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仁寿县文宫中学高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仁寿县文宫中学高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仁寿县文宫中学高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仁寿县文宫中学高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仁寿县文宫中学高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四川省仁寿县文宫中学高考化学五模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下列电池工作时,02在正极放电的是()

1

1;--

INT5g却*.

A.锌镐电池B.氢燃料电池C.铅蓄电池D.银镉电池

A.AB.BC.CD.D

2、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选项被提纯的物质杂质除杂试剂除杂方法

饱和溶液、浓洗气

ACO2(g)SO2(g)NaHCChFhSOj

BNH4Cl(aq)FeCh(aq)NaOH溶液过滤

溶液、浓洗气

CCH4(g)82(g)NaOHH2s04

铁粉过滤

DFeClz(aq)CuCl2(aq)

A.AB.BC.CD.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于水得到的氯水能导电,但C12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

B.以铁作阳极,钳作阴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制备烧碱

C.将ImoICL通入水中,HC1O、CWCO一粒子数之和为2x6.02x1()23

D.反应ALO3(s)+3C12(g)+3C(s)=2AIC13(g)+3CO(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AH>0

4、己知:A(g)+3B(g)=2C(g)。起始反应物为A和B,物质的量之比为1:3,且总物质的量不变,在不同压强

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物质的量分数400C450c500*C6()(fC

压强

20MPa0.3870.2740.1890.088

30MPa0.4780.3590.2600.129

40MPa0.5490.4290.3220.169

A.压强不变,降低温度,A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B.在不同温度下、压强下,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可能相同

C.达到平衡时,将C移出体系,正、逆反应速率均将减小

D.为提高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选择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5、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O.lmol的白磷(PD或甲烷中所含的共价键数均为0.4NA

B.足量的Fe粉与ImolCb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1.282^04晶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0.03由

D.25c时,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6、如图,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不涉及的实验现象是()

In-_

■—CHtWCl2

J

A.气体的黄绿色变浅至消失B.试管内壁上有油珠附着

C.试管内水面上升D.试管内有白烟生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纺织品上的油污可以用烧碱溶液清洗

B.用钢瓶储存液氯或浓硫酸

C.H?、D2>T2互为同位素

D.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都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8、队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更周期主族元素,W的原子核外只有6个电子,X*和Y"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方的电子数比Y"多8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在自然界只有一种核素B.半径大小:X4>Y3*>Z-

C.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弱酸性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弱碱

9、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的是()

A.铝制器皿不宜盛放酸性食物

B.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产生氢气得不到钠

C.铁制容器盛放和运输浓硫酸

D.镀锌铁桶镀层破损后铁仍不易被腐蚀

1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活中可用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做标记

B.液态HC1不能导电,说明HC1是共价化合物

C.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储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D.“疆尘积聚难见路人%雾和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

11、菇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某菇类化合物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菇类化合物的化学式为GoHrO

B.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烧

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D.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可生成两种芳香烯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刚落下的酸雨随时间增加酸性逐渐增强,是由于雨水中溶解了CO2

B.用浸泡过高钵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C.氧化性:HC1O>稀H2s。4,故非金属性:C】>S

D.将饱和FeCh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13、容量瓶上未必有固定的()

A.溶液浓度B.容量C.定容刻度D.配制温度

14、常温下,向ILO.lmoll,NH4cl溶液中,不断加入固体NaOH后,NIV与NH^HzO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不考

虑体积变化和氨的挥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常温常压下,NO2与NzO」的混合气体46g,原子总数为3NA

D.O.lmoLNHM氨基)中所含有的电子数为NA

1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不正确的是()

A.NaH中氢离子的结构示意图:B.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1OD.次氯酸的结构式:H-O-C1

19、X、Y、Z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熊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XYZ箭头上所标数字的反应条件

A.NONO2HNO3①常温遇氧气

B.ChNaClOHC1O②通入CO2

C.NaiOzNaOHNaCI③加入H2O2

D.AI2O3NaAIOiAI(OH)3④加NaOH溶液

A.A

20、如匡为对1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X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Y滴定的图像,依据图像推出X

和Y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下表内各组中的()

2030HY(an)]/mL

ABCD

X/(mol/L)0.120.040.030.09

Y/(mol/L)0.040.120.090.03

A.AB.BC.CD.D

21、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淀粉、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乙烯、苯和乙醇均能被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氧化

C.绝大多数的酶属于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D.在FeBr,的催化作用下,苯可与滨水发生取代反应

22、主族元素M、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Z为金属元素;

