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DG/TJ08一2213一2016J13511一2016主编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批准部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施行日期:2016年12月1日2016上海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文件沪建标定[2016]550号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批准《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由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主编的《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经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统一编号为DG/TJ08—2213—2016,自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负责解释。特此通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二。一六年七月十二日—1—根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2013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第二批)〉的通知》(沪建交[2013]391号)的要求,由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会同各参编单位,广泛调查和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有轨电车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积累的实践经验和先进技术,认真分析借鉴了国外有轨电车的现行标准,并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公共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有关专家和上海市相关单位的意见,在上述基础上经多次反复论证研究,制定本规范。本规范共分2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交通综合设计;5客流与交通流量预测;6运营组织;7车辆;8限界;9线路;10轨道;11勘察;12路基;13桥梁;14车站;15给排水及消防;16供电;17通信;18运营控制;19交通信号;20售检票;21调度中心;22车辆基地;23交通安全;24环境设计;25节能环保。各单位及相关人员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结合工程建设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上海市东方路3447号;邮编:200125;E-mail:tram@sucdri.com),或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地址:小木桥路683号5楼;邮编:200032;E-mail:shgcjsgf@sina.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2—主编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参编单位:同济大学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徐正良刘伟杰何利英徐一峰叶霞飞宋键陆元春张中杰苗彩霞黄爱军唐贾言王卓瑛余斌项培林戴孙放蒋丽华沈继强程樱秦晓光丁佳元柴昕一金建飞高翔李建新姚幸黎冬平刘加华洪翔张知青朱大缓主要审查人:谭企坤秦国栋许斯河周新六喻智宏陈俊禄李恒义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2016年5月—1—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64交通综合设计 84.1一般规定 84.2平面交叉口 84.3乘客通道与行人过街 95客流与交通流量预测 105.1一般规定 105.2客流与交通流量预测 106运营组织 126.1一般规定 126.2运营规模 126.3运营模式 136.4运营配线 146.5运营管理 147车辆 157.1一般规定 157.2车体 187.3转向架 197.4电气系统 197.5制动系统 217.6外部照明 217.7安全与应急设施 21—2—7.8其他运行要求 228限界 238.1一般规定 238.2基本参数 238.3线路建筑限界 249线路 269.1一般规定 269.2横断面 27 279.4纵断面 319.5平、纵线形组合 329.6交叉口 3310轨道 3410.1一般规定 3410.2基本技术要求 3410.3轨道部件 3610.4道床结构 3710.5无缝线路 3810.6轨道排水 3810.7减振轨道结构 3910.8铺装 3910.9杂散电流防护 3910.10轨道附属设备及安全设备 3911勘察 4111.1一般规定 4111.2勘察工作量布置 4211.3勘察报告 4412路基 4712.1一般规定 47—3—12.2换填路基 4712.3桩板结构 4912.4其他 5013桥梁 5113.1一般规定 5113.2结构刚度及变形要求 5213.3设计荷载及荷载组合 5313.4结构设计与构造要求 6114车站 6314.1一般规定 6314.2候车站台 6314.3乘客进出 6514.4乘客安全防护 6614.5车站服务设施 6615给排水及消防 6815.1一般规定 68 6815.3排水 69 7016供电 7216.1一般规定 7216.2电源与供电系统 7216.3变电所 7316.4架空接触网 7416.5动力照明 7716.6电力监控 7716.7杂散电流防护与接地 7916.8电缆敷设及电缆通道 8017通信 82—4—17.1一般规定 8217.2主干网络系统 8217.3无线通信系统 8317.4电视监视系统 8317.5乘客信息服务系统 8417.6综合电源系统与接地 8418运营控制 8618.1一般规定 8618.2调度管理系统 8618.3正线道岔控制系统 8718.4交通信号协调 8818.5车载系统 8918.6车辆基地联锁系统 8918.7电源系统及接地 9019交通信号 9119.1一般规定 9119.2信号优先 9220售检票 9321调度中心 9521.1一般规定 9521.2调度大厅 9521.3建筑与装修 9521.4布线 9621.5供电、防雷与接地 9621.6通风、空调与供暖 9721.7照明与应急照明 9721.8消防与安全 9822车辆基地 9922.1一般规定 99—5—22.2功能、规模及总平面布置 10022.3工艺设计 10322.4设备维修与动力设施 10822.5站场设计 10822.6综合维修中心及材料库 11022.7培训中心 11122.8救援设施 11223交通安全 11323.1一般规定 