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方案_第1页
能源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方案_第2页
能源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方案_第3页
能源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方案_第4页
能源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方案TOC\o"1-2"\h\u14288第1章引言 316411.1研究背景 3130281.2研究目的与意义 431531.3国内外研究现状 411361第2章智能电网技术概述 5113542.1智能电网发展历程 572652.1.1国外智能电网发展历程 528492.1.2国内智能电网发展历程 557172.2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5293272.2.1信息化技术 560942.2.2电力电子技术 581852.2.3自动化技术 5283382.2.4分布式能源技术 682002.3智能电网发展趋势 631225第3章分布式能源系统概述 638363.1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 6249293.1.1政策支持 620683.1.2技术进展 69613.1.3市场应用 795003.2分布式能源分类与特点 763603.2.1能源类型分类 7141863.2.2应用场景分类 7109673.2.3技术特点 7281173.3分布式能源系统关键技术 8278943.3.1分布式发电技术 8305803.3.2储能技术 8245183.3.3智能电网技术 8289553.3.4多能互补与优化调度技术 831022第4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优化原理 871504.1协同优化方法 8300014.1.1系统集成优化方法 834734.1.2数学优化方法 8240404.1.3智能优化算法 9201444.2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优化模型 931644.2.1系统架构与协同优化模型框架 9171474.2.2优化变量与约束条件 9125804.2.3目标函数构建 9199124.3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优化策略 9109914.3.1基于预测的协同优化策略 92464.3.2基于需求响应的协同优化策略 9251854.3.3多时间尺度协同优化策略 920428第5章智能电网调度优化 10240545.1智能电网调度技术 10199435.1.1概述 1055655.1.2关键技术 106235.2基于大数据的电网调度优化 1036275.2.1大数据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10230895.2.2基于大数据的电网调度优化方法 10149415.3电网调度优化策略与应用 10223535.3.1优化策略概述 10270005.3.2电网调度优化应用实例 1021419第6章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配置 11245916.1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法 1148926.1.1引言 1114646.1.2数学模型 1134096.1.3优化算法 1141426.2储能系统优化配置 11211966.2.1引言 1183826.2.2储能系统数学模型 11202816.2.3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方法 11117196.3分布式能源与电网互动优化 11315666.3.1引言 1286006.3.2分布式能源与电网互动模型 12252896.3.3互动优化策略 1284416.3.4政策与市场机制 1218253第7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稳定性分析 12161487.1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 12120727.1.1频率稳定性指标 12208987.1.2电压稳定性指标 12264417.1.3功率稳定性指标 12285487.1.4系统暂态稳定性指标 12312187.2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 12136247.2.1时域仿真分析 12266017.2.2频域分析 1314717.2.3状态空间分析 1382407.2.4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分析 13296847.3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3211387.3.1优化能源结构 1380407.3.2优化调度策略 13234317.3.3加强电力系统监测与控制 13269347.3.4采用先进控制技术 13154167.3.5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 13185477.3.6加强系统互联 1326543第8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经济性评估 138058.1经济性评估方法 13139408.2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投资成本分析 14306928.3经济性评估案例分析 147207第9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环境效益分析 15178139.1环境效益评价指标 15222319.1.1碳排放减少 15189069.1.2能源结构优化 15200079.1.3能源利用效率 15297439.1.4环境污染治理 15185599.2环境效益评估方法 1568619.2.1生命周期评价法 1537999.2.2能量流与物质流分析法 15101879.2.3环境成本效益分析法 1571439.2.4环境风险评估法 15266449.3环境效益分析案例 1565909.3.1碳排放减少 16212819.3.2能源结构优化 16186919.3.3能源利用效率 1665709.3.4环境污染治理 161917第10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政策建议与展望 163139310.1政策建议 16602910.1.1完善政策体系 16644910.1.2加大资金投入 16633310.1.3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16911910.1.4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172498610.2发展前景与挑战 172309510.2.1发展前景 171162210.2.2挑战 171605110.3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172571210.3.1研究方向 171426510.3.2展望 17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能源需求不断攀升,传统能源供应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电力行业,作为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应的稳定性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智能电网应运而生,成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保障能源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手段。同时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其高效、清洁、灵活的特点,逐步成为能源行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如何优化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协同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成为当前研究的关键问题。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针对能源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化问题,提出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优化方案。通过深入分析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在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促进新能源的广泛消纳。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完善我国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理论体系,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有助于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成本,促进新能源的发展。