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国际联盟是一战后成立的一个重要国际组织,下列对其评价不正确的是A.国联是一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B.国联盟约体现的基本宗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C.国联成立初期在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D.国联的存在给世界带来了持久和平2、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因为它()

①是二战时纳粹德国灭绝人性的罪恶的铁证。

②警示人们努力维护和平;避免战争悲剧重演。

③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

④它是纳粹德国二战期间修建的集中营中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一座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印度、伊拉克、伊朗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人口压力、粮食短缺、经济单一B.人口压力、边界争端、教派纷争C.教派纷争、边界争端、市场狭隘D.粮食短缺、经济单一、市场狭隘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5、下列有关国际联盟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的B.其基本宗旨是维护和平、实行集体安全C.“全体一致”原则无法制约侵略D.其存在给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6、据统计,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这表明苏联A.逐步接受了资本主义的理论B.打破了美国对其的经济封锁C.借助有利的时机推进工业化D.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现代化7、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A.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8、“301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权条款。依据这一条款,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全面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这对于芯片严重依赖美国进口的中兴通讯是致命的打击。材料主要表明A.高科技产业发展迅猛B.世界经济体系发生变化C.中国制造业基础薄弱D.美国无视世贸组织规则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得到参议院同意;内阁由总统任命并对议会负责。这表明法国A.实现了孟德斯鸠的理想政体B.事实上确立了总统共和制C.民选立法机构获得充分权威D.共和派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10、材料二战后,以美、苏两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对抗局面。因为印度支那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越南民族解放运动中极具影响的胡志明还与共产党有直接的联系,美国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国政权被由苏联操控的政治机构所取代。1950年4月24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4号文件《美国对于印支的立场》,该文件认为,在中国军队已经推进到印支边界的情况下,法国军队和当地部队的联合将难以成功的遏制,因而美国的援助是基本的;“失掉”印度支那无疑将导致东南亚的“丧失”。长期以来,西方以非常矛盾的心态看待中国,因而中国集“富庶与贫瘠、发达与落后、聪慧与愚笨、美丽与丑陋、强大与虚弱、诚实与狡诈”这些互相对立的特性于一身。越南战争不仅对美国的社会和政治乃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尼克松政府为了摆脱越战,对美国的军事部署、外交政策进行调整。——摘编自苗岩春《试析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原因》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1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3年5月的“三叉戟”会议上;在讨论亚洲太平洋战场时,丘吉尔怀疑中国是一个重要基地,轻视支援中国的努力。,而美国从全球战略的角度考虑,特别强调中国的重要性,主张必须对华采取积极态度。美国强调欧洲战场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他轻视远东战场,相反,美国积极倡导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目的是想尽快与德国法西斯决战,迅速结束欧洲战事,把重点转向亚太战场。因此,美国实际上执行的是一种“两洋战略”。迅速实施霸王计划正好符合“罗斯福在战时根据胜利要早而美国伤亡要少这一原则”,美国的“两洋战略”必须迅速结束欧洲战场,在亚太战场得到苏联对日作战的保证。

—摘编自藏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1)据材料;指出美国“两洋战略”的实质和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两洋战略”的影响。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犹太民族中开始萌发争取民族权利的思想,解脱苦难不可能通过“救世主’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19世纪末,沙皇俄国发生大规模排犹运动希特勒的排犹运动更是骇人听闻,它促使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进入了大发展时期。1897年在赫茨尔(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积极鼓吹者)的领导下,欧美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瑞士巴塞尔举行了“全世界犹太人大会”,决定成立统一的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犹太复国主义的倡导者从一开始就寄希望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帮助实施其纲领。

——根据季国兴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战争史》整理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杜鲁门总统就向英国施加压力,要它立即给10万多犹太人幸存者颁发进入巴勒斯坦的通行证1947年11月29日联大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关于巴勒靳坦分治的181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委任统治,委任统治结束两个月内,成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当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不到该地区总人口的1/3,占有土地只是巴勒斯坦土地面积的6%,而联大决议划归犹太国的面积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8.7%。

