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十一套)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单选题1.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下列哪一个学制?A.“壬戌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癸卯学制”D.壬寅学制2.下列哪一个学制,把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壬寅学制”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哪一年颁布的?A.1985年B.1986年C.1995年D.1997年4.现代教育制度最早诞生于?A.我国唐代B.美国C.日本D.西欧5.现代教育制度诞生是以下列哪种教育制度的出现为标志?A.教会教育制度B.行会教育制度C.国家教育制度D.中等教育制度二、多选题1.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是指哪些义务?A.就学义务B.设置义务C.保障义务D.避止义务2.义务教育具有哪些特点?A.强制性B.普及性C.免费性D.普通性3.历史上,学校教育制度呈现出哪几种形态?A.双轨制B.单轨制C.综合制D.分支型学制4.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终身教育并非一种全新的教育B.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C.终身教育持一种民主的教育观D.终身教育持一种大教育观5.下列哪些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缺点?A.开放性B.过分制度化C.霸权性D.一次性二、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普职之争的实质是现代中等教育中的教育分流问题。它不同于文实之争,文实之争涉及的是教育平等问题。()2.目前,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趋势是由相互独立的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向综合中学发展。3.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它不过是某种意念。()4.西欧最初普及义务教育主要是国家基于民主要求而给每一个儿童提供了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5.大学是研究高等学问的专门机构,主要从事教育和研究,因此大学并不直接为经济服务。6.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最基本的特点。()7.我国唐代已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8.终身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9.近代欧洲出现的双轨学制中,上延型系统主要是为升大学做准备的。()10.国外的校本管理和我国的校长负责制一样,都是为了明确校长在学校中的权力和地位的。()四、材料分析题1.“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学校就是工厂。原始产品(儿童)被造成成品以满足各种生活需要。20世纪的文明对产品制造的规格提出了要求,根据规格的规定来塑造学生是学校的职责。”试用所学过的教育学知识对这段话做出分析。2.请阅读以下材料:1984年4月,美国“全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在提交白官发表的题为“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寻找教育问题的答案,必须致力于终身教育,开创一个以学习化社会为目标的教改起动。]991年4月18日布什总统发布的《美国2010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又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身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身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美国的这一改革方向体现了当代教育学在哪些方面的发展?五、论述题1.校本管理的理念及其对我国教育管理的启示2.面对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存在哪些局限?其改革方向是什么?一、单选题1、C;2、B;3、B;4、D;5、C二、多选题1、ABCD;2、ABC;3、ABD;4、ABCD;5、BCD;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材料分析题1、把学校视作工厂,这是一种科层组织观。科层组织观强调组织内部的秩序重视提高学校组织的效率忽视了学校中人的维度过分简化了教育过程的复杂性。2、反映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学习化社会的对人的素质的要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弊端终身教育制度的特点五、论述题1、校本管理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学校自主、共同决策校本管理与我国校长负责制异同校本管理对我国教育管理的重要启示在于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一是校长与教职工、学生、家长、社区的关系。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局限表现在过分制度化、一次性、霸权性、封闭性。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二)一、单选题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教育起源于。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的出版。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D.柏拉图二、多选题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A.利托尔诺B.孟禄C.沛西•能D.杜威2.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包括。A.对生活的理解B.生活与教育的关系C.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D.教育即生活3.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A.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B.形成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D.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E.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4.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A.梅伊曼B.拉伊C.杜威D.克伯屈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梅伊曼B.拉伊C.杜威D.克伯屈6.古代教育的特点是。A.鲜明的阶级性B.鲜明的等级性C.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教育形式简单7.关于现代教育本质,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A.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B.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C.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更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D.教育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8.美国教育学者索尔蒂斯认为定义的形态为。A.规定性定义B.描述性定义C..叙述性定义D.纲领性定义9.关于教育本质的探索的基本学说有。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社会实践说”D.“教育文化说”10.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A.生活与教育B.教育即生活C.对生活的理解D.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2.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3.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4.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5.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6.通过对生活世界中交往活动的探讨,胡塞尔确立起在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交互主体论。()7.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8.通过揭示教育内在的矛盾性质特征来说明教育的本质是“特殊范畴说”的观点。()9.对教育进行事实描述的同时不能缺乏价值的追求。()10.