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2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解析版)_第1页
2015-202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解析版)_第2页
2015-202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解析版)_第3页
2015-202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解析版)_第4页
2015-202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冷题03地球上的大七

十年考情•探规律

考点十年考情(2015-2024)命题趋势

2024安徽卷、2024广东卷、2024、2022、2021、1.以景观图、示意图、区域图为载

2020、2018、2017、2015浙江卷、2020、2016-2018体,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应

上海卷、2023北京卷、2023、2020、2019、2017用。主要为选择题。

考点1大气的

全国卷、2021福建卷、2018海南卷、2015广东2.以热力环流示意图、热点材料为

受热过程

卷: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大气受热背景,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在生

(10年25考)

过程原理的应用;产生活中的应用。选择题与综合题

2023、2015广东卷、2022、2021上海卷:大气均可出现;以等压线图为背景,考

的组成、垂直分层;查风向、风速的判断,选择题与综

2024广东卷、2023湖北卷、2019浙江卷、2021、合题均可出现,以选择题为主。

2024湖南卷、2022天津卷、2023福建卷、20223.以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为背景,

湖南卷、2023山东卷、2022、2021全国卷、2019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

海南卷、2019江苏卷:热力环流的应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

考点2大气的

2024广西卷、2024湖北卷、2021江苏卷、2023、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选择题和综合

运动

2022、2020、2016浙江卷: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题均可能出现;以区域地图、热点

(10年27考)

的形成;材料为背景,考查大气活动中心的

2024福建卷、2024、2022、2020浙江卷、2022分布和变化以及成因,分析大气活

山东卷、2020江苏卷、2020天津卷、2019北京动中心对区域气候的影响。选择题

卷:近地面风与高空风的风向判断;和综合题均可能出现。

2023重庆卷、2022、2016上海卷、2015福建卷、4.以热点材料、大气系统示意图、

考点3气压带

2015天津卷、2018、2016、2015浙江卷、2015等压线图为背景,考查主要天气系

和风带

四川卷、2015浙江、2018、2016江苏卷:大气统的判断、特点、对天气变化的影

(10年46考)

环流;响,天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3-2024年十年高考真题汇编

2024吉林卷、2024北京卷、2022海南卷、2021、选择题和综合题均可出现;以天气

2017、2015上海卷、2015全国卷、2019、2018、系统示意图、等压线图为背景,预测

2017、2016浙江卷、2017、2016北京卷:气压天气变化的趋势。选择题和综合题

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均可出现。

2024上海卷、2024甘肃卷、2023江苏卷、2023、5.以区域地图、示意图为背景,考

2018全国卷、2022重庆卷、2022广东卷、2021、查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原因及

2017海南卷、2021、2019、2016浙江卷、2017影响。选择题和综合题均可出现。

北京卷、2015四川卷: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及移动规律;

2019江苏卷、2021山东卷、2022浙江卷、2021、

2015上海卷: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024甘肃卷、2024、2016-2018、2021、2020北

京卷、2023、2022重庆卷、2021-2023>2018、

2016江苏卷、2023、2021广东卷、2023、2020

考点4常见天山东卷、2023、2021、2018浙江卷、2023、2022

气系统湖南卷、2022河北卷、2022、2021、2019、2017、

(10年45考)2015天津卷、2020-2022海南卷、2022、2021、

2018、2015全国卷、2021辽宁卷、2019、2018、

2015上海卷:气旋、反气旋、冷锋、锋面气旋、

锋与天气;

2017全国卷、2023、2022辽宁卷、2223、2022

北京卷、2023、2020浙江卷、2020山东卷、2022

考点5气温、

重庆卷、2022、2018上海卷、2022天津卷、2022

降水与气候

福建卷、2015海南卷:气候的特征、分布规律;

(10年20考)

2020、2022、2021上海卷、2022、2019江苏卷、

2023浙江卷:气候类型的判读;

