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湖北省鄂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届湖北省鄂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届湖北省鄂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届湖北省鄂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届湖北省鄂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州市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一语文★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3.选择题在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主观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老的“仓颉造字”传说,到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等字体的逐一演变,形成了古典美学中的汉字文化。在汉字文化的演变中最注重的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在许多汉字的创造上都秉承着还原事物外在的形象,比如“日、月、山”的创造,都是在实际事物的外在特点上演变而来的。这种演变正体现了情理上的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下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中所描述的就是这种还原于事物外在并且进行发展创作的情理上的中和之美。另外,中国的传统的中庸思想讲究金、木、水、火、土,五行八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五行八卦的发展史,汉字的发展也不例外,这就是“中和”之美在古典美——汉字中的体现。中国的传统绘画与外国的绘画相比,注重的是线条的刚柔并进,也注重画中的故事性。而儒家经典中的“中和”正是讲究以柔克刚、刚柔并进的思想,这与中国的古典绘画美相吻合。另外,中国所提倡的“中和”之美是“以和为美”“和气生财”,这在中国的传统名画中得以体现。例如,中国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画中主要记录的是中国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在中国的诗词歌赋中,唐诗、宋词的发展,体现了中国中庸思想的“和而不同”。唐代的著名诗人杜甫曾赋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然在杜甫的这句诗中明显地感觉到了杜甫内心中的不甘与怒气,但是却完全看不出杜甫对于当世的怨气,在杜甫的心中可能是怒自己的不能为国效力,可能是在怒现实的不公,但是对社会却存有一丝丝的希望。还有,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能看出这个意思。再者“中和”提倡“阴阳二极”,阳为刚,阴为柔,“阴阳刚柔不可偏颇”,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例如宋代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作为一位宋代时期家境优越的女子,李清照并没有无忧无虑地生活下去,在她的世界中有对爱情、官场的热烈追求。作为一名女子,李清照外表柔弱,但是内心却无比坚强。正体现了“中和”之美中的“刚柔并进之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在泛舟游玩时,写下了这句诗,在她游玩时并没有忘记心中的愁苦,这样的感情体现了“中和”之美中的兼容两极,适度中和的思想。(摘编自张莹琪《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和”之美》)材料二:在中国古代美学家的心目中对山水的理解与西方艺术家有所不同,与西方的本体论、认识论相比,中国古代的美学家对美的追求更注重内心的情感和品性的抒发,与自然所带来的气韵相糅合,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正如孔子对自然美的欣赏“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当中孔子所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不同的人内心的想法和人格气质有所不同,因此,对自然的欣赏也各持己见。其中知者乐水中的水代表动,仁者乐山中的山代表静,从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看出自己的人格和道德精神。有关孔子对自然美的看法还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自然物本身并没有属性,但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可以把情感和它们联系到一起,达到天人合一的相互贯通。(摘编自李宜杰《中国古典美学中自然美的体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一直为人所称道,主要是因为从“仓颉造字”传说开始,其字体的传承未曾间断。