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_第1页
【创新设计】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_第2页
【创新设计】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_第3页
【创新设计】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_第4页
【创新设计】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进展、成熟与富强——魏晋、隋唐、宋元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时间断限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220~1368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连续进展并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线索特征政治(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心集权制度遭到肯定程度的破坏(2)隋唐时期,形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3)宋元时期,中心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解决了中心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冲突经济(1)魏晋南北朝时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不断撞击、融合,北方农耕经济在遭到肯定程度的破坏后,逐步恢复进展(2)隋唐时期,随着新生产工具曲辕犁的推广应用,农业进展达到新高度;手工业方面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3)宋代是商业大进展时期,在城市里突破了市坊界限,农村形成大量草市。宋元时期,海上和陆地的对外交往空前富强文化(1)魏晋南北朝时期,消灭了儒、道、佛“三教并存”的局面;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深刻影响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进展方向(2)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学问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3)宋元时期,儒学处于转型时期,消灭理学和心学;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使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学问分子地位的提高、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推动了文化的进展一、政治上: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成熟与进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1)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2)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2.隋唐时期(1)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2)科举考试选官取代了按门第选官的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3)唐末地方设置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3.宋元时期(1)宋代:中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地方设置知州、通判、转运使分割地方行政权、财权,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把握。(2)元代:中心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直辖河北、山西、山东等地;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心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二、经济上:中国农耕经济的连续进展与富强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消灭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2)生产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耕耙耱技术,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进展;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占城稻的引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3)土地制度:北魏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进展。2.手工业(1)魏晋南北朝:消灭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瓷。(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进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3)宋元:制瓷业兴盛,消灭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3.商业(1)魏晋南北朝: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峻破坏。(2)隋唐:消灭了很多商业城市,唐都长安尤其富强;南方工商业城市扬州、益州富强;消灭柜坊和飞钱。(3)宋朝:城市商业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呈现富强局面,消灭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兴盛,消灭了很多大港口。三、思想文化上:儒学的成熟与转型和科技文化的富强1.思想: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也广为传播;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形成“三教合一”局面;宋代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南宋陆九渊的心学,进一步完善了封建伦理体系。2.科技:隋唐创造雕版印刷术;宋代创造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3.文学艺术(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进入黄金时代,消灭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宋代,文学成就主要是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成为兴起的新诗体。(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唐宋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消灭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3)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消灭,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进展。