分考点•精准练

2

考点01大气的受热过程

(2024・安徽・高考真题)如图为我国某地面观测站(47°06,N,87°58'E),海拔561m)某月1日前后

连续4天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通量逐小时观测结果。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B.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D.大气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2.观测期间该地()

①第1天晴朗无云②第2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大

③第3天比第4天大气透明度低④可能经历了降水过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该时段可能为()

A.4月1日前后B.6月1日前后C.10月1日前后D.11月1日前后

【答案】LB2.D3.B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地面观测站所示经纬度显示为我国新疆地区,图中显示

太阳辐射在四天中白天出现,夜晚几乎为。,而地面反射太阳辐射需要太阳辐射,夜晚也不会出现,因此图

中丙为地面反射太阳辐射,故AC错误;大气逆辐射是大气通过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辐射的,地面长波辐射

u大气逆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推测大气逆辐射小于地面长波辐射,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大于乙,

因此甲为地面长波辐射,乙为大气逆辐射,B正确,C错误。答案选择B。

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和上题结论可知,图中显示期间,第一天出现大气逆辐射,因此有云层出

现,不是晴朗无云,故①错误;第2天是四天中太阳辐射最弱的一天,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小,故

②错误;第3天太阳辐射小于第4天,说明第3天云层较厚,大气削弱作用强,大气透明度低,而第4天

2013-2024年十年高考真题汇编

太阳辐射强烈,说明云层薄,大气透明度高,故③正确;四天中,第2、3两天太阳能辐射弱,说明大气削

弱作用强,云层较厚,可能为阴雨天气,因此可能经历降水过程,故④正确。正确的有③和④,答案选择D。

3.结合第二小题结论,四天内趋于可能经历降雨过程,该区域为我国新疆地区,降水集中在5-6月,主要

是5月气温回升快,冰雪融化,蒸发量大,阴雨天气较多,因此可能出现在6月1日前后,故B正确;4

月气温尚未回升,阴雨天气可能性较小,故A错误;冬半年新疆地区气温低,且太阳辐射弱,故CD错误。

答案选择B。

(2024・广东・高考真题)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如图表示2003—2012

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t)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J)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

Z

E

4

5

)

£、

4.与7—9月相比,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

()

A.降水较多B.云雾较少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5.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

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

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

【答案】4.B5.D

【解析】4.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植被带对应热带季风气候,7-9月降水量远大于2-4月,2-4月由于降

水较少,云雾日数少,天气以晴朗为主,故此林冠之上的大气逆辐射较弱,B正确,A错误;热带季雨林的

植被覆盖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排除C;2-4月相比于7-9月西双版纳更远离太阳直射点,对应的正午太

阳高度角较小,D错误。故选B。

5.受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影响,当地热带季雨林林冠层表面温度也会出现季节变化,夏季高于冬季,A错

误;林冠向上的长波辐射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总是高于大气逆辐射,因此林冠层有效辐射在不同时间尺度上

均是正值,这表明热带季节雨林林冠始终是大气的一个热源,是林冠层向大气提供热源,BC错误;据图示

4

信息可知林冠层的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差值在夏季较冬季小,说明林冠层有效辐射夏季小于冬季,林冠

层对大气的加热效果夏季小于冬季,D正确。故选D。

(2024•浙江・高考真题)南美洲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峰海拔6310米。1802年该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600

米,2012年上升到5185米。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温度有所升高。完成下面小题。

6.从受热过程看,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减少B.大气辐射减少

C.太阳辐射增加D.地面吸收增加

7.植被上限上升后,该山地垂直带谱中()

A.雪线海拔高度下降B.上限植被是高山草甸

C.自然带的数量减少D.森林带向高海拔扩展

【答案】6.D7.D

【解析】6.地面吸收的辐射量增多,增温幅度加大,导致土壤温度上升,D正确;地面吸收增加,土壤温

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多,大气辐射也增多,AB错误;太阳辐射量没有明显变化,C错误。故选D。