X、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X<M<Y

B.Z与M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含离子键

C.YMz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D.工业上常用电解M与X组成的化合物制单质X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化合物1(:)是治疗心脏病的一种重要药物,可由简单有机物A、B和蔡

(150)合成,路线如下:

(DC的结构简式为,E的化学名称。

(2)由蔡生成C、B生成E的反应类型分别为、o

(3)1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4)D可使溪水褪色,由D生成G的反应实现了原子利用率100%,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5)同位素标记可用来分析有机反应中的断键情况,若用超重氢(T)标记的

G(2""^)与F反应,所得H的结构简式为则反应中G(断裂的化学键

为(填编号)

(6)Y为H的同分异构体,满足以卜条件的共有种,请写出其中任意一种的结构简式

①含有票环,且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

②可发生水解反应,但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24、(12分)I.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用途,请根据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知识回答问题:

(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稀有气体除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o

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减小

b.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c.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d.单质的熔点降低

⑵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为__________(填名称);氧化性最弱的简单阳离子是

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⑶P2O5是非氧化性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可用P2O5干燥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NH3b.HIc.SOzd.COz

(4)KQO&可用于实验室制O2,若不加催化剂,400°C时分解只生成两种盐,其中一种是尢氧酸盐,另一种盐的阴阳离

子个数比为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0

II.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现有两种可产生Hz的化合物甲和乙,甲和乙是二元化合物。将6.00g甲加热至完

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6.72LHM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甲与水反应也能产生Hz,同时还产生一

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

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L25g/L。请回答下列问题:

(5)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乙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

(6)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o

⑺判断:甲与乙之间(填“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反应产生H2O

25、(12分)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FeCh)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RFeCh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

定。

ACD

(1)A的作用_____________

(2)在答题纸上将除杂装置B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

(3)在C中得到紫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II探究KzFeO」的性质:取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气体和溶液ao为证明是否KFeO」氧化了而产生Cl2,

设计以下方案:

方案I取少量a,滴加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用KOH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再用KOH溶液将KzFeO」溶解,得到紫色溶液b,取少量b,

方案n

滴加盐酸,有CL产生

(4)由方案I中溶液变红可知a中含有离子,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KzFeO」将氧化,还可能由

产生(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根据方案H得出:氧化性CL________FeO/(填“>”或y"),而KzFeCh的制备实验实验表明,Cb和Fe(V-的氧

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_____。

26、(10分)NaCKh的漂白能力是漂白粉的4〜5倍,NaCKh广泛月于造纸工业、污水处理等。工业上生产NaCKh

的工艺流程如下:

冷的y川I溶液

►\aClO

avu

⑴C1O2发生器中的反应为:2NaCIO3-FSO2+H2SO4===2ClO24-2NaHSO4o实际工业生产中,可用硫黄、浓硫酸代替

原料中的SO2,其原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反应结束后,向CKh发生器中通入一定量空气的目的:

(3)吸收器中生成NaClO: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备SOz并探究SO2与NazOz的反应:

BI)

①盛放法H2SO4仪需名称为,C中溶液的作用是O

②D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使带余烬的木条复燃,B中发生的反应可能为、Na202+S02=Na2S04o

27、(12分)吊白块(NaHSO2-HCHO・2H2O,M=154.0g/mol)在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吊白块在酸性环境下、1009即发

生分解释放出HCHO。实验室制备吊白块的方案如下:

NaHSCh的制备:

如图,在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Na2s。3和水,振荡溶解,缓慢通入S02,至广口瓶中溶液pH约为4,制得NaHSCh溶

(1)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II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

(2)实验室检测NaHSCh晶体在空气中是否发生氧化变质的实验方案是

吊白块的制备:

如图,向仪器A中加入上述NaHSCh溶液、稍过量的锌粉和一定量甲醛,在80〜90'CC下,反应约3h,冷却过滤。

(3)仪器A的名称为_;用恒压漏斗代替普通滴液漏斗滴加甲醛的优点是

(4)将仪器A中的反应温度恒定在8b90c的目的是一。

吊白块纯度的测定:

将0.5000g吊白块样品置于蒸馆烧瓶中,加入10%磷酸10mL,立即通入100C水蒸气;吊白块分解并释放出甲醛,用

含36.00mL0.1000mol・L-i酸性KMnCh吸收甲醛(不考虑§。2影响,4MnO4-+5HCHO+12H+=4Mn2++5CO2t+llH2O),

再用O.lOOOmolL-*的草酸标准溶液滴定酸性KMnO4,再重复实验2次,平均消耗草酸溶液的体积为30.00mL。

(5)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一;吊白块样品的纯度为一%(保留四位有效数字);若KMnOj标准溶液久置释放出02

