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第26讲一、选择题1.(2022·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检测)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快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带来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A.勃列日涅夫 B.斯大林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材料反映的是在冒进思想的指导下大规模开垦荒地,反映的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故选C项。2.(2022·石家庄市十七中统考)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阅历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订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有关材料中的“他的经济改革”不正确的是()A.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B.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C.地方权力有所扩大D.推行“新经济体制”,以工业改革为重点[答案]D[解析]材料所述的改革结合所学史实推断应当指赫鲁晓夫的改革,所以本题实际是在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史实,所以D符合题意,它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措施。3.(2022·安徽合肥一模)依据表格推断,下列表述错误的选项是()1976~1989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89社会总产值4.23.31.8国民收入4.33.21.0劳动生产率3.33.1A.赫鲁晓夫的改革效果较为明显B.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成效不大C.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不断滑坡,生活水平下降D.经济停滞不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缘由之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的经济改革。回答本题可对苏联几位领导人的执政时间作一了解。赫鲁晓夫在1953~1964年间执政;勃列日涅夫于1964~1982年间执政;戈尔巴乔夫于1985~1991年间执政。分析简表结合所学,本题B、C、D三项说法正确,而A项错误。4.(2022·山西太原统考)“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地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报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材料说明()A.个人崇拜愈演愈烈B.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C.赫鲁晓夫的功绩高于斯大林D.人们对赫鲁晓夫改革由衷赞美[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赫鲁晓夫改革。从材料中的“溢美”以及赫鲁晓夫照片的刊登频率,结合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可以看出赫鲁晓夫进行个人崇拜。答案选A项。5.(2022·乌鲁木齐一诊)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会上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一大事也影响到了中国。吴冷西在《忆毛主席》中这样写道:“赫鲁晓夫这次揭了盖子,又捅了篓子……”对“揭了盖子”解析正确的是()A.彻底摆脱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束缚B.破除了对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信C.苏联放弃与美国的对抗D.苏联走上了全面订正错误的斯大林模式之路[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力量。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进行批判,但没有彻底摆脱斯大林模式,也没有放弃与美国的对抗。所以答案选B。6.(2022·邯郸高三摸底)张汉林教授在《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与改革》中说:“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斯大林的背叛者。但无论如何,他对斯大林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一次冲击。”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A.捍卫了斯大林的威望,巩固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方案经济B.不彻底,但在肯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C.扩大农业集体经济的自主权,推行对工业经济的市场化管理D.削减政府指令性方案指标,适当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整作用[答案]B[解析]从材料“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斯大林的背叛者”,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改革不彻底;从材料“但无论如何,他对斯大林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一次冲击”,可见赫鲁晓夫改革肯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7.(2022·通化)南安一中同学小张在阅读《苏联兴亡史》一书中,其中有一阶段书中是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进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深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概汹汹。”请问这一阶段是指()A.1925~1953年 B.1954~1964年C.1965~1982年 D.1982~1991年[答案]C[解析]“放慢改革步伐,经济进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深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概汹汹”体现了1965~1982年勃列日涅夫在位期间的特征。8.(2021·湖北黄冈一模)1973年3月,苏共中心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打算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削减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与的企业共有17516个。这一措施()A.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内容B.肯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经济的进展C.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答案]B[解析]从时间“1973年3月”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故排解A项;勃列日涅夫改革同样也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排解C项;拉开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的是赫鲁晓夫,排解D项;勃列日涅夫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虽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但在肯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进展。故选B项。9.(2021·沈阳统考)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兹认为:在苏联时代,通过合法的途径积累物质财宝几乎是不行能的。非法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宝的苏联领导人总是担惊受怕,生怕有一天被人发觉或被起诉。大卫·科兹在分析苏联解体的缘由时认为()A.无法根本摆脱斯大林模式B.人民与政府冲突激化C.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凋D.统治集团对个人利益的追赶[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在苏联时代”“非法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宝”的现象严峻。A、C两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B项人民与政府冲突激化的说法在题干材料中也未体现。由题干材料可知,大卫·科兹认为统治集团对个人利益的追赶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缘由,故D项正确。10.