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方案_第1页
医药行业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方案_第2页
医药行业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方案_第3页
医药行业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方案_第4页
医药行业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药行业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方案TOC\o"1-2"\h\u21339第1章研究背景与意义 357301.1创新药物研发背景 3152071.2研究意义与目标 410427第2章药物作用机制与靶点研究 460252.1药物作用机制 47542.1.1药物作用机制的分类 5175782.1.2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5126312.1.3药物作用机制在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5237462.2靶点选择与验证 5126382.2.1靶点选择原则 5280032.2.2靶点验证方法 642142.2.3靶点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6214422.3相关研究进展 611904第3章药物设计与筛选 7291393.1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7104713.1.1分子对接技术 7198243.1.2药物相似性搜索 7234783.1.3虚拟筛选与分子动力学模拟 7291023.2高通量筛选技术 741253.2.1微板筛选技术 7275833.2.2液相筛选技术 7277053.2.3芯片筛选技术 7184613.3药物筛选策略与评价 856713.3.1靶点选择与验证 8229943.3.2筛选模型构建 8196263.3.3筛选结果评价 894813.3.4先导化合物优化 82531第4章药物合成与制备 8203234.1合成方法与工艺优化 8104784.1.1合成路线设计 8193514.1.2合成工艺优化 834384.1.3中间体与关键步骤的控制 8254454.2制剂学研究 910844.2.1制剂类型选择 966394.2.2制剂处方设计 938064.2.3制剂工艺研究 9291604.3药物质量控制 960044.3.1原料药质量控制 9159384.3.2制剂质量控制 9146444.3.3临床试验样品质量控制 96462第五章药理学研究 9270595.1药效学研究 9156275.1.1作用机制研究 9290685.1.2体外实验研究 1047005.1.3动物实验研究 10223085.1.4临床前研究 10114135.2药代动力学研究 10134635.2.1吸收研究 10267545.2.2分布研究 10312575.2.3代谢研究 10188775.2.4排泄研究 10266995.3毒理学研究 10215355.3.1急性毒性研究 10108425.3.2亚慢性毒性研究 11189375.3.3慢性毒性研究 11301695.3.4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研究 1115599第6章临床前研究 1117246.1实验动物选择与模型建立 1137376.1.1实验动物选择 11163526.1.2疾病模型建立 11100866.2药物安全性评价 12156066.2.1急性毒性试验 1275016.2.2长期毒性试验 12186566.2.3生殖毒性试验 1244336.2.4致突变、致癌试验 129456.3药物有效性评价 124886.3.1药理学研究 1276656.3.2药代动力学研究 124436.3.3疗效试验 12314546.3.4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1232099第7章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13229657.1临床试验类型与阶段 13204937.1.1Ⅰ期临床试验 13261887.1.2Ⅱ期临床试验 1397657.1.3Ⅲ期临床试验 13213877.1.4Ⅳ期临床试验 13262347.2试验设计原则 13303307.2.1随机 13239377.2.2双盲 13202297.2.3安慰剂对照 139227.2.4平行对照 1350347.2.5多中心 14160017.3受试者招募与筛选 14162857.3.1招募途径 14162137.3.2筛选标准 14243747.3.3筛选流程 1427106第8章临床试验实施与监管 14298598.1临床试验流程与管理 14222758.1.1临床试验概述 14243598.1.2临床试验流程 15213438.1.3临床试验管理 15167628.2数据收集与记录 1512338.2.1数据收集 1520528.2.2数据记录 15297478.2.3数据管理 15302128.3质量控制与监查 15262158.3.1质量控制 1563768.3.2监查 1517538.3.3质量审计与检查 15151958.3.4质量改进 1514024第9章临床试验结果分析 16322159.1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16123109.2药物安全性评估 16104349.3药物有效性评估 1624441第10章研究总结与展望 171134610.1研究成果总结 171464910.1.1创新药物靶点筛选 17943510.1.2药效学评价 17944510.1.3毒理学研究 171181710.1.4临床前研究 171629010.1.5临床试验 172639410.2药物上市申请与审批 172918410.3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182011310.3.1新靶点药物研发 183212910.3.2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181164110.3.3个体化药物治疗 18183510.3.4药物临床试验方法学研究 18754210.3.5药物政策研究 18第1章研究背景与意义1.1创新药物研发背景生物科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快速发展,创新药物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我国对医药行业创新药物研发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以推动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但是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临床试验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加强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研究,提高我国医药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研究意义与目标(1)研究意义①提高我国创新药物研发水平:通过研究创新药物研发过程,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医药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高创新药物研发的效率与成功率。②优化临床试验方案:深入研究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为优化临床试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和效率。③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加强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国际竞争力。④满足临床需求:创新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试验,旨在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手段,满足临床治疗需求。(2)研究目标①梳理创新药物研发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医药企业研发创新药物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②分析临床试验的关键环节,探讨优化临床试验方案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和效率。③结合我国医药产业政策,提出促进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的政策建议,为决策提供参考。④摸索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的国际合作模式,推动我国医药产业走向世界。