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65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A.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籽果实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C.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使加快生根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2、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叙述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是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剧烈运动使内环境pH明显降低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糖类D.细胞既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其形成和维持3、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运用下图的模型阐述有关人体内环境的调节过程,不合理的是()

环境变化X物质Y细胞X物质的流向及含量变化A初入寒冷环境促甲状腺激素垂体细胞从Y细胞进入毛细血管的量增大B饥饿时胰岛素胰岛B细胞从Y细胞进入毛细血管的量增大C受惊吓时肾上腺素心肌细胞从毛细血管流向Y细胞的量增大D摄入过多盐分抗利尿激素肾小管上皮细胞从毛细血管流向Y细胞的量增大

A.AB.BC.CD.D4、如图是缩手反射弧模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B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为零电位,则膜内表面的电位是负电位B.兴奋在B→C→D传导的过程中均是以电信号的形式C.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位于突触中D.图2是图1中B的一段,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予一适当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5、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6、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7、下图是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乙表示神经中枢,甲、丙未知。神经元A、B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A是传出神经元还是传入神经元,某研究小组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入神经元B.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C.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D.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8、2020年2月,华东师范大学相关研究人员基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表面抗原开发出了灵敏性高的抗体诊断试剂盒,一滴血仅十分钟就可以得出检测结果。该试剂盒目前已应用于疑似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确诊病例的临床验证,下列有关表述中,正确的是()A.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止病毒从外界与人体的呼吸道黏膜相接触B.SARS-CoV-2侵入人体后,通常人体会出现发热的现象,造成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该试剂盒能精确诊断利用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的原理D.SARS-CoV-2虽然寄生于细胞内,但新冠肺炎患者体内不只发生细胞免疫9、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细胞③为脑细胞,⑤处的O2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B.若该组织为肝脏组织,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C.如果细胞③为肝脏细胞,则⑤处的尿素浓度低于①处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后,①中的H2CO3,可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10、研究发现,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α-淀粉酶水解淀粉供胚生长需要。赤霉素与受体GID1结合后通过一系列过程可诱导GAMYB基因的表达,GAMYB蛋白通过结合到α-淀粉酶基因的启动子上来激活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以抑制GAMYB基因的表达,同时激活ABI5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可以通过激活ARRs基因的表达,抑制ABI5基因的表达,从而间接促进种子的萌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GID1基因突变体中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受抑制,种子不能正常萌发B.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种子可以解除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C.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D.冲洗种子可以解除脱落酸对赤霉素的抑制作用11、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长B.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C.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D.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12、铁皮石斛因其有养阴、清热、润燥之功效,自古以来就是传统中医治疗“消渴症”(糖尿病)的专用药。科研人员为探究4种石斛多糖DOP1~4的降血糖效果,做了如下实验:取雄性小鼠若干只,适应性饲养后注射200mg/kg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溶液,72h后测定空腹血糖值,将血糖值≥13mmol/L的小鼠作为模型小鼠。将模型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4个实验组以及2个对照组。4个实验组分别用DOP1~4每天灌胃一次,对照组1每天用等量清水灌胃一次,对照组2每天用药物二甲双胍灌胃一次,连续21天。每隔7天测定一次空腹血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二甲双胍和4种石斛多糖,因变量为模型鼠的血糖值B.四氧嘧啶的作用是刺激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暂时减少C.对照组2的灌胃药物二甲双胍的作用是降低血糖D.结果表明DOP1~4都能降低血糖,且以DOP1降糖效果最好13、2021年国内新冠疫情在局部地区有爆发态势,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B.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存在传播风险C.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D.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14、下列与植物生长素发现史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达尔文实验的自变量分别是尖端的有无、遮光部位的差异B.詹森的实验在单侧光下进行,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拜尔的实验在黑暗中进行,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D.温特的实验证明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图一是分泌细胞(甲)分泌的某种物质(①)与靶细胞(乙)结合的示意图: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____。

(2)正常人饭后,胰静脉血液中明显增多的胰岛素是由________分泌的。

(3)若分泌细胞为下丘脑细胞,那么靶细胞则为____细胞。

(4)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二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及其泡内物质的形成与细胞内的____(细胞器)有关。小泡内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

(6)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药物对神经传导的影响,某种药物能够阻止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物放在图二C处,刺激D处,预计突触后膜的神经元将发生_____________。16、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_______;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_______和_______,这两道防线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_______;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__和_______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属于_______。17、过敏反应。

(1).概念:_____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_____时,有时会发生引发_____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过程: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特点:过敏反应有_____之分;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_____差异。18、(1)细胞外液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血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9、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_____________反应速度____________作用范围______________作用时间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非选择题(共2题,共16分)20、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泡内的液体是_____;一般是由_____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而形成的。

