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道路用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程》_第1页
《城镇道路用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程》_第2页
《城镇道路用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程》_第3页
《城镇道路用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程》_第4页
《城镇道路用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案号:J17125-2023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DBJ33/T1303-2023城镇道路用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程2023-08-30发布2023-12-01施行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3关于发布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镇道路用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城镇道路用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程》为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号为DBJ33/T1303-2023,自2023本规程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并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公开。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5前言根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8年度浙江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及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建设发〔2018〕341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根据有关国家和地方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共包含6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本规程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市滨江区人工智能产m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及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义乌市煌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杭州市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湖州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临平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德清陆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富丽华建材有限公司鸿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浙江天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袁静孟涛余声周松国姚宏波宣波湾胡宗允何勇兴孙宏量胡显锋陈建平翁大庆赵云马少俊徐盛儿童喬郑智杰赵羽习许晓平陈萍陆建规沈海强聂海波黄晓峰方启祥朱荣州钟宇迫陆贤平孙建春悦佳瑣傅文平黄政黄小明主要审查人:蒋建良本如军游劲秋郭英于献青史文杰杨桦7总则 12术语 23材料 53.1一般规定 53.2再生集料 63.3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 104设计 124.1一般规定 124.2基层 124.3垫层 144.4路基 14 5.1一般规定 175.2生产、拌合及运输 175.3摊铺和碾压 185.4养护 206检验与质量验收 216.1一般规定 216.2质量检验 216.3质量验收 24附录A再生集料中混凝土石、砖颗粒及杂物含量试验方法 26本标准用词说明 28引用标准名录 29附:条文说明 318Contents1GGeneralprovisions 12GTerms 23GMaterials 53.1GGeneralrequirements 53.2GRecycledaggregate 6regatemixture 4.1GGeneralrequirements 124.2GBase 124.3GCushion 144.4GSubgrade 14 5.1GGeneralrequirements 17mixtureandtransportation 5.3GPaveandroll 185.4GCuring 206GInspectionandqualityacceptance 216.1GGeneralrequirements 216.2GQualityinspection 216.3GQualityacceptance 24AppendixAGRecycledaggregateofconcreterockbrickandimpurities 26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28Listofquotedstandards 29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3111.0.1为促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规范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在城镇道路基层、垫层和路基中的应用,做到,特制定本规程O1.0.2本规程适用于浙江省城镇道路的基层、垫层和路基中采用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等O1.0.3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在城镇道路中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浙江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O22术语2.1.1建筑废弃物demolition&constructionwaste各类建(构)筑物、管网、道桥等在新建、改(扩)建、拆除以及房屋装饰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2.1.2基层base直接位于路面面层下的主要承重层,可分为上基层、下基层。