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鲁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八)_第1页
2024-2025学年鲁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八)_第2页
2024-2025学年鲁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八)_第3页
2024-2025学年鲁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八)_第4页
2024-2025学年鲁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鲁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八)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3春•鼓楼区校级期中)如图示意2021年10月12日0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台风“圆规”朝偏西方向移动,并于13日15:40在海南登陆。若F和f分别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则()A.F甲>F乙,f甲>f乙 B.F甲>F乙,f甲<f乙 C.F甲<F乙,f甲<f乙 D.F甲<F乙,f甲>f乙2.(2023秋•福州期中)七夕节时,我国许多地区几乎整夜肉眼可见牛郎星,如图示意地球、太阳与牛郎星的大致位置。牛郎星比太阳更明亮,科学家推测在牛郎星周围有潜在的行星宜居带,判断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A.有与地球相近的宜居温度 B.有与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C.与恒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 D.能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西风漂流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北上寒流,与巴西暖流交汇后东流,两支洋流交汇处(BMC)纬度位置的年内、年际变化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示意1993~2016年BMC所在纬度的年际变化。完成下面小题。3.BMC所在区域()A.常年受冰山威胁大 B.表层南北方向水温梯度小 C.水汽丰富,多海雾 D.沿岸分布着热带草原气候自2018年起,河南省郑州市陆续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旨在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2021年7月河南持续遭遇极端强降雨。暴雨使得郑州海绵城市“失灵”,市区严重积水。完成下面小题。4.从水循环的角度,此次郑州城市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有()①降水强度大②地势起伏大,流速快③城市路面硬化多,地表水下渗不畅④城市热岛效应减弱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5.暴雨使得郑州海绵城市“失灵”的主要原因是()A.强降雨超出海绵城市的吸收速度 B.海绵城市建设使得下渗减少 C.海绵城市建设使得地表排水不畅 D.海绵城市的设备严重老化据我国航天局消息,2023年8月13日陆地探测四号01星成功发射进入距离地球近四万公里的工作轨道,其运行将满足我国防灾减灾、地震监测、国土资源勘察等行业需求,完成下面小题。6.在轨运行的陆地探测四号01星属于()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读“自然环境中四大圈层间水分联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甲、乙、丙、丁所表示的圈层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 C.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D.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如图示意不同地质历史年代的动植物演化,读图回答8﹣10题8.在地质历史时期两个重要的成煤期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9.联合古陆形成于下列哪个地质年代()A.甲 B.乙 C.丙 D.丁10.丁地质年代,A类型动物快速发展,A可能是下列中的哪种类型动物()A.无脊椎动物 B.爬行动物 C.哺乳动物 D.鱼类二.解答题(共4小题)11.(2024秋•福清市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对青藏高原地区实地考察后,绘制了一幅当地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图1),图2为部分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1)考察结论1: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岩;按地质年代,该地区最古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代。(2)考察结论2: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经历了由环境到环境的演变。由不同化石垂直分布的位置可知,地壳经历了(填“上升”“下降”或“水平”)运动。(3)根据图2中的气候变化分析:新生代第四纪进入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次,此时期,海平面较现代。(4)约1.5亿年前,全球气候特征为、;植物进化处于植物时代。12.(2024秋•福清市期中)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层(填文字),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2)写出图2中下列辐射的名称:①③。(3)读图2分析,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使。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4)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填图中数字)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13.(2024秋•福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四川盆地(如图)多夜雨,所以有“巴山夜雨”的谚语。据气象观测统计,四川盆地里的北碚(在重庆北面),平均一年中夜雨占全年降雨次数的61%,春季尤多,夜雨占70%;重庆是“三山夹两江”的盆地构造,三山挡住盆地内外的空气交换,两江为盆地提供水汽。冬季重庆夜里还多雾霾。(1)结合地形和大气热力环流知识,分析重庆一带山谷地区夜里“多雨和多雾霾”的成因。(2)画出重庆一带山谷地区“夜雨”形成的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14.(2024秋•福州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首都附近的海底发生超大火山喷发,引发的海啸影响整个太平洋沿岸地区。(1)汤加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源于,其所在的地球内部圈层是。蔓延的火山灰物质最先影响的地球外部圈层是。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与蒸汽在太平洋海面形成直径近500千米的伞形云团,火山灰直冲20千米高空。(2)火山灰云柱达最高时,其顶端已到达地球大气层的,列举该层大气对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此次火山喷发出的物质弥散在大气层中,对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均会造成影响。相关专家担心,汤加火山喷发后,周围的大陆区域可能会出现罕见的低温天气。(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火山喷发可能导致气温异常降低的过程。