(2)一般情况下;①与②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含量不同。

(3)内环境是由图中的____(填标号)组成的。其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是_______(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4)若③为皮肤的真皮细胞,箭头处的氧气浓度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21、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__(条件、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的控制。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___________(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4)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20分)22、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__________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_________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多巴胺释放后;在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_________;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_______,造成毒品依赖。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_______,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___________,多巴胺的释放量_________。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_______________,“奖赏”效应增强。停用吗啡时,造成药物依赖。23、如图为某人“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兴奋在传入神经上以___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完成信号传递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2)产生冷觉的A是____。

(3)当激素③以B为靶器官时,体现了激素的__________________调节,③对B的作用效应是抑制_________,此外③还有_______的作用。

(4)激素④的主要靶器官(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与其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24、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如图所示,①②③④表示相关物质,Ⅰ;Ⅱ、Ⅲ、Ⅳ表示参与调节的系统,甲、乙、丙、丁表示四种体液,A、B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1)Ⅱ表示______系统,Ⅲ表示______系统,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

(2)图中乙、丙、丁三种体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__;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______(症状)。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和______(填“甲”“乙”“丙”或“丁”)。

(4)如图所示,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稳态是指______。25、研究发现调节T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其抗肿瘤疗效。为探究ATPIF1基因对CD8+T细胞(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________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功能。

(2)实验一:研究人员选取了同等数量同等周龄的野生型小鼠(A)和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B),检测A、B两组小鼠CD8+T细胞分泌IFN-γ(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T细胞活性)的量,结果如图。

实验说明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比野生型小鼠的CD8+T细胞活性更强,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与野生型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研究人员在A、B两组小鼠的腋下注射黑色素瘤细胞,再将野生型小鼠均分为A1、A2两组,将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均分为B1、B2两组。3天后,对A2、B2的小鼠注射CD8+T细胞抗体,以消除小鼠CD8+T细胞的作用(实验操作如左图)。14天后;对比4个组小鼠的黑色素瘤的重量,结果右图。

据右图可知,沉默ATPIF1基因可以________肿瘤生长。注射CD8+T细胞抗体清除CD8+T细胞的作用后,A2和B2基因沉默的小鼠肿瘤重量均________。

(4)综合实验一、二,解释B1组小鼠黑色素肿瘤细体积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黑色素瘤细胞通过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的增殖分化,致使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抗PD-L1抗体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药物,研究人员猜测抗PD-L1抗体与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在治疗肿瘤上具有叠加效果,在上述实验完成的基础上;请从下列选出合适的选项设计完成一组实验并写出预期结果证实该推测。

①黑色素瘤细胞②抗PD-L1抗体③CD8+T细胞抗体。

④A1组小鼠⑤A2组小鼠⑥B1组小鼠。

⑦B2组小鼠⑧检测IFN-γ的量⑨检测黑色素瘤的重量。

实验步骤:

________小鼠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分析】

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脱落酸:压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详解】

A;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可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培育出无籽果实,A正确;

B;乙烯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B错误;

C;生长素能促进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的下端,促使加快生根,C正确;

D;生长素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增大细胞体积促进生长,D正确。

故选B。

【点睛】2、D【分析】【分析】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渗透压指的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因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细胞产生的酸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后与NaHCO3反应生成碳酸氢盐;随尿液排出,从而能使pH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

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

B;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的pH能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剧烈运动不会使内环境pH明显降低,B错误;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C错误;

D;细胞一般在血浆或是组织液中;依赖于内环境,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比如水二氧化碳等),有些是内环境不可缺少的成分,因此说细胞也参与形成与维持内环境,D正确。

故选D。3、B【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X物质是血浆的组成成分之一;该模型可以表示Y细胞产生X物质,X物质进入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也可以表示相关细胞产生的X物质经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后作用于Y细胞。

【详解】

A;初入寒冷环境;下丘脑释放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引起垂体合成并释放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作用于甲状腺使其产生更多的甲状腺激素,最终增加细胞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正确;

B;饥饿时;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减少,胰岛A细胞产生的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增加血糖浓度,B错误;

C;受惊吓时;肾上腺产生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经血液循环系统运输,作用于心肌细胞,使心率加速,C正确;

D;摄入过多盐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经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后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D正确。

故选B。4、B【分析】【分析】

传导和传递的过程。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题图分析;图1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B→C→D过程有2个突触,分别是传入神经元与中间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和中间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图2是神经纤维的电荷分布,当神经纤维未兴奋时,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是内负外正。

