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押全国卷9—11题自然地理(二)地表形态的塑造从近几年各省高考来看,对地质地貌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大,而且通常难度也较大,而且生活经验联系非常少,因此整体得分率普遍不高。需要考生比较全面牢固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地貌一般是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判断区域的主要地表形态类型及特点,提升区域认知能力,结合具体区域的地貌特征,分析不同地貌类型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容,培养综合思维能力,观察区域地貌特征,调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主要地貌的形成过程。结合具体的案侧,探究主要的地貌发育与区域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因地制宜的角度重视人地协调观的途径。01地表形态的成因和类型典例1(2021·全国甲·高考真题)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1-3题。1.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2.图2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3.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A.岛屿众多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受暖流影响D.受东亚季风影响【答案】1.C2.A3.C1.珊瑚环礁的形成过程:首先,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长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潟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潟湖的环礁。读图观察可看出②是海底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④是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浅海岸边沉积形成岸礁;①是海平面下降,继续接受沉积,形成堡礁;③继续接受沉积,珊瑚礁变厚。ABD错误,C正确。故选C。2.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距海面25m以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应,反之,标志着海平面上升。图④首先是海平面上升,岛屿(地壳)下降,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海面以下25m以内的浅海岸边沉积;之后海平面下降,珊瑚礁出露海面。BCD错误,A正确。故选A。3.据材料可知,珊瑚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西太平洋北纬35海域地处中纬度,沿岸有暖流经过,提高了该海域的水温,能满足珊瑚生长的条件,所以分布有珊瑚礁,C正确;岛屿众多不是珊瑚礁形成的唯一条件,A错误;副热带高压主要影响降水,不是珊瑚礁的形成条件,B错误;北纬35以南海域也受东亚季风影响,D错误。故选C。典例2(2022·全国甲·高考真题)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4-5题。4.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
)A.强烈的地震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D.汹涌的洪水5.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
)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4.C5.A【解析】4.据图和材料可知,图示为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海岸线,由1890年到2010年逐渐向陆地退缩,说明受海水侵蚀作用强烈。其中1950到1970年间,海岸线退缩范围最广,变化最快,海水侵蚀作用最强。地震属内力作用,通常会引起地表形态起伏更大,对海岸线退缩的直接影响较小,A错误;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形成的破坏性海浪,会产生海水侵蚀,但其形成的频率较低,不是该海域海岸线退缩的主要原因,B错误;结合经纬度,该地位于北大西洋低纬度地区,靠近热带海域,每年会发生多次飓风,飓风除导致狂风、暴雨的危害以外,还会形成风暴潮,对海岸线产生强烈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因其频率较高,使海岸线退缩范围广,变化快,C正确;汹涌的洪水会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到海岸,使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与图示不符,D错误。故选C。5.百年来海岸线不断退缩,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说明其与外海并未直接连通,而是受海岸线与海岸沙漠隔离,使其几乎没有受到海浪的侵蚀,①正确。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而甲水域岸线弯曲,进一步说明甲水域长期受海岸和海岸沙漠的隔离,与外海分隔开来,形成陆地上的一个湖泊,②正确。据所学可知,海湾是三面环陆一面连接海域的海洋,湖泊是地表相对封闭的天然洼池(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故甲水域有无河流注入、水域形态与其是湖泊还是海湾关系不大,③④错误。综合起来,A正确,BCD错误,故选A。解题秘籍1.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使地表起伏不平)①水平运动:处于板块张裂处(生长边界)易形成断裂带或海洋,如红海、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处于板块碰撞挤压处(消亡边界)易形成山脉或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科迪勒拉山系、马里亚纳海沟;②垂直运动:常形成断块山、陡崖、盆地和平原、湖泊等,如华山、关中盆地(平原)、台湾海峡、贝加尔湖、兴凯湖;③岩浆活动(板块图):常见的有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黑龙江五大连池、长白山天池;④变质作用(过程如变质岩,不直接塑造地表形态)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使地表趋于平缓)02地表形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典例1(2023·山西太原·一模)若尔盖古湖(今若尔盖盆地)的消亡与黄河贯通,是青藏高原东部水文环境变化的转折点。图示意若尔盖盆地水系分布,甲地位于黄河左岸的二级阶地上,其沉积剖面记录了若尔盖湖、河环境演化的历史,是研究黄河溯源侵蚀切开若尔盖盆地的典型沉积证据。据此完成1-3小题。1.图中能反映古湖水外泄过程的沉积层是(
)A.风成沙层 B.古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C.古浅湖相沉积层 D.古深湖相沉积层2.古深湖相沉积层形成末期,该区域(
