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学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学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学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学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寄语:愚人不能从智者哪里学到什么,而智者却能从愚人那里学到很多。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4、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5、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中心任务: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任务一:认识力的作用效果。1、推土机推土,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2、力是对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物体,一个是 4、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等等。5、阅读课本,力作用的效果部分。(1)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3)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任务二:认识力的三要素。1、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有关;与力的有关;与力的有关。任务三:绘制力的示意图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内,力越大,线段应越。2、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3、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都表示出来。因此,力的示意图既能表示力的作用点、方向,同时还可以表示力的。任务四:认识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受到力的物体叫2、发生力的作用时,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组内交流探究解决下面问题,并将组内合作探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们。1、探究力的作用效果(1)看课本图7.1—2中甲、乙图例,用所示的器材做实验甲和乙。实验结束后,组内交流①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所吸引,发生的现象是。②在甲实验中,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放的磁铁吸引,速度_____。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钢珠被运动方向垂直位置放置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 2.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有关。(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关,用实验探究:推门实验:用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举尺实验: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请一位同学用一个力作用在尺子的中点,向上将尺子举起来;然后力作用在尺的一端,仍然向上举尺子。可见,力的也影响力的效果。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4)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Fl=F3=F4>F2,使其发图是()3、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实验:向上提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到了书包也在拉你?(拎书包手同时受到书包向下的拉力)结论:三、梯度训练A组施力物体是.2、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托一个苹果的力大约是。4、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3N()A、一头小牛B、一块砖C、物理课本5、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B.力有时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C.有受力物体就一定有施力物体;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地能产生作用力.7、小明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帮他把实验结果填在空格中。(1)小明首先将小钢球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磁体靠近小钢球时,看见小钢球向磁体运动;然后让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当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时,小钢球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上面两个实验,你总结出的结论是力能 。(2)小明用双手拉一根橡皮筋,看见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变长了,说明力能。8、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其结果是A.甲仍静止,乙被推开B.乙受到甲的推力,甲不受推力作用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D.甲、乙将同时相对离开.(b)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10、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车B、在盘山公路上减速运动的小车C、腾空而起的火箭D、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11、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2)用50N沿水平方向推桌子的力1、当我们观察物体发生或发生改变,就知道物体受到了力。2、如图所示,开门时,用手推在A处比推在B处更容易打开,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施力的结果。这一现象说明。4、下列哪个例子不能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A.射箭运动员箭上弦后将弓拉开B.一石子在空中加速下落C.茶杯放在桌上也能使桌子发生形变D.陨石落地,将地面砸开一个大坑5、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A.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B.水作用于桨上的力C.水作用于船体上的力D.桨作用于水上的力6、挂在竖直墙上的球受到拉力的作用(如图所示),用力的示意图表示球受到的拉力。第一节力三、梯度训练A组3.大小方向作用点5.水相互的7.(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使物体发生形变9.形变运动状态11.略1.形变运动状态2.力的作用点3.脚足球足球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6.略教师寄语: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3、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心任务: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任务一:认识弹力。阅读弹力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2、弹性和塑性的相同点与区别?请举出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弹性和塑性的实例。