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西省祁县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3年6月,太阳物理学家基斯·斯特朗发现,太阳黑子数达到了163个,这是二十多年来最高的一次,可能会发生灾害性很强的太阳风暴。下图示意太阳黑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有关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B.多少和大小标志太阳活动的强弱 C.比周围区域的温度高 D.与耀斑活动周期不同2.下列有关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可信的是() A.保障在太空中运行的宇航器的安全 B.导致两极及赤道地区出现极光 C.使许多地区降水量有异常变化 D.使黑龙江漠河出现极夜现象【答案】1.B2.C【解析】【1题详析】由已学可知,太阳黑子属于太阳活动的一种类型,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标志太阳活动的强弱,B正确;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A错误;太阳黑子比周边温度要低,C错误;与耀斑活动周期一致,都是约11周年,D错误。故选B。【2题详析】由已学可知,太阳黑子爆发时可能会发生灾害性很强的太阳风暴,不利于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A错误;两极地区会出现极光现象,但赤道地区不会出现,B错误;许多地区降水量有异常变化,C正确;黑龙江漠河不会出现极夜现象,且极夜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D错误。故选C。据央视新闻报道,在2023年卓奥友峰(属于喜马拉雅山中段的山峰)科考中,中国科考队员获得重大发现。在中生代地层中发现鲨鱼化石(如下图),为当时的6级海洋生态链补上第二级缺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卓奥友峰鲨鱼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A.寒武纪 B.泥盆纪 C.三叠纪 D.第四纪4.卓奥友峰鲨鱼化石形成的地质历史时期,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地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初步形成 B.喜马拉雅山脉强烈隆起 C.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D.恐龙出现【答案】3.C4.D【解析】【3题详析】结合材料以及所学可知,卓奥友峰鲨鱼化石出现在中生代地层中,三叠纪属于中生代;寒武纪、泥盆纪属于古生代;第四纪属于新生代,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4题详析】根据材料可知,卓奥友峰鲨鱼化石形成的地质历史时期为中生代。地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初步形成于新生代,A错误;喜马拉山脉强烈隆起,发生在新生代,B错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发生在前寒武纪,C错误;恐龙出现于中生代的三叠纪,D正确。所以选D。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发现的距今约1.9亿年前特异埋藏的恐龙化石群,因胚胎蛋和成体保存在一起,被命名为新属种“守护黔龙”。研究表明“守护黔龙”为两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龙。下图为地质年代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守护黔龙”繁盛于()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6.1.9亿年前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的地理环境可能为() A.植被茂密 B.冰川广布 C.海水淹没 D.沙漠覆盖【答案】5.C6.A【解析】【5题详析】“守护黔龙”生活的地质年代为1.9亿年前。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距今2.52亿年前-距今6600万年前为中生代,因此“守护黔龙”生活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6题详析】恐龙基本生活在陆地、有些恐龙以植物为食,因此恐龙生活在气候温暖湿润,植物茂盛的地方,A正确;冰川广布,气候寒冷,不适宜恐龙生存,B错误;恐龙化石群说明恐龙数量众多,应位于面积较大的陆地,C错误;沙漠覆盖,植被稀疏,恐龙没有广泛的食物来源,不适宜恐龙生存,D错误。BCD错误,A正确,故选A。下图为“某经线附近莫霍界面的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7.读图可知() A.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 B.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 C.大陆地壳一定比大洋地壳厚 D.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8.2019年9月24日巴基斯坦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A.古登堡面 B.地核 C.地幔顶部 D.地壳【答案】7.A8.D【解析】【7题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恒河平原处的地壳厚度较薄,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地的地壳较厚,塔里木盆地的厚度较薄,说明地壳厚度分布不均,A正确;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B错误;大陆地壳不一定比大洋地壳厚,C错误;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位于莫霍界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D错误。故选A。【8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3千米,巴基斯坦发生的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应在地壳中,D正确,BC错误;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A错误。故选D。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9.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递减→递减→递减→递增 B.递减→递减→递增→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10.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次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臭氧层【答案】9.D10.A【解析】【9题详析】探空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内,随海拔增加气温降低,平流层内,随海拔增加气温增加,平流层顶到100千米处,先随海拔增加,气温降低,后随海拔增加,气温降低。