7.随着热量条件改善,植被上限上升后,雪线海拔高度上升,A错误;植被分布上限上升到5185米,但

该山峰海拔为6310米,因此上限植被不是高山草甸,海拔更高处还有高寒荒漠和冰川积雪,自然带的数量

并没有减少,BC错误;由于土壤温度有所升高,植被上限上升后,森林带也向高海拔扩展,D正确。

(2016•上海・高考真题)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8.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

C.温度变化无常D.昼夜温差过大

9.2020年我国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探测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

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预估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A.空气太稀薄B.宇宙辐射太强C.陨石撞击太多D.月球引力太小

【答案】8.D9.C

【解析】8.月球表面是真空状态,没有大气层的保护,白天受太阳辐射影响,升温明显,温度较高,夜

晚无大气层保护,热量散失,使得夜晚降温速度快,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最终形成厚

厚的月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月球表面是真空状态,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月球表面易遭受陨石撞击,对探测器威胁大,C正确;空气

太稀薄、宇宙辐射太强、月球引力太小这些因素都有考虑到,但是陨石撞击不确定性太大,ABD错误;故

2013-2024年十年高考真题汇编

选C。

(2023・广东・高考真题)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

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

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

11.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A.CO2量减少B.空气温度降低

C.大气越稀薄D.人类干扰越小

【答案】10.A11.C

【解析】10.由图b可知,此时长沙位于晨线西侧,处于夜半球,而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

夜半球处于背对太阳状态,近地面无法接收到太阳辐射,因此近地面太阳辐射接近于零,CD错误;此时长

沙位于晨线附近,随着海拔的升高,接收到太阳辐射的区域逐渐增加,太阳辐射应呈现增加的趋势,B错误,

A正确。故选A。

1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太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反射。白昼期间气球逐渐上

升的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大气变稀薄,空气中的尘埃分子减少,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变弱,故

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C正确;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

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与CO2量减少、空气温度降低、人类干扰减小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2023•全国•高考真题)位于日本海附近的辉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

值不同(如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气象台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1月偏离天数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7月偏离天数

经度纬度

站刻均值/天刻均值/天

6

辉春130.35°E42.86°N约14时00分20.8约14时40分19.6

辽源125.15°E42.90°N约13时20分14.4约13时50分17.2

12.辉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

A.1小时40分钟B.2小时00分钟C.2小时40分钟D.3小时20分钟

13.辉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璀春()

A.降水多B.受海洋影响强C.风力强D.受山地影响强

14.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

A.雨雪天气B.温带气旋C.晴朗天气D.冷锋过境

【答案】12.D13.B14.C

【解析】12.根据辉春的经度可知,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早约40分钟,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11时

20分。7月该地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约为14时40分,滞后当地正午约3小时20分钟,故D正确,排除

ABC;故选D。

13.本题考查海陆位置及热力性质对气温的影响,与辉春相比,辽源更靠近内陆,海陆位置不同,受海洋

影响的程度不同;水体比热容大,升温较慢,辉春受海洋影响较强,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晚于辽源,B正确,

D错误;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与该地降水、风力关系不大,排除AC选项。故选B。

14.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辽源冬季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偏离较少,说明此时段大气较稳定,

多晴天,故C正确;受雨雪天气、温带气旋、冷锋过境影响下,天气变化较大,气温不稳定,偏离的天数

较多,排除A、B、D选项。故选C。

15.(2022・上海•高考真题)2022年4月16日9时,神舟返回舱在一次经过平流层和对流层的时候温度的变

化,描述正确的是()

A.持续升高B,先降低后升高C.持续降低D.先升高后降低

【答案】B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内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内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神舟返回

舱返回过程中依次经过平流层和对流层,海拔降低,故温度应先降低后升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2•浙江・高考真题)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

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2013-2024年十年高考真题汇编

16.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③冬季大于夏季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7.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16.B17.A

【分析】16.据材料可知,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又据图可知,北京时间12-14

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正相关,故大气散射辐射夏

季大于冬季,①正确,③错误;又据图可知,阴天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

射辐射与大气透明度反相关,城区比郊区污染较严重,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城区大于郊区,故②

错误,④正确。综合起来①④正确,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7.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①正确;日