2.1.3垫层cushion道路基层与路基之间的结构层次。2.1.4路基subgrade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2.1.5路床roadbed路面结构层以下0.8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床(0.0~0.3m)及下路床(0.3m~0.8m)两层。2.1.6再生集料recycledaggregate建筑废弃物经过破碎、筛分、除杂处理后得到的、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料,包括再生粗集料、再生细集料。2.1.7再生粗集料recycledcoarseaggregate由建筑废弃物加工而成的,粒径不小于4.75mm的再生集料。2.1.8再生细集料recycledfineaggregate由建筑废弃物加工而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再生集料。2.1.9级配再生集料gradedrecycledaggregate部分或全部采用再生集料,且其颗粒组成符合级配要求的32.1.10再生集料取代率replacementratioofrecycledaggregate级配再生集料中再生集料取代天然集料的质量百分比,分为再生粗集料取代率和再生细集料取代率O再生粗集料取代率为再生粗集料用量占粗集料总用量的质量百分比,再生细集料取代率为再生细集料用量占细集料总用量的质量百分比O2.1.11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cementstabilizedrecycledgra-dedaggregatemixture水泥、水、级配再生集料以及外加剂等按一定掺配比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O2.1.12杂物impurities再生集料中除混凝土、砂浆、石、砖瓦、陶瓷之外的其他2.1.13混凝土石颗粒含量contentofconcreteandrock再生粗集料中来源于混凝土,经破碎工艺得到的混凝土颗粒和天然岩石颗粒占再生粗集料总质量的百分比O2.1.14砖颗粒含量contentofbrick再生粗集料中烧结砖颗粒占粗集料总质量的百分比O2.1.15混凝土再生集料concreterecycledaggregate由废弃混凝土加工而成的再生集料O2.1.16砖再生集料redbrickrecycledaggregate由废弃烧结砖加工而成的再生集料O2.1.17砖混再生集料redbrickandconcreterecycledaggregate由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烧结粘土砖混合加工而成的再生集料O2.1.18压碎指标crushingvalue按规定方法测得的再生集料抵抗压碎的能力,以压碎试验后小于规定粒径的再生集料百分率表示,分为再生粗集料压碎指标和再生细集料压碎指标O2.1.19微粉含量contentoffinepowder4再生粗集料以及再生细集料中小于0.075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含量O2.1.20轻物质lightweightmatter再生细集料中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3的物质O2.1.21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bearingratio表征路基填料、基层集料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能力的强度指标O标准试件在贯入量为2.5mm时所施加的荷载与标准碎石在相同贯入量时所施加荷载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简称2.1.22压实度compactness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的百分比O2.1.23回弹模量modulusofresilience材料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与其相应的回弹应变的比值O2.1.24弯沉值deflectionvalue荷载对路基或路面作用前后,路基或路面发生变形的大小,用1/100毫米作计量单位O2.1.25最佳含水率optimumwatercontent材料在标准击实试验条件下,达到最大干密度时的含水率,以Wo表示O2.1.26容许延迟时间permitteddelaytime在满足强度标准的前提下,水泥稳定材料拌合后至碾压成型之前所容许的最大时间间隔O2.1.27渣土muck开挖土石方形成的弃料O5料3.1一般规定3.1.1被污染、腐蚀以及含有毒化学物质、放射性材料的建筑废弃物不得用于制备再生集料o3.1.2建筑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和存放o工程施工、建(构)筑物拆除、房屋装修或道路破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可作为再生集料的原材料o3.1.3再生集料的制备应根据建筑废弃物的物料特性、再生集料的材料特性,选用适合的生产工艺o3.1.4渣土作为再生集料时,其原生性能或经加工后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粉砂、砂等,其原生性能或经筛选、清洗工艺除泥后的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的规定时,可用作天然细集料;2砾石、卵石、碎石以及漂石、块石等,其原生性能或经破碎、筛分、清洗工艺处置后的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的规定时,可用作天然粗集料;3非单一土性的渣土,经破碎、筛分、分离、清洗工艺处置后,其性能符合第1、2款的规定后,可用作粗集料和细3.1.5渣土用作填料时,应根据城镇道路的回填部位和性能需6求选择相应的类别,并符合下列要求:1高液限的粘土、粉质粘土不应单独作为填料使用;2严禁使用有机土为填料o3.1.6用于道路基层时,再生粗集料宜以废弃混凝土为主要原料,废弃烧结砖宜作为再生细集料的原材料o3.1.7再生集料宜根据建筑废弃物物料来源、粒径进行分类堆放,插牌标识o再生集料按其物料来源可分为混凝土再生集料、砖混再生集料、砖再生集料;按粒径可分为0~4.75mm、4.75mm~9.50mm、9.50mm~19.00mm、19.00mm~37.50mm四档o3.1.8级配再生集料由再生集料全部或部分取代天然集料混合而成o再生集料取代率需根据道路使用要求、再生集料特性和级配综合确定o3.1.9天然集料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CJJ3.1.10条件允许时,再生粗集料堆场宜采取防雨遮挡措施;条件不具备时,雨后应复测粗集料含水率o再生细集料堆场应设置设施o3.1.11再生集料使用前需进行原材料性能抽样检测,合格后方3.2再生集料3.2.1混凝土再生集料中砖颗粒含量应小于5%,砖混再生集料中砖颗粒含量应小于50%,砖再生集料中砖颗粒含量不应小3.2.2再生粗集料应根据压碎指标、混凝土石颗粒含量、砖颗粒含量、吸水率等进行质量分类,其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2的规定o7表3.2.2再生粗集料性能要求项目类别检验方法IImN压碎指标(%)混凝土石颗粒含量(%)>90>60>40—附录A砖颗粒含量(%)—附录A吸水率(%)—GB/T14685泥块含量(%)之1.0之2.0之2.0针片状颗粒含量(%)杂物含量(%)之1.0之2.0附录A微粉含量(%)之3.5JTGET注:再生粗集料混凝土石、砖颗粒、杂物含量可根据本规程附录A的相关试验方法确定。