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浙江专用)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lán)的光点,犹如在风中漾(yàng)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B.“喜大普奔”之类的网络流行语,既没有展现中国成语的神韵,也缺失了西方缩略语的机趣,若年轻人能主动摈(bìng)弃,转而投身于传统的怀抱,社会主流肯定会为文化传承后继有人而额(é)首相庆。C.现实版蜗(wō)居“犀利爷”,头戴一顶皮革鸭嘴帽,帽沿下露出少许灰白头发和一双犀利的眼睛,脸上布满了黑黢(qū)黢的污垢,精神却很矍铄。D.晚风轻拂,林阴道上,灯影憧(chōng)憧,觥(gōng)筹交错间谈笑风生,和着江边丝竹管弦轻歌曼舞,歌声唱着柔软的时光,这个温暖而柔情的南国之夜,让你不想离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A.注音全对,字形“眩目”的“眩”应为“炫”;B.“摈弃”的“摈”应读作“bìn”,“额首相庆”的“首”应写作“手”;C.注音全对,“帽沿”的“沿”应写作“檐”。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甲】“网络水军”异常活跃,他们有的打着分享养生信息的幌子,有的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编噱头,发布诸如《什么行业最赚?某知名人物暗示三个行业将为新风口!》之类的虚假信息。“网络水军”正从个人经营加快转向专业化、协同化、产业化,涉案人员多,涉案金额巨大,危害不容小觑。但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并非易事。【乙】一方面,一些网络平台对社交账号发布内容的审核监管不及时、不全面,导致“网络水军”有机可乘、非法牟利;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反侦查意识强,他们常常租用服务器,租约到期后服务上的虚假信息和数据会自动删除,给取证查处带来一定难度。对此,互联网企业应进一步完善用户注册资料和发布内容审核机制,从源头上加强管控。另外,部分自媒体制造虚假信息,其目的在于获取流量,进而获得广告分成。【丙】因此,还应进一步加强广告行业治理力度,引导社交账号改变“流量至上”的盈利模式,才能釜底抽薪地遏制网络虚假信息。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容小觑 B.进而 C.盈利 D.釜底抽薪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乙 C.丙【答案】2.D3.A【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D.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可作谓语、定语、宾语,但在这个句子中“釜底抽薪地遏制”,作状语,所以错误。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什么行业最赚?某知名人物暗示三个行业将为新风口!》之类的虚假信息”这里的书名号使用错误,这里是间接引用信息内容,并非文章,这里应该用双引号。故选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B.越南儒学和韩国儒学一样,都是东来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今天学术界却出现韩国儒学研究繁荣红火,而越南儒学研究几乎难觅踪迹。C.根据国际法规划设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在于为我军及早识别、发现和实施空中拦截行动提供条件,强化国防安全。D.家是温馨的港湾,楼道则是通向港湾的必经之路。这条路走得顺不顺畅,影响着居民居住的幸福感;楼道也是一面透视镜,反映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莫言的作品……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前后主语不一致,偷换主语。可以在“被归类为”前添加“因此他”。B.“出现韩国儒学研究繁荣红火,而越南儒学研究几乎难觅踪迹”,成分残缺,句末可以添加“的情形”。C.“及早识别、发现和实施”语序不当,可以改为“及早发现、识别和实施”。故选D。5.下列各句中,表达最得体的一句是(3分)A.有同学于11月25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年级部认领。(招领启事)B.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120周年校庆日,学校的图书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C.凡参加此次征文活动并获得奖项者,我社将赠送一本《古文观止》,敬请惠存。(征文书通知)D.欣闻母校将举行庆典,纪念合肥一中120周年诞辰,本人定当拨冗参加。(邀请函回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内有人民币48元”不当,招领启事中不应把钱的具体数额交代出来,“48元”应改为“若干”;B.“学校的图书馆、办公楼全部开放”不当,将“全部”改为“全都”,因为是广播稿,所以要消除播音时候“全部”与“全不”因谐音而造成的歧义;C.惠存是敬词,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使用正确;D.“本人定当拨冗参加”不当,“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属敬辞,此处谦敬用错。故选C。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近日,中国书店大会发布《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报告披露,2020年全国大约有4061家实体书店新开面世。更值得关注的是,一大批实体书店积极尝试跨界经营,将图书经营与喝咖啡、品茶等场景结合在一起,吸引了大批消费者,为实体书店带来新活力。