——彭树智《二十世纪中东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针对犹太复国主义,杜鲁门总统为什么向英国施压。如何评价联合国“181号决议”?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己材料一德国统一的内部进程从1989年11月中旬柏林墙开放以后迅速发展,颇令四大国措手不及。美国在1989年12月还表示德国的统一进程不能加快,但到1990年初就改变了政策,明确表示支持德国统一,但提出的条件是统一后的德国应留在北约组织中。英、法开始从总体上不愿意看到德国的统一。但在德国统一势头无法遏制的情况下,它们基本上追随了美国的立场。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在1989年12月9日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强调,必须从战后形成的现实出发,即存在两个主权的德意志国家,离开这一点,欧洲的稳定将受到威胁。但是到了1990年2月,戈尔巴乔夫基本上改变了调子,表示德国统一采取什么方式是德国人自己的事情。但苏联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那就是统一后的德国必须中立。德国统一的内部进程从1989年11月中旬柏林墙开放以后迅速发展,颇令四大国措手不及。美国在1989年12月还表示德国的统一进程不能加快,但到1990年初就改变了政策,明确表示支持德国统一,但提出的条件是统一后的德国应留在北约组织中。英、法开始从总体上不愿意看到德国的统一。但在德国统一势头无法遏制的情况下,它们基本上追随了美国的立场。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在1989年12月9日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强调,必须从战后形成的现实出发,即存在两个主权的德意志国家,离开这一点,欧洲的稳定将受到威胁。但是到了1990年2月,戈尔巴乔夫基本上改变了调子,表示德国统一采取什么方式是德国人自己的事情。但苏联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那就是统一后的德国必须中立。——宫少朋等《战后国际关系史》1990年11月19-21日,欧安会在巴黎举行第二次首脑会议。会上,北约和华约22国首脑签署了《裁减常规军备的条约》,制仃了《巴黎新欧洲宪章》。宪章规定了欧洲政治、社会、经济及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原则,并在《民主、和平和统一的新时代》一章中强调:“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个民主、和平和统一的新时代”正在到来,从此欧安会各国之间的关系“将建立在尊重与合作的基础之上”。——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他大国对德国统一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德国统一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欧安会认为“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看法。材料二1990年11月19-21日,欧安会在巴黎举行第二次首脑会议。会上,北约和华约22国首脑签署了《裁减常规军备的条约》,制仃了《巴黎新欧洲宪章》。宪章规定了欧洲政治、社会、经济及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原则,并在《民主、和平和统一的新时代》一章中强调:“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个民主、和平和统一的新时代”正在到来,从此欧安会各国之间的关系“将建立在尊重与合作的基础之上”。14、【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人们对于建立新的国际机制和国际秩序的呼声日趋高涨,1920年,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联盟正式成立。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人们对于建立新的国际机制和国际秩序的呼声日趋高涨,1920年,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联盟正式成立。——摘编自刘洋《国际联盟的当代价值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联成立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国联进行评价。1937年埃及最后一个加入国联时,加入国联的国家达63个,这只是占当时世界国家总数的30%。由于缺乏作为世界性组织应有的作用,在解决国际争端时,国联没有权威性,在处理国际社会的各种矛盾时就显得软弱无力、只有在“极少见的情况下,也就是会员国中的大国利益不受妨害、或各会员国至关重要的共同利益似乎用得着国联时”,国联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在它成立的短短20年间,1946年4月18日,出席国联会议的43个会员国一致表决,宣布从次日起国际联盟不复存在。国联尽管失败了,但它为建立一个全球性国际安全机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正是由于它的第一次实践,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指明了国际组织发展的方向。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沙群岛历来是中国领土。自西沙群岛历来是中国领土。自195610年起,越南南方政府(简称南越)侵占了中国南沙、西沙群岛1974多个岛屿。此后摩擦不断,南越得寸进尺。1年15月19日,毛泽东主席果断决策,要求海军做好西沙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准备和兵力部署。5日4时,南越10艘军舰企图强行占领西沙群岛的琛航、广金两岛,同时向我军舰艇寻衅。22时4分,敌12艘军舰突然同时向我海军开火。我军奋力还击,海军官兵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勇猛顽强作风压倒了南越海军。30时20分,海上战斗结束。49日上午,我军在人员无一伤亡的情况下收复了被强占的珊瑚、甘泉、金银三岛,俘敌2人。至此,我国重新收复被侵占的岛屿,恢复行使对西沙群岛的主权。27月48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中国政府决定将自卫反击战中俘获的1名南越官兵和名美国联络官,全部遣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够收复西沙群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沙海战对当今中国面临的海上争端的启示。——摘编自周德华《收复西沙扬国威一西沙海战》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10月2日德军展开“台风行动”.以求在冬季来临前完成攻占莫斯科的目标,希特勒认为这个城市的陷落将在短时间内导致苏联的全面崩溃。紧急形势下,莫斯科人民在3天内动员起来,12万人组成民兵和巷战小组,约45万人参加了修筑防御工事,之三以上是妇女。为强化红军抵抗的决心和提高人民的士气,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传统阅兵仪式,斯大林等领导人检阅了经过红场列宁墓前直接开赴前线的部队。由于苏联军民的奋勇抗击,加上德军原来以为在冬季来临前就可以打败苏联,没有御寒装备,当严寒到来时,德军冻伤人数超过了战斗伤亡人数。苏军抓住战机大举反攻。莫斯科之战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摆在希特勒面前的只能是一场持久的两线作战。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也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10月2日德军展开“台风行动”.以求在冬季来临前完成攻占莫斯科的目标,希特勒认为这个城市的陷落将在短时间内导致苏联的全面崩溃。紧急形势下,莫斯科人民在3天内动员起来,12万人组成民兵和巷战小组,约45万人参加了修筑防御工事,之三以上是妇女。为强化红军抵抗的决心和提高人民的士气,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传统阅兵仪式,斯大林等领导人检阅了经过红场列宁墓前直接开赴前线的部队。由于苏联军民的奋勇抗击,加上德军原来以为在冬季来临前就可以打败苏联,没有御寒装备,当严寒到来时,德军冻伤人数超过了战斗伤亡人数。苏军抓住战机大举反攻。莫斯科之战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摆在希特勒面前的只能是一场持久的两线作战。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也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重大意义。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形成苏攻美守的局面。苏联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基地,威胁中东产油区,控制中亚枢纽地区,与其太平洋战略互相呼应,最终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阿富汗新上台的阿明政权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联认识到,阿明政权不能实现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决定实施南下战略。1979年12月入侵阿富汗。苏军采取武装直升机掩护空降突击部队参战,使用装有化学武器的火箭,同时改变以往集中使用炮兵的习惯,采用单炮作战。阿富汗游击队在兵力兵器方面处于劣势,但在国际社会支持下顽强地同苏军进行周旋。苏联入侵阿富汗,削弱了国力,旷日持久的战争使苏联在政治;外交、经济上承受巨大压力,受到世界的谴责,处境孤立。戈尔巴乔夫任苏共总书记后,改变全球战略,积极推进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1989年,苏军最终撤出阿富汗。