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上山下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型表现。()四、材料分析题1.当非洲南部狮的数量还很多并容易加以观察的时候,人们已发现,非洲南部狮通过一种有意识的体操动作进行自我训练,把树桩当作猎物练习猛扑。一头狮子由于距离判断得不准致使一匹斑马逃脱,或者不能正确地跃到悬岩顶部,从那里轻易地扑向猎物,此后,这头狮子便多次重新开始仅仅是独自的练习。接着,在这头狮子练习时会有两头狮子突然来到,这头狮子先引着到来的两头狮子围着悬岩转,使后者了解困难所在;当两头狮子被领回起点时,这头狮子便跃向悬岩以结束其演习。目睹这种情景的本地人曾指出,在这种奇怪的情景的全过程中,狮子不断地吼叫,不断地“交谈”。多亏了这种自我教育,才使那些会从事技巧活动的动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能干。这则故事说明动物界中的教育与人的教育其本质是一样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2.古代印度的教育:全社会分为僧侣祭司、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只有第一、二种姓的人可以接受教育。《吠陀》是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对古代教育的认识。五、论述题1.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3.谈谈对现代教育本质的认识。一、单项选择题1、A2、C3、A4、A5、A6、D7、B8、B9、C10、D11、D12、A13、C二、多项选择题1、AC2、ABC3、ABCDE4、AB5、CD6、ABCD7、ABC8、ABD9、ABCD10、ACD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材料分析题1、这则案例涉及到对教育的本质认识的基本问题,基本上与论述题3相同。只有对人的教育本质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真正区分人的教育和动物的教育。2、反映了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等级性、教育脱离生产劳动,教育形式简单。五、论述题第1题1、 以大工业生产为背景,科学技术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2、 普及教育受到重视;3、 教育愈加被利用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4、 资本主义国家把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其经济发展的一种国策;5、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产生和传播。第2题1、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趋紧密;2、 现代教育的普及性与专门性日趋结合;3、 现代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4、 现代教育具有商品性;5、 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6、 现代教育具有发展性;7、 现代教育具有民主性;8、 现代教育的主体性;9、 民族性与国际性日益结合;10、现代教育的生态意识在增强。第3题1、对于各种教育本质观进行简单的述评;2、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3、从关系角度看,考察教育本质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4、从教育的概念看,不仅仅是描述性的,而且更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三)一、单选题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A.教育性质B.教育目的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D.培养目标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A.个人本位B.指导性C.现代D.社会本位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A.多元化B.个体本位C.完满生活D.社会本位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7.中国实施新教育最早称教育目的为()。A.教育宗旨B.培养目标C.教育指南D.教育方案8.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A.培养目标B.教学目标C.课程目标D.课堂目标9.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A.社会需要B.人的需要C.人的情感D.人的个性10.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A.占有性个人主体B.共存的类主体C.交互主体性D.主体论二、多选题1.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A.个人本位B.指导性C.指令性D.社会本位2.教育方针一般包括的内容有()。A.教育制度B.教育工作总任务C.培养人才总目标D.培养人才途径3.德国的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代表人物有()。A.席勒B.裴斯泰洛齐C.康德D.赫尔巴特4.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A.激励B.指导C.评价D.指令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A.体现人类发展历史进程B.真正的结合点是科学技术C.在我国现阶段还受限制D.是我国的教育目的6.教育目的是()。A.教育行动的先导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C.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D.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是()。A.商品的计划性生产B.市场扩大的普遍性C.自由时间增多D.新产业不断兴起8.教育目的的限定必须要说明的因素有()。A.主体性因素B.价值倾向因素C.存在方式因素D.客体性因素9.教育目的具有的特点是()。A.强制性B.宏观性C.历史性D.理想性10.教育目的的内容表述必须要说明的要素有()。A.定性B.定向C.定位D.定点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抽象规定,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现实体现。()2.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特殊,总与分的关系。()3. 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也是一致的。()4. 教育目的应该是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5.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教育目的唯一依据。()6. 现代教育目的应该体现人发展的多方面需求。()7. 现代人的终极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8. 全面发展教育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矛盾的。()9. “占有性个人主体”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目的追求的一个方面。()10.教育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实践方面。()四、论述题1. 试论述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2. 试论述教育目的的内容构成。五、材料分析题1.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要求,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对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工作具有长期而深远的重要指导意义。对比教材里《教育法》中的我国教育方针的表述,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有何重要意义?2.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名学生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这位老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学生的字典后面一页写了个“璧”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老师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老师并没有表现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品德很好,但她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的字典对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了解这些情况后,老师自己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页精心地摹下了一个“玉”字。然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学捡到的。