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云南省昆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B.核仁含有RNA和蛋白质等组分,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线粒体内膜含有丰富的酶,是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D.内质网是一种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答案】C〖祥解〗(1)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密切相关。(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3)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发生,是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生成水的场所。(4)内质网是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它由膜围成的囊状、泡状或管状的结构相连形成的一个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详析】A、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若细胞骨架被破坏,会影响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A正确;B、核仁由rDNA、rRNA和核糖核蛋白三大成分组成,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生产CO2,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线粒体内膜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C错误;D、内质网是由膜围成的一个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D正确。故选C。2.某些植物细胞利用H+浓度梯度所提供的能量来吸收蔗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细胞外的pH高于细胞内,则会使该细胞对蔗糖的吸收减少B.共向运输载体的构象变化是因为ATP水解导致其发生磷酸化C.该植物细胞通过蔗糖-H+共向运输载体吸收蔗糖和H+的方式不同D.若抑制细胞中的ATP水解,则会使该细胞的蔗糖运输速率下降【答案】B〖祥解〗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详析】A、蔗糖进入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水解ATP以构建H+浓度梯度)和转运蛋白协助,方式为主动运输,若细胞外pH高,则细胞外的H+浓度下降,不利于给蔗糖主动运输提供能量,蔗糖吸收减少,A正确;B、由图可知,共向运输载体构象变化是H+浓度梯度驱动的,不由ATP水解供能,B错误;C、由图可知,植物细胞吸收蔗糖为主动运输,吸收H+为协助扩散,方式不同,C正确;D、抑制ATP水解会抑制H+主动运出细胞,使膜外H+浓度降低,蔗糖主动运输供能减弱,蔗糖运输速率减慢,D正确。故选B。3.快速分裂的癌细胞内会积累较高浓度的乳酸。研究发现,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乳酸可以促进DNA的复制B.较高浓度乳酸可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C.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在线粒体中产生大量乳酸D.敲除蛋白甲基因可升高细胞内蛋白乙的SUMO化水平【答案】D〖祥解〗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发生于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化成乳酸。【详析】A、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乳酸不能促进DNA复制,能促进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B、乳酸能促进有丝分裂后期,进而促进分裂,B错误;C、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不发生在线粒体,C错误;D、根据题目信息,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故敲除蛋白甲基因可升高细胞内蛋白乙的SUMO化水平,D正确。故选D。4.某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SHOX基因突变所致,某家系中一男性患者与一正常女性婚配后,生育了一个患该病的男孩。究其原因,不可能的是()A.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四分体时期,X和Y染色体片段交换B.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性染色体未分离C.母亲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D.该男孩在胚胎发育早期,有丝分裂时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答案】B〖祥解〗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的排布与细胞内;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假设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为A,非致病基因为a,若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四分体时期,X染色体上含显性致病基因的片段和Y染色体片段互换,导致Y染色体上有显性致病基因,从而生出基因型为XaYA的患病男孩,A不符合题意;B、若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是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会形成基因型为XAXA或YY的精子,从而生出基因型为XaYY的不患病男孩,B符合题意;C、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母亲的卵细胞形成时SHOX基因可能已经突变成显性致病基因,从而生出基因型为XAY的患病男孩,C不符合题意;D、若SHOX基因突变成显性致病基因发生在男孩胚胎发育早期,也可能导致致该男孩出现XAY的基因型,D不符合题意。故选B。5.如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某些物质合成过程,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生物大分子,④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a、b、c表示组成对应大分子的单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主要分布在细胞核,a是4种脱氧核苷酸B.①②的存在部位不同,但二者都可以起催化作用C.在动植物细胞内④可代表不同物质,原因是c的种类不同D.①→②→③的有序指导过程,体现了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答案】D〖祥解〗由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DNA、RNA、蛋白质、多糖。a、b、c分别表示四种核糖核苷酸、氨基酸、葡萄糖。【详析】A、①表示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a表示四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B、①表示DNA,②表示RNA,前者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后者主要存在于细胞质,RNA可以起到催化作用,DNA不可以,B错误;C、④表示多糖,在动植物细胞中代表不同的物质,其原因是c的排列顺序不同,C错误;D、①DNA②RNA③蛋白质的有序指导过程,体现了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正确。故选D。6.某作物的雄性育性与细胞质基因(P、H)和细胞核基因(D、d)相关。现有该作物的4个纯合品种:①(P)dd(雄性不育)、②(H)dd(雄性可育)、③(H)DD(雄性可育)、④(P)DD(雄性可育),科研人员利用上述品种进行杂交实验,成功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②杂交,产生的后代雄性不育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C.①和③杂交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需年年制种D.①和③杂交后代作父本,②和③杂交后代作母本,二者杂交后代雄性可育和不育的比例为3∶1【答案】D〖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A、①(P)dd(雄性不育)作为母本和②(H)dd(雄性可育)作为父本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均为(P)dd,表现为雄性不育,A正确;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即表现为稳定遗传,B正确;C、①(P)dd(雄性不育)作为母本和③(H)DD(雄性可育)作为父本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P)Dd,为杂交种,自交后代会表现出性状分离,因而需要年年制种,C正确;D、①和③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P)Dd,②和③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H)Dd,若前者作父本,后者作母本,则二者杂交的后代为(H)__,均为雄性可育,不会出现雄性不育,D错误。故选D。7.