出和日落的时候,太阳光要穿过较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光、青光、紫光大部分已被上

层大气散射掉了,到达近地面大气时主要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了,故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②正确;秋冬季节出现霜冻,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有关,与大气散射无关,③错误;雪后

天晴阳光特别耀眼是因为云层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少,不只是散

射作用,④错误。综合起来,①②正确,B、C、D错误,A正确;故选A。

(2021•福建・高考真题)我国某山脉L谷地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季节性冻土广布。某地理学习小组

在研学过程中获得L谷地五个站点的部分资料(下表),以此探讨该谷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站海拔(m)7月平均气温(°C)年降水量(mm)土壤冻结天数(天)土壤冻结最大深度(cm)

8

66322.82769741

②77621.235210356

③110619.655412064

④121019.2599126103

⑤185416.580214485

18.该学习小组对L谷地的研学结果合理的是()

A.所在山脉的最大降水高度是1854米B.年降水量受7月平均气温影响显著

C.冻土主要存在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D.土壤开始冻结的时间随海拔升高而推迟

19.④⑤站点坡度、坡向相似。导致两站点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积雪深度B.风力大小C.冬季气温D.太阳辐射

20.L谷地所在的山脉是()

A.太行山脉B.长白山脉C.横断山脉D.天山山脉

【答案】18.C19.A20.D

【分析】18.从表中资料可看出五个站点中,站点⑤海拔1854米,降水最多,只能说明是五个站点中降水

最多,并不能说是所在山脉的最大降水高度是1854米,A错误;表格中五个站点的年降水量与7月平均气

温成正相关,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气温对降水的影响是不大的,B错误;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山脉L谷地

季节性冻土广布,说明该山脉纬度较高,且冻土只能在气温低时存在,C正确;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

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土壤开始冻结的时间随海拔升高而提前,D错误。所以选C。

19.从表中资料可看出⑤站点的降水比④站点多了200mm左右,降水多,冬季积雪可能大,积雪的深度就

大,积雪深度有效地保持地温,因此土壤冻结最大深度比④站点小,A正确;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

拔越高气温越低,⑤站点的冬季气温比④站点低,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应该更大,但表中土壤冻结最大深度

⑤站点比④站点小,C错误;⑤站点海拔比④站点高,太阳辐射⑤站点可能更强,但⑤降水多,阴雨天多,

太阳辐射不一定更强,D错误;风力大小对地温的影响不大,且④⑤站点坡度,坡向相似,风力大小差异

不大,不能成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所以选A。

20.太行山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5℃,不

可能在600多米的海拔就出现40cm的季节性冻土,A错误;长白山、横断山区年降水量较大,从表格中①②

2013-2024年十年高考真题汇编

站点的降水量也可以排除长白山脉、横断山脉,BC错误;天山山脉地处内陆,纬度相对较高,冬季受冬季

风影响大,气温低,从表格中①②站点的降水量,天山也比较符合,D正确。所以选D。

(2021・福建・高考真题)1997年以来,宁夏闽宁镇从一片“干沙滩”逐步发展为“金沙滩”。2012年

闽宁镇开始发展光伏大棚、光伏发电等光伏应用产业,未来将利用“照射光线自动跟踪”技术,让光伏面

板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光伏应用产业为闽宁镇提供绿色能源的同时,还能()

A.增加年降水量B.减少风沙威胁C.增大昼夜温差D.降低地下水位

22.若应用“照射光线自动跟踪”技术,与6月1日相比,闽宁镇7月1日光伏面板()

A.正午影子长度较长B.跟踪调整时长较短C.仰角移动幅度较小D.水平转动角

度较大

【答案】21.B22.D

【分析】21.光伏应用产业,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了,年降水量会减少,A错误;

光伏大棚、光伏发电的设备可以起到沙障和风障的功能,可减少风沙威胁,B正确;光伏应用产业将太阳能

转化为电能,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了,地面辐射减弱了,白天气温降低了,昼夜温差减小了,C错误;

