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上)政治寒假作业(四)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24•河北区模拟)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的是()①唯物史观②《共产党宣言》③剩余价值学说④《德意志意识形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4•红桥区模拟)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表明()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过剩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③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历史上没有任何积极作用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3.(2023秋•威宁县期末)根据法国内政部数据,1月19日、1月31日、2月7日、2月11日、2月16日举行的反退休制度改革五轮示威中,街头抗议者分别达到112万、127.2万、75.7万、96.3万、44万人。从根本上说,罢工频发是因为()A.工人被雇佣的地位没有改变 B.工人的生活待遇没有资本家高 C.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4.(2023秋•蚌埠期末)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下图为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是夏商周时期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之一。对这一时期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B.统治阶级以收取地租作为主要的剥削方式 C.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已经产生 D.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广泛影响社会5.(2024•红桥区模拟)如表为“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单位:%)年份全国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公私合营经济前三项合计私营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19.11.50.721.36.971.81956年32.253.47.392.90.17.0据表中信息可知,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①基本实现了现代化②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③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④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6.(2024秋•无锡月考)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由此可见()A.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B.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发展的进程 C.无产阶级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D.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7.(2023秋•济源期末)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必须建立一个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的特殊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却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据此可推断出()①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准备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并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③一国只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发展方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4•河北区模拟)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改革开放9.(2024秋•赣州月考)2024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从中可以看出()①邓小平理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②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③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才更有生命力④邓小平理论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必然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5•郑州一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这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既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又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②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③既是新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是对旧版马克思主义的否定④既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11.(2023秋•开封期末)一以贯之,指做人做事,按照一个道理,从始至终都不会改变,比喻有恒心和有毅力。新时代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此我们党要()①在实践中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民族特色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③开新局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社会革命④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革命进行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3秋•开封期末)“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的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对“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的成就”理解正确的是()①“十个明确”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②“十三方面成就”是新思想内容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组成部分③“十个明确”其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和新观点④“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4•河北区模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社会生产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14.(2024•红桥区模拟)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民营经济 D.公有制经济15.(2024•河北区模拟)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就要()①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②使公有资产在各行各业中占优势③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④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6.(2024秋•长沙县校级期末)2018年,盛产柑橘的Y村成立了“村投公司”,以市场价“回购”村民橘园,统一进行管理,发展柑橘产业和采摘观光旅游,并优先吸纳村里贫困户到公司就业。如今的Y村已发展成一个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由此可见,Y村的成功在于它()①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②改变了土地的所有权③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④广泛吸纳了社会资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4秋•无锡月考)从2024年起,我国在全国全面实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完全成本保险,是对总的生产成本进行保障,包括物化成本、土地和人工成本;种植收入保险,是先测算一个种粮收入目标,若最后未达预期,农民可获得一定补偿。对这一政策的传导路径,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完善灾害救助制度→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B.推进市场机制补偿→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C.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增加农民劳动性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D.健全农业保险金融服务体系→转移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保障农民收益18.(2024秋•无锡月考)2024年1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月末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903亿元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5%。由于今日有4701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2798亿元。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更加积极有为 B.政府通过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C.此举有助于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节社会总需求 D.国家推进利率调控机制,存贷款实现市场化定价19.(2023秋•开封期末)灯光一照,如同美颜加身。肉、果蔬、水产等生鲜食用农产品在“生鲜灯”的映照下色泽鲜明、格外诱人,可在自然光下却发生了大变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修订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规定,自2023年12月1日起对农贸市场内常见的“生鲜灯”予以禁用。禁止使用“生鲜灯”()①弥补了市场调节经济的盲目性缺陷②说明农产品销售不能由市场来调节③是通过宏观调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④是通过市场质量监管规范市场秩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024•红桥区模拟)进入新时代,随着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_____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A.高质量发展 B.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C.发展新质生产力 D.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1.(2025•驿城区一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汇集全体人民。结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②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③发展依靠人民是对发展趋向问题的阐释④把增加人民的收入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2.(2023秋•开封期末)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脱贫人口增收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通过增加工作岗位,促进产业发展,落实农村低保,鼓励土地流转等措施,推动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下列关于居民收入对应正确的是()①就业薪金所得——劳动性收入②经营管理所得——财产性收入③农村低保救助——转移性收入④土地流转所得——经营性收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2024•河北区模拟)近年来,我国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优抚 D.社会保险24.(2023秋•故城县校级期末)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下列关于分配方式对应正确的是()A.王某在退休后领的养老金——初次分配 B.李某每月去养老院做志愿服务——初次分配 C.60岁以上的贫困老年人可以享受农村社会救助供养——第三次分配 D.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再分配25.(2023秋•清远期末)大飞机C919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大型邮轮制造摘取了造船业的“第三颗明珠”,全球首颗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诞生……2023年11月,《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全球第十位。