科学家根据化石复原了九尾狐甲鱼,九尾狐甲鱼长约10厘米,身体除了有甲壳和典型的下歪尾外,形成一排羽状的鳍,像9条尾巴,使其能够成为一个灵活的“游泳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九尾狐甲鱼发生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九尾狐甲鱼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控制尾鳍形状的基因构成了九尾狐甲鱼种群的基因库D.九尾狐甲鱼羽状尾鳍的形成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答案】C〖祥解〗(1)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2)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详析】A、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正确;C、种群的基因库包含种群中所有个体的所有基因,而不是只包含了控制尾鳍形状的基因,C错误;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九尾狐甲鱼羽状尾鳍的形成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正确。故选C。8.跑步是一种良好的健身运动,下列对跑步过程中身体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跑步过程中骨骼肌细胞代谢增强,产生大量的热量B.跑步过程中大脑皮层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腿部肌肉,调节运动节奏C.跑步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D.跑步过程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进而使呼吸运动增强【答案】B〖祥解〗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析】A、跑步过程中骨骼肌细胞代谢增强,产生大量的热量,A正确;B、跑步过程中大脑皮层通过躯体运动神经支配腿部肌肉,调节运动节奏,B错误;C、跑步过程中血糖消耗加快,促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维持血糖平衡,C正确;D、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D正确。故选B。9.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辅助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B.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相同D.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答案】A〖祥解〗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3)免疫活性物质:各种抗体和细胞因子等。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详析】A、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A正确;B、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布在免疫器官和血液、淋巴液中,B错误;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过程不同,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也就不相同,C错误;D、由于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激活B细胞的抗原决定簇可能不同,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能不相同,D错误。故选A。10.某同学在家里尝试进行生物小实验,观察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蒜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甲对大蒜的生根的影响不同B.实验结果显示生长调节剂甲促进大蒜生根具有双重性C.用50μmol·L-1的生长调节剂乙处理后大蒜将停止生长D.适当外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的类似物可用于大蒜的储存【答案】D〖祥解〗生长素的功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的生长。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和生长素的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种类有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详析】A、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甲的浓度为5μmol·L-1和10μmol·L-1时,大蒜的生根数目都是12左右,两种浓度对大蒜生根的作用效果相同,A错误;B、实验结果未显示植物生长调节剂甲有抑制大蒜生根的作用,B错误;C、用50μmol·L-1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处理后大蒜仍能生根,只是生长较为缓慢,C错误D、图中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和对照相比,随着浓度增大,生根数目越来越少,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对大蒜的生根起到抑制作用,所以适当外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的类似物可用于大蒜的储存,D正确。故选D。11.在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爆发年份,种内竞争加剧,导致出生率下降、个体免疫力减弱,翌年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在种群数量低的年份,情况完全相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内竞争强度最小B.布氏田鼠种群数量低的年份,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变C.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爆发年份,天敌捕食成功的概率提高D.布氏田鼠种群密度对种群数量变化起负反馈调节作用【答案】A〖祥解〗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详析】A、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但不能说明种内竞争最小,A错误;B、布氏田鼠种群数量低的年份,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变,因为环境容纳量主要受到环境的影响,B正确;C、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爆发年份,由于数量增加,天敌捕食成功的概率提高,C正确;D、由题干可知,布氏田鼠种群密度对种群数量变化起负反馈调节作用,D正确。故选A。12.土壤中有些细菌能在线虫的捕食威胁下产生尿素,尿素可诱导真菌产生菌丝并包裹杀死线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中细菌、真菌和线虫等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上述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线虫三者之间均存在捕食关系C.农业上利用产生尿素的细菌来抑制有害线虫的数量,属于生物防治D.上述现象能说明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答案】B〖祥解〗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其研究内容包括群落的边界和范围、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生态位、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详析】A、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线虫等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正确;B、根据题意,细菌在线虫的捕食威胁下会产生尿素,尿素可诱导真菌产生菌丝并包裹杀死线虫,表明真菌和线虫之间不是捕食关系,B错误;C、根据题意,细菌通过释放尿素诱导真菌产生菌丝陷阱,进而包裹并杀死有害线虫,这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D、题意显示,细菌通过释放尿素诱导真菌产生菌丝陷阱,进而包裹并杀死有害线虫,该事实说明(化学)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D正确。故选B。13.磷(P)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湖水中P会随生物遗体残骸、排泄物等沉入底泥。当遇到风浪扰动时,浅水型湖泊底泥中的P会进入上层水体而被生物重新利用;深水型湖泊因水体过深,底泥中的P无法被风浪扰动进入上层水体。若仅考虑P循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中P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顶端B.定期清除底泥对减缓两种类型湖泊富营养化具有同等效果C.减少外源P的输入是控制深水型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措施D.相同条件下,浅水型湖泊比深水型湖泊更易发生富营养化【答案】CD〖祥解〗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生物链越顶端,该元素或化合物浓度越高。