3、弹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出你知道的例子。1、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叫做,实验室里常用来测量力的大小,其原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组内交流探究解决下面问题,并将组内合作探究结果展示给全(1)使用前应先观察和分度值(2)检查指针(3)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试着做一做,做好后试着用自制的测力计测一下文具盒、书等物体的重力。三、梯度训练A组1.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这是因为弹簧测力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2.如图使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观察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最大测量值是。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指针所示被测重力是N。3.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的是: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指针要在。使用过程中,指针、弹簧不得与外壳有摩擦。使用过程中,拉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4.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5.甲、乙两人各用10N的力沿相反方向拉同一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A、20NB、10NC、0ND、5N6.若某同学用一根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时,在弹簧的下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不同,具体数据见下表:钩码重力钩码重力G/N弹簧长度L/cm88703664524(1)该同学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N;弹簧的原长是cm7.小红利用一根橡皮筋自制了一个测力计,发现它的量程太小(只有1N)小红想将测力计的量程提高为2N,初步拟定了以下几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1)换一根相同的橡皮筋,然后改变刻度达到要求(2)加一根相同的橡皮筋,然后改变刻度,提高量程(3)直接改变刻度,把刻度是1N的地方改写成2N(4)增加刻度,在1N刻度之外按比例加刻度,直至2N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另外几种方案不可行的理由是什么?1.在物理学上,利用力产生的来测量力的。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实验室常用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它是3.使用弹簧秤的时候,首先要看清,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能4.在图中,A、B两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图是()第二节弹力三、梯度训练.A组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3.零刻线上最大量程7.(1)103(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8.(2)同一根橡皮筋,量程时不会发生改变的,直接在1N的下方加刻度,会超过橡皮筋2.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3.量程超出它的量程教师寄语: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心的概念。4、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5、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中心任务:知道重力的产生和重力的三要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任务二:探究影响重力的大小因素,回答下列问题。1、你猜想一下什么样的物体受的重力大?即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给你一盒钩码(内装10个钩码,每个质量为50克一只弹簧测力计,把质量不同的透明依次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它们的重力的大小并记在下面的表格中,算出每次重力与质质量/质量/kg重力/N重力与质量比值根据上述实验与数据,得出结论如下:。3、g=9.8N/kg的含义是任务三:认识重力的三要素3、叫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组内交流探究解决下面问题,并将组内合作探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们。1.一块钢锭的质量是4吨,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2.根据自己的体重,估算受到的重力的大小3.重为3N的小球静止在水平面上,画出它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三、梯度训练A组1.关于物体重力,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B、物体重心就是重力作用点。C、物体重力方向总是垂直向下。D、地面上的任何物体都有重力。2.一个被运动员踢出的咋空中向前运动的足球所受重力的情况是()A、不受重力B、受到向前的重力C、比静止在地面上时所受重力小得多D、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3.重力约为4N的物体可能是()A、物理教科书B、一枚图钉C、一个鸡蛋D、一只母鸡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重力与质量是相同的C、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D、以上说法都正确5.下列关于常数g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在地球表面,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C、g=9.8牛/千克,表示9.8牛=1千克D、g是常数,因此,质量为1kg的物体在月球受到的重力仍是9.8牛。物体所受的重力跟成正比,表达式为,其中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宇航员连同随身装备共0.09t,所受重力为,来到月球上,质量为,所受重力为、7.质量是2.5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N,一个物体受到重力是4.8N,则物体质量大9.一个质量为40kg的学生,在地面上时,对地球的吸引力大小约为N。10.斜面上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A,沿斜面下滑时(图1画出物体A重力的图示。1.关于重力,下面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没有支撑的物体都要下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个力叫重力B、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物体的重心有的可能不在物体上。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地球表面的物体所受重力方向可能不互相平行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因此地球表面物体所受重力方向都互相平行2.下列有关重力和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B、物体的质量和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C、人到了月球上后,其重力减小了,质量也减小了D、以上说法都不对3.如果不受重力作用,下列说法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瀑布将从此消失B、人轻轻一跳就离开地球C、物体将失去质量D、大气层不复存在4.