因此气温变化规律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析】对流层集中了全部大气约3/4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紧密相关的各种天气现象(云、雨、雾、雪等)基本都发生在对流层,因此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大气层是对流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下图为某旅游爱好者面朝正北方向拍摄的某地新月形沙丘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1.推测该地盛行风向为() 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12.该类景观多出现于我国()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13.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形成的地貌主要是() A.流水地貌 B.风成地貌 C.冰川地貌 D.风化地貌【答案】11.D12.C13.B【解析】【11题详析】该图是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读图可知,新月形沙丘西坡为缓坡,缓坡为盛行风风向,故该地的盛行风向最有可能是偏西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题详析】沙丘地貌,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主要位于西北地区,C正确;南方地区降水偏多,以流水作用为主,B错误;青藏地区海拔高,以冻融作用为主,D错误;北方地区有一定的降水不会形成如此干旱的地貌景观,A错误。故选C。【13题详析】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形成的地貌主要是风成地貌,B正确;冰川地貌多在青藏高原地区发育,C错误;流水地貌在降水较多的东部季风区,A错误;风化地貌在山顶或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较为常见,D错误。故选B。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式,则图中气压最高和气温最低的点分别是() A.ad B.ab C.bc D.bd15.若图示为海滨地区,ab间存在热力环流,则() A.图示时间ab间吹西南风 B.图示时间ab间吹东南风 C.图示为夜晚的话,b为陆地 D.图示为白天的话,a为海洋16.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关于a与b、c与d之间的水平气流方向正确的是()①a地流向b地②b地流向a地③c地流向d地④d地流向c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4.A15.D16.C【解析】【14题详析】据图可知,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b地空气膨胀上升,说明b地受热,那么该地气温高,气压低;a地气流下沉,说明该地气温低,气压高。又因为一般情况下,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气温随高度升高降低,所以图中气压最高和气温最低的点分别是a、d,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题详析】据图无法判断南北半球,所以无法判断a、b之间的风向,如果是北半球,则吹西南风,如果是南半球,则吹东南风,AB错误;图示为夜晚的话,陆地温度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所以a为陆地,C错误;图示为白天的话,海洋温度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所以a为海洋,D正确。故选D。【16题详析】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可知a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b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流由a到b,①正确,②错;高空气流中c形成高压,d形成低压,高空气流由c到d,③正确,④错。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理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学习、研讨,对地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有了初步了解,以下为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成果1: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平行分布;但在地表附近,各个圈层却相互渗透,存在物质交换。左图为同学们用橡皮泥加手绘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右图为表示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1)左图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2)右图中的①②③④对应的地球圈层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成果2: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图。(3)图中的地质年代甲为____。科学家划分地质年代的依据是____。(4)读图可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特点是____,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是____。【答案】(1)图中“岩石圈”错误,应改为“地壳”。(2)水圈岩石圈生物圈④.大气圈(3)古生代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4)生物逐渐由简单到复杂,从海洋到陆地,由低级向高级演化使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加【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霍界分地壳和地幔层,因此左图中岩石圈标注处应是地壳。【小问2详析】读右图可知,①层提供渗透到②层,因此①层为水圈,下渗到②层岩石圈;④圈层降因此④圈层为大气圈;③圈层供氧给④圈层,③圈层为生物圈。【小问3详析】图中的地质年代甲为前寒武纪之后,中生代之前,植物登陆及发展,蕨类植物发展,因此为古生代。由图可知,科学家划分地质年代的依据是岩石的年龄,地层的层序,以及生物演化的阶段。地层层序具有成层的特点,在沉积岩层未发生构造变动(如逆掩断层和褶皱倒转)的情况下,沉积层序保持着正常层序,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既上覆岩层比下伏岩层为新。可以推知古地理环境,地层形成的时代越早,其中含有的化石构造越简单,形成时代越晚的地层其中含有的化石越高等、构造越复杂。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基本相同;不同时代形成的地层,其中所含的化石也不同。生物演化阶段可以推知地质年代。