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第二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第二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第二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第二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第二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第二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33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关于李悝变法,《史记》多处记述为:“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汉书》亦言:“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行之魏国,国以富强。”上述史料可用于印证()A.魏国力量的崛起与衰落B.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变革C.君主集权的理论与实践D.李悝变法的内容与成效2、《管子》记载,齐桓公北伐,担心南方越国乘虚而入。管仲便动员齐国百姓“以矩游为乐”,“能游者赐十金”,最终在水战中“大败越人”。这说明当时()A.社会尚武风气浓厚B.克服了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C.列国争霸战争频繁D.意识到体育运动的军事价值3、西汉初年,政府官员主要由宗室、军人、富人组成。汉武帝推动政制改革,采纳董仲舒建议,大量任用读书人为官。由此可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后()A.冲击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官员选拔制度发生变化C.不利于科举制度的发展D.儒学成为王朝正统思想4、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俸禄)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俸禄)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这种以卑临尊的“法制”A.提高了行政效率B.可提高秩卑官员的积极性C.加强了专制皇权D.能够防止官僚队伍的腐败5、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好方法。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6、魏晋以来,直至十六国、北朝前期,伴随着北境诸少数民族或主动或被动内徙,秦汉以来的郡县制政区从北方边境渐次后撤,而代之以部落组织式的或军事统制式的特殊政区。北朝后期,郡县制政区全面回归。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A.民族交融的深化B.政区设置的密集化C.郡县制遭受挫折D.制度博弈的常态化7、南朝宋齐时期,中央由寒人担任将帅执掌机要,地方上也任用寒人为典签.监督军政。高门虽仍旧担任中央最高长官,高居统治集团的顶峰,但实权已逐渐转移到地位稍低的士人或寒人之手。这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九品中正制弊端显现C.社会结构日益僵化D.君主集权的逐渐加强评卷人得分二、论述题(共1题,共2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概念的历史演进“中国”概念的历史演进。“中”指居中集众之旗,引申为中心、中央;“国”指执戈捍卫之城。“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二里头文化所处的洛阳盆地乃至中原地区就是最早的“中国”。——摘编自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摘编自韩愈《原道》金人进据中原之后,即沿袭汉族儒士这种“中原政权即是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自己占据中原就是“中国”。金人争正统,并不是为了将同时存在的几个政权排除在“中国”之外,不过是为金朝争得一定的政治地位,以便得到各个政权的承认。——摘编自赵永春《试论金人的“中国观”》贵国(英国)所愿者通商,中国所愿者收税。——摘编自1842年与英方谈判的清朝全权大臣伊里布《致英帅书》中国之名,别于四裔而为言。印度亦称摩伽陀为中国,日本亦称山阴为中国,此本非汉土所独有者。——摘编自章太炎《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稿》

阅读材料,就你对“中国”的认识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这句话的意思是,是李悝变法拉开了战国时代群雄逐鹿的序幕。“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的意思是当魏文侯在位时,李克正致力于开发土地资源;“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行之魏国,国以富强。”的含义是李悝在魏文侯在位时,充分利用土地,使得魏国强盛。可见,史料说明了李悝变法的内容和效果,D项正确;材料没有讲述魏国的衰落,排除A项;材料仅说明李悝一人在魏国的变法和其带来的影响,不能代表政治制度的演进和变革,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君主集权,排除C项。故选D项。2、D【分析】【详解】

根据内容讲述的是面对战争状态,管仲动员奖励齐国百姓善于游泳的百姓,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可见,当时意识到体育运动的军事价值,D项正确;社会尚武风气浓厚,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排除B项;列国争霸战争频繁符合史实,但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3、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意见,政府官员由原先主要由宗室、军人、富人构成变为重用读书人,这改变官员选拔的标准,B项正确;官制选拔标准的变化会冲击世家大族的特权,这属于官制变化带来的影响,而非材料内容的直接表述,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科举制相关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确立的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4、B【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派遣职位低的官员去巡视职位高的地方官,并把他们的行为向中央汇报,这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职位低的官员的自卑心理,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能体现提高了行政效率,排除;C项,巡行郡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加强了专制皇权,排除;D项,能防止官员腐败现象说法以偏概全,排除。5、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建立吴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根据方位设计示意图,魏国在北方,吴国在东,蜀国在西。故ABD三项排除,C项正确。6、A【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秦汉以来的郡县制政区从北方边境渐次后撤,而代之以部落组织式的或军事统制式的特殊政区。北朝后期,郡县制政区全面回归”可知,北方地方行政制度由特殊制度回归郡县制的情况,表明郡县制受到了北方民族政权的推崇,这是中原文化影响力扩大和民族交融深化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当时政区设置的密集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郡县制的回归,不是受挫,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制度博弈,只能反映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A项。7、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央由寒人担任将帅执掌机要,地方上也任用寒人为典签.监督军政。”、“但实权已逐渐转移到地位稍低的士人或寒人之手”,可见,贵族的权势被削弱,君主权力在增强,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领域,排除A项;材料与选官制度无关,排除B项;社会结构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二、论述题(共1题,共2分)8、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得出论题:根据材料“‘中国’概念的历史演进”得出论题:“中国”一词的内涵随时代变迁而不断丰富。然后展开阐述:根据材料“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得出“中国”原本是一个地域概念,指的是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因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较早进入文明时代,“中国”也成为华夏族的代称之一,与“四夷”相对立。根据材料“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赵永春《试论金人的“中国观”》”得出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清中叶,随着民族交融及民族政权的封建化,华夏认同不断发展,“中国”逐渐作为一种政治实体和“正统”的象征为中原汉族政权及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所接受。根据材料“贵国(英国)所愿者通商,中国所愿者收税”、“章太炎《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稿》”得出近代以来,随着列强侵略以及西方近代地理知识、民族观念的传播,人们对“中国”的认识逐渐趋于客观理性,将“中国”作为“中华民族”长期生存和繁衍的政治依托的信念逐渐强烈,“中国”一词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最后得出结论:综上所述,“中国”既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政治概念。“中国”一词内涵的变化,折射出社会转型和时代变迁的诸多特征。【解析】示例:

论题:“中国”一词的内涵随时代变迁而不断丰富。

阐述:“中国”原本是一个地域概念;指的是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因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较早进入文明时代,“中国”也成为华夏族的代称之一,与“四夷”相对立。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清中叶,随着民族交融及民族政权的封建化,华夏认同不断发展,“中国”逐渐作为一种政治实体和“正统”的象征为中原汉族政权及周边少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