B.《清明上河图》作为传世名画,较好地呈现出“中和”之美特点,但是在场景热闹的背后却带有一定程度的自豪感。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通过诗句我们看到了作者杜甫的不甘与怒气,而且这背后也看不出“怒而不怨”的思想。D.女词人李清照在泛舟游玩时,还不忘想着处理棘手的事情,这也就提示我们,快乐中往往有隐忧,做事一定要把握一个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月、山”的创造,“金、木、水、火、土”等五行八卦,乃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中国汉字中的“中和”之美。B.按照文意,《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者遵守传统方位之美,在传统的方位思想中却有着“中和”之义。C.中国传统绘画与外国绘画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传统绘画处处体现着“以和为美”,体现着以柔克刚,这为外国绘画所不具备。D.知者乐水中的水代表动,仁者乐山中的山代表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们能感受到孔子敏锐的洞察力,话语中充满人生大智慧。3.阅读材料二,对其概括较为准确的一项是()A.漫谈中国古典美学中自然美的历史研究。B.中国古典美学自然美中孔子学说思想研究。C.天人合一为中国古典美学自然美的追求目标。D.乐水乐山中体现中国古代美学自然美的思想。4.结合文意,请你谈谈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和”的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和”?5.材料一主要谈到了三个方面,试简要概括。【答案】1.B2.C3.A4.①“中和”为中庸,和谐之意,注重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的古典美学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丰富其美学内涵,使中国美学更能体现出其独有的“中和”之美。5.古典汉字中的“中和”之美:古典绘画中的“中和”之美;古典诗词歌赋中的“中和”之美。【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主要是因为从‘仓颉造字’传说开始,其字体的传承未曾间断”错误。文中是说“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老的‘仓颉造字’传说,到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等字体的逐一演变,形成了古典美学中的汉字文化”。C.“而且这背后也看不出‘怒而不怨’的思想”错误。从“中和”思路出发,通过诗句我们看到了作者杜甫的不甘与怒气,但这背后却体现出“怒而不怨”的思想。D.“还不忘想着处理棘手的事情,……做事一定要把握一个度”错误。原文是“在她游玩时并没有忘记心中的愁苦”,不是说“还不忘想着处理棘手的事情”,而且文中也看不出“快乐中往往有隐忧,做事一定要把握一个度”。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C.“中国传统绘画处处体现着‘以和为美’”错误。从原文“中国所提倡的‘中和’之美是‘以和为美’‘和气生财’,这在中国的传统名画中得以体现”来看,“处处体现着‘以和为美’”表述过于绝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由标题《中国古典美学中自然美的体现》以及关键句“在中国古代美学家的心目中对山水的理解与西方艺术家有所不同,与西方的本体论、认识论相比,中国古代的美学家对美的追求更注重内心的情感和品性的抒发,与自然所带来的气韵相糅合,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分析可知,材料二是的主要内容是“漫谈中国古典美学中自然美的历史研究”。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以及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第一问,“中和”的概念。由“在汉字文化的演变中最注重的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在许多汉字的创造上都秉承着还原事物外在的形象”“另外,中国的传统的中庸思想讲究金、木、水、火、土,五行八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五行八卦的发展史”分析可知,中国古典美学“中和”,讲究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庸”,即“中和”为中庸,和谐之意,注重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问,如何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和”。谈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和”的理解。由“《礼记·中庸》中所描述的就是这种还原于事物外在并且进行发展创作的情理上的中和之美”“汉字的发展也不例外,这就是‘中和’之美在古典美——汉字中的体现”“而儒家经典中的‘中和’正是讲究以柔克刚、刚柔并进的思想,这与中国的古典绘画美相吻合”“在中国的诗词歌赋中,唐诗、宋词的发展,体现了中国中庸思想的‘和而不同’”可知,作者例举了“中和”在文字、诗词、绘画等领域的不同表现,我们不难看出,“中和”在文章中并不含贬义,突显出和谐共生理念。