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某调查小组欲调查某地区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在该地区相同面积的旱地和水田里均放置了数量相同的捕鼠夹,结果发现旱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12.8%,而水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2.2%,据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B.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有利于控制针毛鼠害C.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小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影响针毛鼠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2、双小核草履虫在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占优势。为验证“双小核草履虫没有分泌抑制大草履虫的物质”,实验小组用等量等浓度细菌培养液对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进行单独培养,接下来要进行的实验步骤最不合理的是()A.用培养过双小核草履虫的细菌培养液培养大草履虫B.将双小核草履虫磨碎,加入含有细菌培养液培养大草履虫C.将两种草履虫在细菌培养液共养一段时间,再移去双小核草履虫D.在同一细菌培养液中使用小孔径隔板将两种草履虫分开培养3、种群的特征是()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C.出生率与死亡率D.以上都是4、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马蛔虫和马属于寄生B.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C.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不存在竞争关系D.组成地衣的藻类和真菌之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5、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B.年龄结构C.性比率D.种群密度6、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蝗虫的聚集依赖于一种信息素4-甲氧基苯乙烯,4~5只独居蝗虫聚集之后,便会自发地产生该种信息素,吸引更多蝗虫聚集过来:随着蝗虫密度的增加,它们释放的信息素含量也会迅速增加,进一步促进蝗虫的聚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一只飞行的蝗虫只含种群基因库部分基因B.可根据4-甲氧基苯乙烯的结构设计抗剂,阻止蝗虫的聚集C.蝗虫聚集的过程是一种正反馈调节过程D.利用4-甲氧基苯乙烯吸引、抓捕并消灭蝗虫属于化学防治7、中科院对游隼迁徙行为研究发现:冰川消退而带动的繁殖地向北退缩以及越冬地变迁是游隼迁徙路线变化的主要原因:与记忆能力相关的基因ADCY8在长距离迁徙的游隼种群中受到了正选择。另有研究发现游隼等迁徙鸟类眼睛感光细胞中隐花色素IV蛋白(CRY4)具有光依赖性磁罗盘所需的磁性潜质,使鸟类完成集群飞行、空间定向和迁徙路线导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迁徙鸟类接受的光、磁等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动物的行为是由生态因子和遗传物质共同决定的C.迁徙鸟类集群飞行可减小飞行阻力、降低天敌捕获率属于互利共生D.迁徙距离不同的游隼种群的基因库中ADCY8的基因频率不同,不能说明它们已经进化为不同物种8、蚯蚓是腐食性动物;虫体可作为禽鱼类的饲料,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图生态农业系统可实现规模化养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农业系统显著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B.蚯蚓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第二营养级C.果林中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共存”D.该生态农业系统中的所有禽鱼组成了群落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b点时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0、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相对封闭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A.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B.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D.适度捕捞大鱼,该鱼种群年龄结构将变为衰退型1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种间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种间竞争现象明显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C.在草本植物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使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通气性越来越好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12、生物有两种繁殖策略模式:速度策略(r-策略)和环境容纳量策略(K-策略)。采取r-策略的生物通常是一些小型生物如果蝇、鼠等,适应食物或温度这些波动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策略的生物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后代,以便在特定的环境中占据优势B.r-策略的种群常受到非生物因素的控制,其种群数量通常不能维持在K值附近C.只要将沙漠蝗虫的数量控制在K/2之内,就能有效地控制近期危害非洲的蝗灾D.虎属于K-策略的生物,其有效保护措施是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以提高K值13、如图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图解,在养殖过程中每天添加人工饲料进行有机物输入,以满足鱼的食物需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示为碳循环的途径还需补充箭头“大气CO2库→生产者”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人工鱼塘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14、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体现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B.种内斗争的加剧不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1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时出生率和死亡率、λ(等于Nt+1/Nt)、增长率及增长速率是判断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下列曲线代表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的是()A.B.C.D.16、某农业生态工程的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生态工程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B.该农业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C.为提高或恢复土壤肥力,可对农作物进行间种D.实施秸秆的多途径利用,可提高能量利用率17、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8、动物的_______,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_______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如雄鸟在求偶是会进行复杂的________。19、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信息的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以维持___________的稳定。20、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_______,退耕还林、还草、还湖,_______;加强_______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_______。21、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生产者是_______。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此外,消费者对于_______等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_______,动植物的_______和动物的_______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2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_______;食物链和_______。23、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24、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的。25、生态农业工程。