重力的大小可通过来测量,把物体挂在它的挂钩上,当物体,物体所受重力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重锤线也可做成仪来检测桌面是否水平。第三节重力三、梯度训练4.BC6.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竖直向下重心质量G=mg9.8N/kg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882N90kg147N(月球吸引力约为地球的1/6)4.测力计静止5.竖直向下水平1、讨论形成知识框架;2、看书讨论基本概念及规律;3、会探究实验或作图;4、会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看书讨论形成力相关基本概念知识框架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力,相互有力的作用的物体间并不一定。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二是使物体的发生改变。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三个,就是力的、和,它们被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三个因素中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将。5.力的示意图:是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的一条带的线段。6.仪器叫做测力计。常用的是测力计是。它的原理是根据“在弹性在测量前要了解其和的大小,使用时,并较正。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线。7.物体发生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形变越,弹力越大。8.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总是;作用点在重力的方向总是。9、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和它的成正比。学习活动2:请同学们看书复习整理力、弹力和重力概念相关内容,根据解题引导课堂讲练互动,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1、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体积的改变;(2)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通过活动探究,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并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解释有关现象【问题讨论】跳板跳水运动员跳水前为什么总是站在跳板的最前端蹬跳板?3、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1)判断物体是否发生了力的作用,如本题中墙壁对球是否有支持力,只要假设把墙壁移开,看球是否会移动,怎样移动.由图可知,球会向左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墙壁对球有一个向右的支持力.(2)识记画力的示意图分三个步骤:画作用点、画直线、标符号单位(数值)4、知道什么叫弹力,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互相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条件5、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问题讨论】你能不能用橡皮筋、钩码制做一个简易测力计?6、知道重力的概念、方向7、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正比关系,会利用公式G=mg进行有关计算【问题讨论】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的1/6。在地球上用弹簧秤称得物重是9.8牛顿,问同一物体在月球上称量,物重是多少?质量是多少?学习活动3:讨论本章基本实验及其结论(包含作图)1、如下图(a)、(b)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发生改变;图(C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2、小罗同学做探究弹簧长度与所受拉力关系的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试分析回是此时弹簧的伸长量△L与所受拉力F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F=k△L,其中3、如上图所示,河边一棵树上挂着的重为2牛的小球正在摆动着.请画出小球在图中位置1、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不仅使小树发2、下图所示的图像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展示评价:讨论本章困惑1、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通过实例、实验探究、说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实验归纳出牛顿第一定律。会分析惯性现象、会设计惯性实验。(一)通过看书和讨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通过实例、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学习活动1:阅读课本16面内容,知道物体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对力和运动的观点,并能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展示评价1:用语言描述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观点,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学习活动2:阅读17面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分析实验应用的方法,怎样控制展示评价展示评价2:填表得出正确结论。表面状况阻力的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m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学习活动3:阅读17面牛顿第一定律相关内容,分析牛顿第一定律,说说你对牛顿第展示评价3:1、学生说说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认识:2、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定是否正确C.验证牛顿第一律定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在经验事实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惯性定律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二)通过实验知道物体的惯性,会分析惯性现象,知道惯性的利弊。学习活动41)阅读教材第18页,说一说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3)一个正在加速的汽车,某时刻的速度是5m/s。学习活动5:想想议议、做做说说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解释。展示评价5:我说我做学习活动6: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分类,利用惯性有:避免惯性带来危害的有: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B只有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C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D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2.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汽车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由于的缘故;最后还是停下来,这是因为结果。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4.