而变质,会导致测量结果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8、(14分)二氧化碳减排和再利用技术是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环保的重要措施。将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

化为甲醇,其原理是:

CO2(g)+3H2(g)H2O(g)+CH3OH(g)AH=-53.7kJ/mol

(1)308K时,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0.04molCCh和0.08molHz,测得其压强(p)随时间⑴变化如图1中曲线I所示。

①反应开始至达平衡时,1)(出)=;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mol-2-L2o

②若只改变某一条件,其他条件相同时,曲线变化为II,则改变的条件是—o

(2)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CO?向CH30H的转化:

反应I:CO2(g)+H2(g)^^H2O(g)+CO(g)AH<0

反应II:2H2(g)+CO(g)=:CH30H(g)AH<0

反应I和反应II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可知,Ti—T2(填“>”、"v”或“=");T2时82转化为CH30H的平衡常数K=

②目前,许多国家采用CO2代替CO(以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CH3OH,其优点是_________o

⑶用电解法可将CO2转化为多种燃料,原理如图3。铜电极上产生HCOOH的电极反应式为o

29、(10分)2013年9月,中国华北华中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北京、河北、河南等地的空气污染升为6级空

气污染,属于重度污染。汽车尾气、燃煤废气、冬季取暖排放的CO?等都是雾霾形成的原因。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0(g)+2C0(g)亍-Nz(g)+2Ca(g)AH<0,在一定温度下,在一体积固定的密

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CO在t.时刻达到平衡状态。

①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在单位时间内生成ImolCOz的同时消耗了ImolCO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②在t2时刻,将容器的容积迅速扩大到原来的2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t3时刻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之后不再

改变条件。请在右图中补充画出从t2到L时刻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改变煤的利用方式可减少环境污染,通常可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得到水煤气,1.2g碳完全反应,吸收热量

13.13kJ.

①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zS可用足量的Na2c03溶液吸收,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已知:

H1S:(1=9.1X10-8AT.=L1X1O12;H2c03:K.=4.30xIO-7;=5.61x10")

(3)已知反应:CO(g)+H2O(g)^^C02(g)+H2(g),现将不同量的CO(g)和Hz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

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达平衡所需时间

起始量,mol平衡量/mol

/min

实验温度/C

COH2OH2CO0

1650421.62.46

2900210.41.63

3900abcdt

①实验1条件下平衡常数K=(保留小数点后二位)。

②实验3中,若平衡时,CO的转化率大于水蒸气,则a、b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③该反应的△!10(填“V”或“>”);若在9002时,另做一组实验,在此容器中加入lOmolCO,5mol

H2O,2molCO2,5molH2,则此时v正___________v逆(填“V”,">”,“=”)。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B

【解析】

A选项,锌锦电池,锌为负极,二氧化镒为正极,故A错误;

B选项,氢燃料电池,氢气为负极,氧气为正极,故B正确;

C选项,铅蓄电池,铅为负极,二氧化铅为正极,故C错误;

D选项.银镉电池.镉为负极.氢氧化氧镇为正极,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B

【解析】

A.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则洗气可除杂,故A正确;

B.NH4cl和FeCb均与NaOH反应,应选氨水、过漉,故B错误;

C.NaOH溶液能吸收CO2,浓硫酸干燥甲烷,则洗气可除去CH,中混有的CO2,故C正确;

D.CuCL溶液和过量Fe粉作用生成FeCb溶液和Cu,过滤可除去Cu和过量Fe粉,故D正确;

故答案为Bo

【点睛】

在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分离提纯后的

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2.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

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

3、D

【解析】

A.氯气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时,阳极应为惰性电极,如用铁作阳极,则阳极上铁被氧化,生成氢氧化亚铁,不能得到

氯气,故B错误;

C.氯气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故溶液中含有未反应的氯气分子,故HC1O、Cl\CKT粒子数之和小于2NA,故C

错误;

D.反应AhO3(s)+3CL(g)+3c(s)=2AlCh(g)+3CO(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AH-TAS〉。,反应的.焙变AS〉。,贝

>0,故D正确;

答案选D。

4、D

【解析】

A.由图可知温度越高C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压强不变,降低温度,A的平衡

转化率增大,故A正确;

B.可调节压强和温度使C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所以在不同温度下、压强下,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可能相同,故

