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 第4-5节 物质的比热、熔化与凝固(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9 第4-5节 物质的比热、熔化与凝固(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9 第4-5节 物质的比热、熔化与凝固(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9 第4-5节 物质的比热、熔化与凝固(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9 第4-5节 物质的比热、熔化与凝固(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年级上册期中期末19物质的比热、熔化与凝固聚焦重难考点聚焦重难考点一、物质的比热1、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高温物体放热,降温;低温物体吸热,升温。2、比热: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降低)1℃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比热单位: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意义:1kg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3、比热表的阅读:⑴水的比热最大。(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比热大的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反之则相反。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4、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气温的变化大;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夏季陆地降升温快,海洋降升温慢。(原因:海洋(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岩石)要大,升温慢二、熔化与凝固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3、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熔点;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它是晶体的一种特性。5、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7、在晶体加热熔化过程中,熔化前温度逐渐上升,固态;熔化时温度持不变,状态为固液共存;熔化后度逐渐上升,液态。(注:熔化时间不是加热时间。)8、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标志是:看T-t的图像中有没有一段平行于横轴的等温图像。9、萘的熔点是80℃,硫代硫酸钠的熔点是48℃,水的熔点是0℃。针对练习突破针对练习突破一、物质的比热1.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答案】A【解析】如下图所示,

同一热源,当加热时间相同时,放出的热量相同,那么甲和乙吸收的热量相等。此时乙液体温度的升高量大于甲液体。当它们的质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即乙液体的比热容小于甲液体的比热容,故A正确,C错误;

如下图所示,

升高相同的温度,甲需要的加热时间长,因此甲吸收的热量多,故B错误;

如下图所示,

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比液体升高的温度低,故D错误。故选A。2.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t的变化如表中所示。由数据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

)时间t/min012345甲的温度/℃202224262830乙的温度/℃202530354045A.

c甲>c乙

B.

c甲=c乙

C.

c甲<c乙

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当加热时间为2min时,甲升高的温度:△t甲=24℃-20℃=4℃;

乙升高的温度:△t乙=30℃-20℃=10℃;

那么△t甲<△t乙;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那么比热容c甲>c乙。故选A。3.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c甲、c乙、c丙大小相比(

)A.

c甲最大

B.

c乙最大

C.

c丙最大

D.

c甲=c乙=c丙【答案】C【解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放出的热量与比热容成正比。根据图片可知,冰块熔化量的大小依次为:甲<乙<丙,那么三个金属放出的热量大小为:Q甲<Q乙<Q丙;三块金属的质量相等;三块金属的初温相等,末温都等于冰块的熔点,因此温度的变化量相同,因此比热容的大小关系为:c甲<c乙<c丙。故选C。4.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规格的酒精灯加热,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由图可知,加热开始前A液体的初温比B液体的初温更高

B.

由图可知,第10min时,A液体吸收了更多的热量

C.

由图可知,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D.

由图可知,B液体在第20min时吸收了和第10min时的A液体一样多的热量【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加热开始前A液体的初温和B液体的初温相同,都是20℃,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第10min时,A液体和B液体吸收了相同的热量,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当都升高到80℃时,A需要加热10min,B需要加热20min,即B吸收的热量多,,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故C正确;D.由图可知,B液体在第20min时比和第10min时的A液体吸收的热量多,故D错误。故选C。5.(2020·富阳模拟)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用同样的加热器进行加热,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乙物质的沸点一定是40℃

B.

0—6min甲比乙吸收的热量多

C.

8—10min甲和乙继续吸热,虽然温度各自保持不变,但甲和乙的内能都不断增加

D.

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答案】C【解析】A.甲在80℃,乙在40℃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那么这两个温度可能是它们的沸点,也可能是它们的熔点,故A错误;

B.0~6min时,甲和乙吸收的热量一样多,故B错误;

C.8~10min时,甲和乙继续吸热,那么它们的内能不断增大,故C正确;

D.当加热6min时,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乙升高的温度,即△t甲>△t乙。,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故D错误。故选C。6.(2020·三门模拟)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铁块和铝块升高相同温度,一定吸收相等的热量

B.