3.2.3再生细集料应根据压碎指标、吸水率、轻物质含量等进行质量分类,其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3的规定。表3.2.3再生细集料性能要求项目类别检验方法IIm压碎指标(%)吸水率(%)GB/T14685轻物质含量(%)之1.0之1.5之2.0微粉含量(%)之10.0之15.0之20.0GB/T14684和JTG/TF20泥块含量(%)之1.0之1.5之2.0GB/T14684有机质含量(%)之1.0之1.5之2.0塑性指数硫酸盐含量(%)之0.8(0.25)TGET注:应测定0.075mm以下材料的塑性指数。83.2.4再生粗集料在城镇道路中的应用,应符合表3.2.4的规定OI类再生粗集料不得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基层和次干生粗集料不得用于道路基层和垫层O表3.2.4再生粗集料的适用范围类别基层垫层路基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下基层次干路、支路上基层下基层I八八八八八I——八八八m———八八N————八注:再生粗集料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便道和临时道路中应用要求可按支路应用要求确定O3.2.5城镇道路中应用再生粗集料时,其取代率应符合表3.2.5表3.2.5再生粗集料的取代率类别基层垫层路基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下基层次干路、支路上基层下基层I<50%<50%<80%<100%<100%I——<50%<80%<100%m———<50%<100%N————<100%注:1.道路基层为单层时,再生粗集料取代率应按照表3.2.5上基层要求选用O2.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便道和临时道路中的再生粗集料取代率可根据支路要求选用O3.2.6道路基层不应采用砖颗粒为主的再生粗集料O粗集料中9砖颗粒的质量百分比,在快速路及主干路的下基层、次干路和支19.0mm;在次干路和支路的下基层中不应超过15%,砖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6.5mm;在垫层中不应超过30%,砖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mmo3.2.7江类再生细集料不得用于道路基层,m类再生细集料不得用于道路基层和垫层o3.2.8I类再生细集料用于城镇道路基层时,其取代率分别不应超过30%oI类再生细集料用于城镇道路垫层时,其取代率不应超过50%o3.2.9N类再生粗集料、m类再生细集料均可作为填料使用o3.2.10级配再生集料应根据道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路面结构形式、材料类型确定材料技术要求,可采用表3.2.10推荐的级配o表3.2.10级配再生集料的推荐级配范围筛孔尺寸(mm)通过质量百分率(%)垫层下基层上基层次干路、支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37.5~100—31.569~8893~10095~10026.5—84~9285~9388~9640~6575~9072~8968~869.5350~7047~6738~584.75029~5030~4022~322.368~255281.18—8620.66~186~206~208~150.0750~50~50~50~3注:城镇道路基层为单层时,集料级配范围应采用上基层的技术要求o3.2.11级配再生集料作为透水路面的基层、垫层、路基时,其级配应综合考虑透水、储水功能,并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的有关规定o3.3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3.3.1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由级配再生集料、水、水泥以及外加剂等组成o水、水泥以及外加剂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硅酸盐水泥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P.O42.5级,其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2拌合与养生用水宜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饮用水,或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宜为6~8o养生用水采用江河湖水及地下水时,其技术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3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中可加入粉煤灰等矿物外加剂和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等化学外加剂,用于调整其技术性能o矿物外加剂、化学外加剂的性能应分别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相关规定o3.3.2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考虑其在城镇道路的应用部位,选择合适的集料类型、再生集料的取代率、级配范围以及水泥掺量o3.3.3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的水泥掺量应符合表3.3.3的表3.3.3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集料的水泥掺量道路部位水泥掺量(%)次干路、支路快速路、主干路上基层4~6—下基层3~54~6注:城镇道路基层为单层时,水泥掺量宜采用上基层要求。3.3.4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配合比,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的规定,获得不同水泥掺量及与其对应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再通过抗压强度试验确定。