社会进步,中国古典美学也要与时俱进才行,只有不断地丰富其美学内涵,使中国美学更能体现出其独有的“中和”之美。【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通过标题“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和’之美”可以看出,材料一主要围绕古典汉字中的“中和”之美来谈。通过“另外,中国的传统的中庸思想讲究……汉字的发展也不例外,这就是‘中和’之美在古典美——汉字中的体现”可知,第二段,围绕“古典汉字”中的“中和”之美论述。通过“中国所提倡的‘中和’之美是‘以和为美’‘和气生财’,这在中国的传统名画中得以体现”可知,第三段,围绕“古典绘画”中的“中和”之美论述。通过“中国的诗词歌赋中,唐诗、宋词的发展,体现了中国中庸思想的‘和而不同’”“……这样的感情体现了‘中和’之美中的兼容两极,适度中和的思想”可知,第四、五段,围绕“古典诗词”中的“中和”之美论述。(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来的颜色祝勇有人说,第一缕春风是从东南角楼吹进紫禁城的,那么,同期开放的花,应该是由东向西,像一层层的浪,漫过紫禁城的。其中,宁寿宫花园里的二月兰,绛雪轩前的太平花、文华殿前的西府海棠、建福宫的梨花,都让人感受到宫殿里的时光流转,生命律动。还有很多一时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都会在有风吹过的地方生出来,墙角、砖缝、瓦垄,甚至是城墙上高高的滴水里,都会意想不到地探出花朵来,告诉人春天到了。很多人以为紫禁城里没有花木,但这只是个错觉。如同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众多花卉画作,在无声的绽放里,铺陈出一个个朝代的审美与气韵。比如,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吴昌硕作品,其中一幅他七十四岁所作《牡丹图》轴,用胭脂画红,色彩古艳。背景粗朴的石头,又为色彩作了平衡。题识有趣:跛足一翁出无车,身闲乃画富贵花。燕支用尽少钱买,呼婢乞向邻家娃。“燕支”,就是“胭脂”。有学者评论其画作的色彩时说:“他晚年尤其喜用西洋红,其特点是浓郁浑厚,正好与他古厚朴茂的绘画风格相匹配,艳丽强烈的色彩,给吴昌硕朴厚古拙的画面平添了无限生机。”是的,这无限生机,正是无限地接近了大自然本身。“仲春二月,烂漫花开,姹紫嫣红,风光大好。”这是自然对人类视觉的犒赏。花是自然的尤物,早已入诗入画。诗和画,是中国人对这种自然之美的自觉回应。《诗经》中就有诗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绘桃花开放,鲜艳茂盛的样子,借以形容少女之美,开创了以桃花喻美人的传统,所谓“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到了六朝时代,也许是因为社会动荡,命如草芥,人对生命有着特殊的敏感,六朝人描述花木,精致到了几乎变态的程度,这也抽空了时间的间隔,让我们的目光可以直接抵达六朝,落在花木声色上。如胡晓明先生所说,六朝人描写花光、水色、芳林、云岩,达到了“斗巧”的境地。如写花之鲜,用“雨洗”;写水之美,用“泉漫”(“雨洗花叶鲜,泉漫芳塘溢”);写花之绽放用“舒”(“紫葵窗外舒”),用“抽”(“新条日向抽”)……中国人写山水草木的词汇,似乎被六朝人用完了。写花木的华滋,如“红莲摇弱荇,丹藤绕新竹”,如“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写虫禽的嬉闹,如“蜻岭草际飞,游蜂花上食”,如“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以上皆谢朓诗句),等等。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风景的细嚼慢咽、精心品赏;而在这种心情里,隐藏着对大自然生命的珍爱与流连。写花难,画花更难。因为“花无定形”。而画花,不只要画形,还要画神、画骨、画气。其实果类花卉入画,自唐五代以前就有,其中包括桃、李、梅、杏等。宋徽宗时代编定的《宣和画谱》中有《蔬果叙论》,写:“早韭晚菘,来禽青李,皆入翰林子墨之美谈,是则蔬果宜有见于丹青也。”元代钱选《八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绘有折枝海棠、梨花、桃花、桂花、栀子、月季、水仙等八种花卉,画法继承宋代院体,用笔柔劲,细洁而秀润,设色清丽淡雅,给人幽静超脱的感觉。现存钱选花卉仅此一本。明代沈周,除了绘制山水画,亦画有大量花卉、果树。朱元璋苦命的后裔石涛(朱若极),自称“苦瓜和尚”,写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大到万里河山、小到朝菌蟋蛄,可随时调整焦距,在山水、花鸟、人物诸画种间自由出人,收放自如。吴昌硕的笔下世界,堪称一部花的百科全书。他笔下的花木王国,加入了许多新的成员,有被文人视为“大俗”、却为百姓所爱的桃红李艳,还有杏花、水仙、罂粟、芦花、紫藤、菖蒲、栀子花、雁来红等。犹如六朝的诗句,吴昌硕调动色彩元素去表达花木世界的花影色泽,比如洋红、朱砂、胭脂、朱膘、赭石、藤黄等(他“以墨画枝,以色貌花”的画法后来在齐白石的画里得到延续),甚至不惜动用大红大绿,来描绘这百花盛开的世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象,而艺术,则是人与时代的风云际会。当艺术史发展到清末,到吴昌硕手上,就不仅是大红大绿,还把这大红大绿用在了文人最宠爱的梅花上——他不只画墨梅,也画红梅、绿梅,甚至把红梅、绿梅放在一起,这也是一种特立独行,像他七十九岁所作《寒梅吐艳图》轴,红梅与绿梅交织搭配,在色彩上并无龃龉,反而成就了一种和谐。