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热量,水比沙子升温少

C.

质量相等的沙子和铁,降低相同温度,沙子放出的热量小于铁放出的热量

D.

我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答案】B【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1kg的铁和铅同样升高1℃时,铅吸收的热量比铁吸收的热量多,因此铁块和铝块升高相同温度,肯定是铅吸收的热量多,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1kg的水和沙子,同样升高1℃时,水比沙子吸收的热量多,那么水的比热容大于沙子。当吸收的热量和质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因此水比沙子升温少,故B正确;

C.根据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沙子和铁,升高相同温度,沙子吸收的热量大于铁吸收的热量,那么质量相等的沙子和铁,降低相同温度,沙子放出的热量大于铁放出的热量,故C错误;

D.根据图像可知,1kg的水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最多的,因此我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故D错误。故选B。7.(2020·杭州模拟)炎热的夏日,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很烫脚,站在水中感觉凉爽,这是因为(

)A.

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小

B.

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大

C.

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小,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大

D.

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小,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小【答案】A【解析】炎热的夏日,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很烫脚,站在水中感觉凉爽,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小,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8.(2019九上·奉化期末)下列事例主要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是(

)A.

热水袋盛热水来取暖

B.

夏天中午洒水车洒水降温

C.

初春夜晚要向稻田中灌水

D.

城市建造人工湖来调节气温【答案】B【解析】A.热水袋盛热水来取暖,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能放出更多的热量,故A不合题意;

B.夏天中午洒水车洒水降温,是因为水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故B符合题意;

C.初春夜晚要向稻田中灌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降温时能够向外放出大量的热,保护秧苗不被冻坏,故C不合题意;

D.城市建造人工湖来调节气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温度变化时能够吸收或放出更多的热量,从而保证气温不至于变化太大,故D不合题意。故选B。9.“五·一”期间,小敏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8:00开始每隔半小时,分别对小区内的气温和人工湖的水温进行了测量,如图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成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据图可以判断(

)A.

实线是水温,虚线是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B.

实线是水温,虚线是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C.

实线是气温,虚线是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D.

实线是气温,虚线是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答案】C【解析】空气的比热容远远小于水,因此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空气的温度变量远远大于水,即小区内的空气温度变化大,而人工湖水的温度变化小。那么实线是气温,虚线是水温,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空气。故选C。10.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

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B.

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

C.

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

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答案】D【解析】A.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这样可以保证二者有相同的加热面积,保证吸热相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也是保证二者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的因素,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对实验探究没有影响,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1.(2020·余姚模拟)小科去海边玩,赤脚走在沙滩上时感觉沙子很烫,但走入海水却是凉凉的。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他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除了物质种类不同外,其它实验条件均相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加热时间/min0246810温度/℃沙子24.131.440.047.855.864.7水24.125.227.129.230.933.6(1)分析数据可知,________的吸热本领强。(2)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形成海陆风的原因。________。【答案】(1)水(2)由于陆地(土壤)的比热容小于海面(水)的比热容,所以白天时陆地温度升温比海面快,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形成近地面低压,风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则相反【解析】(1)根据表格可知,当加热时间为4min时,质量相同的水升高到27.1℃,沙子升高到40℃。因为水升高的温度小于沙子升高的温度,所以水的吸热本领强。

(2)形成海陆风的原因:由于沙土的吸热本领小于水的吸热本领,即陆地(土壤)的比热容小于海面(水)的比热容,所以白天时陆地温度升温比海面快,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形成近地面低压,风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则相反。12.(2019九上·慈溪期末)如图甲是小东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1)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________相同且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2)根据实验数据,小东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见图乙)。由图乙可知,杯中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热量。【答案】(1)质量(2)大于【解析】(1)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质量相同且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

(2)根据乙图可知,当水和煤油都升高到60℃时,煤油需要加热4min,而水需要加热8min;因为水的加热时间长,所以水吸收的热量大于煤油吸收的热量。13.如图甲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1)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2)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多余的是