配合比可采用下列步骤获得:1应按照表3.2.2、表3.2.3的规定确定再生集料类别;结合道路应用部位,确定再生集料的取代率;2可按表3.2.10推荐的颗粒级配,配制级配再生集料;3应配制至少3组不同水泥掺量的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4对应每组水泥掺量,按确定的最佳含水率制作圆柱体试件,每组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6个;5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6d,浸水24h后,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的规定进行抗压强度试验;6抗压强度满足要求的试件,即可根据其水泥掺量以及对应的最佳含水率,得到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配合比。3.3.5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等指标应根据重型击实或振动击实试验确定。4设计4.1一般规定4.1.1城镇道路的基层、垫层、路基利用再生集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扩散应力的能力;2垫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水稳定性;3路基必须密实、均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o4.1.2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用于快速路、主干路或特重交通等级的道路基层时,应通过试验并经论证后,方可采用o4.1.3城镇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等4.1.4路基、路面排水应根据道路排水设计总体要求,结合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设置必要的地表和地下排水设施,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4.2基层4.2.1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基层为半刚性基层,可分为上基层和下基层o上基层的再生集料宜选用骨架密实型级配o4.2.2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基层厚度及对应的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应符合表4.2.2的规定o表4.2.2基层厚度和粒径要求(mm)基层最小厚度集料最大公称粒径19.0、26.5、31.537.54.2.3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基层的压实度符合表4.2.3的表4.2.3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基层的压实度(%)部位特重交通轻交通上基层>98>98>97下基层>97>97>964.2.4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基层中级配再生集料的CBR值应符合表4.2.4的规定O表4.2.4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基层中级配再生集料的CBR值(%)道路等级特重交通轻交通快速路、主干路>200>180>160次干路、支路>160>140>1204.2.5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基层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表4.2.5的规定O表4.2.5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基层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MPa)部位特重交通轻交通上基层3.5~4.53~42.5~3.5下基层>2.5>2.0>1.54.2.6基层顶面设计弯沉值要求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O4.3垫层4.3.1道路基层和路基之间应在下列情况设置垫层:1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2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暂,路床土处于潮湿或过湿4.3.2排水垫层应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厚度不应小于150mm,潮湿、过湿路段可适当增厚,垫层宽度不宜小于基层底面的宽度o4.3.3级配再生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级配中最大粒径宜小于53mmo4.3.4用于垫层的级配再生集料,其CBR值不应小于60%,压碎指标不应大于35%o4.3.5级配再生集料垫层的压实度应满足表4.3.5的规定o表4.3.5道路垫层压实度要求(%)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压实度4.4路基4.4.1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建废弃物再生材料和建筑渣土o4.4.2路床采用级配再生集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床填料采用级配再生集料时的最大粒径:上路床不应大于37.5mm、下路床不应大于53mm;2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o3路床填料的强度不应小于表4.4.2规定的限值o表4.4.2路床填料CBR限值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填料CBR限值(%)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上路床0~0.3865下路床0.3~0.85434快速路、主干路的路床顶面设计回弹模量值不宜小于40MPa,次干路不宜小于35MPa,支路不宜小于30MPa。4.4.3路堤采用级配再生集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堤填料采用级配再生集料时的最大粒径:上路堤不宜大于100mm、下路堤不宜大于150mm;2路堤填料的最小强度应符合表4.4.3的规定。表4.4.3路堤填料最小强度CBR值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上路堤0.8~1.5433下路堤>1.53223级配再生集料用于路堤填料时,细集料的含量不应小于30%。4.4.4填方路基设计时应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填方路基设计符合下列要求:1地质条件良好时,路堤边坡高度不宜大于20m。其边坡坡率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要求;2边坡高度超过20m以及不良地质、特殊地段的填方路基,应专门设计,并进行变形和稳定性计算;4.4.5路基应分层压实、均匀密实。级配再生集料路基压实度应满足表4.4.5的规定。