近年来,适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各类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实体书店悄然走红,“书店+餐饮”“书店+文旅”“书店+戏剧”“书店+活动”……实体书店已不再是单纯售书的场所,正在转变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逐渐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读者在书店读书、购书的同时,可以喝咖啡、吃快餐,还可以参加书店举办的各种活动。这些书店通过拓展业务范围,努力打造集文化体验、阅读学习、休闲娱乐、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生活中心,有效提升了人气,释放了发展活力。(1)给上述消息拟写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4分)【答案】(1)实体书店焕发新活力(2)跨界经营为实体书店赢得发展新契机。实体书店要紧跟消费需求,在体验场景、业态融合与综合服务上多出好招,实现更好发展;也要探索以书为本的可持续经营,不可本末倒置。【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这是一则新闻材料,共有两段。第一段有2句话,是新闻的主体。第1句陈述事件,主要信息是“实体书店新开面世”;第2句是事件的影响,主要信息是“为实体书店带来新活力”。两句话句话概括出“实体书店焕发新活力”。第二段具体介绍实体书店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情况,可以作为次要信息删除。(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准确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主要是介绍实体书店跨界经营焕发新活力的情况;然后针对这一现象发表评论,可以从材料中找到一些评论的角度,如“适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多业态融合发展”“拓展业务范围”“综合性公共文化生活中心”等。注意观点明确,立场鲜明。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9题。(10分)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世界弱势人群的粮食状况逐步恶化。随着经济危机扩大,这一趋势可能加剧。更为重要的是,全球农业供给萎缩可能将成为2021年的潜在风险,并在中短期内导致多个战略性问题。历史经验表明,农业与粮食是维系和平的要素。当其在某一空间、某一时期、某实体内部出现缺失时,就会加剧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和人类遭遇的困境。在过去50年里,全球人口翻了一番。从1990年至2010年的二十年间,中等收入人口急剧增加强化了洲际间的相互依赖,同时自由社会希望全年都可获取一切农产品。因此出现了食物体系的全球化。在保留90%产量于国内的基础上,食物开始国际化。一些产品(异国风味水果、糖、大豆、咖啡、可可、油、香料等)的全球化市场之路甚至极为明显——因为出产区较少,而全球都要消费它们。地理和社会经济方面的不同导致全球各地农业生产和消费趋势是碎片化呈现的。尽管总是要强调这一点,但2020年的局势总体上充满矛盾。得益于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全球收成良好,农业供给较为强劲。极端气候导致的灾难较少、基础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和国际价格相对稳定。但是自2020年夏季以来,市场趋于紧张而基础产品的通胀变得显著,尤其体现在糖、油和谷物产品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在2020年4月到2021年3月间增长27%,创下自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随着价格上扬,一些农业国为保护本地市场而威胁出口禁运的幽灵在飘荡,很多购买者的想法是加速竞赛,从而保证产品供应或进口账单不会变得难以承受。在生产链的另一端则是受新冠疫情多重危机波及的消费者。首先,全球九分之一的民众正遭受饥荒,亟须人道主义援助。世界粮食计划署负责人指出,饥荒每天杀死的人比新冠病毒还多,而消除这种悲剧的最佳“疫苗”就是食物。这种普遍的现实在欧洲也是存在的。疫情导致的食品缺乏人数在增加。2021年初以来,约有210万法国人接受食品援助。同2020年相反,在未来可能出现新的疫情变化的情况下,全球农产品和食品体系的主要平衡是否能得以支撑很难下结论。无论农业还是卫生领城,危机的形态从未一致。但我们可以。由此更明确地区分什么是多余的,以及什么是超越时代的、我们所有人每天都要面对的利害关系。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农业领城放下武器。一些国家(中国、俄罗斯、美国)甚至将农业置于内部韧性和外部影响的轴心位置。新冠疫情也唤醒了一些此前低估农业价值的国家。在当下有关欧洲在战略自主和主权方面的讨论中,粮食安全是优先事项之一。对于影响5亿欧洲消费者的欧洲共同农业政策,新冠疫情是否将增强该政策的重要性?目前的卫生和社会经济景象似乎不太明朗。粮食安全脆弱性将在未来数月或数年间加剧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全球有半数人口依然需要将其过半收入用于食品。在全球层面,能做到吃东西只看质量不看价格的人是非常稀少的。未来如何保障所有人对高质量食品的获取是一个大问题。在农业领域本身也存在同样问题:优化生产、维护生态系统,有助于长期提供健康的粮食。在修复地球的同时如何持续生产?这涉及众多领域,而新冠疫情将之严重复杂化了。(摘自塞巴斯蒂安•阿比斯《全球粮食安全风暴即将到来》)7.下列对材料中“全球农业供给”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农业与粮食的缺失和地缘政治有密切的联系。B.人口的增长促进了粮食体系全球化的出现。