【详解】

A;图1中B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为零电位,则细胞内表面的电位也是负电位,即静息电位的值是负值,A正确;

B;兴奋在由B→C→D的过程中经过两个突触结构;因而有2次兴奋传导方式(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变化,B错误;

C;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突触结构决定了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导,C正确;

D;图2是神经纤维;可以是图1的B的一段,如给于电极a的左侧一适当刺激,由于兴奋到达电流表两个接线柱时间不同,所以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正确。

故选B。5、D【分析】【分析】

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

【详解】

A;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

B;花粉过敏时组织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加大;血浆中的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结果增加了组织液中蛋白质的浓度而降低了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从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吸水造成水肿,B正确;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会使血浆中的部分蛋白质随尿液排出;结果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要从组织液吸水,组织液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

故选D。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6、B:C:D【分析】【分析】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影响,神经调节过程中产生的神经递质类似于激素,也能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详解】

A;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正确;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错误;

C;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C错误;

D;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以后;在病毒或病菌刚侵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D错误。

故选BCD。

【点睛】7、A:C【分析】【分析】

1;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已知乙表示神经中枢,则甲、丙中,一个是感受器、一个是效应器,A和B中,一个是传入神经、另一个是传出神经,而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据此分析。

/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

AB;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说明兴奋可由B传向A,则A为传出神经元,A错误,B正确;

C;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说明兴奋可由A传向B,因此A为传入神经元,C错误;

D;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说明兴奋不能从A传向B,因此A为传出神经元,D正确。

故选AC。8、A:C:D【分析】【分析】

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根据核酸种类不同,可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详解】

A;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止病毒从外界与人体的呼吸道黏膜相接触,A正确;

B;当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人体体温会升高,B错误;

C;该试剂盒利用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来进行精确诊断,C正确;

D;SARS-CoV-2虽然寄生于细胞内;但新冠肺炎患者体内不只发生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也会发生,D正确。

故选ACD。9、A:B:D【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题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⑤是血细胞。

【详解】

A、细胞呼吸会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若③是脑细胞,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可知,⑤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浓度相反;A错误;

B;若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②组织液,③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物;如果细胞③为肝脏细胞,则⑤处的尿素浓度低于①处,C正确;

D、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①血浆中,与①血浆中的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D错误。

故选ABD。10、A:B:D【分析】【分析】

题干信息“赤霉素与受体GID1结合GAMYB基因的表达GAMYB蛋白α-淀粉酶基因的启动子α-淀粉酶基因表达;产生α-淀粉酶,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以抑制GAMYB基因的表达,同时激活ABI5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可以通过激活ARRs基因的表达,抑制ABI5基因的表达,从而间接促进种子的萌发”进行解答。

【详解】

A;GID1基因突变体缺少GID1受体;不能与赤霉素结合,将最终导致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受抑制,种子不能正常萌发,A正确;

B;脱落酸激活ABI5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种子萌发;而细胞分裂素抑制ABI5基因的表达,从而间接促进种子的萌发,说明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种子可以解除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激素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C错误;

D;冲洗种子可以降低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解除脱落酸对赤霉素的抑制作用,解除对种子的休眠作用,D正确。

故选ABD。11、A:C【分析】【分析】

1;实际上;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链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就这样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

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使水分重吸收加强。

【详解】

A;膝跳反射一共有2个神经元参与;缩手反射有3个神经元参与,膝跳反射的突触数目少,都是非条件反射,因此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A错误;

B;患者由于谷氨酰胺增多;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所以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应该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B正确;

C;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没有作用于脑组织,所以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不能减轻脑组织水肿,C错误;

D;如果患者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其中的氨基酸脱氢产生的氨进入脑组织,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加重病情,所以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D正确。

故选AC。12、C:D【分析】本实验目的是:探究4种石斛多糖DOP1~4的降血糖效果。如图曲线;和对照组比较DOP1~4都能降低血糖,但DOP1降糖效果最好。

【详解】

A;该实验的自变量还有给药时间;因变量为模型鼠的空腹血糖值,A错误;

B;四氧嘧啶通过选择性地破坏胰岛B细胞;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而引起体内糖类代谢紊乱,B错误;

C;对照组2的灌胃药物二甲双胍起对照作用;与药物的降糖效果做对照,故二甲双胍是的作用可以降低血糖,C正确;

D;和对照组比较;DOP1~4都能降低血糖,且以DOP1降糖效果最好,D正确。

故选CD。

【点睛】13、A:B:D【分析】【分析】

1;传播途径是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经空气传播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和尘埃传播三种传播途径。