11323.2交通安全组织设计 11423.3交通标志 11423.4交通标线 11523.5防护设施 11624环境设计 11724.1一般规定 11724.2车站 11724.3线路与轨道铺装 11724.4触网及触网立柱 11824.5绿化种植 11824.6附属设施 11924.7夜景照明 11924.8标识系统 12024.9配套建构(筑)物 12025节能环保 12225.1一般规定 12225.2节约能源 12225.3环境保护 123附录A车辆动态限界图及计算方法 125附录B有轨电车信号灯型式及设置说明 128—6—本规范用词说明 131引用标准名录 132条文说明 135—7—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 23Basicrequirement 64Integratingthetraffic 84.1Generalrequirement 84.2Intersections 84.3pedestrianfootwaysandcrossings 95passengerflowandtrafficflowprediction 105.1Generalrequirement 105.2passengerflowandtrafficflowprediction 106operation 126.1Generalrequirement 126.2operationalscale 126.3operationalmode 136.4operationalsidings 146.5operationalmanagement 147vehicles 157.1Generalrequirement 157.2Trambody 18 197.4Electricalsystem 197.5Brakingsystem 217.6Lighting 217.7securityandemergencyfacilities 21—8—7.8others 228clearance 238.1Generalrequirement 23 238.3Tramwayclearance 249Alignment 269.1Generalrequirement 269.2crosssection 279.3Horizontalalignment 279.4verticalalignment 319.5combinationsofhorizontalandverticalalignment 329.6Intersections 3310Trackwork 3410.1Generalrequirment 3410.2Basictechnicalrequirements 3410.3Trackparts 3610.4Track-bedstructure 3710.5seamlesstrack 3810.6Trackdrainage 3810.7vibrationdampingtrackstructure 3910.8pavement 3910.9straycurrentcorrosionprotecion 3910.10Ancillaryequipmentandsecurityequipmentoftrack 3911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 4111.1Generalrequirement 4111.2Layout 4211.3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report 44—9—12subgradeengineering 4712.1Generalrequirement 4712.2subgradeengineering 4712.3pile-plankstructure 4912.4others 5013Bridges 5113.1Generalrequirement 5113.2structuralrigidityanddeformationrequirements 5213.3Loadandloadcombinations 5313.4structuraldesignanddetailingrequirements 6114Tramstops 6314.1Generalrequirement 6314.2platform 63 6514.4passengersecurityprotection 6614.5servicefacilities 6615watersupply,drainageandfireprotection 6815.1Generalrequirement 6815.2watersupply 6815.3Drainage 6915.4Fireprotection 7016Tractionpowersupplyanddistribution 7216.1Generalrequirement 7216.2Externalpower 7216.3substation 7316.4Tractionpowernetwork 7416.5powerandlighting 7716.6powermonitoring 77—10—16.7straycurrentprotectionandgrounding 7916.8cablelayingandcabletrench 8017communication 8217.1Generalrequirement 8217.2Transmissionsystem 8217.3Radiocommunicationsystem 8317.4closedcircuittelevision 8317.5passengerinformationsystem 8417.6comprehensivepowersystemandgrounding 8418signalandroutecontrol 8618.1Generalrequirement 8618.2operationcontrolsystem 8618.3Turnoutcontrolsystem 8718.4signalsprioritycontrolsystem 8818.5on-tramsystem 8918.6Interlockingsystem 8918.7powersystemandgrounding 9019Trafficsignal 9119.1Generalrequirement 9119.2signalpriority 9220Farecollection 9321operationcontrolcenter 9521.1Generalrequirement 9521.2operationhall 9521.3Archetectureanddecoration 9521.4cabling 9621.5powersupply,lightingprotectionandgrounding 9621.6ventilation,air-conditioningandheating 97—11—21.7Lightingandemegencylighting 9721.8Fireprotectionandsecurity 9822Depots 9922.1Generalrequirement 9922.2Function,scaleandgenerallayout 100 10322.4Equipmentmaintenanceandpowerfacilities 10822.5Depotlayoutdesign 10822.6comprehensivemaintenancecenterandstorehouse 11022.7Trainingcenter 11122.8Rescuefacilities 