)A.温暖湿润 B.低温少雨 C.地壳稳定 D.炎热干燥3.古浅湖相沉积层形成时期,若尔盖盆地水系(
)A.转为内流水系 B.流域面积扩大 C.呈放射状分流 D.成为黄河源区【答案】1.C2.A3.D【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古浅湖相沉积层之前是古深湖相沉积层,说明之前湖泊水量较大,到了古浅湖相沉积层时期,湖泊水位降低,说明湖水外泄,所以图中能反映古湖水外泄过程的沉积层是古浅湖相沉积层,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2.古深湖相沉积层形成时,该地的水域面积较大,说明降水较多,高山冰雪融水量较大,说明该地较温暖,A正确,BD错误。古深湖相沉积层形成末期该地即将变为浅湖,说明可能地壳发生运动,地表水流失,C错误,故选A。3.古浅湖相沉积层形成时期,若尔盖盆地位于黄河的源区,D正确。黄河注入海洋,该地为外流水系,A错误。古浅湖相沉积层形成时期的流域面积比古深湖相沉积层的流域面积小,B错误。放射状为山地地形,该地为盆地地形,C错误。故选D。典例2(2023·河南·联考模拟)捷列克河是俄罗斯北高加索东部河流,源出大高加索山脉,注入里海,长623千米,流域面积4.32万平方千米,三角洲面积约4000平方千米。下图示意捷列克河水系。据此完成下面4-6小题。4.捷列克河主要的水文特点是(
)A.冬季枯水,夏季丰水 B.结冰期长,含沙量大C.水流湍急,河道曲折 D.水流平稳,河宽水深5.捷列克河河口三角洲水系分叉较多,主要原因是(
)A.径流丰富,冲刷力强,泥沙堆积 B.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排水不畅C.面积辽阔,落差较大,河流下泄 D.支流汇人,流量大增,宣泄不畅6.捷列克河开发利用的价值主要有(
)A.航运、发电 B.航运、灌溉 C.灌溉、发电 D.养殖、防洪【答案】4.A5.B6.C【解析】4.由材料可知,捷列克河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且夏季有冰雪融水补给,A项正确;该流域区三面环山,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且距里海较近,冬季气温较高,结冰期较短,B项错误;该河下游流经平原,应当是流速缓慢,C项错误;该该河下游流经平原,应当是流速缓慢,但因水量较小,河道并不宽阔,D项错误;故选A。5.冲刷力强,泥沙不易沉积,A项错误;捷列克河河口三角洲因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放慢,沉积严重,河床水位高,河水择路而行,形成多条分叉。B项正确;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C项错误;支流汇入,流量大,不代表就宣泄不畅。D项错误;故选B。6.捷列克河年径流量小,不利于航运,但干流流经平原地区,可用于灌溉水源;支流部分落差大,水能丰富,具有水电开发潜力,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解题秘籍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3.地形对自然带和农业的影响4.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分布平原多于山区,山区人口沿河谷分布。5.地形对聚落的影响6.地形对交通的影响03岩石圈物质循环典例1(2023·吉林·统考二模)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岩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岩石为片理构造 B.乙处岩石中可能找到鸟类化石C.丁处岩石为海相沉积 D.丙处岩石十分坚硬无法做建材2.关于图示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泥岩因为比较坚硬所以无岩浆侵入B.各地层未曾遭受过侵蚀故保存良好C.断层形成时间有可能为古生代晚期D.该地区曾经历过地壳的抬升与沉降【答案】1.C2.D【解析】1.由图例可知,甲处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片理结构是变质岩中最常见、最带有特征性的构造,A错误;鸟类化石要晚于恐龙化石,而乙地层形成早于含恐龙化石的地层,故乙地层不可能找到鸟类化石,B错误;丁处为石灰岩,石灰岩为海相沉积,C正确;坚硬的岩石,适合做建筑材料,D错误。故答案选C。2.泥岩覆盖于岩浆岩之上,是因为泥岩形成于岩浆岩之后,因而覆盖了岩浆岩,并不是泥岩比较坚硬,岩浆无法侵入,A错误;由图可知石灰岩上形成起伏不平的的侵蚀面,B错误;图中断层穿过了含恐龙化石的地层,而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含恐龙化石的地层形成的较晚,断层应是形成于该地层之后,恐龙形成于中生代,所以断层形成时间不可能为古生代晚期,C错误;石灰岩为海相沉积,而砂岩、泥岩为陆相沉积,图中海相沉积与陆相沉积交替分布,抬升时为陆相沉积,沉降时可能为海相沉积,说明该地区曾经历过地壳的抬升与沉降,D正确。故答案选D。典例2(2023·陕西渭南·统考一模)下图示意世界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3-4小题。3.图示区域(
)A.共有三个板块组成 B.丙岛因火山喷发而成C.乙处的生物资源丰富 D.丁为海拔较深的海岭4.甲一丁之间的地质作用和岩石,可能性较大的正确结论为(
)A.断层在丁形成之前形成 B.砂岩形成时深度比石灰岩大C.变质岩①和②成份相同 D.丙处沉积岩形成后岩浆侵入【答案】3.C4.D【解析】3.根据图中断层两侧岩层的对比,可知丙为大陆板块的一部分,为大陆岛,B错误;海洋生物多分布在大陆架上,光照充足,即乙处,C正确;丁地貌应为海沟,D错误。图中大陆岛的分布,结合丁为海沟,可推测为由两个板块碰撞所形成,A错误;故选C。4.丁为板块挤压产生,当挤压力过大使左侧岩石产生断层,故丁的形成应该在断层之前,A错误;砂岩粒径比石灰岩大,应该在河口附近的浅海中形成,石灰岩粒径小,在更深的静水中形成,B错误。变质岩①由石灰岩变质而成,②为粉沙岩变质形成,二者成分不相同,C错误;褶皱使所有沉积岩发生弯曲,故沉积岩形成都早于褶皱,岩浆侵入了褶皱,故所有沉积岩形成在前,岩浆侵入在后,D正确;故选D。解题秘籍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1)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期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岩浆岩(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流纹岩)(3)主要岩石类型:沉积岩(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变质岩(板岩、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玉石翡翠)考前预测(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北大河发源于祁连山北坡,中游河段发育了系列古河道,古河道1、2、3分别在距今(以1950年为基准)7471年、7434年、5706年被遗弃。研究发现,图中河道变迁与金塔南山地壳活动和区域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古河道3沉积物粒径大于古河道2。下图示意古河道变迁。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1.图中甲处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A.“V”形河谷 B.槽形河谷 C.洪积扇 D.三角洲2.推测该区域地壳活动最剧烈的时期是(