2;注射疫苗属于免疫预防;注射抗体属于免疫治疗。

【详解】

A;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唾液进行传播;通过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能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A正确;

B;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存在传播风险,B正确;

C;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的相关抗体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因为抗体能直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而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用于免疫预防,而不能用于免疫治疗,C错误;

D;新冠病毒疫苗相当于抗原;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能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能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D正确。

故选ABD。14、A:B:D【分析】【分析】

1;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2;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有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3;生长素相对集中地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详解】

A;达尔文实验的自变量分别是尖端的有无、遮光部位的差异;说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下部,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A正确;

B;詹森在胚芽鞘的切面上放一个琼脂片;再将切下的尖端放在琼脂片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

C;温特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C错误;

D;温特的实验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

故选AB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略

【分析】【分析】

分析图一:图一是分泌细胞(甲)分泌的某种物质通过体液运输与靶细胞(乙)结合的示意图;分析图二:A表示突触前神经元;B表示突触后神经元,C表示突触间隙。

【详解】

(1)由于靶细胞膜上有受体;所以分泌细胞的分泌物能与靶细胞相互结合。

(2)正常人饭后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以降低血糖浓度,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

(3)下丘脑细胞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而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4)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与神经调节相比其特点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5)突触小泡及其泡内物质的形成与细胞内的高尔基体有关;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6)一般情况下;神经递质作用后就会被分解,若某种药物能够阻止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物放在图二C处,刺激D处,预计突触后的神经元将发生持续性兴奋。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血糖调节,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解析】糖蛋白(受体)胰岛B细胞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反应较缓慢,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长高尔基体流动性持续性兴奋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皮肤和黏膜杀菌物质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淋巴器官特异性免疫17、略

【分析】【详解】

(1)过敏反应的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细胞的表面;当过敏原再次攻击时会促进细胞释放组织胺,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因此①为组织胺,②为血管壁,③平滑肌。

(3)特点: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解析】①.已免疫②.抗原③.组织损伤④.组织胺⑤.血管壁⑥.平滑肌⑦.快慢⑧.个体18、略

【分析】【详解】

(1)内环境也称细胞外液;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2)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结构上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解析】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血浆⑤.血浆和组织液⑥.反射⑦.感受器⑧.传入神经⑨.神经中枢⑩.传出神经⑪.效应器19、略

【解析】①.反射弧②.体液运输③.迅速④.较缓慢⑤.准确、比较局限⑥.较广泛⑦.短暂⑧.比较长四、非选择题(共2题,共16分)20、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②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④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①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③为细胞内液。

【详解】

(1)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般是由血浆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而形成的。

(2)一般情况下;①血浆与②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3)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是由图中的①血浆、②组织液和④淋巴组成的。血浆中的成分可以和组织液双向渗透,组织液单向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单向渗透进入血浆,故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是

(4)由于组织细胞消耗的氧气来自血浆,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浆运走,所以若③为皮肤的真皮细胞,箭头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解析】组织液血浆(或血液)蛋白质①②④高于21、略

【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中,a表示效应器,b表示传出神经;c表示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结构,e表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图乙表示突触结构,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图丙中,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神经中枢,④表示传出神经,⑤表示效应器。

【详解】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图乙表示突触结构,是图甲中的d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题干所述现象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3)据图分析,③表示神经中枢。刺激图丙中b点,因为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所以b点位于传入神经元上;又因为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则e;d、c都可以产生兴奋;兴奋在同一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所以a点也可以产生兴奋。

(4)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所以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突触的结构,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解析】①.感受器②.d③.细胞体膜或树突膜④.非条件⑤.高级中枢(大脑皮层)⑥.神经中枢⑦.a、c、d、e⑧.兴奋或抑制五、综合题(共4题,共20分)22、略

【分析】【分析】

分析示意图可知: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依赖于突触小泡的膜和突触前膜融合,体现膜的流动性;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元A)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详解】

(1)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元A)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根据题意分析;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加;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因此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从而造成毒品依赖。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内流;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受到抑制,导致多巴胺的释放量减少。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多巴胺释放增加,“奖赏”效应增强。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突触的结构以及突触处兴奋传递的特点,能够根据图示分析多巴胺引起人体验到欣快感的原因,并能够分析抑制性神经元对该过程发挥的作用。【解析】突触小泡受体增加减弱内流受到抑制减少多巴胺释放增加23、略

【分析】【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A为大脑皮层,B为垂体,C为胰岛A细胞,D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④为胰高血糖素。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各种感觉均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详解】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兴奋在传入神经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完成信号传递。

(2)人体各种感觉均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3)分析可知图中B为垂体;①②③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时,是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