正在水平面上滚动的小球,如果它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立即停下来B、慢慢停下来C、做匀速直线运动D、改变运动方向5.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要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的伤害()A车速太快B车速太慢C突然起动D紧急刹车学习活动8:小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并能用语言描述三、课堂达标填空题每空5分,选择题每小题7分)1.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分别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水平面运动,小车最后都会慢速度减小得越——。由此可推理出:如果小车不受力,小车将。2.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车厢内靠左侧窗口的乘客,突然感到座椅靠背向前压了自己一下,是由于;当汽车刹车时,身体将向倾(填“前”或“后”),当汽车向左拐弯时,身体将向倾.3.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击中地面目标,应在投弹.(填“目标正上方”或“到达目标前上方”)4.惯性和惯性定律不同之处在于:描写物体运动规律,描写本身的性质;的成立是有条件的,而是任何物体都具有。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静止时有惯性,运动时没有惯性B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C物体受力作用时才有惯性D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状态或是否受力无关6.今年五一假期,小江一家开车到旅游港游玩.下列是小江对游玩场景的描写,其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早上冲出家门,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跑到车边很难停下B上车后系上安全带可以减小行车时的惯性,从而减少意外伤害C上楼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导致爬楼越来越慢D爬上山顶抛出太阳帽,太阳帽离手前后惯性不变7.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A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B汽车驾乘人员系安全带C人踩到香蕉皮上易滑倒D拍打衣服灰尘脱离衣服8.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管道连接紧密,空气全部抽出,列车运行过程中将无空气阻力、无摩擦.这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在平直的管道中运行时,不再需要任何的牵引力.列车利用自身的在真空管道中继续运行.这种列车的速度能达到6500千米/小时,这意味着环游地球一圈(40000千米)只需要——小时.3.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4.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知识与技能。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是。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的性质叫做惯性,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有关;与物体运动的快慢、运动或静止(填有关或无关)物体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情形只有两种一是二是。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1)教室内的吊灯受到和力,吊灯保持静止。(2)放在地上的水桶受力和地面对它的力,水桶静止。(3)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教师归纳: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或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做;其实就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我们也称此时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探究一:二力平衡的条件提出问题:如果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我们称为二力平衡,那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下面通过实验来探究1.根据演示实验,当两边的钩码质量相同时,玩具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两个力大),),(玩具小车(平衡、不平衡)。2.根据演示实验,若在右边挂一个钩码,而左边的盘子不挂钩码,此时玩具小车(平衡、不平衡),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不相等),方向(相同、相反),(是、否)在同一直线上。3.若把左边的钩码移到右边使小车受到的力方向相同,松手后,玩具小车(能、不能)静止,此时玩具小车(平衡、不平衡),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不相等),方向(相同、相反),(是、否)在同一直线上。4.根据演示实验,若把玩具小车转动一小角度,此时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玩具小车(能、不能)静止。&小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方&小归纳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当作用在上的两个力探究二: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比较一对平衡力相互作用力一对平衡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点不同点探究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去掌握: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例题:质量是50千克的箱子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箱子受力的示意图,标明各力的大小。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例如,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竖直方向上力和力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速;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前进。教师探究一:小车受到的力,是沿着绳子的方向的;小车受到的力是由砝码重力提供的。点拨探究二:可分别根据平衡力的实例和相互作用力的实例来比较1.判断下列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放在桌面上书B.空中飞行的小鸟C.随传送带一块上升的物体.D.正在起步的汽车跟踪E.悬吊着的电灯F.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G.匀速上升的电梯H.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训练I.百米冲刺中的运动员J.树上的苹果.K.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的物体2.悬挂的电灯,受到向下的和电线对它向上的。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当电灯静止不动时,这两个力一定是、、.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或状态,这几个力就相互平衡。2.汽车在斜坡上所受到的重力和斜坡的支持力(填“是”或“不是”)平衡的力。3.每方十人拔河时,某时刻绳子静止不动,这时这二十个人拉绳子的合力是。4.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500牛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是牛顿,方向是,重力和支持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和。