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生物(选考)专题4-生物与环境-小专题10-种群和群落_第1页
2024届新高考生物(选考)专题4-生物与环境-小专题10-种群和群落_第2页
2024届新高考生物(选考)专题4-生物与环境-小专题10-种群和群落_第3页
2024届新高考生物(选考)专题4-生物与环境-小专题10-种群和群落_第4页
2024届新高考生物(选考)专题4-生物与环境-小专题10-种群和群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专题10种群和群落考点一

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考点二

群落结构与演替备用习题网络构建判断有关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说法的正误(1)迁入率与迁出率是引起迁徙鸟类种群密度出现季节性变化的重要原因。(

)(2)调查草地上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 (

)(3)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 (

)(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种群数量达到的最大值即K值。(

)[解析](2)调查草地上跳蝻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4)环境容纳量指的是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不是种群数量可以达到的最大值,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可能会超过环境容纳量。√××高频易错●考前清零√(5)鱼类养殖过程中,在种群数量接近K/2时进行捕捞有利于长期获得较高的捕捞量。 (

)(6)使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部分个体标记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

) (5)若要长期获得较高的捕捞量,应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捕捞,使捕捞后种群数量保持在K/2,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6)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高频易错●考前清零2.判断有关群落特征及演替说法的正误(1)同一群落中没有共同食物来源的两种动物之间,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2)热带雨林中的乔木高大,其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发达,以争夺阳光。 (

)(3)依据群落有分层现象的原理,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

)(4)生态位包括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

) [解析](1)同一群落中没有共同食物来源的两种动物之间,也可能存在生存空间的竞争。(2)热带雨林中的乔木高大,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不发达,只在树顶形成树冠,以争夺阳光。(3)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高频易错●考前清零×(5)某生态移民示范镇通过植树造林、秸秆还田、“引黄入滩”等措施使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如今的“金沙滩”,“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经历了初生演替的过程。 (

)(6)在自然界,群落演替是有规律、有一定方向及可预测的自然过程。 (

)(7)竹林中,竹子高矮参差不齐,体现了竹林的垂直结构。 (

)(8)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

)(5)由昔日的“干沙滩”变为“金沙滩”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演替,由于改造前具有一定的土壤条件,故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7)竹林中的竹子属于一个种群,其高矮参差不齐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8)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为取样调查法,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为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高频易错●考前清零××(1)某物种迁移到一个新环境后,种群开始呈“J”形曲线增长的原因是

。一段时间后,呈“S”形曲线增长的原因是

(2)捕鱼时要控制网目大小,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是

。(3)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对植物和动物的作用分别是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确保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使鱼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常考长句●考前规范

提高了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4)与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发展至稳定群落的时间往往较短的原因是

(5)群落不断演替的原因是

(6)地震损毁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随着演替的不断进行,灌木和乔木会逐渐取代草本植物的原因是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人类活动的意义在于往往会

次生演替开始时,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灌木和乔木相对于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其对阳光的竞争力强于草本植物常考长句●考前规范1.

明确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考点一(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该特征还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考点一2.

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估算方法(1)样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分布)和等距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长条形分布)两种。考点一(2)标记重捕法考点一考点一3.

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分析考点一4.