(4)元朝杂剧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通史专题]考向一唐、宋、元皇权的加强与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化视角1从历史概念角度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典例1】(2021·江苏单科,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解题思路定位学问三省六部制解题关键迁移三省六部制的职能辨析选项A由题目中的信息“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被认为违制”即可推断,正确B应为中书省的职能,错误C应为御史台的职能,错误D与题目中的信息“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被认为违制”不符,错误答案A视角2从进展角度生疏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化趋势【典例2】(2022·山东文综,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受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化,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心对地方把握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亲密D.经济进展区域化程度提高解题思路定位学问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及区划演化解题关键迁移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化历程及特点辨析选项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属于中心权力机构,与题干地方制度演化无关,错误B题干材料“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说明中心对地方把握渐渐加强,正确C“经济联系日益亲密”在题干中无从体现,错误D“经济进展区域化程度提高”属于经济信息与题干没有关系,错误答案B【主题深化】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1)分封制①特点:a.西周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b.周王和受封诸侯以人口、土地和义务为纽带,形成严格的等级关系。c.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再分封,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②影响:在当时巩固了周王统治,形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诸侯有相对较大的独立性,又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局面的形成。(2)郡县制①特点:a.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管理制度。b.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且不世袭。c.郡县长官只领俸禄,没有封地,必需听从中心。②影响:a.秦朝实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把握,加强了中心集权,建立起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b.郡县制解决了分封制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对后世有深远影响。(3)郡国并行制①特点:a.分封诸侯国,诸侯国内实行郡县制,郡国并存。b.西周分封制度的再现。②影响:a.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是当时“无为而治”的表现形式,肯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进展。b.郡国并行制使地方诸侯国的势力不断膨胀,严峻威逼了中心集权,导致“七国之乱”的发生。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后,郡国并行制名存实亡。(4)行省制①特点:a.行省是中心派出的代表中心分驻各地的地方管理机构。b.行省具有两重性,主要为中心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把握权力大而不专制。②影响:a.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进展,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行省制对明清以及后来的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行省从今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考向二隋唐、宋元时期商业与城市的进展视角1从进展的角度理解影响古代商业进展的因素【典例3】(2022·课标全国Ⅱ,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题思路定位学问宋代商品经济进展(交子)把握题眼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争讼数起辨析选项A据题干材料信息“富民十六户主之”“以便贸易”可知交子可以作为民间贸易凭证,正确B据题意可知交子产生之后由于富者“不能偿所负”才消灭商业纠纷,错误C题干没有体现富商地位的提高,错误D题干未体现出交子在全国的流通,也未涉及经济重心的南移,错误答案A视角2用联系的角度考查古代商业进展中“市”的演化历程【典例4】(2022·山东文综,15)唐宋时期,户籍中消灭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很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头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夫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解题思路定位学问唐宋商品经济进展——农业生产商品化把握题眼唐宋时期,户籍中消灭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很多新的称谓辨析选项A鸦片战斗后,自然经济开头解体,错误B材料说明传统农业向专业化方向进展不是衰退,而是进步的表现,错误C依据材料信息“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可知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的户数增多,说明农业专业化程度提高,正确D材料中没有提及租佃关系,错误答案C【主题深化】中国古代商业进展的阶段特征及城市商品经济进展的影响(1)特征①从西周至唐:a.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b.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c.唐代商业都市有所进展,农村集市贸易开头消灭。②宋元明清:a.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商业市镇兴起和进展,农村的“草市”进展。b.宋元城市商品经济富强,如消灭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加。c.明清时期:由于商业活动的富强,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加,对政治中心的依靠性减弱。但在封建专制集权制度下,实行严格的专卖制度,严峻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展。(2)影响①影响着人口迁移的流向。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②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渐渐由北方内陆向东南沿海、沿江一带进展。③影响着城市市民生活和文学艺术的进展。