5.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重为5000牛,受到的牵引力是200牛。那么,汽车受到的阻力是牛,方向是。6.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静止悬挂在绳子上,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牛?若提拉物体使它匀速向上运动时,拉力又是多少?(g=9.8牛/千克)教师寄语: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用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4、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5、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中心任务: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及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任务一:认识摩擦力。阅读课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3、思考:手拿杯子时,发现杯子很滑,怎么做才能把杯子拿起来?拿杯子时,手与杯子之任务二:简单了解测量滑动摩擦力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两个实验。看课本并能简单描述两任务三:认识摩擦的利用与防止3.你能否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增大摩擦哪些是减小摩擦的例子。1.测量滑动摩擦力按照图8.3—2测量滑动摩擦力。用弹簧测力计要拉动木块,使它沿木板作运动,根据知识,可知与木块受到的滑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组内同学合作交流解决下面问题,并将组内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1)通过手拿杯子、推木箱等日常经验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请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②测物体在桌面上滑行时受到摩擦力应让物体怎样运动?依据的原理是什么?④采用哪种实验方法?分哪些步骤进行?实验表格应如何设计?(3).进行实验:按照以上讨论的方法(或参照课本8.3-3的顺序做一做并将数据填入表格中。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实验结论。3.请总结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并举实例。三、梯度训练A组1.下列实例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A、斜坡式电梯把顾客送上楼时B、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C、下雪天在马路上撒些灰渣D、机器工作时轴承与轴瓦之间的摩擦2.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B、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C、在任何情况下摩擦力总是有害的D、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3.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有害摩擦的是()A、擦黑板时,用力压紧板擦B、鞋底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C、拔河比赛中,用力握紧绳子D、旅行箱下装有小轮子4.摩擦力存在的条件:①两个相互并相互的物体;②两物体之间必须要发生或已经发生时,其方向与相反;其大小与、有关。5.小刚骑自行车上学时,他停止用力蹬车后,车会慢慢的停下来,这是因为车受到了力的缘故,该力的方向是。6.爬杆是一项有益的体育运动,重500N的王力同学匀速向上爬时,杆对手的摩擦力的大小7.南方雪灾中的一个场景,人们正在向积有冰雪的路面抛洒沙子,这样做的目的是用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以免在紧急刹车后,汽车由于具有使滑行距离8.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则推力F2=N.9.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运动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器材:A.弹簧测力计;B.带钩的长方体木块(各个表面粗糙程度均相同);C.表面平整的长木板;D.带钩的正方体木块(各(1)下表是某同学研究滑动摩擦力得到的数据: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3)因为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大小,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呢?请选用上面器材进行实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研究自行车上摩擦”的活动后(1)小明了解到在______时,是要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的;而在车轴内安装滚珠轴承则是通过的办法减小摩擦的.的看法属于.师找来一辆自行车,支起它的后撑后(如图),老师让小华骑上车并使劲蹬脚踏.小华下来后,老师又手拿一张纸,慢慢靠近还在转动的车后轮的底部,看到纸片不断地被车轮向后推出.①上述实验说明,用力蹬脚踏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自行车前进.②因为人踩脚踏而转动的后轮会对地面产生向____的推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的,所以自行车获得了前进的动力,这个动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1.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它的许多部件在设计时考虑了摩擦因素,对此叙述错误的是()A、刹车时,车闸皮与滚动的车轮间存在滚动摩擦B、车轴中装有滚动轴承是为了减小摩擦C、车把上套有花纹握柄是为了增大摩擦D、急停时,车轮在地面拖了一条黑线,在此过程中,车轮受滑动摩擦作用2.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A、向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B、鞋底的花纹C、在结冰的路面上撒些煤渣D、拔河时要用力抓紧绳子3.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老师仍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B、人无法走路C、火柴头难以划燃D、自行车刹车失灵4.现有一瓶某品牌的引用纯净水。(2)用手握住水瓶在空中静止不动,此时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手对瓶的是一对平衡5.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有关;猜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步骤1: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一起沿直线匀速运动,比较“步骤2”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如图丙所示比较“步骤3”与“步骤1”中的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1)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这一实验步骤4。(4)在“步骤2”中,若木块上方砝码的重为0.5N,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时,则砝码与木块间摩擦力的大小是()A、大于0.5NB、大于零但小于0.5NC、等于0.5ND、等于零三、梯度训练A组4.接触运动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方向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6.500N竖直向上用力握紧杆7.改变粗糙程度增大摩擦惯性9.