数年后,学生们毕业了,有一天这位老师受到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信里,这名学生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衷心地感谢老师对她的爱护。……请用教育目的理论的有关知识,对这个材料进行分析。一、单选题1.C2.B3.D4.C5.A6.C7.A8.C9.B10.D二、多选题1.AD2.BCD3.ACD4.ABC5.ABC6.ABD7.BCD8.ABC9.ABCD10.ABCD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论述题1. 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和评价功能。(1)激励功能。教育目的蕴涵着观念价值,与期望值形成合力,吸引实践者采取行动。(2)指导功能。首先体现在指导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其次调节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3)评价功能。首先是看教育实践是否与教育目的吻合;其次是看教育目的是否切合实际。要明确的是,教育目的功能的发挥是有条件的。2.教育目的内容通常包括对教育目的的性质与价值取向、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与人才规格作出具体规定,要给教育目的明确地定性、定向、定位和定点。(1) 定性。指明教育目的性质,提示教育目的本质;(2) 定向。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作出概括提炼。(3) 定位。确定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要求。(4) 定点。对受教育者的人才规格作出简洁明确的具体规定。定性、定向、定位和定点是教育目的表述中内容结构的四大要素,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五、材料分析题1.《教育法》第五条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有新的发展:(1)是提出了新观点,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纳入教育方针,写到教育的旗帜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2)是明确了新要求,突出强调教育要努力促进人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走与经济社会相结合的道路。新的教育方针具有这样几个特征:(1)是科学性。表述涵盖了教育的方向、培养目标和实施途径,明确回答了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等问题,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方针内涵。这一表述集中反映了教育的外部关系与内部关系规律,因而是科学的、严谨的、全面的;(2)是时代性。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相对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言,更明确、更直接地突出了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宪法原则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首次完整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美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美育在教育方针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也表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培养对象的基本素质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表述立足国情,着眼素质教育,放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洋溢着时代精神;(3)是实践性(或称可行性)。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较之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方面拓宽了对培养人才途径的认识。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但不是惟一的实践活动,我们培养人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更要坚持教育同整个社会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拓宽了对教育功能的认识。2.语文老师的做法是妥当的。因为:(1)对于拿别人字典的女生,老师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事出有因(因家境贫寒,母亲抱病,无钱买来字典),便没有当众“杀鸡儆猴”,而是自己掏钱为学生弥补了过失,表现了崇高的师德,令人敬佩。(2)体现了教育目的的人道精神和人文关怀。在整个时间的处理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超越简单道德说教的束缚,对学生的品德影响深远而长久,教育效果是可靠的。(3)既是现代教育目的价值观中“客体论”向“主体论”转变,也是教育目的中由“占有性个人主体”向“共存的类主体”转变的集中体现。老师没有简单的息事宁人的态度,而是将个别的问题进行个别的处理,通过心灵的交流,给学生以自我觉悟的机会,表现出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和对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信任,同时又利用集体的心理氛围的影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着无声的引导。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四)一、选择题1.现代化是以()的现代化为主体的社会整体性变迁。A.政治B.经济C.教育D.人2.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A.政治性B.文化性C.主体性D.群体性3.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来实现。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自我教育4.第一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是()。A.空想社会主义者B.马克思C.恩格斯D.列宁二、多选题1.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方面来说明其“人的全面发展”学说。A.道德原则B.劳动能力C.社会关系D.全人类解放2.影响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因素有()。A.生产力B.社会关系C.环境D.教育3.学生的个性发展中,主要有()三种心理内化形式。A.道德内化B.知识内化C.智力内化D.语言内化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人的发展只是人的成长和才能在时间上变化的过程。2.教育的发展最终要服务和归结于人的发展。3.人的现代化是在某一历史阶段出现的普遍的人类特性,因此其标准适用于各个国家。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5.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6.教育等于发展。三、材料分析题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这样一句话,“像拉斐尔这样的个人是否能顺利地发展他的天才,这完全取决于需要,而这种需要又取决于分工以及由分工产生的人们所受教育的条件。”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句话。2.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我们班的××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乙教师说:“我班的××和上次一样,又没及格,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甲教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四、论述题1.素质教育为什么对人的现代化起着巨大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2.现代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哪些作用?一、选择题1、D2、C3、B4、A二、多选题1、BCD2、ABCD3、ABC二、判断题1、×2、√3、×4、×5、√6、×三、材料分析题1、环境、教育对人的影响。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受遗传素质的影响,也受到社会需要、分工等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遗传决定论的观点。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教育、环境等也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四、论述题1、素质教育对人的现代化所起的巨大作用,是由素质教育的特点决定的。①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和明确的目的性。