C.2020年夏以来基础农产品的通胀加剧了农产品出口保护。D.新冠疫情导致更多的法国人亟须人道主义援助。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使得世界弱势人群的粮食状况逐步恶化并加剧,全球农业供给萎缩可能在中短期内导致多个战略性问题。B.食物国际化使得一些农产品的全球化市场之路甚至极为明显,因为洲际间的相互依赖,农产品出产区较少,而全球都要消费。C.全球有半数人口需要将其过半收入用于食品,优化生产,提供并珍惜健康可持续的粮食,是农业领域本身存在的问题。D.2020年的全球各地农业生产局势总体来说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农业供给较为强劲,而另一方面,一些农业国又威胁出口禁运。9.文中对新冠疫情下全球农业供给进行了怎样的前瞻性思考?(4分)【答案】7.B8.D9.①全球农产品和粮食体系的主要平衡能否维持。②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农业领域放下武器。③粮食安全脆弱性将在未来数月或数年间加剧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B.“人口的增长促进了粮食体系全球化的出现”错误。根据原文“从1990年至2010年的二十年间,中等收入人口急剧增加强化了洲际间的相互依赖,同时自由社会希望全年都可获取一切农产品。因此出现了食物体系的全球化”可见,粮食体系全球化的出现原因是“中等收入人口急剧增加强化了洲际间的相互依赖,同时自由社会希望全年都可获取一切农产品”,而不是人口增长。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使得世界弱势人群的粮食状况逐步恶化并加剧”错误,根据原文“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世界弱势人群的粮食状况逐步恶化。随着经济危机扩大,这一趋势可能加剧”可见,“加剧”前有“可能”一词,且其原因为“经济危机扩大”。B.“食物国际化使得一些农产品……”错误,根据原文“在保留90%产量于国内的基础上,食物开始国际化。一些产品(异国风味水果、糖、大豆、咖啡、可可、油、香料等)的全球化市场之路甚至极为明显”来看,二者之间不存在使动关系。C.扩大了“农业领域本身存在的问题”,根据原文“在农业领城本身也存在同样问题:优化生产、维护生态系统,有助于长期提供健康的粮食。在修复地球的同时如何持续生产”可见,“优化生产,提供并珍惜健康可持续的粮食”并非其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修复地球的同时如何持续生产”才是其问题所在。故选D。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题干提示是“前瞻性思考”,那么应该抓住文本对未来情势的预测句子来概括作答。根据原文“在未来可能出现新的疫情变化的情况下,全球农产品和食品体系的主要平衡是否能得以支撑很难下结论”可得出全球农产品和粮食体系的主要平衡能否维持。。根据“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农业领城放下武器”可得出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农业领域放下武器。根据“粮食安全脆弱性将在未来数月或数年间加剧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可得出粮食安全脆弱性将在未来数月或数年间加剧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寒秋【俄】蒲宁那年六月里,他来到我家的庄园里做客。我们总是将他视作自家人:他已故的父亲曾既是我父亲的朋友,也是邻居。六月十五日那天裴迪楠在萨拉热窝被杀害。十六日早晨消息从报社传开来。父亲手里攥着莫斯科晚报从书房走出来,来到饭厅,我和母亲仍坐在茶桌前,说道:“唉,我的朋友们,要开战啦!奥地利皇储太子在萨拉热窝被刺杀了。这就是战争啊!”在圣彼得日那天,我们家聚了很多人——那天是父亲的命名日。而就在午饭席间,他被宣布成为我的未婚夫。但在六月十九日,德国对俄宣战。九月里他又来到我们家里,总共只待一天一夜,他要上前线去来,所以前来辞行(当时大家认为,这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因此我们只把婚礼推迟至来年春天)。我们的告别之夜就这样来到了。晚饭过后,我们照常端上茶炊。看了一眼蒙上了从中冒出的水汽的窗户,父亲说道:“真不寻常,如此早就降临的寒冷的秋天!”在那晚,我们安静地坐着,只是偶尔交流几句微不足道的话语,过分的宁静,藏匿着各自秘密的心思和感情。园子里,黑色的天空中,纯净而带着寒气的星星们闪烁着明亮耀眼的光芒。父亲抽着烟,仰卧到圈椅里,漫不经心地注视着悬在桌子上方的炽热的灯,而母亲戴着眼镜,在这光亮下用心地缝补着小小的丝绸布袋。——我们已经知道这个袋子是做什么的。父亲问道:“你还是想要大清早就走,就不吃完早饭吗?”“是的,如果可以的话,一大早就离开,”他回答道,“很是让人忧愁,我还没完全料理好家中的事情。”父亲轻轻地吸了口气:“好吧,随便你,我亲爱的。既然如此我和你妈妈也该睡了,明天一定是要送送你的……”妈妈站起身来,为自己未来的女婿画了个十字祷告;而他则把身子轻轻俯向她,然后同样地向父亲鞠了一躬。过后饭厅里只剩下我们两人,我们又待了一小会儿:我想摊开纸牌玩弄,他沉默地在一旁来回走动,然后问我:“想去散散步吗?”我心里一切都开始变得有些沉重,冷冷地回复他:“好吧……”我在前厅穿外衣,他继续思索着什么,回想到费特的诗句,他露出了可爱的笑颜。“多么寒冷的秋天!穿上自己的斗篷和披肩……”“我没有斗篷,“我说道,“然后呢?”“我不记得了。或许是这样的:看吧——在开始变黑的松树间,仿佛火焰正在升起。”“什么样的火焰?”“当然是升起的月亮,在这首诗里是有着某种乡村秋天的美妙的。披上自己的斗篷和披肩……那是我们祖父祖母的岁月啊,嗳呵,我的天,我的天……”“你怎么了?”“没什么,亲爱的。只是依旧很忧愁。但又很快乐。我是如此地爱着你呀……”穿好外衣后,我们穿过饭厅走过阳台,走下来到院子里。起初天色很黑,我紧紧拉住他的袖口。他缓缓停下来,转过身面向房子:“看,很奇特,房子的窗户只有在秋天里会如此发着光。只要活着,我会永远记住这个夜晚……”我看向那边,而他抱住披着瑞士披风的我。“你的双眼是这样的闪耀,”他说道,“你冷么?这空气就和冬天里的一样。如果我死去,你会不会很快忘记我呢?”