坐标模型中K值确认与λ值变动分析(1)K值确认:K值即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实际环境中种群数量往往在K值上下波动,如图所示:考点一(2)λ值变动分析: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数量为第一年的λ倍,由此,若λ=1,则种群数量不变(稳定);若λ>1,则种群数量增长;若λ>1且恒定时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若λ<1,则种群数量下降。如图所示:1.[2023·海南卷]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浅海的单子叶植物,常在不同潮带形成海草床,具有极高的生产力。某海域海草群落的种类及其分布见下表。注:“+”表示存在,“-”表示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B.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C.据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潮带是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D.据表可知,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海神草和二药藻高考曾经这样考D考点一分布潮带海草种类中潮带低潮带潮下带上部潮下带下部海神草+++-齿叶海神草-++-羽叶二药藻++++二药藻++++海菖蒲-++-高考曾经这样考[解析]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都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竞争阳光等资源,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正确;据表可知,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分布的海草种类最多,物种丰富度最高,C正确;据表可知,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分布的范围最广,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D错误。考点一2.[2023·山东卷]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构成一个种群B.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需用标记重捕法C.据图可推测出该地的灰松鼠种内竞争逐年减弱D.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高考曾经这样考[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根据题意“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可知,观察的并不是该地的全部灰松鼠,A错误;标记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一种估算法,若要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可采用逐个计数法,B错误;D考点一2.[2023·山东卷]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构成一个种群B.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需用标记重捕法C.据图可推测出该地的灰松鼠种内竞争逐年减弱D.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高考曾经这样考图示为“某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的逐年存活情况”,由题图可知,随着灰松鼠年龄的增大,其存活数逐渐下降,但当地灰松鼠的种群数量未知,调查期间,其他年份灰松鼠出生情况也未知,故不能推断其种内竞争的情况,C错误;据图可知0~1年个体死亡较多,成年后死亡较少,故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D正确。D考点一3.[2023·山东卷改编]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Allee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B.初始密度介于a~c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D.若自然状态下该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人为提高雄性占比会使b点右移高考曾经这样考[解析]初始密度介于0~a时,种群增长速率一直小于0,因而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A正确;初始密度介于a~b时,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当初始密度介于b~c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

B考点一3.[2023·山东卷改编]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Allee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B.初始密度介于a~c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D.若自然状态下该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人为提高雄性占比会使b点右移高考曾经这样考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则在种群密度高于c时进行捕获并将密度保留在c,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C正确;自然状态下雌雄数量相等,从性别比例上看最有利于种群繁殖,此时人为提高雄性占比,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性别比例失调,不利于种群密度增长,使种群增长速率减小,即人为提高雄性比例时,需要更大的种群密度才能使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即此时b点右移,D正确。B考点一题组1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1.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Ⅰ和Ⅱ为幼年期,Ⅲ和Ⅳ为成年期,Ⅴ和Ⅵ为老年期。A.甲地Ⅲ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高C.甲、乙两地阴坡乔木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D.该乔木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考点一重点热点题组练[解析]由甲地个体数的柱形图可知,甲地Ⅲ径级个体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径级,可能是因为其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A正确;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为(10+15+20+25+30+40)=140株/500m2,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为(20+20+5+20+25+20)=110株/500m2,故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高,B正确;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数量均是幼年期个体数多,老年期个体数较少,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C正确;该乔木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不同体现了种群的特征,不是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考点一重点热点题组练题组2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2.

[2023·山东济南三模]帽贝主要分布于布满岩石的狭长海岸,涨潮时会脱离岩石在海水中游走并以海藻为食,退潮后再回到原来的岩石上。科学家统计了某帽贝种群的相关数据并绘制了图像,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退潮后调查帽贝的种群密度应采用五点取样法B.帽贝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在A点达到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帽贝个体大小与种内竞争激烈程度呈负相关,以此实现对种群生物量稳定的调控D.在B点进行渔业捕捞可获得品质较好的最大捕捞量C考点一重点热点题组练[解析]帽贝生活在狭长海岸,其生长环境决定调查帽贝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等距取样法,而不是五点取样法,A错误;环境容纳量指在自然条件下能够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A点之后种群的生物量不再变化,并不能说明达到环境容纳量,B错误;由曲线图可知,密度越大,帽贝个体越小,且密度大于600个·m-2时生物量基本不变,说明帽贝个体大小与种内竞争激烈程度呈负相关,从而实现对种群生物量稳定的调控,C正确;B点时帽贝个体较小,品质较差,D错误。考点一重点热点题组练3.科学家曾指出,没有一个自然种群能无限制地增长,必然有许多因素使种群数量减少。图中1、2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随种群密度的改变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1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如自然灾害和气温等B.图中的2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传染病等C.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负反馈调节D.非密度制约因素可通过密度制约因素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D考点一重点热点题组练[解析]据图可知,图中的1随种群密度增大死亡率升高,则图中的1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如食物和天敌、传染病等,这些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会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强,自然灾害和气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A错误;图中的2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如自然灾害和气温等,这些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食物和天敌、传染病都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3.科学家曾指出,没有一个自然种群能无限制地增长,必然有许多因素使种群数量减少。图中1、2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随种群密度的改变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1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如自然灾害和气温等B.图中的2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传染病等C.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负反馈调节D.非密度制约因素可通过密度制约因素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D考点一重点热点题组练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增强,使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种群增长受到抑制,当种群数量降低到环境容纳量以下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减弱,从而使种群增长加快,C错误;3.科学家曾指出,没有一个自然种群能无限制地增长,必然有许多因素使种群数量减少。图中1、2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随种群密度的改变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1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如自然灾害和气温等B.图中的2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传染病等C.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负反馈调节D.非密度制约因素可通过密度制约因素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D考点一重点热点题组练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可通过密度制约因素来调节,例如,当由于某种自然灾害使种群数量下降时,食物等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就会减弱,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回升,种群数量增加,D正确。考点二1.

