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湘教新版高二(上)地理寒假作业(十二)_第1页
2024-2025学年湘教新版高二(上)地理寒假作业(十二)_第2页
2024-2025学年湘教新版高二(上)地理寒假作业(十二)_第3页
2024-2025学年湘教新版高二(上)地理寒假作业(十二)_第4页
2024-2025学年湘教新版高二(上)地理寒假作业(十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湘教新版高二(上)地理寒假作业(十二)一.选择题(共25小题)凝冻,是大气中的水滴在表面温度低于(0°C的地面物体上凝结所形成的坚硬冰层,是冻雨过后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或自然景观。如图示意凝冻在我国某区域出现的时间段(图中实线为0℃等温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X°N最可能穿越()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2.该区域凝冻影响范围最广的时期是()A.12月中旬 B.12月下旬 C.1月底2月初 D.2月中下旬凝冻,是大气中的水滴在表面温度低于(0°C的地面物体上凝结所形成的坚硬冰层,是冻雨过后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或自然景观。如图示意凝冻在我国某区域出现的时间段(图中实线为0℃等温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以下哪一因素与该区域凝冻发生概率呈现负相关性()A.空气湿度 B.大气稳定度 C.海拔高度 D.准静止锋摆动速度美济岛是我国在美济礁的基础上填海造陆而成的,面积5.66平方千米,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人工岛,其潟湖面积约36平方千米,水深20﹣30米。该岛是南沙岛礁中唯一有居民长期居住并从事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工作的岛礁。如图示意美济岛的位置。完成4﹣4题。4.关于美济岛的说法正确的是()A.潟湖是我国享有主权的专属经济区 B.陆域平坦开阔,利于大型港口建设 C.是我国行使和捍卫南海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D.不会受到台风侵扰美济岛是我国在美济礁的基础上填海造陆而成的,面积5.66平方千米,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人工岛,其潟湖面积约36平方千米,水深20~30米。该岛是南沙岛礁中唯一有居民长期居住并从事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工作的岛礁。如图示意美济岛的位置。完成5﹣5题。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美济岛未来的发展方向是()A.开采油气资源,建设矿产资源加工基地 B.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海岛旅游业 C.将中部潟湖填为陆地,扩大港口腹地 D.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自给率读南亚地区图,完成6﹣6题。6.关于A,B两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A城为加尔各答,B城为孟买 B.A城是印度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港口 C.B城是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D.B城曾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读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7﹣7题。7.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A.小麦 B.棉花 C.黄麻 D.水稻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9题。8.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A.a工业区 B.b工业区 C.c工业区 D.d工业区9.有关印度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绝大部分领土在热带和亚热带 B.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产粮最多的国家 C.印度河是该国最主要的河流 D.三大地形区,北部高原,中部平原,南部山地站城融合,也称“站城一体化”,是综合交通枢纽沿线一体化发展模式,是TOD模式的分支之一。该理念主张将重要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也就是把日常办公、居住和城市服务等功能安排在车站步行可达的范围内,为站点附近人群提供便利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据此完成10﹣10题。10.“站城融合”的建设主要考虑的是()A.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B.缓解城市用地紧张 C.调整产业结构 D.改善站点与城市关系站城融合,也称“站城一体化”,是综合交通枢纽沿线一体化发展模式,是TOD模式的分支之一。该理念主张将重要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也就是把日常办公、居住和城市服务等功能安排在车站步行可达的范围内,为站点附近人群提供便利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据此完成11﹣12题。11.与传统火车站相比,“站城融合”的优势有()①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②使城市空间更加分散③激发商业活力④缓解交通拥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实现“站城融合”可采用的规划策略有()①缝合多种用地,实现城市空间拓展②强化枢纽功能,实现高度融合发展③提高服务功能,实现智能便捷服务④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区域消费升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地名与所在区域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关。河湟谷地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由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冲积而成,该区域集中了青海省60%的耕地,2/3以上的人口。如表为河湟谷地3000多个行政村地名分类统计表。据此完成13﹣14题。类型主要用字(词)数量/个比例/%①沟、山、湾、台、滩、崖、岭、坡、坪、峡65221②树、草、柳、桦、马、羊、牛、虎1284.1③河、泉、水、湾、滩1284.1语言类藏语、蒙古语、土语、撒拉语、方言85427.5军事历史类营、堡、城、屯42413.7交通经济类街、巷、园、路、道、铺、店2598.3姓氏类李、王、马、杨、刘、陶、张、沈2237.2寓托类团结、丰、安、宁、永2126.8建筑类寺、城、堡、窑、桥、庙1946.213.对河湟谷地①类地名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A.土壤 B.植被 C.河流 D.地形14.河湟谷地语言类地名出现的比例最高,表明该地区()A.多民族聚居 B.自然资源丰富 C.地势复杂多样 D.地处军事要地半边房是陕西关中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有“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如图为半边房外观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为了更好的“遮风”、“御寒”,半边房的房屋大门适宜朝向()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16.半边房的屋顶向内倾斜的主要原因是()A.利于收集雨水 B.为了节约材料 C.结构更加稳固 D.符合民俗爱好17.该地区房前种落叶阔叶树的主要作用是()A.春季阻挡沙尘 B.