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认识钟表(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77页例1、例2和第78页相关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二60分0
2、在感受用1分时间所做事情的活动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
3、在观察、认识钟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积极主动
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的多媒体课件(画面中设计有8
时8分的钟面)或图片.
2、实物钟面教具1个,每个学生1个实物时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多
媒体演示: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仪式场景。(场景中有一
个显示8时8分的钟面)
教师: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些什么?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
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老师简要介绍:这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
会开幕仪式的场面,在2007年8月8日晚8时8分,北京举办了盛大的奥运会倒计时
一周年庆祝大会,这是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日子,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重要
时刻。
教师:刚才我们从哪里知道开幕仪式是在8时8分进行的呢?(画面的钟面上)
教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面。板书:认识钟表。
二、依托学生经验,感知钟面
1、提问。
关于钟面,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2、观察钟面,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观察出示钟面。
(1)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秒针,(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板书:秒针)
引导学生看一看自己的钟面,指一指秒针是哪根。
(3)教师: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秒针外,还有些什么?(数字和格子)
(4)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及其关系。
3、分别说一说。
分针走1小格和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各是多少?
4、拨一拨,看一看,说一说。
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正好走了多少?(1圈)是多少小格?(60小格)
就是多少分?(60分)
思考讨论:1时等于多少分?
板书:1时二60分。
老师介绍:如何用字母表示时、分?(时可用字母h表示,分用min表示)并
引导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这些字母。
5、完成第76页的填空内容。
三、联系生活,构建1分的时间概念
1、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知道1分的时间有多长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学生分组活动1:
(1)1分大约从1能数到几?
(2)1分脉搏大约能跳多少次?
(3)1分大约呼吸多少下?
学生分组活动2:
(1)1分大约击掌多少次?
(2)1分大约跳多少下?
(3)1分大约写多少个字?
汇报交流活动情况。
四、活动拓展
(1)用1分(老师看时间)读一段话,看看读了多少个字。
(2)要求学生自学完成第78页第1题,读一首你喜欢的儿歌,看大约用了多
少时间。
五、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2课时认识钟表(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7〜78页例3、例4及相关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拨钟等活动,继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参与1时、1秒的活动,体会1时、1秒的长短,初步建构起1时、1秒
的时间观念。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探索1分等于60秒的形成过程。
4、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学习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各1个实物时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出示钟面。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说一说:1时等于多少分?
(1)汇报。课前教师布置同学们回去读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看看大约用
了多长时间。谁来汇报一下你读的是什么儿歌,用了几分?
(2)同学们感受了1分的长短,那1时有多长呢?
板书课题:1时有多长。
二、操作探索,建立1时的观念
教学例3。
(1)说•说:1时有多K?
我们上1节课是40分,加上课前和课后两个课间休息,时间就正好是1时。
(2)想一想,议一议:你知道生活中做哪些事情的时间大约是1时?
学生充分表述。
三、实践感知,建构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例4。
(1)教师:我们拍皮球1分大约拍60下,那由1下的时间大约是多少呢?用
什么时间单位恰当?
教师:计量比1分还短的时间常用秒作单位,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
(2)听一听,说一说。
①教师:大家安静后,听一听自己带来的时钟。
②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滴答声)
教师指出:“时钟滴答1次是1秒。”
(3)看一看,议一议。
教师:秒针在钟面上走1小格就是1秒。
分组观察钟面:
①秒针走1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②当秒针走1圈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走了多少格?
思考: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板书:1分二60秒。
教师:秒可用s表示。请学生跟读字母s,并书写。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时候要用到秒作单位?
四、课堂练习,实践体验
(1)完成教科书第79页第3题,填一填。
(2)户外活动,完成第78页第2题,走10步大约用了几秒?
(3)请同学们课后用1时帮助妈妈做家务,看看1时能做多少家务活,或向
大人了解1时大约能走多长的路,小汽车大约能行驶多远。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3课时认识钟表(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9页的例5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几时几分,掌握几时几分的两种书写方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我们早上是儿时到学校的?
学生齐声答道:8时。(出示可以拨动指针的钟)
教师:8时在钟面上怎么拨?(在学生说的同时拨动指针)
学生:时针指到8,分针指着12。
教师:那看看我现在拨出的是几时呢?(拨动指针到4时半)
学生们大声答道:4时30分(4时半)。
教师:(再拨指针到大约7时)这个是几时呢?
学生高声答道:大约7时。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几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我拨的是几时呢?(拨动指针到2时55分)
学生:这大约3时。
教师:对!这个时间我们可以说成是大约3时,但是今天我们要有个小小的
约定,大家都不说“大约”。那这个时间是儿时呢?和你同桌的伙伴商量一下,
怎么说这个时间呢?