比较五种种间关系类型曲线图例箭头图例种间关系特点捕食呈“先增加者先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种间竞争c代表共同的生活条件,结局一般有两种:一是a取代b;二是a、b两种群个体间相互抑制形成平衡寄生寄生种群a得利,宿主种群b受害;宿主b不可能全部死亡考点二1.

比较五种种间关系类型曲线图例箭头图例种间关系特点互利共生呈“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原始合作

有对方会生活得更好考点二2.

辨析群落的两种空间结构项目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含义群落中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影响因素植物:主要是对光的利用,除光外还有温度、水分、无机盐;动物: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及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及人与动物的影响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意义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考点二3.

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1)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2)生态位考点二4.

“两看法”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考点二高考曾经这样考1.

[2023·浙江6月选考]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B[解析]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是同一物种内部的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A不符合题意;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该过程中浮叶根生植物和挺水植物属于不同的物种,挺水植物的出现意味着优势种可能在发生变化,说明群落演替正在进行,B符合题意;

考点二高考曾经这样考1.

[2023·浙江6月选考]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B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这是荷花这一物种的自然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C不符合题意;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而死亡体现的是种间关系——寄生,不属于演替,D不符合题意。考点二高考曾经这样考2.

[2023·山东卷]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要统计物种数,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该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

(答出2点区别即可)。

演替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

[解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是在有一定植被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次生演替,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相比,二者的起点不同,而且次生演替的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考点二高考曾经这样考(2)在研究该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统计丙的相对数量采用了记名计算法。根据记名计算法适用对象的特点分析,丙的特点是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解析]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生物类群。考点二高考曾经这样考(3)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

不能确定[解析]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植物个体总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图中纵坐标为相对多度,而不是具体的数目,其变化无法直接反映种群密度的变化。群落中该时间段植物个体总数的变化未知,因此虽然乙植物相对多度在减小,但无法确定其种群密度的变化。

群落中该时间段植物个体总数的变化未知考点二高考曾经这样考(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

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解析]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考点二高考曾经这样考3.[2023·湖南卷]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以下称红豆杉)是喜阳喜湿高大乔木,郁闭度对其生长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对某区域无人为干扰生境和人为干扰生境的红豆杉野生种群开展了调查研究。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但尚余主要上层乔木,保持原有生境特点。无人为干扰生境下红豆杉野生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红豆杉野生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最合适的是

(填“1”“20”或“400”)m2,理由是

。由图可知,无人为干扰生境中红豆杉种群年龄结构类型为

400[解析]红豆杉属于高大乔木,且是濒危植物,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选取较大样方面积。由题图可知,树龄≤5的幼苗所占比例大,而老年树龄个体所占比例小,年龄结构呈现为增长型。红豆杉属于高大乔木,且是濒危植物增长型考点二高考曾经这样考(2)调查发现人为干扰生境中,树龄≤5年幼苗的比例低于无人为干扰生境,可能的原因是