2024—2025学年鲁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八)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答案AACAACDBBC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3春•鼓楼区校级期中)如图示意2021年10月12日0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台风“圆规”朝偏西方向移动,并于13日15:40在海南登陆。若F和f分别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则()A.F甲>F乙,f甲>f乙 B.F甲>F乙,f甲<f乙 C.F甲<F乙,f甲<f乙 D.F甲<F乙,f甲>f乙【分析】影响风速大小的因素有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形等,在等压线分布图在,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摩擦力越小,风力就越大;等压线越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解答】解:在等压线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主要与等压线的密集程度有关。读图可知,与乙处相比,甲处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即F甲>F乙,故CD错误。摩擦力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读图可知,甲处位于东南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乙处位于海洋,因此甲处摩擦力大于乙处,即f甲>f乙,故A正确,B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大气水平运动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2.(2023秋•福州期中)七夕节时,我国许多地区几乎整夜肉眼可见牛郎星,如图示意地球、太阳与牛郎星的大致位置。牛郎星比太阳更明亮,科学家推测在牛郎星周围有潜在的行星宜居带,判断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A.有与地球相近的宜居温度 B.有与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C.与恒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 D.能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水——结晶水汽化,原始的大洋)。【解答】解:牛郎星是一颗恒星,在它周围的行星可能存在与地球相近的宜居温度,适宜生物生存,A对。与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不是生物生存的条件,B错。牛郎星比太阳更明亮,应该温度更高,如果与恒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该行星的表面温度可能比较高,不适宜生物生存,C错。能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不是主要依据,D错。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存在的条件,难度一般,关键是熟记并运用相关知识。西风漂流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北上寒流,与巴西暖流交汇后东流,两支洋流交汇处(BMC)纬度位置的年内、年际变化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示意1993~2016年BMC所在纬度的年际变化。完成下面小题。3.BMC所在区域()A.常年受冰山威胁大 B.表层南北方向水温梯度小 C.水汽丰富,多海雾 D.沿岸分布着热带草原气候【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的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世界著名的渔场大多形成于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域;洋流对航运也有显著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其速度要比逆流航行快得多;洋流加快了污染物净化的速度,扩大了污染的范围。【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BMC所在区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故表层海水南北方向水温梯度大,由于寒暖流交汇使海水受到扰动,大气中水汽丰富,水汽遇冷易凝结成为海雾,C正确,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BMC所在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受冰山威胁小,A错误。BMC所在的沿岸分布着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洋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自2018年起,河南省郑州市陆续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旨在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2021年7月河南持续遭遇极端强降雨。暴雨使得郑州海绵城市“失灵”,市区严重积水。完成下面小题。4.从水循环的角度,此次郑州城市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有()①降水强度大②地势起伏大,流速快③城市路面硬化多,地表水下渗不畅④城市热岛效应减弱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分析】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从水循环角度看,城市内涝主要与降水多、下渗少、地表径流多相关;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暴雨时间连续,范围较为集中;地势平坦,排水不畅;路面硬化多,下渗慢等。【解答】解:根据材料“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一小时降雨量达201.9mm”,说明连降暴雨,降水强度大,故①正确。读河南省等高线地形可知,郑州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说明郑州海拔低,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故②错误。“自2018年起,河南省郑州市陆续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说明城市化不断发展,城市路面硬化多,地表水下渗不畅,故③正确。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模增大,人为热排放更多,城市热岛效应增强,故④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度适中,熟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利用图中信息分析解决问题。5.暴雨使得郑州海绵城市“失灵”的主要原因是()A.强降雨超出海绵城市的吸收速度 B.海绵城市建设使得下渗减少 C.海绵城市建设使得地表排水不畅 D.海绵城市的设备严重老化【分析】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暴雨时间连续,范围较为集中;地势平坦,排水不畅;路面硬化多,下渗慢等。