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_第1页
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_第2页
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_第3页
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_第4页
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TOC\o"1-2"\h\u12929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3288691.1工业互联网发展概述 3173351.2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432231.3项目目标与预期成果 427652第2章现状分析 5250902.1企业现状评估 5153342.1.1生产流程与管理模式 5206272.1.2信息化建设 5270552.1.3技术创新能力 577792.1.4人才储备 5122552.2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575712.2.1智能制造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569552.2.2工业互联网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617222.2.3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6117052.3现有技术与资源分析 6306262.3.1技术层面 6106012.3.2资源层面 616643第3章总体架构设计 684703.1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 6171933.1.1架构概述 6126003.1.2架构层次 7226903.1.3关键技术 75973.2智能制造体系架构 718833.2.1架构概述 730953.2.2架构层次 7132913.2.3关键技术 715453.3数字化转型路径规划 8122403.3.1路径概述 869833.3.2路径规划 87433.3.3关键技术 824745第四章基础设施升级 844644.1工业网络建设 8187254.1.1工业以太网技术应用 829014.1.2无线网络覆盖 9293214.1.3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9139714.2数据中心与云计算设施 9134954.2.1数据中心建设 9301924.2.2云计算设施部署 9286804.3工业安全体系建设 9139274.3.1网络安全防护 10152374.3.2数据安全保护 102404.3.3系统安全运维 1023051第五章数据采集与分析 1070575.1设备数据采集 10219305.1.1传感器部署 10153155.1.2数据传输 10232115.1.3数据集成 1077035.1.4设备画像 10307625.2工艺数据采集 10123815.2.1工艺参数监测 11230835.2.2工艺数据记录 11134375.2.3工艺优化建议 11290625.2.4工艺标准制定 1173905.3数据预处理与分析 11246215.3.1数据清洗 11164305.3.2数据整合 11298385.3.3数据分析模型 1191395.3.4数据可视化 1154135.3.5智能决策支持 1122814第6章智能工厂设计与实施 11177836.1智能工厂规划 1151356.1.1建设目标 11307336.1.2规划原则 12319186.1.3规划内容 12156616.2数字化生产线设计与优化 12122846.2.1数字化生产线设计 1272596.2.2数字化生产线优化 1391686.3智能仓储与物流 1358666.3.1智能仓储系统设计 1350206.3.2智能物流系统设计 131072第7章数字化管理与应用 1311317.1生产管理数字化 13153687.1.1生产计划与调度 1486297.1.2生产过程监控 14273467.1.3生产数据分析 145137.2设备管理智能化 145327.2.1设备监控与维护 1465087.2.2设备功能分析 1449567.2.3设备互联互通 1444957.3质量管理与追溯 1438757.3.1质量检测与控制 14146737.3.2质量追溯与改进 14285967.3.3质量数据分析 155300第8章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与运营 15226338.1平台架构与功能设计 15132468.1.1架构设计概述 15286948.1.2功能模块设计 15284238.2平台数据治理与集成 15306468.2.1数据治理策略 15104478.2.2数据集成方法 15248348.3平台运营与推广 1538778.3.1运营策略 1553728.3.2推广措施 16218618.3.3持续优化与迭代 1622098第9章创新能力与生态构建 1695379.1技术创新与研发 16150399.1.1加强关键技术研发 16197339.1.2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16206289.1.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6158149.2产业协同与生态构建 16229279.2.1深化产业链协同 16155569.2.2建立产业联盟 1634329.2.3打造产业创新平台 1648339.3人才培养与引进 17106819.3.1加强人才培养 1718189.3.2引进高层次人才 175549.3.3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1711408第10章项目实施与评估 17692610.1项目进度与风险管理 17133210.1.1项目进度安排 172708910.1.2风险管理 171817210.2项目投资与效益评估 172915810.2.1投资估算 181628110.2.2效益评估 182715910.3持续改进与优化策略 182944810.3.1持续改进机制 181366910.3.2优化策略 18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工业互联网发展概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新焦点。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将其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业互联网发展势头强劲,为我国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1.2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的意义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2)优化资源配置: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设备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浪费。(3)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方法,企业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4)增强企业竞争力: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5)促进产业升级: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将推动我国制造业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1.3项目目标与预期成果本项目旨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应用,实现以下目标:(1)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等服务。(2)研发工业APP:针对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研发一系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工业APP,提高企业智能化水平。(3)提升设备联网率: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企业生产设备的联网率,实现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优化。(4)优化生产流程: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生产流程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5)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通过项目实施,增强企业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预期成果:(1)形成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2)推出一系列工业APP,助力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化升级。