(填字母)。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B.使用相同的烧杯

C.酒精灯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D.使用酒精灯的火焰基本相同E.火焰与烧杯底的距离相等(3)小明同学用同一个加热装置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做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________的吸热本领更强,加热相同时间温度变化___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4)根据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可知,曲线C表示的是________(选填“沿海”或“内陆”)城市的气温变化曲线(c砂<c水)。【答案】(1)加热时间(2)C(3)水;较小(4)内陆【解析】(1)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2)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可以保证二者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故A不合题意;

B.使用相同的烧杯,可以保证液体吸热的面积相同,故B不合题意;

C.酒精灯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对吸收热量无影响,只要保持有足够的酒精和火焰大小相同即可,故C符合题意;

D.使用酒精灯的火焰基本相同,可以保证相同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故D不合题意;

E.火焰与烧杯底的距离相等,可以保证烧杯底部的温度相同,且吸收相同的热量,故E不合题意。

故选C。

(3)根据乙图可知,当同时加热4min时,水升高到4℃,煤油升高到6℃,那么Q水=Q煤油,△t煤油>△t水。水的温度升高的少,那么它的吸热本领大,因为加热相同时间温度变化

较小。(4)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土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比热容大,因此水的温度变化小,那么曲线C表示的沙土的温度变化,即内陆城市的气温变化曲线。14.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______。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来判断的。(2)实验中第1、2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实验组别液体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1水200254013.5煤油20025406.52水200254012煤油20025405.5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3)图乙是第1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时间”和“温度—时间”图像,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像是________

(填字母)。(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5)这两组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答案】(1)秒表;加热时间长短

(2)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3)C(4)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5)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解析】(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秒表。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长短来判断的。

(2)根据表格数据比较可知,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同,但是水和煤油加热时间不同,那么得到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3)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比热容大,因此水升高的温度小与煤油升高的温度,故A、D错误;

因为实验开始时水和煤油的温度都不是0℃,故B错误,C正确。故选C。

(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

(5)这两组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15.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________(填“A”或“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________。(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________,得出结论。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为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一个即可)【答案】(1)A;确保使用外焰加热(2)升高的温度;天平、秒表

(3)用同一热源加热确保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解析】(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A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确保使用外焰加热;

(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得出结论。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秒表;

(3)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用同一热源加热确保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16.(2019七上·平阳期末)小科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在家庭内,让食物快速降温,一般可以把食物放在空气中冷却;或者把食物放在水中冷却。那么,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

为此,小科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24681012141618甲的示数/℃70605347423937353433乙的示数/℃70666158555250484644(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科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________(2)小科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________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科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_______的(选填“快”、“慢”或“保持不变”)。(4)小科又仔细分析了冷却速度变小的原因,认识到这是因为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________的影响。【答案】(1)相同的牛奶瓶相同的牛奶初温相同相同的环境牛奶的质量相同等(至少3项)(2)相同条件下,水的导热性能好(3)慢(4)环境温度【解析】(1)在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进行研究时,要控制相同的牛奶瓶、相同的牛奶、初温相同相同的环境、牛奶的质量相同等(至少3项);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通过实验,能够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水的导热性能好;

(3)在分析甲的示数,0-2分钟,温度下降10℃,2-4分钟,下降7℃,4-6分钟,下降6℃,6-8分钟,下降5℃,……,16-18分钟,下降1℃,冷却的越来越慢;

(4)牛奶冷却的快慢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二、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现象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

海波、冰、各种金属都是晶体

C.

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

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要高【答案】B【解析】A.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故A错误;

B.海波、冰、各种金属都是晶体,故B正确;

C.晶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升高;如果温度等于熔点,那么温度就不变,故C错误;

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和它的凝固温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B。18.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

也熔化一部分

B.

全部熔化

C.

一点都没熔化

D.

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答案】C【解析】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烧杯里面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然是0℃。如果试管中的冰温度低于0℃,它们会从烧杯中吸热,直到上升到0℃。当试管内的冰块达到0℃时,内外温度相同,不能继续从外面吸热,因此它们不会熔化,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19.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

沥青属于晶体

C.