夏季遮阴纳凉 C.秋季抵御台风 D.冬季阻挡寒潮耕地集约化利用的目标是优化单位面积耕地上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以提高耕地产出效率。耕地集约化利用的实际水平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可衡量耕地集约化利用的不充分程度。如图示意2000﹣2020年全国及四大区域耕地集约化利用不充分指数变化。据此完成18﹣18题。18.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区域依次是()A.东部、中部、西部 B.西部、中部、东部 C.东部、西部、中部 D.中部、西部、东部耕地集约化利用的目标是优化单位面积耕地上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以提高耕地产出效率。耕地集约化利用的实际水平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可衡量耕地集约化利用的不充分程度。如图示意2000﹣2020年全国及四大区域耕地集约化利用不充分指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促使我国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变化的根本动力是()A.人均粮食消费量剧增 B.人均耕地面积小 C.耕地分散、破碎 D.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地理标志农产品”是以地域冠名的特色农产品,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可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江苏省有着众多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图为“江苏省四类主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核密度分布图”。据此回答20﹣21题。20.江苏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主要聚集在()A.苏北苏中 B.苏中苏南 C.苏南沿海 D.沿江沿海21.长江以南地区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困难在于()A.农业科技较落后 B.传统农业占主导 C.城市化水平较高 D.产品运输较困难祁连山牧区既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也是少数民族牧民的聚集地和重要的畜产品基地。2011年以来,祁连山牧区逐渐与周边绿洲地区形成了“共轭型”生态牧场(如图),即通过绿洲地区发展商品草种植产业供应山地畜牧业,提高了祁连山牧区实际载畜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推测与祁连山牧区形成“共轭型“生态牧场的绿洲是()A.河西走廊 B.河套平原 C.宁夏平原 D.吐鲁番盆地祁连山牧区既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也是少数民族牧民的聚集地和重要的畜产品基地。2011年以来,祁连山牧区逐渐与周边绿洲地区形成了“共轭型”生态牧场(图),即通过绿洲地区发展商品草种植产业供应山地畜牧业,提高了祁连山牧区实际载畜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祁连山牧区提供的生态服务中,对绿洲商品草产业发展促进较大的是()A.净化空气 B.气候调节 C.水资源供给 D.畜产品供给几内亚湾是非洲最大的海湾,沿岸有10余个国家。如图示意几内亚湾西部沿岸部分地区,据此完成24﹣24题。24.左图示意地区环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总体降水量大,且分布均匀 B.地势东高西低,平原为主 C.植被覆盖率高,季相变化小 D.冬半年主要受东北信风控制几内亚湾是非洲最大的海湾,沿岸有10余个国家。如图示意几内亚湾西部沿岸部分地区读图,完成25﹣25题。25.图中R城市比Q降水多,其原因是R处()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③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二.解答题(共5小题)26.(2024秋•海安市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城市群内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交流的强度,综合体现城市群网络空间的结构特征和发展水平,交通流作为城市间要素联系中最重要的载体,对城市空间结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材料二: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特大型国家级城市群,内部要素流通日益频繁。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联系网络结构及城市间要素流通对比图”,出度中心性和入度中心性差值为正值,反映要素流出总量大于流入总量,为辐射型城市,反之为依赖型城市。(1)概括长江中游城市群联系强度的分布特征。(2)简析湘潭市成为主要依赖型城市的原因。(3)对比长三角城市群,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提升辐射型城市水平的发展建议。27.(2024秋•黄浦区校级月考)地理分界线是将相邻地域单位加以区分的线或带,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其成因是?(2)中国古代时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和图中甲线比较吻合,其原因是:从干湿状况看,甲线以北属于区,农业生产类型以(单选:A.畜牧业B.种植业C.林业)为主;甲线以南则属于区,农业生产类型以(单选:A.畜牧业B.种植业C.林业)为主。(3)图中A地处于我国外流区域内,却成为内流区域,其原因是:A地地势相对较低,该地区(单选:A.降水量B.蒸发量)小,(单选:A.降水量B.蒸发量)大,雨水通过水循环中的和两个环节在地表消失,成为外流区域中的内流区。(4)图中B地处于我国的干旱地区,但时有涝灾发生,发生涝灾的时间主要是和。简述其发生涝灾的原因。(5)C所在地区从干湿状况看,属于区,当地成为我国最缺水地区的原因是?28.(2024秋•武鸣区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河口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潮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转偏向力在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长江三角洲的研究发现,长江从上游带来的泥沙,首先在喇叭形的海湾形成水下浅滩,然后在海潮流作用下逐渐在崇明岛两侧形成长江北支流和长江南支流。崇明岛等河口岛屿在此作用下不断生长和扩大,并形成长江三角洲,1958年11月21日崇明县划归入上海市。如图示意崇明岛的地理位置。(1)简要分析崇明岛两侧的长江北支流和长江南支流形成的自然原因。(2)从侵蚀和淤积的角度,分析近几十年长江三角洲生长速度减慢的原因。(3)相比上海市其他辖区,分析崇明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29.(2024秋•武安市校级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沙尘天气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浮尘天气是指大量沙尘持久滞空地表的现象,分为热力浮尘天气(地表热对流驱动)和动力浮尘天气(风力驱动,在沙尘暴天气发生后出现)两种类型。其中热力浮尘天气在20:00﹣次日08:00发生,主要集中于夜间,需要风速小于6.0m/s,且发生前三天多为晴天或无沙尘天气。如图示意塔克拉玛干沙漠热力浮尘天气、动力浮尘天气出现频率的月变化。(1)描述塔克拉玛干沙漠热力浮尘天气和动力浮尘天气出现频率的月变化特征。(2)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孕育浮尘天气的自然条件。(3)研究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热力浮尘天气主要在夜间发生,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30.(2024•河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德国莱茵——鲁尔城市群(如图)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典型代表,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市场与政府共同推动下,该区域对煤炭、钢铁、化工等重工业进行改造,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实现了产业转型(表格)。凭借发达的轨道交通,各城市协调发展,形成了区域一体化格局。主中心城市2019年主要产业部门a.杜伊斯堡钢铁、物流、精密仪器制造b.埃森管理咨询、法律、会计c.多特蒙德保险、物流、电子商务d.杜塞尔多夫广告、服装、会展、物流e.科隆化学、汽车、传媒(1)据图凝炼体现该城市群空间结构特点的关键词。(2)概述该城市群主中心城市产业转型发展的特征。(3)说明轨道交通对该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作用。