考向三魏晋、隋唐至宋元时期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视角1辨析儒家思想进展阶段特征的差异【典例5】(2022·课标全国Ⅰ,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打算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题思路定位学问唐代“三教合一”潮流解题关键唐代统治者尊佛与灭佛的做法辨析选项A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所以“打算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确定,错误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错误C材料反映了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知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正确D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错误答案C视角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考查儒家思想进展【典例6】(2022·课标全国Ⅰ,26)人性是先秦以来始终争辩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生疏,宋明理学家主见“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解题思路定位学问宋明理学解题关键对人性的新生疏及宋明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内涵辨析选项A“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生疏”不相符,错误B“人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生疏”不符,错误C“非善非恶”是一种折中的思想,错误D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见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需要“存天理,灭人欲”,正确答案D【方法必备】精确     把握文明多样性及其相互交融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它既体现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不同文明,也体现在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同文明。如从世界文明角度看,以四大创造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创造和发觉,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如从国内民族文明角度看,中国古代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的特征。[模块链接]考向四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理解宋代的社会特征【典例7】(2022·北京文综,12)在历史学科的争辩性学习中经常消灭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进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解题思路定位学问唐宋至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特征解题关键紧扣题意,迁移所学学问分析各备选项辨析选项A《授时历》只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一部分,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的整体水平,错误B《西游记》只是明代文学成就之一,不能代表整个明代文学进展趋势,错误C从全国范围看,唐代宰相大部分来自北方,这说明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正确D扬州只是南宋城市之一,扬州城市富强不能代表南宋整个城市化水平,错误答案C【主题深化】宋元的思想、科技文化进展折射的时代特征(1)思想:理学消灭,儒家思想渐渐成熟。理学消灭是适应封建中心集权强化的需要而消灭的,实质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后期强化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2)科技:宋元时期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创造广泛使用的成熟阶段,更是外传西方的重要时期,反映了宋元社会经济的高度进展和中外沟通的空前富强,也反映了社会生产进展的需要。三大创造的成熟和外传,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3)文学①宋词成为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宋词一方面反映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用词抒发对国家分裂的悲愤,如辛弃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进展,市民阶层扩大,词的文学形式和特色更加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②元曲成为元朝主要的文学形式。元曲反映了元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民族冲突和阶级冲突交织并行,统治特别黑暗的时代特征,如关汉卿借《窦娥冤》的呐喊控诉等。(4)书画艺术①宋代随着手工业、商业的不断进展,城市经济富强,消灭了封建文化的高度富强,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画家,如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等;同时风俗画盛行,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东京繁华的景象。②宋代强化中心集权,反映在绘画方面,如宫廷画盛行;强调以景写意,抒发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文人画产生。猜想1(立意:主流价值观——公正公正)“公正公正”、“有教无类”成为2021年以来“中国梦”的重要内涵,社会文明程度取决于阳光能否照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这也是古今人民对抱负社会的追求之一。以下重要制度能较好体现以上理念的是()A.按嫡庶身份安排政治权力B.按道德声望推举官员C.按门第出身打算官位凹凸D.按考试成果选拔人才解析不以出身门第凹凸、血缘嫡庶亲疏等人为主观因素,打算人的社会地位,而“按考试成果选拔人才的制度”,与公正公正理念最接近,故选D。A项涉及的是宗法制,排解;B项不能体现社会公正,排解;C项涉及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排解。答案D猜想2(立意:社会热点——中心机构改革)新华网北京2022年3月17日电经中共中心批准,中心纪委监察部机关进行了机构改革。对中心机构进行改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人类政治文明进展的总趋势。以下历史现象与这一总趋势联系不大的是()A.三公九卿明确了职权部门权力分工B.三省六部制制约分散了相权C.“二府三司”权力相互牵制减弱了相权D.行省制度创立推广加强了中心集权解析D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中心集权解决的是中心与地方权力安排的问题,与“中心机构改革”的题意不符,故选D。答案D猜想3(立意:文明史观——东西方文明的沟通)2022年6月26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进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行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浇灌农田解析活字印刷术消灭于宋元时期,粉彩瓷消灭于清代,与唐玄奘生活的唐初时间不符。答案C猜想4(立意:主干学问——宋朝商品经济的进展)《金瓶梅》描写了北宋水道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卖炊饼的武大,凑了数十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北宋城市中市、坊不再严格分开B.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C.北宋城市经济比较发达D.文学作品有肯定的虚构成分解析明中叶以后伴随着一条鞭法的实施,白银才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B项错误,同时也说明文学作品带有虚构成分,故D项观点正确;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A、C两项观点符合北宋社会状况。