大千世界,原本就是一种大和谐。画神、画骨、画气,就是要画出时代的气象,画出大和谐的本色,画出世界本来的颜色。(选文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紫禁城的花跟着第一缕春风同期开放,又单独点出紫禁城中各处的花花草草,既有时间意味又有空间意味。B.文章引用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意在说明《诗经》时代人们就以桃花形容少女之美,开创了以桃花喻美人的传统。C.文章两次写到画花要“画神、画骨、画气”,形成照应,点明绘画艺术是画家与时代的风云际会,突出了吴昌硕画作的时代性。D.文章最显著的语言特色是以文学的方式和诗意的语言描述历史,旁征博引,涉及不同领域,多学科融合,表现了作者知识面的广博。7.下列与本文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昌硕《牡丹图》轴的题识,既体现了以胭脂画牡丹的特点,又以画外的精简叙事和声音描述增强了情节性和趣味性。B.从《诗经》时期到六朝和唐五代以前,花卉已经入诗入画,但吴昌硕笔下的花木王国较以往的文人画,更具有世俗性。C.六朝人描述花木精致到几乎变态的程度,写花之艳用“明”(“花发四邻明”),用“照”(“庭中花照眼”),有明丽美。D.元代钱选《八花图》卷描绘了八种花卉,画法上继承了宋代院体,既是难得的花卉类画作珍品,也是珍贵的故宫馆藏文物。8.吴昌硕的画作善于用色,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9.本文行文以现实切入历史,又以历史观照现实,请结合文章对此简要分析。【答案】6.B7.A8.①善用红色:用胭脂红,注意色彩的平衡;用西洋红,给画面平添了无限生机,无限地接近大自然本身。

②善于调动色彩元素表现花影色泽:使用多种颜色,甚至不惜动用大红大绿描绘花木,成就了一种和谐。9.①本文从现实中紫禁城里的花木写起,然后引出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吴昌硕作品,切入历史。

②结尾指出“画神、画骨,画气,就是要画出时代的气象”,以历史观照现实。

③现实与历史的切换和呼应,使得文章富有文化底蕴和现实意义,深化了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意在说明《诗经》时代人们就以桃花形容少女之美,开创了以桃花喻美人的传统”错误,引用诗句意在说明“花是自然的尤物,早已入诗入画”。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概括能力。A.“又以画外的精简叙事和声音描述”错误,题识是画的一部分,且根据内容可推断是画家的口吻。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吴昌硕作品,其中一幅他七十四岁所作《牡丹图》轴,用胭脂画红,色彩古艳。背景粗朴的石头,又为色彩作了平衡”“他晚年尤其喜用西洋红,其特点是浓郁浑厚,正好与他古厚朴茂的绘画风格相匹配,艳丽强烈的色彩,给吴昌硕朴厚古拙的画面平添了无限生机”“这无限生机,正是无限地接近了大自然本身”可知,吴昌硕的作品用胭脂红,注意色彩的平衡;用西洋红,给画面平添了无限生机,无限地接近大自然本身。可见他善用红色。由“犹如六朝的诗句,吴昌硕调动色彩元素去表达花木世界的花影色泽,比如洋红、朱砂、胭脂、朱膘、赭石、藤黄等(他‘以墨画枝,以色貌花’的画法后来在齐白石的画里得到延续),甚至不惜动用大红大绿,来描绘这百花盛开的世界”可知,吴昌硕的作品使用多种颜色,甚至不惜动用大红大绿描绘花木,成就了一种和谐。可见他善于调动色彩元素表现花影色泽。【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以现实切入历史。文章开篇以“有人说,第一缕春风是从东南角楼吹进紫禁城的,那么,同期开放的花,应该是由东向西,像一层层的浪,漫过紫禁城的”起兴,切入话题,“宁寿宫花园里的二月兰,绛雪轩前的太平花、文华殿前的西府海棠、建福宫的梨花,都让人感受到宫殿里的时光流转,生命律动”从现实中紫禁城里的花木写起,然后以“很多人以为紫禁城里没有花木,但这只是个错觉”做为过渡,引出“如同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众多花卉画作,在无声的绽放里,铺陈出一个个朝代的审美与气韵。比如,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吴昌硕作品”,由现实切入历史。以历史观照现实。

结尾段指出“画神、画骨,画气,就是要画出时代的气象,画出大和谐的本色,画出世界本来的颜色”,总结画作的要义,以历史观照现实。文章由现实切入历史,又由历史关照现实,现实与历史的切换和呼应,使得文章富有文化底蕴和现实意义,深化了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解缙,字大绅,吉水人。祖子元,为元安福州判官。兵乱,守义死。父开,太祖尝召见论元事,欲官之,辞去。缙幼颖敏,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庶吉士。甚见爱重,常侍帝前。一日,帝在大庖西室,谕缙:“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缙即日上封事万言,书奏,帝称其才。已,复献《太平十策》,文多不录。成祖入京师,擢传读,命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缙少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丘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缙。