以上成就的取得是基于()①优化薪酬制度,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的收益比例②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不断突破关键技术③坚持引进人才为主,激活拔尖人才的创新活力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弥补市场调节盲目性缺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材料题(共3小题)26.(2023秋•威宁县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业,必然面临重重考验。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就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和风险带来的考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和领路人,邓小平带领全国人民闯过了一次次险滩,取得了一次次胜利,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21世纪以来,来自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和自然领域等各种考验几乎从未间断,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直至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初步展现了制度优势,但仍将面临重重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结合材料,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能够战胜各种风险考验的底气所在。27.(2023秋•仓山区校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H省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该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壮大高能科创企业群体,支持488个技术创新项目,引领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面对逆周期和跨周期对经济带来的不利因素,超前谋划、精准施策,稳步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经济延续增长态势;加快建设引水工程、沿江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带动了该省经济稳定增长。2023年上半年,该省GDP实现同比增长5.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经济复苏回暖态势持续巩固,稳健向好。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H省经济发展实现稳健向好的路径。28.(2023秋•普宁市期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理念?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上)政治寒假作业(四)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ABCCCBAADDC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DCDCBDCDAAB题号232425答案DDA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24•河北区模拟)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的是()①唯物史观②《共产党宣言》③剩余价值学说④《德意志意识形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石.【分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石(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历史前提: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解答】①③正确,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刻分析,二者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②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不是奠定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④错误,《德意志意识形态》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但它并不是直接奠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石的标志性文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2.(2024•红桥区模拟)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表明()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过剩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③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历史上没有任何积极作用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考点】《共产党宣言》.【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1)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3)《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解答】①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正确,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③正确,经济危机表明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生产力发展了,说明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④错误,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创造过巨大的财富,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答过程要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可以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3.(2023秋•威宁县期末)根据法国内政部数据,1月19日、1月31日、2月7日、2月11日、2月16日举行的反退休制度改革五轮示威中,街头抗议者分别达到112万、127.2万、75.7万、96.3万、44万人。从根本上说,罢工频发是因为()A.工人被雇佣的地位没有改变 B.工人的生活待遇没有资本家高 C.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考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2)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占有工厂、矿山、机器设备、土地等一切生产资料,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者和财富拥有者,是整个社会的统治阶级。【解答】A错误,工人被雇佣的地位没有改变是对题意的重复,不是根本原因;B错误,工人的生活待遇没有资本家高,不是根本原因;C正确,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根据法国内政部数据,罢工频发,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D错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上的表现,不是根本原因。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4.(2023秋•蚌埠期末)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下图为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是夏商周时期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之一。对这一时期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B.统治阶级以收取地租作为主要的剥削方式 C.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已经产生 D.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广泛影响社会【考点】国家的产生.【分析】本题考查:国家的产生氏族制度的解体是社会内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都是人类社会内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家起源于社会内部基本矛盾的运动。【解答】A不合题意,“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之一B不合题意,“统治阶级以收取地租作为主要的剥削方式”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剥削;C符合题意,三星堆是夏商周时期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之一,这一时期处于奴隶社会,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已经产生;D不合题意,“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广泛影响社会”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现象。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5.(2024•红桥区模拟)如表为“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单位:%)年份全国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公私合营经济前三项合计私营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19.11.50.721.36.971.81956年32.253.47.392.90.17.0据表中信息可知,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①基本实现了现代化②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③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④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①1956年,我国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②我国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崭新的历史课题。【解答】①错误,材料反映了“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变化情况,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②③正确,“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图表信息可以看出,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相应变化,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答过程要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可以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和不符合题意的选项。6.(2024秋•无锡月考)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由此可见()A.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B.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发展的进程 C.无产阶级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D.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考点】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①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解答】ACD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没有体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没有涉及无产阶级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也不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B符合题意,“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由此可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7.(2023秋•济源期末)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必须建立一个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的特殊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却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据此可推断出()①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准备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并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③一国只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发展方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革命。