我想了想,“突然就真的死去?难道我终究还是会忘记他?——要知道,任何事物终究还是会被忘记的。”我被自己的想法吓到,仓促地回答:“不要这样说!我经受不住你的死去的。”他沉静了下来,缓慢地开口:“好吧,要是死了,我会在那儿等着你。你活着,快乐地在这个世上,然后再来找我。”第二天早上他就离开了。母亲把昨夜缝制的那个小护身袋挂他的脖子上。袋子里有金色的小圣像画,她的父亲和祖父也曾在战争中佩戴过它——而我们所有人带着阵阵涌动的绝望为他画十字祈祷。随后呆滞地伫立在长廊中,目送他,这种呆滞常常会在你送别长时间分离的人时发生。我们周围草地上的雾凇闪耀着让人愉悦的晨曦的光芒,这与我们此时的心境是如此惊人的不协调。站了一会儿后,我们回到了空荡荡的房子里。一个月后,他在加利西亚战死了。死,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字眼。自那时起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年头。早在一九一八年春,我的父亲和母亲都已不在人世。我居住在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市场里一个女商贩的地下室中,女商贩总是挖苦我:“哎,公爵夫人,您状况如何呀?”我也在做些小生意,和那时很多人一样,向头戴毛皮高帽和身着敞襟军大衣的士兵们售卖我剩下的一些物品——或某种样式的指环,或小十字架,或蛾子咬坏的毛皮衣领,就在阿尔巴特街和市场的角落里摆摊时,遇上了一个心肠好的男人,他是一个退伍的中年军人。不久之后我就嫁给了他,四月份和他一起离开去了叶卡捷琳诺达尔,和我们同去的还有他的侄子。两年后的冬天,在暴风雨之中,我们和剩余不计其数的难民们从新罗西斯克泅渡到了土耳其。在路上,丈夫染上了霍乱死了。之后在这个世上我的亲人就只剩下三个了:丈夫的侄子,侄子年轻的妻子和他们七个月大的女儿。但是不久后,侄子和他的妻子乘船去了克里米亚,去了弗兰格尔,把孩子留在我这儿。他们在那儿销声匿迹。而我又在君士坦丁堡生活了很长时间,靠做粗活养活自己和那女孩。她长大后留在了巴黎,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国女孩,十分漂亮,可对我却冷眼相看。她在马特伦附近的巧克力店工作,而我一直在尼斯勉强度日。我常常问自己:那个寒冷的秋夜。它真的存在过吗?终究是的。我相信,热忱地相信。(本文有删改)10.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4分)11.简析小说中“我”的形象。(4分)12.小说在叙述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13.小说以“寒秋”为题,有何作用?试加以分析。(6分)【答案】10.①动作或细节描写,如父亲的“注视着悬在桌子上方炽热的灯”,母亲“戴着眼镜”“用心缝补着小小的丝绸布袋”这些动作来描述父母的行为,写出我们对他即将远离的担心,也为后来“他”战死沙场,埋下伏笔。②用“黑色的”“带着寒气的”等词语,既写出寒秋的阴冷,也交代世界大战前夕的冷寂。③语言具有暗示性。如通过写秋夜里“明亮耀眼的光芒”,暗示(或象征)“我”内心表出来“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憧憬,反衬离别的沉郁。11.“我”是一个生活在战争背景下经历过年轻时向往爱情,在生活辛酸中仍然坚毅,懂得隐忍,珍视真情的衰老又贫穷的妇人。①纯真,向往爱情。“我”与恋人的对话及对恋人离去的不舍与忧虑,可以看出我纯真且向往爱情。②隐忍而坚强。战争爆发后,“我”经历了战争背景下的各种痛苦,如恋人战死、亲人离世与背叛。在艰难的生活磨砺下,“我”懂得隐忍,坚强活了下来。③重情重义。虽然生活困苦,但是“我”依然帮忙抚养丈夫侄儿的小孩。小说结尾的“我”,在生命的尽头,依然“热忱地相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解答自己的疑问,在无限辛酸生活中,仍对那个寒秋有着最鲜活的追念,追寻美好情感。12.①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通过我的叙述来展现小说情节既是叙述者,也是小说主要人物,显得真实。②小说叙述详略得当。详写深秋离别的夜晚,突出那个短暂的夜晚给“我”的幸福;略写“他”战死,略写离别后“我”艰难的余生,深化了小说主题。③叙述中运用对比手法将早年家庭爱情温馨与余生的悲惨形成对比。另外,“总共只待一天一夜”那短暂的爱情,“我”却用一生来回忆,这两者也形成了对比,突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望。④叙述的平缓。那些经历的磨难,通过“我”平静的叙述道出一切,而平静的叙述背后却是深重的辛酸,凸显出了一个隐忍而坚毅的女性形象。13.①小说主要情节发生就在秋天,小说以秋天为背景展开叙述。②点出小说的主色调是阴暗,感情基调是悲凉的。③交代了当时严酷的战争时代背景。④“寒秋”与主人公内心炽热的爱形成鲜明对比,赞扬了在艰苦生活中仍然懂得热爱,不放弃对美好的追求的人们。⑤彰显主题,寒秋里有她最幸福的生活,却在如同寒秋般残酷的战争被摧残,变凄凉,写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斥对美好生活及情感的向往。【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画线句子“园子里,黑色的天空中,纯净而带着寒气的星星们闪烁着明亮耀眼的光芒”,描写环境,用环境中“黑色的天空”“带着寒气的星星们”写出环境的冷寂,烘托大战之的清寂和人物心情的低沉;“明亮耀眼的光芒”,写出我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前面的“黑色”“寒气”形成衬托,反衬出离别的忧郁之情。“父亲抽着烟,仰卧到圈椅里,漫不经心地注视着悬在桌子上方的炽热的灯,而母亲戴着眼镜,在这光亮下用心地缝补着小小的丝绸布袋”运用动作描写,父亲“抽”“仰卧”“漫不经心地注视”,母亲“戴着”“缝补着”,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在我的未婚夫出征前,父母亲情的沉重和对未来战争中未婚夫命运的焦虑。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但又很快乐。我是如此地爱着你呀”“我紧紧拉住他的袖口”“不要这样说!