——摘编自《凤凰书刊·关于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盛极而衰的年代》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背景与战略意图。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的优势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归纳总结苏联最终从阿富汗撤军的原因。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8、阅读如下图示。

史料展示了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两种发展状况,结合所学,任选一种发展状况进行论证。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条约或会议。

。时间。

会议或条约。

简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919年。

《凡尔赛和约》

共15部分;包括440个条款和一项议定书,第一部分为国际联盟盟约。条约围绕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协调了列强在欧洲;近东和非洲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1945年4月。

《联合国宪章》

共分19章111条。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应遵循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及联合国不得干涉各国内政等原则。

1968年7月。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截至2002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共有187个。

2019年5月。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文明发展;合作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材料列举了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会议和条约,其中蕴含着全球治理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20分)20、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展,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2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我想;如果您真的关心世界人民的幸福的话,那么您就会正确地理解我的意思:人人都需要和平,无论是还没有丧失理智的资本家,还是不仅能够珍惜自己个人的生命而且更能珍惜人民生命的共产党人,都是如此,我们共产党人从问世之日起,一般来说是反对国家间的任何战争和捍卫和平事业的,我们始终把战争视为灾难,而不是把它当成儿戏,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更不是把它当做目的本身。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而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劳动。战争是我们的敌人,对各国人民来说是灾难。

如果您真的关心和平和本国人民的幸福;那么这也只能算是您作为总统应尽的义务,而我作为部长会议生席也应对自己的人民表示关怀。此外,维护全球和平应是我们其同美心的事业,如果在现代条件下爆发战争,那么这就不仅仅是美苏之间的战争,因为美;苏之间其实并不互相谋求什么,但战争将是全球性的,残酷的、毁灭性的。

——1962年10月26日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摘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对现代条件下的战争所持的态度及其积极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联是一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国联盟约体现的基本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这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国联成立初期主持了多次国际合作,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国联只是暂时维护了世界和平。由此可知ABC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2、D【分析】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确是二战时纳粹德国灭绝人性的罪恶的铁证,也警示人们要努力维护和平,所以也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但它并非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一座集中营,所以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3、B【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和比较共性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等因素严重阻碍印度经济的发展;伊拉克和伊朗由于人口多、边界争端、教派纷争和经济利益冲突等问题严重损害了两伊经济的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B。4、C【分析】【详解】

A选项表述与题干无关,可以排除,B选项是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与题干不符,“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是朝鲜战争以后的事情,由此排除D选项。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战后日本的地位,故C正确。5、D【分析】【详解】