②素质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③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终身性与开放性。这种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素质教育是实现主体发展目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人的主体性,追求并实现人的价值理想的过程。②素质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过程。③素质教育是完成人对现实思想道德水平超越的重要手段。2、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表现在:①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和其它才能、兴趣和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②教育对人的道德面貌也有影响作用。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④从教育本身而言,教育是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人才的重要摇篮,是提高全民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五)一、不定项选择题1.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A.教育投资水平偏低B.教师工资偏低C.教育投资与教育事业发展不相适应D.教育投资接近世界平均发展水平2.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因素决定的A.政治B.经济C.文化D.人口3.经济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表现在()A.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专业结构B.劳动技术结构制约着教育类别结构和教育程度C.地区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布局D.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类别结构。4.教育具有()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军事功能5.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A.促进政治民主化B.加工政治信息C.决定教育领导权D.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6.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A.选择文化B.整理文化C.创新文化D.促进多元文化发展7.教育对科技的影响()A.促进科学知识再生产B推动科学的体制化C.科学研究功能D.阻碍科学技术转化8.校园文化包括()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教师文化9.现代教育与文化的关系()A.属性与本质B.相互制约C.相互促进D.二者具有共同性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B.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社会实践活动C.有跟社会发展进程不相适应的一面D.教育总是具有阶级性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任何历史时期,教育都应先于经济而发展。()2.教育创新一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3.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因此教育影响都是正面的。()4.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因此,教育机械地被生产力所制约。()5.学校教育就是文化教育。()6.现代教育与文化是本质与属性关系。()7.在不同阶级中,教育具有“提升机”的作用。()8.教育是制造社会舆论的有力阵地。()9.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0.教育总是具有相对独立性。()三、材料分析题材料1:马克思认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材料2: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也称质量和素质,主要是指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把一个非熟练的劳动力提高成为一个熟练劳动力。而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主要指其教育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其中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又是主要的。上述材料蕴涵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材料1: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中应当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融合中不失其相对独立,在对峙中体现超越。因此,不难看出,教育既可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樊篱,也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器,归根结蒂要看教育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但不管怎样,教育地位的合法性是显而易见的。材料2: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自觉实践,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说它独特,是因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另外一种活动像教育这样以明确的目的、精选的内容、系统的方法去培养人的,人才的成长有自身规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品德的提高、身心的健康必须遵从认识活动的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科学”作为一个学科群,就是探讨教育活动的内外规律性特征的。承认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就是把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活动来看待,它有相对独立的“问题域”与观念系统,因此,必须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前几年关于市场经济与教育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就是要让经济规律来取代教育规律,让教育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自生自灭,持这种观点的人如果不是有预谋地残害教育,也是出于对教育的无知。材料3: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有自己的职业规范、职业知识技能、职业道德。他们依靠对学生知识、思想的影响,主导着社会的智力状况和思想走向,是一股特殊的不客忽视的力量;学生是社会上一种特殊的群层,并有着独特的文化;教育设施是标志教育存在状态的一类独特存在;教育活动是一类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有自身运行的规律;学校中的课程虽来源于社会文化,但自有内在规律,并自成体系。上述材料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四、论述题1.试论“教育先行”2.试运用教育学相关理论阐释“科教兴国”提出的战略意义。第四章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一、不定项选择题1.ABC2.B3.ABCD4.ABC5.ABCD6.ABCD7.ABCD8.ABC9.ABCD10.ABC二、判断题1.×2.√3.×4.×5.×6.×7.×8.√9.√10.√三、材料分析题材料题1:答:(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2)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材料题2:答:(1)教育存在是合法的、合理的。(2)教育活动具有相对独立观念系统及运行规律(3)教育受社会因素影响,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紧密相联,但教育是相对独立的。四、论述题1.答:(1)教育可以先于经济而发展。(2)教育不能无限制的先于经济而发展。(3)教育先行总是由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所决定。2.答: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2)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能性。(3)教育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全球化。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六)一、单选题1.教育原初的存在状态是_____。A.生活式教育B.学校式教育C.科学式教育D.灌输式教育2.最早提出“生活世界”的人物是_____。