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征文_第1页
中华传统文化征文_第2页
中华传统文化征文_第3页
中华传统文化征文_第4页
中华传统文化征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征文TOC\o"1-2"\h\u8853第一章: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2193521.1文化传承的历程 2298951.2儒家思想的精髓 2277811.3道家思想的摸索 219356第二章: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 3150582.1诗词歌赋的魅力 3269882.2唐宋八大家的成就 3173772.3戏曲艺术的繁荣 312524第三章: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 499813.1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4137933.2园林艺术的意境 4317073.3现代建筑的传承与创新 416428第四章: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 597094.1春节习俗的演变 5154204.2中秋节的团圆之意 5172854.3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511323第五章:传统宗教与信仰 678975.1道教的发展与影响 618975.2佛教的传入与普及 6308285.3儒家思想的宗教化 78576第六章:传统服饰与饰品 7320966.1汉服的演变与特点 7169246.2传统饰品的文化内涵 745436.3现代服饰的传承与创新 85243第七章:传统美食与文化 855777.1地方美食的特色 866667.2美食与节日的关系 9181007.3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924224第八章:传统医学与健康养生 1078238.1中医的发展与成就 10254338.2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0297368.3养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07526第九章:民间艺术与技艺 11253739.1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1141819.2民间艺术的魅力 1114149.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21947第十章: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12507810.1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 122083610.2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132583310.3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价值 13第一章: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1.1文化传承的历程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精神。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创造、积累、传承着丰富的文化财富。这些文化传承的历程,既彰显了民族特色,又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华文明便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那时,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学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各抒己见,共同推动着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化传承,为后世奠定了基础。汉代以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文化传承更加注重道德教化和人文关怀。佛教传入我国,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唐宋时期,诗词、书画、戏曲等艺术形式达到了巅峰,文化传承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明清时期,传统文化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小说、戏曲等文学艺术形式日益成熟,科举制度使得文化传承更加普及。这一时期的文化传承,为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1.2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髓在于“仁、义、礼、智、信”五常。这一思想体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仁,即关爱他人,提倡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义,指坚守道义,维护社会正义。礼,强调礼仪规范,使社会秩序井然。智,提倡勤奋学习,增长知识。信,强调诚信为本,守信用人。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于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君子。这一思想体系,对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影响。1.3道家思想的摸索道家思想,起源于我国古代,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强调个人修养和内心的宁静。老子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观点,认为世间万物都是道的表现。庄子则主张“逍遥游”,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道家思想的核心,在于“无为而治”。这一观念认为,顺应自然,减少人为干预,才能使社会和谐发展。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们在面对人生和社会时,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自然法则的遵循。第二章: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2.1诗词歌赋的魅力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源远流长,诗词歌赋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以诗词歌赋为载体,抒发情感、寄托理想,使之成为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诗词歌赋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诗歌以五言、七言、词、曲等形式,通过平仄、押韵、排比等手法,展现出优美的音韵美。同时诗词歌赋在表现手法上,或抒情、或叙事、或写景、或议论,各具特色。在内容上,既有咏史抒怀、山水田园,又有市井生活、宫廷秘事,包罗万象。2.2唐宋八大家的成就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宋代的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他们在诗词歌赋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唐宋八大家的诗词歌赋,既有豪放派,又有婉约派,风格各异。他们在创作中,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提倡文学的创新意识。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仍为人们传颂,成为古代文学艺术的典范。