11223Trafficsafety 11323.1Generalrequirement 11323.2Designforthesafetyorganization 11423.3Trafficsigns 11423.4Trafficindexline 11523.5protectionfacilities 11624Tramwayaestheticsandgeometrydesign 11724.1Generalrequirement 11724.2Tramstops 11724.3Alignmentsandtracks 11724.4overheadlinesandtractionpoles 11824.5Greenlandscapealongthelin 11824.6Ancillaryfacilities 11924.7Nightscapelighting 11924.8Advertisementandsignsystem 12024.9Buildingsandstructrues 12025Energyefficienc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 122—12—25.1Generalrequirement 12225.2Energyefficiency 12225.3Environmentalprotection 123AppendixAClearanceanddynamicenvelopecalculation 125AppendixBSignallingindicatorandlayout 128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131Listofquotedstandards 132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35—1—1总则1.0.1为适应有轨电车工程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规范有轨电车工程设计,使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达到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1.0.2本规范适用于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70km/h、采用钢轮钢轨制式的有轨电车新建工程设计。改建、扩建以及其他制式的有轨电车工程可参照执行。1.0.3有轨电车工程设计应符合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专项规划,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遵循和体现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设计原则。1.0.4有轨电车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有轨电车tramway依靠司机瞭望驾驶,采用沿轨道行驶的电力牵引的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按地面公交模式组织运营的公共交通系统。2.0.2设计使用年限designperiod在一般维护条件下,保证工程正常使用的年限。2.0.3专用路权segregatedrightofway是指经过交通管理部门确认、符合相关交通管理法律、法规,为有轨电车规定的在专门的范围和时间内使用专用通道的权利。2.0.4混合路权integratedon-streettramway其他车辆、行人与有轨电车在路段上共享路权。2.0.5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lowfloortramcar车内地板面与轨顶面的高差不大于350mm的车辆模块组成的电动车辆。2.0.6最高运行速度maximumrunningspeed车辆在正常运营状态下所达到的最高速度。2.0.7地面线groundalignment线路在道路红线范围内设置时,标高与相邻道路一致或基本一致的线路;线路在道路红线范围外设置时,标高与既有地面一致或基本一致的线路。2.0.8主体结构mainstructure保障有轨电车车辆安全运营和结构体系稳定的主要受力结构。2.0.9旅行速度travelspeed车辆从起点站发车至终点站停车的平均运行速度。—2—保障有轨电车安全运行、限制车辆断面尺寸、限制沿线设备安装尺寸及确定的建筑结构有效净空尺寸的图形。2.0.11车辆轮廓线staticenvelope车辆在空载状态下,考虑车辆生产时的制造误差后的最大的断面投影尺寸。2.0.12动态限界dynamicenvelope直线段动态限界是指在车辆轮廓线基础上考虑车辆在直线上运动过程中相对于轨道的最大位移而形成的限界。曲线段动态限界是考虑车辆曲线几何偏移和超高及曲线轨道参数变化引起的偏移。2.0.13线路建筑限界tramwayclearance由线路净高线和两侧侧向净宽边线组成的空间界线。2.0.14联通线connectingmainline连接正线之间用于载客运行的线路。2.0.15联络线connectingtrack连接正线之间用于空载车辆过轨运行的辅助线路。2.0.16轨道结构trackstructure路基面或结构面以上的线路部分,由钢轨、扣件、轨枕、道床等组成。2.0.17轨距gaugeoftrack轨面以下规定距离处,左右两股钢轨轨头内侧之间的最短距离。2.0.18互通道岔grandjunction一条线路既可以转向另一条线路,亦可以与另一条线路平交的轨道连接设备,由Y型道岔、菱形交叉等组合而成。2.0.19菱形交叉diamondcrossing两线平交时的一种轨道连接设备型式,也称交叉或菱形,两线间夹角小于或等于90o,一般不小于15o。—3—2.0.20梯形道岔ladder一条线路可以分别转向若干线路的密集组合的轨道连接设备,通常用在车辆基地内。2.0.21草坪铺装grasssurface在轨道整体道床面以上种植绿化的铺面型式。2.0.22侧式车站sideplatforms站台位于上、下行线路两侧的车站,分为对称侧式车站和错位侧式车站。2.0.23岛式车站islandplatform站台位于上、下行线路中间的车站,根据功能可作双向上下车或单向上下车站台。2.0.24路基subgrade在地面上,按照线路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用于直接支撑轨道结构的基础。2.0.25调度中心operationcentre对有轨电车运营和相关设施运行进行监视、调度和管理的工作场所。2.0.26乘客信息系统passengerinformationsystem(PIS)为乘客提供运营相关信息的设备系统。2.0.27车辆基地baseforthevehicle以车辆检修和日常维修为主体,集中车辆段(停车场)、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培训中心及相关的生活设施等组成的综合性生产单位。2.0.28检修基地maintenancedepot停放配属车辆,以及承担车辆的运用管理、日常维护、整备保养、检查工作和承担大修或中修等车辆定期检修任务的基本生产单位。2.0.29保养场maintenanceyard停放配属车辆,以及承担车辆的运用管理、日常维护、整备、—4—检查工作和承担各级保养及临修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2.0.30停车场parkingarea停放配属车辆,以及承担车辆的运用管理、日常维护、整备保养、检查工作的基本生产单位,必要时可承担一级、二级保养及临修作业。