1.2条;与其他弱电系统合用时应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的规定。4.1.6专用机房不应贴邻如变压器、大型微波设备等高强度的电磁干扰源。4.1.7专用机房宜靠近垂直上升管井。4.1.8专用机房的单位面积载荷不应小于6KN/m2。4.1.9专用机房应设置排水设施,并应预留空调机的安装位置和供电电源。4.1.10建筑物室外宜提供GPS天线安装位置,GPS天线安装位置宜选择在楼顶部开阔处,且应预留管道至专用机房。4.1.11专用机房环境条件:环境温度:5℃~30℃;相对湿度:15%~80%。4.1.12专用机房防火设计应符50016的规定。4.1.13专用机房防雷系统的设计应符合《通信局站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YD/T1429的规定。4.1.14除机房灭火设施外,其他燃气管、上下水管道等无关管线不应穿越专用机房。—7—4.2电气设计要求4.2.1专用机房供电宜按交流双回路供电。4.2.2电源的电能质量应符合《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的规定。4.2.3当设有用户变电所时,机房区域内的供电系统接地保护应采用TN-S制式。4.2.4专用机房配电箱处应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规定设置浪涌保护器。4.2.5机房内配电箱供电容量不宜小于表4.2.5的规定,有条件时,可按营运商分设用电计量装置,机房空调电源宜单独设置用电计量装置。表4.2.5机房配电箱供电容量机房面积(m2)容量(KW)≤520(含空调)≤3040(含空调)>3050(含空调)弱电间5(不含空调)4.2.6机房工作面水平平均照度不宜低于300lx,垂直平均照度不宜低于50lx,眩光指数UGR不大于22。4.2.7机房内应做等电位联结,设置等电位联结端子排。当建筑物采用共用接地系统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4.3管线设计要求4.3.1穿越单体建筑物墙体的通信接入管道单个路由应预留不少于3孔,合用地下室的群体建筑接入管道不应少于两个方向的接入路由,每个路由不少于3孔。专用进户钢管应采用外径不小—8—于Φ89mm、壁厚不小于5mm的通信专用钢管,专用进户钢管宜与电信钢管合用进线间。4.3.2在屋面上架设拉线塔或抱杆天线位置附近应预留3孔穿越屋面的通信无缝钢管,其外径应不小于Φ40mm、壁厚应不小于3mm,管上部防雨弯的曲率半径应不小于管径的10倍。4.3.3室内覆盖系统通信线缆宜采用专用金属桥架或专用线槽(管)敷设,线缆中间不得有断线接点。敷设的线缆屏蔽层和金属加强件应良好接地。4.3.4室内覆盖系统各类传输线缆宜在线管或封闭式桥架内敷设。系统电缆与电力电缆须保持安全间距,若因条件限制需贴邻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必须采用屏蔽隔离和保护措施。4.3.5室内覆盖系统传输线路与电力和其他系统电缆交叉敷设时,应采取正交敷设方式。4.3.6当采用漏泄电缆作为室内覆盖系统天线,不得与无加强屏蔽隔离措施的其他系统电缆平行贴近敷设。4.3.7室内覆盖系统传输线路与电力线缆的敷设间距不应小于表4.3.7的规定:表4.3.7传输线路与电力线缆的敷设间距类别与系统传输线路相对位置最小净距(mm)380V及以下电力电缆<2KVA与线路平行敷设13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70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10380V及以下电力电缆2KVA~5KVA与线路平行敷设3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150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80380V及以下电力电缆>5KVA与线路平行敷设6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300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150—9—4.3.8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的其他布线的设计,可按《公共建筑通信配套设施设计规范》DG/TJ08—2047的规定执行。—10—5验收要求和测试方法5.1一般规定5.1.1实施公用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公共建筑,应分别进行测试和验收,待全部运行系统(或分系统)通过验收后,组织综合验收,必要时可进行质量评估测试。对公共部位应实行协同测试和验收。5.1.2测试应包括:2G、3G、4G的移动通信室内信号的覆盖率;分布系统的质量要求,包含GSM900、GSM1,800、CDMA2,000、WCDMA、TD—SCDMA、LTE等。必要时可对GPRS、EDGE、HSDPA、共用布线系统的2.4GHz承载的WLAN网络等进行测试。5.1.3公共建筑物的中心部位、地下室等场所应进行公用移动通信信号分布测试和质量评估测试,可使用连接GPS实现室外DT路测或CQT测试。5.1.4室内覆盖系统各频段信号从输入端口到发射天线端的实际损耗应符合室内覆盖各系统工作要求。5.1.5室内覆盖系统的合路器各端口间的隔离度,应符合室内覆盖系统工作要求;使用的天线应符合《移动通信天线通用技术规范》GB/T9410的规定。5.1.6室内覆盖系统应确保工程质量以满足各家运营商网络需求,一般要求合路器三阶互调抑制度不应大于—120dBc(60W输入);系统的电压驻波比不应大于1.5。5.1.7室内覆盖系统上行噪声/杂散值应低于相应无线通信系统的热噪声电平。—11—5.2测试方法5.2.1电压驻波比测试:1选定测试点。测试点的选择应按室内覆盖系统设计要求(包括垂直和水平部分关键节点),可设置在基站信号输入端口(带通滤波器前、后)、多路合路器输出口、垂直分路器和水平分路器端口。测试点数应大于分支总数的30%;2测试仪表的扫频范围应设置在室内覆盖系统工作频段;3操作前,先拆下各测试点室内覆盖系统电缆,接入驻波比测试仪和连接电缆后进行测试;4记录驻波比测量值。