同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1:3时不到。
学生2:2时多很多。
教师:能再具体一点吗?3时不到,差多少才到呢?2时多很多,是多了多少
呢?
学生3:分针走了1大格就是5分,现在分针指着11,从刚才的2时到现在分针
就走了11大格,也就是走过了55分。所以可以说是2时55分。
学生4:分针再走5小格就到3时了,1小格就是1分,5小格就是5分,所以是3
时还差5分。
学生5:分针指到6时就是半时,也就是30分,分针从6到11,分针走了5个大
格,5个5分就是25分,30分加25分就是55分,所以就是2时55分。……
2、活动巩固。
(1)教师拨(几时几分),学生观察回答是几时几分,并说一说是怎样思
考的。
(2)同组的同学互相在钟面上拨(几时几分),互相说一说是几时几分。
3、时间的写法。
教师:我们今天认识的儿时儿分怎样书写呢?例如:2时55分。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合教师拨的时间2M55分说一说)。
教师示范:2时55分,2:55,并说明意思。
教师分别拨出儿个不同的时间,学生用两种方式写出来,并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80页第3题。
2、完成教科书第81页第4题。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3、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几时几分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解决问题第1课时
教学反思:
第4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1。
【教学目标】
1、会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进行
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关于时、分、秒的
知识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说,针对性地板书1时二60分,1分=60秒)
对于时、分、秒,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的知识,真能干!今天这节课,我们
就用一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了解跑得快慢与时间长短的关系
教师:同学们,喜欢看比赛吗?乌龟、兔子和小狗它们三个要进行一场跑步
比赛。瞧,比赛开始了。
课件播放:第一次比赛情景,并出示比赛成绩表。乌龟2400秒,小兔80秒,
小狗85秒。
教师:谁得了第一?为什么?
小结:谁跑得快,谁用的时间就少。当时间的单位统一时,我们很容易看出
谁用的时间少,谁跑得快。
(2)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教师:小狗得了第2名,它可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于是它们三个又进行
了一次比赛。
课件播放:第二次比赛的情景:小兔中途睡着了。
教师:同学们,猜一猜,它们谁跑得快,可能最先到达终点呢?(学生自由
说,教师结合情景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到底谁跑得快?听听它们自己是怎么说的。
乌龟:我跑了1时。小兔:我跑了3分。小狗:我跑了120秒。
教师:听了它们的话,到底谁跑得快呢?好比较吗?你能想出办法让别人一
眼就能看出谁跑得快吗?
(3)组织交流汇报
教师:谁来说给大家听?
学生:1时=60分,120秒里面有两个60秒,是2分,小狗用了2分,小兔用了3
分,乌龟用了60分,小狗跑得最快。
教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小结:当时间的单位不统一时,我们不容易直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如果把
单位换算致了,就很容易比较出它们的大小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83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判断对错。
①2分7秒=27秒
②1时25分二125分
③90分=1时30分
(3)比一比。
①谁跳得快?在()里画小红跳100下绳用了40秒。()小兰跳100
下绳用了1分5秒。()
②谁拍得快?在()里画O。小明拍100下球用了1分10秒。()小刚拍
100下球用了65秒。()
③谁踢得快?在()里画。。小丽踢100个助用了120秒。()小江踢
100个遴用了1分25秒。()
(4)下面是60米跑的成绩,请给他们排名次。
姓名小刚G红小丽小明小勇
时间1分35秒90秒1分40秒2分1分20秒
名次: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第5课时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页例2、例3、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掌握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你们去过游乐园吗?
学生激动地高声答道:去过!
教师:游乐园里有些什么?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
学生1:有碰碰车、摩天轮、过山车。我最喜欢玩过山车!
学生2:还有海盗船、旋转木马。我喜欢玩旋转木马!……
教师:有这么多啊!那如果去游乐园玩的话,一定要花不少的时间吧!
学生们肯定地答道:嗯!
教师:你们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吗?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教师:二年级(1)班的小红在下午2:00~4:00(板书:2:00~4:00)去
了游乐园,她在游乐园里面玩了多长时间?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全班汇报。
学生1:我1时1时地数,从2时到3时经过了1时,从3时到4时又经过了1时,
一共玩了2时。
学生2:我用减法做,4-2=2时,小红在游乐园里面玩了2时。
教师小结:计算从几时到几时经过的时间,可以1时1时地数,也可以用结束
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2、教学例3。
教师:第二天,小红去上学。算一算,她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课件
出示例3图,引导学生观察:小红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什么时间到达学校的?)