2.3戏曲艺术的繁荣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历经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戏曲艺术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唐宋时期,戏曲艺术逐渐繁荣,成为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唐宋时期的戏曲艺术,以杂剧、南戏、院本等为主要形式。杂剧以幽默诙谐、讽刺时事为特点,深受百姓喜爱;南戏则以其曲调优美、表演精湛而闻名;院本则以其严谨的结构、深刻的主题,展现了戏曲艺术的严肃性。唐宋时期的戏曲艺术家们,还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曲目,如《西厢记》、《长生殿》等,成为后世戏曲艺术的经典之作。古代文学艺术中的诗词歌赋、唐宋八大家的成就以及戏曲艺术的繁荣,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第三章: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3.1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其风格与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审美。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选址、规划、设计等方面均充分考虑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古代建筑追求对称、平衡的美感,强调轴线布局,形成严谨有序的空间格局。古代建筑在结构上采用木构架体系,具有很高的抗震功能和可塑性。古代建筑的风格可分为几个时期:秦汉时期以宏伟壮观、整齐划一为特点;唐宋时期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风格优美、典雅;明清时期则更加注重装饰与雕刻,呈现出繁复精美的风格。3.2园林艺术的意境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其意境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林艺术通过山石、水体、建筑、植被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创造出既具有自然美又富有诗意的空间。园林意境的营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借景,即利用园林周围的自然景观,使之与园林内部景观相融合,扩大园林空间;其次是障景,通过植物、建筑等手段,在园林中设置障眼法,使游览者产生曲径通幽之感;再次是框景,即利用门窗、洞口等框架,将园林景观切割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最后是意境,园林中的景点命名、对联、题刻等,都寓意深远,引发游览者的联想与感慨。3.3现代建筑的传承与创新在现代社会,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成为建筑领域关注的焦点。现代建筑在继承传统风格与特点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传承方面,现代建筑借鉴古代建筑的比例、尺度、色彩等元素,使之与现代建筑风格相融合,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同时现代建筑在结构、材料、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提高建筑的安全、舒适、环保功能。园林艺术方面,现代园林在继承传统园林意境的基础上,注重与现代生活需求的结合,创造出富有时代特色的园林景观。如城市公园、生态湿地等,既体现了自然美,又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今后的建筑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将其与现代建筑相结合,为现代生活创造出更多美好的空间。而不失深度,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撰写的第四章内容:第四章: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4.1春节习俗的演变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当时人们以岁首祭祀神灵和祖先,以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时间的推移,春节习俗经历了由简至繁,再由繁至简的演变过程。在先秦时期,春节主要是一个农业祭祀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仪式,感谢神灵和祖先的庇佑。汉代以后,春节逐渐发展成为全民性的节日,增添了放鞭炮、贴春联、挂灯笼等习俗。唐宋时期,春节的庆祝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如舞龙舞狮、杂技表演等。明清时期,春节习俗达到了顶峰,除了上述活动外,还增加了祭灶、扫尘、守岁等环节。但是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繁复的习俗逐渐被简化或遗忘。现代社会中,春节习俗更加注重团圆和家庭和睦,如吃团圆饭、互赠红包等。4.2中秋节的团圆之意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主要流行于汉族地区,也受到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欢迎。中秋节的核心意义在于团圆,它象征着人们对家庭和睦、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古人认为月亮是团圆的象征,因此在中秋之夜,人们会举行祭月、赏月等活动,以表达对团圆的渴望。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增添了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习俗。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寓意着团圆和美满。在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共享月饼和美食,同时欣赏皎洁的月光,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中秋节还有赏花灯、猜灯谜等娱乐活动,增添了节日的趣味性。4.3重阳节的传统习俗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其习俗主要包括登高、赏菊、佩茱萸等。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古人认为重阳节这一天登高可以避邪驱灾、延年益寿。因此,在这一天,人们会选择登山、爬楼等高处,以示登高之意。同时登高还可以欣赏秋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赏菊是重阳节的另一项重要习俗。菊花被誉为“秋之花”,在重阳节期间盛开,象征着长寿和吉祥。人们会在这一天赏菊、插菊、佩戴菊,以祈求健康和平安。佩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茱萸具有驱邪避灾的作用,人们会在重阳节这一天将茱萸插在头发上或佩戴在身上,以祈求平安和健康。重阳节还有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丰富了节日的内涵和趣味性。第五章:传统宗教与信仰5.1道教的发展与影响道教,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巫术和方仙道,成熟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强调“无为而治”,追求长生不老、天人合一。道教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经典体系、独特的宗教仪式和信仰习俗。