(1)①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②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2)ACF分别让长方体的不同表面与木板接触,匀速直线拉动,比较摩擦力的大小10.(1)刹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2)猜想与假设(3)①不能②后相互地面4.(1)增大(2)摩擦力5.(1)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2)B(3)把长方体木侧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4)D1、看书讨论形成知识框架2、学生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包含作图)3、讨论本章基本实验及其结论4、学生讨论本章还存在的困惑学习活动1:阅读课本展示评价1:回顾知识网络(可以另附纸张)学习活动2:独立完成下列各题(2)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的快慢、受力情况等皆无关。2、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大小有关,还跟有关。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骑自行车时,前轮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⑴测量原理:。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比较甲、丙图得:相同时,,滑动摩擦力越大。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和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等无关。(4)画出上面四图中A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展示评价2:学生交流勘误1、牛顿第一定律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证相同。⑵实验得出的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⑶牛顿第一定律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时候,总保持或——运动状态。⑵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来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3、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状(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作用在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八字概括“同物、等大、反向、同线”。相同点:①大小②方向③作用在直线上展示评价3:相互交流更正(四)学生讨论本章还存在的困惑三、课堂达标(填空题每空5分,选择题每小题10分)1、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一个物体,使物体沿水平方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N,则物体所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方向是;如果把拉力的大小增加到20N,则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为,方向;如果把拉力撤掉,在车没有停下来以前,摩擦力的大小为。2、在平稳行驶的列车车厢里,桌面上静止的小球突然背向行驶方向滚动,这说明列车正在运动,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从而背向列车行驶方向滚动。投掷出去的铅球在空中做曲线运动时受到的作用(空气阻力不计)。一个物体被压在墙面上静止不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平衡力是和。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最后停下来是由于。4、下面有关力的几条叙述,正确的是()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可能持续运动C在彼此不相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存在力的作用D在弹簧秤的测量范围内,弹簧秤弹簧的长度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5、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A右侧行驶B系好安全带C限速行驶D保持车距6、起重机用钢丝绳拉一物体竖直上升时,钢丝绳突然断后的一瞬间,物体将()A加速下落B停止上升C继续上升D静止后下落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该垫圈的好处是()3.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于()为了救人,应建议工作人员采取以下措施是()6.平放在水平地面的一块砖,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则剩下的半块砖()与钉尖的压力与压强的大小关系是()帽帽帽帽(3)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写出两条超载的危害.蜡 ,增大了对树木的,这样有利于将树木啄破,取出里面的害虫。3.下列几种现象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脚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5cm2,求桌子对地面的压强.4Pa4Pa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液体对容器侧面产生压强的原因是:(4)根据图例与生活经验,你对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初步总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水5 3.计算课本例题。组内同学针对例题的问题?(正确的是()2.有四种不同年代的潜水装置,它们潜入海水的最大深度如海水压强最大的是()3.往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木块,水不外溢放入前相比较()度为h2,橡皮膜下号变平。若水和酒精对橡皮膜的压力分别为F1、F2,则()(1)三个容器中液体的重力()A.相等B.GA>GC>GBC.GA>GB(2)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3)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A.相等B.PA>PC>PBC(4)三个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A.相等B.PA>PB>PCC.(5)三个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则水对容器地面的作用情况是()9.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上有一圆孔用薄膜封闭.薄膜向左突起,由此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有关2)若容器左右两部分说明液体压强与有关.(2)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强g取10N/kg)pA=pB<pC2.如图是几种不同渠堤的截面图,其中最安全可靠的设计是()3.小组同学用水、盐水、两种不同形状的容图(abcd)所示,(图(abd)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且ρ(3)根据图(bd)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3(1)ab(2)同种液体(3)液体内部压强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坦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因此是_____支持管内水银柱不落下,当下降到760mm高时,不再下降,说明 银,则高度将如何变化?。若将管子倾斜,受到的大气压力为多少N?人体并没有被压扁是1.第一位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科学家是()2.