(3)有助于推动我国能源行业的转型升级,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清洁程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3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在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微电网优化运行、能源互联网构建等方面;国内研究则侧重于智能电网规划、分布式能源接入、需求侧管理等方面。在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方面,研究者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探讨了分布式能源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在微电网优化运行方面,研究重点是如何实现微电网内部能源的高效调度和运行,以提高微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在能源互联网构建方面,研究者关注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流通和共享。国内研究方面,智能电网规划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电网结构的优化、新能源并网技术以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分布式能源接入研究主要探讨分布式能源并网对电网的影响及其消纳策略。需求侧管理研究则侧重于通过需求响应等手段,引导用户合理使用电力资源,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国内外研究在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尚存在较多挑战和不足,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第2章智能电网技术概述2.1智能电网发展历程智能电网作为21世纪能源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末。最初,电网仅具备基本的供电功能,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逐渐向智能化方向转型。本节将从国内外两个层面介绍智能电网的发展历程。2.1.1国外智能电网发展历程(1)美国:作为智能电网的先行者,美国于2003年提出“智能电网”概念,并在2007年通过《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将智能电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欧洲:欧洲智能电网发展主要受到欧盟政策推动,2006年欧盟发布《智能电网行动计划》,此后各国相继开展智能电网相关项目。(3)日本:日本在智能电网领域的发展重点在于分布式能源系统和微网技术。2003年启动“新一代能源网络计划”,旨在构建高效、可靠的智能电网。2.1.2国内智能电网发展历程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始于“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并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加大投入,推进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2.2智能电网关键技术智能电网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2.2.1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是智能电网的基础,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等方面。关键技术有: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等。2.2.2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FACTS(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技术、HVDC(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电力电子变压器等。2.2.3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是智能电网实现高效运行的关键,包括: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发电自动化等。2.2.4分布式能源技术分布式能源技术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微网技术等。2.3智能电网发展趋势智能电网作为能源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未来发展趋势如下:(1)高度信息化:智能电网将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2)高度自动化:智能电网将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减少人为干预,提高供电可靠性。(3)分布式能源系统融合:智能电网将充分发挥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作用,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广泛接入。(4)电力市场改革:智能电网的发展将推动电力市场改革,实现电力交易市场化,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5)安全与隐私保护: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第3章分布式能源系统概述3.1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我国在分布式能源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市场应用不断拓展。本章将从政策、技术、应用等方面介绍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3.1.1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分布式能源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予以支持。主要包括:《关于推进分布式能源发展的若干意见》、《分布式发电补贴政策》等。这些政策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3.1.2技术进展在分布式能源系统技术方面,我国已取得一系列突破。主要包括:分布式发电技术、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这些技术的进步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3.1.3市场应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我国市场应用广泛,涵盖了电力、供热、供冷等多个领域。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分布式风电、分布式燃气轮机发电等。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工业园区、数据中心、商业楼宇等场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3.2分布式能源分类与特点分布式能源系统根据能源类型、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可分为多种类型。本节将从这三个方面对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分类和特点分析。3.2.1能源类型分类分布式能源系统按能源类型可分为:化石能源分布式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系统、混合能源分布式能源系统。(1)化石能源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为燃料,通过燃气轮机、内燃机等设备进行发电和供热。(2)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能源,通过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等设备进行发电。(3)混合能源分布式能源系统:结合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3.2.2应用场景分类分布式能源系统按应用场景可分为:独立型分布式能源系统、并网型分布式能源系统、区域型分布式能源系统。(1)独立型分布式能源系统:主要为偏远地区或独立用户供电、供热、供冷,不与外部电网连接。(2)并网型分布式能源系统:与外部电网连接,可实现能量的互补和优化调度。(3)区域型分布式能源系统:为特定区域(如工业园区、商业楼宇等)提供能源服务,实现区域内能源的优化配置。3.2.3技术特点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高效节能:分布式能源系统可实现对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2)灵活性:分布式能源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能源价格等因素进行灵活调度,提高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3)可靠性:分布式能源系统可实现多能源互补,降低单一能源供应风险,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4)环保性:分布式能源系统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3.3分布式能源系统关键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涉及多个关键技术,本节将重点介绍以下几方面:3.3.1分布式发电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包括光伏发电、风电、燃气轮机发电等,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核心。