B正确;

C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小,达到平衡时,将C移出体系,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减小,所以正、逆反应速率均将减

小,故C正确;

D.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速率,平衡不移动,所以加入合适的催化剂不能提高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故D错误。

故选Do

5、B

【解析】A.白磷为正四面体结构,1个白磷分子中含有6个共价键,则O.lmol白磷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0.6NA,1个

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共价键,所以O.lmol甲烷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0.4NA,故A错误;B.ImolCL与足量Fe粉反应生

成FeCh,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数目为2NA,故B正确;C.NaHSO,晶体中含有Na+和HSO4",1.2gNaHSO4

的物质的量为1.2gX20g/mol=0.01moL则含有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211101,总数为0.02、\,故C错误;D.25c时,

pH=13的1.0LBa(OH)z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O.lmol/L,则n(OH-)=1.OLxO.1mol/L=0.1mol,OH.的数目为

O.INA,故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判断,熟练掌握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之

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试题难度中等。本题的易错点是A项,解题时要注意白磷(PD分子中含有6个P-P共价

键。

6、D

【解析】

A.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气分子中的氯原子取代,随反应进行,氯气的浓度减

小,试管中气体的黄绿色变浅至消失,A正确;

B.光照条件下,氯气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烧,液态氯代烧是油状液滴,B正确;

C.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为氯化氢和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二氯甲烷、三氯

甲烷、四氯化碳都是液体,一氯甲烷、氯化氢为气态,氯化氢极易溶于水,试管内液面上升,c正确;

D.反应有氟化氢生成,氯化氢极易溶于水,试管内有白雾,无白烟出现,D错误。

7、B

【解析】

A.纺织品中的油污通常为矿物油,成分主要是烧类,烧碱与烧不反应;另烧碱也会腐蚀纺织品,选项A错误;

B.常温下,铁与液氯不反应,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均可储存在钢瓶中,选项B正确;

C.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之间的互称,选项C错误;

D.淀粉溶液属于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而葡萄糖溶液不属于胶体,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8、C

【解析】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原子核外只有6个电子,则W为C元素;X+和丫3+的电

子层结构相同,则X为Na元素,Y为A1元素;Z-的电子数比丫3+多8个,则Z为C1元素;A.C在自然界有多种核

素,如〃C、等,故A错误;B.Na+和A产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大离子半径小,C「比Na+和A-+多一个

电子层,离子半径最大,则离子半径大小:AP+<Na+<CI,故B错误;C.AICL的水溶液中从产的水解,溶液呈弱酸

性,故C正确;D.N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为强碱,故D错误;答案为C。

点睛: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常用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微粒: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或最低价阴离子半径

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Na>Mg>Al>Si,Na+>M『+>A|3+,S2->Cr<.(2)同主族元素

的微粒: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增大,如LiVNaVK,Li+<Na+<K\(3)电子层结构相

同的微粒: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抹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O2->F-

>Na+>Mg2+>AP\(4)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

Fe3+<Fe2+<Fe,H+<H<Ho(5)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可通过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比较AP+与s?一的半

+2

径大小,可找出与A产电子数相同的。2一进行比较,AP<O-,且O2-VS2-,故A-+VS2-。

9、C

【解析】

A.铝性质较活泼,能和强酸、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A1位于H之前,所以能用金属活动性

顺序解释,故A错误;

B.金属阳离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弱,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生成氢气而得不到钠,

说明Na的活动性大于氢,所以可以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B错误;

C.常温下,浓硫酸和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被氧化,该现象是钝化现象,与金属

活动性顺序无关,故c正确;

D.构成原电池的装置中,作负极的金属加速被腐蚀,作正极的金属被保护,Fe、Zn和电解质构成原电池,Zn易失

电子作负极、Fc作正极,则Fc被保护,所以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意义:①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②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强氧化

酸除外);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④很活泼的金属,

如K、Ca、Na与盐溶液反应,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碱再与盐溶液反应,没有金属单质生成.如:

2Na+CuSO4+2H2O=Cu(OH)21+Na2sO4+H2T;⑤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去说明非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如氢气在加

热条件下置换氧化铁中的铁:Fe2O3+3H22Fe+3H2Oo

10、C

【解析】

A.玻璃中含SKh,会跟HF反应,所以生活中常用氢氟酸刻蚀玻璃,A正确;

B.HC1是由共价键构成的共价化合物,B正确;

C.高粱中不含乙醇,高粱酿酒是利用葡萄糖分解生成酒精与二氧化碳的原理,故C错误;