第2章药物作用机制与靶点研究2.1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作用机制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药理效应的详细过程,涉及药物与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的相互作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对于揭示药物的药理活性、毒性及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药物作用机制的分类、研究方法及其在医药行业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应用。2.1.1药物作用机制的分类药物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1)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药物通过与受体结合,激活或阻断受体功能,进而产生药理效应。(2)酶抑制剂和激活剂:药物通过与酶结合,影响酶的活性,从而调控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3)离子通道调节剂:药物通过调节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改变细胞膜电位,产生药理效应。(4)基因表达调控剂:药物通过与核酸结合,影响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调控蛋白质的表达。2.1.2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方法研究药物作用机制的方法主要包括:(1)生物化学方法:通过分析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揭示药物的作用靶点。(2)细胞生物学方法:利用细胞模型,观察药物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药物作用机制。(3)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基因敲除、基因敲低等技术,研究药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4)药理学方法: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2.1.3药物作用机制在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在新药研发中具有重要意义。明确药物作用机制有助于:(1)发觉新的药物靶点,为药物设计提供依据。(2)优化药物结构,提高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3)预测药物的副作用,降低药物研发风险。2.2靶点选择与验证靶点是药物作用的关键部位,选择合适的靶点是创新药物研发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靶点的选择原则、验证方法及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2.2.1靶点选择原则靶点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疾病相关性:靶点应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2)药物可及性:靶点应在药物可作用的范围内。(3)安全性:靶点药物对人体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4)专利性:靶点应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申请专利保护。2.2.2靶点验证方法靶点验证方法主要包括:(1)基因敲除和基因敲低:通过基因操作技术,观察靶点基因缺失或降低对生物体的影响。(2)药理学实验:利用药物抑制剂或激活剂,验证靶点的功能。(3)生物标志物:通过检测生物标志物,评估靶点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2.2.3靶点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靶点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包括:(1)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根据靶点的结构特点,设计具有特定作用机制的药物。(2)靶点导向的药物筛选: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从大量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靶点作用的药物。(3)靶点药物的临床研究:开展靶点药物的临床试验,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2.3相关研究进展药物作用机制与靶点研究在医药行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以下列举部分研究进展:(1)针对肿瘤的靶点研究:发觉了一批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基因,如EGFR、ALK等,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靶点。(2)免疫调控靶点研究:揭示了免疫检查点分子(如PD1、CTLA4等)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为开发新型免疫药物奠定了基础。(3)神经退行性疾病靶点研究:发觉了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为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4)药物重定位研究:通过分析已上市药物的作用机制,发觉其在其他疾病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如抗抑郁药物用于治疗癌症等。第3章药物设计与筛选3.1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DrugDesign,CADD)作为医药行业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手段,通过计算机技术对药物分子与生物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和分析,从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3.1.1分子对接技术分子对接技术是通过模拟药物分子与靶蛋白的结合过程,寻找最佳结合构象的方法。该技术主要包括基于形状的对接、基于评分的对接和基于片段的对接等。3.1.2药物相似性搜索药物相似性搜索是通过比较药物分子的结构信息,发觉具有相似活性的药物。该方法包括基于二维结构的相似性搜索和基于三维结构的相似性搜索。3.1.3虚拟筛选与分子动力学模拟虚拟筛选是从大量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潜在活性的化合物。分子动力学模拟则是对药物与靶蛋白复合物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其结合稳定性和动态行为。3.2高通量筛选技术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Screening,HTS)技术是药物筛选的重要手段,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大量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筛选。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高通量筛选技术:3.2.1微板筛选技术微板筛选技术是高通量筛选的基础,通过在微板孔中添加化合物和生物靶标,进行生物活性检测。3.2.2液相筛选技术液相筛选技术采用液相体系进行化合物筛选,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如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3.2.3芯片筛选技术芯片筛选技术是将化合物和生物靶标固定在芯片表面,实现高通量筛选。该技术包括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和组织芯片等。3.3药物筛选策略与评价3.3.1靶点选择与验证药物筛选首先需要确定合适的生物靶点。靶点的选择应基于疾病发病机制、基因遗传学研究和药物作用机制等。靶点验证是保证筛选结果可靠性的关键步骤。3.3.2筛选模型构建筛选模型的构建是药物筛选的核心,包括细胞模型、动物模型和体外模型等。选择合适的模型可以提高药物筛选的成功率。3.3.3筛选结果评价筛选结果评价主要包括活性评价、选择性评价和毒性评价。活性评价关注药物对生物靶点的抑制作用或激活作用;选择性评价关注药物对其他靶点的作用;毒性评价则关注药物对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潜在危害。3.3.4先导化合物优化先导化合物优化是药物筛选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提高其生物活性、选择性和生物利用度等,为后续临床试验奠定基础。