答案B猜想5(立意:文明史观——东西方文明差异)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信仰得救;致良知解析近代西方“不禁人的本能”意即强调人的地位,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应指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因信称义、信仰得救,都是人文主义表现形式。古代中国“禁人的本能”,指理学思想压抑、束缚人性,即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而其他三项都与此不相符。答案C猜想6(立意:主干学问——宋明理学)一位高校者曾作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葩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下列思想中,该思想家可能最为赞成的是()A.欲存天理,必遏人欲B.因材施教,有教无类C.心即理也,创造本心D.清静无为,返璞归真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即从客观世界中探究真理,据此可以推断属于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观点。A是朱熹的思想,B是孔子的训练思想,C是陆王心学思想,D是道家思想。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答案A猜想7(立意:主干学问——历史上的政治体制改革)学者马未都在其《中心集权与牵制管理》一文中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运行机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一些主见片断:片断一谈到秦始皇:认为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认为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片断二谈到唐太宗: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心集权制不是一个封闭的制度。唐太宗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心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片断三谈到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的作用:“中国疆土宽广,民族冗杂,文化深厚,实行中心集权制有其必定性。中国历史表明,中心集权制的一个好处是避开内战。中国历史上,凡是中心集权有力的,就是国泰民安,凡是朝廷羸弱,必是内乱不断。宋以后就不再打内战。近代以来,中国的中心集权制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废除。结果是,从1912年到1925年孙中山去世的13年间,其间有14省宣布独立,依据统计,大小战斗约有四百多场。毛泽东打倒蒋介石,让中国38年战乱之后重归中心集权。新中国成立63年来,我们没打过一次内战,历史证明,只要丢了中心集权,马上就进入纷争的内战状态。请回答:(1)据片断一,确定了秦始皇哪些政治贡献?你是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管理机制的?(2)据片断二,唐太宗变化了哪些制度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3)结合片断三,说一说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乐观作用。答案(1)贡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统一全国。理解: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掌律令,管监察;太尉管军务,三者相互牵制、彼此制约,共同对皇帝负责,可有效削减决策失误,有利于皇权专制。(2)制度变化:①完善中心三省六部制度,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皇权。②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中心集权。(3)作用: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文化进展、多民族之间的融合,可有效避开内战,有利于国泰民安。(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湖北黄冈调研)唐太宗曾对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比来(近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对唐太宗的话理解正确的是()A.中书、门下之间在运作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B.中书与门下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C.中书与门下相互制约,可抑制宰相权力的膨胀D.中书、门下之间易相互扯皮,降低行政效率解析据题干材料“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人心所见,互有不同……比来(近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说明中书门下由于个人私怨失去了应有的功能,故选A。“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说明决策效率低下,排解B;材料没有提及对宰相权力的制约信息,排解C;材料中没有提及中书、门下之间易相互扯皮之事,排解D。答案A2.(2022·山东菏泽一模)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供应了反面教材。有鉴于此,宋朝为此实行的针对性措施是()A.抑制兼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C.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D.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解析宋代为了解决地方割据问题,从权、钱、兵三方面加强对地方把握。在权方面,派文臣出任地方州郡长官,设置通判监察地方,故选C。宋代不抑兼并,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解;科举考试属于选官制度,与材料中解决藩镇割据问题无关,排解B;解决藩镇割据属于从内部加强中心集权,与对外加强边疆防守无关,排解D。答案C3.(2022·河南郑州调研)“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心节制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解析据题干信息,“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既不能……也不能”,体现了行省权力受到中心节制,故选C。A项中“独立性”是指地方官员可以有自治权,与“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既不能……也不能”不符,排解;题中没有体现对官吏的监察,排解B;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排解D。答案C4.(2022·广东揭阳一模)学者萧功秦论及古代某一制度时说:“……既是维系政治精英与社会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这一制度应是()A.科举制度B.君主制度C.分封制度D.中心集权制度解析科举制使得社会精英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统治阶层,成为政治精英,同时,使得社会各阶层在科举制的带动下学习儒家思想,效忠国家和君主,故选A。君主制度本身并不能起到题干中所说的作用,排解B;分封制度更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排解C;中心集权制度重点解决的是中心和地方的问题,而不是社会各阶层的问题,排解D。答案A5.