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海岸地貌(解析版)_第1页
专题03-海岸地貌(解析版)_第2页
专题03-海岸地貌(解析版)_第3页
专题03-海岸地貌(解析版)_第4页
专题03-海岸地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海岸地貌【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高考甲卷【母题题文】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7-8题。7.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

)A.强烈的地震 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 D.汹涌的洪水8.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

)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7.C8.A【试题解析】7.图示区域海岸线由1890年到2010年向陆地退缩,说明受海水侵蚀作用强烈。其中1950到1970年间,海岸线退缩范围最广,变化最快,海水侵蚀作用最强。该地位于北美东南部,靠近热带海域,每年会发生多次飓风,飓风常形成风暴潮,对海岸线产生强烈的侵蚀和破坏作用,频率高,会使海岸线退缩快。地震、海啸出现频次较低,不是该海域海岸线退缩的主要原因,A、B错误;汹涌的洪水(河水)往往会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到海岸,使海岸线向海洋推进,D错误。故选C。8.百年来海岸线不断退缩,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说明其与外海并未直接连通,而是受海岸线与海岸沙漠隔离,使其几乎没有受到海浪的侵蚀,①正确。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而甲水域岸线弯曲,进一步说明甲水域长期受海岸和海岸沙漠的隔离,与外海分隔开来,形成陆地上的一个湖泊,②正确。据所学可知,海湾是三面环陆一面连接海域的海洋,湖泊是地表相对封闭的天然洼池(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故甲水域有无河流注入、水域形态与其是湖泊还是海湾关系不大,③④错误。综合起来,A正确,BCD错误,故选A。【命题意图】图像是地理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图析理是地理学科分析问题的重要手段。区域图选定的范围是地理命题中最基本的框景。本题组的题图恰到好处地框出了近似平行的不同年代的海岸线和半圆形相对稳定的潟湖,信息充分,舍弃了较多无效冗余。平行移动的海岸线与相对稳定的潟湖逐步接近,一动一静,奔赴与守望共存,仿佛是在风浪等动力的媒介下流露出愉悦、诉说着相思。按景设框更多讲究的是框对景的协调与契合,如此默契的情境,能振奋考生追逐梦想的信念,积蓄解题的能量和勇气。本题组根据某区域百余年来海岸线变化创设学习探索情境,考查学生利用科学证据判断历史上海岸线变化的特点与原因,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命题方向】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形成原因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包括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等。【得分要点】【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母题题文】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答案】(1)海平面上升,消融区陆面上升。冰盖消融期,海平面上升幅度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冰盖消融后,陆面上升幅度超过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2)甲地位于基岩海岸,冰盖覆盖时,岩层受压导致陆面下沉,冰盖消融后,岩层承压减轻,岩层形变缓慢恢复,使得陆面上升;甲站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导致甲站陆面抬升。(3)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加速冰川消融和海水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密西西比河流域内水利设施拦水拦沙,导致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陆地推进。(4)甲站区域位于太平洋北岸,海平面下降,海岸线向南移动,由于基岩海岸陡峭,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区域南侧临海,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三角洲地势平缓,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试题解析】(1)先指出海平面和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冰盖消融,冰川融水进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上升;由材料可知,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可推测消融区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导致陆面上升。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随着海面和陆面的变化而变化,当冰盖消融快,大量冰川融水流入海洋,则海平面上升幅度快,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当冰盖消融完毕,冰川融水减少,陆面上升幅度超过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2)从海陆位置看,甲站位于基岩海岸,结合材料可知,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可推测消融区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导致陆面上升;从板块位置看,甲站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运动导致地壳抬升,使得甲站陆面抬升。(3)由图可知,乙站所在区域海平面上升,从人类活动角度入手分析,如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乙站位于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流域内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导致河口三角洲泥沙来源减少,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陆地推进。(4)由材料可知,甲站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由图可知,甲地海平面下降,可推测甲地海岸线向南移动,基岩海岸较陡峭,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由图可知,乙地海平面上升,故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河口三角洲地势平缓,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命题意图】本题通过对不同地点海岸线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进行描述、概括和比较,引导学生突破“气候变暖必然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思维定势。全球尺度的海平面升降,区域尺度的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都能改变海岸线的位置。试题曲径通幽,设置重重障景,先引导考生整理陆面垂直变化和海岸线水平变化的一般规律,再通过图像资料要求分别对两个不同站点的变化做出合理解释,最终回归基本规律,从不同地点的海平面高度变化推导海岸线水平变化。【命题方向】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形成原因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包括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等。【得分要点】一、单选题(2022·湖北·襄阳四中模拟预测)黄河入海口西北侧某海域(下左图)以淤泥质海岸为主。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的共同影响下,该海域冲淤变化显著,但海岸线稳定。某科研团队对该海域冲淤变化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下右图为1976-2014年研究区内5m和10m等深线包络面积(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面积)变化示意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研究区域内5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变化最小的时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2.1976-2014年,研究区近岸海域(