【详析】A、含P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可被循环利用,不会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A错误;B、结合题干“当遇到风浪扰动时,浅水型湖泊底泥中的P会进入上层水体而被生物重新利用;深水型湖泊因水体过深,底泥中的P无法被风浪扰动进入上层水体”可知,期清除底泥对减缓浅水型湖泊富营养化具有较好的效果,对深水型湖泊富营养化效果不大,B错误;C、深水型湖泊因水体过深,底泥中的P无法被风浪扰动进入上层水体,减少外源P的输入是控制深水型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措施,C正确;D、磷(P)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湖水中P会随生物遗体残骸、排泄物等沉入底泥,而当遇到风浪扰动时,浅水型湖泊底泥中的P会进入上层水体而被生物重新利用,深水型湖泊因水体过深,底泥中的P无法被风浪扰动进入上层水体,故相同条件下,浅水型湖泊比深水型湖泊更易发生富营养化,D正确。故选CD。14.利用某种微生物发酵生产DHA油脂,可获取DHA(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下图为发酵过程中物质含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HA油脂的产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B.温度和溶解氧的变化能影响DHA油脂的产量C.葡萄糖代谢可为DHA油脂的合成提供能量D.12~60h,DHA油脂的合成对氮源的需求比碳源高【答案】D〖祥解〗(1)发酵罐内的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还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组分,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2)题图分析:横坐标为发酵时间,纵坐标为发酵过程各种相关物质的含量及生物量。从图可知,随着发酵的进行,葡萄糖逐渐减少,发酵到96h左右减少至0;蛋白胨在0~12h间快速减少,然后缓慢减少,发酵到96小时左右减少至0;生物量和DHA油脂的产量随着发酵进程逐渐上升。【详析】A、由图可知,DHA油脂的产量随着发酵进程逐渐增加,生物量也随着发酵进程逐渐增加,它们的变化呈正相关,A正确;B、由图可知,生物量与DHA油脂的产量呈正相关,温度和溶解氧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影响DHA油脂的产量,B正确;C、发酵液中葡萄糖被微生物吸收用于呼吸作用产生能量,供其合成DHA油脂,C正确;D、DHA油脂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含C、H、O不含N,所以在12~60h,DHA油脂的合成对碳源的需求高,不需要氮源,D错误。故选D。15.用小鼠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生产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分子检测,但用于人类疾病治疗时往往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对小鼠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表达人类抗体,从而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改造成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则更适用于疾病治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首先要从小鼠体内分离出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浆细胞B.将等量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灭活病毒诱导后融合的细胞即为杂交瘤细胞C.将产生相应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体内,然后从其血浆中分离抗体D.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改造成人源性,可能降低人体发生免疫排斥的风险【答案】D〖祥解〗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析】A、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首先用特定的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并从该小鼠的脾中得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A错误;B、将等量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灭活病毒诱导后融合的细胞,需要经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后才能获得杂交瘤细胞,B错误;C、将产生相应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体内,从小鼠的腹水中分离抗体,C错误;D、不同生物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若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直接用于人,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对小鼠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表达人类抗体,从而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改造成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可减少人对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故选D。16.下列关于DNA的提取和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好使用猪血细胞进行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因为猪血较容易获得且价格便宜B.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向提取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即可观察溶液颜色变化C.PCR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和移液器等在使用前都只需进行消毒处理D.PCR的产物一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电泳时电泳缓冲液需要没过凝胶【答案】D〖祥解〗R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原理:DNA复制。【详析】A、猪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没有DNA,所以不能使用猪血细胞进行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A错误;B、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向提取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需要沸水浴加热才能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B错误;C、PCR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和移液器等在使用前都需要进行灭菌处理,而不是消毒处理,C错误;D、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PCR的产物时,电泳缓冲液没过凝胶1mm为宜,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2分。17.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光合能力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1)通常情况下,叶绿素含量与植物的光合速率成正相关。但有研究发现,叶绿素含量降低的某一突变体水稻,在强光照条件下,其光合速率反而明显高于野生型。为探究其原因,有研究者在相同光照强度的强光条件下,测定了两种水稻的相关生理指标(单位省略),结果如下表。光反应暗反应光能转化效率类囊体薄膜电子传递速率RuBP羧化酶含量Vmax野生型0.49180.14.6129.5突变体0.66199.57.5164.5注:RuBP羧化酶:催化CO2固定的酶:Vmax:RuBP羧化酶催化的最大速率①类囊体薄膜电子传递的最终产物是_____。RuBP羧化酶催化的底物是CO2和_____。②据表分析,突变体水稻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的原因是_____。(2)研究人员进一步测定了田间光照和遮荫条件下两种水稻的产量(单位省略),结果如下表。田间光照产量田间遮阴产量野生型6.936.20突变体7.353.68①在田间遮荫条件下,突变体水稻产量却明显低于野生型,造成这个结果的内因是_____,外因是_____。②水稻叶肉细胞的光合产物有淀粉和_____,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后者是光合产物的主要运输形式,在开花结实期主要运往籽粒。③根据以上结果,推测两种水稻的光补偿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突变体水稻较野生型_____(填“高”、“低”或“相等”)。【答案】(1)①.NADPH([H])②.C5(核酮糖—1,5-二磷酸,RuBP)③.突变体的光反应与暗反应速率都较野生型快(2)①.突变体叶绿素含量太低②.光照强度太低③.蔗糖④.