如出现大于指标的情况,应进行数据储存,记录相应测试点、频点和驻波比值。5.2.2损耗测试:1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合路器相应信号源端口,设置信号发生器输出CW信号和初始功率,频率分别设置为各系统发射频2根据设计方案,选取最小、最大损耗线路;3开启信号源,在天线端口使用频谱仪测量天线端口功率;4连续测试5次,记录频谱仪读数,计算测试平均值;5根据初始功率和测试平均值,计算测试线路相应系统发射频段的实际损耗值,损耗值应不超过系统最大允许消耗。5.2.3端口隔离度测试:1测试室内覆盖系统合路器某一接入制式端口至另一接入制式端口在相应频段内的隔离度,将网络分析仪或其他测试仪连接到相应的两个端口(其他端口接匹配负载);2测量并计算端口隔离度,隔离度应符合设计指标值(80dB~100dB);3变换网络分析仪的连接,逐一测试其他端口间的隔离度。—12—5.2.4互调指标测试:1先分析各信号的互调产物落入室内覆盖系统接收频带内的状态;2设置基站发射相应载频。若基站无此功能,宜采用信号源代替;3用频谱仪在相应接收端口测量互调产物。1关闭被测室内覆盖系统其他信号源,将测试仪接入被测系统的上行端口,测试噪声电平;2测试、比较其他系统设备正常工作和在全部关闭情况下,被测室内覆盖系统接收频段内的噪声电平。5.3性能验收5.3.1室内覆盖系统实施多网合一,覆盖区内的性能验收应包含各系统间和分系统网络干扰、容量、功率匹配等。5.3.2室内覆盖系统覆盖区内的可接通率、网络可接入率、区内掉话率,可根据各参建运营商的标准进行验收。5.3.3室内覆盖系统覆盖区最大辐射场强应按《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的规定进行验收。5.3.4对室内覆盖系统覆盖区与室外之间的切换,当需要改造系统引入新的频段时,在符合新引入频段的信号要求时,原有系统的覆盖电平可能发生变化,应保证已有系统的可接通率、区内掉话率等主要质量指标不下降。—13—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或规定)”。—14—引用标准名录1《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移动通信天线通用技术规范》GB/T9410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4《电信网络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法》GB19286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8《建筑电气工程电磁兼容技术规范》GB512049《通信局站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YD/T142910《公共建筑通信配套设施设计规范》DG/TJ08—2047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用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设计与验收标准DG/TJ08-1105-2017J10689-20172017上海—17—1总则 192术语 213系统设计要求 224建筑与机电工程 254.1机房设计要求 254.2电气设计要求 254.3管线设计要求 255验收要求和测试方法 275.1一般规定 275.2测试方法 285.3性能验收 28—18—contents1Generalprinciples 192Terms 213systemdesignrequirements 224Buildingandelectricalengineering 254.1Theengineroomdesignrequirements 254.2Theelectricitydesignrequirements 254.3Thepipelinedesignrequirements 255Acceptingrequirementsandtestingmethods 275.1Generalrequirements 275.2Methodsoftest 285.3Acceptanceofperformance 28—19—1总则1.0.1室内基站建设,节约综合成本包含:合理的机房使用面积,集中供电,节能照明和高效低能耗的采暖通风等节能措施。1.0.2本标准未对室内覆盖系统的各分系统作具体规定,各分系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符合现有移动通信的接入要求。1.0.3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简称GSM系统,是数字移动电话网络标准之一,包含900MHz和1,800MHz频段。CDMA(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是扩频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W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无线宽带通信技术,经国际电联ITU正式发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CDMA2000(CDMA2000标准codedivisionmultipleaddress2000),由美国提出,经国际电联ITU正式发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由中国提出,经国际电联ITU正式发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LTE(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作为一种移动通信协议,无论是系统架构还是传输技术,相对于3G系统都有较大的革新。LTE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thi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制定,根据频率使用方式的不同,LTE分为LTETDD和LTEFDD,通常LTETDD又—20—称为TD-LTE。