学生独立解决,并汇报。
方法一:小红出发时,分针指向1,到校时分针指到5,从1到5是4个大格,
是20分。
方法二:小红出发时是8时5分,到校时间是8时25分,用25-5=20,所以是20
分。...
教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说出喜欢的理由。
尝试练习:“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比较一下,这两道题
有什么不同。
3、教学例4。
教师:小红所在的学校在周末举行了春季运动会。(课件演示运动会的场景)
看,紧张激烈的比赛开始了。拔河比赛从8:30开始,9:40结束(板书:8:30、9:
40)想一想,拔河比赛用了多长时间。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谁愿意介绍你的方法?
方法一:把8:30~9:40分成两段,8:30~9:00是30分,9:00~9:40是40
分,30+40=70^o
方法二:把8:30~9:40分成两段,8:30~9:30是1时,9:30~9:40是10
分,所以经过了1时10分。
方法三:可以用减法,9时减去8时是1时,40分减去30是10分,所以经过了1
时10分。
教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哪一种?说一说,单项赛用了多长时间?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小结: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
三、巩固深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生生互动,互相说一说自己参加的一项活动经过的时间。
(2)小强的星期天。
先计算经过的时间,再填在书上。
(3)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情境图,说一说有哪些活动,先估一估自己做每件
事用的时间,课后再实际验证。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对于时间,你想
说些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
第1课时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的主题图,第31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感受三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验整十、整百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
数的加减法。
3、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
两幅主题图和例题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老师在寒假里到了我们中国东方最大的城市上海去旅游,你
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去的吗?老师是坐船从重庆沿着长江到上海的,沿途欣赏了
美丽的长江三峡。你知道从重庆坐船到上海要经过哪些城市吗?
在学生答的基础上老师出示长江航线图和售票大厅图。
教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用到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同学们买过气球吗?明明在买气球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出
示第31页的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
教师:这两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并思考自己是怎样算的。
学生独立解决后,全班交流。
学生: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可用80+50=130。
教师:80+50=130,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可能回答:
8个十加上5个十等于13个十,也就是130。
8袋加上5袋共13袋,每袋10个,13个十就是:30。
从80开始,往后面接着数:90,100,110,120,130o从50里面分1个20出
来,80+20=100,100+30=130o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找到了这么多的口算方法。
教师: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又该怎
样列式呢?
教师:80-5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出80-50=30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
8袋减5袋等于3袋,也就是30。
8个十减5个十等于3个十,也就是30。
想加法做减法,因为30+50=80,所以80-50=30。……
提问:怎样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2、练习。
第31页例1下面“试一试”
3、教学例2。
(1)出示例2主题图:水果店运进一批苹果,堆成两堆。根据主题图,你能
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水果店一共运进多少个苹果?学生解答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从300开始,一十一十地往后数,数5个十,即350。3个百加5个十,即三百
五十,也就是350。……第一堆苹果有多少个?第二堆苹果有多少个?(方法过
程基本同上,略)
4、练习。
第31页例2下面“试一试”
5、小结。
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三、课堂练习
练习六1〜4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2课时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32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
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检验方法,感受检验的重要
性,培养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加减法的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
例3和例4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下列口算各题。
70+20=80-50=35+15=70+80=800-200=
870-70=300+400=1000-600=720-200=
让学生说一说,300+400是怎样算的?720-200又是怎样算的?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小玲和小丁是一个班的同学,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想知道他们的家
在哪里吗?出示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要求小丁到小玲家一共有多少米,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我们有的同学在计算中经常出错,请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对了吗?
教师:你是怎样判断400+500=900是算对了的呢?