)A.古河道1遗弃至古河道2遗弃 B.古河道1形成期间C.古河道2遗弃至古河道3遗弃 D.现代河道形成期间3.与古河道2相比,古河道3河流存在时期气候特征为(
)A.冷干 B.暖干 C.冷湿 D.暖湿【答案】1.A2.A3.D【解析】1.读图可知,甲处河流流经金塔南山山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形成“V”形河谷,A正确;槽型河谷形成于河流中下游平原,B错误;洪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C错误;三角洲形成于河口,D错误。故选A。2.根据材料可知,图中河道变迁与金塔南山地壳活动密切相关,古河道1遗弃(距今7471年)至古河道2遗弃(距今7434年)只经过了37年,说明期间地壳活动剧烈,A正确;古河道1形成期间河道位置较为稳定,说明期间地壳活动不剧烈,B错误;古河道2遗弃(距今7434年)至古河道3遗弃(距今5706年)经过了1728年,历时长,说明期间地壳活动不剧烈,C错误;现代河道形成期间河道位置较为稳定,说明期间地壳活动不剧烈,D错误。故选A。3.古河道3沉积物粒径大于古河道2,说明古河道3河流存在时期河流更大,河流搬运能力更强,气候暖湿,河流的流量会更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23·贵州毕节·统考二模)在冰川的末端,由冰川运动携带的砂石因冰川融化会在冰舌前缘与侧面持续堆积、增高,逐渐形成一条弧形垄岗状地貌一冰碛垄。如图为青藏高原某地区不同年代冰碛垄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6小题。4.关于图中冰碛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其堆积物磨圆度好,分选度高 B.早于24.4万年前的可能已受外力侵蚀C.距今约1万年的形态最完整 D.其凸向与冰川运动方向一致5.对图示时期该区域多数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 B.流量持续增大C.流程总体变长 D.有凌汛现象6.在任一高大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
)A.气候持续稳定 B.气候逐渐变暖 C.气候逐渐变冷 D.气温反复升降【答案】4.A5.C6.A【解析】4.冰碛垄为冰川沉积物,岩石多棱角,不具有分选性,A错误,符合题意;据图可知,再早于24.4万年前冰碛垄就已经形成,所以早于24.4万年前的可能已受外力侵蚀,B正确,不符合题意;据图可知,距今约1万年的的冰碛垄的范围最大,形态最完整,C正确,不符合题意;冰碛垄为冰川沉积物,其凸向与冰川运动方向一致,D正确,不符合题意。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选A。5.图示时期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古河道显现,所以河流的流程总体变长,C正确;无法判断河流流向,所以无法判断有凌汛现象,AD错误;随着冰川融化减少,河流流量将会减少,B错误。故选C。6.一个高大冰碛垄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该时期内冰川在同一区域融化后冰碛物大致在同一位置堆积而形成,因此在任一高大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气候持续稳定,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23·云南丽江·统考一模)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故当河湾侧蚀较慢时,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不断加高,当河湾侧蚀加快后,凸岸边滩迅速淤长。若侧蚀再度减缓,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该过程反复进行,便形成完整的迂回扇。下图为迂回扇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7-8小题。7.在迂回扇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导致河流长度增加、弯曲度变大②河流沙坝之间沼泽、洼地增多③图中沙坝的形成时间顺序是4→3→2→1④河流纵比降变小,流速变慢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8.迂回扇形成过程中河流凹岸地区发生坍塌的规律是(
)A.匀速坍塌 B.间歇坍塌 C.减速坍塌 D.加速坍塌【答案】7.A8.B【解析】7.在迂回扇形成过程中,河流长度增加、弯曲度变大,①正确;河道弯曲处,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因流速减缓导致排水不畅,河流沙坝之间沼泽、洼地增多,②正确;迂回扇形成过程中河流弯曲度变大,结合材料“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可知,图中沙坝的形成时间顺序是数字增大顺序,③错误;河道变长,河流纵比降变小,流速变慢,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②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8.由材料“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故迂回扇形成过程中河流凹岸地区发生坍塌的规律是间歇坍塌,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3·安徽·联考模拟)白土溪地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流域内以第四纪沉积岩为主。下图示意白土溪某断面地质状况。该河段河流侧向迁移,且河流东岸的侵蚀量大于西岸的堆积量。据此完成下面9-10小题。9.植物和根系碎片形成后经历了(
)A.地壳下陷—流水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地壳下陷—流水侵蚀—地壳抬升—流水堆积C.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地壳下陷流水堆积 D.地壳抬升—流水堆积—地壳下陷—流水侵蚀10.河流东岸的侵蚀量大于西岸的堆积量,可能会使(
)A.该河段西侧河底下切 B.该河段泥沙淤积严重C.下游河段堆积作用增强 D.下游泥沙淤积减少【答案】9.A10.C【解析】9.据图可知,植物和根系碎片之上为淤泥质沙和沙质,可以推测植物和根系碎片形成后首先经历了地壳下陷,使地势变得低洼,然后开始接受流水的堆积,形成淤泥质沙和沙质。之后地壳发生抬升,地势变高,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现在的地貌,A符合题意,故选A。10.根据材料可知,河流东岸的侵蚀量大于西岸的堆积量,该河段西侧以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而下切属于侵蚀作用的一种,A错误。河流东岸的侵蚀量大于西岸的堆积量,表明大量侵蚀物没有在该河段沉积,而是随流水被搬运至下游,该河段泥沙淤积较轻,下游泥沙淤积增多,BD错误。河流越往下游,下切侵蚀越弱,侧向侵蚀和沉积作用越显著,导致下游泥沙淤积增多,C正确。故选C。(2023·安徽合肥·一模)“潮汐树”是潮水在上涨、回落过程中对海滩侵蚀形成的一种潮间带地貌。从天空俯瞰,一条条潮沟犹如生长在潮间带上的参天大树,主干朝向大海,枝杈朝向陆地。下图是2022年10月14日某摄影爱好者在钱塘江入海口拍摄的“潮汐树”照片。据此完成下面11-12小题。11.图中“潮汐树”所在的海滩属于(
)A.流水侵蚀地貌 B.流水堆积地貌 C.海水侵蚀地貌 D.海水堆积地貌12.对图中“潮汐树”潮沟的形成解释合理的是(