提高分布式发电设备的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关键。3.3.2储能技术储能技术是解决分布式能源系统波动性、间歇性问题的关键。主要包括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飞轮储能等。3.3.3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支持。主要包括:能量管理系统、需求侧管理、微网控制技术等。3.3.4多能互补与优化调度技术多能互补与优化调度技术通过对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多种能源进行优化配置和调度,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主要包括:多能互补模型、优化算法、能量调度策略等。第4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优化原理4.1协同优化方法4.1.1系统集成优化方法在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过程中,系统集成优化方法起着关键作用。本节将介绍多目标优化、多阶段优化及多领域优化等集成优化方法,并分析这些方法在协同优化中的应用前景。4.1.2数学优化方法本节主要讨论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数学优化方法在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优化中的应用,并探讨这些方法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的优势和局限性。4.1.3智能优化算法本节将介绍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蚁群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并分析这些算法在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优化中的应用潜力。4.2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优化模型4.2.1系统架构与协同优化模型框架本节首先阐述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架构,然后构建一个适用于协同优化的模型框架,以实现能源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4.2.2优化变量与约束条件本节将明确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过程中的优化变量,包括发电、储能、负荷等,并梳理相关的约束条件,如功率平衡、设备容量、系统稳定性等。4.2.3目标函数构建本节将围绕经济性、环保性和可靠性等指标构建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优化的目标函数,为后续优化策略提供依据。4.3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优化策略4.3.1基于预测的协同优化策略本节提出一种基于能源需求预测的协同优化策略,通过预测分布式能源出力、负荷需求等信息,实现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实时优化。4.3.2基于需求响应的协同优化策略本节探讨利用需求响应资源,如可中断负荷、储能设备等,实现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优化的方法,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4.3.3多时间尺度协同优化策略本节将介绍一种多时间尺度协同优化策略,通过分时段、分区域地对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经济性。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编写时,请根据具体研究内容和需求进行调整。第5章智能电网调度优化5.1智能电网调度技术5.1.1概述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是指运用先进的通信、控制、计算和网络技术,对电网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分析、预测和优化控制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本章主要探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在电网优化中的应用。5.1.2关键技术(1)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2)电网状态估计与预测技术(3)优化算法与模型求解技术(4)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5.2基于大数据的电网调度优化5.2.1大数据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1)数据来源与类型(2)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3)电网调度中的大数据挑战与机遇5.2.2基于大数据的电网调度优化方法(1)数据驱动的优化方法(2)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3)基于大数据的电网故障诊断与预测(4)基于大数据的电网负荷预测与优化5.3电网调度优化策略与应用5.3.1优化策略概述(1)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2)优化算法选择与实现(3)多目标优化与协调控制5.3.2电网调度优化应用实例(1)风电并网调度优化(2)光伏发电调度优化(3)储能系统调度优化(4)多能互补调度优化(5)区域电网调度优化本章分别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基于大数据的电网调度优化以及电网调度优化策略与应用三个方面,对智能电网调度优化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我国能源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第6章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配置6.1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法6.1.1引言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保障能源供应可靠性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配置的方法及其应用。6.1.2数学模型针对分布式能源系统,建立包含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及储能环节的数学模型。模型以系统运行成本最低、能源利用率最高为目标,同时考虑系统运行约束。6.1.3优化算法介绍适用于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配置的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分析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并探讨其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配置中的应用。6.2储能系统优化配置6.2.1引言储能系统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本节主要讨论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法。6.2.2储能系统数学模型建立储能系统数学模型,考虑储能设备的容量、功率、寿命、成本等因素,以实现储能系统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最优配置。6.2.3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储能设备的适用性,提出基于实际运行数据的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方法。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储能系统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应用效果。6.3分布式能源与电网互动优化6.3.1引言分布式能源与电网的互动优化是提高能源系统运行效率、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6.3.2分布式能源与电网互动模型建立分布式能源与电网互动的数学模型,考虑双方在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环节的相互影响,以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6.3.3互动优化策略提出分布式能源与电网互动优化策略,包括需求响应、虚拟电厂、能源路由器等。