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浙江省台州市温岭长屿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A.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B.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表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D.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参考答案:A据材料“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以北占到54。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南方人口户数超过北方,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由陆上通道变为海上通道,故A正确。北宋政治中心在开封,没有南移,故B排除。南方人口户数超过北方,应该说明南方经济发展,不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故C排除。材料未涉及人地矛盾,故D排除。2.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A.
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参考答案:D3.阅读下图的三体书法作品,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反映了中国字体演变的完整趋势B.体现出隶、楷、草三体书法艺术C.说明中国汉字开始形成完整体系D.展示了汉字书写的多样化与美感参考答案:D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参考答案:B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C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错误。点睛:“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更多侧重于结论的传输,而对获得历史结论的过程则鲜有涉及,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结论、轻证据和逻辑的倾向。“史料实证”素养的提出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也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展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和魅力。5.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共目的是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参考答案:A6.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时伏时辉,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出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参考答案:A7.观察右图,其中1949-1959年在美国的中餐馆数量比较少的原因不包括(注: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在美中餐馆数量超过麦当劳等3家本土快餐店数量总和)A.国人思想观念保守陈旧B.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美国霸主地位遭受冲击D.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出国参考答案: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C
解析:1949-1959年在美国的中餐馆数量比较少的原因与当时国际形势和中国发展状况密不可分。当时世界正处于美苏两极格局、中美关系僵化、中国正进行计划经济。美国霸主地位遭受冲击是在20年代70年,西欧与日本的崛起。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表数据信息的准确分析,并对1949-1959年国际和中国发展形势的准确分析、理解。8.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梁漱溟(
)
A.赞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
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肯定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参考答案:D9.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参考答案:C10.“自嘉靖中年,田赋日增,田价日减,细户不支……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材料反映了当时A.土地兼并的现象日趋严重
B.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C.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
D.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据材料“自嘉靖中年……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生齿日繁,游手日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即“疏于户口”,故 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的现象日趋严重,故A排除。以土地为依据的赋税制度不能说明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明朝赋税制度1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扩大-----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B.群雄并起,逐鹿世界C.“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参考答案:C略12.有人针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
D.朝鲜战争停参考答案:B13.“康乾盛世”被称为中国传统社会末期的“百年之治”,此后清朝很快衰落。它给今人留下的最深刻历史教训是,为政者应A.勤于政事,善始善终
B.轻徭薄赋,发展社会经济C.选贤任能,惩治贪污腐败
D.顺应时代潮流,避免虚骄自大参考答案:A14.某国领导人在演讲中呼吁:“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下列对该领导人所在国家及发出这一呼吁背景的推测较为合理的是 A.英国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B.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增强了军事力量C.中国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逐渐增强
D.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力空前膨胀参考答案:D冷战的背景。美国在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材料即是这种政策的体现。D正确,故本题选D。15.在谈到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恩格斯说道:“奴隶制已不再有利,因此也就灭亡了,在这里罗马世界就陷入绝境:奴隶制在经济上已经不可能了,而自由民的劳动力却在道德上受鄙视。前者是已经不能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后者是还不能成为这种形式。只有一次彻底的革命才能摆脱这种绝境。”这里“彻底革命”的含义是()A.新兴封建生产关系的建立
B.波澜壮阔的奴隶和平民起义C.外族日耳曼人的入侵打击
D.罗马法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参考答案:A16.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长平之战中“(赵)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白起)乃挟诈而尽坑杀之”。后世便称白起“活埋了赵国40万战俘”。1995年长平之战遗址考古发现:许多尸骨上有遭砍、射的痕迹,还有仅有躯干而无头颅,说明这些士兵都是被杀死后掩埋的。对此,下面说法合理的是A.史书记载必须与考古发现相印证才能判定真实性
B.从上述看司马迁的记载并不完全符合史实C.司马迁是著名的史学家,《史记》本身就是真实可信的D.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真实参考答案:B17.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A.维护了社会公平
B.有利于专制统治C.促进了文化融合
D.加强了民族团结参考答案:C解析:材料“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意在强调科举制既有利于专制集权又有利于文化融合。ABD项俱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解题时排除与材料信息无关选项,同时抓住题干关键信息“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即可。18.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联邦制发展为联邦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A19.英国工业革命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到卡特莱特的水力织布机、再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经历了“纺纱一织布一动力”的机器发明和应用的递进阶段。这种“递进”反映出A.科学理论的突破
B.思想文化的进步C.政府措施的激励
D.工业革命的深化参考答案:D先是纺纱机器出现,然后是织布机器发明,最后到动力机器的改良,这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是随着生产需求而层层递进的,因此D项正确;而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因工人和技师发明或改良机器而直接开始的,不是在科学理论突破的基础上进行的,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也找不到依据,所以也应排除。20.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B.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C.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参考答案:A2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参考答案:D22.2009年7月14日发布的一首诗中写道:“迷雾遮天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中共成立
B.国共合作
C.抗战胜利
D.遵义会议参考答案:D23.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弱化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兄弟相传这一王位世袭方式占据一定比例。这说明王位世袭除了传统的传子之外,方式进一步增多。故答案为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君主寿命的长短,并且它与王位世袭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24.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士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吹“西学中源说”。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就是作为西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梁启超认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
B.有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的学习C.为学习西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D.受国人盲目排外旧观念的影响参考答案:R1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C