TD-LTE是TD-SCDMA的后续演进技术,由我国企业主导并被全球广泛认可。TD-LTE(时分长期演进系统timedivisionlongtermevolution),亦称LTE-TDD,是由3GPP组织涵盖的全球各大企业及运营商共同制定的通信标准,LTE标准中分为FDD和TDD两个模式,TDD即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ing),是移动通信技术使用的双工技术之一,与FDD频分双工相对应。TD-LTE是TDD版本的LTE的技术。FDDLTE(频分长期演进系统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longtermevolution),亦称LTEFDD,是由3GPP组织涵盖的全球各大企业及运营商共同制定的通信标准,LTE标准中分为FDD和TDD两个模式,FDD即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是移动通信技术使用的双工技术之一,与TDD时分双工相对应。FDD-LTE是FDD版本的LTE的技术。1.0.4电磁兼容标准与测试方法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规定要求,应涵盖2G、3G、4G等各参建移动通信系统,可作为基站类设备的环评测试依据,也可作为相关移动通信设备进网检测依据。—21—2术语本标准所用术语,主要引自国家规范与标准。国家规范与标准无明文规定的术语,引自国际和国内通用术语。2.0.4最小耦合损耗MCL用公式表示为:自由空间损耗十天线到基站接收机的天馈系统损耗。2.0.6电压驻波比voltagestandingwaveratio(VSWR)1衡量部件间匹配程度;2驻波比为1时,表示阻抗完全匹配,达到最大功率传输;3驻波比(SWR)S值的计算公式如下:S=EQ\*jc3\*hps19\o\al(\s\up5(1),1)十EQ\*jc3\*hps19\o\al(\s\up5(Γ),Γ)=—22—3系统设计要求3.0.1室内覆盖系统遵循共建共享设计,公共区域信号全覆盖和非公共区域按需覆盖的原则,应在一个区域或同一建筑物内合用专用机房建筑,共用机电工程配套设施,减少重复建设,符合现有公用移动通信接入需求;各移动通信运营商应协同解决系统多网合一实施中的关键问题。3.0.2室内覆盖系统间的电磁兼容性宜按如下要求实施:系统间干扰:改扩建工程在原系统增加新的覆盖系统时应按各系统间的干扰、容量、功率匹配等综合因素设计,各移动通信运营商必须在设计中提出干扰抑制方法,保证多系统正常工作,互不干扰,确保其他系统的正常工作。3.0.3实施系统合路应注意以下内容:以新增系统为目的的改扩建工程,原则上应充分利用原有布线系统资源,合理增加有源设备,在尽量控制建设投资和工程难度、降低对基础资源需求的情况下实现。对于系统间干扰和覆盖指标应满足各运营商的使用要求,各移动通信运营商应在设计中进行综合考虑。3.0.4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室内覆盖系统应按需兼容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当专用无线系统的引入不影响其他系统的性能,或者在使用合理的技术手段能够在投资影响较小的前提下避免性能影响的情况下,室内覆盖系统应按需兼容专用无线通信系统。WLAN(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是基于IEEE802.11标准,在局域网络环境中使用可以不必授权的频段中的2.4GHz或5.8GHz射频波段进行无线连接传输数据、话音—23—和视频信号的一种通信网络解决方案。3.0.5有特殊需要时,下限可扩展至350MHz(目前350MHz低端频率应用于公安系统等对讲机和其他通信的设施),室内覆盖系统应予支持350MHz低端频率。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考虑后期5G网络演进的可扩展性。1室内覆盖系统频率范围应根据工信部下发给各家运营商的频率使用申请的批复及其他相关的规定进行确认;2需要时可支持WLAN、数字集群、手机电视等系统接入要3.0.6室内覆盖系统天线的设置,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并宜按以下要求设计:1多天线小功率设计:针对室内环境(如隔墙损耗等)、减边缘信号外泄和室外信号等对室内的影响等因素根据各系统的具体要求实行综合设计;2符合各接入系统最小耦合损耗(MCL)值,最小耦合损耗(MCL)设计:—MCL定义了基站和手机的发射部分、接收部分之间最小的耦合损耗;—MCL的值由两部分组成:手机到天线的自由空间损耗和天线口到基站接收机的天馈系统损耗;———天馈系统损耗主要包括馈线传输损耗、器件分配损耗等,在室内分布系统中,上/下行天馈系统损耗相等。天馈系统损耗可通过计算下行天馈系统损耗来等效上行取值,公式为:天馈系统损耗=基站发射功率—天线口发射功率3天线置于楼顶高出女儿墙或置于建筑内外的侧墙时,如果位置较为醒目影响建筑外观时,宜采用隐蔽天线。3.0.7可接通率的公式:可接通率=接通次数/接呼总次数×100%—24—掉话率计算公式:掉话率=掉话总次数/接通总次数×100%3.0.8室内覆盖系统上行的干扰电平应满足基站系统接收灵敏度下降允许值的要求。室内覆盖系统与室外基站间应无切换掉话现象,且不对室外覆盖形成严重过覆盖干扰,影响室外网络覆盖质量。—25—4建筑与机电工程4.1机房设计要求4.1.1室内覆盖系统专用机房按集约化要求和符合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设计,是指机房建筑和设施实行“资源共享”,并且对机房设施和通信设备应优先实行“节能”“低碳排放”要求。4.1.4专用机房面积是指多网合一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前端接入的最小机房面积要求,它包含本标准第3.0.4条规定的所有接入要求。4.1.6高强度电磁干扰源包括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