国际联盟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但是其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D错误,符合题意;国联是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的、其基本宗旨是维护和平、实行集体安全,但是“全体一致”原则无法制约侵略,A、B和C正确。排除。6、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这一时期苏联利用西方国家技术人员及机器出口的有利时机,推动了本国的工业化建设,C项正确;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并不相同,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苏联利用有利的时机推进工业化,与美国对其的经济封锁无关,排除B项;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在1937年,排除D项。故选C项。7、D【分析】【分析】

A表述过于绝对;错误;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由“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表明以福州为中心的纺织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生产,不属于近代民族工业,C错误;“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体现出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D正确。

【详解】8、D【分析】“美国商务部宜布将全面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这对于芯片严重依赖美国进口的中兴通讯是致命的打击”说明美国对于世界贸易规则的践踏,D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中发生变化不符合事实;中国制造业不是薄弱,C错误。9、C【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得到参议院同意;内阁由总统任命并对议会负责”可知立法机构获得充分权威,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孟德斯鸠的理想政体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而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立法机构权力较大,并未强调法国的政体;D选项错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不能说共和派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这时君主派的力量还很强。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10、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可得出印度支那特殊的经济和战略地位;根据材料“极具影响的胡志明还与共产党有直接的联系”“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国政权被由苏联操控的政治机构所取代”可得出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并且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也是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尼克松政府为了摆脱越战,对美国的军事部署、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可得出越南战争促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调整与中国的关系;结合所学可知,为支持越南战争,美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美国的经济负担,促使美国调整对外战略政策,实行战略收缩;越南战争对美国影响还体现了美苏冷战对峙中,越南战争泥潭使美国处于劣势。【解析】(1)原因:印度支那特殊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对共产主义的恐惧;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

(2)影响:消耗了美国巨大的人力物力,加重了经济负担;调整对外政策,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实行战略收缩,战后美攻苏守的形势发生变化。11、略

【分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结束欧洲战场;在亚太战场”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罗斯福在战时根据胜利要早而美国伤亡要少这一原则”“到苏联对日作战的保证”归纳回答。

依据材料中“美国从全球战略的角度考虑,特别强调中国的重要性,主张必须对华采取积极态度”的信息从推动欧洲战场以及加重中国人负担回答。【解析】(1)实质:实行先欧洲后亚洲的战略。原因:减少美国在战争中的伤亡;希望赢得苏联对日作战。

(2)影响:促进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推进了欧洲战场的胜利进程;客观上加重了中国人民抗战的负担。12、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就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犹太民族中开始萌发争取民族权利的思想”得出资产阶级革命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根据“解脱苦难不可能通过‘救世主’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可知犹太民族经历的大量苦难;根据“世纪末,沙皇俄国发生大规模排犹运动希特勒的排犹运动更是骇人听闻,它促使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得出欧洲排犹运动的影响和民族主义的兴起和觉醒。

(2)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针对犹太复国主义,杜鲁门之所以向英国施压,是因为巴勒斯坦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美国意图借助犹太复国主义插手中东事务,扩张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同时还是与苏联进行对抗的结果。

评价:联合国“181号决议”号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委任统治,委任统治结束两个月内,成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这一决议一方面支持了犹太人建国,但引发了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导致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矛盾尖锐,为后来中东地区的战争和动乱埋下伏笔。【解析】(1)资产阶级革命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犹太民族经历的大量苦难;欧洲排犹运动的影响;民族主义的兴起和觉醒。

(2)原因:美国意图借助犹复国主义插手中东事务;扩张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美苏冷战的影响。

评价:有利于以色列的建立,但引发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矛盾,为后来的战争与动乱埋下伏笔。13、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美国在1989年12月还表示德国的统一进程不能加快;但到1990年初就改变了政策,明确表示支持德国统一英;法开始从总体上不愿意看到德国的统一。但在德国统一势头无法遏制的情况下,它们基本上追随了美国的立场。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在1989年12月9日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强调,必须从战后形成的现实出发,即存在两个主权的德意志国家但是到了1990年2月,戈尔巴乔夫基本上改变了调子,表示德国统一采取什么方式是德国人自己的事情。”可概括得出其他大国对德国统一的态度由以前的不支持变为后来的支持。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德国的统一、缓和了欧洲局势的紧张、也冲击了两极格局等方面分析德国统一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个民主、和平和统一的新时代’正在到来,从此欧安会各国之间的关系‘将建立在尊重与合作的基础之上’”结合所学从一方面发展经济,注重合作有利于和平,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动荡等方面进行说明。【解析】(1)变化:原来不支持德国统一后来支持德国统一。影响:有利于德国的统一和发展;缓和了欧洲紧张局势,冲击了两极格局。