高〖祥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过程十分复杂,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将这些化学反应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现在也成为碳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反应部位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在这个阶段,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首先将水分解成氧和H+。其中氧以分子形式氧气释放,H+与NADP+结合,形成NADPH。NADPH是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光合色素吸收的另一部分光能,在酶的作用下,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用于暗反应。暗反应阶段:需要多种酶参与,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均可进行,反应部位在叶绿体基质中。这个阶段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CO2,在特定酶(CO2固定酶)的作用下与C5(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这个过程叫作CO2的固定。一分子的CO2被固定后,很快形成两个C3。在酶的作用下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部分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被还原的C3又形成C5,参与CO2的固定。暗反应的实质是同化CO2,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1)①根据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在类囊体薄膜上反应。这个阶段电子传递的最终产物是NADPH。RuBP羧化酶是催化CO2固定的酶,根据分析可知这个阶段是暗反应阶段(CO2的固定),在这个反应中CO2,在CO2固定酶的作用下与C5(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所以RuBP羧化酶催化的底物是CO2和C5。②根据分析可知,表中的类囊体薄膜电子传递速率代表了光反应速率,电子传递速率越高,则光反应速率越快;RuBP羧化酶含量高低与暗反应速率有关,RuBP羧化酶含量越高,暗反应速率越快。由表可知突变体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速率都比野生型快,所以突变型水稻的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2)①根据光合作用的分析可知,只要影响到原料、能量的供应都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比如CO2的浓度、叶片气孔的开闭情况,光照强度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影响叶绿体的形成,结构的因素,比如叶绿体光合色素含量低等也会影响光合作用。根据题干可知在遮荫情况下突变体水稻产量明显低于野生型,因此推测这种结果的内因则是突变体自身叶绿素含量太低,外因则是光照强度太低。②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也是植物光合作用远距离运输的主要形式。所以水稻叶肉细胞的光合产物有淀粉和蔗糖,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后者是光合产物的主要运输形式,在开花结实期主要运往籽粒。③根据以上结果可知,在同等光合速率下突变体水稻所需要的光照更强,因此突变体水稻的光补偿点较野生型高。18.糖尿病显著增加认知障碍发生的风险。研究团队发现在胰岛素抵抗(IR)状态下,脂肪组织释放的外泌囊泡(AT-EV)中有高含量的miR-9-3p(一种miRNA),使神经细胞结构功能改变,导致认知水平降低。图1示IR鼠脂肪组织与大脑信息交流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神经冲动传导至①时,轴突末梢内的_______移至突触前膜处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______打开,突触后膜电位升高。若突触间隙K+浓度升高,则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_______。(2)脂肪组织参与体内血糖调节,在胰岛素调控作用下可以通过______降低血糖浓度,IR状态下由于脂肪细胞的胰岛素受体______,降血糖作用被削弱。图1中由②释放的③经体液运输至脑部,miR-9-3p进入神经细胞,抑制细胞内______。(3)为研究miR-9-3p对突触的影响,采集正常鼠和IR鼠的AT-EV置于缓冲液中,分别注入b、c组实验鼠,a组的处理是_______。2周后检测实验鼠海马突触数量,结果如图2,分析图中数据并给出结论:_______。(4)为研究抑制miR-9-3p可否改善IR引起的认知障碍症状,运用腺病毒载体将miR-9-3p抑制剂导入实验鼠。导入该抑制剂后,需测定对照和实验组miR-9-3p含量,还需通过实验检测_______。【答案】(1)①.突触小泡②.钠离子通道③.变小(2)①.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②.数量减少,结构异常③.相关基因表达(3)①.注入等量的缓冲液②.图像分析:b组与a组相比,正常鼠AT-EV不影响突触数量;c组与b组相比,IR鼠的AT-EV会使突触数量减少。结论:IR鼠的miR-9-3P能使突触数量减少(4)突触数量,认知水平〖祥解〗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兴奋时,钠离子大量内流,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1)当神经冲动传导至①时,轴突末梢内的突触小泡移至突触前膜处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引发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突触后膜电位升高;神经细胞膜内的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膜外,静息时钾离子外流,若突触间隙K+浓度升高,则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变小,钾离子外流减少,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2)胰岛素是机体中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该过程中脂肪组织参与体内血糖调节,在胰岛素调控作用下可以通过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属于激素,需要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分析题意,胰岛素抵抗(IR)状态下,使神经细胞结构功能改变,导致认知水平降低,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减少,结构异常,导致胰岛素无法与其结合而发挥作用,降血糖作用被削弱;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miR-9-3p是一种miRNA,能够与mRNA结合导致mRNA不能作为模板起翻译作用,从而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3)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miR-9-3p对突触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鼠类型及miR-9-3p的有无,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据图可知,图中的a是对照组,b、c组是注射溶于缓冲液的AT-EV,则a对照组应是注射等量的缓冲液;据图可知:b组与a组相比,正常鼠AT-EV不影响突触数量;c组与b组相比,IR鼠的AT-EV会使突触数量减少。说明IR鼠的miR-9-3P能使突触数量减少(4)结合(3)可知,IR状态下突触数量等均会改变,故为研究抑制miR-9-3p可否改善IR引起的认知障碍症状,需测定对照和实验组miR-9-3p含量,还需通过实验检测对照和实验组突触数量、认知水平。19.为了恢复生态环境,内蒙古自治区着力推进退耕还草生态工程建设。在退耕还草过程中,草原植被的优势种发生如下变化:1~2年,狗尾草等;3~6年,羊草等;7~8年后,贝加尔针茅。10~15年后恢复形成稳定的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群落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草原上的动物一般有_____的特征;该群落不适合乔木生长的原因是_____。(2)退耕还草的第7~8年内,退耕区域的贝加尔针茅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在该阶段贝加尔针茅的分布呈一丛一丛的斑块状分布,其间生长着其他的草本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影响该结构的因素有_____(写出两点即可)。(3)部分地区退耕还草后拟发展畜牧业,但为避免草场退化,需合理控制草场的载畜量,不得超过环境承载力的限度,这体现了生态工程所遵循的_____原理。【答案】(1)①.物种组成②.挖洞或快速奔跑③.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耐旱的高大乔木难以在草原上生存(2)①.增长型②.水平③.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人与动物的影响(3)协调〖祥解〗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其决定因素分别为:植物(光照强度)、动物(食物、栖息场所等)。森林群落分层的意义在于减缓竞争和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其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草原上啮齿目动物特别多,它们几乎都过着地下穴居的生活,瞪羚、黄羊、高鼻羚羊、跳鼠、狐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也生活在草原上,因此,在草原上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善于挖洞或奔跑的特征。