。分析表明,人为干扰生境中6~25年树龄红豆杉的比例比无人为干扰生境高11%,可能的原因是

。选择性采伐与红豆杉生态位重叠度

(填“高”或“低”)的部分植物有利于红豆杉野生种群的自然更新。

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导致郁闭度下降,不利于幼苗的生长人为干扰生境下6~25年树龄的个体获得更多的阳光,有利于其生长高考点二高考曾经这样考[解析]郁闭度是指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由题意可知,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导致郁闭度下降,光照强度过强不利于幼苗的生长。人为干扰生境中6~25年树龄红豆杉的比例比无人为干扰生境中6~25年树龄红豆杉的比例高11%,可能是人为干扰生境下6~25年树龄的个体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有利于其生长。若要有利于红豆杉野生种群的自然更新应选择性采伐与红豆杉生态位重叠度高的部分植物,从而减少竞争。考点二高考曾经这样考(3)关于红豆杉种群动态变化及保护的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会改变红豆杉林的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速度②在无人为干扰生境中播撒红豆杉种子将提高6~25年树龄植株的比例③气温、干旱和火灾是影响红豆杉种群密度的非密度制约因素④气候变湿润后可改变红豆杉的种群结构并增加种群数量⑤保护红豆杉野生种群最有效的措施是人工繁育①③④考点二高考曾经这样考[解析]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会改变红豆杉林的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速度;在无人为干扰生境中播撒红豆杉种子将提高0~5年树龄植株比例;气温、干旱和火灾等自然因素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由题意可知,红豆杉是喜阳喜湿高大乔木,气候变湿润后可改变红豆杉的种群结构并增加种群数量;保护红豆杉野生种群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故选①③④。1.茶园间作是指在茶园中栽种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增大茶园土地的利用价值,创造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应。某茶场有3种种植模式——栗茶间作、梨茶间作和单行种茶,已知栗树和梨树的高度高于茶树,研究者对3种种植模式的茶园中的节肢动物物种数目进行了调研,结果如图所示。6月份左右是传统的采茶时间,采茶时会干扰茶园动物的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茶园间作模式改变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而不是垂直结构B.一年内节肢动物物种数目变化说明群落中的优势种可以改变C.栗茶园和梨茶园中节肢动物数目减少主要与气温升高有关D.与间作茶园相比,单行种茶园物种数目少,易发生爆发性虫害D考点二重点热点题组练题组1

考查群落的结构及演替[解析]结合题干“某茶场有3种种植模式——栗茶间作、梨茶间作和单行种茶,已知栗树和梨树的高度高于茶树”,可知茶园间作模式改变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使茶园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更复杂,有利于提高作物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A错误;物种数目的变化不是直接判断优势种的依据,优势种的数量不仅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因此物种数目的增多或减少不能反映出优势种的变化,B错误;考点二重点热点题组练由题干可知,6月份左右是传统的采茶时间,采茶时会干扰茶园动物的活动,因此6~7月份栗茶园和梨茶园中节肢动物数目减少是由于采茶,10~12月份,节肢动物数目减少可能是因为温度降低,C错误;栗茶园和梨茶园中组成成分比单行种茶园的组成成分更为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即与间作茶园相比,单行种茶园物种数目少,易发生爆发性虫害,D正确。考点二重点热点题组练考点二重点热点题组练2.

[2023·重庆模拟]如图所示,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的某高草草原①,由于烧荒和放牧,逐渐演替成②,一段时间后,②中出现的一些鼠尾草灌木和蒿类释放出萜烯类化学物质,抑制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进而演替成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②,高草种群数量下降是由密度制约因素引起的B.③取代②是因为鼠尾草灌木和蒿类繁殖力较强C.经过较长时间发展,③就能演替到森林阶段D.人为干扰和生物因素均可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D[解析]从①到②,高草种群数量下降是由烧荒、放牧引起的,烧荒、放牧对种群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A错误;②中出现的一些鼠尾草灌木和蒿类释放出萜烯类化学物质,抑制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进而演替成③,因此③取代②并不是因为鼠尾草灌木和蒿类繁殖力较强,B错误;只有当环境条件适宜时,③才能通过长时间的发展演替到森林阶段,C错误;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为干扰和生物因素均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D正确。考点二重点热点题组练考点二重点热点题组练3.