)A.涨潮水流速度慢,侵蚀作用强 B.涨潮水流速度慢,堆积作用强C.退潮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 D.退潮水流速度快,堆积作用强【答案】11.D12.C【解析】11.仔细审题可知,本题是问“潮汐树”所在的海滩属于什么地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滩为海水堆积作用形成,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根据材料“潮汐树”是潮水在上涨、回落过程中对海滩侵蚀形成的一种潮间带地貌。可知潮沟的形成以侵蚀作用为主,BD错误;涨潮水流速度慢,侵蚀作用弱,A错误;退潮时,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形成潮沟,C正确。故选C。(2023·安徽淮南·统考一模)土林是一种在河湖相土状堆积物上发育形成,由一系列土柱、土台、土岭等组成的地貌。大同盆地的土林地貌以土林发育典型,土林物质来源多样,且土林位于地平线以下而闻名,土林中植被稀少,低矮草本植物可将土林顶部的土体固结在一起,但特有灌木——树梅却枝叶繁茂,根系发达,对土林形成和消亡起重要作用。读“大同盆地位置示意图”(下列左图)和“土林地貌景观图”(下列右图)。据此完成下面13-15小题。13.分析大同土林土状堆积物可能来源于(
)①风力搬运的尘土②河湖携带的泥沙③火山喷发的火山灰④冰川搬运的冰碛物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4.特有灌木——树梅对土林形成和消亡起重要作用,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树梅枝叶繁茂,拦截雨水减少暴雨冲刷,加快土林形成和消亡B.树梅枝叶繁茂,拦截雨水减少暴雨冲刷,抑制土林的形成消亡C.土林发育早期,树梅发达的根系加快风化侵蚀,促进土林形成D.土林发育后期,树梅的根系加快风化侵蚀崩塌,加速土林消亡15.大同土林地貌景观有极高的科研和旅游价值,下列保护土林的措施切实可行是(
)①土林外围,修筑分流渠,减少区域汇流对土林冲刷②增加树梅覆盖率,减少对土林冲刷③适度控制灌木植被生长,增加草本植被覆盖率④对土林和土台砌石加固,减少风化侵蚀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13.C14.A15.D【解析】13.由材料可知,土林是一种由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塑造的如塔如林的地貌,大同盆地是我国土林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读图可知,大同北部为内蒙古高原,冬季风(西北风)带来的尘土颗粒在此沉积,为土林提供物质来源,①正确;土林离河湖较近,河湖水挟带的泥沙为土林提供物质来源,②正确;读图可知,盆地内有火山分布,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等沉积,成为土林的物质来源等,③正确;周围地区没有冰川分布,没有冰川搬运的冰碛物,④错误。故选C。14.由材料可知,树梅为灌木,枝叶繁茂,根系发达,树冠可以拦截降水,减少暴雨对土林顶部的冲刷,抑制土林的形成和消亡,A符合题意,B不合题意;树梅根系发达,发达的根系加速土林的生物风化,植被可以增加下渗,从而促进雨水下渗,侵蚀土层并使土层崩解,因此会促进土林的消亡,所以在土林发育早期,树梅促使新土林形成,C不合题意;在土林发育后期,树梅加速旧土林的消亡,D不合题意。故选A。15.土林的发育过程中流水以及风力的侵蚀搬运作用以及植被发挥了很大作用,所以为保护土林,可以在土林外围地带构筑汇流渠,减少区域汇流对土林的冲刷,①正确;增加树梅覆盖率,树梅会促进土林的消亡,②错误;人为控制灌木植被的生长,提高草本植被的覆盖率,减缓其风化速度,③正确;对土林和土台砌石加固,会破坏土林景观,④错误。故选D。(2023·河南开封·统考二模)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甲、乙、丙三处的海拔和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地面至地下岩层的垂直距离)。据此完成下面16-17小题。16.该山最有可能位于(
)A.上海 B.福建 C.青海 D.西藏17.该地质构造通常被用来(
)A.勘探油气资源 B.开展滑雪运动 C.寻找地下水源 D.研究岩溶地貌【答案】16.B17.C【解析】16.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该山的海拔在700左右,属于山地地形,由于上海整体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以平原丘陵为主,所以该山不太可能位于上海,A错误。由于青海与西藏地区整体海拔较高,而该山的海拔相对较低,所以该山不太可能位于青海与西藏,CD错误。福建地区以山地地貌为主,所以该山可能位于福建地区,因此该山最有可能位于福建,B正确,故选B。17.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该山地甲、乙、丙三处的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从甲到丙为先增加后减小,所以同一沉积岩层的海拔从甲到丙先减小后增加,因此可以判断出该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结构有利于储水,所以该地质构造通常被用来寻找地下水源,C正确。背斜结构有利于储存油气,A错误。滑雪运动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与地质构造关系较小,B错误。岩溶地貌主要受岩层性质以及降水因素影响,与地质构造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C。(2023·河南濮阳·统考一模)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考察发现,在苏必利尔湖东南部堆积有许多来自湖底的岩石。图为苏必利尔湖地质构造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18-19小题。18.形成苏必利尔湖湖盆的地质作用有(
)①冰川侵蚀作用②垂直断裂下沉③冰碛堰塞作用④水平挤压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9.在苏必利尔湖东南部堆积有许多来自湖底的岩石,说明(
)A.湖底岩层比较松软 B.流水侵蚀搬运较弱C.火山熔岩流动较远 D.冰川向西北方移动【答案】18.D19.A【解析】18.读图可知苏必利尔湖湖盆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向斜盆地,是地壳岩层受水平挤压作用形成的向斜构造盆地,湖盆处没有断层存在,②错,④对;后在第四纪冰期时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大湖盆,①对;湖盆的岩层分选性强,不会是冰碛堰塞作用形成湖,③错误;排除ABC,故选D。19.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必利尔湖东南部堆积有许多来自湖底的岩石,说明湖底岩层较为松软,利于侵蚀、搬运、堆积,且湖水侵蚀搬运作用强,A正确,B错误;该地无火山活动,C错误;堆积在东南,说明搬运湖底岩石的动力来自西北方向,D错误;故选A。(2023·山西晋中·统考模拟)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地壳隆升是河流下切形成河流阶地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化通过直接或间接改变河流径流流量来影响河流阶地的形成。阶地出露的基岩及其上覆的沉积物是反映该地构造隆升等变化的良好记录。下图示意阴山山脉西段东部、中部、西部的四级(T1、T2、T3、T4)河流阶地形成发育过程。据此完成下面20-22小题。20.T1~T4最先形成的是()A.T1 B.T2 C.T3 D.T421.推测在任一阶地开始形成之前该区域(