(2)同时,两者又是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中国革命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3)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认清两者的区别,同时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区别在于:①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②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根本标志,就是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五四运动以前,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只是作为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革命。而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显示了自己的战斗威力,使运动迅速取得了胜利。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解答】①符合题意,根据材料“这是……过渡的形式,但却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可推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准备;②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的特殊社会形态”,可推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并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③错误,在我国,只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④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8.(2024•河北区模拟)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改革开放【考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解答】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题干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9.(2024秋•赣州月考)2024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从中可以看出()①邓小平理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②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③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才更有生命力④邓小平理论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必然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①邓小平理论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题是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③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解答】①错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就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②不合题意,题干反映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反映自身的发展;③正确,我国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④正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表明邓小平理论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必然的。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0.(2025•郑州一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这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既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又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②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③既是新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是对旧版马克思主义的否定④既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④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其独特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品质是激发我们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底气。【解答】①②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理论实践的创新,是科学的社会主义,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③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④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发展的制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度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要用排除法排除观点错误的选项。11.(2023秋•开封期末)一以贯之,指做人做事,按照一个道理,从始至终都不会改变,比喻有恒心和有毅力。新时代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此我们党要()①在实践中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民族特色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③开新局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社会革命④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革命进行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分析】本题考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1)在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历史跨越中,中国人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广袤国土上继续书写近十四亿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2)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解答】①错误,在实践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民族特色,而不是固化;②④正确,新时代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此我们党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革命进行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③错误,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12.(2023秋•开封期末)“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的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对“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的成就”理解正确的是()①“十个明确”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②“十三方面成就”是新思想内容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组成部分③“十个明确”其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和新观点④“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地位.【分析】本题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地位(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命题在新时代的集中理论展现,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①“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其核心内容。“十个明确”是指导思想层面的概括,是这一思想支柱性、框架性的主干内容,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②“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层面的概括,是对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是“十个明确”内容在实践层面的展开。这充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指导思想,又是行动纲领,集中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鲜明特色。【解答】①错误,“十四个坚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②错误,“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③④正确,“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的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十个明确”其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和新观点,“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13.(2024•河北区模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社会生产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考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分析】本题考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答】A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而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不合题意,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地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不合题意,党的八大提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4.(2024•红桥区模拟)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民营经济 D.公有制经济【考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①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指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否平等要具体分析,在市场竞争中,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地位是不平等的,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解答】ABC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可知,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题干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15.(2024•河北区模拟)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就要()①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②使公有资产在各行各业中占优势③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④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考点】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举措;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题考查: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举措;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举措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主体地位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解答】①正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②错误,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而不是各行各业;③正确,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④错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题干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16.(2024秋•长沙县校级期末)2018年,盛产柑橘的Y村成立了“村投公司”,以市场价“回购”村民橘园,统一进行管理,发展柑橘产业和采摘观光旅游,并优先吸纳村里贫困户到公司就业。