【小问4详析】读图可知,生命是由化学物质从无机到有机演化而来的,原核生物的出现,藻菌生态系统的形成(蓝藻是最早出现的放氧生物),真核生物的出现(绿藻是最早具有真核的生物),洋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三叶虫时代),鱼类的出现和发展(蕨类植物时代),两栖类的出现,裸子植物和爬行运动,鸟类的出现和发展,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从猿到人。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特点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海洋到陆地逐渐演化而来。而且生物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的特点。读图可知,生物的出现使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迅速增加,并达到稳定的状态。18.根据地震波信息探索地球内部奥秘。材料一: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材料二: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5月3日13:04,在四川省宜宾市(28.10°N,105.12°E)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为8km。重庆、成都、乐山等地震感明显。(1)图中所示地震波,m是____,n是____。地震波m和n在大陆地下平均____千米以下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在地下2900千米处m、n的变化情况是n波速度____,m波突然消失。(2)图中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作不连续面,其中a是____界面,b是____界面。(3)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异和变化,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图中A是____,B是____,C是____,D是____。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密度、温度等有较大差异。(4)本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____,它与软流层以上的____部分共同构成了岩石圈。(5)地震发生时,在宜宾长江上的游客感受到船体() A.左右摇晃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上下颠簸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6)结合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特征,说明地震台能够提前进行地震预警的主要依据。【答案】(1)横波纵波39-41④.降低(2)莫霍古登堡(3)地壳地幔外核④.内核(4)地壳地幔(5)C(6)地震发生时横波和纵波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传播速度较快的纵波先到达地震台,传播速度较慢的横波后到达地震台;对地面的破坏主要是横波造成的,地震台就是根据纵波与横波之间的时间差进行预警的。【解析】【小问1详析】据图可知,m波传播速度较慢,而n波传播速度较快,由此可判断出m是横波,n是纵波;由于大陆地壳的平均深度为39-41千米,所以地震波m和n波在大陆地下平均39-41千米以下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在地下2900千米处,m波消失,n波的传播速度降低后继续向下传播。【小问2详析】根据图中a面的深度判断可知,其深度较浅,位于A地壳和B地幔之间,为莫霍界面;b界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位于地幔B和内核C之间,为古登堡界面。【小问3详析】根据图片分析可知,A位于最外层,为地壳;B位于a莫霍界面和b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D位于地球最内部,为内核;C位于古登堡界面和内核之间,为外核。【小问4详析】根据材料知,本次地震震源深度为8千米,且发生在陆地内部;而大陆部分地壳深度平均为39-41千米,说明此次地震发生在地壳部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和软流层上部的地幔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小问5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其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则可以在固液气三态物质中传播,所以航行在长江中的游客只能感受到纵波,纵波会使船体上下颠簸,C正确,ABD错误。故选C。【小问6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主要有两种传播形式,纵波和横波;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通过能力强,所以当地震发生时,纵波首先到达地面,这时位于震中的人们会感到上下颠簸;接着横波到达,大地便开始前后左右摇晃,严重时造成房倒屋塌、土石崩落、公路变形。地震台能够提前进行地震预警的主要依据是:由于对地面造成破坏的主要是横波,在地震发生时,传播速度较快的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震台,地震台可以根据纵波与横波之间的时间差进行地震预警。19.温室大棚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数码①、②、③分别代表三中不同的辐射,请写出这三种辐射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2)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的设计原理和生产原理与大气的受热过程基本相同。对于____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几乎是“透明”的,可以大部分进入温室。但对于____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却是不“透明”的,很少能透过。(3)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试说明其有助于保温的原理。(4)大棚温室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产的蔬菜,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地理研学小组去宁夏中卫市沙坡头考察荒漠干旱环境,发现这里昼夜温差很大,需要及时更换衣物。(5)分析中卫沙坡头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答案】(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短波(太阳辐射)长波(地面辐射)(3)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4)大棚里昼夜温差小,营养物质积累少,蔬菜质量差。