道教对我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哲学思想丰富了我国古代哲学体系,如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观念,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道教在民间信仰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如神仙信仰、风水学说等。道教还与中医药、养生保健、武术等领域密切相关,为我国传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5.2佛教的传入与普及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于两汉之交传入我国。佛教的传入,对我国宗教、文化、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在我国传播过程中,逐渐与道教、儒家等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佛教传入我国后,迅速普及。佛教经典翻译成为重要的文化活动,推动了中印文化的交流。佛教寺院成为民间信仰的重要场所,佛教僧侣在民间具有较高的地位。佛教艺术如壁画、雕塑等,丰富了我国艺术宝库。5.3儒家思想的宗教化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的政治伦理学说,虽然在性质上并非宗教,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却呈现出一定的宗教化倾向。儒家思想的宗教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被视为具有神圣性的经典,成为人们信仰的对象。儒家思想中的“天命”观念,使人们信仰“天意”和“天道”,具有宗教性质。儒家倡导的道德规范,如仁、义、礼、智、信等,成为人们遵循的信仰准则。儒家思想在民间信仰中,如祖先崇拜、土地公信仰等,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儒家思想的宗教化,使我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宗教信仰格局,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第六章:传统服饰与饰品6.1汉服的演变与特点汉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汉服的演变与特点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自商周时期起,汉服的基本形制已初步形成,主要包括上衣、下裙、裳、带等部分。至汉代,汉服逐渐形成了以直裰、曲裾、圆领袍等为代表的多样化款式。唐代是汉服发展的鼎盛时期,服饰风格更加丰富多彩,如胡服、曲裾、曳撒等。宋代以后,汉服逐渐走向简约,以圆领直身、马面裙等为主要款式。汉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严谨:汉服采用平面剪裁,注重对称与平衡,使穿着者显得端庄大方。(2)线条流畅:汉服的线条设计简洁流畅,既符合人体工程学,又具有审美价值。(3)色彩丰富:汉服色彩丰富,既有鲜艳的红色、黄色,也有典雅的蓝色、黑色等。(4)蕴含文化:汉服上的纹饰、图案等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龙、凤、蝙蝠等象征吉祥如意。6.2传统饰品的文化内涵传统饰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下从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传统饰品的文化内涵。(1)玉饰品: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象征着吉祥、美好。如玉佩、玉镯、玉簪等,既具有装饰作用,又富含寓意。(2)金银饰品:金银饰品在古代是财富的象征,同时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如金戒指、银耳环等,工艺精湛,造型各异。(3)骨角饰品:骨角饰品源于古代的图腾信仰,如骨簪、角梳等,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情。(4)石饰品:石饰品在古代被认为具有驱邪避凶的作用,如玛瑙、琥珀等,既美观又实用。(5)丝织品:丝织品饰品如丝带、丝巾等,质地柔软,色彩艳丽,富有民族特色。6.3现代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在现代社会,全球化的推进,传统服饰与饰品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如何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成为当代服饰设计的重要课题。(1)传承:现代服饰设计在传承传统服饰元素的同时注重挖掘其文化内涵,将传统服饰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使之更具时代特色。(2)创新:现代服饰设计在创新方面,主要体现在材质、工艺、设计理念等方面。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服饰图案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3)融合:现代服饰设计在融合方面,强调中西合璧,将中国传统服饰与西方时尚元素相结合,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4)发展:现代服饰设计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品牌塑造,提升服饰品质,使之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传统服饰与饰品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是对现代审美的回应与摸索。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继续挖掘传统服饰与饰品的文化内涵,推动其在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第七章:传统美食与文化7.1地方美食的特色地方美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美食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色。例如:广东菜以烹饪技艺精湛、口味清淡、选料讲究而著称。其中,粤式早茶是广东饮食文化的一大亮点,品种繁多,色香味俱佳。四川菜以麻辣味闻名于世,讲究色、香、味、形、器的和谐统一。火锅、麻辣烫等美食深受人们喜爱。江苏菜讲究火候、汤的制作和原料的新鲜,口味清淡、鲜美。苏式点心亦独具特色,如松鼠桂鱼、狮子头等。山东菜以鲁菜为代表,讲究烹饪技巧和原料的选用,口味鲜美、色香味俱佳。其中,扒烧、炖煮等烹饪方法别具一格。7.2美食与节日的关系在我国,美食与节日密不可分,许多传统节日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特色美食。春节:团圆饭、饺子、年糕、汤圆等美食象征着团团圆圆、美满幸福。端午节: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美食,寓意着驱邪避疫、吉祥安康。中秋节:月饼是中秋节的象征,代表着团圆、和谐。腊八节:腊八粥是腊八节的特色美食,寓意着五谷丰登、吉祥如意。7.3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传统美食技艺的传承传统美食技艺的传承,需要加强对烹饪技艺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使之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同时鼓励烹饪技艺的传承人收徒授艺,培养新一代烹饪人才。(2)美食文化的普及与推广通过各种途径,如美食节、烹饪比赛、美食书籍等,普及和推广美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美食。(3)美食产业的创新发展在传统美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美食产业,提高美食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满足现代人多样化的需求。