2024-2025学年湘教新版高二(上)地理寒假作业(十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DDCBDDCADC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ADACABABACA题号232425答案CDC一.选择题(共25小题)凝冻,是大气中的水滴在表面温度低于(0°C的地面物体上凝结所形成的坚硬冰层,是冻雨过后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或自然景观。如图示意凝冻在我国某区域出现的时间段(图中实线为0℃等温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X°N最可能穿越()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分析】区域地理特征主要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人口、城市化等方面考虑。【解答】解:我国凝冻天气通常发生在冬季南方山区,图中凝冻天气从12月份到次年2月份都常有出现,由此判断这是在云贵高原地区。冬季,来自北方的冷气团和来自南方的暖湿气团在该区域相遇并且势力相当,形成昆明准静止锋,造成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大气层上暖下冷,空气中过冷水滴遇到低于0℃的地面物体迅速凝结,B正确。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12月份到次年2月份降水较少,水汽较为不足,不易形成凝冻,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区域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该区域凝冻影响范围最广的时期是()A.12月中旬 B.12月下旬 C.1月底2月初 D.2月中下旬【分析】凝冻是我国南方山区冬季时常发生的一种气象灾害,在西南地区及云贵高原周边的四川、重庆、云南、湖南、广西,甚至在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及福建等省的山区都时有出现,只是贵州较为常见而已,它是冬季是来自北方的冷气团和南方暖湿气团相遇并势力相当,在云南和贵州之间“留步”或徘徊造成低温阴雨天气与复杂的地形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解答】解:根据图中0℃的位置可以推测凝冻影响的范围。四个选项中的日期都可能出现凝冻天气,2月中下旬,0℃等温线位置最偏南,说明此时冷空气势力最强,凝冻天气发生范围最广,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凝冻影响范围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凝冻,是大气中的水滴在表面温度低于(0°C的地面物体上凝结所形成的坚硬冰层,是冻雨过后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或自然景观。如图示意凝冻在我国某区域出现的时间段(图中实线为0℃等温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以下哪一因素与该区域凝冻发生概率呈现负相关性()A.空气湿度 B.大气稳定度 C.海拔高度 D.准静止锋摆动速度【分析】形成凝冻天气的条件有:水汽充足且持续时间较长(持续的雨滴、雾滴),地面温度低于0℃,大气层较稳定。【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形成凝冻天气的条件有:水汽充足且持续时间较长(持续的雨滴、雾滴),地面温度低于0℃,大气层较稳定。由此推测准静止锋摆动速度越快,风速越大,越不利于凝冻天气的形成,与凝冻天气的出现呈负相关,D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空气湿度、大气稳定度与凝冻天气的出现呈正相关,A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海拔高度与凝冻天气无明显相关性,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凝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美济岛是我国在美济礁的基础上填海造陆而成的,面积5.66平方千米,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人工岛,其潟湖面积约36平方千米,水深20﹣30米。该岛是南沙岛礁中唯一有居民长期居住并从事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工作的岛礁。如图示意美济岛的位置。完成4﹣4题。4.关于美济岛的说法正确的是()A.潟湖是我国享有主权的专属经济区 B.陆域平坦开阔,利于大型港口建设 C.是我国行使和捍卫南海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D.不会受到台风侵扰【分析】领海是指沿海国主权管辖下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的一定宽度的海域,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是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大宽度不超过12海里的一带水域。毗连区是指邻接沿海国领海,但在领海范围之外一定宽度的海域,毗连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不得超过24海里。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除去离另一个国家更近的点。【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潟湖属于美济岛的一部分,美济岛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美济岛面积相对较小,陆域不一定平坦开阔,且周围海域水深较深,不利于大型港口建设,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美济岛是我国在南海的重要岛礁,是我国行使和捍卫南海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C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美济岛位于南海,会受到台风的侵扰,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美济岛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美济岛是我国在美济礁的基础上填海造陆而成的,面积5.66平方千米,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人工岛,其潟湖面积约36平方千米,水深20~30米。该岛是南沙岛礁中唯一有居民长期居住并从事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工作的岛礁。如图示意美济岛的位置。完成5﹣5题。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美济岛未来的发展方向是()A.开采油气资源,建设矿产资源加工基地 B.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海岛旅游业 C.