会大发兵讨安南,缙谏。不听。卒平之,置郡县。而太子既立,又时时失帝意。高煦宠益隆,礼秩逾嫡。缙又谏曰:“是启争也,不可。”帝怒,谓其离间骨肉,恩礼浸衰。四年赐黄淮等五人二品纱罗衣,而不及缙。久之,福等议稍稍传达外廷,高煦遂谮缙泄禁中语。明年,缙坐廷试读卷不公,谪广西布政司参议。既行,礼部郎中李至刚言缙怨望,改交阯,命督饷化州。永乐八年,缙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缙谒皇太子而还。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帝震怒。缙时方偕检讨王偁道广东,览山川,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奏至,逮缙下诏狱,拷掠备至。十三年,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帝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年四十七。籍其家,妻子宗族徙辽东。后仁宗即位,出缙所疏示杨士奇曰:“人言缙狂,观所论列,皆有定见,不狂也。”诏归缙妻子宗族。正统元年八月,诏还所籍家产。成化元年,复缙官,赠朝议大夫。始缙言汉王及安南事得祸后高煦以叛诛安南数反置吏未久复弃去悉如缙言。(节选自《明史·列传三十五》,有删改)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始缙言汉王及安南事/得祸后/高煦以叛诛/安南数反置吏/未久复弃去/悉如缙言B.始缙言汉王及安南事得祸/后高煦以叛诛/安南数反/置吏未久/复弃去/悉如缙言C.始缙言汉王及安南事得祸/后高煦以叛诛/安南数反置吏/未久/复弃去/悉如缙言D.始缙言汉王及安南事/得祸后高煦以叛诛/安南数反/置吏未久/复弃去/悉如缙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洪武,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古代年号始自汉武帝,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在位时,可以多次更改年号,称为改元。B.文渊阁,最初是皇家藏书、编书以及皇帝讲读之所,后设大学士,于翰林及六部官员内择取,成为阁臣办公的地方。C.诏狱,由皇帝直接掌管,意为此监狱的罪犯是由皇帝亲自下诏定罪,文中的锦衣卫就下设诏狱,直接对皇帝负责。D.籍,又称籍没,古代官员因犯律条,官府登记并没收其家财充公,有的朝代还有将其家属子女强逼为奴为婢的做法。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缙天纵英才,少年得志。他考中进士后被授为中书庶吉士,深受皇帝赏识,皇帝把他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B.解缙直言快语,无所顾忌。无论在高祖还是成祖面前,他都直言敢说,深得皇帝器重,同时也招致了群臣的妒忌。C.解缙仕途起伏,结局不幸。他被朱高煦诬陷入诏狱,后来皇帝见其姓名表示关切,可惜被纪纲埋在雪中冻死。D.解缙胸怀抱负,富有远见。早年上封事万言、献《太平十策》,后来在立皇储、讨安南上的态度,都体现了这一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⑵高煦宠益隆,礼秩逾嫡。缙又谏曰:“是启争也,不可。”帝怒,谓其离间骨肉,恩礼浸衰。14.解缙外放为官,远离政治中心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答案】10.B11.A12.C13.(1)他引荐士人,只要有某一方面的长处总要言不绝口地加以称赞。但他好品评人物,无所顾忌,廷臣多忌妒他受宠。(2)朱高煦更加受宠,礼仪等级超过了嫡子。解缙又进谏说:“这样做会引发争端,不可。”皇上大怒,说他离间骨肉,解缙所受的恩宠便渐衰了。14.(1)汉王享受礼仪等级超过了嫡子,解缙谏止,惹怒皇帝;(2)朱高煦诬陷解缙泄露宫中机密;(3)廷试读阅卷子不公。【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始缙言汉王及安南事得祸”,“言汉王及安南事”是“得祸”的原因,作“得”的状语,语意联系紧密,不可断开;且“祸”是“得”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AD;“安南数反”,主谓结构,其后应断开;“置吏未久”的主语是朝廷,其前应断开,故排除C。本句译为:当初解缙因说汉王和安南事而得祸,后来朱高煦因反叛被诛,而安南因多次造反,设官统治不久,也放弃而去,都应了解缙的话。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洪武,明成祖朱棣的年号”错误。解缙是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后来才有“成祖入京师,擢侍读”,可以推断,“洪武”不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而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后来皇帝见其姓名表示关切”错误。根据“缙犹在耶?”的“犹”字,以及身为锦衣卫的纪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中的“遂”字,可以推知,杀死解缙才是皇帝的本意。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引拔”,引用提拔;“臧否”,褒贬,评论;“害”,忌妒。(2)“益”,更加;“启争”,引发争端;“浸”,渐渐、逐渐的意思。