表4.4.5路基压实度要求(%)部位压实度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路床上路堤下路堤注:表中数值均为重型击实标准o4.4.6城镇道路遇暗灰、旧河道等软弱地基,应合理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满足路基变形和稳定性要求o需换填地基处理时,可采用级配再生集料和符合要求的渣土填料o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mm大于10%o4.4.7特殊部位路基采用级配再生集料回填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沟槽底至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宜采用渗水性好、易密实的再生集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50mm;2管道检查井周边路基应采用渗水性好、易密实的再生集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1.5mm;3管道沟槽和检查井部位填料的压实度,应符合表4.4.5的规定;4当管道沟槽回填压实确有困难时,上路床以下的回填级配再生集料可按相关管道设计或施工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o5施工5.1一般规定5.1.1级配再生集料进场后应按批次、类别分别储存并采取遮挡措施,避免雨淋以及不同规格的集料混杂或污染O5.1.2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应集中厂拌生产,出厂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及水泥掺量、集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7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值等技术指标O5.1.3城镇道路施工前,应铺筑不少于200m的试验路段,以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标准O5.1.4高填方路基与软土路基,应在沉降稳定后,方可施工道5.1.5道路基层施工的最低气温不得小于5C,宜避免在雨季施工,且不应在雨天施工O5.2生产、拌合及运输5.2.1用于基层的级配再生集料,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材料的分档与掺配:1粗集料应由不少于4种规格的单一粒径规格料掺配而成O2细集料应严格控制超过最大粒径以及小于最小粒径的颗粒含量,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大于10%O5.2.2基于水泥稳定级配再生集料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原材料检验,应进一步确定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和施工参数O5.2.3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集中厂拌宜采用二次拌合方式,并应拌合均匀,拌合时间不应少于16SO其生产拌合能力应与混合料摊铺能力相匹配o5.2.4天气炎热或运距较远时,混合料拌合宜适当增加含水量,可增加1%~1.5%o5.2.5混合料运输车的数量应根据工程量、运输能力和运距确定,并与现场施工能力相匹配o车辆运输时应覆盖严密,防止水分散失o运输时间应根据混合料容许延迟时间确定o5.3摊铺和碾压5.3.1道路填筑应分层摊铺压实,通过铺筑试验路段确定不同结构层分层填筑的厚度、压实工艺及压实控制标准o5.3.2同一层路基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o5.3.3路堤填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层填筑压实后的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2路堤应从最低处起分层填筑、逐层压实;3分层填筑的松铺厚度应通过试验确定o4作业段接头部位交替填筑时,应分层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5m;5作业段接头部位无法交替填筑时,先填路段应按1:2~1:1的坡度分层留台阶o5.3.4再生集料用于路床填筑时,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宜大于300mm,顶面最后一层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0mmo5.3.5设置垫层时,排水垫层厚度不宜小于300mm,摊铺时应避免离析o两侧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护,可采用浆砌片石等o5.3.6基层施工时根据道路规模、施工条件选择适宜的混合料摊铺方式,宜采用机械摊铺o专用摊铺机械摊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摊铺厚度应与机械摊铺能力和压实功率相匹配;2混合料搅拌至摊铺完成的容许延迟时间不应超过3ho3尽量避免摊铺时存在纵向接缝o无法避免时,纵向接缝宜设在路中线处,做成阶梯形,梯级宽不应小于1/2层厚o4摊铺中断超过2h或停止摊铺时,应设置施工缝;横向接缝应尽量减少o5发生粗细集料离析现象时,应及时铲除局部粗集料堆积或离析的部位,并用新拌合料填补;6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d,施工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摊铺上面结构层;5.3.7基层无法采用机械摊铺的路段,应采用人工同步摊铺、修整并碾压成型o5.3.8摊铺后应及时碾压,碾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配备足量的碾压设备;2混合料碾压时的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o在炎热干燥气候碾压施工时应及时补洒水分,材料含水量可增加1%~1.5%;低到高的原则,碾压至道路要求的压实度o4混合料初凝前应完成碾压,碾压成型后表面应平整,严禁漏压和产生轮迹o5.3.10基层中各层间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上层结构层施工前,应将下层表面浮浆清理干净;2下层局部存在松散现象时,应彻底清理;3上层施工前,应提前1h~2h撒布水泥或洒铺水泥净浆o5.3.11基层施工严禁采用贴薄层方法整平修补表面o5.3.12采用振动压路机时,压实施工应符合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等的周边环境保护要求o严禁振动碾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o5.4养护5.4.1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养护O5.4.2根据地区气候和场地条件制定适合的养护方式,可使用洒水养护、薄膜覆盖养护、土工布覆盖养护、铺设湿砂养护、草帘铺盖养护、撒乳化沥青养护方式,保持相对稳定的温湿条件,提高基层的抗裂性能O5.4.3养护期不宜少于7d,平均气温低于25C时应适当延长养护期O养护期可延长至上层结构开始施工的前2dO5.4.4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除洒水车和小型通勤施工车辆外严禁其他车辆通行O洒水车的喷头要用喷雾式,不得用高压式胶6检验与质量验收6.1一般规定6.