2、教学例4。
出示例4的情景图和统计表。
教师:从这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教师:合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合计在这里就是指科技读物和文学读物一
共的册数)
教师:要求文学读物有多少册,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再反馈。
教师:600-400=200算得对不对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反馈。
学生:把600-400再算一遍,如果两次都算出来是200,就说明算对了。
学生:可以算200-400,如果得600就说明算对了。
学生:我可以用600-200看能否得400,如果得400说明就算对了。
三、练习巩固
课堂活动1〜3题。
练习六第5〜8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3课时加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例5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2、经历探索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加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3、认识约等号,并学会正确读写。
4、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
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引导谈话,揭示估计。
(1)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数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二年
级某班有多少个同学。学生:可能有50人吧!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我们在做操的时候,发现他们班站的队比我
们班要短一些,我们班是55人,所以我猜他们班可能有50人。
教师:这位同学真细心,我们可以说二年级某班大约有50人。
(2)教师:同学们再猜一猜二年级大约一共有多少人。
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不知道准确数量,而猜测它大约是多少,
这就是估计,可以用“大约”是多少来进行表示。
2、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学校要给每个小朋友接种乙肝疫苗,估计一下大
约需要多少支乙肝疫苗,仔细想一想需要先估计哪些数据。
小结:刚才我们估计了每个年级的人数,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进行
精确计数,只要估计出大致结果,这就是估算。
3、教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估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估算
1、华村小学也要为小朋友接种乙肝疫苗。
(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
(1)看一看: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2)猜一猜:大约要准备多少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议一议:要求大约要准备多少支乙肝疫苗该怎样列式?(板书)
列式后请同学们来研究怎样进行估算,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一个人先试试,
如果不能想到好的办法就应该和同一组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如果你自己想到了
好办法,那就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能估算出结果。
比一比哪一小组想的方法多。
(4)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学生中可能有以下方法:
学生1:把295看作300,把298看作300,结果大约是600。
学生2:把298中的8送给295,使295看作300,298看作290,结果大约是590。
学生3;295、298都比250大比300小,所以结果大于500,小于600。
学生4:295、298都比300小,所以结果肯定比600小。
(5)同学们真能干,很快地帮医院的阿姨估算出了结果,那估算的结果该怎
么写呢?
(6)认识介绍、的读写,试写七,比一比谁写得又好又美观。
(7)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估算方法把式子补充完整。(教师板书)
(8)完成第36页中间的“议议”。
2、实践操作,巩固估算方法。(练习七第3题)
(1)同学们估算得真不错,但果园的张大叔遇到了一个小难题,(课件田示:
先开来一辆运西瓜的车,出示字幕“载货517个”,又开来一辆运西瓜的车,出
示字幕“载货470个”。最后出现问题:两辆车一共大约装多少个?)
(2)张大叔遇到了一个什么难题,怎么解决?
(3)怎么估算?自己选择一种最喜欢的估算方法来帮助张大叔。
(4)谁愿意向全班介绍一下自己的估算方法,井说一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估
算?
(5)把自己的估算方法说给自己的小伙伴听一听。
三、愉快活动,发展认识
完成第37页练习七第1、2题,多让学生说说估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估算问题?还有什么遗憾?
教学反思:
第4课时减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例6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减法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减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
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
简单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或出示挂图)星期天,妈妈给了张强326元去买学习
用品。他高高兴兴地来到商场的学习用品柜台。一会儿他就看中了两件,一件是
MP4,标价为187元;一件是手机,标价为525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1)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板书)
①MP4和手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②张强有326元,如果买1个MP4大约还剩多少元?
③如果买1部手机,大约还差多少元?
(3)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汇报)
(4)其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思考好了的同学把你
的解决方法和同桌或盲己的学习小伙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方法好,哪些组的
方法多。(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参与、巡视、指导学生的讨论)
(5)把你们组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些组的方法好,为什么
好?
(6)学生汇报。
①学生1:估算326T87时,把326看作30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00。
估算525-326时把525看作500,把326看作300,结果大约是200。
②学生2:我们组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5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
是150。525-326中把525看作530,把326看作320,结果大约是210。
(7)能说一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估算吗?
(8)学生:因为买东西的时候要带足够的钱才能买回你所需要的物品,如果
你带的钱不够,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的时候都把被减数看大一
点,这样才有足够的钱去买东西。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
(9)总结: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时,最好采用被减数、减数同补(被减数补
上的不小于减数补上的)或被减数、减数同去(被减数去掉的要小于减数去掉的),
这样估算的结果才比较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10)把你最喜欢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完成课堂活动。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相关的习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还有什么遗憾?
教学反思:
第5课时三位数的加法(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42页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八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联系生活情景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计算
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
实际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星星文具店开业了,里边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
了不少家长和孩子们。你们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吗?
播放文具店录像,依次出现各种文具用品。最后出现例1的情境图。
教师:看,文具店的文具好多啊,你知道钢笔和铅笔总共有多少吗?
教师:算式怎么列?(220+260=)你会计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的
加法。(板书课题)
二、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教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结果吗?算完之后,把你的方法说给
同桌听。
(2)集体汇报,交流方法。(学生说,老师板书)
教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仅用多种口算方法算出了这道题的得数,而且还
请了竖式来帮忙,以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的题目。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三位数相加的方法。那么复杂
的三位数加减你会做吗?
出示例2情境图。
你会计算出丰收小学有多少学生么?