【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注意审题,先弄清“外放为官,远离政治中心”指的是什么?根据原文,应该是指“谪广西布政司参议”。其次,锁定答题区间,梳理答案。本题考查“原因”,直接原因是“缙坐廷试读卷不公”;根本原因还是在他失去皇帝的宠爱“高煦宠益隆,礼秩逾嫡。缙又谏曰:‘是启争也,不可。’帝怒,谓其离间骨肉,恩礼浸衰”;当然,一个关键的原因是在立储问题上“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缙”,得罪汉王,被他诬陷“高煦遂谮缙泄禁中语”。参考译文:解缙,字大绅,吉水人。祖父解子元,担任元朝安福州判官。遭逢兵乱,(他)坚守道义而死。父亲解开,太祖曾召见他谈论元朝之事,想给他授官,解开推辞而去。解缙自小聪颖,洪武二十一年考中进士。被授为中书庶吉士。很被太祖喜欢、器重,常在皇上跟前侍候。一天,太祖在御厨西室,对解缙说:“我与你从大义上说是君臣,而恩同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解缙即日就密封上万言书,该书上奏后,皇上称赞他的才华。后来,解缙又献上《太平十策》,但内容多,此处不载。成祖进入京都后,解缙升为侍读,受命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一起在文渊阁当值,参预机务。内阁参预机务自此而始。解缙少年登朝,才智至高,担当大事径直向前,表里如一开阔磊落。他引荐士人,只要有某一方面的长处总要言不绝口地加以称赞。但他好品评人物,无所顾忌,廷臣多忌妒他受宠。后来因在议定太子问题上为汉王朱高煦所忌,终于致败。原先,太子未定,淇国公丘福说汉王有功,应立他为太子。皇上私下问解缙。解缙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皇上没有反应。解缙又叩头说道:“好圣孙。”圣孙指宣宗。皇上点了点头。这样太子便定了下来。朱高煦由此深恨解缙。正值大发兵讨伐安南,解缙谏阻。皇上不听,最后讨平了安南,设置郡县管理。而太子册立以后,又时常有失皇上心意。由此朱高煦更加受宠,礼仪等级超过了嫡子。解缙又进谏说:“这样做会引发争端,不可。”皇上大怒,说他离间骨肉,解缙所受的恩宠便渐衰了。四年赐给黄淮等五人二品纱罗衣,却没有赏给解缙。多时以后,丘福等人的意见逐渐传到宫外,朱高煦于是诬陷解缙泄露宫中机密。第二年,解缙因为廷试读阅卷子不公,贬任广西布政司参议。解缙出行后,礼部郎中李至刚说他心怀怨恨,被改任到交阯为官,命他在化州督饷。永乐八年,解缙因奏事入京,正值皇上北征,解缙拜见皇太子后返回。汉王便说解缙等到皇上出行,私下拜见太子,径直返回,没有人臣之礼,皇上大怒。解缙当时正偕同检讨王偁取道广东,游览山川,上疏请求开凿赣江沟通南北。奏书传到后,解缙被逮入诏狱,拷打至极。十三年,锦衣卫统帅纪纲呈上囚犯名册,皇上见到解缙的名字,便说:“解缙还在世吗?”纪纲于是用酒将解缙灌醉,埋在雪中,解缙立死,终年四十七岁。将其抄家,妻儿宗族都迁到辽东。后来仁宗即位,将解缙的奏章出示给杨士奇,说道:“人们说解缙狂,但看他的论述,都有见地,不狂啊。”下诏放回解缙的妻儿宗族。正统元年八月,诏令归还所抄没的家产。成化元年,恢复解缙的官衔,赠朝议大夫。当初解缙因说汉王和安南事而得祸,后来朱高煦因反叛被诛,而安南因多次造反,设官统治不久,也放弃而去,都应了解缙的话。(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①辛弃疾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②,酒垆身世③,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庚④应伴残月。【注】①和东坡韵: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唱和。作此词时,词人正赋闲在带湖。②药笼功名:功名在药笼中。典出《旧唐书·元行冲传》。③酒垆身世:本意指出身低微。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④长庚:即金星,亦名太白星、启明星。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为词人贬官闲居时所作,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背景相似。B.“药笼”三句连用两个典故,自述身世,志在建功立业,却是白发无成。C.词人以“三杰”比自己与座中友人,以“梅花争发”喻爱国志士前赴后继。D.词人醉眼遥望西北,但又叹息“枉了冲冠发”,表现出失望和归隐之情。16.本词的结句“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答案】15.D16.①直抒胸臆,“故人何在”,直接感叹故人寥落,自身孤寂,悲怆之情溢于言表。

②以景结情,“长庚应伴残月”,以残月孤星的萧瑟夜色来映衬词人自己和友人们凄凉悲怆的心境。