—5—3基本规定3.0.1设计年限应分为初期、近期、远期。初期按建成通车后第3年确定,近期按第10年确定,远期按第20年确定。3.0.2线路应采用1435mm标准轨距。正线应采用右侧行车,环形线路可采用单线线路,其他线路均应采用双线线路。3.0.3线路宜采用专用路权。3.0.4线路设计应符合线网规划,统筹协调与道路及其他有轨电车线路的关系,线路应以地面线为主。线路间贯通运营时应设置联通线,并应预留续建工程的条件。3.0.5有轨电车线路相交时应采用平交方式,与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铁路等设施相交时应采用立交方式。3.0.6有轨电车线路应按网络运营方案确定各线路的运营组织要求。3.0.7车辆选型和模块数量应根据客流预测、网络运营方案、车辆定员和行车密度确定。3.0.8有轨电车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应满足在司机瞭望驾驶模式下采用常用制动在可视距离内安全停车的要求。3.0.9车辆基地、联通线、联络线和调度中心应遵循网络化运营和资源共享的原则,根据线网建设时序统筹布设。3.0.10工程建设规模、设备容量、车辆基地用地面积应按预测最高客流量、系统能力和资源共享原则确定。可分期建设的工程和可分期配置的设备,宜分期建设与配置。3.0.11车站设置应考虑与轨道交通、其他有轨电车线路、常规公交、非机动车的换乘衔接。—6—3●0●12有轨电车运行应与道路上通行的其他交通方式统筹考虑,对交叉口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分析评估,保证地面交通有序协调运行,采取措施实现有轨电车的优先通行。3●0●13有轨电车工程及线路周边的所有设施必须满足限界要求。3●0●14有轨电车工程应满足无障碍要求。3●0●15沿线路敷设的市政管线应迁改至影响有轨电车安全运营的范围以外。横穿线路的市政管线应采取措施满足有轨电车荷载、耐久性、杂散电流防护等要求。3●0●16主体结构工程及因结构损坏或大修对有轨电车运营安全有严重影响的其他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年。3●0●17地面线、桥梁的雨水量应采用与该地区相同的暴雨重现期标准,并不得低于5年一遇;下穿线路的雨水量应按暴雨重现期50年一遇的标准计算。3●0●18工程设计应采取防火灾、水淹、地震、风暴、冰雪和雷击等灾害的措施。3●0●19工程设计应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减少振动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0●20工程设计应贯彻国家和上海市节能政策,采用有利于节约能源的设备、材料和运营管理措施。3●0●21车辆、轨道及机电设备,应按标准化、系列化及立足于国内生产的原则,选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成熟产品。3●0●22工程设计应在不影响安全可靠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的措施。—7—4交通综合设计4.1一般规定4.1.1线路敷设在城市道路上或横穿城市道路时,应考虑与道路设计的兼容性。混行段应考虑其他道路交通使用者的要求。4.1.2线路在路中与路侧的转换段应进行特殊设计,应设置有轨电车专用标志标线和信号灯。4.1.3线路应设置醒目易识别的标志标线,应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之间采用路缘石、栏杆或灌木、黄线分隔,平面交叉口有轨电车行车轨迹宜采用颜色、铺装等标识。4.2平面交叉口4.2.1平面交叉口设计应根据交通组织设计及交通工程要求,处理好行人、有轨电车、机动车、非机动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4.2.2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有轨电车与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设施应进行综合设计,并应做到相互协调。4.2.3交叉口的信号控制策略应遵循整体交通系统协调运行原则,采用信号控制的交叉口宜采取措施实现有轨电车的优先通行。4.2.4设于交叉口的有轨电车布线路应同时遵循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程》DGJ08—2106的设计原则,并应经交通管理部门认可。4.2.5设于交叉口的有轨电车信号应接入道路信号机,信号接入方案和设备应经交通管理部门认可。—8—4.3乘客通道与行人过街4.3.1车站应设置用于乘客过轨与进出的乘客通道,通道应符合安全与无障碍通行要求。4.3.2车站设置在路中时,乘客进出站宜采用地面过街。乘客通道应符合以下规定:1站台端与人行横道间应设置不小于10m的缓冲区。2车站设置在路段中间时,乘客通道与机动车道的平面交叉口应采用信号控制。4.3.3车站设置在路中时,采用立体过街应符合下列规定:1乘客进出站横穿快速路应设置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2乘客进出站横穿其他道路走行距离大于等于30m时应设置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3在商业或轨道交通车站、铁路车站、码头等区域宜与已有的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两侧建筑物或地下开发相结合。4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的规定。4.3.4用于过轨的乘客通道应与道路人行横道分离设置,困难情况下无法分离时应设行人专用信号灯。4.3.5有轨电车路段中设置道路人行横道时,可根据行人过街流量、道路交通流量以及视距等因素设置行人专用信号灯,引导行人跨轨时注意有轨电车行驶方向或行人专用信号灯。—9—5客流与交通流量预测5●1●1客流预测依据应包括:1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3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及有轨电车线网规划。4近5年内包含居民出行调查的城市交通综合调查。5●1●2客流预测过程中,应对预测所需的影响因素做论证分析并给出合理设定。影响因素应包括:1国民经济发展水平。2规划人口(含流动人口)及就业岗位分布。3道路、常规公共交通网络。4小汽车发展水平。5交通需求管理、票制票价政策。5●1●3客流预测应以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为技术手段进行。预测报告中应给出客流预测技术流程,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需提供工程项目各车站步行吸引范围内现状及规划的人口与岗位数据。5.2客流与交通流量预测5●2●1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和道路交通流量预测的目标年限应与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年限一致。