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

沥青被烤化后其温度保持不变【答案】A【解析】沥青在受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然后不断变软,变稀,直至最后变成液态,它的温度始终在上升,因此是非晶体,而被烤化的过程就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A.

一定是固体

B.

一定是液体

C.

可能是固体

D.

一定是固液共存【答案】C【解析】在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开始时是固态、结束时是液态,中间为固液混合态;

在晶体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开始时是液态、结束时是固态,中间为固液混合态;

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21.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下列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这是凝固现象,会放热

B.

这是凝固现象,会吸热

C.

这是熔化现象,会吸热

D.

这是熔化现象,会放热【答案】A【解析】肥皂泡是液体,而冰是固体,因此肥皂泡结冰是凝固现象,向外放热,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22.(2020七下·奉化期末)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A.

冰凌的形成

B.

冰雪消融C.

露珠的形成

D.

雾松的形成【答案】B【解析】A.冰凌的形成,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的凝固现象,故A错误;

B.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的熔化现象,故B正确;

C.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雾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的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B。23.(2020七下·鄞州期末)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

冰块熔化

B.

山间生雾C.

枝头结霜

D.

瀑布结冰【答案】A【解析】A.冰块由固态变成液体叫熔化,需要吸热,故A正确;

B.山间生雾,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枝头结霜,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瀑布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A。24.(2020·天台模拟)用湿手到冰箱冷冻室取食物,常常感觉手被食物粘住,其原理与以下各种现象相同的是(

)A.

干冰长胡须

B.

干手器干手

C.

岩浆变固态

D.

茶壶冒白气【答案】C【解析】冰箱中的物体温度很低,手上的水接触物体后放热,发生凝固现象,这就是“黏住”的原因。

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的温度非常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干冰表面放热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很多小冰晶,看似长胡须,故A不合题意;

B.手上的水从干手器吸热,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

C.岩浆变固态是凝固现象,故C符合题意;

D.茶壶冒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低的空气后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这就是看到的“白气.”,故D不合题意。故选C。25.(2020·诸暨模拟)水无常形,变化万千。下图所示的各种自然景观,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A.

初春冰雪消融

B.

仲夏露珠晶莹

C.

深秋白霜满枝

D.

寒冬冰花剔透【答案】A【解析】A.初春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成液体发生熔化现象,故A正确;

B.仲夏露珠晶莹,露珠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故B错误;

C.深秋白霜满枝,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故C错误;

D.寒冬冰花剔透,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

26.(2019·绍兴)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A.

湖水结冰

B.

雾气消散

C.

露珠形成

D.

冰雪消融【答案】A【解析】A.湖水是液态,冰是固态,因此湖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雾气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雾气消散是汽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

C.水蒸气是气态,露珠是液态,因此露珠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故C不合题意;

D.冰雪是固态,水是液态,因此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故D不合题意。故选A。27.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答案】凝固;熔化;晶体【解析】(1)“水放热结冰”的过程,就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的过程;

“冰吸热化水”的过程,就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的过程;

(2)“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说明冰由熔点,即冰是一种晶体。三、熔化和凝固的特点28.海波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

海波的熔点是48℃

B.

海波是晶体,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

D.

在CD段海波处于液态,吸收热量【答案】C【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海波在48℃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海波的熔点是48℃,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所以它是晶体,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正确不合题意;C.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仍然吸收热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CD段海波处于液态,吸收热量,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29.(2020七下·鄞州期末)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熔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答案】C【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甲没有熔点,而乙有熔点,因此甲是非晶体,而乙是晶体,故A错误;

B.乙物质的熔点是210℃,故B错误;

C.BC段,乙物质虽然不但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它正在熔化,处于固液混合状态,故C正确;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故D错误。故选C。30.(2020七上·临安期末)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8℃时的海波是液态

B.

海波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用时6min

C.