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草原生物群落的限制因素是水分,而高大的乔木不耐旱,所以该群落不适合乔木生长。(2)退耕还草的第7~8年后,贝加尔针茅为优势种。10~15年后恢复形成稳定的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因此可说明7~8年后贝加尔针茅种群数量继续增加,故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在该阶段贝加尔针茅的分布呈一丛一丛的斑块状分布,其间生长着其他的草本植物,这反映群落在水平结构上的分布,说明具有水平结构。影响该结构的因素有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人与动物的影响。(3)协调原理是指生物学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生物量不超过环境承受能力。部分地区退耕还草后拟发展畜牧业,但为避免草场退化,需合理控制草场的载畜量,不得超过环境承载力的限度,这体现了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协调原理。20.柽柳是一种强耐盐植物,它可以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无机盐排出体外。我国科研人员从柽柳中筛选到相关基因TrSOS1,经过体外重组和转化,最终获得了耐盐的棉花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TrSOS1通过_____和翻译表达出TrSOS1蛋白,位于细胞膜的TrSOS1蛋白数量在盐胁迫下明显增加,推测其功能为_____。(2)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耐盐棉的核心工作是_____,此步骤的作用有_____(答出两点即可)。据图1分析,构建基因TrSOS1表达载体过程中应选择限制酶_____、_____切割目的基因与质粒。(3)图2为耐盐棉植株中基因TSOS1转录产物逆转录后的PCR产物检测结果,据图分析基因TrSOS1在耐盐棉中的表达情况_____。注:M为DNA标准样品;H2O为无菌水;V为普通棉花,1-6为不同耐盐棉植株【答案】(1)①.转录②.将无机盐离子转运至细胞外(2)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②.让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遗传给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③.XbaI④.SmaI(3)TrSOS1基因在转基因棉花根中均存在并表达,在叶片中存在但不表达〖祥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①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标记基因可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启动子是驱动基因转录的元件,而终止子是指示转录终止的位置。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1)基因的表达是指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基因TrSOS1通过转录和翻译表达出TrSOS1蛋白。位于细胞膜的TrSOS1蛋白数量在盐胁迫下明显增加,由此推测,TrSOS1蛋白能将无机盐离子转运至细胞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能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是转基因技术培育耐盐棉的核心工作。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由图可知,质粒中含有启动子,目的基因TrSOS1所在DNA分子上含有终止子,目的基因TrSOS1和终止子两侧的限制酶为目的基因XbaI、SmaI,因此构建基因TrSOS1表达载体过程中应选择限制酶XbaI、SmaI切割目的基因与质粒。(3)由图可知,转基因棉花根中存在基因TrSOS1转录产物,转基因棉花叶中不存在基因TrSOS1转录产物,由此推测TrSOS1基因在转基因棉花根中均存在并表达;在叶片中存在但不表达。21.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宽叶/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高茎/矮茎由等位基因B/b控制,这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为研究该种植物的基因致死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①:让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植株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实验②:让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植株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3∶1。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①②可知,宽叶对窄叶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2)实验①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其子代中出现2∶1的比例表明基因致死情况是______。(3)实验②子代窄叶高茎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4)现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一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为确定该宽叶高茎的基因型,让该宽叶高茎植株进行自交,观察并统计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则该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则该植物的基因型为______。【答案】(1)显性(2)①.Aabb

②.A基因纯合致死(3)1/3(4)①.宽叶高茎:窄叶高茎=2:1②.宽叶高茎:宽叶矮茎:窄叶高茎:窄叶矮茎=6:2:3:1③.AaBb〖祥解〗题意分析,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亲本为Aabb,子代中原本为AA:Aa:aa=1:2:1,因此推测AA致死;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3∶1,亲本为aaBb。(1)实验①中宽叶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窄叶,“无中生有为隐性”,因而可说明宽叶对窄叶为显性。(2)验①中宽叶矮茎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说明亲本为Aabb,由于群体中表现为AA纯合致死,因此该实验的结果为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3)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植株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3∶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将两对等位基因分开考虑,aa×aa→aa,Bb×Bb→BB:Bb:bb=1:2:1。则子代窄叶高茎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和aaBb,二者的比例为1∶2,可见其中纯合子占1/3。(4)现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一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则其基因型为AaBB或AaBb,为了确定其基因型,则最简便的思路为让该植株自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根据性状表现做出判断。将两对等位基因分开考虑,Aa×Aa→AA:Aa:aa=1:2:1,AA致死;Bb×Bb→BB:Bb:bb=1:2:1。若待测宽叶高茎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其自交产生子代植株中宽叶高茎(AaBB)∶窄叶高茎(aaBB)=2∶1;若该宽叶高茎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该子代植株中宽叶高茎(AaB_)∶宽叶矮茎(Aabb)∶窄叶高茎(aaB_)∶窄叶矮茎(aabb)=6∶2∶3∶1。云南省昆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B.核仁含有RNA和蛋白质等组分,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线粒体内膜含有丰富的酶,是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D.内质网是一种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答案】C〖祥解〗(1)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密切相关。(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3)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发生,是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生成水的场所。