A.哈贝马斯B.胡塞尔C.杜威D.海德格尔3.生活世界是一切事物存在的背景,是“没有人能够任意支配的背景知识”。这句话是谁的观点。A.哈贝马斯B.胡塞尔C.杜威D.海德格尔4.“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是_____。A.科学世界源于生活世界B.科学世界独立于生活世界C.科学世界先于生活世界D.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同时产生5.“课题化”的教育是指_____。A.生活世界的教育B.科学世界的教育C.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教育的总称D.一种基于“课题”解决的教育6.以下哪个不是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_____。A.自发性B.异质性C.创造性D.自为性7.以下哪个不是非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_____。A.自发性B.同质性C.创造性D.自为性8.科学世界的教育是对生活世界_____的删除。A.系统性B.抽象性C.结构性D.琐碎性9.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______。A.追崇科学世界B.回归生活世界C.更多的科学世界,较少的生活世界D.都不是10.现代教育主要缺乏______。A.生活世界教育B.科学世界教育C.两者都缺乏D.知识教育二、多选题1.通常情况下,教育由哪几种组成A.生活世界的教育B.科学世界的教育C.知识教育D.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2.以下人物中,有谁提出过“生活世界”的概念A.胡塞尔B.杜威C.阿普尔D.哈贝马斯3.生活世界的教育特点是A.感性的B.自发的C.实然的D.组织性4.科学世界的教育的特点是A.理性化B.结构化C.技术化D.课题化5.现代教育的生活意义的失落表现在以下哪个方面A.自我的迷失B.关系的异化C.理解的缺失D.情感的疏远6.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历史考察中,有哪几种观点A.教育即生活B.教育与生活若即若离C.教育非生活D.教育即成长7.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传统性B.自发性C.异质性D.自为性8.非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创造性B.自发性C.同质性D.自为性9.现代教育的多重疏离只要体现为A.现代教育与自然的疏离B.现代教育与人的疏离C.现代教育与社会的疏离D.现代教育与自我的疏离10.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A.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照“生活世界”B.在“生活世界”中认识“科学世界”C.只要求“生活世界”,不关心“科学世界”D.“科学世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生活世界是一个非课题性的世界,是一个自然存在的、不言自明的世界。()2.科学世界是一个由抽象的概念、逻辑性的程序、客观的话语的世界。()3.回归“生活世界”就是意味着抛弃“科学世界”。()4.生活世界的教育的特点是感性的、自发的,并充满逻辑的。()5.科学世界的教育的理性化的教育。()6.现代教育重视“科学世界”的教育,而往往忽视“生活世界”的教育。()7.日常生活的教育是一种自为的教育。()8.非日常生活的教育是一种自发的教育。()9.科学世界的教育是对生活世界的系统化、抽象化和结构化。()10.科学世界起源于生活世界。()四、材料分析题1.“科学因人的生活需要而登上教育的舞台,并获得发展,甚至使传统的人文学科教育都失去了往昔的辉煌。但科学教育自产生之日起也潜隐着遗忘生活世界的可能性。这既有科学自身的局限,也有科学教育的不当。瓦托夫斯基曾指出过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分离和对立。他说,科学与常识、科学活动与人类基本活动、科学理解和平常理解的连续性被打破了。胡塞尔认为科学对生活世界的客观性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远离生活世界的过程。科学世界一旦诞生获得了自身的独立性,就隐含着对生活世界这一母体遗忘的可能。胡塞尔说:“自伽利略起,理念化了的自然就不知不觉地取代了前科学的直观的自然。”在胡塞尔看来,伽利略及其后继者以理念世界代替了人的生活世界。所以当他说,伽利略既是发现的天才,又是掩盖的天才时,就道出了生活世界被遗忘的现实。针对科学丧失生活世界的意义危机,胡塞尔提出要把原初的直观的生活世界提到首位的观点。应该说胡塞尔的观点对科学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有启示的。••••••”摘引自集美大学刘德华的《科学教育对学生个体生活世界的超越与回归》(河南教育科研网)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生活世界的教育与科学世界的教育的关系。2.沈从文在自传中说:“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他经常偷偷下河洗澡)、“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找寻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就有点发愁。就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若把一本好书同这种好地方尽我拣选一种,直到如今,我还觉得不必要看这本弄虚作假千篇一律用文字写成的小书,却应当去读那本色香具备、内容充实、用人事写成的大书”、摘引自《沈从文散文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尽管沈从文所受的教育跟当今的教育大不相同,但其中所蕴涵的道理仍然富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应用教育与生活的理论试做分析。五、论述题1.论述生活世界的教育的主要特征2.论述科学世界的教育的主要特征一、单选题1、A2、B3、A4、A5、B6、C7、A8、D9、B10、A二、多选题1、AB2、AD3、ABC4、ABCD5、ABCD6、ABC7、ABC8、ACD9、ABCD10、AB三、辨析题1、∨2、∨3、×4、×5、∨6、∨7、×8、×9、∨10、∨四、材料分析题要点:1、生活世界的教育是科学世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科学世界教育来源于生活世界教育,它是对生活世界教育的提炼和升华。2、儿童在生活中才能发现真、善、美,因此生活是教育的基础;儿童生活中形成的认知、情感、意志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儿童在生活中所激发的疑问会成为他们在学校教育里继续学习的动机,因此,生活是教育的最终源泉和归宿。五、论述题要点:1、生活世界教育是感性的、自发的、混杂的;生活世界教育的本体性的、价值性和意义性的;生活世界教育是实然的、领域的和表象的。2、科学世界教育是理性化的教育;科学世界教育是结构化的教育;科学世界的教育是技术化的教育;科学世界教育是课题化的教育。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七)一、单选题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A.创造性B.示范性C.公共性D.模糊性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的特点。A.教育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创造性3.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A.1986年B.1994年C.1995年D.1999年4.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5.“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是()A.柏拉图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6.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7.以下哪种观点不符合“主体教育观”的内涵()A.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B.只有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必须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D.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8.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主体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9.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存在的。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10.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A.课外活动B.课堂C.游戏D.提问二、多选题1.美国霍姆斯小组发表的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有()。A.《明天的教师》B.《明日之学校》C.《明日之教育学院》D.《教师专业标准大纲》2.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学者弗朗西斯•富勒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划分为以下()。A.教学前关注阶段B.早期生存关注阶段C.教学关注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3.