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互动优化策略在提高能源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方面的作用。6.3.4政策与市场机制分析现行政策与市场机制对分布式能源与电网互动优化的影响,提出促进双方互动的政策建议和市场化措施。第7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稳定性分析7.1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7.1.1频率稳定性指标针对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频率稳定性,采用频率偏差、频率变化率等指标进行评价。7.1.2电压稳定性指标电压稳定性评价指标包括电压偏差、电压波动、电压闪变等,以反映系统在电压方面的稳定功能。7.1.3功率稳定性指标功率稳定性指标主要有有功功率波动、无功功率波动等,用于评估系统在功率调节方面的稳定性。7.1.4系统暂态稳定性指标系统暂态稳定性指标包括暂态能量函数、暂态功角稳定裕度等,用于分析系统在受到外界扰动时的稳定性。7.2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7.2.1时域仿真分析利用时域仿真方法对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包括线性化仿真和非线性仿真。7.2.2频域分析基于小信号稳定性理论,通过频域分析评估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包括传递函数、阻抗分析等方法。7.2.3状态空间分析状态空间分析方法通过构建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分析系统稳定性、能控性和能观性。7.2.4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分析利用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技术对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建模和分析。7.3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措施7.3.1优化能源结构合理调整能源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降低化石能源比例,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7.3.2优化调度策略通过优化发电、负荷、储能等设备的调度策略,实现系统运行的高效、稳定。7.3.3加强电力系统监测与控制加强对关键设备的实时监测与控制,提高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稳定性。7.3.4采用先进控制技术引入先进控制技术,如广域测量系统(WAMS)、智能保护装置等,提高系统稳定性。7.3.5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电力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稳定性。7.3.6加强系统互联通过加强电网与其他能源网络的互联,实现能源互补,提高系统稳定性。第8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经济性评估8.1经济性评估方法本节主要介绍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经济性评估的常用方法。阐述净现值(NPV)法、内部收益率(IRR)法、动态投资回收期法等静态评估方法;详细说明基于多属性决策的动态评估方法,如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探讨考虑风险因素的经济性评估方法,如敏感性分析和蒙特卡洛模拟。8.2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投资成本分析本节重点分析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投资成本。从设备投资、建设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三个方面对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投资成本进行分解;结合实际项目案例,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投资成本差异;探讨降低投资成本的可能途径,如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规模化应用等。8.3经济性评估案例分析本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进行经济性评估案例分析。简要介绍案例项目的背景、规模和主要技术特点;运用第8.1节所述的经济性评估方法,对案例项目进行详细的经济性评估;分析评估结果,揭示项目在投资收益、成本回收期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案例1:某城市智能电网项目背景:该项目为某城市新型智能电网示范项目,覆盖区域100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0亿元。经济性评估:采用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和动态投资回收期法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该项目具有较好的投资收益,预计58年收回投资成本。案例2:某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背景:该项目为某工业园区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主要包括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经济性评估:运用多属性决策方法,结合敏感性分析和蒙特卡洛模拟,对项目进行经济性评估。结果表明,该项目具有较高的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报,具备较好的经济性。案例3:某区域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综合项目背景:该项目为某区域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综合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包括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储能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经济性评估: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评估,发觉该项目在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第9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环境效益分析9.1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环境效益评价指标是衡量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对环境影响的重要工具。本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9.1.1碳排放减少评价指标包括单位发电量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9.1.2能源结构优化评价指标包括可再生能源占比、清洁能源消费比例等。9.1.3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包括能源系统总效率、能源损耗率等。9.1.4环境污染治理评价指标包括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治理投资等。9.2环境效益评估方法环境效益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9.2.1生命周期评价法对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原材料采集、生产、运输、运行和退役等阶段。9.2.2能量流与物质流分析法通过分析能源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流,评估系统对环境的潜在影响。9.2.3环境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所带来的环境效益与成本,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9.2.4环境风险评估法对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9.3环境效益分析案例以下是一个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环境效益分析的案例:某地区采用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将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与传统能源(煤、油)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以下是该系统在环境效益方面的分析:9.3.1碳排放减少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该系统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