(4)内质网是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它由膜围成的囊状、泡状或管状的结构相连形成的一个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详析】A、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若细胞骨架被破坏,会影响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A正确;B、核仁由rDNA、rRNA和核糖核蛋白三大成分组成,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生产CO2,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线粒体内膜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C错误;D、内质网是由膜围成的一个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D正确。故选C。2.某些植物细胞利用H+浓度梯度所提供的能量来吸收蔗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细胞外的pH高于细胞内,则会使该细胞对蔗糖的吸收减少B.共向运输载体的构象变化是因为ATP水解导致其发生磷酸化C.该植物细胞通过蔗糖-H+共向运输载体吸收蔗糖和H+的方式不同D.若抑制细胞中的ATP水解,则会使该细胞的蔗糖运输速率下降【答案】B〖祥解〗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详析】A、蔗糖进入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水解ATP以构建H+浓度梯度)和转运蛋白协助,方式为主动运输,若细胞外pH高,则细胞外的H+浓度下降,不利于给蔗糖主动运输提供能量,蔗糖吸收减少,A正确;B、由图可知,共向运输载体构象变化是H+浓度梯度驱动的,不由ATP水解供能,B错误;C、由图可知,植物细胞吸收蔗糖为主动运输,吸收H+为协助扩散,方式不同,C正确;D、抑制ATP水解会抑制H+主动运出细胞,使膜外H+浓度降低,蔗糖主动运输供能减弱,蔗糖运输速率减慢,D正确。故选B。3.快速分裂的癌细胞内会积累较高浓度的乳酸。研究发现,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乳酸可以促进DNA的复制B.较高浓度乳酸可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C.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在线粒体中产生大量乳酸D.敲除蛋白甲基因可升高细胞内蛋白乙的SUMO化水平【答案】D〖祥解〗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发生于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化成乳酸。【详析】A、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乳酸不能促进DNA复制,能促进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B、乳酸能促进有丝分裂后期,进而促进分裂,B错误;C、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不发生在线粒体,C错误;D、根据题目信息,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故敲除蛋白甲基因可升高细胞内蛋白乙的SUMO化水平,D正确。故选D。4.某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SHOX基因突变所致,某家系中一男性患者与一正常女性婚配后,生育了一个患该病的男孩。究其原因,不可能的是()A.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四分体时期,X和Y染色体片段交换B.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性染色体未分离C.母亲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D.该男孩在胚胎发育早期,有丝分裂时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答案】B〖祥解〗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的排布与细胞内;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假设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为A,非致病基因为a,若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四分体时期,X染色体上含显性致病基因的片段和Y染色体片段互换,导致Y染色体上有显性致病基因,从而生出基因型为XaYA的患病男孩,A不符合题意;B、若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是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会形成基因型为XAXA或YY的精子,从而生出基因型为XaYY的不患病男孩,B符合题意;C、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母亲的卵细胞形成时SHOX基因可能已经突变成显性致病基因,从而生出基因型为XAY的患病男孩,C不符合题意;D、若SHOX基因突变成显性致病基因发生在男孩胚胎发育早期,也可能导致致该男孩出现XAY的基因型,D不符合题意。故选B。5.如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某些物质合成过程,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生物大分子,④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a、b、c表示组成对应大分子的单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主要分布在细胞核,a是4种脱氧核苷酸B.①②的存在部位不同,但二者都可以起催化作用C.在动植物细胞内④可代表不同物质,原因是c的种类不同D.①→②→③的有序指导过程,体现了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答案】D〖祥解〗由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DNA、RNA、蛋白质、多糖。a、b、c分别表示四种核糖核苷酸、氨基酸、葡萄糖。【详析】A、①表示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a表示四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B、①表示DNA,②表示RNA,前者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后者主要存在于细胞质,RNA可以起到催化作用,DNA不可以,B错误;C、④表示多糖,在动植物细胞中代表不同的物质,其原因是c的排列顺序不同,C错误;D、①DNA②RNA③蛋白质的有序指导过程,体现了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正确。故选D。6.某作物的雄性育性与细胞质基因(P、H)和细胞核基因(D、d)相关。现有该作物的4个纯合品种:①(P)dd(雄性不育)、②(H)dd(雄性可育)、③(H)DD(雄性可育)、④(P)DD(雄性可育),科研人员利用上述品种进行杂交实验,成功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②杂交,产生的后代雄性不育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C.①和③杂交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需年年制种D.①和③杂交后代作父本,②和③杂交后代作母本,二者杂交后代雄性可育和不育的比例为3∶1【答案】D〖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A、①(P)dd(雄性不育)作为母本和②(H)dd(雄性可育)作为父本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均为(P)dd,表现为雄性不育,A正确;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即表现为稳定遗传,B正确;C、①(P)dd(雄性不育)作为母本和③(H)DD(雄性可育)作为父本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P)Dd,为杂交种,自交后代会表现出性状分离,因而需要年年制种,C正确;D、①和③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P)Dd,②和③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H)Dd,若前者作父本,后者作母本,则二者杂交的后代为(H)__,均为雄性可育,不会出现雄性不育,D错误。故选D。7.科学家根据化石复原了九尾狐甲鱼,九尾狐甲鱼长约10厘米,身体除了有甲壳和典型的下歪尾外,形成一排羽状的鳍,像9条尾巴,使其能够成为一个灵活的“游泳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九尾狐甲鱼发生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九尾狐甲鱼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控制尾鳍形状的基因构成了九尾狐甲鱼种群的基因库D.九尾狐甲鱼羽状尾鳍的形成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答案】C〖祥解〗(1)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2)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详析】A、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正确;C、种群的基因库包含种群中所有个体的所有基因,而不是只包含了控制尾鳍形状的基因,C错误;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九尾狐甲鱼羽状尾鳍的形成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正确。故选C。8.