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7比热和物质的三态变化一、比热1.水的比热容较大,这种特性使它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中不属于利用这种特性的是()A.早春寒潮来临前,晚上向秧田里灌水B.夏天在地上洒水降温C.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D.冬天让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2.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B.实验中,沙子、水吸热相同,所以物体吸热能力与物质的种类无关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3.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A.液体A和B的初始温度不同B.液体B的比热容比液体A的大C.液体A的温度比液体B的升高得慢D.液体A和B的比热容相同4.(2021七上·温州月考)小金根据表中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J(kg·℃)水2.1×103kg/m3冰2.1×103kg/m3酒精2.4×103kg/m3沙石0.92×103kg/m3煤油2.1×103kg/m3铝0.88×103kg/m3A.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比热不变B.煤油和冰的比热相同,所以比热不是物质的特性C.100g的铝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盘,铝温度变化较大D.同温度的100g水和200g煤油升高到同一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不同5.(2021七上·温州月考)小明对三烊湿地公园内的气温和水温进行了观测,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可判断()A.实线代表水温,虛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B.实线代表水温,成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C.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D.实线代表气盘,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6.(2021七上·瑞安月考)小金根据表中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J/(kg·℃)水4.2×103冰2.1×103酒精2.4×103沙石0.92×103煤油2.1×103铝0.88×103A.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比热不变B.煤油和冰的比热相同,所以比热不是物质的特性C.100g的铝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铝温度变化较大D.同温度的100g水和200g煤油升高到同一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不同7.(2021七上·金东期末)充电暖手袋(如图)是一种冬天里常见的取暖工具。里面的液体是能导电的氯化钙水溶液,充电加热使里面的水温达到约55℃后用于取暖。(1)充电暖手袋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水的大,使用时能放出较多的热。(2)充电时,用久的热水袋往往会鼓胀,这时就需要进行放“气”处理,这些气体是加热使水所产生的水蒸气。8.某同学分别用图甲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A.B两杯中的液体加热,绘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1)如果A、B两杯中的液体的质量相同,那么杯中液体的比热较大。(2)如果A、B两杯中是同种液体,那么杯中液体的质量较大。9.如图为一座人体青铜雕塑,反映的是古代人打造铁艺的场景。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硬度较大,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铁在1535℃时,会由固态变为液态,铁在潮湿的空气里容易生锈,铁在纯净的氧气中能燃烧。(1)上述描述中属于铁的化学性质的是;(2)上图中这桶水是用来冷却烧红的铁器的,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冷却效果好。人们也常常用水的这一特征为生产、生活服务。下列事例中与这一特征有关的是。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B.在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C.晚上向秧田里灌水,防止秧苗受冻D.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10.(2022七上·临海期末)为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某小组进行了如图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别液体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1水200204013.5煤油20020406.52水200204012煤油20020405.5(1)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选填“A”或“B”)的高度。(2)组装好器材,用相同的热源分别给烧杯中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来判断的。(3)下列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填字母)。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B.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4)下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吸收热量——时间”和“温度——时间”图像,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像是(填字母)。11.(2021七上·平阳期中)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1)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将方案“吸收的热量”转换为“加热的时间”,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室的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2)下表为他们的实验记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烧杯编号液体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1水3002030122水150203063煤油300203064煤油30020253①分析上表,得出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②如果只从降温效果考虑,要让一块100℃的金属降温,质量相同、温度都是10℃的水和煤油,哪个效果更好?其理由是。二、凝固和熔化12.(2021七上·温州期中)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0~2min内乙物质比甲物质吸收的热量多C.乙物质在BC段不断吸热,温度不变D.乙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CD段的比热容大13.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20min14.(2022七上·上城期末)小金在商场里见到一种神奇的“金属冰块”,放进饮料中能迅速降低饮料温度。“金属冰块”外部为食用级不锈钢,内部为酒精和水的混合液,混合液凝固点在-20摄氏度以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冰块”放入饮料中,将热传给饮料B.“金属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在降温过程中会放热C.“金属冰块”中混合液的熔点和其凝固点不一致D.“金属冰块”内部酒精与水混合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15.重视实验细节往往是取得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对四个实验的细节要求错误的是()A.图甲中,观察水蒸气液化现象时,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盖在盛有热水的烧杯口上B.图乙中,观察蜗牛身体不同部位对触碰的敏感性,用铅笔以相同的力量进行触碰试验C.图丙中,比较红墨水在冷水、热水中扩散快慢时,将红墨水同时慢慢注入杯子底部D.图丁中,观察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16.(2021七上·温州月考)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很快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该过程中()A.一直吸热且状态不变B.一直吸热且由固态变为液态C.