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玻璃管中留有少量残余空气,则()3.不可以直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是()4.下列过程中没有利用大气压的是()5.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是()6.天空中的氢气球,升到一定的高度就会爆裂,以下正确的是()7.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使玻璃管倾斜,那么管内的水银柱()穿一个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将()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寒冷,故有“万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请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1.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2.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面哪种情况对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有影响()这四句话,可以把这个现象解释得最清楚()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杯子露出水面的部分()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方气流通过的曲线路程较长,机翼下方气流机翼上部气流的速度比机翼下部气流的速度大速低的地方压强大,因此,机翼上部的压强要 ,因而速度,它对机翼的压强。 ,压强,离站台远的地方气体,压强,强大的气4.如图2所示,向两张纸的中间吹气,发生的现象是()A.纸向两边分开B.纸向中间靠拢过栏杆,这是因为()1、通过看书讨论形成压强知识框架。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章基本实验及其结论。4、会利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活动1:通过看书讨论形成压强知识基本框架。(1)分小组用语言表述压强概念。(2)写出压强计算公式以及变形公式,指出每个量的单位展示评价1、2: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学习活动3:请同学们说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指出每个量的单位注意:深度h,是指液体中被研究的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由公式可以看出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和有关,与无关。例如:如图所示的玻璃杯中装有重为5N的水,杯子的底面展示评价3:通过此题总结一下计算压强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3)能用规范、简练的语言,结合物理原理解释船闸工作过程。展示评价4:小组交流,代表展示方案,其它小组作出评价和补充。1)证明了大气压存在著名的实验是什么实验?你能设计什么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是多少?大气压与高度有什么关系?能否用来P=ρgh计算大气压?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什么关系,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生活中应用到大气压的地方有哪些?展示评价5:各小组代表用规范、简练的语言描述或展示实验,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1)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你可以用什么实验来证明这一现象。(2)画图说明飞机能够飞起来的原理。展示评价6: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或展示实验,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1)分小组表述实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方案。要求重点说明实验器材的选择及理由。(2)如何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3)实验结论是什么?在物理学中,压力的作用效果用什么表示?展示评价7: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学习活动8:学习要求:复习整理P33---34涉及液体压强探究实验及结论(1)分小组表述实验方案。要求重点说明实验器材的选择及原理。(2)如何判断压强的大小展示评价8: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1)物理语言是否准确(2)有无需要完善的地方3)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三、会利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活动9:讨论总结本章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上有什么应用?举例说明。展示评价9: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课堂小结2、讨论本章还存在的困惑,小组之间试着帮助解决。图2A对地面压强不变B对地面压力不变C对地面压强变为原来的一半D密度为原来的一半FpA.压力增大,压强一定也增大B.受力面积一定时,产生的压强跟压力成正比C.受力面积越小,压强一定越大D.压力一定时,压强跟受力面积成正比图33、如图3所示,瓶子里装半瓶水,用塞子塞紧瓶口,然后将瓶子倒过来,使瓶口朝下这时瓶里的水对塞子的压强跟没有倒置时水对瓶底的压强比较()A.压强变大B.压强变小C.压强不变D.无法判断4.下列做法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A用手把图钉压入墙壁B用吸盘贴在墙壁上挂物体C用抽水机抽水D用吸管吸饮料5、如图4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下列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A.将管倾斜B.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图4C.向水银槽中加入少量水银D.将玻璃管变粗五、课后小测试1、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刀刃做得很薄B.书包带做得较宽C.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D.大型平板拖车装有很多轮子2.如图5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下列说法A.F1<F2B.F1>F2C.p1<p2D.p1>p23.某草原发生的一起龙卷风,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人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是因为()A.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B.龙卷风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浮力C.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D.迷信说法中的“龙”把物体“抓”到空中如图4所示,则各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 5.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存在大气压的是()A.潜水员潜入水下越深,所受水的压强越大C.水从高处流下,形成瀑布B.盖在杯口的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D.在三峡大坝旁修建大型船闸6.下列设备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A.茶壶B.船闸C.活塞式抽水机D.下水道存水管7.如图所示,将一开口向上、粗细均匀的,且盛有某种夜体的玻璃管由竖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8.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其中分析正图7确的是()A.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B.