将中部潟湖填为陆地,扩大港口腹地 D.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自给率【分析】美济岛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从资源、产业、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解答】解:开采油气资源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且建设矿产资源加工基地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A错误。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海岛旅游业,能够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B正确。将中部潟湖填为陆地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错误。美济岛面积有限,且填海造陆成本高,扩大耕地面积不现实,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美济岛未来的发展方向,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读南亚地区图,完成6﹣6题。6.关于A,B两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A城为加尔各答,B城为孟买 B.A城是印度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港口 C.B城是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D.B城曾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分析】加尔各答是曾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印度麻纺织工业中心;印度是印度著名的棉纺织工业中心。【解答】解:图示A为孟买,B城市为加尔各答,A错误;孟买为印度著名的棉纺织工业中心,B错误;B城市曾为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加尔各答,附近为黄麻产区,也是印度的麻纺织工业中心,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印度的主要城市。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基础知识的理解,并熟记基础知识,同时分析题中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读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7﹣7题。7.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A.小麦 B.棉花 C.黄麻 D.水稻【分析】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季风区水稻的种植约有7000年的历史,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家。【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示农作物主要分布沿海平原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生长的是水稻。故选:D。【点评】本题以区域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9题。8.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A.a工业区 B.b工业区 C.c工业区 D.d工业区【分析】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区分布在班加罗尔,印度高科技公司在班加罗尔的成功建立使其成为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俗称“印度硅谷”。【解答】解:图中c工业区是班加罗尔工业区,位于德干高原,被称为“印度硅谷”,是印度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发展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9.有关印度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绝大部分领土在热带和亚热带 B.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产粮最多的国家 C.印度河是该国最主要的河流 D.三大地形区,北部高原,中部平原,南部山地【分析】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其中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下游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地区。【解答】解:印度绝大部分领土位于赤道到30°N之间,属于热带和亚热带,A正确。印度耕地比重大,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亚洲产粮最多的国家是中国,B错误。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流经印度的是恒河,C错误。印度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印度地理特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站城融合,也称“站城一体化”,是综合交通枢纽沿线一体化发展模式,是TOD模式的分支之一。该理念主张将重要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也就是把日常办公、居住和城市服务等功能安排在车站步行可达的范围内,为站点附近人群提供便利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据此完成10﹣10题。10.“站城融合”的建设主要考虑的是()A.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B.缓解城市用地紧张 C.调整产业结构 D.改善站点与城市关系【分析】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主要有:社会意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等。【解答】解: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城市用地紧张和调整产业结构是“站城融合”带来的影响,并不是“站城融合”建设主要考虑的因素,ABC错误。根据材料“该理念主张将重要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可知,“站城融合”的建设主要考虑的是将重要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改善站点与城市关系,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交通线建设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站城融合,也称“站城一体化”,是综合交通枢纽沿线一体化发展模式,是TOD模式的分支之一。该理念主张将重要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也就是把日常办公、居住和城市服务等功能安排在车站步行可达的范围内,为站点附近人群提供便利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据此完成11﹣12题。11.与传统火车站相比,“站城融合”的优势有()①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②使城市空间更加分散③激发商业活力④缓解交通拥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站城融合”的优势可以从土地利用效率、商业活动、交通运输等角度分析。【解答】解:与传统火车站相比,“站城融合”对同一空间的多重利用使土地的资源利用率得到最大化,①正确。与传统火车站相比,“站城融合”之后多层次的步行系统,可以更好地激发商业活力,③正确。