“外塑论”学生观的代表有()。A.洛克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卢梭4.行动研究的倡导者有()。A.勒温B.斯腾豪斯C.埃利奥特D.凯米斯5.美国学者伯顿认为教师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A.求生存阶段B.调整阶段C.专家生涯阶段D.成熟阶段6.现阶段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A.教学研讨B.案例分析C.专题讲座D.经验交流7.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A.主体性B.发展性C.完整性D.个性化 8.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促进者的角色的特性()A.积极地旁观B.给学生心理支持C.知识传授D.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9.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A.加工和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B.自我调控能力C.教学实验与研究能力D.教学直觉与想象能力10.历史上曾经提出学生是完整性的人的教育家有()。A.苏格拉底B.西塞罗C.亚里士多德D.马克思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2.世界上正式的教师评价制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3.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的客体。()4.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它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非智力因素。()5.英国的表现管理是国外的一种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6.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7.在美国所有州于1901年均实施了教师资格制度。()8.司德菲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教师生涯的人文发展模式,他将教师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9.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于20世纪70年代最先在我国产生。()10.美国霍姆斯小组在一篇报告中最先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四、分析题1.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教师:“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学生脸胀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请运用学过的课程与教学原理来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妥当?并为他设计处理办法?2.某学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请联系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并运用有关教师角色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五、论述题1.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存问题以及现实途径?2.我国当前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可能途径?一、单选题1、B2、B3、C4、C5、D6、D7、B8、D9、C10、B二、多选题1、ABC2、ABCD3、AB4、ABCD5、ABD6、ABCD7、ABCD8、ABD9、ABCD10、BCD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材料分析题1、答:该案例中教师表现出的行为,从课程、教学原理的角度分析,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伤害学生自尊。(2)教师仍然把自己视为教学活动中唯一的权威。(3)教师把传授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唯一取向,忽视学生反思、批判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建议处理策略:鼓励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此为契机与学生探讨文学语言的特点、比喻的特点;运用教学的语言艺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人格的发展。2、(1)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它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对于课程资源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二是课程资源的适合性。三是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四是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2)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3)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4)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还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五、论述题1、 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存问题以及现实途径?答(1)现存问题理论层面:当前,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大多基于这样的理论假设,即个体专业发展就是将优秀和骨干教师带有经验性、典型性的“特征”传递给师范生或新任教师的过程。这种假设暗含着两个前提,即优秀教师的成功做法具有普适性,同时,属于教师专业领域内的职能素质信念与能力系统都是可以言传、外显的。而实际的情况是,一部分专业素质是缄默的、隐性的,属于个人化的。机制层面:由于受当前学术研究中部分人浮躁、投机与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一些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教育者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中表现出很强的“目标—动力”导向,过于强调发展计划对教师晋级、评优等方面的价值和影响,或依靠硬性指标、外部利益驱使教师参与各种专业进修和培训,忽视从专业本身引导教师内在的自觉意识。观念层面: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漠,对职业规范、周期及专业发展规律、价值等认识不清,影响了长远的专业发展。物质层面:由于我国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有限,加之有些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很多理论上可行的计划在实施时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专业发展行为流于形式。(2)现实途径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基础环节;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保障机制;教育行动研究是有效途径。2、我国当前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可能途径?答:(1)现存问题:师生关系的疏远与冷漠;师生关系的实用与功利;师生关系的对立与冲突(2)原因分析:历史文化因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自身主观的因素;教师不良的教育手段;个别教师师德滑坡。(3)可能途径:确立生命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八)一、单选题1.“文化课程概念”的提出者是:()A.布鲁纳B.胡塞尔C.杰特D.惠勒2.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A.学会生存B.学会关心C.学会学习D.学会做事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生态观的本质:()A.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一;B.强调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自然即课程;C.强调同社会融为一体生活即课程;D.强调向自我开放自我即课程4.课程实际的目标模式最初源于:()A.泰勒的目标模式B.惠勒的过程模式C.塔巴模式D.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A.者“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B.者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C.