(1)估算。
请大家估一估,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大家估算得很好,我们只要把两个加数或者其中一个加数看作和它
们最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来估算,估算的结果都会很接近准确数。
(2)学生尝试计算。
教师:你能算出433+418得多少吗?想办法试一试。算完的同学和同桌说说
是怎么算的。
(3)学生集体汇报交流算法。(学生说,教师板书)
教师:没想到大家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真了不起!只不过用竖
式计算这样的题目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你们都会算吗?请在作业本上算一
算,已经算完的说说是怎样算的。
学生交流他们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边板书边追问个位上3+8
满十怎么办,十位上该怎么算?
(4)议一议:你觉得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重点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个位
满十向十位进一,算十位时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
3、练习:38页“试一试”。
三、巩固新知
教师:小朋友通过动脑筋,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真能干!请看,老师为你
们准备了几个智慧星,想要吗?只要答对里面的题,星星就会属于你。
(1)教科书第39页课堂活动第1〜3题。
(2)先估算,再计算:练习八的第2题。
(3)用竖式计算:练习八的第3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6课时三位数的加法(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2,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八第5〜10题。
【教学目标】
1、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三位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能结合情景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迁移类推学习连续进位加法,能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结合情景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展示台、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8+6+1—6+4+1—7+5+1=9+3+1—
2.笔算下面各题
175+1080=359+217=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课件。
教师:有一位农民伯伯家里面养了猪,还养了牛,长得可好了,你们想去看
一看吗?
屏幕出示一农家院里面的牛,其中一头牛说:“我们共有153头。”“这算不
了什么,我们比你们多多了,整整多了270头。”旁边出示说话的一头猪。
教师:小朋友们,听了猪和牛的话,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最想知道什
么?
指一名学生说出知道了哪些信息。(牛有153头,猪比牛多270头)
你最想知道什么?(猪有多少头)
(2)你能估计一下猪大约有多少头吗?
(3)你们想知道猪到底有多少吗?请列式:153+270
你会算吗?请试一试,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算,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
演。
学生算完后和同桌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然后指一名学生
到台上来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重点指导: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怎么办?
小结: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2、教学例4。
出示例4主题图。
教师:在这一幅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最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1辆自行车多少元?
请学生列式:125-378
让学生计算,然后向泉交流算法,特别提醒个位和十位相加的结果都满了十
后怎么办?
小结:我们在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的时候,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
它的前一位进一。
3、初步练习。
完成第40页“试一试”。
4、议一议
怎样计算三位数的加法?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列式计算,交流算法,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出示第54页第2题图。
①一年级有多少学生呢?二年级呢?请学生自己列式,全班集体订正。
②集体讨论: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八第7题图。学生自己在作业本上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和竖
式,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5、6、8、9、10题。
(3)第57页思考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看看谁的方法最
多最妙。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7课时三位数的减法(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不退位和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运用三位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具准备】
人民币、情景图、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屏幕出示:星期天妈妈带了340元,(出示人民币图)带雯雯来到商场,哇!
商场的东西可真多,(出示图片)普通计算器12c元,“文曲星”235元。请帮雯
雯算一算:买1台计算器后,还剩多少元?
二、探索新知
1、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2、展示交流。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1:我从300元里拿掉100元,再从40元里拿掉20元,就剩下了220元。(上
台操作或屏幕演示这个过程)
学生2:我觉得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用3个百减1个百还剩2个百,4个十减2个十
还剩2个十,2个百与2个十合起来是220。
学生3:可在计数器上拨珠。(上台演示)
教师:你们的方法都非常清楚,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3:我先列出算式340T20,然后用竖式写出来,像这样:340-120220
把对齐的数相减,0-0=0,4-2=2,3-1=2,最后就等于220元。
教师:对,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你能够将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用到三
位数减法中,你很会学习。
教师:大家用各种方法算出买这种计算器后还剩220元,你能用估算的方法
检验一下这个结果是不是合理吗?
学生1;因为把120看作100,300多减去100就剩下200多。
教师:如果妈妈买“文曲星”,买后剩下多少元呢?
学生1:可能剩下100多吧。因为把235看作200,300多减去200,还剩下100
多。
学生2:也可以这样想,235元再加上100元就是335元,340元去掉235元,还
剩下100多元了。
学生3:我是这样想的,“文曲星”比普通计算器贵100多元,刚才剩下200
多元了,再花100多元,剩下的就只有100多元了。
教师: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但究竟剩多少元呢?
学生:40比35多5元,300比200多100元,最后剩下105元。
教师:大家都用竖式算一算吧。(学生尝试计算)
教师:有什么问题吗?在计算时,这道题与上一道题有什么区别?
学生1:我发现个位上是0-5,不够减,怎么办呢?
学生2:可以用两位数减法的方法来做,不够减就从4退1作10。340-235=105,
10-5=5,4退1剩3,3-3=0,3-2=1,最后还剩105元。
教师:这样看来,做三位数减法与做两位数减法有很多相似之处,那谁来说
说做三位数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
学生2: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
学生3:哪一位退了1后要记住少1。教师:友呀,怎样记住从十位上已经退
了“1”呢?