“站城融合”作为集轨道交通、公交、长途.出租及社会车辆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枢纽中心,丰富的公共交通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④正确。“站城融合”是交通枢纽与商业区、居住区、综合功能区的一体化,使得城市空间更加紧凑,②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站城融合”的优势,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2.实现“站城融合”可采用的规划策略有()①缝合多种用地,实现城市空间拓展②强化枢纽功能,实现高度融合发展③提高服务功能,实现智能便捷服务④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区域消费升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交通运输线路的区位包括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解答】解: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站城融合”是通过合理利用站上与站下的空间,在枢纽站点上增置人行通道或者步行广场,站点附近的交通道路转为下穿道路,充分利用多种用地,实现城市空间拓展,①正确。“站城融合”是以枢纽站点为核心的高密度开发和对周边地区进行高度整合及集约利用,提高枢纽站点的利用率,形成新型站城格局,②正确。合理规划设置换乘路线和出入站口,增加数字化服务设施,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设施,实现智能便捷服务,③正确。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实现区域消费升级,是“站城融合”带来的影响而不是措施,④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现“站城融合”可采用的规划策略,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内容分析解答。地名与所在区域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关。河湟谷地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由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冲积而成,该区域集中了青海省60%的耕地,2/3以上的人口。如表为河湟谷地3000多个行政村地名分类统计表。据此完成13﹣14题。类型主要用字(词)数量/个比例/%①沟、山、湾、台、滩、崖、岭、坡、坪、峡65221②树、草、柳、桦、马、羊、牛、虎1284.1③河、泉、水、湾、滩1284.1语言类藏语、蒙古语、土语、撒拉语、方言85427.5军事历史类营、堡、城、屯42413.7交通经济类街、巷、园、路、道、铺、店2598.3姓氏类李、王、马、杨、刘、陶、张、沈2237.2寓托类团结、丰、安、宁、永2126.8建筑类寺、城、堡、窑、桥、庙1946.213.对河湟谷地①类地名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A.土壤 B.植被 C.河流 D.地形【分析】地域文化: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解答】解:读河湟谷地3000多个行政村地名分类统计表可知,①类地名主要用字为“沟、山、湾、台、滩、崖、岭、坡、坪、峡”,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地形,D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名受土壤、植被、河流影响较小,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域文化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4.河湟谷地语言类地名出现的比例最高,表明该地区()A.多民族聚居 B.自然资源丰富 C.地势复杂多样 D.地处军事要地【分析】地域文化: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河湟谷地语言类地名出现的比例最高,包括藏语、蒙古语、土语、撒拉语、方言,数量有854个,比例高达27.5%,表明该地区多民族聚居,与自然资源丰富、地势复杂多样、地处军事要地关系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域文化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半边房是陕西关中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有“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如图为半边房外观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为了更好的“遮风”、“御寒”,半边房的房屋大门适宜朝向()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分析】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从气候、资源、灾害、地形、植被、河流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关中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寒冷而干燥,为了获得更多的热量,房屋宜朝南采光,且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西北风的影响,房屋大门最好朝向东南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半边房的房屋大门,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6.半边房的屋顶向内倾斜的主要原因是()A.利于收集雨水 B.为了节约材料 C.结构更加稳固 D.符合民俗爱好【分析】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从气候、资源、灾害、地形、植被、河流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陕西关中地区地处我国北方,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水资源相对短缺,这使得雨水格外珍贵,半边房的屋顶向内倾斜,使雨水流入居民自家院子,主要是为了利于收集雨水,节约材料、结构更加稳固和民俗爱好对其影响较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半边房的屋顶向内倾斜的主要原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7.该地区房前种落叶阔叶树的主要作用是()A.春季阻挡沙尘 B.夏季遮阴纳凉 C.秋季抵御台风 D.冬季阻挡寒潮【分析】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制造氧气、调节气候、增加大气湿度、吸烟滞尘、美化环境、减弱噪音等作用,但环境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答】解:陕西关中地区位于我国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为了降温,门前多种植树冠较大的阔叶树,能够起到遮阴纳凉的作用,B正确。秋冬季节,阔叶树落叶后,可以让房屋获取更多光照。春季沙尘暴和冬季寒潮多源自北方南下的气流,房前种植的落叶阔叶树多朝南方,无法阻挡沙尘和寒潮,AD错误。当地位于内陆地区,台风灾害较少,C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植被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耕地集约化利用的目标是优化单位面积耕地上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以提高耕地产出效率。耕地集约化利用的实际水平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可衡量耕地集约化利用的不充分程度。如图示意2000﹣2020年全国及四大区域耕地集约化利用不充分指数变化。据此完成18﹣18题。18.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区域依次是()A.