跑步是一种良好的健身运动,下列对跑步过程中身体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跑步过程中骨骼肌细胞代谢增强,产生大量的热量B.跑步过程中大脑皮层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腿部肌肉,调节运动节奏C.跑步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D.跑步过程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进而使呼吸运动增强【答案】B〖祥解〗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析】A、跑步过程中骨骼肌细胞代谢增强,产生大量的热量,A正确;B、跑步过程中大脑皮层通过躯体运动神经支配腿部肌肉,调节运动节奏,B错误;C、跑步过程中血糖消耗加快,促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维持血糖平衡,C正确;D、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D正确。故选B。9.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辅助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B.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相同D.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答案】A〖祥解〗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3)免疫活性物质:各种抗体和细胞因子等。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详析】A、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A正确;B、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布在免疫器官和血液、淋巴液中,B错误;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过程不同,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也就不相同,C错误;D、由于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激活B细胞的抗原决定簇可能不同,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能不相同,D错误。故选A。10.某同学在家里尝试进行生物小实验,观察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蒜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甲对大蒜的生根的影响不同B.实验结果显示生长调节剂甲促进大蒜生根具有双重性C.用50μmol·L-1的生长调节剂乙处理后大蒜将停止生长D.适当外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的类似物可用于大蒜的储存【答案】D〖祥解〗生长素的功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的生长。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和生长素的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种类有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详析】A、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甲的浓度为5μmol·L-1和10μmol·L-1时,大蒜的生根数目都是12左右,两种浓度对大蒜生根的作用效果相同,A错误;B、实验结果未显示植物生长调节剂甲有抑制大蒜生根的作用,B错误;C、用50μmol·L-1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处理后大蒜仍能生根,只是生长较为缓慢,C错误D、图中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和对照相比,随着浓度增大,生根数目越来越少,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对大蒜的生根起到抑制作用,所以适当外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的类似物可用于大蒜的储存,D正确。故选D。11.在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爆发年份,种内竞争加剧,导致出生率下降、个体免疫力减弱,翌年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在种群数量低的年份,情况完全相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内竞争强度最小B.布氏田鼠种群数量低的年份,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变C.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爆发年份,天敌捕食成功的概率提高D.布氏田鼠种群密度对种群数量变化起负反馈调节作用【答案】A〖祥解〗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详析】A、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但不能说明种内竞争最小,A错误;B、布氏田鼠种群数量低的年份,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变,因为环境容纳量主要受到环境的影响,B正确;C、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爆发年份,由于数量增加,天敌捕食成功的概率提高,C正确;D、由题干可知,布氏田鼠种群密度对种群数量变化起负反馈调节作用,D正确。故选A。12.土壤中有些细菌能在线虫的捕食威胁下产生尿素,尿素可诱导真菌产生菌丝并包裹杀死线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中细菌、真菌和线虫等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上述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线虫三者之间均存在捕食关系C.农业上利用产生尿素的细菌来抑制有害线虫的数量,属于生物防治D.上述现象能说明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答案】B〖祥解〗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其研究内容包括群落的边界和范围、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生态位、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详析】A、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线虫等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正确;B、根据题意,细菌在线虫的捕食威胁下会产生尿素,尿素可诱导真菌产生菌丝并包裹杀死线虫,表明真菌和线虫之间不是捕食关系,B错误;C、根据题意,细菌通过释放尿素诱导真菌产生菌丝陷阱,进而包裹并杀死有害线虫,这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D、题意显示,细菌通过释放尿素诱导真菌产生菌丝陷阱,进而包裹并杀死有害线虫,该事实说明(化学)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D正确。故选B。13.磷(P)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湖水中P会随生物遗体残骸、排泄物等沉入底泥。当遇到风浪扰动时,浅水型湖泊底泥中的P会进入上层水体而被生物重新利用;深水型湖泊因水体过深,底泥中的P无法被风浪扰动进入上层水体。若仅考虑P循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中P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顶端B.定期清除底泥对减缓两种类型湖泊富营养化具有同等效果C.减少外源P的输入是控制深水型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措施D.相同条件下,浅水型湖泊比深水型湖泊更易发生富营养化【答案】CD〖祥解〗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生物链越顶端,该元素或化合物浓度越高。【详析】A、含P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可被循环利用,不会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A错误;B、结合题干“当遇到风浪扰动时,浅水型湖泊底泥中的P会进入上层水体而被生物重新利用;深水型湖泊因水体过深,底泥中的P无法被风浪扰动进入上层水体”可知,期清除底泥对减缓浅水型湖泊富营养化具有较好的效果,对深水型湖泊富营养化效果不大,B错误;C、深水型湖泊因水体过深,底泥中的P无法被风浪扰动进入上层水体,减少外源P的输入是控制深水型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措施,C正确;D、磷(P)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湖水中P会随生物遗体残骸、排泄物等沉入底泥,而当遇到风浪扰动时,浅水型湖泊底泥中的P会进入上层水体而被生物重新利用,深水型湖泊因水体过深,底泥中的P无法被风浪扰动进入上层水体,故相同条件下,浅水型湖泊比深水型湖泊更易发生富营养化,D正确。故选CD。14.利用某种微生物发酵生产DHA油脂,可获取DHA(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下图为发酵过程中物质含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HA油脂的产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B.