学生:我把它记在心里。
学生:我在退了“1”的头上记个小点“・”就不会忘记了。
学生:我在退了“1”的4的头上记个小“J”,也不会忘了。……
(3)教师:如果妈妈还想买“商务通”520元,(出示图片)够吗?还差多少
元呢?(学生尝试计算)520-340=180(元)。520-340十位上不够减,又怎么办?
汇报并强化: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
三、巩固深化
(出示例2)教师:读完题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1:知道了女生人数是448人,还有总人数是876人。
学生2:要求男生有多少人。
教师:大家先估一估吧。
教师:大家都计算出来了,怎么知道我们算对了呢?
学生1:和估算结果对照,估算是400多,算出的结果也是400多,说明计算
是正确的。
学生2:估算不够精确,我们可以通过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
学生3:我们还可以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看得数与总数是否相符。
教师:大家的方法都可以,下面我们都用加法验算一下,看自己算对了没有。
四、综合练习
1、43页“试一试”
2、第44页课堂活动。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8课时三位数的减法(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8页例3、例4、例5及课堂活动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中探索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综合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具准备】
计算器、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昨天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算一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1-8=510-80=
二、探索运用
1、学习例3。
(1)引出问题。
育林小学组织全校学生爬山,其中上山性了517米,下山走近路,比上山少
行85米,下山行了多少米?
学生列式解答:517-85-(人)。
(2)学生尝试计算并质疑。
教师:计算这道题,你又遇到什么新问题吗?
学生:个位上够减,但是十位上不够减,怎么办?
教师:大家自己先想想办法,然后与同桌的同学交流。
(3)全班展示交流。
教师:谁来说一说,十位不够减的时候,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我从百位上借个“1”当做10,11-8=3,所以十位上得3。
学生:其他的步骤照常进行就好了。
教师:那么百位上的数怎么计算呢?
学生:记得百位上被借了一个“1”,书写结果是记得减1。
(四)小结。
计算时,当某个单位相减的时候不够减,就像前一位借1当10。
2、教学例4。
出示例4的竖式。
教师:观察这个竖式,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这个竖式计算的时候个位、十位都不够减。
学生:很不错,你们的观察很细致啊,但是个位、十位上都不够减时,你是
怎样算的?
学生1:我会算个位。个位上3-8不够减,就从前一位的1退1做10,10+3=13,
13-8=5,所以个位上得5。(上台演示这个过程)
教师:个位上算得很好,十位上的数也不够减,又怎么办?
学生2:我觉得仍然可以用这种方法,也就是十位上0-4不够减,就用百位上
的7退1做10,10+1=11,11-4=7,所以十位上得7。
教师:那百位上得几?
学生2:百位上7-5够减,得2。
教师:你知道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做10,这一点很不错。那你最后答案就是
275,对吗?好像有不同的看法,谁来说一说?
学生3:但是十位上已经借给了个位1,所以本身应当是0-4,那从百位上的3
退1作10,10+0=10,10-4=6,所以十位上得6。
学生4:百位上的7退1以后也只剩6了,所以应当是6-5等于1。
教师:那最后答案是165,到底谁对呢,谁来评一评?请说明理由。(学生
再作尝试)
学生5:我觉得后一种对。因为我作了验算,165+548=713,而275+548:823,
所以165是对的。
学生6:我觉得后一种对。我是采用了估算的办法,713-548应该比200少,
所以肯定是一百多,不会是200多。
学生7:前一种做法的确忘记了退1以后,再减时自己要先少1。
教师:看来大家都看到了第1种做法的问题所在,但这样的连续退位减法,
要记住哪一位退了1,好像并不容易。
学生1:凡是退了1的都可以打个小点,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完整演示•遍。(教师板书或多媒体演示,并与
学生一问一答)提问:个位够减吗?个位不够减从哪一位退1?退1后个位上是儿
减几?得几?十位上的2怎么办?现在十位够减吗?十位不够减从哪一位退:?
退1后十位上是几减几?
百位上是3怎么办?现在百位够减吗?退1后百位上是几减几?得几?教师
边演示边讲解,完成竖式。
(4)教师小结:谁来说一说,连续退位减法与不连续退位有什么区别?应
注意什么?