东部、中部、西部 B.西部、中部、东部 C.东部、西部、中部 D.中部、西部、东部【分析】东部、中部、西部的判读可以从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耕地利用率等角度分析。【解答】解:西部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耕地压力较小,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最低,耕地集约化利用不充分指数最高,③表示西部;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耕地面积最小,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耕地压力最大,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最高,耕地集约化利用不充分指数最低,①表示东部,则②表示中部,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东部、中部、西部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耕地集约化利用的目标是优化单位面积耕地上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以提高耕地产出效率。耕地集约化利用的实际水平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可衡量耕地集约化利用的不充分程度。如图示意2000﹣2020年全国及四大区域耕地集约化利用不充分指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促使我国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变化的根本动力是()A.人均粮食消费量剧增 B.人均耕地面积小 C.耕地分散、破碎 D.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解答】解:读图可知,我国各区域耕地集约化利用不充分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各区域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都在提高。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0%,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尖锐,因此需要提高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来缓解人地矛盾,保障粮食安全,B正确。与耕地分散、破碎关系不大,关键是人均耕地面积小,C错误。现阶段我国并未出现人均粮食消费量剧增状况,且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缓,A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地理标志农产品”是以地域冠名的特色农产品,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可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江苏省有着众多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图为“江苏省四类主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核密度分布图”。据此回答20﹣21题。20.江苏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主要聚集在()A.苏北苏中 B.苏中苏南 C.苏南沿海 D.沿江沿海【分析】江苏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主要聚集地区可以从图示信息直接获取。【解答】解:根据材料,“地理标志农产品”是以地域冠名的特色农产品,江苏省南部经济发达,重点发展二、三产业,第一产业比重小,结合图中信息,江苏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主要聚集在苏北、苏中,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江苏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主要聚集地区,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1.长江以南地区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困难在于()A.农业科技较落后 B.传统农业占主导 C.城市化水平较高 D.产品运输较困难【分析】长江以南地区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困难可以从城市化、劳动力、农产品品种等角度分析。【解答】解:长江以南地区经济发达,农业主要是科技水平较高、面向市场的现代化农业,AB错误。长江以南地区经济发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长江以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变得日益紧张,劳动力成本也随之上升,相应的农产品种类优势不足,阻碍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C正确。长江以南地区交通便捷,产品运输便利,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长江以南地区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困难,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祁连山牧区既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也是少数民族牧民的聚集地和重要的畜产品基地。2011年以来,祁连山牧区逐渐与周边绿洲地区形成了“共轭型”生态牧场(如图),即通过绿洲地区发展商品草种植产业供应山地畜牧业,提高了祁连山牧区实际载畜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推测与祁连山牧区形成“共轭型“生态牧场的绿洲是()A.河西走廊 B.河套平原 C.宁夏平原 D.吐鲁番盆地【分析】祁连山牧区形成“共轭型“生态牧场的绿洲的原因主要从距离这一角度分析。【解答】解:根据“祁连山牧区逐渐与周边绿洲地区形成了“共轭型”生态牧场”,可推断该绿洲距离祁连山牧区较近,结合所学知识,应为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A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绿洲与河西走廊比,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吐鲁番盆地距离祁连山牧区较远,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祁连山牧区形成“共轭型“生态牧场的绿洲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祁连山牧区既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也是少数民族牧民的聚集地和重要的畜产品基地。2011年以来,祁连山牧区逐渐与周边绿洲地区形成了“共轭型”生态牧场(图),即通过绿洲地区发展商品草种植产业供应山地畜牧业,提高了祁连山牧区实际载畜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祁连山牧区提供的生态服务中,对绿洲商品草产业发展促进较大的是()A.净化空气 B.气候调节 C.水资源供给 D.畜产品供给【分析】植被的生态功能指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解答】解:河西走廊绿洲水源主要来源于祁连山冰川融水补给,由此供给牧草产业,所以祁连山牧区提供的生态服务中,对绿洲商品草产业发展促进较大的是水资源供给,C对。水资源是对绿洲商品草产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所以净化空气、气候调节、畜产品供给对绿洲商品草产业发展促进作用均没有水资源供给大,ABD错。故选:C。【点评】本题以祁连山牧区为载体,考查生态服务的知识,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几内亚湾是非洲最大的海湾,沿岸有10余个国家。