者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D.者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6.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人是:()A.布鲁纳B.阿特金C.斯腾豪斯D.斯基尔贝克7.课程设计的取向即:()A.课程设计的方向B.课程设计的标准C.课程设计的模式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8.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A.课程设计B.课程实施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D.课程管理体制9.《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以______为中心内容:()A.终身学习B.全民教育C.和平文化D.人文文化10.过程模式的思想最初可以追溯到______:()A.皮压杰B.布鲁纳C.斯腾豪斯D.卢梭二、多选题1.自然设计模式的要素有:()A.目的B.立场C.慎思D.设计2.要探讨课程的本质问题,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A.课程从本质上讲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B.课程是系统知识、经验体系的计划,还是一种目标体系C.课程是预设的还是结论性的D.课程是有意的、客观的,还是无意的、主观理解的3.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有:()A.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观B.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C.回归生活的课堂生态观D.均衡化的课程设计观E、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F、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4.课程目标一般包括:()A.认知类B.技能类C.情感类D.价值类E.应用类5.课程要素一般包括:()A.目的B.教材C.教与学的方法D.教学评估E.内容6.生态主义课程的表现形式有:()A.多元文化教育课程B.生态政治课程观C.国际理解教育D.开发教育E.后现代课程观7.泰勒认为课程资源的类型有:()A.目标资源B.素材性资源C.教学活动资源D.组织教学活动资源E.制定评估方案的资源8.现代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有:()A.共享策略B.需求导向策略C.增强特性策略D.因地制宜策略E.全员参与策略9.现代课程实施的取向有:()A.忠实取向B.创生取向C.相互调适取向D.缔造取向10.兰德变革模式的阶段有:()A.启动B.实施C.合并D.评价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课程与作为客体的学生之间需要关系的反映。()2.美国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回归基础”的教育运动。()3.科学主义是科学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它的核心是“科学崇拜”和“工具理性”。()4.人本主义认为只有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人的情感、意志等,才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质,而理性和科学不过是意志的工具。()5.科学人文性就是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结合成一个整体。()6.自我即课程,意味着以我为中心设计课程,关注自我的知识和文化。()7.课程设计主要是一个理论研究过程,以理念来统领实践。()8.课程结构主要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与配合,它涉及课程的基本学习范畴的确定。()9.在从事课程设计时,教师是最主要的资源开发主体,学生应该服从并顺应教师资源开发的要求。()10.建国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主要是采取的自上而下的策略。()四、材料分析题1.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请用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管理等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2.某人认为,课程设计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和学生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将课程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学生的职责就是如何运用有效的办法学会课程的内容。请结合课程设计的知识、课程实施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五、论述题1.试论述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2.试论述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及新的发展特点。一、单选题1—5CBADA6—10CDCCD二、多选题1、BCD2、ABCD3、ABCDEF4、ABCE5、ACDE6、ABCDE7、ACDE8、BCDE9、ACD10、ABC三、辨析题1、×2、√3、√4、√5、×6、×7、×8、√9、×10√四、材料分析题1、(1)课程资源的类型:自然环境资源;社会环境资源;文化资源;教师、学生及家长等人力资源(2)对资源的评价: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课程资源的适合性;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3)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些都是传统教科书无法替代的。(4)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功能也未被充分认识和利用。(5)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而且是充分运用、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2、(1)课程设计主体多元化(2)课程设计取向多元化(3)教师教授课程的过程既是一个领会专家设计的课程,同时也是一个在课堂层次设计的过程,学生就是在这两个交互的过程中建构的过程。(4)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先后顺序和继先承后的行动过程,每一个过程中,都是课程设计主体的相互交流的过程,都有不同的设计主体的参与。五、论述题1、(1)两极之间的对立: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与人本主义课程文化观点的矛盾冲突(2)寻求两极之间的平衡: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与人本主义课程文化观的融合趋势(3)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的确立2、(1)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课程价值取向A、突出伦理政治的课程价值取向。B、适应社会生活的课程价值取向C、强调个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2)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3)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4)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5)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6)强调国际意识的培养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九)一、单选题1.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教学的初步形成。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C.洛克《教育漫话》D.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2.《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提出新的教学制度是。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合作学习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A.分析B.综合C.明了D.统合4.教学过程是实现现代教学目的、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A.任务B.内容C.方法D.策略5.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B.交互主体性C.学生主体性D.教师主体性6.教学活动既要有动力来发动和维持,又要有一定的程序、方法、来具体操作。A.形式B.策略C.模式D.内容7.在教学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是。A.教学原则B.教学策略C.教学设计D.教学模式8、设计教学评价时应遵循全面、客观、公正、的基本准则。A.平等B.民主C..合理D.及时9.