我经受不住你的死去的”写出我对爱情的向往、忠贞;“一个月后,他在加利西亚战死了”“我的父亲和母亲都已不在人世”“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国女孩,十分漂亮,可对我却冷眼相看。她在马特伦附近的巧克力店工作,而我一直在尼斯勉强度日”写出我在大战中和大战后经历了亲人离世、亲人离去与背叛,表现了我在社会上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后的隐忍;“侄子和他的妻子乘船去了克里米亚,去了弗兰格尔,把孩子留在我这儿。他们在那儿销声匿迹”,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去抚养侄子的女儿,表现了“我”重情重义。“我常常问自己:那个寒冷的秋夜。它真的存在过吗?终究是的。我相信,热忱地相信”,“我”虽然经历了太多的磨难、背叛、冷漠,但“我”依然坚信人性的美好。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从小说的叙述视角上看,本文运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给人以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关系,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从小说故事安排上看,详略得当,小说详细描述了在那个寒冷的深秋之夜“我”和未婚夫的离别,表现了我对美好爱情的渴望,而略写了未婚夫的死亡,粗略第记述了“我”后半生的生活,对我后半生的艰苦生活只是粗线条地记录了梗概,突出了小说主题,也照应了题目“寒秋”,详细描写“寒秋之夜”中发生的故事。小说故事前后对比,前文写“我”与未婚夫的离别,写出了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后文写“我”在未婚夫及亲人去世、背离后的苦难生活,前后对比,突出我的坚强,凸显了小说的反战主题。“一个月后,他在加利西亚战死了”“早在一九一八年春,我的父亲和母亲都已不在人世”“之后在这个世上我的亲人就只剩下三个了:丈夫的侄子,侄子年轻的妻子和他们七个月大的女儿”“但是不久后,侄子和他的妻子乘船去了克里米亚,去了弗兰格尔,把孩子留在我这儿”这些“我”都是非常平静地叙述,几乎看不出“我”的抱怨和不满,但在平静叙述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受尽生活摧残的女性形象,突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寒秋”是本文的题目,也是人物离别时的环境,文中的秋是寒冷的,父亲的“今年秋季来得出奇地早,也出奇地冷”句话直接说出了秋的冷意,其实也包含了在生离死别带来的悲凉感受。从象征义上看,“未婚夫”战死后,我“三十年来,我历尽沧桑”,艰难的在辗转流离中挣扎着生活,岁月带给我的更多的是磨难和考验,这让“我”在三十年中,似乎经历了一个个寒秋,感受了生活的寒意。从象征义上看,不仅“我”在经历着生活中的寒秋,整个俄罗斯人民在战火中也在经历着生活的磨难,“两年后的冬天,我们跟其他许多难民一起,冒着飓风,由新俄罗斯克渡海去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我带着她,就像许多人那样,到处漂泊,我们什么地方没去过呀!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捷希亚、比利时、巴黎、尼斯”,这些记叙中有“难民”,有颠沛流离,其实我只是难民中的一个而已,可见当时战争给俄罗斯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与彻骨寒冷。文章的结尾,“我”对自己受尽磨难的一生做了总结,“我”认为“有过的,只有过一件东西,就是那个寒秋的夜晚。世上到底有过他这么个人吗?有过的。这就是我一生中所拥有的全部东西,而其余的不过是一场多余的梦”,可见一生的寒意中的温暖也是“未婚夫”在那个寒秋的夜晚带给他的,以致让“我”期待到“他”那里去了,那个“寒秋”里有“我”全部的温暖和爱。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钟山培杏义学①碑记[清]张凤鸣古之学者选于乡,晋于国,达于朝,乡学尚矣。夫人才固不择地而生,在培养之有素耳。桐邑居两浙之上游,山水清奇,甲于他郡。属乡有所谓钟山者,去县治四十余里,山高溪深,尤觉出幽可喜,然地瘠民贫,视他乡稍下云。余自己未春恭膺简命来宰兹邑,下车采风至斯,第见二三青衿,迎遏道左,彬彬有礼,心窃喜之,盖犹有古之遗风焉。庚申冬,令其乡士吴元鳌等,捐资倡建义学,输田收息,岁以为常事。既成,叙其始末,请记于余,将勒石以垂诸久远。余闻之不禁瞿瞿然兴曰:“若此者,非所称一乡之善士耶?”尝慨世之人日皇皇焉求田问舍以庇其身家或思邀福利广施舍于释道寺观者有之至若事之大有裨益于乡党风俗者概置不问何其谬欤?麦並圣至今吴元鳌毅然经始,饮助落成,延师以训其里之子弟,俾无力者皆得人事于学。呜呼,可谓知务本矣!况我朝诞敷文教,培育人才,自会下逮郡县,学校之外兼设书院,以是人文蔚起,称极盛焉。夫义学与书院相为表里,书院养士于都会,作人之化在天下;义学养士于闾里,树人之计在一乡,国家化民成俗之道实基于此。幸能举而行之,吾见此乡之中蒸然向化,日新月异,造就所至,必有可观,厥成岂浅鲜哉?余因之更有厚望矣:使桐江之人闻风而起,共相摹效,由一乡推之十二乡,人皆负笈,户尽横经,砥行力学,矢志进取,不独士习醇正,深堪嘉尚,即如姚文敏、俞庄襄②二公之科名治绩,安知不可复见于今?余又将拭目俟之,以为他日券,而兹特先路之导耳。至于规制大备,经理得宜,董其事者诚始终勿倦焉。则有初者有终,可久者可大,是亦宰其,土者所深愿也夫!遂不辞而为之记。(《乾隆桐庐县志》)【注】①义学,旧时各地用公款或私资举办的免费学堂。②姚文敏,即姚夔(1414-1473),字大章,桐庐人,官至礼部尚书;俞庄襄(?T524)明代人,官居右都御史。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地瘠民贫,视他乡稍下云视:和……相比B.捐盗倡建义学,输田收息输:捐赠C.延师以训其里之字弟延:邀请D.董其事者诚始终勿倦焉董:通“懂”,精通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山水清奇,甲于他郡不拘于时,学于余B.将勒石以垂诸久远斯亦检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C.