)A.地壳持续抬升 B.气候冷干 C.河流流量增大 D.河流下切22.阶地基岩出露厚度最大的阶地是(
)A.西部T2 B.中部T3 C.东部T4 D.中部T4【答案】20.D21.B22.D【解析】20.河流阶地是由地壳隆升与河流下切共同作用形成。图中纵坐标代表阶地距河面的高度,横坐标代表阶地形成的年代。读图可知T4阶地距河面最高,且形成年代最老。故选D。21.据材料可知,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的地形。如果河流水量较大,原来河谷底部会全被河水覆盖,不能出露地表,不利于阶地的发育。气候寒冷时,河流水量较小,河床底部容易出露地表,再加上地壳的隆升,河流下切,利于阶地的形成。故选B。22.图中实线代表河流沉积的相对高度,虚线代表河流下切的相对高度,用各时段河流下切的相对高度减去河流沉积的相对高度即为阶地基岩出露厚度。经计算可知,中部T4阶地基岩出露厚度最大。故选D。(2023·河南五市·联考一模)表碛覆盖型冰川又称“脏冰川”,是中国西部分布较为广泛的冰川类型,其典型特征是冰川消融区部分或全部覆盖了一层厚度不一的表碛。表碛厚度及其空间分布对下覆冰川的消融过程影响显著,也深刻影响着冰川流域径流的形成与变化过程。下图是青藏高原东南部海螺沟冰川区表碛厚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据此回答23-25小题。23.海螺沟冰川表碛厚度(
)A.消融区上部较薄 B.海拔越低越厚 C.冰川末端最薄 D.由两侧向中间逐渐增厚24.下列关于表碛对冰川消融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表碛薄,加速消融
②表碛薄,抑制消融
③表碛厚,加速消融
④表碛厚,抑制消融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5.影响表碛在冰川区积累的最主要因素是(
)A.冰川运动速度 B.陡坡的分布 C.冰川规模大小 D.冰川区温度【答案】23.A24.C25.B【解析】23.读图可知,同一海拔表碛厚度不一,但消融区上部(海拔较高处)表碛相对较薄,A正确。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表碛厚度呈增加趋势,但并不是海拔越低表碛越厚,B错误;冰川末端最厚,C错误;由两侧向中间厚度的变化,根据材料信息不能判断,D错误;故选A。24.与冰雪表面相比,表碛物反射率较低,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增温较快,从而造成冰川融化速度较快,①正确。表碛物是岩石碎屑等杂质,导热性差,达到一定厚度后,随着厚度增加,热量从表面向下传导的难度增加,冰川受热减少,融化速度减慢,④正确。故选C。25.冰川运动速度与表碛在冰川区的积累无关,A错误;陡坡在冰川流域分布越广,通过冻融作用、冰雪崩等使得陡坡上的岩屑物质崩落至冰川表面或进入冰川内部的越多。表碛在冰川区积累后随冰川一起向下游运动,从而在不同海拔高度堆积,形成厚度不一的表碛层,B正确;冰川规模大小与表碛在冰川区的积累无关,C错误;表碛在冰川区积累的会影响冰川区的温度,冰川区的温度不能影响表碛在冰川区的积累,D错误;故选B。(2023·四川泸州·统考一模)青藏高原上的普若岗日冰原由于冰川规模巨大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和关键区域。普若岗日冰原毗邻地区分布有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但其面积、密度相对较小。下图示意普若岗日冰原毗邻地区地貌分布。据此完成下面26-28小题。26.该区域主要的盛行风向是(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北风 D.偏南风27.推测普若岗日冰原西侧沙丘沙源主要来源于(
)①戈壁滩②冰蚀物③河漫滩④冰碛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8.普若岗日冰原西侧沙丘面积、密度相对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弱 B.地形平坦 C.植被阻挡 D.沙源供给不足【答案】26.B27.C28.D【解析】26.新月型沙丘的风向判断,风主要从较平缓的一侧项较陡峭的一侧。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区域内的沙丘凸出的一侧,即缓坡在西侧,凹的一侧在东侧,即陡坡在东侧,即该区域的主要盛行风向是偏西风,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27.根据题意,该区域位于普若岗日冰原西侧,周围是山地。普若岗日冰原西侧沙丘处盛行风向是偏西风,该处沙丘面积和密度都相对较小,而周围存在大面积戈壁,说明该沙丘的主要沙源不是戈壁滩和西侧的令戈错河漫滩,①③错误。从沙丘位置和面积大小以及密度来看,该处沙丘的沙源主要是冰蚀、冰碛物质,②④正确。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28.该区域沙丘周围有大面积戈壁,西侧有湖泊,位于青藏高原冰原附近,风力强劲,A项错误。而主要的沙源是冰蚀、冰碛物质,说明该处为冰川地貌,地形不平坦,B项错误。该处气候较为寒冷,植被覆盖率低,C项错误。从沙源物质来看,该处沙丘面积和密度都较小的原因是沙源供给不足,D项正确。故选D。(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一模)2022年8月某日,正在黄土高原进行研学的某小组拍摄了一张瀑布的照片(瀑布高差为35米),并发现附近的山坡上有正在打造的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29-30小题。29.山峰与乙地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A.483米 B.533米 C.583米 D.685米30.光伏电站的位置位于(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29.C30.D【解析】29.读图可知,图中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100米,结合图中标注的海拔高度推断,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为900~1000米,图中乙地的海拔高度为300~400米,由乙地下游有一个35米高差的瀑布,则乙地海拔高度应为335~400米,则山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500~665米,因此最大高差可能为583,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30.结合材料信息判断,光伏电站应建在光照条件好的山坡。该地位于黄土高原,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和丙位于北坡,属于阴坡,光照条件较差,乙处不位于山坡,丁处位于南坡,属于阳坡,是光照条件良好的山坡,因此光伏电站的位置应位于丁地,D符合题意,排除ABC。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综合性非常强,所有与自然地理相关的知识点都可以从该角度进行考查,要求考生对自然地理知识点整体把握、提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是历年各考区的考查重点。常见考查角度:在选择题中常考自然带,和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在解答题中常考用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某种地理现象。知识点间的联系比较强,需要清晰掌握,还要兼具条理性。