)A.持续淤积 B.持续侵蚀 C.先淤积后侵蚀 D.先侵蚀后淤积3.据图推测2002-2014年黄河流域(

)①降水量减少②水库泄洪量增加③森林覆盖率增加

④耕地面积增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B2.C3.A【解析】1.图中5m等深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5m等深线包络面积与海岸线间距离呈正相关,图示4个时段包络面积的变化可直接反映与海岸距离的变化。1976年的包络面积为60km2,1986年的包络面积为110km2,1996年的包络面积为115km2,2002年的包络面积为110km2,2014年的包络面积为70km2,结合①②③④时段所跨的年份数,即可求出②时段,区域内5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变化最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2.据图可知,1976—2014年,研究区近岸海域5m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面积呈现由小到大再变小的变化趋势,说明5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经历了由近到远再到近的过程,5m等深线距海岸的距离由近到远,说明海岸附近淤积加重,海水变浅,据此可推测研究区近岸海域先淤积变浅、后侵蚀变深,C正确,ABD错误。故选C。3.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02-2014年,研究区近岸海域5m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面积呈现由大到小的变化特点,说明该海域5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减小,泥沙淤积减少,侵蚀加剧,进而可推测黄河口入海泥沙量减少,最可能是流域森林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减少,流域降水减少,流量减少,到达入海口的泥沙来源减少,而耕地面积增加,不合理地开垦耕地会导致水土流失量增加,黄河口入海泥沙量应增多,水库水库泄洪量增加,黄河口入海泥沙量也会增多,研究区近岸海域应该变浅,5m等深线包络面积应增大,综上可知,①③对,②④错,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22·江西师大附中三模)近2000年来,长江入海口的海岸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南岸边滩不断推展,北岸沙岛逐渐并岸,最终形成了现在的长江口地貌。下图所示长江口的历史变迁。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4.北岸沙岛并岸最早的可能是(