5●2●2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与交通流量预测内容应包括:—10—1城市交通总体需求预测:出行总量,分区域的出行方式结构,全日及高峰时段的全方式及公共交通出行OD。2网络客流预测:工程项目远期设计年限建成网络的总客流量、负荷强度、平均乘距、换乘客流量和换乘系数,以及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量、客流负荷强度、平均运距和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3线路客流预测:全日客流量、换乘客流量、平均运距、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负荷强度和客流时段分布曲线。4车站客流预测:全日和早/晚高峰小时各车站上下行的乘降客流、站间断面流量以及相应的超高峰系数。车站的客流高峰不出现在早、晚高峰时段时,应预测分析车站高峰客流出现时段及车站乘降客流。5站间OD客流预测:全日和高峰小时的各车站站间OD。6换乘客流预测:全日和高峰小时的各换乘车站及主线与支线换乘站的分方向换乘客流量及占车站总客流量的比重。7客流敏感性分析:应根据初期和远期不同影响因素给出全日客流量及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的波动范围。8对于有轨电车平交通过的主要交叉口,应预测各设计年限主要交叉口全日及高峰小时的分流向道路交通量,并分析有无有轨电车对主要道路交通流量的影响。—11—6运营组织6.1一般规定6.1.1运营组织设计应根据有轨电车线网规划、预测客流量和乘客出行需求明确运营需求,确定运营规模、运营模式和运营管理方式。6.1.2运营规模应遵循提高线网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的原则,根据线网运营需求综合确定。6.1.3运营模式应明确车辆运行、调度指挥、运营辅助系统、维修保障系统和人员组织等方面的管理模式。6.1.4运营状态应包含正常运营状态、非正常运营状态和紧急运营状态。系统运营必须在能够保证所有使用系统的人员、乘客以及系统设施安全的情况下实施。6.1.5配线设置应充分发挥有轨电车网络化运营特征,满足线网的灵活调度管理需求。6.2运营规模6.2.1系统设计能力应满足各区段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的需要,系统最大设计能力不应低于24对/h行车密度的要求。6.2.2车辆选型应根据设计年限中最大高峰小时单向断面客流量、线网调度与运营线路方案确定。车厢有效空余地面面积站立乘客标准宜按每平方米站立5名乘客计算。6.2.3线路的最大运行间隔初期高峰时段不应大于5min,平峰时段不宜大于10min;远期高峰时段不应大于2.5min,平峰时段—12—不宜大于6min,低峰时段不宜大于15min。6●2●4运营线路宜组织共线、区段、环线或多种方式混合运行。同一方向的共线运营线路不宜超过3条。6●2●5旅行速度应根据车辆动力性能、线路、车站分布、交叉口分布、交叉口信号延误综合确定。车辆通过平面交叉口的最高运40km/h。6●2●6车辆配属数量应根据运营线路运能与运量的匹配要求,以及检修车辆和备用车辆的数量要求,按初期需要进行购置。6●2●7车辆基地的功能、规模和各项设施的配置,应满足系统设计最大能力的需要,可根据线路建设时序分期建设。6.3运营模式6●3●1线路采用瞭望驾驶模式,驾驶员必须按照时刻表和进路依据有轨电车进路指示灯与通行信号灯的指示行车,平面交叉口信号应由交通管理部门控制。6●3●2各系统必须保障驾驶员在可视距离内控制车辆及车载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6●3●3车辆可联挂运营,车辆总长度不得超过75m。6●3●4车辆通过站台的运行速度不应大于40km/h。6●3●5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应在车辆停止后方可开启车门;车辆启动前应通过目视或技术手段确认车门已关闭。6●3●6站后折返运行的车辆,应在折返站清空乘客后再进入折返线。故障或事故车辆退出运营前,应先清空乘客。6●3●7线网应集中设置调度中心,调度中心具有对全网所有运营线路的车辆运行、供电等系统进行集中监视的功能。—13—6.4运营配线6.4.1起终点站、折返站应设置折返线、折返渡线或灯泡线。折返能力应满足系统最大设计能力的运营要求。6.4.2联通运营的线路之间应设联通线,宜采用互通道岔连接。接轨站的配线应保证进站车辆不会因进站进路被占用而停在交叉口范围内。6.4.3为满足故障运行工况的需要,当线路长度超过6km时,宜在沿线每隔2km~3km设置临时折返的渡线。6.4.4车辆基地出入线应连通上下行正线,宜采用互通道岔同时连通上下行双方向,其通过能力应根据系统最大设计能力要求、运营要求和平面交叉口通过能力计算核定。6.5运营管理6.5.1运营管理机构应结合网络运营管理要求统筹设置。6.5.2运营管理资源应根据线网规划和各运营线路合理配置,并满足运营管理和维修保障的资源共享要求。6.5.3运营管理系统应满足对设备设施运营状态、维修状态的监控与管理。6.5.4首条线路的系统运营人员定员不宜超过20人/km。后续建设的线路运营人员定员指标不宜大于15人/km。6.5.5运营管理模式应根据运营状态确定。运营机构应对不同的运营状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程和规章制度。—14—7车辆7.1一般规定7.1.1车辆应确保在寿命周期内正常运行时车辆本身、车上乘客及乘务人员的安全,对道路上其他交通不产生安全危害,应具备故障、事故和灾难情况下对人员和车辆救助的条件。7.1.2车辆及其内部设施应使用不燃材料或无卤、低烟的阻燃材料。7.1.3车辆应采取减振与防噪措施。7.1.4车辆应根据线网的预测客流量、环境条件、线路条件、运输能力要求等因素综合比较选定。7.1.5车辆应采用模块组合型式,客室内部不应设置台阶,局部斜坡不应超过12%,车辆主要技术规格应符合表7.1.5的规定。表7.1.5车辆主要技术规格车型参数车型参数参数车辆宽度(mm)车辆高度(mm)车内净高(mm)车门入口处地板面距轨面高度(mm)轴重(t)固定轴距(mm)每侧车门数(对)2650(或2400)≤3750≥2100≤350≤12.5≤1850≥4—15—续表7.1.5车型参数参数车门宽度(mm)双开门≥1300单开门≥800车门高度(mm)≥1900受电弓工作高度(mm)3800~6200站立标准定员6人/m2超员8人/m2车辆最高运行速度(km/h)70注:1●乘客人均重量按60kg/人计;2●可站面积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的规定。7●1●6车辆使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环境条件1)海拔不超过1400m;2)环境温度为—25℃~十45℃;3)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90%(月平均温度为25℃时);2线路条件1)线路轨距为1435mm;2)最小平面曲线半径为20m;3)最小竖曲线半径为650m;4)最大坡度为70%。3供电条件1)架空接触网供电;2)供电电压为DC750V,波动范围在DC500V~DC900V,线路走行轨为负极;3)再生制动时最高电压不高于DC1000V。