(5)尝试练习:
45页例4下面的“试一试”。
2、学习例5。
(1)引出问题:电影院里有800个座位,还剩多少个座位?学生列式:
800-736o
(2)学生试算后,交流算法:个位上0减6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可十位
上是0,所以又要从百位上退1,这样十位上变成:0。再退1给个位后,十位上又
变成9,个位上变成10。然后从个位算起,所以800-736=64。
(3)教师借助计数器进行订正并评讲:十位上的0退1后变成9,是因为0的
前一位退1给0后把0变成了10,10-1=9。所以在给0打上小“•”的同时也要给0
前面的那一位打上小“・”。
(4)尝试练习:45页“试一试”。
三、课堂活动
完成课堂活动第1〜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9课时探索规律(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
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探索规律的欲望,培养探
索发现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1、课件、题卡。
2、课前准备:各小组用几种颜色的花设计一个布置花台的方案,可选一种
或几种颜色,让学生自由发挥。
3、回家收集爸爸或妈妈的年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五一”节快到了,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小朋友在家帮助父母整理
客厅,你们看这张图,里面的物品摆放是不是很整洁。
教师:在这张图中,我们看得出来这些花的排列都很有规律。确实,生活中
有规律的现象是很多的,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吗?(板
书: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构
1、教学例1。
教师:大家仔细观察例1情境图,有没有发现什么摆放规律的图形啊?
学生独立思考,老师点名回答。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沙发、地毯和窗帘的图案。
点名学生说出他们的规律。
老师:根据大家的叵答,所得的规律如下:沙发、地毯、窗帘的条纹是相间出
现的。地毯是黑、灰、黑交替出现;沙发是红、粉交替出现;窗帘是蓝条、气泡
相继出现。
教师:除此之外,大家在生活中看到过其他的有规律的现象吗?只要我们细心
观察,一定能发现不少。
2、教学例2。
教师:刚刚我们学习了图案的规律性变化,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学习规律的应用。
出示例2的三个小题。
教师:大家仔细阅读第(1)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你知道后面的空该怎
么填吗?
学生:第(1)题的规律是1,1,3重复出现,后面的空应该填1,2,3。
请大家根据刚才的思考过程,完成第(2)、(3)题,教师点名回答。
3、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各种各样的规律,只要是重复出现三次的就可以
成为规律。
三、练习应用
(1)说说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找出它们中间的数学规律,说出来给大
家听听。
(2)同桌互动,一人说规律,另外一人用手中的图形摆出相应的规律出来。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谁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教学反思:
第10课时探索规律(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体会找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断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
创新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和听的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是一
种非常重要的获知渠道。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验找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正方形6个。
学具:小正方形6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请看(出示课件)节日里街
上挂的彩灯、街道两边插的彩旗,它们的色彩搭配、间隔宽窄都是有规律的。再
看(出示课件)我们家里的饭碗、盘子上的图案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正是这些
有规律的事物,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
很多,你们想去探索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初步探索
1、教学例3。
(1)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教师:下面我们探索数字之间的排列规律。
出示例3后提问:例3要我们干什么?怎样才能正确填出数来?学生可能回
答:先找规律,然后填数。(补充板书:填数)
教师:请同学们先找找这些数的排列规律,然后把你找到的规律在小组内交
流。
教师:同学们在交流中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教师有意请秩序最乱的、
交流效果不太好的小组发言)
同学们可能会说:我没听清楚,太闹了。我没听到,他的声音太小了。他们
抢着说,我听不到。我说的时候,他在玩东西……
教师:刚才像你们这样的交流行吗?应怎样交流呢?(学生说方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发言的人要控制好音量,
既不要影响其他组,又要让本组的同学听得清;其余的同学看着他,认真倾听他
的发言,及时纠正和补充。现在我们再交流一次,好吗?
教师:请一个人介绍你们组发现的规律,其余的人听后作补充。
学生可能说:第一个数加上第二个数等于第三个数,第二个数加上第三个数
等于第四个数,第三个数加上第四个数等于第五个数……
教师:这些规律是你一个人找到的吗?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找的是……其他的是我们组同学找的。
教师:你们听到了他刚才说的这些规律了吗?还有什么补充的?同学们学知
识就要像刚才那样,你向别人学习,别人又向你学习,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2)运用规律。
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找到了规律,再通过合作交流,学到了别人找
的规律,下面我们就用规律填数。学生填空,然后抽学生说填多少,为什么?
(3)实践应用。
完成第50页“试一试”。规律有:依次减少4:用的是4的乘法口诀。
2、教学例4。
(1)动手操作,探索发现规律。
(2)课件出示例4。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4个图都是由几个圆摆成的?动手摆一摆吧!
学生动手摆图,摆完后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摆,边摆边说是怎么摆的。
教师:观察这4个图,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说:
图中每一行有个圆,每一次增加一行,每次增加3个圆.....