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前应确认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作为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的基础o6.1.2城镇道路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按相关专业质量标准进行进场检验和使用前6.1.3城镇道路路基、垫层、基层的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的规定;级配再生集料用于管腔回填时,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规定o6.2质量检验6.2.1级配再生集料、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进场时应提供质量证明文件,包括进场检验报告o6.2.2进场检验时,当一个批次中有一项指标不达标时,可从同一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复检o6.2.3级配再生集料按同一来源、同一类别每400m3或600t为一个检验批,不足400m3或600t也应为一批o每一批次均应进行检验,满足要求后方可应用o6.2.4级配再生集料的颗粒级配、CBR值应分别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3430规定的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o6.2.5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验合格方可使用;2再生集料压碎指标、吸水率等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的规定进行检验,其限值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3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及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的规定。6.2.6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的各项性能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规定执行,相关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6.2.7城镇道路的路基、垫层、基层的质量检验分为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主控项目为压实度,一般项目为允许偏差。路基、基层的主控项目还分别包括弯沉值、7d无侧限抗压强度。6.2.8城镇道路的路基、垫层、基层的压实度检验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基每1000m2、每压实层应抽检不少于1组(3点),检验方法可采用环刀法、灌砂法或灌水法;2垫层每1000m2、每压实层应抽检不少于1组(3点),检验方法采用灌砂法;3基层每1000m2、每压实层应抽检不少于1组(1点),检验方法可采用灌砂法或灌水法。6.2.9城镇道路路基的弯沉值检验应采用弯沉仪,每车道、每20m应检测不少于1点。6.2.10城镇道路基层应现场取样检验其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样应每2000m2抽检1组,不小于6块。6.2.11城镇道路路基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11-1,垫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11-2,基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11-3的规定。基层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平顺,无明显粗、细集料集中现象,无贴皮、裂缝和松散浮料。表6.2.11-1路基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点数路床纵断高程(mm)-201用水准仪测量路床中线偏位(mm)2用全站仪、钢尺量取最大值平整度路基各压实层路宽(m)<91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两尺取较大值2路床3路床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B1用钢尺量路床横坡士0.3%且不反坡路宽(m)<92用水准仪测量46边坡不陡于设计值2用坡度尺量,点注:B为施工时必要的附加宽度o表6.2.11-2垫层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宽度(mm)不小于设计规定+B40m1用钢尺量厚度(mm)不小于设计规定路宽(m)<92用钢尺量46表6.2.11-3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基层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中线偏位(mm)1用全站仪测量纵断高程(mm)上基层m1用水准仪测量下基层平整度(mm)上基层m路宽(m)<91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两尺取较大值2下基层3宽度(mm)不小于设计规定+B40m1用钢尺量横坡士0.3%且不反坡m路宽(m)<92用水准仪测量46厚度(mm)1用钢尺量注:B为施工时必要的附加宽度。6.3质量验收6.3.1城镇道路施工应进行过程检验和验收,路基、垫层、基层的施工应进行自检、交接检验,并形成完整的质量检查记录。6.3.2城镇道路路基、垫层、基层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1施工质量应符合本规程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2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3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参加验收的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4监理工程师应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