解析:“中体西用”思想只学习西方器物,而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A项错误;结合晚清时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可知不是盲目排外,D项错误;“西学中源说”不是科学的依据,C项错误;“西学中源说”出现一些仁人志士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有关,推动了当时向西方的学习,B项正确。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25.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参考答案:C26.江浙地区,唐宋时期有“东南之田,所种惟稻”,明朝中后期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这种变化造成的深远影响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消失B.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C.民众衣食结构的改变D.生态环境的恶化参考答案:B【详解】材料“所种惟稻”反映的是唐宋时期种植业的发展,材料“郊原四望,遍地皆棉”反映的是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唐宋而言,明代时期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故B正确。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出是经济结构调整,不能说明民众衣食结构的改变,故C项错误。生态环境恶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27.从1928年起,苏联政府广泛推行农产品的预购合同制,向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采购粮食。下表是1928至1931年苏联粮食总产量和国家采购粮食数量的统计。
1928年1929年1930年1931年粮食总产量(百万公担)773.2717.4835.4694.8国家采购量(百万公担)107.9160.8221.4228.3这表明()A.政府禁止农民自由买卖粮食
B.农业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C.新经济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D.政府大量采购粮食提高农民收入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政府对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态度,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国家收购的粮食量越来越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国家采购的粮食主要目的是为了出口,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故B项正确;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8年时已经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政府是以极低的价格采购粮食,不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故D项错误。28.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方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表明英国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以度过经济危机C.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增强英联邦的政治向心力D.认识到了只有放弃贸易保护、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参考答案:B29.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的一个法令称:“如无供给委员会的证明而私自运输、买卖产品者,应当没收全部财产,判处三年以上的监禁,并强迫其劳动。”这一做法造成A.物价高涨,只能凭证供应物资B.劳动力减少,工业化受到阻碍C.政府加强干预,计划经济形成D.产能低下,只好引进西方资金参考答案:A由材料“如无供给委员会的证明而私自运输、买卖产品者”可以得出当时物资供应必须有供给委员会的凭证,不允许私人买卖,导致市场上商品供应缺乏,物价上涨,A符合题意;BCD均与材料无关。30.“《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该材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的特点不包括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涉及内容广泛庞杂C.重视诉讼程序
D.注重保护私人财产参考答案: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A
解析:《十二铜表法》的特点为诸法合体、私法为主,内容广泛庞杂、程序法优于实体法。《十二表法》的某些规定虽反映了平民的要求,但其主要目的在于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及其统治秩序,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私有财产权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A项中的“人人平等”材料没有体现。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十二铜表法》的特点准确把握。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地图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两幅地图,回答问题。图一、汉代丝绸之路图二、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提取两项图一到图二关于欧亚贸易新发展的信息,并予以说明(要求信息明确,说明恰当。)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信息一:贸易范围更广(3分)说明:中国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北非(3分)信息二:贸易渠道增加(3分)说明:除陆上贸易外,海上商运发展迅速(3分)信息三:贸易种类增加(3分)说明:汉主要是丝绸,唐宋以来瓷器逐渐成为外销重要商品,因此也被称为“瓷路”。(3分)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欧亚贸易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依据图片信息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论证提取的观点,视角一可以从“贸易范围更广”来提取,说明从“中国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北非等地”回答,视角二可以从“贸易渠道增加”提取,说明从“陆上贸易外,海上商运发展迅速”角度说明;视角三从“贸易种类增加”的角度说明,论证从“丝绸和瓷器”等商品角度论证。32.(12分)【必修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一一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一基辛格《论中国》材料三
拜登副总统去年访华后为《纽约时报》撰文,题为《中国的崛起不等于美国的衰败》,认为中国的成功只会使美国更加繁荣。……2012年新年伊始,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五次点名批评中国……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关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2012年2月10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4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5分)(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参考答案:(12分)(1)借口:新中国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1分)选择:“一边倒”;(1分)因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出现。(2分)(2)意图:化解战略包围的威胁;(1分)
史实: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或《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任答2点,共2分)
影响:有利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或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任答2点,共2分)(3)现状:合作与冲突交织。(两者答完整,1分)原因: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需要;两大国在国际上应承担的责任;中国台湾问题解决的需要。(任答2点,共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但秦朝却“二世而亡”。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古人就有不同的看法。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王夫之《读通鉴论》回答:(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二、三各是怎样评述的?(12分)(2)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结合上述材料,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8分)参考答案:试题分析:第(1)问抓住“秦郡邑而促”“咎在人怨”“势之所趋”等关键信息即可回答;第(2)问主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回答,但观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参考答案:(1)材料一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采用了郡县制造成的;材料二认为秦亡是由于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而不是郡县制的过失;材料三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趋势。(2)没有关系。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绵阳师范学院《临床医学工程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次综合考试试题含解析
- 四川民族学院《机器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医学科学研究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新媒体艺术传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结构疲劳与断裂力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邢台学院《医学人文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一中2025年高三教学测试(二)英语试题含解析
- 嘉应学院《创新方法与实践(以竞赛导向的信息技术创新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二手房房屋买卖合同二零二五年
- 硫磺岛战役要点课件
- 道路勘察设计课程设计度
- 普通话发声训练
- 婴儿痉挛症的诊疗
- 世界地理第九章美洲
- 江苏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
- GB/T 7631.2-2003润滑剂、工业用油和相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2部分:H组(液压系统)
- GB/T 6404.1-2005齿轮装置的验收规范第1部分:空气传播噪声的试验规范
- GB/T 21782.5-2010粉末涂料第5部分:粉末空气混合物流动性的测定
- GB/T 16292-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
- 《网络传播学概论》(第四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