幸能举而行之去今之墓而葬焉D.而兹特先路之导耳仰观宇宙之大,府察品类之盛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议论开篇,开宗明义地阐述兴办乡学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为全文奠定了基调。B.作者在桐邑为官,到钟山采风,被这里读书人的好风尚所感染,遂有兴办义学的想法。C.文章高度赞美重视教育、捐资办学的乡贤,对求田问舍、广施寺观者给予诘责和批判。D.作者展遍钟山培杏义学将引领桐邑砥行力学的好风气,因此认为义学和书院一样重要。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尝慨世之人日皇皇焉求田问舍以庇其身家或思邀福利广施舍于释道寺观者有之至若事之大有裨益于乡党风俗者概置不问何其谬欤?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义学养士于闾里,树人之计在一乡,国家化民成俗之道实基于此。(2)则有初者有终,可久者可大,是亦宰其土者所深愿也夫!【答案】14.D15.C16.D17.尝慨世之人日皇皇焉//求田问舍/以庇其身家/或思邀福利/广施舍于释道寺观者有之/至若事之大有裨益于乡党风俗者/概置不问/何其谬欤?18.(1)义学在乡里培养读书人,是在为一乡培养人才,国家教化百姓养成好风俗的做法实在有赖于这。(2)既然这样,那么有好的开始就会有好的结束,能够坚持时间长的就能够把事业做大,这也是管理这片土地的人所深深希望的啊!【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A项,“然地瘠民贫,视他乡稍下云”翻译为:但土地贫瘠百姓贫穷,与其他乡相比,情况稍差一些。视:和……相比。B项,“捐盗倡建义学,输田收息”翻译为:捐资并倡议创建免费学堂,捐赠田产,征收利息。输:捐赠C项,“延师以训其里之字弟”翻译为:延请老师来教导自己乡里的孩子。延:邀请D项,“董其事者诚始终勿倦焉”翻译为:监督这件事的人又能始终不倦怠。董:监督。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把握能力。A项,“山水清奇,甲于他郡”翻译为:翻译为:山水清秀奇异,比其他的郡好。于,介词,比。“不拘于时,学于余”翻译为: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于,介词,向。B项,“将勒石以垂诸久远”翻译为:(打算)将它刻在石碑上以便让它流传久远。以,连词,表目的,以便。“斯亦检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翻译为:这也如同砍去树根而要求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头而想长流啊。以,连词,表转折关系,却。C项,“幸能举而行之”翻译为:幸亏能够按照这种方法施行。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去今之墓而葬焉”翻译为: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D项,“而兹特先路之导耳”翻译为:而创办钟山培杏义学只是一个的开端。之,助词,的。“仰观宇宙之大,府察品类之盛”翻译为: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项,“因此认为义学和书院一样重要”是错误的。因果关系不成立,从“夫义学与书院相为表里”的议论可知作者早就有这样的认识。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当中,“求田问舍”是“世之人”的谓语,后面应断开;而“皇皇焉”可修饰“世之人”,后面可断开,也可做“求田问舍”的状语,不可断开,所以“焉”后可断也可不断;“庇”的宾语为“身家”,所以“家”后断开,“以庇其身家”是“求田问舍”的目的;“邀”的宾语为“福利”,所以在“利”后断开;“之”为代词,指代前面所说的邀福利、广施舍于释道寺观者,所以在“之”后断开;“大有裨益于乡党风俗”做“事”的定语,所以“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后面要断开;“何其……欤”为固定结构,所以在“何”前面要断开。整句话的翻译为:曾经感慨世人每天只一心想着购置产业,来保护自身和家族利益,或许世上有想着希求福报利益、向寺庙道观大量施舍的人,至于对乡里风俗大有益处的事,就一概置之不理,为什么这样不合情理呢?18.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闾里”,乡里;“树人”,培养人才;“化民成俗”,教化百姓、养成好风俗;“道”,做法或规划。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初”形作名,好的开始;“终”,形作名,好的结束;“久”,形作动,能够长时间坚持;“大”,形作动,做大;“宰”,掌管;“愿”,希望。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在乡里得到选拔,在郡县得到晋升,在朝廷得到重用,地方学校由此获得了重视。人才本来就不择地而生,而在于由来已久的培植养育。桐邑位于浙东和浙西的上游,山水清秀奇异,超过其他的郡。它的辖下有个叫钟山的地方,距离县政府所在地四十多里,山高溪深,清幽异常,让人喜爱,但土地贫瘠百姓贫穷,与其他乡相比,情况稍差一些。我在已未年春天恭敬地接受选派任命来主管这个郡县,上任时到这里访问民俗,只见两三个读书人,在路边迎接拜见我,十分文雅有礼,我心里暗暗高兴,大概是因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古人遗留下来的好风尚吧。庚寅年冬天,我让那乡绅吴元鳌等人,捐资并倡议创建免费学堂,捐赠田产,征收利息,并把这当作每年要做的事。学堂建成后,要记述建造经过,他们就请我来写篇记,(打算)将它刻在石碑上以便让它流传久远。我听闻此事,不由得惊惧而起说:“像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人)所称赞的一乡有德行的人吗?”曾经感慨世人每天只一心想着购置产业,来保护自身和家族利益,或许世上有想着希求福报利益、向寺庙道观大量施舍的人,至于对乡里风俗大有益处的事,就一概置之不理,为什么这样不合情理呢?