图中有3列圆,后一幅图比前一幅图相比:每列增加一个圆.....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这些发现,就是这4幅图的排列规律,这4幅图就是按同
学们说的规律排列而成的。你们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规律。
(2)运用规律。
教师:你们能用找出的规律,推断出后面的图形该怎么摆吗?请摆出来画在
例3的横线上。
抽学生说说怎么想的,然后怎么摆的。(抽有不同想法的学生说,然后展示
出同学画的图形)
教师:刚才同学们根据先找出的图形排列规律,再根据规律推断出未知的图
形并画出了图形,这就是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实践应用。
第51页练习十第1题,学生先摆一摆,然后说一说有什么规律,最后画出来。
三、课堂总结
1、总结、回顾
教师:今天,同学们探索了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
么疑问?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方法一一(1)找规律;(2)画图形(填数)。
教师:同学们,数学王国里还有很多有趣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就去探索吧。
2、完成第51页练习十的第2〜4题
3、拓展
同学们,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能给人美的享受。
早在18世纪90年代,德国一位10岁的孩子高斯,喜欢动脑筋,在计算1+2+3+…
+100时,发现了数字的排列规律,很快就算出了答案。正是由于高斯从小喜欢动
脑筋找规律、用规律,后来他成了德国伟大的数学家。
请看:(课件出示)
这是由数字排列而成的三角形数字表,它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发明的,取
名叫杨辉三角。这些数有什么规律呢?有兴趣就自己去研究吧!
教学反思:
第11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两三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分析解决这类
问题的多种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已知信息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相关的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我们班的彭远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他今天来到书店,准备买一
本字典和一套故事书。(出示例1图)
提问:一本字典和一套故事书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
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
①买1套故事书比:本字典贵多少元?
②买1套故事书和:本字典共要多少元?
提问: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学生口头列式解决问题,从而复习加减法的一步计算问题。
(2)彭远手里拿出300元递给售货员。
教师:看到彭远买书的情况,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学生1:彭远的钱够吗?
学生2:彭远的钱买了1套故事书和1本字典,应找回多少元?
揭示课题:说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彭远解决这样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小组探究:小朋友帮彭远算一算,要买1套故事书和1本字典,售货员
应找给他多少元呢?试着把你们讨论的每一步算式写出来。学生汇报交流,并在
投影仪上展示算法,可能得到以下2种:
方法1:300-78=222(元)222-152=70(元)
方法2:78+152=230(元)300-230=70(元)
(2)理清思路,明确方法。
提问:能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这样算吗?
指名让学生解说每一种方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3)小结。
要求应该找回多少元,我们可以从300元里依次减去1本字典和1套书的价钱,
用连减法计算;也可以从300元里减去1本字典和:套书的价钱之和,先算加后算
减。无论用哪种方法,这道题都需要计算两步。
2、教学例2。
出示例2情境图。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这题要怎样解答。
老师点名回答,让学生说说自己打算怎样解决这题。
(1)首先分析这题:题目要求鸭和鹅的只数,那么我们就要知道鸭和鹅各
有多少只,鸭和鹅的只数之和就是这题答案。
(2)首先我们要根据题目信息算出鹅的只数。谁知道鹅的只数怎么求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80-375=305(只)
(3)最后求出它们的总只数:305+680=985(只)
(4)小结解题过程:解决这样的问题,要根据所求来找出有用的条件,然
后一步一步得出结果。
三、课堂活动
(1)第53页第1题。先让学生发现信息:小明从家乡到重庆,坐汽车行了120
千米,坐火车行了270千米。学生提出问题,再独立解决后交流。
(2)第53页第2题。学生先观察图,明确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再独立解
决。
(3)第55页练习1^一第4、5题。
四、独立练习
第55页练习十一的第1〜3题。
五、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你觉得解决加减法的两三
步计算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教学反思:
第12课时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4页例3、第55页课堂活动,练习十一第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综合应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双门无抽文件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电子产品危险品运输条款
- 2025年沪科新版七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家庭教育中的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 POCT项目技术审核流程与要点
- 制造业物料盘点流程及标准
- 教育展会的空间布局创新
- 社区志愿者安全职责与管理
-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的创新思路与实践探索
- 教育行业如何应用农业科技成果
- 寒潮雨雪应急预案范文(2篇)
- DB33T 2570-2023 营商环境无感监测规范 指标体系
- 上海市2024年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宣传海报
- 垃圾车驾驶员聘用合同
- 2025年道路运输企业客运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线性代数(理工)》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版机床维护保养服务合同3篇
- 《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执行能力”之认定》
- 工程融资分红合同范例
- 2024国家安全员资格考试题库加解析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