(2021·聊城模拟)阅读《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从20世纪70年月末开头,两国粮食产量呈现新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缘由是()A.苏联人口诞生率锐减,劳动力的缺乏影响了粮食产量B.中国劳动力充裕、科技快速进展,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C.苏联领导人更换频繁,政局不稳导致经济政策缺乏连贯性D.中国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苏联经济改革步履维艰,收效甚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苏联改革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图中两条曲线反映的是中、苏两国的粮食产量状况,应当从中、苏两国的经济改革来分析影响这两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D项符合题意。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二、非选择题11.(2021·邢台测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问题。材料一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他们的主见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照旧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宝安排和保障公平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宝制造,同时又实行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耶金等《制高点》材料二1999年的最终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久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久向前迈进。”——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1)依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政府削减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2)方案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方案经济体制。(3)同学须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作答,并言之成理。如:应当把政府的方案性和市场的自由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理由:①列宁时代的新经济政策是把政府方案性和市场自由性有机结合的典范,推动了苏联社会经济的进展,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②美国罗斯福新政肯定程度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方案经济相结合,起到了渡过经济危机、推动美国进展的作用,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③社会主义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是方案和市场的结合,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12.(2022·宣城模拟)关注世界,关注将来,关注国家的进展。以史为鉴,继往开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18~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进展状况表项目1918年1929年1930年1934年1937年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1.6557.0885.92233.32243参与集体农庄的户数(单位:百万户)0.021.06.015.718.5集体化的比重: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0.13.923.671.493.0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不详14.933.687.4999.1——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其次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材料三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月中期至70年月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5%。其次阶段为70年月初到70年月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4%,比前五年下降1.1%,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月末到80年月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材料四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峻的社会经济危机”。(1)材料一中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指出这一运动的主要目的。(2)依据材料二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3)依据材料三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进展趋势及其缘由。(4)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状况下,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指出苏联解体过程中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做法。(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阅历教训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供应了哪些启示?[答案](1)特征:集体农庄进展快速;全盘集体化。主要目的: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毁灭生产资料私有制。(2)错误: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科学生疏,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他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严峻破坏了生态环境,使很多地方变成了荒漠。(3)趋势:苏联经济的进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进入停滞时期。缘由:没有突破方案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实际进展水平的错误推断,阻碍了改革进程;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个人作风专断。(任答三点即可)(4)目的:改革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摆脱苏联国内长期以来经济进展消灭的停滞和衰退局面。苏联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5)启示:生疏到改革的长期性、困难性和简单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济建设肯定要从实际动身,敬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肯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进展要求;经济建设要搞好综合平衡,协调进展;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反对西方的“和平演化”。[解析]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智能硬件项目IT程序员保密协议及保密责任书
- 2025版危险品货物运输合同范本针对20XX产品
- 2025版智慧社区建设项目施工合同范本
- 2025版布艺家居展厅装修工程及品牌推广服务合同
- 2025版年度税务筹划与合规性审查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不锈钢栏杆安装工程竣工验收合同
- 2025年专用设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中的智能制造发展报告
- 2025年国际化教育中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跨文化教育研究方法与跨文化教育研究动态报告
- 量化机构备案管理办法
- 陕西罚没房产管理办法
- 联合办公协议书范本
- 肝肾阴虚型乳癖病
- 40篇短文搞定高中英语3500单词
- 2024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冶集团《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手册》-
- 混合型颈椎病的护理查房
-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 铁道车辆基本知识-铁路限界(车辆构造检修课件)
- 三体系内审检查表全条款
- 出生缺陷防治规范化培训试题题库及答案
- 设备验证(设计确认DQ)验证文件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