D.所有狡体都具有丁达尔效应,D正确。

答案选C。

11、A

【解析】

A.由菇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ioHuO,故A正确;

B.菇类化合物中含有氧元素,属于芳香化合物,不属于芳香烧,故B错误;

C.菇类化合物中含有4个饱和碳原子,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

D.菇类化合物含有羟基,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的两个甲基是等效的,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只能生成一种芳

香烯烧,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判断分子中共线、共面原子数的技巧

1.任何两个直接相连的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2.任何满足块烧结构的分子,其所有4个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3.苯环对位上的2个碳原子及与之相连的2个氢原子共4个原子一定在一条直线上。

4.典型所有的原子一定共平面的有:CH2=CH2、CH=CH、苯;可能共平面的有:CH2=CH—CH=CH2^

5.只要出现CH4、一C"或一CX3等,即只要出现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肯定不能都在同一平面上c

12、B

【解析】

A.酸雨中含有亚硫酸,亚硫酸可被氧化生成硫酸,溶液酸性增强,并不是雨水中溶解了CO2的缘故,故A错误;

B.乙烯是水果催熟剂,乙烯可与高锈酸钾溶液反应,所以除去乙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故B正确;

C.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不是氧化性的强弱且HC1O不是C1元素的最高价含

氧酸,不能做为判断的依据,故C错误;

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在沸水中滴加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如在饱和氯化铁溶液煮沸,铁离子的

水解程度较大,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D错误。

故选B。

13、A

【解析】

容量瓶上标有:温度、规格、刻度线,没有溶液浓度,A项正确

答案选A。

14、C

【解析】

A.M点是向lLO.lmol/LNH4a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固体后反应得到氯化钱和一水合氨溶液,铁根离子浓度和一

水合氨浓度相同,一水合氨是一元弱碱抑制水电离,此时水的电离程度小于原氯化铁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正确;B.在

M点时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n(OH)+n(CD=n(H+)+n(Na+)+n(NH;),n(OH)-n(H+)=0.05+n(Na4)-n(CD

=(a-0.05)moLB正确;C.钱根离子水解显酸性,结合水解平衡常数分析,

+

c(H)Xc(NHyH2O)/c(NH4)Xc(NH3H2O)=Kh/c(NHyH2O),随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浓度增大,平衡

常数不变,贝减小,C错误;D.向ILO.lmol/LNH4a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固体后,当n(NaOH)

=0.lmol时,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一水合氨,根据物料守恒可知溶液中以Na+)=c(NHJ)+c(NH3・H2O),D正确;答案

选C。

15、C

【解析】

A.甲醛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1mol甲醛被氧化时转移4

mol电子,故A错误;B.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B错误;C.每生成lmolFe2+转移Imol电子,1

mol甲醛被氧化时转移4

mol电子,根据电子转移的数目相等,可知消耗的甲醛与生成的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故C正碓;D.④中,甲醛

浓度越大,反应生成的Fe?+的浓度越大,吸光度越大,故D错误;答案为C。

16、D

【解析】

由工艺流程分析可知,铜阳极泥经02焙烧得到TeCh,碱浸时Te(h与NaOH反应得到NazTeCh,再经过氧化和酸化得

22+2

到Te(V,TeOF与Na2sC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粗确,3SOj+TeO4+2H=Tel+H2O+3SO4,结合选项分析即可

解答。

【详解】

A.“焙烧”硅酸盐产品主要用到的仪器有:用烟、泥三角、酒精灯和玻璃棒,不能用蒸发皿,A选项错误;

22+2

B.还原时发生反应:3SO3+TcO4+2H=Te|+H2O+3SO4,氧化剂为TeO4%还原剂SO.,,物质的量之比与化学

计量数成正比,故为1:3,B选项错误;

C.“氧化”时氧化剂为H2O2,温度过高,H2O2会分解,氧化效果会减弱,C选项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题干条件,TeOz微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和强碱,TeCh是两性氧化物,碱浸时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TeO2+2OH=TeO.?+H2O,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17>C

【解析】

A.常温常压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03与Na2s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不一定相等,因为各溶液的体积未知,A错

误;

B.标准状况下HF不是气态,22.4LHF所含有的分子数目不是NA,B错误;

C.NO?与N2O4的最简式均是NO2,常温常压下,NO?与N2O4的混合气体46g含有Imol"NCh”,原子总数为3NA,

C正确;