如图示意几内亚湾西部沿岸部分地区,据此完成24﹣24题。24.左图示意地区环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总体降水量大,且分布均匀 B.地势东高西低,平原为主 C.植被覆盖率高,季相变化小 D.冬半年主要受东北信风控制【分析】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角度分析;人文地理环境特征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社会(人口、城市化)、文化等角度分析。【解答】解:左图示意是非洲赤道北部到20°N之间的非洲区域,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南部沿海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10°N﹣20°N之间是热带草原气候,在20°N附近是热带沙漠气候,总体降水量分布不均匀,A错误。冬半年随赤道低压带南移,位于赤道偏北的低纬地区主要受东北信风控制,D正确。该区域平原只分布在沿海地区,大部分地区不是平原,B错误。该区域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植被季相变化显著,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几内亚湾是非洲最大的海湾,沿岸有10余个国家。如图示意几内亚湾西部沿岸部分地区读图,完成25﹣25题。25.图中R城市比Q降水多,其原因是R处()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③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可以从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角度分析。【解答】解:R处夏季时降水多主要受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并非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①错误。东南信风影响南半球,对北半球的R处无影响,④错误。R处地势西南低,东北高,地处湿润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而Q地地势低平,缺少对水汽的抬升,②正确。R处受几内亚湾暖流影响,有增温增湿的作用,Q地受离岸流的影响,暖流影响少,③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二.解答题(共5小题)26.(2024秋•海安市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城市群内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交流的强度,综合体现城市群网络空间的结构特征和发展水平,交通流作为城市间要素联系中最重要的载体,对城市空间结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材料二: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特大型国家级城市群,内部要素流通日益频繁。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联系网络结构及城市间要素流通对比图”,出度中心性和入度中心性差值为正值,反映要素流出总量大于流入总量,为辐射型城市,反之为依赖型城市。(1)概括长江中游城市群联系强度的分布特征。(2)简析湘潭市成为主要依赖型城市的原因。(3)对比长三角城市群,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提升辐射型城市水平的发展建议。【分析】(1)长江中游城市群联系强度的分布特征应结合图示从联系强弱、中心城市角度分析。(2)湘潭市成为主要依赖型城市的原因应从地理位置、交通、产业协同角度作答。(3)长江中游城市群提升辐射型城市水平的措施应从产业升级、人才培养、交通建设等角度分析。【解答】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城市间的连线越粗、表示城市联系越强,如长沙—湘潭、长沙—株洲之间为强联系,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会城市与其它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大;如武汉—黄石、南昌—九江、长沙—娄底之间属于中等联系,说明中等联系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与距离较近的地级市之间,集中在三大城市群内部;襄阳、宜昌、荆州与武汉,吉安、新余、宜春与南昌,益阳与长沙之间属于弱联系,说明弱联系广泛存在于地级市间。(2)由材料二可知,出度中心性和入度中心性差值为负值,要素流出总量小于流入总量为依赖型城市,读图可知,湘潭靠近核心城市长沙,受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各种要素流入速度快、数量多;与核心城市长沙交通便利,往返花费时间少,人员往来频繁;受区域产业分工协作的影响,与核心城市产业协同发展,资金、技术等要素由核心城市流入量大。(3)由材料二可知,出度中心性和入度中心性差值为正值,要素流出总量大于流入总量为辐射型城市,经济水平越高的城市其向外辐射能力越强,因此需加快产业升级,提升核心城市经济水平;打造支柱产业,完善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扩大经济腹地,增加要素流动总量;发展高等教育,打造人才高地,向周边城市输送人才和科技;加快城际交通建设,完善快捷交通网络,提高要素流通效率。故答案为:(1)弱联系在地级市间广泛存在;中等联系主要集中在三大城市群内部;强联系围绕核心城市(省级行政中心)展开。(2)靠近核心城市长沙,要素流入速度快(数量多);与核心城市长沙交通距离近,方便人员往来;与核心城市产业协同发展,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入量大。(3)加快产业升级,提升核心城市经济水平;打造支柱产业,提升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扩大经济腹地,增加要素流动总量;发展高等教育,打造人才高地;完善快捷交通网络,提高要素流通效率。【点评】本题以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城市群的联系强度分布特征、湘潭依赖型城市的原因及长江中游提高辐射型城市的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27.(2024秋•黄浦区校级月考)地理分界线是将相邻地域单位加以区分的线或带,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其成因是?(2)中国古代时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和图中甲线比较吻合,其原因是:从干湿状况看,甲线以北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产类型以A(单选:A.畜牧业B.种植业C.林业)为主;甲线以南则属于湿润半湿润区,农业生产类型以B(单选:A.畜牧业B.种植业C.林业)为主。(3)图中A地处于我国外流区域内,却成为内流区域,其原因是:A地地势相对较低,该地区A(单选:A.降水量B.蒸发量)小,B(单选:A.降水量B.蒸发量)大,雨水通过水循环中的蒸发(蒸发、蒸腾)和下渗两个环节在地表消失,成为外流区域中的内流区。(4)图中B地处于我国的干旱地区,但时有涝灾发生,发生涝灾的时间主要是初春(春季)和夏季。简述其发生涝灾的原因。(5)C所在地区从干湿状况看,属于半湿润区,当地成为我国最缺水地区的原因是?【分析】(1)区域是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2)区域地理特征主要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人口、城市化等方面考虑。(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4)洪涝灾害形成的原理可从来水量、排水条件、调洪蓄洪能力等角度进行分析。(5)缺水的原因可从水量收支平衡的角度进行分析,水量收入主要指大气降水;水量支出有蒸发、下渗、径流排出等。