(3)企业生产设备联网率得到显著提升,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生产成本降低5%以上。(4)优化企业生产流程,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5)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第2章现状分析2.1企业现状评估为了全面了解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的实施现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现状进行评估:2.1.1生产流程与管理模式(1)生产流程:我国企业生产流程普遍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下、资源利用率不充分等问题。(2)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模式较为传统,依赖人工经验进行决策,缺乏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管理。2.1.2信息化建设(1)基础设施: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网络覆盖不全面,制约了智能制造的推进。(2)信息系统:企业信息系统存在孤岛现象,数据共享与交换能力不足,影响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2.1.3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缺乏核心竞争力。2.1.4人才储备企业缺乏具备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制约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速度。2.2行业发展趋势分析2.2.1智能制造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智能制造,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2.2.2工业互联网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2.2.3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环节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3现有技术与资源分析2.3.1技术层面(1)工业互联网技术:我国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果,包括网络、平台、安全等方面。(2)智能制造技术:我国智能制造技术逐渐成熟,包括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技术。(3)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在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应用于智能制造领域,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2.3.2资源层面(1)政策支持: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2)产业生态:我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逐渐完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为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3)资本投入:智能制造的推进,社会资本对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投入加大,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资金支持。第3章总体架构设计3.1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3.1.1架构概述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遵循开放、协同、创新的原则,以数据为核心,通过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实现设备、系统、人员之间的互联互通,为智能制造提供基础支撑。3.1.2架构层次(1)设备接入层:实现各类工业设备、传感器、智能终端的快速接入,支持多协议、多接口的数据采集与传输。(2)网络传输层:构建稳定、高效、安全的工业网络环境,实现数据的实时、可靠传输。(3)平台服务层:提供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等服务,支撑应用开发与业务创新。(4)应用层:开发面向不同场景的智能化应用,满足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等需求。3.1.3关键技术(1)边缘计算:在设备端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减少数据传输压力,提高实时性。(2)云计算:实现大规模数据处理与分析,提供丰富的平台服务,支撑应用开发。(3)大数据分析:挖掘工业数据价值,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4)人工智能:结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工业智能应用。3.2智能制造体系架构3.2.1架构概述智能制造体系架构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通过集成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实现制造全过程的智能化。3.2.2架构层次(1)设备层:实现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2)控制层:采用工业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3)管理层:构建企业级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4)决策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3.2.3关键技术(1)工业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2)数字孪生:构建虚拟生产线,实现生产过程的模拟与优化。(3)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管理。(4)企业资源规划(ERP):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3.3数字化转型路径规划3.3.1路径概述数字化转型路径规划旨在明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关键任务,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3.3.2路径规划(1)基础设施升级:提升企业网络、硬件等基础设施,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支撑。(2)数据资源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体系,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与应用。(3)业务流程优化:运用数字化技术,重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4)系统集成与协同:实现企业内部各系统之间的集成与协同,打破信息孤岛。(5)创新能力提升:加强新技术、新业务的研究与摸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6)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保证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信息安全。3.3.3关键技术(1)数据治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提高数据质量。(2)系统集成: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提升企业协同效率。(3)云计算与大数据:为企业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4)物联网:实现设备、系统、人员的互联互通,为智能制造提供支持。(5)信息安全:采用加密、防护等技术,保证数据安全。第四章基础设施升级4.1工业网络建设为支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发展,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需对工业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4.1.1工业以太网技术应用(1)在关键生产环节推广工业以太网技术,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2)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实现工厂内各生产单元的高效互联。