③呼应前文“梅花”这一意象,突出了词人怒发冲冠,执着追求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的形象。【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表现出失望和归隐之情”错误。“归隐之情”此处没有体现。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表达效果的能力。“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意思是古人在哪里呢?只有长庚星伴随着一轮残月吧。词的结尾“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以景结情。以残月孤星的夜色来映衬自己和友人们凄凉悲怆的心境。这里虽然境界萧瑟,情调悲伤,但这个结尾与前面的孤标红梅,怒发冲冠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仍然能够使人看到作者对政治抱负与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从而在感情上激起强烈的共鸣此词与作者借助比兴而委曲言情的“潜气内转”之作不同,其主要表现方法是激情迸发,直抒胸臆。由于感情浓郁,气势凌厉,虽然较多直说,但仍然具有很大的感人力量。(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⑴《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运用夸张的笔法,描绘出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⑶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答案】①.暴霜露②.斩荆棘③.瀚海阑干百丈冰④.愁云惨淡万里凝⑤.万里悲秋常作客⑥.百年多病独登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暴,荆,棘,瀚,阑,惨,凝,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其所蕴藏的“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等理念更加引起大家重视,人们对这些节气知识和文化的挖掘更加深入。可以说,这是一个文化传统再发现的历史过程。需要强调的是,二十四节气是先民基于对太阳运行规律的科学观测总结出来的一套时间体系,科学性是其世代传承的强大支撑。今天,节气文化的热度不断升温,离不开很多学者、志愿者的持续努力,他们以普及常识、传递文化等方式增进人们对节气的兴趣与了解,还将现代技术融入传统文化,使“老古董”焕发新容颜。要注意节气的日常性,二十四节气就在我们身边,()。我相信,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随着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诉求日益强烈,二十四节气文化一定会被传扬光大,翻开更加华彩的新篇章。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唯有将节气融入日常生活,活态传承的是节气文化B.唯有将节气融入日常生活,才能让节气文化活态传承C.日常生活融入了节气,才能让节气文化活态传承D.日常生活融入了节气,活态传承的是节气文化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C.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D.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答案】18.B19.A20.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诉求日益强烈,二十四节气文化一定会被发扬光大。【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唯有……才……”表示条件的关联词语,语境强调“将节气融入日常生活”与“节气文化活态传承”的关系,故只有B合适。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使‘老古董’焕发新容颜”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节气”比作“老古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焕发新容颜”,赋予“节气”以人的情态,拟人。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二月春风”比作“剪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裁”,赋予春风以人的动作,拟人。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C.“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即从”对“便下”、“巴峡穿巫峡”对“襄阳向洛阳”。D.“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野径”对“江船”、“云”对“火”、“俱黑”对“独明”。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人们随着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诉求日益强烈,二十四节气文化一定会被传扬光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结构混乱。“人们随着……二十四节气……”中途易辙,介词“随着”应位于“人们”前,构成介宾结构,改为“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诉求日益强烈”。②搭配不当。“传扬光大”搭配不当,改为“发扬光大”。(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近日捧读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的著作,感慨良多。兹举他在《笑面人》中的一段话:有一天突然发现——我们都是盲人。