先吸热,后放热;先熔化后凝固D.先放热,后吸热;先凝固后熔化17.(2022七上·安吉期末)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110℃时,酒精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2)在标准气压下测量沸水的温度(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酒精温度计;(3)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mL液体,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18.(2021七上·温州月考)有一杯掺有少朵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溢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分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时间/分钟0246810121416182022温度/℃420-2-4-6-6-6-6-6-8状态液液液液液液固、液固、液固、液固、液固固(1)当实验进行到22分钟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填"A"“B”或”C");(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3)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4)在水中掺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搭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填"越高"”越低"或“不变")。19.(2021七上·江干期末)小文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文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她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时间,小文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1)从图像中得到在BC段物质的状态是,物质从B到C的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2)盐水的凝固点为℃;-1℃时盐水存在的状态是;(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进行的物态变化是。20.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每隔1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物质的温度及观察其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如图乙所示。(1)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中的冰加热,目的是。(2)第4分钟时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3)由图乙可知,AB段升温比CD段快,这是因为。(4)冰熔化过程的特点是。21.在探究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时,实验小组选择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1)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从而间接为海波加热,这样做能确保海波。(2)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3)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格数据在图中画出海波和松香的熔化曲线。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8505356松香的温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5659(4)分析你所描绘的图线可知,海波的熔化过程持续了min,在此过程中,温度是否继续上升?,是否需要继续加热?,说明海波熔化的特点是持续,温度。试管中海波在第5min时处于态。22.(2022七上·临海期末)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a)。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b)。(1)由图像可知,海波的熔点是℃。(2)在5~8分钟之间,海波要从热水中热量,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海波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3)第10分钟后,试管内仍有少量海波不能熔化,其原因是。23.(2020七上·温州期末)食盐能降低冰雪熔化的温度,小明想探究冰冻盐水的熔点和浓度的关系。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小明利用食盐、水、烧杯以及相应的测量工具,进行如下实验。①用食盐和水分别配置浓度为5.6%,15.7%,22.4%,26.1%的四种食盐水。②将四种浓度的食盐水各取100克,放置冰箱中降温凝固,最后温度均为-25℃。③将上述的四种冰冻食盐水移至相同环境中升温,记录各自的熔点,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冰冻盐水的熔点和浓度的关系”如图。(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2)实验之前,小明认为食盐水浓度越高,其冰冻盐水的熔点越低。实验之后,小明发现自己的观点有误。图中能证明小明原观点错误的证据是。(3)小红认为该实验中,如果四种浓度冰冻食盐水的质量各不相同,重做上述实验也能得到图中的实验结果。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请说明理由。三、汽化和液化24.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25.如图所示,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78℃),乙试管装水,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至使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B.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C.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D.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26.关于蒸发和沸腾有下列说法:⑴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但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⑵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⑶蒸发和沸腾不一定从外部吸热。⑷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且能继续蒸发;若其他条件不变,沸腾时温度一降低就不能继续沸腾。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1)(2) B.只有(3)(4)C.只有(1)(2)(4) D.(1)(2)(3)(4)27.(2022七上·安吉期末)在使用热水壶烧开水时,当水沸腾时离壶嘴较远的地方有很浓的“白气”,而靠近壶嘴的地方却没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白气”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固体小颗粒B.“白气”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C.壶嘴处没有“白气”是因为此处温度较高,水蒸气难以液化D.离壶嘴较远处有很浓的“白气”是因为远处温度低、水蒸气容易汽化28.(2022七上·滨江期末)为了控制卫星内部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保护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科学家发明了热管,如图为热管传热原理示意图,在金属外壳内衬垫一层多孔材料的吸液芯,芯中充以液体,其中心是气腔。卫星利用热管,将热量从向阳面“搬”到背阳面,使整体的温度趋于平衡。下列对于热管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A.热端吸热升华,冷端放热凝华 B.热端放热升华,冷端吸热凝华C.热端吸热汽化,冷端放热液化 D.热端放热汽化,冷端吸热液化29.(2018七上·天台月考)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右下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30.如图所示,甲、乙是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甲的玻璃泡上包着在水中浸过的湿棉花,乙的玻璃泡是干燥的,我们发现(填“甲”或“乙”)温度计的示数要低一些,这说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越少,水的蒸发就越快,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就越。