7.1.7有轨电车车辆限界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中的有关规定。7.1.8车辆转向架的每根动轴或同心轴线上的测量轴重与该转向架的测量平均动轴轴重之差不应超过±2%。7.1.9车辆每个车轮的测量轮重与该轴或同心轴线上两轮的测量平均轮重之差不应超过±4%。7.1.10车辆同轴或同心轴线上车轮直径之差不应超过0.5mm;同一动力转向架各轮直径之差不应超过1mm;同一非动力转向架各轮直径之差不应超过2mm。7.1.11任何工况下车厢地板面与轨面的高差不应超过70mm。7.1.12车辆构造速度应不小于车辆最高运行速度的1.1倍。7.1.13车辆动态特性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1最高运行速度不应小于70km/h。2倒车行驶速度不应大于10km/h。3牵车联挂速度不应大于3km/h。4平均加速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车辆速度从0加速到30km/h,不应小于1.0m/s2;2)车辆速度从0加速到70km/h,不应小于0.7m/s2。5车辆的牵引瞬时加速度不应大于1.3m/s2,牵引纵向冲动率不应大于1.0m/s3。6车辆制动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1)常用制动平均减速度从70km/h减速到0(包括响应时间),不应小于1.2m/s2;2)安全制动平均减速度从70km/h减速到0(包括响应时间),不应小于1.5m/s2;3)紧急制动平均减速度从70km/h减速到0(不包括响应时间),不应小于2.8m/s2;4)常用制动平均冲动极限不应大于1.5m/s3。7车辆运行的平稳性指标应小于2.5,车辆的脱轨系数应小—17—7.1.14车辆内部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GB14892的有关规定。7.1.15车辆外部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B/T7928的规定:1车辆停止运行,测得的连续噪声值不应大于62dB(A)。2车辆在露天地面水平直线区段自由声场内无昨道床无缝轨道上,以60km/h速度运行时,测得的连续噪声值不应大于77dB(A)。7.1.16车辆应具有下列故障运行能力:1车辆在超员载荷和在丧失1/4动力的情况下,应能在最大坡道上启动并运行至终点后退出运营。2车辆在空车和在丧失1/2动力的情况下,应能从发生故障点启动并运行至车辆基地。3车辆牵引系统故障时不可引起其他车辆部件及设备的故障和损坏。4车辆联挂可以在线路任意地段进行,无需特殊工装,两名正常工作的车辆司机即可完成。7.1.17车辆加长或联挂应按与之匹配的模块进行组合,其最大组合长度不应大于75m。7.1.18车辆客室内应设置不少于两处轮椅或童车停放区,并应设置固定轮椅或童车的设施。7.1.19车辆客室内应当设置为需要照顾的乘客提供服务的专座,其他区域应设置为站立乘客提供服务的扶手或拉手。7.1.20有轨电车车辆技术要求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通用技术条件》CJ/T417的有关规定。7.2车体7.2.1车体材料可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车体应采用整体承载—18—结构,在寿命期限内承受正常载荷时不应产生永久变形和疲劳损伤,应满足修理和纠正脱轨的要求。7.2.2车体结构设计寿命不应低于30年。7.2.3车体防火设计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机车防火和消防措施的规程》GB/T6771的规定;非金属材料防火要求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机车车辆阻燃材料技术条件》TB/T3138的规定。7.2.4车体的内外墙板之间,以及底架与地板之间,应敷设吸湿7.2.5车体应符合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的要求。7.3转向架7.3.1转向架性能、主要尺寸应与车体、线路相互匹配,并应保证其相关部件在允许磨耗限度内,能确保车辆以最高运行速度安全平稳运行。7.3.2转向架的使用寿命应不低于30年。7.3.3车辆至少配置有3台转向架,动车转向架和拖车转向架之比不小于2:1,转向架应具有相同的结构和与车体的接口。7.3.4除轮对外,所有转向架的零件和装在转向架上的部件与轨顶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60mm。7.3.5转向架应采用橡胶弹性车轮,其橡胶件的设计使用寿命不应低于60×104km或5年。7.3.6转向架应采用两系悬挂装置,一系、二系悬挂元件故障时应不影响车辆运行的安全。7.4电气系统7.4.1电传动系统宜采用变频调压的交流传动系统。—19—7.4.2电传动系统应具有牵引和再生制动的基本功能。7.4.3车辆可以双向驾驶,两端均设有驾驶室。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驾驶室为操纵驾驶室,其他驾驶室被锁定。7.4.4电传动系统应能充分利用轮轨黏着条件,并应具有反应灵敏的防空转、防滑行控制和防冲动控制。7.4.5车辆上部分电气系统出现故障时,允许车辆降速运行。7.4.6车辆应配置免维护蓄电池,容量应满足至少30min对车辆应急负载供电的需要。7.4.7车辆应设置避雷装置。7.4.8车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能试验及限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TB/T3034的规定。7.4.9车辆内部、外部电气设备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GB/T4208的规定。7.4.10车辆电气设备及电路的接地保护、绝缘保护、电气安全等通用规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铁路应用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第1部分一般使用条件和通用规则》GB/T21413.1的规定;电路开关与控制所用电工器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铁路应用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第2部分电工器件通用规则》GB/T21413.2的规定。7.4.11车辆电气电路控制、调节、保护、供电所用的低压电子装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道机车车辆电子装置》TB/T3021的规定。7.4.12车辆电气设备布线、接线规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机车电气设备布线规则》TB/T1507的规定;电气配线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机车车辆电缆第1部分:额定电压3kv及以下标准壁厚绝缘电缆》TB/T1484.1的规定。