【解答】解:结合材料可知,郑州城市连降暴雨,降水强度大,强降雨超出海绵城市的吸收速度,出现内涝,A正确。海绵城市建设使得下渗增多,地表水减少,排水顺畅,故BC错误。河南省郑州市陆续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设备投资大,设备先进,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内涝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获取相关信息。据我国航天局消息,2023年8月13日陆地探测四号01星成功发射进入距离地球近四万公里的工作轨道,其运行将满足我国防灾减灾、地震监测、国土资源勘察等行业需求,完成下面小题。6.在轨运行的陆地探测四号01星属于()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分析】恒星是由气体组成,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自身不能发光,近似球状的天体;卫星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彗星一般由冰物质组成,绕恒星运转的天体,其亮度和形态一般会随距离恒星远近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陆地探测四号01星在宇宙空间围绕属于行星的地球运行,故其为地球的卫星,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天体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读“自然环境中四大圈层间水分联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甲、乙、丙、丁所表示的圈层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 C.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D.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分析】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地幔、地核。岩石圈的范围是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即软流层以上部分。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大气圈:从地表到大气上界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岩石圈的上部)、水圈(全部)和大气圈(底部),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解答】解:据图可知,丁和丙经过蒸发形成甲,说明甲是大气圈;乙经过蒸腾作用形成甲,说明乙是生物圈;丙被乙(生物圈)吸收,说明丙是岩石圈;甲通过降水形成丁,说明丁是水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如图示意不同地质历史年代的动植物演化,读图回答8﹣10题8.在地质历史时期两个重要的成煤期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分析】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解答】解:从图的信息可知,丙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为中生代,乙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为古生代,甲元古代,丁为新生代。地质历史时期的两个成煤期为古生代和中生代,丙、乙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9.联合古陆形成于下列哪个地质年代()A.甲 B.乙 C.丙 D.丁【分析】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解答】解:从图的信息可知,丙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为中生代,乙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为古生代,甲元古代,丁为新生代。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晚期,侏罗纪以后开始分裂、漂移,逐渐演变成现代的海陆分布,乙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0.丁地质年代,A类型动物快速发展,A可能是下列中的哪种类型动物()A.无脊椎动物 B.爬行动物 C.哺乳动物 D.鱼类【分析】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解答】解:从图的信息可知,丙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为中生代,乙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为古生代,甲元古代,丁为新生代。A为新生代,新生代哺乳动物动物快速发展,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二.解答题(共4小题)11.(2024秋•福清市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对青藏高原地区实地考察后,绘制了一幅当地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图1),图2为部分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1)考察结论1: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沉积岩;按地质年代,该地区最古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古生代。(2)考察结论2: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经历了由海洋环境到陆地环境的演变。由不同化石垂直分布的位置可知,地壳经历了上升(填“上升”“下降”或“水平”)运动。(3)根据图2中的气候变化分析:新生代第四纪进入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次大冰期(冰期),此时期,海平面较现代低(降低。(4)约1.5亿年前,全球气候特征为温暖(暖)、干燥(干);植物进化处于裸子植物时代。【分析】(1)按照成因,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该区域形成最早的是三叶虫化石。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2)环境变迁是地球系统各要素在运动过程中改变原有规律和现状,其中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互相矛盾推动才是环境变化的主要矛盾,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3)气候变化是指长时期内气候状态的变化,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气候变冷和气候变暖。(4)裸子植物发生发展的历史悠久,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现约在古生代泥盆纪,裸子植物广布于南北半球,尤以北半球更为广泛,从低海拔至高海拔、从低纬度至高纬度几乎都有分布。【解答】解:(1)考察的地层中含有化石,可知为沉积岩,图中信息显示有三叶虫化石,说明地层的形成不晚于古生代。(2)从图可知,三叶虫生存的环境是海洋环境,而恐龙生存是陆地环境,推断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经历是海洋环境到陆地环境的演变,由不同化石垂直分布的位置可知,地壳经历上升运动。(3)从图可知,新生代第四纪进入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次大冰期(气温变冷),海平面较现代低。