生态农业以______为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________________,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______。26、草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植物的种类_________,群落结构相对_________,生活在这里的植物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这些植物往往叶片__________________,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抵抗干旱;动物大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9分)27、如图为某条小河从高山湖泊汇入大河的示意图;其中食品工厂;村庄会向小河中排污(含大量有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
(2)食品工厂排污后,河流水体变浑浊,但是下游村庄附近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说明该河流具有_____稳定性。
(3)有同学调查食品工厂附近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开装置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4)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有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河边的芦苇,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28、互花米草是外来入侵植物;严重威胁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科研人员针对其入侵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
(1)互花米草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严重的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当地原有植物种类锐减,使___________降低甚至丧失。
(2)随着快速生长的互花米草的引入,输入生态系统的______增加,沿_____________流动,进而影响系统内其他生物的生物量。红树植物秋茄是分布于我国滨海湿地的一种本土植物,与互花米草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相似,二者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3)为探究互花米草适应滨海湿地的原因;研究人员对生活在不同盐浓度下互花米草叶片和根中的保护酶SOD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图:
研究结果显示:叶片中SOD酶活性随盐浓度升高而___________,而根部SOD活性____________。表明互花米草在低盐浓度下;产生较多的SOD酶适应滨海湿地环境。
(4)互花米草能通过向周围环境分泌物质;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来提高自身的入侵能力,叫做化感作用。为了防治互花米草入侵,选取本地植物秋茄开展相关研究。制备不同浓度的互花米草浸提液,分别处理本地红树植物秋茄。一段时间后,检测秋茄生长情况,结果如下图。
结果表明:秋茄对互花米草化感作用的适应能力高,依据是___________。
(5)依据本实验研究,为了防治互花米草的生态入侵,请为当地生态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29、外来种福寿螺畜牧食量大与繁绒速度快;对树木信息地水植物的现成威胁。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常用于浅水富营养化水体治疗。为研究福寿螺对上述两种沉水植物的养养饮食情况,科研人员在株培轮叶黑藻和花狐尾藻的水槽中放入福寿螺,测得两种植物的生物量变化化如图所示。
(1)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N;P等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污染。引入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使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能够得到控制,该治理摘施随顺的生态学基础原理主要有_________,引入的轮叶黑藻、花狐尾藻应该具备的条件有_________(至少回答出两条)。
(2)福寿螺对藻类群密度的影响属于_________(填写“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数据分析;福寿螺偏好取食_________,福寿螺对两种沉水植物间的竞争关系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
(3)大蒜种植物区中;福寿螺存在于逃逸现象,研究发现大蒜分流的大蒜素可以有效杀灭福寿螺,为进一步研究大蒜素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处理福寿螺,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经验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1题,共4分)30、近几十年;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
I.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所代表的___________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乙所代表的生物对应图2中的______。
(2)若图2中E所处的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为7.3×109kJ,B的能量为1.5×108kJ,D的能量为1.8×108kJ;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5%,则A的能量是______,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的特点。
Ⅱ.图3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
(3)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5)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其分解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特征及其相关计算;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
【详解】
A;针毛鼠对当地早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A正确;
B;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可以为猫头鹰提供柄居地,故有利于猫头鹰捕食针毛鼠,控制鼠害,B正确;
C;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大,C错误;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影响针毛鼠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D正确。
故选C。2、B【分析】【分析】
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双小核草履虫没有分泌抑制大草履虫的物质”;所以实验组是用培养过双小核草履虫含有细菌的培养液培养大草履虫,对照组含有细菌的培养液培养大草履虫,其中细菌是草履虫生存所需要的食物。
【详解】
A;用培养过双小核草履虫的细菌培养液培养大草履虫;分析培养过双小核草履虫的细菌培养液是否对大草履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A正确;
B;将双小核草履虫磨碎;即使之后大草履虫数量减少也只能说明双小核草履虫含有抑制大草履虫的物质,而不是分泌,B错误;
C;将两种草履虫在细菌培养液共养一段时间;再移去双小核草履虫,分析细菌培养液是否对大草履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C正确;
D;为了排除双小核草履虫本身对大草履虫的影响;故应在同一细菌培养液中使用小孔径隔板将两种草履虫分开培养,D正确;
故选B。3、D【分析】【分析】
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详解】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D正确。
故选D。
【点睛】4、C【分析】【分析】
种间关系包括:①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②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③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④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详解】
A;马蛔虫寄生在马体内;种间关系属于寄生,A正确;
B;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B正确;
C;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虽没有共同的食物;但也可能存在争夺生存空间的竞争,C错误;
D;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是一种互利共生关系;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D正确。
故选C。5、A【分析】【分析】
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详解】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决定种群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A正确;
B;年龄结构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动;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错误;
C;性别率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错误;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应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情况,不决定种群数量变化,D错误。
故选A。6、D【分析】【分析】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以一种生物抑制另一种或一类生物,其最大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也属于生物防治。
【详解】
A;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故一只飞行的蝗虫只含种群基因库部分基因,A正确;