[2023·福建宁德质检]捕食性瓢虫为农业和林业的益虫,主要以蚜虫为食,为有效保护和利用园林绿地中瓢虫的资源,研究了某园林绿地中瓢虫的发生规律及生态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园林存在多种种间关系,其中异色瓢虫与红点唇瓢虫存在种间竞争关系B.瓢虫种群数量增加有利于控制园林蚜虫,其中优势种群菱斑巧瓢虫效果最好C.不同种类瓢虫生态位不尽相同,其中异色瓢虫与红点唇瓢虫生态位重叠较高D.可推测该园林蚜虫种群数量存在多个高发期,其中5月底到7月底危害最大B题组2

结合具体情境考查种间关系的分析与判断[解析]园林中有捕食、种间竞争等不同的种间关系,异色瓢虫与红点唇瓢虫均以蚜虫为食,存在种间竞争关系,A正确;由题图可知,菱斑巧瓢虫虽然高峰期数量多,但蚜虫减少后几乎消失,过于依赖蚜虫为食,不适合用于控制蚜虫,B错误;不同种类瓢虫生态位不尽相同,异色瓢虫与红点唇瓢虫的数量有“此消彼长”的现象,可知二者生态位重叠较高,C正确;根据图中瓢虫的数量变化可知,蚜虫的数量有几次高峰期,其中5月底到7月底数量最多、危害最大,D正确。考点二重点热点题组练[解析]因为藤壶会选择适宜生存的环境后分泌一些黏性物质将自己固定在粗糙岩石上,所以它们的活动范围小,一般选用样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考点二重点热点题组练4.

[2023·天津南开区二模]藤壶以浮游生物为食,选择适宜生存的环境后分泌一些黏性物质将自己固定在粗糙岩石上。某海岸线岩石上有两种共同生活的藤壶:星光小藤壶生活在浅水区,退潮时经常暴露在空气中,寒仿藤壶的栖息地更深一些,很少暴露在空气中。在深水区,寒仿藤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它能够将星光小藤壶排挤出岩石。当将寒仿藤壶人为移开后,星光小藤壶也能够很快占领深水区域;与此相反的是,寒仿藤壶不能够在浅水区生长。(1)一般选用

法调查藤壶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样方随机取样[解析]两物种为争夺资源发生的直接冲突称为干扰竞争;两物种消耗共有的资源称为利用竞争。在深水区,寒仿藤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它能够将星光小藤壶排挤出岩石。人为移开寒仿藤壶后,星光小藤壶也能够很快占领深水区域。所以寒仿藤壶与星光小藤壶间为争夺资源会发生直接冲突,星光小藤壶和寒仿藤壶之间的竞争就是典型的干扰竞争。考点二重点热点题组练(2)两个物种都需要利用同一种资源而这种资源又是有限的,它们之间将发生种间竞争。两物种为争夺资源发生的直接冲突称为干扰竞争;两物种消耗共有的资源称为利用竞争。星光小藤壶和寒仿藤壶之间的竞争就是典型的

竞争。

干扰[解析]一个物种按生理要求及所需资源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基本生态位,由于物种相互作用而实际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星光小藤壶在浅水区和深水区都能生长,基本生态位比较宽;在深水区,由于星光小藤壶在与寒仿藤壶的竞争中占劣势,所以实际生态位比基本生态位要窄。寒仿藤壶只能在深水区生长,不能够在浅水区生长,它的基本生态位主要涉及深水区;在深水区,寒仿藤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它能够将星光小藤壶排挤出岩石,所以寒仿藤壶的实际生态位和基本生态位相同。考点二重点热点题组练(3)一个物种按生理要求及所需资源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基本生态位,由于物种相互作用而实际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据此分别分析两种藤壶的基本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的宽窄关系:

星光小藤壶的实际生态位比基本生态位要窄,寒仿藤壶的实际生态位和基本生态位相同[解析]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在群落中,不同的物种各自生活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特定的资源,甚至只在特殊的时间段出现(如某种食虫蝙蝠只在夜间活动),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考点二重点热点题组练(4)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

,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

的结果。

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协同进化1.