(3)采用时间敏感网络(TSN)技术,提高工业网络实时性和可靠性。4.1.2无线网络覆盖(1)在工厂内部署高速、高可靠的无线网络,满足移动设备和智能终端的接入需求。(2)采用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实现车间级无线网络覆盖,提高数据传输速率。(3)开展工业物联网(IoT)应用,实现设备、物料、人员等信息的实时采集与交互。4.1.3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1)构建具有行业特点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等服务。(2)推进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数据共享与协同。4.2数据中心与云计算设施数据中心和云计算设施是支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核心,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4.2.1数据中心建设(1)按照高可靠、高功能、绿色环保的原则,建设数据中心。(2)配置高效、稳定的硬件设备,保证数据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3)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数据中心的可扩展性和运维效率。4.2.2云计算设施部署(1)采用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等多种部署模式,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计算需求。(2)构建云计算平台,提供弹性计算、存储和数据分析等服务。(3)优化云计算资源调度策略,提高资源利用率。4.3工业安全体系建设为保障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顺利实施,需加强工业安全体系建设,具体内容包括:4.3.1网络安全防护(1)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高工业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2)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保证网络数据安全。(3)实施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防止恶意攻击和病毒感染。4.3.2数据安全保护(1)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2)采用加密、脱敏等技术,保障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3)开展数据安全审计,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4.3.3系统安全运维(1)建立健全系统安全运维制度,提高运维人员的安全意识。(2)实施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漏洞修复。(3)建立安全运维团队,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第五章数据采集与分析5.1设备数据采集设备数据采集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基础,通过实时获取设备运行状态、功能参数和生产数据,为生产管理和优化提供依据。设备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1传感器部署在关键设备上安装各类传感器,如温度、压力、振动、电流等,以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5.1.2数据传输采用有线或无线网络将传感器数据传输至数据采集系统,保证数据实时性和稳定性。5.1.3数据集成将不同设备、不同协议的数据进行统一集成,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5.1.4设备画像通过对设备数据的分析,构建设备画像,为设备维护、故障预测和生产优化提供支持。5.2工艺数据采集工艺数据采集是对生产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5.2.1工艺参数监测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压力、速度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测。5.2.2工艺数据记录将工艺参数实时记录在数据库中,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5.2.3工艺优化建议通过对工艺数据的分析,发觉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工艺优化建议。5.2.4工艺标准制定结合工艺数据,制定合理的工艺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5.3数据预处理与分析数据预处理与分析是数据采集后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3.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噪、异常值处理等清洗工作,提高数据质量。5.3.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集。5.3.3数据分析模型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挖掘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5.3.4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报表等形式,将分析结果直观展示,便于决策者快速了解生产状况。5.3.5智能决策支持结合数据分析结果,为生产管理、设备维护、工艺优化等环节提供智能决策支持。通过以上数据采集与分析环节的实施,企业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为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第6章智能工厂设计与实施6.1智能工厂规划6.1.1建设目标智能工厂规划应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建设目标。6.1.2规划原则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智能工厂规划:(1)整体性原则:保证规划内容涵盖生产、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形成有机整体;(2)前瞻性原则:紧跟国际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充分考虑未来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需求;(3)实用性原则: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智能化设备、系统和平台,保证投资效益;(4)可扩展性原则:为后续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留有足够空间,降低改造成本。6.1.3规划内容(1)生产工艺优化:结合企业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2)设备选型与布局: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智能化设备,合理规划设备布局,降低物流成本;(3)信息系统集成:构建企业级信息系统,实现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的信息共享与协同;(4)网络架构设计:构建高速、稳定、安全的工业网络,满足智能化生产需求;(5)安全与环保:充分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问题,保证智能工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6.2数字化生产线设计与优化6.2.1数字化生产线设计(1)设计理念: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柔性化和个性化;(2)关键设备选型: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数字化设备;(3)控制系统设计: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软件,实现生产线的精确控制;(4)数据采集与分析:搭建生产线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实时监控生产状态,提高生产效率。6.2.2数字化生产线优化(1)设备协同:通过设备间的数据交互,实现生产线的协同作业,提高生产效率;(2)生产调度优化:运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生产调度策略,降低生产成本;(3)质量管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产品质量的实时监控与预测,提高产品质量;(4)设备维护与保养:基于设备运行数据,制定合理的维护与保养计划,降低故障率。