(5)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弱;植被稀疏,多沙地,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解析】【小问1详析】图中①由太阳射向地面,表示太阳辐射;②箭头由地面指向大气,表示地面辐射;③箭头由大气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小问2详析】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穿透能力强,因此对于太阳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几乎是透明的,可以大部分进入温室。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长波辐射穿透能力差,因此对长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是不透明的。【小问3详析】在大棚里洒水,可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水汽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夜间水汽吸收地面辐射多,大气逆射作用强,保温作用强,大棚内夜间温度不至于太低。【小问4详析】大棚里夜间保温作用强,夜里的温度较自然状态下高,因此大棚里昼夜温差小,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蔬菜品质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产的蔬菜。【小问5详析】由材料可知中卫沙坡头位于宁夏,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晚上保温作用弱,所以昼夜温差大;荒漠干旱环境,植被稀疏多沙地,沙地比热容较小,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所以昼夜温差大。山西省祁县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3年6月,太阳物理学家基斯·斯特朗发现,太阳黑子数达到了163个,这是二十多年来最高的一次,可能会发生灾害性很强的太阳风暴。下图示意太阳黑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有关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B.多少和大小标志太阳活动的强弱 C.比周围区域的温度高 D.与耀斑活动周期不同2.下列有关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可信的是() A.保障在太空中运行的宇航器的安全 B.导致两极及赤道地区出现极光 C.使许多地区降水量有异常变化 D.使黑龙江漠河出现极夜现象【答案】1.B2.C【解析】【1题详析】由已学可知,太阳黑子属于太阳活动的一种类型,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标志太阳活动的强弱,B正确;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A错误;太阳黑子比周边温度要低,C错误;与耀斑活动周期一致,都是约11周年,D错误。故选B。【2题详析】由已学可知,太阳黑子爆发时可能会发生灾害性很强的太阳风暴,不利于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A错误;两极地区会出现极光现象,但赤道地区不会出现,B错误;许多地区降水量有异常变化,C正确;黑龙江漠河不会出现极夜现象,且极夜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D错误。故选C。据央视新闻报道,在2023年卓奥友峰(属于喜马拉雅山中段的山峰)科考中,中国科考队员获得重大发现。在中生代地层中发现鲨鱼化石(如下图),为当时的6级海洋生态链补上第二级缺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卓奥友峰鲨鱼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A.寒武纪 B.泥盆纪 C.三叠纪 D.第四纪4.卓奥友峰鲨鱼化石形成的地质历史时期,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地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初步形成 B.喜马拉雅山脉强烈隆起 C.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D.恐龙出现【答案】3.C4.D【解析】【3题详析】结合材料以及所学可知,卓奥友峰鲨鱼化石出现在中生代地层中,三叠纪属于中生代;寒武纪、泥盆纪属于古生代;第四纪属于新生代,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4题详析】根据材料可知,卓奥友峰鲨鱼化石形成的地质历史时期为中生代。地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初步形成于新生代,A错误;喜马拉山脉强烈隆起,发生在新生代,B错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发生在前寒武纪,C错误;恐龙出现于中生代的三叠纪,D正确。所以选D。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发现的距今约1.9亿年前特异埋藏的恐龙化石群,因胚胎蛋和成体保存在一起,被命名为新属种“守护黔龙”。研究表明“守护黔龙”为两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龙。下图为地质年代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守护黔龙”繁盛于()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6.1.9亿年前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的地理环境可能为() A.植被茂密 B.冰川广布 C.海水淹没 D.沙漠覆盖【答案】5.C6.A【解析】【5题详析】“守护黔龙”生活的地质年代为1.9亿年前。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距今2.52亿年前-距今6600万年前为中生代,因此“守护黔龙”生活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6题详析】恐龙基本生活在陆地、有些恐龙以植物为食,因此恐龙生活在气候温暖湿润,植物茂盛的地方,A正确;冰川广布,气候寒冷,不适宜恐龙生存,B错误;恐龙化石群说明恐龙数量众多,应位于面积较大的陆地,C错误;沙漠覆盖,植被稀疏,恐龙没有广泛的食物来源,不适宜恐龙生存,D错误。BCD错误,A正确,故选A。下图为“某经线附近莫霍界面的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7.读图可知() A.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 B.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 C.大陆地壳一定比大洋地壳厚 D.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8.2019年9月24日巴基斯坦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A.古登堡面 B.地核 C.地幔顶部 D.