0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典例1(2021·全国乙·高考真题)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1-3题。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A.整体向北移动B.整体向南移动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2.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3.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B.目前基带气温高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D.冰期基带气温高【答案】1.D2.B3.D1.全球气温升高,苔原带南部植被会出现变化,亚欧大陆北部为海洋,苔原带无法向北延伸,苔原带面积缩小,D正确。2.亚欧大陆北部,受海洋的影响大,且气温低,湿度东西向差异小,植被差异小,B正确。东西向所处纬度基本相同,西岸受暖流影响气温高,东岸受寒流影响气温高,A错误。水分对植被生长影响大,C错误。亚欧大陆北部受高压控制,降水少,D错误。3.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一阴山一线。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冰期基带温度高,针叶林带以上温度高,不满足基地特有物种的生长条件,D正确。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有冰雪存在,温度低,AB错误。针叶林所处海拔高,冰期气温低,C错误。典例2(2023·四川宜宾·统考二模)地处云南省西北部高原的碧塔海流域从谷底到山顶依次发育了湖泊、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森林和灌草丛等高原景观,且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小。研究发现,1955~2005年间该流域的景观发生了明显的演变(下表)。据此完成下面4-6小题。表:碧塔海流域景观类型的面积变化情况年份景观类型及面积/hm²①②③④公路沼泽化草甸湖泊合计19551511.8216.948.39180.280.0064.78162.791945.0019741603.7013.488.3991.860.0064.78162.791945.0019811615.1011.788.3982.160.0064.78162.791945.0019941637.667.018.3964.370.0064.78162.791945.0020051646.615.958.3954.561.9264.78162.791945.004.影响该流域1955~2005年景观演变的主导因素是(
)A.土壤 B.降水 C.光照 D.气温5.表中代表森林景观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该流域森林景观的演变方向是森林分布(
)A.最低海拔和最高海拔都升高 B.最低海拔和最高海拔都降低C.最低海拔升高,最高海拔降低 D.最低海拔降低,最高海拔升高【答案】4.D5.A6.D【解析】4.土壤对湖泊、沼泽等景观变化的影响较小,A错误;1955~2005年,该流域受人为干扰较小,从表中看出湖泊、沼泽和沼泽化草甸等湿地面积没有变化,降水变化不明显,降水影响较小,B错误;光照变化不是主导因素,C错误;该流域森林、草甸、灌草丛等景观面积有增有减,演变的主导因素是气温,D正确。故选D。5.结合所学可知,碧塔海流域位于云南西北部高原,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一部分,森林面积大,而且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森林面积还在不断扩大;结合表中数据可知,景观①面积最大且不断增加,因此为森林。故选A。6.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表中看出森林以上高海拔地区灌草丛减少,森林分布上线上升;全球气候变暖,森林以下低海拔地区灌草丛、草甸范围整体缩小,森林向低海拔方向扩展,由此可知,森林分布的最低海拔降低,最高海拔升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解题秘籍1.把握整体性概念和表现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地形、土壤、岩石、生物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地理要素进行着物质能量交换,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3.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四大应用0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典例1(2023·贵州·统考模拟)纵向岭谷区以其南北发育的巨大山系和深切河谷,构成了世界范围内独特的高山峡谷景观,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下图示意部分纵向岭谷区。据此完成1-3问题。1.白马雪山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物种丰富程度较低,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纬度、坡向 B.水分、热量 C.光照、坡度 D.河流、土壤2.与无量山相比,高黎贡山(
)A.纬度较高,物种丰度程度较低 B.相对高度大,物种丰富程度较高C.距海较远,物种丰度程度较低 D.山地坡度小,物种丰富程度较高3.下列山地的主峰中,年昼长总时数最少的是(
)A.滑竹梁子 B.无量山 C.高黎贡山 D.白马雪山【答案】1.B2.B3.A【解析】1.白马雪山低海拔地区,由于地势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为干热河谷,且年降水量少,水分条件差,导致物种丰富程度低,而高海拔地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所以导致物种丰富程度低,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与无量山(3370米)相比,高黎贡山(5128米),地势更高,相对高度大,所以物种丰富程度较高,B正确;无量山和高黎贡山纬度相差不大,A错误;两地经度位置相似,C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山地坡度,D错误。故选B。3.由于地球是个球体,海拔高的地方,日出会相对提前,日落会相对推迟。滑竹梁子主峰海拔最低,年昼长总时数最少。故选A。典例2(2023·云南丽江·统考一模)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4-6各题。4.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5.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6.该区域可能位于(