6.3智能仓储与物流6.3.1智能仓储系统设计(1)仓储布局优化: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合理规划仓库布局,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2)货架选型与布局: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货架类型,合理规划货架布局,提高货物存取效率;(3)智能搬运设备:运用自动化搬运设备,提高货物搬运效率,降低劳动强度;(4)仓储管理系统:构建仓储管理系统,实现库存的实时监控与优化,降低库存成本。6.3.2智能物流系统设计(1)物流设备选型:选择具有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物流设备,提高物流效率;(2)物流路径优化:运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物流路径,降低物流成本;(3)物流信息系统:构建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过程的实时监控与调度,提高物流服务水平;(4)绿色物流:充分考虑物流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7章数字化管理与应用7.1生产管理数字化7.1.1生产计划与调度生产管理数字化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计划的自动与优化。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状况等因素,利用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算法,提高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调度效率。7.1.2生产过程监控通过部署传感器、工业相机等设备,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透明化。生产管理人员可实时监控生产进度、设备状态、物料消耗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生产策略,提高生产效率。7.1.3生产数据分析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问题,为生产优化提供依据。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实现生产过程的持续改进。7.2设备管理智能化7.2.1设备监控与维护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实现设备故障的早期发觉和预测性维护。通过设备管理系统,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诊断和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利用率。7.2.2设备功能分析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设备功能,发觉设备功能瓶颈,为设备升级改造提供决策支持。通过设备功能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7.2.3设备互联互通推动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设备之间的协同作业。通过设备间的数据交互,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7.3质量管理与追溯7.3.1质量检测与控制运用先进的质量检测技术和设备,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质量管理系统,实现质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和处理,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7.3.2质量追溯与改进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追踪和溯源,找出问题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7.3.3质量数据分析对质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质量规律和趋势,为质量管理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数据驱动的质量管理,实现质量风险的预防与控制。第8章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与运营8.1平台架构与功能设计8.1.1架构设计概述本章节主要阐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架构设计。平台采用分层设计,包括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和用户层。基础设施层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平台层包含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服务;应用层提供面向不同场景的智能应用;用户层则为各类用户提供交互界面。8.1.2功能模块设计平台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设备接入、数据管理、应用开发与部署、安全保障等。设备接入模块支持多种协议和接口,实现各类设备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模块对数据进行清洗、存储和分析;应用开发与部署模块提供快速开发、测试、部署和运维能力;安全保障模块保证平台安全可靠运行。8.2平台数据治理与集成8.2.1数据治理策略为保证平台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制定数据治理策略。主要包括:数据标准制定、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共享与开放等。8.2.2数据集成方法平台采用数据集成方法,实现不同系统、不同格式、不同协议的数据融合。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转换与映射、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交换与共享等。8.3平台运营与推广8.3.1运营策略为保证平台的高效运营,制定以下运营策略:明确平台定位,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构建合作伙伴生态,共同推动平台发展;完善服务支持体系,提供全方位服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提升平台知名度。8.3.2推广措施为扩大平台影响力,采取以下推广措施:制定市场推广计划,明确推广目标和路径;加强与行业组织和企业的合作,共同举办推广活动;利用新媒体、行业展会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用户快速上手。8.3.3持续优化与迭代在平台运营过程中,不断收集用户反馈,优化平台功能和服务。根据市场需求,持续迭代升级,保证平台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同时加强与其他平台和技术的对接,提升平台开放性和兼容性。第9章创新能力与生态构建9.1技术创新与研发9.1.1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围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加大研发力度,重点突破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业大数据分析、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孪生、智能决策与控制等关键技术。9.1.2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资源整合,形成技术创新合力。9.1.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能力。9.2产业协同与生态构建9.2.1深化产业链协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高效协同的产业链生态。鼓励企业间开展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的合作,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9.2.2建立产业联盟成立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汇聚行业优质资源,共同推进产业发展。加强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市场推广等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9.2.3打造产业创新平台围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平台,为企业和创业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