)A.瓜洲 B.马驮沙 C.常阴沙 D.启东诸沙5.根据图中海岸线变化可以推出(

)A.上海所在地形成于10世纪后 B.崇明岛形成晚于上海C.长江中上游土地开发强度增大 D.海岸线东扩变化趋缓6.随着汇入径流泥沙增多,未来十年长江(

)A.河口北扩 B.河口束窄 C.河口西退 D.河口扩展【答案】4.A5.C6.B【解析】4.由图中可知距今2000---3000年前海岸线是图中形成最早的海岸线,而瓜州沙洲距今2000---3000年前海岸线最近,故应是最早与长江北岸并岸最早的沙洲。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5.根据图中海岸线变化可以推出上海所在地形成于10世纪前,故A错误;崇明岛形成于10世纪前,和上海形成的时间大致相同,故B错误;由图可知海岸线向东推进的速度变快,说明长江入海口的泥沙增多,长江中上游土地的开发强度增大。故C正确D错误。故答案选C。6.随着汇入径流泥沙增多,泥沙在河口推积使河口变窄,河口向东进,故B正确CD错误;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水向南岸偏,河口有可能南扩。故A错误。故答案选B。二、综合题7.(2022·天津河东·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大陆自然海岸线漫长,类型分为淤泥质岸线、砂砾质岸线、生物岸线、基岩质岸线等。淤泥质岸线是几类岸线中长度最长的一类,主要分布在辽宁东部沿海、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等岸段。淤泥质海岸岸线曲度小、潮间带坡度平缓,人类可通过填海造地、围垦养殖、建造港口等工程,在海湾中淤积出更多的土地,因其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在几类岸线中长度急剧减少。伴随着自然岸线被开发为人工岸线,岸线呈现出平直化、单一化与硬质化现象。贝壳堤指海岸带淤泥质海岸平原上由海生贝壳碎屑和细沙、粉沙组成的一种滨岸堤。它的发展反映了一个具有粉沙底质、水清而成,以波浪潮汐作用为主的有利于贝类生长的海湾环境。我国自天津附近东至海边的沙泥质平原上有四条很长的贝壳堤,沿着同渤海湾现代海岸大体一致的方向自北而南分布。每一道贝壳堤都代表了过去的一道古海岸线,它们共同见证了渤海湾西岸沧海桑田的过程。遗憾的是,这些断续绵延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贝壳堤,如今差不多已被破坏殆尽了。(1)淤泥质海岸和基岩质海岸在地貌上是不同的。说出基岩质海岸的两种地貌类型。(2)贝壳堤的形成是哪种地质作用造成的。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迁,海岸线发生了哪些变化。(3)指出淤泥质海岸线急剧缩减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淤泥质海岸线的合理建议。(4)请指出保护好、利用好贝壳堤的意义。【答案】(1)海蚀崖海蚀柱等。(2)堆积作用;海岸线发生了海退(海岸线后退)。(3)迁徙的候鸟无法在潮间带觅食,破坏海岸生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了海岸生态的脆弱性,净化能力降低(污染加剧);自然资源供给能力减弱;内海面积缩小。设立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严禁围垦和填海;加强政府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统筹计划,提前制定合理开发方案。(4)是极为珍贵的地质景观;它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见证了我们祖先的活动范围数千年来从山区向海洋扩张的发展历程。(贝壳堤是珍贵的海洋自然遗迹,真实地记录了沧海变桑田的过程;对研究古地理、古气候、海洋生态、海陆变迁等多学科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罕见的不可再生性资源。)【解析】本题以贝壳堤为材料,涉及海岸地貌、生态保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基岩质海岸主要以海蚀地貌为主,主要有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拱桥等。(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贝壳堤是由于海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区5000年来贝壳堤的位置向海洋方向推进,说明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发生了后退。(3)淤泥质海岸是原始的海岸,是潮汐影响的潮间带,伴随着自然岸线被开发为人工岸线,岸线呈现出平直化、单一化与硬质化现象。导致迁徙的候鸟无法在潮间带觅食,破坏海岸生物栖息地,是附近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改造成人工岸线,加剧了海岸生态的脆弱性,净化能力降低,海洋污染加重;破坏自然岸线,使海洋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力减弱,捕获量减小;内海面积缩小等。合理建议:出台政策和法规,依法设立保护区或扩大保护区范围,在保护区内禁止围垦和填海,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政府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专业的管理队伍,加强监管;对围填海规划进行评估,严格执行审批制度,逐步恢复自然生态;加强统筹计划,制定合理开发方案,防止过渡房地产开发和旅游开发,加强生态保护力度。