温度和溶解氧的变化能影响DHA油脂的产量C.葡萄糖代谢可为DHA油脂的合成提供能量D.12~60h,DHA油脂的合成对氮源的需求比碳源高【答案】D〖祥解〗(1)发酵罐内的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还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组分,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2)题图分析:横坐标为发酵时间,纵坐标为发酵过程各种相关物质的含量及生物量。从图可知,随着发酵的进行,葡萄糖逐渐减少,发酵到96h左右减少至0;蛋白胨在0~12h间快速减少,然后缓慢减少,发酵到96小时左右减少至0;生物量和DHA油脂的产量随着发酵进程逐渐上升。【详析】A、由图可知,DHA油脂的产量随着发酵进程逐渐增加,生物量也随着发酵进程逐渐增加,它们的变化呈正相关,A正确;B、由图可知,生物量与DHA油脂的产量呈正相关,温度和溶解氧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影响DHA油脂的产量,B正确;C、发酵液中葡萄糖被微生物吸收用于呼吸作用产生能量,供其合成DHA油脂,C正确;D、DHA油脂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含C、H、O不含N,所以在12~60h,DHA油脂的合成对碳源的需求高,不需要氮源,D错误。故选D。15.用小鼠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生产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分子检测,但用于人类疾病治疗时往往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对小鼠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表达人类抗体,从而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改造成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则更适用于疾病治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首先要从小鼠体内分离出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浆细胞B.将等量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灭活病毒诱导后融合的细胞即为杂交瘤细胞C.将产生相应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体内,然后从其血浆中分离抗体D.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改造成人源性,可能降低人体发生免疫排斥的风险【答案】D〖祥解〗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析】A、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首先用特定的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并从该小鼠的脾中得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A错误;B、将等量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灭活病毒诱导后融合的细胞,需要经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后才能获得杂交瘤细胞,B错误;C、将产生相应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体内,从小鼠的腹水中分离抗体,C错误;D、不同生物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若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直接用于人,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对小鼠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表达人类抗体,从而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改造成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可减少人对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故选D。16.下列关于DNA的提取和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好使用猪血细胞进行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因为猪血较容易获得且价格便宜B.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向提取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即可观察溶液颜色变化C.PCR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和移液器等在使用前都只需进行消毒处理D.PCR的产物一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电泳时电泳缓冲液需要没过凝胶【答案】D〖祥解〗R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原理:DNA复制。【详析】A、猪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没有DNA,所以不能使用猪血细胞进行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A错误;B、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向提取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需要沸水浴加热才能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B错误;C、PCR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和移液器等在使用前都需要进行灭菌处理,而不是消毒处理,C错误;D、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PCR的产物时,电泳缓冲液没过凝胶1mm为宜,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2分。17.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光合能力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1)通常情况下,叶绿素含量与植物的光合速率成正相关。但有研究发现,叶绿素含量降低的某一突变体水稻,在强光照条件下,其光合速率反而明显高于野生型。为探究其原因,有研究者在相同光照强度的强光条件下,测定了两种水稻的相关生理指标(单位省略),结果如下表。光反应暗反应光能转化效率类囊体薄膜电子传递速率RuBP羧化酶含量Vmax野生型0.49180.14.6129.5突变体0.66199.57.5164.5注:RuBP羧化酶:催化CO2固定的酶:Vmax:RuBP羧化酶催化的最大速率①类囊体薄膜电子传递的最终产物是_____。RuBP羧化酶催化的底物是CO2和_____。②据表分析,突变体水稻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的原因是_____。(2)研究人员进一步测定了田间光照和遮荫条件下两种水稻的产量(单位省略),结果如下表。田间光照产量田间遮阴产量野生型6.936.20突变体7.353.68①在田间遮荫条件下,突变体水稻产量却明显低于野生型,造成这个结果的内因是_____,外因是_____。②水稻叶肉细胞的光合产物有淀粉和_____,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后者是光合产物的主要运输形式,在开花结实期主要运往籽粒。③根据以上结果,推测两种水稻的光补偿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突变体水稻较野生型_____(填“高”、“低”或“相等”)。【答案】(1)①.NADPH([H])②.C5(核酮糖—1,5-二磷酸,RuBP)③.突变体的光反应与暗反应速率都较野生型快(2)①.突变体叶绿素含量太低②.光照强度太低③.蔗糖④.高〖祥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过程十分复杂,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将这些化学反应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现在也成为碳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反应部位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在这个阶段,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首先将水分解成氧和H+。其中氧以分子形式氧气释放,H+与NADP+结合,形成NADPH。NADPH是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光合色素吸收的另一部分光能,在酶的作用下,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用于暗反应。暗反应阶段:需要多种酶参与,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均可进行,反应部位在叶绿体基质中。这个阶段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CO2,在特定酶(CO2固定酶)的作用下与C5(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这个过程叫作CO2的固定。一分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