地壳【答案】7.A8.D【解析】【7题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恒河平原处的地壳厚度较薄,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地的地壳较厚,塔里木盆地的厚度较薄,说明地壳厚度分布不均,A正确;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B错误;大陆地壳不一定比大洋地壳厚,C错误;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位于莫霍界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D错误。故选A。【8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3千米,巴基斯坦发生的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应在地壳中,D正确,BC错误;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A错误。故选D。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9.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递减→递减→递减→递增 B.递减→递减→递增→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10.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次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臭氧层【答案】9.D10.A【解析】【9题详析】探空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内,随海拔增加气温降低,平流层内,随海拔增加气温增加,平流层顶到100千米处,先随海拔增加,气温降低,后随海拔增加,气温降低。因此气温变化规律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析】对流层集中了全部大气约3/4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紧密相关的各种天气现象(云、雨、雾、雪等)基本都发生在对流层,因此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大气层是对流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下图为某旅游爱好者面朝正北方向拍摄的某地新月形沙丘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1.推测该地盛行风向为() 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12.该类景观多出现于我国()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13.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形成的地貌主要是() A.流水地貌 B.风成地貌 C.冰川地貌 D.风化地貌【答案】11.D12.C13.B【解析】【11题详析】该图是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读图可知,新月形沙丘西坡为缓坡,缓坡为盛行风风向,故该地的盛行风向最有可能是偏西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题详析】沙丘地貌,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主要位于西北地区,C正确;南方地区降水偏多,以流水作用为主,B错误;青藏地区海拔高,以冻融作用为主,D错误;北方地区有一定的降水不会形成如此干旱的地貌景观,A错误。故选C。【13题详析】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形成的地貌主要是风成地貌,B正确;冰川地貌多在青藏高原地区发育,C错误;流水地貌在降水较多的东部季风区,A错误;风化地貌在山顶或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较为常见,D错误。故选B。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式,则图中气压最高和气温最低的点分别是() A.ad B.ab C.bc D.bd15.若图示为海滨地区,ab间存在热力环流,则() A.图示时间ab间吹西南风 B.图示时间ab间吹东南风 C.图示为夜晚的话,b为陆地 D.图示为白天的话,a为海洋16.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关于a与b、c与d之间的水平气流方向正确的是()①a地流向b地②b地流向a地③c地流向d地④d地流向c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4.A15.D16.C【解析】【14题详析】据图可知,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b地空气膨胀上升,说明b地受热,那么该地气温高,气压低;a地气流下沉,说明该地气温低,气压高。又因为一般情况下,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气温随高度升高降低,所以图中气压最高和气温最低的点分别是a、d,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题详析】据图无法判断南北半球,所以无法判断a、b之间的风向,如果是北半球,则吹西南风,如果是南半球,则吹东南风,AB错误;图示为夜晚的话,陆地温度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所以a为陆地,C错误;图示为白天的话,海洋温度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所以a为海洋,D正确。故选D。【16题详析】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可知a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b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流由a到b,①正确,②错;高空气流中c形成高压,d形成低压,高空气流由c到d,③正确,④错。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理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学习、研讨,对地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有了初步了解,以下为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成果1: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平行分布;但在地表附近,各个圈层却相互渗透,存在物质交换。左图为同学们用橡皮泥加手绘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右图为表示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1)左图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2)右图中的①②③④对应的地球圈层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成果2: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图。(3)图中的地质年代甲为____。科学家划分地质年代的依据是____。