7.4.13车辆电气通信网络用电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机车车辆电缆第4部分:无卤低烟阻燃通信网络用电缆》TB/T1484.4的规定。—20—7.5制动系统7.5.1当单个转向架制动系统故障时,车辆可以隔离此转向架继续运行。7.5.2制动模式应至少包括常用制动、紧急制动、安全制动、保持制动和停放制动。7.5.3制动方式应至少包括电制动、液压摩擦制动、磁轨制动,其中电制动优先级最高,液压摩擦制动其次,磁轨制动优先级最低。7.5.4车辆应具有撒砂功能,在紧急制动模式时撒砂装置应能自动启动。7.6外部照明7.6.1车辆的外部照明应至少设置前照灯、防护灯、制动灯、转7.6.2在无其他照明情况下,在车辆前端70km/h最大紧急制动距离处,前照灯照度不应低于2lx。7.6.3前照灯亮度具有近光、远光,司机可调,防止车辆交会时对司机的眩目。7.6.4车外照明应考虑车辆在任何亮度条件下行车安全的需要及其他道路交通车辆、行人的安全。7.7安全与应急设施7.7.1车辆两端及边缘应为连续性裙边,车轮前应设置保护设备及安全空间,防止行人及其他物体被卷入车底。7.7.2客室车窗及其他孔洞应预防乘客往外探身,或从中向外—21—抛掷大件物品。7●7●3客室内应设置具有乘务员与乘客间双向通信功能的乘客紧急报警装置。7●7●4客室车门系统应设置安全联锁,确保车辆运行过程中不能开启、车门未全关闭时不能启动车辆。7●7●5客室、司机室应配置便携式灭火器具,安放位置应有明显标识并便于取用。7●7●6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或箱体应采取保护性接地措施。7●7●7客室应设置应急锤。7.8其他运行要求7●8●1车辆应在端部配备声响警示设备,声响警示设备应设两级音量:1低级别音量适用于道路上警示附近行人,此音量下发出的声音应不同于其他道路系统车辆。2高级别音量适用于非道路及紧急情况,当有轨电车靠近时,应有足够音量警示轨道上的工作人员。7●8●2车辆两侧应配备后视设备,其尺寸应包含在车辆轮廓线内。—22—8限界8.1一般规定8.1.1限界分为车辆轮廓线、动态限界和线路建筑限界。8.1.2车辆轮廓线、动态限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8.1.3车辆轮廓线、动态限界和线路建筑限界应满足有轨电车线网互联互通的要求。8.2基本参数8.2.1制定动态限界的车辆基本参数应符合表8.2.1的规定。表8.2.1车辆基本参数(mm)项目计算取值计算车体宽度2650计算车辆高度3750计算转向架固定轴距1600~1850车门型式塞拉门受电弓工作面距走行轨面高度3800~6200注:本表仅供限界设计使用。8.2.2制定动态限界的运行速度和风荷载应符合以下规定:1过站限界车辆计算速度应为40km/h。2区间限界车辆计算速度应为70km/h。3高架线或地面线风荷载应为400N/m2。—23—8.3线路建筑限界8.3.1线路建筑限界净高线应根据接触网悬挂结构高度确定,且应不低于4500mmO8.3.2相邻区间线路建筑限界应符合以下规定:1两线间无立柱或不可跨越的隔离设施时,两动态限界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mO2两线间设有立柱时,两动态限界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600mm,动态限界与立柱的间隙不应小于100mmO3两线间设有不可跨越的隔离设施时,两动态限界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200mm,动态限界与隔离设施的间隙不应小于500mmO8.3.3动态限界最宽处与机动车道分隔设施的横向最小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1机动车道分隔线:250mmO2路缘石:350mmO3分隔护栏:350mmO8.3.4动态限界与信号机、限速牌及其他设施的横向最小距离应不小于150mmO8.3.5动态限界最宽处与相邻人行道的横向最小距离不应小于300mmO8.3.6地面线路动态限界与连续建筑物之间的距8.3.7单线地下、高架线路应设安全区,安全区宽度不应小于600mm,高度不应小于2000mmO8.3.8双线地下、高架线路动态限界与隧道壁或桥梁翼缘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O8.3.9任何情况下站台面均不应高于车厢入口处地板面,站台—24—面与车厢入口处地板面高差宜为70mmo8.3.10站台边缘至车厢入口的横向间隙,直线段宜取50十—EQ\*jc3\*hps10\o\al(\s\up4(5),0)mm,最大不得超过75mm;曲线段最大不得超过150mmo8.3.11车站直线段建筑限界应符合以下规定:1车站有效站台范围内的柱、墙与动态限界的距离不应小3车站有效站台范围外的楼扶梯、侧墙与动态限界的距离4车站内其他设施与动态限界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o8.3.12车辆基地限界应符合下列规定:1车辆基地库外动态限界应按区间规定执行o2车辆基地库内检修平台及安全栅栏与车辆轮廓线之间的安全间隙宜为100mmo3车辆基地车库大门与动态限界的距离应不小于150mmo4受电弓车辆升弓进库时,车库大门应按受电弓动态限界设计o8.3.13两线交叉处的设施应满足相邻两线动态限界的要求o—25—9线路9●1●1线路应按运营功能定位,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辅线及安全线。9●1●2线路应依据城市规划进行选线布置。依据有轨电车在城目标。9●1●3线路选线应符合工程实施安全原则,宜规避不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段,减少管线迁改,宜保护文物和重要建、构筑物,同时宜结合施工方法,降低工程风险。9●1●4有轨电车线路应符合运营效益原则,线路走向应符合城市中运量客流走廊,应有通勤客流、大型客流点的支撑。9●1●5线路总体布置应结合城市交通的特点,满足交通组织要求,依据周边道路等级合理布置横断面。分期实施时应近远期结合。9●1●6线路设计应做到平、纵、横的协调配合,平面顺适,纵断面均衡,横断面合理。9●1●7线路选线应满足城市环境相关的规定,应减少振动、噪声等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9●1●8车站分布及站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车站分布应以线网规划的换乘节点、城市交通枢纽点为基本站点,结合城市道路布局和客流集散点分布确定。车站布设—26—2车站站位选择应满足用地规划和环境要求,并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3车站型式可结合道路及客流要求布置合理选择,可分为9.1.9线路敷设方式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地理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宜采用地面线,应处理好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局部地段为保证有轨电车通行效率也可采用地下线或高架线。9.1.10线路横断面宜结合城市道路功能合理布置,敷设于道路红线内时,应与道路一体化设计。9.1.11有轨电车线路间相交应采用平交。