【解答】解:(1)我国的降水尤其是季风区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影响,季风区受湿润的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为湿润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普遍大于400mm,河流补给充足,能形成源远流长、最终注入海洋的大河。(2)甲线是我国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甲线以北降水较少,属于干旱半干旱区,种植业受降水少影响不宜发展,适宜发展畜牧业;甲线以南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种植业受降水较多影响适宜发展。(3)内流区是河流没有流向海洋的流域范围,该区域水分收入小于支出,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该区域的雨水通过蒸发(蒸发、蒸腾)和下渗在地表消失,少有水分盈余。(4)B是我国的银川平原,地处贺兰山山麓处附近,由于黄河在此处由相对低纬流向相对高纬地区,且河流冬季有结冰期,所以在初春(春季)时易发生凌汛;夏季因黄河上游冰川融水大量补给(或降水集中),来水过快过猛,易发生洪涝灾害。(5)C所在地区位于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以南,属于半湿润区。地处华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偏少,关键是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其他季节降水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成为我国最缺水的地区。故答案为:(1)季风区受到夏季风(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成为湿润半湿润地区,河流补给充足,能形成源远流长、最终注入海洋的大河。(2)干旱半干旱;A;湿润半湿润;B(3)A;B;蒸发(蒸发、蒸腾);下渗(4)初春(春季);夏季;B为银川平原,地势低平,由于夏季因黄河上游冰川融水大量补给(或降水集中),来水过快过猛,易发生洪涝灾害。(5)半湿润;C为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偏少,且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点评】本题以我国季风分界线以及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分布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地理事物分界线的分布、农业生产类型分布、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洪涝灾害成因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28.(2024秋•武鸣区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河口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潮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转偏向力在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长江三角洲的研究发现,长江从上游带来的泥沙,首先在喇叭形的海湾形成水下浅滩,然后在海潮流作用下逐渐在崇明岛两侧形成长江北支流和长江南支流。崇明岛等河口岛屿在此作用下不断生长和扩大,并形成长江三角洲,1958年11月21日崇明县划归入上海市。如图示意崇明岛的地理位置。(1)简要分析崇明岛两侧的长江北支流和长江南支流形成的自然原因。(2)从侵蚀和淤积的角度,分析近几十年长江三角洲生长速度减慢的原因。(3)相比上海市其他辖区,分析崇明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1)崇明岛两侧的长江北支流和长江南支流形成的自然原因应从地转偏向力、海潮、河流作用等角度分析。(2)长江三角洲生长速度减慢的原因应从含沙量、潮水作用、气候变化等角度分析。(3)崇明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应从地理位置、交通、发展时间等角度分析。【解答】(1)根据材料信息“河口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潮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转偏向力在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江从上游带来的泥沙,首先在喇叭形的海湾形成水下浅滩,然后在海潮流作用下逐渐在崇明岛两侧形成长江北支流和长江南支流”提示可知,长江径流量大,河流带来大量泥沙,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和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缓,泥沙不断堆积,在北岸形成水下浅滩;涨潮潮流向陆地方向运动,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侧即靠北侧上涌,涨潮潮流切割侵蚀北岸浅滩形成北支流;退潮潮流向海洋方向运动,受地转偏向力作用靠南侧退回,与长江径流汇合共同侵蚀河床,形成南支流。(2)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流水和潮流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侵蚀和淤积的角度说明增长速度,可通过长江淤积减弱和潮水侵蚀作用加强两方面来分析。具体如下:结合所学知识,长江淤积减弱原因有: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减弱,使得长江输沙量减少;长江干支流建设水库,拦截泥沙,也使得长江输沙量减少;上游水库建设拦截径流及跨流域调水工程使长江入海径流量减少,综上,长江三角洲沉积物质来源有所减少,长江淤积减弱;流水作用减弱的同时潮水对泥沙侵蚀作用增强;且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潮水对泥沙侵蚀作用进一步增强。综上为近几十年长江三角洲生长速度减慢的原因。(3)根据材料信息“1958年11月21日崇明县划归入上海市”提示可知,相比上海市其他辖区,崇明岛后期并入上海,起步晚,发展时间短;读图可见,崇明岛在上海市主城区外围,与主城区隔江相望,相比上海市其他辖区,崇明岛与主城区空间距离较远;读图,上海市与崇明岛间交通线路少,相比上海市其他辖区,上海市与崇明岛间交通通达度低;图中上海交通线路主要向西连接,相比上海市其他辖区,崇明岛受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小,综上原因,崇明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故答案为:(1)长江径流带来大量泥沙,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和海水顶托作用,在北岸形成水下浅滩;涨潮潮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靠北侧上涌,切割北岸浅滩形成北支流;退潮潮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靠南侧退回,与长江径流汇合共同侵蚀河床,形成南支流。(2)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弱,输沙量减少;长江干支流建设水库,拦截泥沙,输沙量减少;上游水库建设及调水工程使入海径流量减少,潮水对泥沙侵蚀作用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潮水对泥沙侵蚀作用增强。(3)崇明岛后期并入上海,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崇明岛在上海市主城区外围,与主城区隔江相望,空间距离较远;上海市与崇明岛间交通线路少,通达度低;上海交通线路主要向西连接,崇明岛受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小。【点评】本大题以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图及相关文字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潮汐、河流堆积地貌、区域关联性与区域发展河口三角洲的成因、地转偏向力、影响三角洲生长速度减慢的因素等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