(4)读图可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特点是____,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是____。【答案】(1)图中“岩石圈”错误,应改为“地壳”。(2)水圈岩石圈生物圈④.大气圈(3)古生代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4)生物逐渐由简单到复杂,从海洋到陆地,由低级向高级演化使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加【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霍界分地壳和地幔层,因此左图中岩石圈标注处应是地壳。【小问2详析】读右图可知,①层提供渗透到②层,因此①层为水圈,下渗到②层岩石圈;④圈层降因此④圈层为大气圈;③圈层供氧给④圈层,③圈层为生物圈。【小问3详析】图中的地质年代甲为前寒武纪之后,中生代之前,植物登陆及发展,蕨类植物发展,因此为古生代。由图可知,科学家划分地质年代的依据是岩石的年龄,地层的层序,以及生物演化的阶段。地层层序具有成层的特点,在沉积岩层未发生构造变动(如逆掩断层和褶皱倒转)的情况下,沉积层序保持着正常层序,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既上覆岩层比下伏岩层为新。可以推知古地理环境,地层形成的时代越早,其中含有的化石构造越简单,形成时代越晚的地层其中含有的化石越高等、构造越复杂。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基本相同;不同时代形成的地层,其中所含的化石也不同。生物演化阶段可以推知地质年代。【小问4详析】读图可知,生命是由化学物质从无机到有机演化而来的,原核生物的出现,藻菌生态系统的形成(蓝藻是最早出现的放氧生物),真核生物的出现(绿藻是最早具有真核的生物),洋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三叶虫时代),鱼类的出现和发展(蕨类植物时代),两栖类的出现,裸子植物和爬行运动,鸟类的出现和发展,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从猿到人。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特点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海洋到陆地逐渐演化而来。而且生物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的特点。读图可知,生物的出现使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迅速增加,并达到稳定的状态。18.根据地震波信息探索地球内部奥秘。材料一: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材料二: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5月3日13:04,在四川省宜宾市(28.10°N,105.12°E)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为8km。重庆、成都、乐山等地震感明显。(1)图中所示地震波,m是____,n是____。地震波m和n在大陆地下平均____千米以下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在地下2900千米处m、n的变化情况是n波速度____,m波突然消失。(2)图中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作不连续面,其中a是____界面,b是____界面。(3)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异和变化,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图中A是____,B是____,C是____,D是____。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密度、温度等有较大差异。(4)本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____,它与软流层以上的____部分共同构成了岩石圈。(5)地震发生时,在宜宾长江上的游客感受到船体() A.左右摇晃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上下颠簸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6)结合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特征,说明地震台能够提前进行地震预警的主要依据。【答案】(1)横波纵波39-41④.降低(2)莫霍古登堡(3)地壳地幔外核④.内核(4)地壳地幔(5)C(6)地震发生时横波和纵波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传播速度较快的纵波先到达地震台,传播速度较慢的横波后到达地震台;对地面的破坏主要是横波造成的,地震台就是根据纵波与横波之间的时间差进行预警的。【解析】【小问1详析】据图可知,m波传播速度较慢,而n波传播速度较快,由此可判断出m是横波,n是纵波;由于大陆地壳的平均深度为39-41千米,所以地震波m和n波在大陆地下平均39-41千米以下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在地下2900千米处,m波消失,n波的传播速度降低后继续向下传播。【小问2详析】根据图中a面的深度判断可知,其深度较浅,位于A地壳和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律师事务所专业复印机及法律文件管理系统采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禽类养殖标准化示范项目禽类采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商务大赛赛事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处理合同3篇
- 2024种植业务战略合作伙伴合同样本版B版
- 二零二五版高端石材采购与安装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车队车辆租赁与售后服务合同2篇
- 2024药品采购及冷链物流服务保障协议3篇
- 2025年度校园食堂厨房设备采购与安装综合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度拍卖合同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 2025年度智能穿戴设备销售合同协议4篇
- 2024年工程咨询服务承诺书
- 青桔单车保险合同条例
- 车辆使用不过户免责协议书范文范本
- 《狮子王》电影赏析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DB13-T 5673-2023 公路自愈合沥青混合料薄层超薄层罩面施工技术规范
-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5届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哈尔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 2024 smart汽车品牌用户社区运营全案
- 中医护理人文
- 2024-2030年中国路亚用品市场销售模式与竞争前景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