[2023·湖北武汉一模]某研究小组用100mL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定期取样测得种群增长速率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c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f段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B.若c时刻酵母菌种群密度为3.2×108个/mL,则b时刻酵母菌种群密度约为1.6×108个/mLC.若换成50mL相同培养液培养酵母菌,K值降为原来的1/2,最大种群密度也降为原来的1/2D.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时,若计数室中酵母菌过于密集,可先稀释再进行计数备用习题C[解析]a~c段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先升高后降低,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f段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种群数量下降,A正确;c时刻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为0,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最大(K值),b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应为K/2,因此b时刻种群密度为c时刻的1/2,若c时刻酵母菌种群密度为3.2×108个/mL,则b时刻酵母菌种群密度约为1.6×108个/mL,B正确;若换成50mL相同培养液培养酵母菌,K值降为原来的1/2,最大种群密度与原来相同,C错误;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若计数室中酵母菌过于密集,可先稀释再进行计数,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D正确。备用习题2.

[2023·重庆模拟]春天,随着落叶松的生长,灰线小卷蛾的幼虫同时出现。题图是灰线小卷蛾响应松树质量(最大松针长度)的密度周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曲线体现了二者为互利共生关系,且数量金字塔呈现倒置B.幼虫的吞食对松树的生理有一定的影响,导致最大松针长度缩短C.高密度幼虫使松树来年质量变差,进而导致灰线小卷蛾种群数量下降D.灰线小卷蛾的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相关,因此最大松针长度是其密度制约因素A备用习题[解析]灰线小卷蛾以松树针叶为食,两者为捕食关系,A错误;灰线小卷蛾以落叶松为食,据图可知,幼虫的吞食可导致最大松针长度缩短,B正确;高密度幼虫使松树来年质量变差,灰线小卷蛾食物减少,进而导致灰线小卷蛾种群数量下降,C正确;最大松针长度对灰线小卷蛾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灰线小卷蛾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故最大松针长度是灰线小卷蛾的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备用习题3.研究种群和群落的特征,在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如图是某群落中甲、乙、丙三个不同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甲、乙具有捕食关系,则甲种群的数量会呈现“S”形增长B.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一段时间后丙种群数量可能下降C.若甲、乙、丙是具有捕食关系的三个动物种群且甲为植食性动物,则乙、丙关系为竞争D.若田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如乙种群,但数量会随季节波动,主要原因是食物量的变化C备用习题[解析]由于自然资源、天敌等条件的限制,甲种群的数量会呈现“S”形增长,A正确;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下降的可能是丙,因为其年龄结构是衰退型,B正确;若甲、乙、丙是具有捕食关系的三个动物种群,甲为植食性动物,则乙可能捕食丙,或者丙捕食乙,或者乙和丙共同捕食甲,乙、丙为竞争或捕食关系,C错误;据图示可知,乙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若田鼠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但数量随季节波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其食物随季节发生变化,D正确。备用习题4.化感作用指植物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制备入侵植物薇甘菊及本地物种葛藤和鸡矢藤的叶片水提液(供体),分别处理三种植物幼苗(受体),然后计算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R=处理组干重/空白对照组干重-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感作用存在于种内和种间B.入侵植物薇甘菊易形成集群分布C.鸡矢藤对其他物种生长均表现抑制性D.化感作用是引起群落演替的因素之一[解析]由图可知化感作用存在于植物种间和种内,A正确;由图可知,薇甘菊的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更大,说明薇甘菊更适合在该地生长,因此呈现集群分布,B正确;

备用习题C4.化感作用指植物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制备入侵植物薇甘菊及本地物种葛藤和鸡矢藤的叶片水提液(供体),分别处理三种植物幼苗(受体),然后计算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R=处理组干重/空白对照组干重-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感作用存在于种内和种间B.入侵植物薇甘菊易形成集群分布C.鸡矢藤对其他物种生长均表现抑制性D.化感作用是引起群落演替的因素之一对比前两组实验,鸡矢藤对薇甘菊生长表现为抑制,对葛藤生长表现为促进,C错误;从实验可以观察到,化感作用对不同生物的影响不同,因此,化感作用影响群落的演替,D正确。备用习题C5.[2023·河北衡水中学模拟]生态系统中具有同种食物来源的两种捕食者之间,存在相互捕食对方的现象,称之为集团内双向捕食(即互为集团内捕食者和集团内猎物),如图所示。这种现象对群落中相关物种的种群动态和害虫的生物防治有着很大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