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

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需要加热【答案】B【解析】A.48℃为海波的熔点,它可能为固态、液体或固液混合态,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B点开始熔化,C点熔化结束,那么海波的熔化时间为:12min-6min=6min,故B正确;C.海波在CD段为液态,故C错误;

D.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但是要继续吸热,熔化才能进行,故D错误。故选B。31.(2020七上·南浔期末)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

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C.

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

加热相同时间,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答案】C【解析】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是仍然要继续吸热,否则熔化无法进行,故A错误;

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那么冰有熔点,说明冰是晶体,故C正确;

D.加热相同时间,冰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公式Q=cm△t可知,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故D错误。故选C。32.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2)由图乙可知,________(选填“A”或“B”)是冰,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状态为________,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

(选填“分子动能”或“分子势能”)增大。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3)加热1min,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此时________

(选填“冰”或“石蜡”)的比热容较大【答案】(1)均匀受热(或减缓实验速度,便于观察记录;或在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热量相同。)

(2)A;固液共存;分子势能;达到沸点,不能持续吸热(或没有温度差,不能吸收热量)(3)石蜡【解析】(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均匀受热(或减缓实验速度,便于观察记录;或在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热量相同。)(2)由图乙可知,A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有熔点,那么A是冰,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状态为固液共存,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那么它的分子动能不变;根据内能=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可知,它的分子势能增大。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达到沸点,不能持续吸热(或没有温度差,不能吸收热量)。

(3)根据乙图可知,当加热1min时,质量相同的冰和石蜡吸收相同的热量,石蜡升高的温度小于冰升高的温度,因此石蜡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33.如图所示,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1)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从第________min开始凝固,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态。(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的冰将__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答案】(1)晶体;10;固(2)变多【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在10~20min时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它有凝固点,为晶体;它从第10min时开始凝固,到20min时完全凝固,因此第25min时该物质属于固态。

(2)该物质正在熔化,因此试管外面的温度应该是-2℃。试管内的冰水混合物处于凝固点0℃,高于外面的-2℃,因此能向外不断放热,那么里面的水会凝固,冰将增多。34.(2019七上·新昌期末)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每隔1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物质的温度及观察其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中的冰加热,目的是________。(2)第4分钟时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________。(3)由图乙可知,CD段吸收的热量比AB段________。【答案】(1)使冰均匀受热(2)固液共存(3)多【解析】(1)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中的冰加热,目的是使冰均匀受热。

(2)根据乙图可知,BC段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冰处于熔化状态,那么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

(3)根据乙图可知,CD段吸热:10min-6min=4min,AB段吸热2min,因此CD段吸收的热量比AB段多。35.(2019七上·越城期末)小西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西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西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_分钟。(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实验验证了小西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____了(填“高”或“低”)。(4)实验中小西同学发现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他一种缩短盐水凝固时间的方法:________。(5)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答案】(1)10(2)不变(3)-2;低(4)减少盐水的质量(5)变多【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盐水的凝固过程从10min~20min,因此用了:20min-10min=10min;

(2)根据甲图可知,盐水凝固时温度为水平线,所以它凝固时的温度保持不变;

(3)根据甲图可知,盐水的凝固点为-2℃。实验验证了小西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低了;

(4)实验中小西同学发现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缩短盐水凝固时间的方法为:减小盐水的质量;

(5)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冰水混合物会向外放热,由于此时已经达到水的凝固点,所以其中的水不断凝固,即冰的质量会变多。36.(2019七上·余杭期末)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________;(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盐水浓度(%)03691215182124273036凝固点(℃)0-2-4-6-8-11-15-18-17-1.8-0.40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3)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________(选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答案】(1)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2)先降低后升高(3)不准确;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解析】(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假设: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3)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我认为他的判断不准确

理由是: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37.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熔化的特点”的装置,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物质的温度/℃-2-1000002468(1)由数据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为________℃。(2)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3)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分子运动________(选填“加快”“减慢”或“不变”)。(4)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答案】(1)晶体;0(2)b(3)加快(4)寻找普遍规律【解析】(1)根据表格可知,该物质在2~6min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说明它有熔点,即熔点为0℃,那么该物质是晶体;

(2)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相平,因此正确的是B;

(3)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分子运动不变,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