第4章药物合成与制备4.1合成方法与工艺优化4.1.1合成路线设计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是创新药物研发的关键步骤。合理的合成路线应考虑原料来源、步骤简洁性、收率、成本及环境影响等因素。本章首先对目标药物的分子结构进行剖析,选择适宜的起始原料,设计高效、可行的合成路线。4.1.2合成工艺优化在合成路线确定后,对每一步反应进行详细研究,考察反应条件、催化剂、溶剂等对反应收率和产物质量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物纯度和收率,降低生产成本。4.1.3中间体与关键步骤的控制对药物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和关键步骤进行严格监控,保证产物质量和安全性。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等,对中间体进行定性定量分析。4.2制剂学研究4.2.1制剂类型选择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药效学特性及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药物制剂类型。常见的制剂类型包括片剂、胶囊、注射剂、乳剂等。4.2.2制剂处方设计结合药物性质,设计合理的制剂处方,保证药物在制备、储存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处方中辅料种类、用量对药物释放、吸收等功能的影响。4.2.3制剂工艺研究针对所选制剂类型,研究制剂制备工艺,包括药物与辅料的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填充等过程。优化工艺参数,提高制剂质量。4.3药物质量控制4.3.1原料药质量控制对原料药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包括含量、纯度、晶型、粒度等。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MS)等,建立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4.3.2制剂质量控制对制剂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包括含量、均匀度、溶出度、稳定性等。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保证产品在有效期内安全、有效。4.3.3临床试验样品质量控制对临床试验用样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样品的质量符合临床研究要求。加强样品的储存、运输管理,防止样品污染和降解,保证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第五章药理学研究5.1药效学研究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药效学的研究,它有助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创新药物进行药效学研究。5.1.1作用机制研究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了解药物如何与生物体内的靶点结合,以及这种结合如何引发生物学效应。这有助于揭示药物的作用特点,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5.1.2体外实验研究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药物对特定靶点的亲和力和活性,评估药物的初步药效。体外实验包括酶抑制实验、受体结合实验等。5.1.3动物实验研究在体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动物实验,观察药物在体内的药效,包括药效强度、作用持续时间、剂量依赖性等。同时通过比较不同种属动物对药物的敏感性,预测药物在人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5.1.4临床前研究在完成动物实验后,对药物进行临床前研究,包括药效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依据。5.2药代动力学研究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创新药物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5.2.1吸收研究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过程,包括吸收速率、吸收程度和吸收部位等,为药物剂型的设计提供依据。5.2.2分布研究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特点,了解药物在组织、器官和细胞中的浓度分布,预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范围和潜在副作用。5.2.3代谢研究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代谢速率和代谢产物,评估药物的安全性。5.2.4排泄研究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排泄途径和排泄速率,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消除过程,为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5.3毒理学研究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的学科。毒理学研究对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创新药物进行毒理学研究。5.3.1急性毒性研究研究药物在短时间内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评估药物的急性毒性,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5.3.2亚慢性毒性研究研究药物在较长时间内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评估药物的亚慢性毒性,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5.3.3慢性毒性研究研究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评估药物的慢性毒性,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5.3.4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研究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评估药物潜在的安全风险,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第6章临床前研究6.1实验动物选择与模型建立实验动物的选择对于药物研发,合理的动物模型能够为临床试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本节主要介绍实验动物的选择标准以及相应疾病模型的建立。6.1.1实验动物选择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与人类相似程度,以便更好地模拟人体药物代谢和药效。(2)动物的遗传背景、年龄、体重、性别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3)动物的来源、饲养条件、健康状况等,以降低实验误差。6.1.2疾病模型建立根据药物靶点及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建立疾病模型。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疾病模型:(1)基因敲除或敲入模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敲除或敲入动物模型。(2)疾病诱导模型:通过手术、药物、病原体感染等方法,在实验动物体内诱导出类似人类疾病的病理过程。(3)自发疾病模型:选择具有自发发生某种疾病的实验动物品种,用于药物研究。6.2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安全性评价是临床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6.2.1急性毒性试验通过一次性给予实验动物高剂量药物,观察药物对动物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评估药物的安全性。6.2.2长期毒性试验长期给予实验动物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药物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器官功能、病理改变等影响,评估药物的慢性毒性。6.2.3生殖毒性试验研究药物对实验动物生殖器官、生殖能力以及胚胎发育的影响,以保证药物对生育人群的安全。