9.1.12有轨电车与其他轨道交通线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铁路等设施相交时应采用立交。9.1.13有轨电车线路与主干路等级以下的道路相交时应采用平交;与主干路相交时,应根据交叉口交通流量、服务水平等因素论证确定交叉方式。9.2横断面9.2.1有轨电车线路敷设于道路路中时,横断面应结合道路等级、服务功能、交通特性,结合各种控制条件,在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合理布设。有轨电车线路敷设于道路路侧时,横断面应结合实际用地范围及管线情况合理布设。9.2.2交通混行段横向坡度应结合道路统一考虑,根据断面宽度、路面类型、纵坡及气候条件确定,宜采用1.0%~2.0%。专用路权地段,铺装面横向排水坡度不宜小于3%,并满足排水要求。9.3平面9.3.1平面曲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7—1线路平面曲线包括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2线路平面圆曲线半径应根据车辆、地形条件、运行速度、环境要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用。3最小曲线半径不宜小于35m,困难条件下不宜小于25m。4线路平面曲线半径选择宜适应所在区段的车辆运行速度要求。当条件不具备设置满足要求的曲线半径时,应按限定的允许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计算允许通过的最高速度:1)正常情况,允许欠超高为61mm时,当曲线最大超高为120mm时,最高速度限制应按式9.3.1-1计算,且不应大于车辆最高运行速度。V=3.91\/R(km/h)(9.3.1-1)2)在瞬间情况下,允许最大欠超高为75mm,当曲线最大超高为120mm时,最高速度限制应按式9.3.1-2计算,且不应大于车辆最高运行速度。V=4.08\(9.3.1-2)式中:V—速度(km/h);R—曲线半径(m)。5车站站台宜设在直线上。若设置在曲线上,其站台有效6折返线、停车线宜设在直线上,困难情况下,可设在曲线上,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7线路不宜采用复曲线。9.3.2缓和曲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车辆通过速度以及曲线超高设置等因素计算选用。2宜在缓和曲线长度内完成直线至圆曲线的曲率变化,包括轨距加宽过渡和曲线超高的递变。缓和曲线长度宜符合表—28—表9.3.2缓和曲线长度(m)RV7065605550454035302520152500L————————————H 2000L15 H29 1500L202015—————————H393429—————————1200L252015—————————H494236 1000L30252015 H58504336 800L4035302515———————H7363544537———————700L4535302515 H8372615143 650L454035302015 H897766554637 600L504535302015——————H978371605040——————550L554540352015H1069178655444500L605045402020H11610085725948450L60554035252015H1201119580665442400L60554535252015H12012510790746048—29—续表9.3.2RV706560555045403530252015350L6055554035252015H12012012010285695442300L5555503530201515H1201201199980634936250L55554535251515H12012011896765843200L504540302015H120120120957353150L50402515H1201209771100L302515H1201077450L2515H1209540L252015H1201186735L2015H1207625L2015H12076注:R—曲线半径(m);V—速度(km/h);L—缓和曲线(m);H—曲线超高(mm)。9.3.3线形最小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最小圆曲线长度不应小于15m,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一辆车的全轴距。2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不应小于15m,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一辆车的全轴距。—30—9.3.4正线上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长度不应小于15m,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一辆车的全轴距。9.3.5道岔铺设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正线道岔型号宜不小于6号。2道岔宜设在直线地段,道岔两端与平曲线端部、竖曲线端部或车站有效站台端部的直线距离不应小于5m。9.3.6折返线和停车线设置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Thermo-fluids》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艺术教育概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统计软件操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营销业务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机器人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防震减灾工作总结5篇
- 电气工程师工作总结
- 【名师金典】2022新课标高考生物总复习限时检测21染色体变异和人类遗传病-
- 【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苏教版化学检测题-选修四:《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 2024年纸张销售合同
- 手动及手持电动工具培训考核试卷
- 2024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自然辩证法习题及答案
- 特色农产品超市方案
- 2024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合同
- 物流仓库安全生产
- 2024年医院食堂餐饮独家承包协议
- 保险公司廉政风险防控制度
- DB34T4868-2024智慧医院医用耗材院内物流规范
- 2025年蛇年年会汇报年终总结大会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