现在吴元鳌等人毅然开始经营(学堂之事),帮助乡里建成学堂,延请老师来教导自己乡里的孩子,使没有财力的人都能够到学堂读书。啊,他们可以说是懂得致力于根本!朝廷广泛开展文化教育,培育人才,上自省会,下到郡县,学校之外兼设书院,因此文化蓬勃兴起,可以说非常兴盛。地方公益学校与官府学院互相配合,官府学院在大城市培养读书人,是在给整个天下培养人才;地方公益学校在乡里培养读书人,是在为一乡培养人才,国家教化百姓养成好风俗的想法实在有赖于这。幸亏能够按照这种方法施行,我看见这个乡里的百姓纷纷受到熏染、得到教化,日新月异,所达到的成就,必然很高,他们的功德难道会浅薄吗?我因此要对他们寄予更高的希望了:让桐江的百姓闻风而起,相互模仿,从一个乡推广到十二个乡,人人都背着书箱,家家都横陈经书,砥砺品行,努力学习;立下誓愿,积极进取,不只有读书人风气醇正,十分值得嘉许崇尚,即使像姚文敏、俞庄襄二公那样的科举名次和为政业绩,怎知不能在今天再次出现呢?我又将拭目以待,并把这话当作将来的凭证,而创办钟山培杏义学只是一个的开端。至于学堂的规格制式,已大体齐备,只要经营管理得当,监督这件事的人又能始终不倦怠,(学堂就一定能办好)。既然这样,那么有好的开始就会有好的结束,能够坚持时间长的就能够把事业做大,这也是管理这片土地的人所深深希望的!于是非常乐意地为这件事写了一篇记。(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9-20题。(8分)行行重行行佚名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①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赋得自君之出矣【唐】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注】①弃捐:抛开。19.两首诗的题材都属于___________诗,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2分)20.《唐诗归》评张九龄此诗:“此题古今作者,毕竟此首第一。”请比较两首诗的划线句,谈谈张诗之妙。(6分)【答案】19.闺怨诗女子对远行游子的思念之情20.诗歌《行行重行行》中,“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是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晚”指因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张九龄诗的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比喻美妙贴切,想象新颖独特,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写得既含蓄委婉,又真挚动人。【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这两首诗都是反映思妇离愁别恨的诗,从题材上看都属于闺怨诗,都表达了女子对远行游子的思念之情。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的本意是苍老,带给人憔悴衰弱之感,而此处的“思君令人老”,并不是指真的年龄老了,而是指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因为“君”总是不回来,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令人惋惜失去的青春年华。张九龄诗的“思君如满月”一个“如”字暗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想念你犹如天边圆月。思妇把自己比喻成月亮,由“圆月变残月”,都是因为日夜,思念,容颜憔悴。诗人用皎皎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夜夜减清辉”,写得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比喻美妙贴切,想象新颖独特,使整首诗显得清新可爱,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三)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21-22题。(6分)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21.孔子严厉批评了妄言的子路,告诫他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应采取_______________的做法;同时,孔子又详细向子路解释了他选择先“正名”的原因,这体现了他教育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请各填入一个恰当的成语)(2分)22.简析两则材料中蕴含的儒家思想。(4分)【答案】21.存而不论循循善诱22.(1)重视“正名”(国正名分),主张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从而维护等级、秩序分明的社会制度;(2)重视“正身”,认为自身端正是从政者的必备素质,是教化人民的前提。【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运用成语以及思想内容的能力。“存而不论”的意思是意思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结合“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可见。“循循善诱”的意思是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结合“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分析,可见孔子教育子路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归纳概括观点的能力。第一则材料讲的是:名,人或事情的称谓;正名,让人或事物的称谓和实际一致,使没有歧义。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他著名的“名正言顺"的思想。