B;已知4-甲氧基苯乙烯可诱使蝗虫聚集;故根据4-甲氧基苯乙烯的结构设计抗剂,可阻止蝗虫的聚集,B正确;
C;由题可知蝗虫聚集之后;它们便会自发地产生信息素,吸引越来越多的蝗虫聚集,该过程为正反馈调节过程,C正确;
D;利用4-甲氧基苯乙烯吸引、抓捕并消灭蝗虫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故选D。7、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类型主要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详解】
A;迁徙鸟类接受的光、磁等信息是通过物理方式传播的;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动物的行为是由生态因子和遗传物质共同决定的,即由遗传物质和生活环境共同决定,B正确;
C;迁徙鸟类集群(一般是同种鸟类集群)飞行可减小飞行阻力、降低天敌捕获率;但是同种生物互助不属于互利共生,C错误;
D;迁徙距离不同的游隼种群的基因库中ADCY8的基因频率不同;说明它们发生了进化,但是不能说进化为不同物种,D正确。
故选C。8、C【分析】【分析】
食物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②特点:起点是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终点是最高营养级。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详解】
A;该生态农业系统显著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不能改变,A错误;
B;蚯蚓是取食厨余垃圾、腐叶等;属于分解者,不参与构成营养级,B错误;
C;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林中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共存”,C正确;
D;群落包括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该生态农业系统中的所有禽鱼不能组成群落,D错误。
故选C。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A:B:C:D【分析】【分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群落的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原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表现:大多群落生物呈集群分布或镶嵌分布。
【详解】
A、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正确;
B、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
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因此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C正确;
D、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因此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正确。
故选ABCD。10、A:B【分析】【分析】
种群的年龄组成:(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详解】
A、对于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生物,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
B、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塑,由题表可知,处于幼年期的个体数为(条),处于成年期的个体数为(条),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为(条),因此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均为由此可推断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B正确;
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C错误;
D、适度捕捞大鱼后,幼鱼所占比例明显增加,该鱼种群年龄结构将变为增长型,D错误。
故选AB。11、B:C【分析】【分析】
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根据起点不同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详解】
A、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群落内都会有种间竞争现象,A错误;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古道”在没人行走后所发生的次生演替现象,B正确;
C、在草本植物阶段,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进入此地区,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通气性越来越妤,C正确;
D、群落演替的原因包括群落内部、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人类活动的干扰等,D错误。
故选BC。
【点睛】12、A:B:D【分析】【分析】
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
A、r-策略的生物体型小;繁殖能力强,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后代,在特定的环境中占据优势,A正确;
B、r-策略种群通常受到非生物因素的控制;多变且难以预测,种群密度常低于K值,B正确;
C、对于有害生物低于K/2时控制最有效,蝗虫属于r-策略的生物;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后代,种群数量控制在K/2之下不一定就能有效控制蝗虫,C错误;
D;对于K-策略的生物;应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空间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提高他们的K值,D正确。
故选ABD。13、A:B【分析】【分析】
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传递;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从绿色植物转移到各种消费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1.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放散到环境中的能量,再不能为其他生物所利用;2.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一般情况下,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目愈少,这样便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详解】
A、生产者能利用大气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故若图示为碳循环的途径,需补充箭头“大气CO2库→生产者”;A正确;
B;由于人工鱼塘中高密度饲养鱼;需要投入大量的饲料,因此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
C;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的传递是逐级递减的;所以为了获得更多的能量,应选择食物链短的鱼类作为养殖对象,C错误;
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但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D错误。
故选AB。14、B: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种间竞争使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会出现差异,进而导致不同的生态位出现。
【详解】
A;种间竞争使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会出现差异;所以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A正确;
B;种内斗争的加剧会使种群内的个体占据更多的资源;从而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B错误;
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生物对资源的利用;有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C错误;
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D正确。
故选BC。15、C:D【分析】【分析】
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种群数量增加,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种群数量减少。
2;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详解】
A;图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的增长率大于0,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种群的增长率小于0,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所以A选项代表的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A错误;
B、当0<λ<1时,种群数量减少,当λ>1时;种群数量增加,所以B选项代表的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
C;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图中种群的增长率为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C正确;
D;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数量;图中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增加地越来越慢),D正确。
故选CD。16、A:B:D【分析】【分析】