(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贝壳堤是独特的地质景观,是海洋自然印记,极为珍贵;贝壳堤代表了过去的古海岸线,贝壳堤的变化,见证了渤海湾沧海桑田的变化,对于研究古代海洋沿岸地区气候、海洋生态、海陆变迁、地壳运动等都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贝壳堤是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形成的,属于罕见的不可再生资源。8.(2022·江西抚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入海口陆海作用强烈,海岸线变迁明显。下图为黄河入海口海岸线变迁略图。甲处曾经有黄河岔流入海,1970年因改道而消失。(1)分析1970年后甲处海域附近海岸线后退的原因。(2)说明防止甲处海域附近海岸线继续后退的有效措施。【答案】(1)入海泥沙消失,遭到海浪侵蚀作用。(2)引黄河水在甲海域附近入海,修建防浪堤,保护近海植被【解析】(1)观察图中信息可知,甲1970年海岸线靠前,而2020年海岸线后退,主要是曾经有黄河岔流入海,带来大量泥沙沉积,但是现在没有岔流入海,无泥沙补给,受到渤海中海浪的不断侵蚀,导致泥沙逐渐消失,海岸线后退。(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岸线退后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泥沙的补给和海浪的侵蚀,因此可以通过人工引黄河水在甲海域附近入海,带来泥沙沉积;且要修建堤坝,防止海浪侵蚀;进一步保护近海岸的植被,保证其涵养沙土的作用。9.(2022·安徽·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基岩海岸是海洋与陆地碰撞最激烈的地方,海水遇到坚硬的岩石山地后,激发了海浪非凡的塑造力:击岸浪对沿岸岸坡进行了机械性撞击和冲刷,产生海蚀作用,形成了海蚀崖、海蚀拱、海蚀柱等多姿多彩的海蚀地貌。材料二:左图为“不同时期我国大陆基岩岸海岸线长度分布情况及某地海蚀拱地貌图”。材料三:右图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变化图”。(1)指出我国基岩海岸的空间分布特点。(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大陆基岩海岸线长度变化的原因。(3)说明海浪对基岩海岸的侵蚀方式。(4)海蚀拱是基岩海岸上广泛发育的海蚀地貌。推测影响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答案】(1)杭州湾以北,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沿岸;杭州湾以南,分布在华东、华南沿海一带。(2)基岩海岸岸线曲折,岸坡陡峭,适合建深水码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显著,港口需求旺盛;大规模的港口建设缩短了基岩海岸线的长度;修堤围填、围海养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3)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压力;波浪携带的碎屑物质对海岸的磨蚀;海浪水体的冲击力对岩石产生强烈的冲刷破坏,形成冲蚀;海水对岩石的溶蚀。(4)波浪的强度、海岸的岩性、地质构造的特征、海岸原始地貌。【解析】本题以基岩海岸、海蚀地貌以及港口货物吞吐量变化图为材料,涉及海岸地貌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基岩海岸的空间分布特征描述从图中可看出以杭州湾为界,北方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宁半岛沿岸地区;南方分布在华东、华南一带沿岸地区。(2)从图中表格可知,我国大陆基岩海岸线长度在不断减少,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导致基岩海岸线变短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由于基岩海岸坡度陡,是深水港口的优良选址地,且基岩海岸海岸线曲折,岸坡陡峭,适合修建深水码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港口货物的吞吐量增加,港口的需求量不但增加,导致港口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占据的基岩海岸不断增加;人类围海造陆、修筑堤坝、围海养殖等活动导致基岩海岸线缩短。(3)海浪的侵蚀方式主要有岩缝中的空气受到海浪的压缩作用,会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侵蚀基岩海岸;海浪携带碎屑物质的磨蚀,导致基岩海岸受到的侵蚀加剧;海浪水体对岩石的冲蚀作用强烈,造成基岩海岸受到冲蚀;海水的溶蚀能力较强,能够对基岩海岸产生溶蚀作用等。(4)海蚀拱又称海蚀拱桥,其两侧受波浪的强烈冲蚀,形成海蚀洞。波浪继续作用,使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贯通,形似拱桥。因此其形成与海浪的强度、海岸的岩性、海岸原始地貌、地质构造的特征等有关。10.(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江苏是中国最大的滩涂省,如此大规模的滩涂来源于三条大河的贡献-长江、淮河和黄河。历史上大约1128-1855年,700多年间黄河夺淮河下游河道在江苏入海,所形成的三角洲向海洋推进了90多公里,使江苏新增土地15700多平方公里,江苏有近六分之一的土地是黄河夺淮入海造成的。1855年后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由山东入海。(1)据图描述江苏省近2000年来海岸线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2)在卫星图上看到,江苏省海岸有翠绿的麦田、金黄的稻浪,而在山东省境内的黄河三角洲却是一片盐碱地,请分析山东省境内盐碱地的形成原因。(3)试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