在孔子看来,“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以至于当他的得意弟子子路以一种非常怀疑和不屑的囗气向老师询问“有是哉”的时候,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也禁不住怒骂道“野哉,由也”。那么,孔子如此重视的“名”到底是什么呢?他为何又要如此急着去“正名”呢?孔子眼里的“名”大约就是今天人们经常提及的指导思想,因而孔子所谓的“正名”就是确定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第二则材料孔子讲的还是“正人先正己”的道理。在伦理政治中,正身被看作是从政者必备的素质,这种重德治的政治主张也导致了对法治的忽视和人治思想的形成。”参考译文:子路说:“卫君等着您去治理国家,您准备先干什么呢?”孔子说:“一定要名实相副。”子路说:“有必要吗?您做的不在点上啊,为什么非要名副其实呢?”孔子说:“仲由你太轻率了。理性的人对于他不懂的事情,会持保留态度。如果对于事物的定义不准确,讲给别人听的时候就会产生歧义;如果理解有了歧义,在执行的时候就会出现偏差;如果是因为定义不准确产生的执行偏差,就不能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如果不能用规章制度来约束,赏罚就不起作用;如果赏罚不能发挥作用,老百姓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理性的人只要定义一件事情,一定不会有歧义,没有歧义就一定能实行。理性的人对于他要表达的观点,一点都马虎不得。”(《论语·子路》)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己的言行,治理国家还有什么难的呢?如果不能端正自己,又怎么能去端正别人呢?”(《论语·子路》)(四)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1)__________,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__________。(《论语·为政》)(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3)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答案】道之以政有耻且格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格”“既”“载”“晓”“染”“材”“还”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哲学家詹姆斯·卡斯认为,世上有两种游戏:一种是有限游戏,在边界内玩,具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拥有特定的赢家,规则保证游戏的结束,其目的在于获取胜利;一种是无限游戏,玩的就是无边界,没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也没有特定的赢家,其目的在于将更多的人带到游成中来,从而延续游戏。有限游戏采用的是竞技模式,如棋牌、考试、升职等,其中获得的成功是社会认同,这是别人定义的,是比较中收获的成就感;无限游戏采用的是生存模式,如人生、宗教、文化等,其中获得的成长是自我认同,这是自己定义的,是自己能感受到的幸福。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你会选择玩哪种游戏?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所思所感。【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白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泄露个人真实信息。【答案】例文:有限与无限这是一本看似在讲游戏的书,但却和所有伟大的作品一样,都将世间之普适道理隐喻于其中。无论是生活、工作、学业,都具备相同的特点——在限定范围之下,在限定概念之内,在限定参与者之中的类游戏行为,这与游戏何其类似。作为参与者的我们,究其一生的所有行为,无外乎在这些类游戏中争取更高的排名和成就。作者将游戏划分为有限与无限两类游戏,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有限游戏以达到目标为最终结局,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最终目的,意即尽量追求没有结局。在人生的舞台上,我更倾向于“无限游戏”模式。从工作角度而言,完成任务是有限游戏,而从任务中找到提升自身的方向而不断进步,就是无限游戏,在外人看来,其结果是相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信设备行业网络设备研发与生产优化方案
- 智能在线食品交易平台开发合同
- 专业音乐制作版权保护合同书
- 儿童英语家教服务合同及安全免责条款
- 网络教育平台内容使用协议及免责声明
- 酒店业客户定制化服务与智慧前台系统开发
- 2025年昆明货运从业资格证网上考核app
- 财务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
- 2025年孝感从业资格证应用能力考些啥
- 短信营销推广服务合同
- 2024年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样题)
- 精液的常规检测课件
- 《青纱帐-甘蔗林》 课件 2024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 数字化课程课件
-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碳纤维气瓶制作流程介绍课件
-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案例(含5篇)
- 计算机江苏对口单招文化综合理论试卷
- 2024信息安全意识培训ppt课件完整版含内容
- 沙金可行性开采方案
- 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