)A.日本本州岛 B.澳大利亚大陆东部C.非洲马达加斯加岛 D.南美洲南部【答案】4.B5.C6.D【解析】4.读图可知,山脉西侧山麓植被是落叶林,说明是温带地区;温带季风气候的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不是荒漠;而图中山脉东侧山麓植被是荒漠,所以对应气候是温带荒漠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B正确。5.图中山脉西侧山麓植被是落叶林,而图中山脉东侧山麓植被是荒漠,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不同。同纬度山脉东西两侧太阳辐射差异小,A错误。山脉两侧大气环流相同,B错误。地形影响大气运动,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C正确。山脉东侧不受洋流影响也是因为地形导致,洋流不是根本影响因素,D错误。6.图中山脉西侧山麓植被是落叶林,可判断大陆西侧很可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四个选项中只有南美洲西侧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并且西侧有高山,所以D正确。解题秘籍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③看自然带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④看主导因素:热量。(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④看主导因素:水分。2.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1)判断南北半球:同类自然带分布上限南坡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如上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2)判断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上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3)判断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4)判定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3.雪线的应用(1)雪线指示迎背风坡(降水),受降水影响,迎风坡气温更低,雪线也较背风坡低。(2)雪线附近的植被带因气温影响,多为荒漠带。(3)实际山地0℃等温线受季节影响,夏高冬低。高山牧场季节转场,与0℃等温线的季节位移趋势一致。考前预测(2023·四川南充·统考二模)高山流石滩是高山地区植被生存的极限,为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植被通常保持独特的形状及生长特征,如植株匍匐贴地生长,地上部分紧贴地面丛生成半球状或莲座状突起;一生只开一次花,散播一次种实等。高山植被特有性高,同时演化出新物种的概率较高。近年来,随着人为干扰的加剧,很多植被进入濒危状态。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1.推测高山流石滩地区的气候特征为(
)A.干热 B.干冷 C.湿热 D.湿冷2.高山植物特有性高、同时演化出新物种的概率也较高。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山地区(
)A.高差大,垂直交流难 B.面积小,生存空间小C.距离远,水平交流难 D.积雪多,生长季极短3.对于处于濒危状态的高山流石滩植被,应该(
)A.自然演化B.人工培植C.异地引种D.异地移植【答案】1.B2.C3.A【解析】1.由材料可知高山流石滩是高山地区植被生存的极限,海拔高,气温低,排除AC;由“植株匍匐贴地生长,地上部分紧贴地面丛生成半球状或莲座状突起;一生只开一次花,散播一次种实”可知该地区水分条件不好,因此高山流石滩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干冷,排除C,故选B。2.高山地区,植被稀疏,植物彼此之间距离较远,植被单个生长演化,水平交流难度大,使得每个植被演化发展呈现不同的状态和方向,出现新物种的概率高,C正确;山地高差大,植被呈垂直分布,不同海拔的植物种类不同,垂直交流困难且演化概率低,排除A;高山地区面积小,生存空间小,积雪多,不利于植被生长,降低物种的演化概率,排除BD;故选C。3.由材料可知该地区物种处于濒危的原因是人为的干扰,因此为保护植被,应设立自然保护区,依靠自然演化,有效拯救濒危物种,故选D;人工培植、异地引种、异地移植不仅成本高,而且还会加剧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原有植被,排除BCD,故选A。(2023·安徽淮北·统考一模)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我国某省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据此完成下面4-6小题。4.该区域可能位于(
)A.海南 B.云南 C.湖南 D.江苏5.图中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高值区主要位于(
)A.阳坡 B.阴坡 C.山谷 D.山脊6.图中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高值区的形成主要得益于该地形部位(
)A.温度相对较低,土壤有机质分解较慢B.受台风影响大,植被易倾倒死亡腐烂C.水分条件较好,地表生物循环速度快 D.光合作用较强,植被在地表高大密集.【答案】4.A5.D6.B【解析】4.由材料可知,该省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最可能位于海南省,A正确;云南海拔略高,受台风影响较小,B错误;湖南、江苏不存在热带山地雨林,CD错误。故选A。5.据图可知,土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的点位基本在等高线向低值凸出处,是山峰延伸出来的长区域,即主要位于山脊,D正确,C错误;与坡向无关,AB错误。故选D。6.材料提到“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增加了土壤中有机碳含量,B正确;海南岛位于热带,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且图中区域的相对高差较小,与山谷相比,山脊的降水、光照、温度差异不大,ACD错误。故选B。(2023·安徽滁州·二模)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7-8小题。7.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8.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洋流【答案】7.B8.D【解析】7.图示区域显示是亚欧大陆的东岸自然带及其递变规律,呈现东西延伸南北更替,是以热量为基础,与水分条件共同作用形成的,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体现,该规律也就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没有体现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ACD错误。故选B。8.自然带P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它在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主要是受千岛寒流的影响,D正确;地形、大气环流、太阳辐射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C错误。故选D。(2023·安徽滁州·校考二模)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2021年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林芝附近的山地有雪豹活动。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9-10小题。9.据图中判断,川藏铁路沿线(