乙图实验,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C.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D.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9.如图9甲所示,当向两张纸中间吹气时,纸会向中间靠拢,这个实验现象说明根据这一规律可制成图9乙所示装置,当向塑料管B中用力吹气时,细管A中液10、小虎同学利用注射器(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1)实验时,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2)如图(2)如图10所示,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L,则大气压的值可表示为p= .(3)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测得的大气压值图10 (4)实验室有甲、乙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5cm2和2cm2,若弹簧测力计量 (选填“甲”或“乙”)注射器,理由是____________。11.一颗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m2,图钉帽的面积是0.5×10-4m2,如图11所示,手指对图(2)图钉尖对墙面产生的压强相当于多少米深处水所产生的压强;g取1ON/kg,一标准大气压P0=1.0×105Pa)物理年级八年级第一节浮力审核人审核时间死海,出乎意料的是,战俘们不但没有沉下,反2、液体的压强公式: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浮力。4、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处的位置,它所受的压强,而上表面所处的位置,所受的压强,从而在物体的上下表________面产生一个压力差,正是这个压力差把物体托起来,这个6、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有 。 。 。计的示数是否变化,怎样变化?浮浮浮浮 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力是牛,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是牛5.将两个物体分别挂在两个弹簧测力计下,然后将它少了相同示数,说明两物体的()C.在液体表面上,一部分浸入液体内部,或全部浸入大石块下沉,则它们受到的浮力(班级班级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姓名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公式,并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阿基米德鉴别皇冠真假的故事。一、知识回顾3、物体浸在液体中的越大、液体的越大,它受到的浮力就越大。二、自学课本P53“阿基米德的灵感”,完成下列问题:4、某同学在水桶中装满水,往下按空饮料罐水会溢出。空饮料罐被按得越深,则受到的浮力 ,溢出的水,这个实验现象启示我们,浮力的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____三、自学课本P54-56“浮力的大小”,完成下列问题:5、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也适用于。探究一: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a.如图1,放置烧杯,使水正好不溢出b.如图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G.c.如图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桶重G1d.如图4,将石块浸入烧杯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石块排开的水从溢水口流到小桶中,当石块完全浸没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e.如图5,测出小桶和排开水的重力G2.则G排=.f.利用公式F浮=,算出石块受到的浮力。物重空桶重物块浸入水中后测力空桶和排开水物块受到水的浮物块排开的水受到的G/NG1/N计的读数F/N重G2/N力F浮/N重力G排/N:,这就是著名的,用公式表示就是(排水法)h.推导理解公式:F浮=G排=。探究二:浮力的计算1、自学课本P54-56例题,先独立完成,再对照课本上的解题过程进行纠错。2、解题时,要先写明公式,代入数据时,要带单位。1、一个重为8牛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牛,则铁块受到的浮力是牛,溢出水的重力是牛;若把铁块浸没煤油中,铁块受到的浮力是牛,此时测力计的读数是牛。2、一金属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为39N,把它全部浸没水中称读数为34Ng取10N/kg求:物理课时练增效练习之前1.一个物体的体积为60cm3,当其体积的一半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当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是N。3.一个圆柱形物体悬浮在密度为1.2×103kg/m3的盐水中,已知圆柱体的横截面积为10cm2,高为15cm,物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5cm,物体受到的浮力多大?(g=10N/kg)4.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露出水面之前,受到的浮力()A.不变B.变小C.变大D.先变小后变大5.关于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漂在水面上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B.没入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C.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6.跳水运动员离开跳台后,从接触水面到全部浸入水中,他受到的浮力将在他全部浸入水中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7.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N,将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所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为20N,此时它受到的浮力是N。8.不同材料制成的相同体积的三个小球,放入同种液体中,最后静止时如图所示,则它们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浮体,热气的密度________空气的密度,使F浮_的浮力大小,那么()D.由于液体的密度不同,木块与石蜡的密度也不同4.一均匀物体恰能悬浮在水中,若将此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555水中的状态是()A.下沉B.悬浮C.漂浮D.无法判断A.浮力增大,ρl=ρ2B.浮力减小,ρ1=ρ24.潜水艇在水里上浮是靠()5.实施国家“863”计划中,某材料科学研AA4A乙AB图4AABC BC。mlmlmlml4020甲乙木______帖FA.在水中最大B.在煤油中最大C.在盐水中最大D.一样大A.在水中最大B.在煤油中最大C.在盐水中最大D.一 _________.悬浮在空中的气球要下降,必须减小气球的________.取g=10N/kg,求1)木块重力2)木块受到的浮力3)木块排开水的体积4)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1、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功的概念。通过实例、实验、说明功的概念。2、通过看书和讨论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通过实验探究功的原理。会设计实验,会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一)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功的概念。通过实例、实验、说明功的概念。学习活动1: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内容,认识功,知道什么叫功,并能够用语言描学习活动2:观察教材图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