(4)距今约1.5亿年时为中生代,从图上看,这时进入温暖期,气候特征为温暖、干燥。植物进化处于裸子植物时代。故答案为:(1)沉积;古生(2)海洋;陆地;上升(3)大冰期(冰期);低(降低)(4)温暖(暖);干燥(干);裸子【点评】本题以某中学研学活动为材料,涉及地球的历史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2.(2024秋•福清市期中)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填文字),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2)写出图2中下列辐射的名称:①太阳辐射③大气逆辐射。(3)读图2分析,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使C。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4)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②(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③(填图中数字)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分析】(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大气热力作用过程的顺序是: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有部分被大气反射、散射和吸收,大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产生地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等吸收;大气吸收热量,产生大气辐射,其中一部分热量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3)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将热量保存在大气层中,具有温室效应。(4)温室大棚主要是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满足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解答】解:(1)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三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故图中①为对流层。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因此,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①)。读图可知,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高,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的能量越少,气温越低,故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2)由图2可知,①来自太阳,是太阳辐射;③是由大气发出的,方向向下指向地面,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为大气逆辐射。(3)由图2可知,①来自太阳,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由地面发出的,方向向上指向大气,为地面辐射;③是由大气发出的,方向向下指向地面,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为大气逆辐射;④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①位于大气上界,不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A错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地面辐射影响不大,所以,②变化较小,B错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使大气逆辐射③减弱,大气辐射④减弱,C正确,D错误。故选:C。(4)读图2联系已学可知,在温室大棚内,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玻璃(或塑料薄膜)进入温室内,增强室内地面辐射,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②地面辐射,大气温度升高,同时使③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故答案为:(1)对流;地面辐射;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2)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3)C(4)②;③【点评】本题以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图为背材料景,设置4个小题,涉及大气垂直分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13.(2024秋•福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四川盆地(如图)多夜雨,所以有“巴山夜雨”的谚语。据气象观测统计,四川盆地里的北碚(在重庆北面),平均一年中夜雨占全年降雨次数的61%,春季尤多,夜雨占70%;重庆是“三山夹两江”的盆地构造,三山挡住盆地内外的空气交换,两江为盆地提供水汽。冬季重庆夜里还多雾霾。(1)结合地形和大气热力环流知识,分析重庆一带山谷地区夜里“多雨和多雾霾”的成因。(2)画出重庆一带山谷地区“夜雨”形成的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分析】(1)重庆一带山谷地区夜里“多雨和多雾霾”的成因主要从地形、气流运动、逆温等方面分析。(2)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解答】解:(1)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部低,地形比较封闭,水汽不易散失;夜晚山坡降温快,谷地降温慢,山风使谷地中部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所以重庆一带山谷地区多夜雨。冬季夜晚山风气温低,冷空气下沉使谷地形成逆温层,造成大气层稳定,空气无法上下对流;污染物积聚就很难扩散,形成雾霾。(2)夜间,山坡降温快,盛行下沉气流。同高度的山谷降温较慢,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因此近地面气流由山坡流向山谷,高空气流由山谷流向山坡,热力环流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盆地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散失;春夏季夜晚山风使谷地中部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受冷凝结,成云致雨;冬季夜晚山风,冷空气下沉使谷地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污染物积聚,形成雾霾。(2)【点评】本题以四川盆地夜雨为材料,设置2个小题,涉及热力环流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14.(2024秋•福州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首都附近的海底发生超大火山喷发,引发的海啸影响整个太平洋沿岸地区。(1)汤加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源于软流层,其所在的地球内部圈层是地幔。蔓延的火山灰物质最先影响的地球外部圈层是大气圈。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与蒸汽在太平洋海面形成直径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