吝啬的人是盲人,他只看见金子,看不见财富。挥霍的人是盲人,他只看见开端,看不见结局。……寥寥数语,思之深刻。人类社会,古今中外,这样的“盲人”比比皆是。且放眼当下,看看身边的某些家长们,①?他们只看见“起跑线”,看不见孩子的远方;只看见考试的成绩,看不见孩子的灵动。要说现时的家长,也确实难当。既要下得厨房,出得厅堂,还得“上得课堂”,他们满心满眼“起跑线”,都是缘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特别是在这个快节奏时代,“一步错,步步错”“一步慢,步步慢”的话语甚嚣尘上,让家长们深陷牢笼。环顾四望,②?大部分人都难逃形形色色的焦虑。有人焦虑自己升迁不够快,有人嫌弃赚钱还是慢,有人痛惋买房不够早,有人不满车子不够炫……很多人都没有《从前慢》中的从容,而是如《红菱艳》中的少女,穿上了红舞鞋,陷入无休止的旋转之中。“快进——快进——快进。”患“病”的芸芸众生,只看到眼前的“争先恐后”,只知道“随大流”“赶浪头”,却活成了盯着起跑线的一个“符号”,③?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要求:使用反问句,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请结合材料内容,为材料中的“某些家长们”拟写一条以“起跑线”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语,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8个字。【答案】21.①不正是最鲜明的例子吗

②深受其困的何止家长

③岂不哀哉22.①不求赢在起跑线,但求跑赢马拉松。

②优秀的长跑选手,何曾在意起跑线上的输赢?

③扶着走,永远不会走;靠辅导,不辅立即倒。【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根据上文“且放眼当下,看看身边的某些家长们”可知,此处意在通过例举“身边的某些家长们”的做法论述“他们只看见‘起跑线’,看不见孩子的远方;只看见考试的成绩,看不见孩子的灵动”,故可填写“不正是最鲜明的例子吗”之类的句子。第②空,上段例举家长论证观点,本段例举了其他人,且以问句的形式呈现,故可填写“深受其困的何止家长”之类的句子。第③空,文段对于“患‘病’的芸芸众生”感慨良多,针对这种现象,以问句结文,故可填写“岂不哀哉”之类的句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广告词的能力。本题是公益广告语的拟写,首先要准确把握公益广告的主题,主要是针对材料中的“‘某些家长们’过分注重孩子考试的成绩”的现象拟写一条以“起跑线”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语,拟写时注意公益广告的宣传作用,语言应有一定的号召力,还要注意使用修辞的要求。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面对宇宙,屈原曾经发出《天问》,上下求索;面对秩序,孔子指出“为政以德”;面对苍生,孟子提倡“保民而王”;面对自然,庄子重视“依乎天理”……一百年前的一艘红船上,一群志同道合之人的征程就此起航,他们领导人民创造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时代。现而今,“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进入了火星停泊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经实行;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漫溯历史长河,见证新时代发展,探寻从未停止,姿态向来万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心中又有着什么样的理想时代?又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校团委举行以“理想时代,我的姿态”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时代呼唤青年使命成就担当百年前,一群青涩的学生踏在城市的街道上,为反帝反封摇旗呐喊,声震云霄;百年后,一群朴素的学生以纪念百年的方式,为传递五四精神立下誓言与担当。时代呼唤青年,呼唤青年以己的力量,传递使命勇于担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主席对青年的希望传承至今,仍在回响。在战火纷纭的年代,无数青年怀着对国家尽忠的一腔热忱,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校长梅贻琦为人才与学术的保留与保护,将大学内迁;学者梁思成力阻美军,破坏敌军城市建筑;作曲家冼星海作《黄河大合唱》激励亿万同胞站起反抗……再看今朝,维和军人申亮亮壮烈牺牲,无愧国家的寄托与自己的愿望;女飞行员余旭将生命书写在蓝天之上,展现了女军人的风采与担当;机长刘传建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凭借熟练的技艺保障了飞机乘客的安全。当今时代呼唤青年一展风采,希望青年也如毛主席设想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般书写华章。“青年者,国之干,民之魂也。”青年需要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正如鲁迅先生所叙述的刘和珍一般,无所谓性别与年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