)A.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C.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D.所有河流均注入印度洋10.林芝附近的山地中,雪豹在迎风坡的活动范围比背风坡小,这是因为迎风坡(
)A.雪线低、林线低 B.雪线高、林线高 C.雪线低、林线高 D.雪线高、林线低【答案】9.B10.C【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川藏铁路沿线经过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A错误;川藏铁路沿线地势高差大,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B正确;川藏铁路沿线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处,C错误;川藏铁路东部河流注入太平洋,D错误。故选B。10.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由材料可知,“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林芝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热条件较好,所以雪线较低,林线较高,由此可知适合雪豹活动的范围相对背风坡较小,ABD项错误,C正确。故选C。(2023·安徽滁州·模拟)距今约800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发生大规模喷发,喷出的巨量火山浮石及火山灰毁灭性地破坏了长白山林线,迫使植被重新演替。目前长白山植被分布存在独特性,表现在不同坡向植被分布差异明显,且植被发育时间较短,植被带的稳定性较差。下图为长白山遥感影像图,下表示意长白山现今林线状况。据此完成下面11-13小题。坡向坡度地质基础林线以下林线以上北坡陡坡基岩岳桦苔原、岳桦上侵缓坡基岩岳桦苔原、岳桦上侵西、南坡陡坡基岩岳桦、苔原苔原缓坡火山灰岳桦、苔原苔原、小叶樟上侵东坡陡坡火山灰地衣、苔藓地衣、苔藓缓坡火山灰长白落叶松林地衣、苔藓11.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使各坡向火山灰和浮石的沉积厚度产生较大差异,其中沉积厚度最大的是(
)A.东坡 B.西坡 C.南坡 D.北坡12.长白山仅有一坡具有完整的植被垂直分布,依次呈现出甲—乙—亚高山岳桦林—苔原的植被变化,该坡向与甲、乙植被分别是(
)A.东坡,落叶松林,暗针叶林 B.西、南坡,常绿阔叶林,落叶松林C.北坡,暗针叶林,红松阔叶林 D.北坡,红松阔叶林,暗针叶林13.表中信息显示长白山出现了森林上侵苔原带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力增加 B.冬季风力减弱C.植被自然演替 D.冰雪融水增多【答案】11.A12.D13.C【解析】11.距今约800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发生大规模喷发,喷出的巨量火山浮石及火山灰毁灭性地破坏了长白山植被。由于受喷发倾角和强劲高空西北风影响,通过卫星遥感图及表格可知,各坡向火山灰的沉积厚度不同,东坡最厚,南坡和西坡次之,北坡最小。故选A。12.结合题干和表格信息可知,该坡有岳桦林,可排除东坡;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白山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排除B、C,故选D。13.由材料可知,因火山喷发破坏了长白山林线,迫使林线下移,但林线以上气候环境本身就支持森林生长,只是自然植被尚未演替生长到此,现在出现森林上侵苔原带即林线上移,其主要原因是植被的自然演替。故选C。(2023·安徽淮北·统考一模)干旱内陆区水资源的分布格局与开发利用直接决定了绿洲的大小和规模。高昌区绿洲位于天山南麓的洪积扇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农业绿洲。农业生产灌溉方式有坎儿井、水渠以及机电井提取地下水等,但区内差异显著。近年来,绿洲规模和空间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下图为2002-2016年高昌区绿洲格局变化。据此完成下面14-16小题。14.2002-2016年本区绿洲格局变化表现为(
)①西部坎儿井灌区明显收缩 ②西部坎儿井灌区显著扩张③东部联合灌区明显收缩 ④东部联合灌区显著扩张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5.研究表明,本区部分绿洲规模的扩大是其他绿洲收缩的原因之一,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局部绿洲规模的扩大,绿洲收缩区(
)A.年降水量减少 B.地下水位下降 C.地表水量减少 D.年蒸发量增大16.为实现绿洲区域间协调、可持续发展,本区(
)A.西部灌区扩大林草面积 B.东部灌区扩大灌溉农业C.应严禁开采地下水资源 D.东、西部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14.C15.B16.D【解析】14.结合图例由图可见,西部坎儿井灌区内有大量绿洲收缩区域,绿洲扩张区远少与收缩区,表现出明显的绿洲收缩大于扩张,①对,②错;东部联合灌区内只有西南方向出现一处绿洲收缩,区域中东部有大量绿洲扩张区域,表现出明显的绿洲扩张,③错,④对。综上可知,正确的为①④,ABD错,C对。故选C。15.由图可知,图示区域面积跨度并不大,区域内气候相对稳定。绿洲收缩区和扩张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差不大,收缩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不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年广东省汕尾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3年云南省楚雄自治州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2年甘肃省白银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4年海南省三亚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特殊类型乳腺癌》课件
- 2024年氨纶锦纶包覆丝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子宫肌瘤的护理》课件
- 2024版场地设备租赁合同协议
- 2024水电工程安装合同范本(含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3篇
- 福建省能化集团笔试题目
-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英语试卷
- 军事理论-综合版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国防大学
- 2024年时事政治热点题库200道含完整答案(必刷)
- 叉车日常使用状况点检记录表(日常检查记录)
- 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程序流程图(共1页)
- 三年级_上册牛津英语期末试卷
- 损伤容限设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PPT课件
- 水压式沼气池设计
- 巷道及采区车场设计
- 农村幼儿园如何合理利用本土资源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