(2)欧安会认为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有一定的道理,战后各大国都致力于发展经济,增强了经济竞争能力,注重合作,联合国区域合作组织也有利于欧洲趋势趋向缓和,但另一方面美国的霸权失去了强有力的制约,欧洲内部问题也不断涌现欧洲仍然会出现动乱。14、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国联成立的背景和对国联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国联成立的历史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人们对于建立新的国际机制和国际秩序的呼声日趋高涨”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对国联的评价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解决国际争端时,国联没有权威性,在处理国际社会的各种矛盾时就显得软弱无力”“正是由于它的第一次实践,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指明了目际组织发展的方向”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解析】(1)背景: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和平主义的兴起;人们对于建立新的国际机制和国际秩序的呼声高涨。

(2)评价:实质是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没有起到遏制战争的作用;对二战后国际合作和国际组织的发展有参考价值及借鉴意义。15、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1974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果断决策,要求海军做好西沙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准备和兵力部署”可知,中央的正确决策与妥善部署;根据材料“我军奋力还击,海军官兵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勇猛顽强作风压倒了南越海军”可知,海军官兵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和英勇奋战;根据材料“至此,我国重新收复被侵占的岛屿,恢复行使对西沙群岛的主权”可知,收复领土的举措具有正义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越政权遭受内外危机。

(2)启示:开放性试题。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战略时机、灵活外交、海防意识等角度回答。具体而言,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反对地区霸权;保持信息、战略优势,把握反击先机;保持国力增长与实行灵活外交相结合;加强国民的海洋意识教育。【解析】(1)原因:中央的正确决策与妥善部署;海军官兵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和英勇奋战;收复领土的举措具有正义性;南越政权遭受内外危机。

(2)启示: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反对地区霸权;保持信息、战略优势,把握反击先机;保持国力增长与实行灵活外交相结合;加强国民的海洋意识教育。16、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希特勒认为这个城市的陷落将在短时间内导致苏联的全面崩溃”可知体现的是希特勒的战略部署和准备失误;根据材料“莫斯科人民在3天内动员起来;12万人组成民兵和巷战小组,约45万人参加了修筑防御工事”可知体现的是苏联人民的英勇抵抗;根据材料“斯大林等领导人检阅了经过红场列宁墓前直接开赴前线的部队”可知体现的是苏联领导人指挥得当;根据材料“当严寒到来时,德军冻伤人数超过了战斗伤亡人数”可知体现的是寒冷天气的帮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原因需要从德军闪电战的破产、德军面临着两线作战的窘境、提高士气、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方面思考。【解析】(1)原因:希特勒的战略部署和准备失误;苏联人民的英勇抵抗;莫斯科人民同仇敌忾;苏联领导人指挥得当;寒冷天气的助攻;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优势。

(2)意义:标志着德军闪电战的破产;德军面临着两线作战的窘境;苏联保卫了首都,提高了士气;使欧洲看到了苏联的实力并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7、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根据“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形成苏攻美守的局面”可知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根据“阿富汗新上台的阿明政权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可知阿富汗政权发生变更。意图根据“苏联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基地,威胁中东产油区,控制中亚枢纽地区,与其太平洋战略互相呼应,最终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可知苏联推行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2)优势:根据“苏军采取武装直升机掩护空降突击部队参战,使用装有化学武器的火箭,同时改变以往集中使用炮兵的习惯,采用单炮作战”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综合国力强大;武器装备先进。撤军原因根据“苏联入侵阿富汗,削弱了国力,旷日持久的战争使苏联在政治、外交、经济上承受巨大压力,受到世界的谴责,处境孤立。戈尔巴乔夫任苏共总书记后,改变全球战略,积极推进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可知主要是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孤立;国力削弱、国内问题丛生;苏联的全球战略发生变化。【解析】(1)背景: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阿富汗政权发生变更。

意图:苏联推行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2)优势:综合国力强大;武器装备先进。

撤军原因: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孤立;国力削弱、国内问题丛生;全球战略的变化。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中“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三次浪潮和挫折”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两种发展状况分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和经济全球化的三次挫折。首先,提出观点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然后论证,根据材料中“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6世纪”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是推动第一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中“第二波浪潮发生在1815—1913年期间”,而这一时间段刚好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因而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全球化出现第二次高潮。材料中提到“第三波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初期”,而这一时间段则正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第三波全球化浪潮。最后得出结论: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冷战”对峙等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之出现波动。【解析】观点: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挫折。

论证:17—18世纪;殖民战争频繁,从三次英荷战争到英法战争,国际贸易受挫,全球化一度陷入停顿。1914—1945年,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