光伏应用产业,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地下水位会上升,D错误。所以选B。

22.与6月1日相比,闽宁镇7月1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光伏面板正午影子长度较短,A错误;7月

1日比6月1日的白昼时间更长,跟踪调整时长较长,B错误;7月1日比6月1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

日出日落太阳高度为零,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更大,仰角移动幅度较大,C错误;7月1日比6月1日的

白昼时间更长,从日出到日落太阳转过的水平角度更大,光伏面板水平转动角度较大,D正确。所以选D。

23.(2021.上海.高考真题)探空气球可直接测量并实时传回30km高空的气象数据,假设在下列各地同时释

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的是()

A.海口(20°N)B.广州(23。?4)C.上海(31°N)D.哈尔滨(45°N)

【答案】D

【详解】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以上。若同时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的地

点应该是对流层厚度最小的地点。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

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千米;对流层厚度规律大致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小。

因此同时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纬度最高的城市对流层厚度小,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哈

尔滨(45°N)纬度最高,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1•浙江•高考真题)秀珍菇生产需避光遮阳。浙江某地在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

实现了棚内种菇、棚顶发电.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生态高效生产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10

24.该生产方式会使棚内()

A.太阳辐射减弱B.地面辐射增加

C.大气吸收增加D.地面反射增加

25.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的优势有()

①增加经济效益②增加土壤肥力③减少土壤污染④提高土地利用率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24.A25.C

【分析】24.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大棚顶部搭建光伏发电系统(有光伏板),会使到达棚内的太阳辐射

进一步减弱,从而使棚内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反射等也随之减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在几乎同样的土地面积上既种

植了秀珍菇,还实现了光伏发电,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①④正确。对土壤肥力和污染没

有影响,②③错误。故选C。

(2020•浙江•高考真题)氧化亚氮(N20)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

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完成下面小题。

26.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

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

27.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

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B.大气中氮气的转化

C.秸秆燃烧时的产生D.生产中氮肥的施用

【答案】26.B27.D

【解析】26.氧化亚氮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氧化亚氮能够强烈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使大气吸

收作用增强,并且重新发射辐射,从而具有增温效应,B正确,A错误。氧化亚氮并不能使地面辐射总量增

加;也不能使地面反射作用增强,CD错误。故选B。

27.我国是农业大国,由农业产生的氧化亚氮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5%,这其中约72%来自农田

排放。而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的氧化亚氮源于土壤的排放,主要是农业生产中氮肥的大量施用造成,D

正确。作物生长时的排放、大气中氮气的转化和秸秆燃烧时的产生均不是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的主要来源,

ABC错误。故选D。

(2020•全国•高考真题)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

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13-2024年十年高考真题汇编

28.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9.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0.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

【答案】28.C29.A30.C

【解析】28.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

的变化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

值最大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

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误。

故选Co

29.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I,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

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

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

故选A„

30.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

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

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

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

12

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1.(2020・上海・高考真题)“霜重见晴天”说的是清晨地表覆盖白霜,往往预示白天天气晴好。白霜的形成主

要原因是()

A.地面吸收热量多,空气水汽含量高

B.地面辐射较弱,地表温度下降慢

C.大气吸收热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D.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热量多

【答案】D

【详解】霜的出现意味着当地夜间天气寒冷并晴朗,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热量多,地面辐射

降温比较强烈,空气中水汽凝结形成霜,D正确,ABC错误。“霜重见晴天”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冷气团笼

罩的时候,所以霜出现后的几天天气往往比较晴好。中国民间有“霜重见晴天”的谚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故选D。

32.(2018・上海・高考真题)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上升引起的变化是()

A.太阳辐射增强B.大气逃逸增强C.地面辐射增强D.大气逆辐射增强

【答案】D

【详解】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上升,会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气温升高,大气逆辐射增强,D对。

太阳辐射的强弱取决于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上升不会引起其变化,A错。

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上升,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增强,使大气逃逸减弱,B错。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上