如今的Y村已发展成一个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由此可见,Y村的成功在于它()①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②改变了土地的所有权③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④广泛吸纳了社会资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分析】本题考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1)农村集体经济是指主要生产资料归农村社区成员共同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果实的经济组织形式。(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改变了过去“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基本经济体制,村级集体经济成为农村基本的经济组成部分。并且,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村级集体经济改变了过去“集体所有、统一经营”体制一统天下的格局,在家庭分散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衍生出多种实现形式。尤其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一些农民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农村社区或突破社区界限,自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经济组织,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解答】①正确,“村投公司”是村子的集体资产,属于集体经济;③正确,公司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有利于帮助他们摆脱贫困;②错误,农村土地所有权始终属于集体所有,“回购”的是村民的“承包经营权”,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④错误,“村投公司”并未吸纳社会资本。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17.(2024秋•无锡月考)从2024年起,我国在全国全面实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完全成本保险,是对总的生产成本进行保障,包括物化成本、土地和人工成本;种植收入保险,是先测算一个种粮收入目标,若最后未达预期,农民可获得一定补偿。对这一政策的传导路径,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完善灾害救助制度→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B.推进市场机制补偿→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C.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增加农民劳动性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D.健全农业保险金融服务体系→转移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保障农民收益【考点】国家宏观调控.【分析】本题考查:国家宏观调控(1)含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2)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3)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5)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各种手段相互配合,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解答】A不合题意,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完善灾害救助制度,有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但材料强调的只是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并未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B不合题意,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这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不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C错误,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有利于推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但不是增加农民劳动性收入;D符合题意,依据题意,在全国全面实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这有利于健全农业保险金融服务体系,转移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有助于保障农民收益。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推导类试题,在传导过程中需要注意,前后必须要有因果关系或时间先后的逻辑关系,该类试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18.(2024秋•无锡月考)2024年1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月末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903亿元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5%。由于今日有4701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2798亿元。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更加积极有为 B.政府通过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C.此举有助于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节社会总需求 D.国家推进利率调控机制,存贷款实现市场化定价【考点】国家宏观调控.【分析】本题考查:国家宏观调控(1)含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2)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3)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5)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各种手段相互配合,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解答】A不合题意,题干中涉及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开展逆回购操作,这属于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B不合题意,题干主要是关于央行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操作,没有涉及再分配调节机制和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的内容。再分配主要是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调节;C符合题意,依据题意,逆回购是中央银行常用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之一。通过逆回购,中央银行可以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D不合题意,题干主要是关于逆回购操作和资金回笼情况,没有提及存贷款实现市场化定价的内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19.(2023秋•开封期末)灯光一照,如同美颜加身。肉、果蔬、水产等生鲜食用农产品在“生鲜灯”的映照下色泽鲜明、格外诱人,可在自然光下却发生了大变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修订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规定,自2023年12月1日起对农贸市场内常见的“生鲜灯”予以禁用。禁止使用“生鲜灯”()①弥补了市场调节经济的盲目性缺陷②说明农产品销售不能由市场来调节③是通过宏观调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④是通过市场质量监管规范市场秩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点】国家宏观调控.【分析】本题考查:国家宏观调控(1)含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2)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3)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5)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各种手段相互配合,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解答】①错误,商家唯利是图,使用“生鲜灯”夸大或遮掩食品的性状,从而误导消费者,反映出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禁止使用“生鲜灯”弥补了市场调节经济的自发性缺陷,不是盲目性缺陷;②错误,农产品销售主要能由市场来调节,但政府应做好相关的监管工作,③④正确,禁止使用“生鲜灯”是通过宏观调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通过市场质量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20.(2024•红桥区模拟)进入新时代,随着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_____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A.高质量发展 B.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C.发展新质生产力 D.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考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分析】本题考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1.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要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①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③发展开放型经济。④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2.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概念字面意思上,即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力。【解答】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已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题干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21.(2025•驿城区一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汇集全体人民。结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②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③发展依靠人民是对发展趋向问题的阐释④把增加人民的收入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考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分析】本题考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解答】①正确,依据教材知识,发展依靠人民,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②正确,依据教材知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③错误,发展依靠人民,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依靠人民不涉及对发展趋向问题的阐释;④错误,实现人民幸福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我们要增加人民的收入,但它不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22.(2023秋•开封期末)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脱贫人口增收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通过增加工作岗位,促进产业发展,落实农村低保,鼓励土地流转等措施,推动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下列关于居民收入对应正确的是()①就业薪金所得——劳动性收入②经营管理所得——财产性收入③农村低保救助——转移性收入④土地流转所得——经营性收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我国居民的收入来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居民的收入来源(1)按劳分配所得。(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所得。【解答】①③正确,就业薪金所得属于劳动性收入,农村低保救助属转移性收入;②④错误,经营管理所得是经营性收入,土地流转所得是财产性收入。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23.(2024•河北区模拟)近年来,我国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优抚 D.社会保险【考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①主要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②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业以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解答】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社会保障形式是社会保险。