(4)美食文化的国际化加强美食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美食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美食的国际影响力。(5)美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强对传统美食文化的保护,对具有代表性的美食技艺、美食文化遗址等进行保护和传承,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第八章:传统医学与健康养生8.1中医的发展与成就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医疗智慧。自远古时期,中医便在民间广泛传播,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中医理论不断完善。其中,《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医的鼻祖,提出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基本理论,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伤寒杂病论》则详细记录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医在历史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例如,东汉时期的华佗,被誉为“神医”,其精湛的医术和医德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为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明清时期,中医理论进一步丰富,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如李时珍、吴又可等。8.2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中药资源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物质基础。自古以来,我国的中药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中药的采集、加工和利用,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中药资源面临严峻的挑战。,过度开采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一些珍稀中药资源逐渐减少;另,农药、化肥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对中药的品质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保护中药资源,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野生中药材的保护,对重点保护品种实施严格的采集和利用管理。推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提高中药材的品质。还加大了科研力度,研究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技术。8.3养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养生文化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预防为主、注重整体调理。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饮食养生、起居养生、情志养生等多个方面。在传承方面,许多传统养生方法得以保留和发扬。例如,太极拳、五禽戏等养生功法,以及针灸、拔罐等传统疗法,都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同时养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科技的发展,现代养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加注重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养生方法,如中医养生、道家养生等。在创新过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养生文化的精华,同时借鉴现代医学的成果,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养生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健康需求,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第九章:民间艺术与技艺9.1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成为民间艺术的瑰宝。(1)传统手工艺的类别传统手工艺包括织锦、刺绣、陶瓷、漆器、雕刻、剪纸、泥塑等多种形式,它们各具特色,展现了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2)传承方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主要依靠师徒相授、家族传承和民间自发传承。在传承过程中,民间艺人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不断丰富和发扬传统手工艺。(3)传承困境与挑战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手工艺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技艺流失、市场萎缩等困境。为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创新传承方式,培养新一代手工艺人。9.2民间艺术的魅力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源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具有浓厚的民间风情和地域特色。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1)剪纸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以其精美的图案、寓意吉祥的题材和独特的剪纸技艺闻名于世。剪纸作品广泛应用于民间习俗、节庆活动等领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2)泥塑泥塑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以泥土为原料,通过捏、塑、刻等技艺,塑造出各种生动形象的作品。泥塑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了民间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3)刺绣刺绣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以绣线、绣针为工具,在布料、丝绸等材料上绣制出各种图案。刺绣作品色彩斑斓、技艺精湛,是民间艺术的瑰宝。9.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代代相传的、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各种民间文化表现形式。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1)保护措施我国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名录、设立专项基金等。(2)传承与发展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应注重其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培训班,培养新一代传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