D.-NH?(氨基)含有9个电子,0.lmol-NH2(氨基)中所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选项B是解答的易错点,容易根据HCI是气体而认为HF在标况下也是气态,错因在于忽略了HF分子间存在氢键,

从而导致HF熔沸点升高,标况下不是气态。

18、B

【解析】

A.NaH中氢离子得到1个电子,因此离子的结构示意图:⑨),故A正确;

B.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为: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质量数为10+8=18的氧原子:故C正确;

D.次氯酸中氧共用两对电子,因此在中间,其结构式:H-O-C1,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

比例模型、球棍模型,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分子式、最简式一定要分清。

19、C

【解析】

A.一氧化氮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可以实现,故A正确;

B.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次氯酸钠与碳酸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次氯

酸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可以实现,故B正确;

C.氯化钠不能够通过一步反应得到过氧化钠,故C错误;

D.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碳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个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可以实现,故D正确;

本题选C。

【点睛】

要通过氯化钠得到过氧化钠,首先要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得到金属钠,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可以得到过氧化钠。

20、D

【解析】

依图知,NaOH滴至30mL时恰好完全中和,由ciVkc2V2,Vi:Vz=10mL:30mL=1:3得ci:cz=3:1,故B、C

两项被排除。又由于滴加NaOH到201nL时,混合溶液pH=2,设c(NaOH)=c、c(HCI)=3c,则c(H3(3cxl0mL・cx20

mL)v(10mL+20mL)=0.01mol-L1,解得c=0.033c=0.09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21、C

【解析】

A.淀粉、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项错误;

B.苯不能被酸性高锦酸钾溶液氧化,B项错误;

C.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具有高度选择性,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C项正确;

D.在FeB门的催化下,苯可与液溟发生取代反应,但不与溟水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C。

22、B

【解析】

主族元素M、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M为O元素;X、Z

为金属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1、2、3,当X最外层电子数为1时,Z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为1、2、3,Y的最

外层电子数为12・1・1=10、12・1・2=9、12・1・3=8,都不可能,所以X、Z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2、3,Y的最外层电子数

为12・2・3=7,结合原子序数大小及都是主族元素可知,X为Al、Y为Cl、Z为Ca元素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M为O,X为ALY为Cl,Z为Ca元素。

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XVMVY,故A正确;

B.O、Ca形成的过氧化钙中含有0-0共价键,故B错误;

C.CI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故C正确;

D.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氧化铝获得金属铝,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难点:通过讨论推断X、Y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

乙醇取代反应加成反应酸键和羟基

2cH3

0-2a

△ad8(任写一

种,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解析】

和氯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生成C,C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F和G在碱性条件下

生成H,根据H的结构简式,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

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则E为乙醇,乙醇与氨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H2)术,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根据分析C的结构简式为彳、,E的化学名称是乙醇;

UM

(2)根据分析,和氯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生成C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B(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

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y^NCCHjCHjhcr

41,其中含氧官能团有酸键和羟基;

(3)化合物I的结构简式为

(4)A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D,D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气氧化生成G,D可使溟水褪色,说明D中含有碳碳

双键,由D生成G的反应实现了原子利用率100%,结合G的结构简式可知,D的结构简式为\,则该反

a

-Jr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5A

a△

(5)反应中G()到口(八X

0)过程中,氯原子从G分子中脱离,则a位置的键发生断键;

T

含有重氢的环状结构断开,说明d位置化学键断裂;断裂的化学键为ad;

(6)H的结构简式为八,Y为H的同分异构体,含有蔡环,且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可发生水解反

UU

应,但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分子中由酯基,没有醛基,故符合要求的结构简式为

■OOCCH2cH3一CH2OOCCH3

yCOO印灯37OOCCH2cH3

^^^COOCHd

CH2OOCCH3CHiCOOCHj

,共有8种(任写一种,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H

、+JHJ

24bMNab4KC1OKCI+3KCIO4A1H3N:H2A1H+6H2O=2A1(OH)3+6H2T

可能

【解析】

I.d)根据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回答;

⑵第三周期的元素,次外层电子数是8;

(3)浓硫酸是酸性干燥剂,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干燥碱性气体、还原性气体;P2O5是酸性氧化物,是非氧化性干燥剂,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

(4)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无氧酸盐为氯化钾,再根据化合价变化判断另一种无氧酸盐,最后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即

可;

11.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Hz,说明甲是金属氢化物,甲与水反应也能产生H2,同

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说明含有铝元素;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

%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则乙是非金属气态氢化物,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1.25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