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社会保险。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答过程要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可以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24.(2023秋•故城县校级期末)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下列关于分配方式对应正确的是()A.王某在退休后领的养老金——初次分配 B.李某每月去养老院做志愿服务——初次分配 C.60岁以上的贫困老年人可以享受农村社会救助供养——第三次分配 D.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再分配【考点】我国分配原则分配政策.【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分配原则分配政策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①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②生产要素(劳动、技术、管理、资本等等)按贡献参与分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3)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重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各种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解答】A错误,养老金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属于再分配领域,不属于初次分配;B错误,志愿服务不属于初次分配领域,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总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C错误,第三次分配是指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60岁以上的贫困老年人可以享受农村社会救助供养,属于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属于再分配领域;D符合题意,再分配是指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属于再分配领域。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25.(2023秋•清远期末)大飞机C919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大型邮轮制造摘取了造船业的“第三颗明珠”,全球首颗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诞生……2023年11月,《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全球第十位。以上成就的取得是基于()①优化薪酬制度,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的收益比例②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不断突破关键技术③坚持引进人才为主,激活拔尖人才的创新活力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弥补市场调节盲目性缺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按生产要素分配.【分析】本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1)按生产要素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③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解答】①符合题意,优化薪激制度,提高科研技术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能调动科技人员研发积极性;②符合题意,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能够助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③错误,我国坚持自力更生,人才培养应该坚持自主培养为主,引进人才为补充;④错误,加强知识产权的目的是打击侵权行为,弥补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二.材料题(共3小题)26.(2023秋•威宁县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业,必然面临重重考验。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就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和风险带来的考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和领路人,邓小平带领全国人民闯过了一次次险滩,取得了一次次胜利,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21世纪以来,来自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和自然领域等各种考验几乎从未间断,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直至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初步展现了制度优势,但仍将面临重重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结合材料,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能够战胜各种风险考验的底气所在。【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分析】本题设问要求可转换为我们能够战胜各种风险考验的底气所在,注意作答主体为考生,需要调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和领路人,邓小平带领全国人民闯过了一次次险滩,取得了一次次胜利,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可联系教材知识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可联系教材知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可联系教材知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直至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初步展现了制度优势,但仍将面临重重考验”,可联系教材知识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可联系教材知识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解答】①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④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⑤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们能够战胜各种风险考验提供了价值引领和强大精神动力。【点评】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首选要精析材料,把握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在回答过程中要,紧扣题意,合理作答。对于此类题目我们通常是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27.(2023秋•仓山区校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H省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该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壮大高能科创企业群体,支持488个技术创新项目,引领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面对逆周期和跨周期对经济带来的不利因素,超前谋划、精准施策,稳步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经济延续增长态势;加快建设引水工程、沿江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带动了该省经济稳定增长。2023年上半年,该省GDP实现同比增长5.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经济复苏回暖态势持续巩固,稳健向好。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H省经济发展实现稳健向好的路径。【考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分析】本题设问要求为“分析H省经济发展实现稳健向好的路径”,属于措施类题型,“该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壮大高能科创企业群体,支持488个技术创新项目,引领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可联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加强科学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面对逆周期和跨周期对经济带来的不利因素,超前谋划、精准施策,稳步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经济延续增长态势”,可联系调整发展战略,发展新业态经济,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加快建设引水工程、沿江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带动了该省经济稳定增长”,可联系建设基础设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稳定增长,实现了稳健向好。【解答】①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加强科学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②调整发展战略,发展新业态经济,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③建设基础设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稳定增长,实现了稳健向好。【点评】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首先审设问: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其次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最后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28.(2023秋•普宁市期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理念?【考点】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回答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理念。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本题结合材料进行选择即可。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新发展理念。根据材料“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可以从协调发展理念角度回答。“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可以从创新发展理念角度回答。“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可以从绿色发展理念角度回答。“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可以从协调。开放等发展理念角度回答。“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可以从共享发展理念角度思考。【解答】第一,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第二,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第三,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第四,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五,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点评】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解答措施类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化打桩机械租赁服务规范协议4篇
- 2025年度特色菜品研发厨房厨师长聘用合同4篇
- 2024物流运输合同参考模板
- 2024版债权转股权协议书
- 中国猪的饲养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度二手房交易担保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度个人股权投资基金设立与运营协议4篇
- 2025年洗车店租赁及售后服务保障合同3篇
- 2025年度高端制造行业个人技术工人派遣合同2篇
- 2025年度个人房产买卖合同税收筹划协议3篇
- 肺动脉高压的护理查房课件
- 2025届北京巿通州区英语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公婆赠予儿媳妇的房产协议书(2篇)
- 煤炭行业智能化煤炭筛分与洗选方案
- 2024年机修钳工(初级)考试题库附答案
- Unit 5 同步练习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矽尘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
- 分润模式合同模板
- 海南省汽车租赁合同
- 2024年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正式版)SHT 3046-2024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