(2022·辽宁大连双基测试)魏晋南北朝时期耕作技术进展,形成耕耙耱技术,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从而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耕耙耱技术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A.小规模经营B.简洁的性别分工C.自给自足D.精耕细作解析“精耕细作”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肯定的劳动力,接受先进技术,以提高产量,故选D。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耕作技术,不能看出规模大小,排解A;材料中不能看出男女分工,排解B;自给自足是指生产的产品供自己消费,材料未体现,排解C。答案D6.(2022·福建龙岩质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留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史实与此论断无关的是()A.宋都东京高度繁华B.消灭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海外贸易空前活跃D.形成晋商徽商等大商帮解析晋商徽商等大商帮形成于明清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选D。宋朝商业经济空前富强,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作为政治中心的宋都东京高度繁华,A正确;宋朝四川地区消灭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项正确;宋朝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C项正确。答案D7.(2022·湖南株洲检测)南宋《梦粱录》记载临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都城纪胜》载:“(临安)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与唐朝前期相比,材料中反映南宋()A.只有临安商业分布格外广泛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C.开头突破政府对商业时空的限制D.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加解析题干材料说明城市在南宋时期进一步突破政府对商业时空的限制,反映了商业的进展推动了城市商业功能的增加,故选D。A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没有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排解;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但不是材料的核心信息,排解B;唐朝后期一些城市已经消灭“夜市”,开头突破政府对商业时空的限制,排解C。答案D8.(2022·湖南五市十校联考)《水浒传》第2回这样描写史家庄:“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杨柳绿阴浓,四下里乔松青似染。草堂高起,尽按五运山庄,亭馆低轩,直造倚山临水。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正是: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庄园的情景说明()A.自耕农阶层生活富足安康B.土地兼并导致财宝高度集中C.农村经济呈现出封闭状态D.农业与养殖业开头亲密结合解析据题干可知,史家庄地盘宽敞,佣人众多,财宝充分,属于典型的地主阶层,故选B。依据“庄客有千人”、“女使儿童难计数”推断,史家庄不属于自耕农阶层,排解A;古代农村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体,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但材料中无有体现,排解C;养殖业作为庄园副业存在,农业作为本业不为养殖业供应服务,排解D。答案B9.(2022·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他的《世界简史》中写道:“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究的。”据此推断该历史时期是()A.春秋战国B.汉唐C.明清D.鸦片战斗后的近代时期解析依据“西方……(处于)神学……蒙昧……之中”可知此时的欧洲应为中世纪基督教神权统治时期,符合这一时间条件的只有B项,且汉唐时期中外政治经济文化沟通频繁。答案B10.(2022·山西阳泉检测)“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儒家学说的重大理论突破在于()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争辩人们的行为准则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D.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解析留意关键词“重大突破”,宋明理学认为天理就是忠孝礼义,因而把理学和封建道德规范、等级秩序结合,故选D。早在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就开头争辩人们的行为准则,排解A;宋明时期的新儒学是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排解B;材料中不能体现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排解C。答案D11.(2022·新疆乌鲁木齐一模)元代王祯《农书》中说:“四季各有其务,十二月各有其宜。先时而种,则失之太早而不生;后时而艺,则失之太晚而不成。故曰,虽有智者,不能冬种而春收。”他强调的是()A.农业生产要把握好农时B.农事支配要留意地域的不同C.农业生产要改进耕作技术D.农作物高产要提高土地肥力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意义。题干材料强调农业生产要不违农时,故A项正确;地域差异、耕作技术与沤肥技术在题干中并没有涉及,故B、C、D三项错误。答案A12.(2022·陕西五校联考)宋人叶梦得说:“今日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福建本几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宋代杭州雕版印刷业水平最高B.宋代活字印刷术已经普及C.宋代印刷业消灭竞争之势D.宋代中国传统文化重心的南移解析由“柔木刻之”推知应当为雕版印刷,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据题干“今日下印书,以杭州为上”的信息,可知A项正确,排解;由“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可知C项正确,排解;从题干知印书中心多居南方,则南方文化富强,文化市场需求较大,故D项正确,排解。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13.(2022·河南洛阳二模)粮食是生存之本,粮食供应是城市的生存命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世纪西欧城市主要是取得自治权的“平民”生活区,他们与乡村之间没有形成贡赋关系。较大城市的粮食供应除了依靠近郊农村粮食供应之外,还需要依靠“长途贸易”来供应,即商人从集市或远距离的粮食产地收购粮食,通过水路运往城市。在城市内部,城市当局为保证市民生活的需要,对粮食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如:对城市的粮食准入实行垄断管制,防止个别商人操控粮食市场,哄抬粮价。西欧农夫的粮食不能直接在城市销售,必需先卖给粮食商和批发商,这使英国国内的粮食贸易很快进展起来。西欧城市的粮食供应直接牵动着四周农村,城市越大,牵动的范围就越广。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对四周农村的影响,不仅转变了传统的农业结构和农业技术,而且转变了传统的社会关系。材料二中国古代的城乡关系则比较松弛。中国古代城市大多数是不同等级的政治中心,对农村就有普遍租税权,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官府调拨全国各地的租税解决城市的吃粮问题。只有少数新兴的经济型城市的粮食供应主要依靠市场流通。中国的地主阶级也直接参与城市供应,这一点与中世纪时期西欧有相像之处。地主富室多从事粮食贩运贸易,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