6.2.4致突变、致癌试验通过遗传学、细胞学等方法,检测药物是否具有致突变、致癌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6.3药物有效性评价药物有效性评价是临床前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6.3.1药理学研究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药物的药效学特性,如药物与靶点的结合力、生物活性、作用机制等。6.3.2药代动力学研究研究药物在实验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为临床剂量选择和给药方案提供依据。6.3.3疗效试验通过疾病模型动物,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包括症状改善、病理改变恢复等方面。6.3.4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研究药物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第7章临床试验方案设计7.1临床试验类型与阶段临床试验是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类型与阶段:7.1.1Ⅰ期临床试验Ⅰ期临床试验主要目的是评估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试验对象一般为健康志愿者或特定疾病患者。该阶段试验设计需遵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原则。7.1.2Ⅱ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通常在Ⅰ期临床试验基础上进行。试验对象为特定疾病患者,试验设计可采取随机、双盲、对照等方法。7.1.3Ⅲ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是药物上市前进行的最大规模临床试验,旨在进一步验证药物的疗效、安全性、适应症和用药剂量等。试验对象为广泛的患者人群,试验设计要求随机、双盲、多中心、平行对照。7.1.4Ⅳ期临床试验Ⅳ期临床试验为药物上市后进行的临床试验,主要目的是评估药物的长期疗效、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等。试验对象为实际使用该药物的患者。7.2试验设计原则临床试验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7.2.1随机随机分组是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可以减少偏倚和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随机分组方法包括简单随机、区组随机、分层随机等。7.2.2双盲双盲设计可以避免试验者和受试者对试验结果产生主观影响,提高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7.2.3安慰剂对照安慰剂对照可以排除心理因素对疗效评价的影响,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7.2.4平行对照平行对照是指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观察,有利于减少偏倚,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7.2.5多中心多中心试验可以提高试验结果的可推广性,减少地区差异对结果的影响。7.3受试者招募与筛选7.3.1招募途径受试者招募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医疗机构、专业网站、社交媒体、宣传册等。7.3.2筛选标准受试者筛选应遵循以下标准:(1)符合试验适应症的患者;(2)年龄、性别、体重等符合试验要求;(3)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4)无药物过敏史;(5)无其他影响试验结果的疾病或情况;(6)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7.3.3筛选流程受试者筛选流程包括:(1)初步筛选:收集受试者基本信息,了解是否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2)详细筛选: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等检查,确认受试者是否符合试验要求;(3)知情同意:向受试者详细介绍试验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收益,获取受试者自愿签署的知情同意书;(4)随机分组:根据试验设计,将符合条件的受试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5)试验开始:对分组后的受试者进行相应的试验观察和治疗。第8章临床试验实施与监管8.1临床试验流程与管理8.1.1临床试验概述本节主要介绍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临床试验的基本概念、分类及重要性。详细阐述临床试验的目的、试验阶段划分、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要求。8.1.2临床试验流程本节详细描述临床试验的整个流程,包括试验设计、试验启动、受试者招募、试验执行、数据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束等环节。8.1.3临床试验管理本节从组织架构、人员职责、资源保障等方面介绍临床试验的管理体系。同时分析临床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8.2数据收集与记录8.2.1数据收集本节阐述临床试验中数据收集的重要性,介绍数据收集的方法、工具和技巧。重点讲解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要求。8.2.2数据记录本节详细讲解临床试验中数据记录的标准和规范,包括病例报告表(CRF)的设计、数据录入、修改和审核等环节。8.2.3数据管理本节介绍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的原则和流程,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库构建、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同时分析数据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8.3质量控制与监查8.3.1质量控制本节阐述质量控制的目的、原则和主要内容。介绍临床试验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等方面。8.3.2监查本节详细讲解临床试验监查的概念、任务和流程。分析监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8.3.3质量审计与检查本节介绍质量审计与检查的目的、方法、程序和要点。分析如何通过质量审计与检查,保证临床试验的合规性和数据可靠性。8.3.4质量改进本节阐述质量改进在临床试验中的重要性,介绍质量改进的方法和工具。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在实际临床试验中实施质量改进措施。第9章临床试验结果分析9.1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在本章节中,将对医药行业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此过程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1)数据整理:对临床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归档,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2)统计分析: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假设检验、相关性分析等,以揭示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规律。9.2药物安全性评估药物安全性是临床试验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本节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药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1)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受试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型、程度和转归。(2)实验室检查指标:对受试者的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监测,评估药物对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