先行组织的设计是针对教授内容之间的联系,起着教学的作用。A.辅导B.定向C.目标D.方式10.教学管理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A.设计B.协调C.评价D.反馈二、多选题1.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提出的教学方法有()。A.叙述教学法B.分析教学法C.综合教学法D.直观教学法2.狭义的教学特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一切学习活动。其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形成(),使其获得发展。A.技能B.情感C.态度D.能力3.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A.合作的B.动态的C.平等的D.民主的4.教学动力的主要特征是()。A.方向性B.转化性C.强度性D.多样性5.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是()。A.指导性B.系统性C.操作性D.预演性6.现代教学策略具有的特点是()。A.指向性B.灵活性C.多样性D.创造性7.教学目标一般分为()。A.认知领域B.心理动作领域C.情感态度领域D.人际交往领域8.教学监控策略是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控制和调节嗦采用的教学谋略或措施。A.计划B.检查C.评价D.反馈9.师生互动策略指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的诸多教学策略的统称,主要有()。A.规范约束策略B.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策略C.多向交往与合作学习策略D.行为矫正策略10.教学活动中,反悔方式一般分为()。A.现场言语反馈B.专家反馈C.摄像反馈D.测验反馈三、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主要是从目的和内容、方法和原则、形成和制度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其教学理论与思想。()2.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育者指导学习者所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3.从教学的存在形态上看,教学是以交往为一般形态存在的,所以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般交往形式。()4. 现代教学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温故知新等教学原则都是对传统教学原则的继承和发展。()5. 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出发,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过程。()6.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活动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客体地位。()7. 教学动力来源与教学主体自身、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本身和社会系统。()8. 史密斯和瑞根把教学设计模式划分为分析、策略、实施和评价阶段。()9. 教学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我们只需在教学完结的时候进行评价。()10、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综合教学过程的诸要素,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方法。()四、材料分析题1.现代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以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2.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五、论述题1.试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基本关系。2.试析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3.试论现代教学过程的主要教学策略。一、单选题1-5BACAB6-10ACDBB二、多选题1、ABC2、ACD3、BCD4、ABCD5、ABCD6、ABC7、ABCD8、ABCD9、ABCD10、ACD三、辨析题1、∨2、×3、×4、∨5、∨6、×7、∨8、×9、×10、∨四、材料分析题1、答案摘要:长期以来,我们将教学视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遵从“知识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倡导“教师权威”的价值取向。整个教学注重科学世界的教育,是教学和生活相分离,人和自然相分离,培养的是知识化、理性化的人才,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剥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追问。批判和反思的资格和权利,剥夺了学生创造未来社会文化的资格和权利,最终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师生交往。这种交往在教学实践中以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对话构成了新的师生关系-“我-你”关系。在这种关系里,师生双方并不把对方看作一个对象,而是一个跟“我”讨论共同“文本”的对话的“你”,师生双方都是作为真实的完整的人存在的。现代教学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2、答案摘要:这是以为中国教育界对“教学”一词较为普遍的观点。王策三先生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李秉德先生也认为,教学就是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五、论述题1、答案摘要: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这种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师生关系是对话交往的关系,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是互惠式的。2、教与学的关系。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平等的、民主的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3、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现代教学需要对知识进行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留有适当的余地,并且能够规范和引导学生进行各种主动的学习,促进他们去积极地形成概念,发现规律,总结法则等。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将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起来。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现代教学应努力克服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割裂开来的偏向,在强调从书本中系统掌握间接经验的同时,给予学生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掌握直接经验的乐趣,以实现现代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按摩腰枕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高档电镀衣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西装面料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汽热吸油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振动棒滚锥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广州工商学院《信息系统项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环境监测行业智能化环境监测与预警方案
- 2024年公务员考试临汾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临考冲刺试卷含解析
- 世界名画欣赏解读观后感
- 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合作协议
- 社区矫正人员心理健康讲座模板课件
- 中国和新加坡的英汉双语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 危险品运输车辆租赁合同
- 英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40篇
- 装配式钢结构工程计量与计价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小说面面观(译文经典)
- 普通地质学教材
- 《并联机器人运动学》
- 竣工图绘制规范及标准
- 中国联通动环监控系统C接口-0812
- GB/T 37433-2019低功率燃油燃烧器通用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