升不会使地面增温,因此不会使地面辐射增强,C错。故选D。

33.(2020•浙江.高考真题)茶树是一种喜温好湿、耐阴性较强、多年生的经济作物。浙江盛夏高温少雨时,

有茶农给茶树撑起了黑色的遮阳棚,其目的是()

A.减少阳光直接照射,根治病虫害B.遮光,阻止杂草生长

C.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减少茶树蒸腾D.减少空气对流,防止热量散失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茶树喜温好湿,耐阴性较强”,浙江盛夏高温少雨时,日照强,不利于茶树生长。

黑色的遮阳棚,可以遮挡太阳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从而减少茶树水分蒸腾,C正确。不可能根治病虫害,

A错误。可以遮光,但不能阻止杂草生长,B错误。黑色的遮阳棚不能减少空气对流,防止热量散失,D错

误。故选C。

(2019•全国•高考真题)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

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

2013-2024年十年高考真题汇编

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

35.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

36.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B.正午

C.日落前后D.午夜

【答案】34.C35.D36.A

【解析】34.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

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

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

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

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

D错。

35.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

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

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

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故选D。

36.积云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当水汽的凝结高度由下垫面温度决定时,则下垫面温度越低,

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积云云底的高度值也就越低。一天中,通常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

阳辐射较多,下垫面温度较高;日落前后,太阳辐射减弱、消失,下垫面温度较低,从日落到半夜再到日

出前后,因没有太阳辐射(或极微弱)下垫面温度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下垫

面温度才开始慢慢回升。因此一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的时间多在日出前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

现在日出前后,故选A,B、C、D错。

(2015・浙江•高考真题)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

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

14

果。完成下列各题。

30■0

y

s

iAe'

s

x

R道

s

5

50

地—)

----逆梨展上界

----硒闫星上界遇上用眯*逐升匐°

37.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38.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答案】37.A38.C

【分析】37.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A对。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B错。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

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错。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

38.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

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错。

39.(2015・广东•高考真题)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近地面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

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削弱,

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因而地表温度下降。故选D。

(2015・广东•高考真题)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IKm的物理现象,

2013-2024年十年高考真题汇编

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40.该省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

41.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A.河流泥沙含量B.地形起伏

C.西南季风强弱D.土壤厚度

【答案】40.C41.B

【分析】考查中国政区、中国气候。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空间定位,可以以大家熟悉的北京经纬度(40。W

116°E)作为参考点,则可以很快推出该地区位于北京的东北方。

40.从图中经纬度值判断,该省是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C正确。故选C。

41.由上题得到该省位于东北地区的吉林省,该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多,是因为东南部地区处

于长白山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而向西北方向,受山地阻挡,降水少,空气

中水汽少,雾日少,B正确;而河流的泥沙含量和土壤厚度对雾的形成影响不大,AD错误;东北地区不受

西南季风的影响,C错误。故选B。

42.(2015•浙江・高考真题)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A.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B.空气中水汽多,地表降温快

C.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D.大气保温作用强,地表降温慢

【答案】C

【详解】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地面辐

射强,地表迅速降温使得空气中水汽发生凝华现象,形成霜冻。所以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2018•海南・高考真题)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

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43.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A.海水流动快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D.靠近陆地

44.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A.降水少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D.风力强

【答案】43.B44.C

【解析】43.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大气温度、湿度、风速以及蒸发面积等。据图并结合我国近海洋流

流向和性质可知,高值区所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水温较高,蒸发旺盛,故B正确。海水流动速度对蒸

发量的影响无法判断;图中年蒸发量等值线不存在自南向北递减的规律,因此受太阳辐射影响不大;高值

区并不靠近大陆。故A、C、D错误。

44.读图可知,年蒸发量高值区位于东海附近海域,东海海域冬季降水较渤海、黄海海域多;太阳辐射强

度比其南部的南海海域小,受冬季风影响,风力应比渤海、黄海海域弱,因此排除A、B、D选项;东海海

域冬季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高,海气温差大,蒸发强烈,故C正确。

45.(2017・上海•高考真题)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进行精密观

测。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

A,对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