农业生态工程是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再生产的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分层次多级别物质的农业生态系统。
【详解】
A;农业生态工程以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为依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A正确;
B;农业生态工程是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再生产的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该农业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B正确;
C、对农作物进行间种可充分利用光能和CO2;与提高或恢复土壤肥力无关,C错误;
D;实施秸秆的多途径利用;如作为家畜的食物或沼气池的有机原料,可提高能量利用率,D正确。
故选ABD。17、B:D【分析】【分析】
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本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值,根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可知,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即500时,增长速率最大,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
B;图中曲线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即K/2时,增长速率最大,单位时间内补充量最多,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B正确;
C;由题意分析可知K值是1000;当亲体数量大于1000时,一个繁殖周期过后的种群数量(补充量)可能趋近K值,不一定与亲体数量相等,C错误;
D;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
故选B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8、略
【解析】①.特殊行为②.生物的行为特征③.求偶炫耀19、略
【解析】①.生命活动②.种间关系③.生态系统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植树种草防治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态系统的基石物质循环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分解者遗体排遗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成分食物网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2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O22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循环重复使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6、略
【分析】【详解】
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或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也相对简单。因此,草原上的植物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这些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者蜡质层,以减少水分蒸发,能抵抗干旱;动物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解析】①.半干旱②.较少③.简单④.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⑤.狭窄⑥.茸毛或者蜡质层⑦.挖洞或者快速奔跑四、实验题(共3题,共9分)27、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能结合结合题意和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食品工厂;村庄会向小河中排放大量的有机污染物;由此可推知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有太阳能和工厂、村庄排放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等。
(2)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
(3)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驱湿性特点;可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若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土壤中的有些小动物则不会进入捕虫器中,会导致统计结果偏小。
(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5)小河边的芦苇可以用于造纸,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小河边的芦苇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解析】太阳能和工厂、村庄排放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等抵抗力偏小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直接和间接28、略
【分析】【分析】
互花米草是外来入侵植物;繁殖速度很快,通过竞争作用减少其他植物的数量,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严重威胁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利用种间关系的原理来抑制互花米草的繁殖。
【详解】
(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由题意可知严重的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当地原有植物种类锐减,降低物种丰富度,使生物多样性低甚至丧失。
(2)互花米草能快速繁殖;作为生产者,互花米草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故引入互花米草之后,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会增加,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通过捕食关系流到其他生物体内,即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由题意可知,红树植物秋茄与互花米草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相似,说明两者对资源的需求相似度较大,推测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3)该实验自变量为NaCl浓度和植物器官;因变量为中SOD酶活性,SOD酶对植物的生存具有保护作用。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叶片中SOD酶活性随盐浓度升高而升高,而根部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在较低NaCl浓度范围内,互花米草的SOD酶活性均高于NaCl浓度为0的对照组,说明互花米草会产生多的SOD酶适应滨海湿地环境。
(4)随着互花米草浸提液浓度的升高;秋茄鲜重先升高后下降,经互花米草浸提液培养的秋茄鲜重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互花米草浸提液浓度为60%的一组秋茄鲜重最大,该结果说明秋茄对互花米草化感作用的适应能力高。
(5)结合本实验关于在不同盐浓度对互花米草叶片和根中的保护酶SOD活性的研究以及不同浓度的互花米草浸提液对秋茄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可以适当增加当地环境的盐浓度和适量种植本地植物秋茄,以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减少互花米草的数量,达到防治互花米草的生态入侵的目的。【解析】(1)生物多样性。
(2)总能量##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竞争。
(3)升高先升高后下降。
(4)经互花米草浸提液培养的秋茄鲜重均高于对照组。
(5)可以适当增加当地环境的盐浓度和适量种植本地植物秋茄29、略
【分析】【分析】
1;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豆科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
3;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谓之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例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绿色建筑项目HSE管理体系优化合同3篇
- 2024版有机化肥技术服务合同
- 2024版美容师合同
- 幼儿园外教2025年度聘用合同2篇
- 全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2025年度国际协调项目合同
- 年度地震电磁辐射观测仪产业分析报告
- 2024版社工项目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楼宇电梯全面维保及保养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专科医院聘任康复治疗师服务合同3篇
- 重庆市二零二五年度房屋买卖中介服务合同2篇
- 《请柬及邀请函》课件
- 中小银行上云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 机电安装工程安全培训
-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青海原子城的课程设计
- 常州大学《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护理
- 英语雅思8000词汇表
- 小学好词好句好段摘抄(8篇)
- JT-T-1059.1-2016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 《茶艺文化初探》(教学设计)-六年级劳动北师大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