有一种干湿温度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它可以用来显示空气中的湿度。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公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小明认为是由于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而小华则认为是由于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那么,你认为是(填“小明”或“小华”)的看法对。31.(2022七上·上城期末)2021年12月9日,小金同学在观看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后,了解到“液体表面张力”这一概念,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家中进行了有关实验。(1)他先在玻璃杯中导入少量水,放入两块干冰,观察到液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形成白雾的物态变化为;(2)然后他在杯口用沾有洗洁精的细线作出一层水膜,发现水膜逐渐上凸,但不破裂,这里也应用了液体表面张力,此时水膜分子之间主要表现的相互作用力为;(3)完成实验后,小金发现玻璃杯外壁上出现了一层白霜,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白霜的成因。32.(2019七上·新昌期末)酒精是实验室中常接触的一种物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酒精是由构成的。(2)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密度小于水的无色透明液体,以上性质中属于酒精化学性质的是。(3)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有关。该同学猜想液体蒸发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于是继续进行如下探究: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和酒精,把它们同时放在同一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液体的多少。33.小明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用5个相同的容器及必要的测量工具,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A、B、C为实验一的三个实验组,D、E为实验二的两个实验组。请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实验一设计可知,小明要研究的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2)实验一中C组的温度设定应为℃。60min后,小明测量了杯中剩余水的体积:A<B<C。(3)实验二中,小明每隔20min测定一次容器中剩余的水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小明发现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也越快。时间/min020406080100120D组剩余水的体积/mL20171514141414E组剩余水的体积/mL2016128400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min内D组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老师提示可结合实验一的结论进行分析,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34.(2019七上·秀洲期末)小明在学习液体蒸发的特点时,老师让同学们用滴管从一烧杯中吸取酒精,在手背上滴一滴,体验一下感觉,结果手臂上感觉凉凉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过程如下。【猜想】猜想1:蒸发时要吸热,有致冷作用。猜想2:酒精的温度较低。针对上述两种同学们的猜想,老师让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小明仔细思考之后,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⑴取三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甲、乙、丙,用甲温度计测出周围环境的温度记为t甲;⑵用两个相同的玻璃瓶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相等的同种酒精,其中一个玻璃瓶是敞口的(酒精会蒸发),另一个玻璃瓶口用塞子密闭(酒精不会蒸发),均放在相同的环境中。经过较长时间后,同时用乙温度计测量敞口玻璃瓶中酒精的温度记为t乙;用丙温度计测量密闭玻璃瓶中酒精的温度记为t丙。【分析】(1)比较哪两个示数,可以验证猜想1,若两者示数不相等说明猜想1(正确/错误)(2)比较哪两个示数,可以验证猜想2,若两者示数相等说明猜想2(正确/错误)(3)若三个温度计的示数出现t甲=t丙>t乙的关系,就能说明手臂上感觉凉凉的原因是:。四、升华和凝华35.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的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属于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属于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属于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属于凝固现象3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B.一瓶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矿泉水,瓶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C.夏天从冰柜中拿出冰棒,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D.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了是熔化现象37.一种新兴的时尚美食——干冰辅助制作的靓丽美食,在全国各大星级饭店、酒店的菜谱中悄然出现。干冰特有的云雾效果再加上各位高级厨师们的出色手艺,使众多美食家们享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沁人心脾的时尚美食!如图所示,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盘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盘面上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3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食品在电冰箱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C.冬天的菜窖里会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吸热D.用酒精给高烧病人擦拭降温,利用了酒精升华吸热39.如图所示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甲、乙 B.乙、丁 C.甲、丙 D.丙、丁40.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41.你听说过“霜前冷,雪后寒“吗?从科学角度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应为()。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低B.霜形成时的气温一定比雪形成时的气温低C.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前低D.霜是在地面上形成的,气温必在0℃以下;雪在高空形成,雪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地面的温度降低42.(2020七上·临安期末)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实验1实验2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在试管内装入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碘的熔点:114℃碘的沸点:184.3℃水的沸点:100℃酒精灯火焰的温度:500℃左右A.实验1,因为实验1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高,可以缩短实验的时间B.实验1,因为实验2中水的沸点太低了,所以不能让碘升华C.实验2,因为实验1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碘可能先熔化再沸腾,不能说明碘发生了升华D.实验2,因为实验2中水的沸点比较低,所以实验比较安全43.《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肃2025年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招聘高层次人才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版智慧医疗健康项目承包服务合同2篇
- 昆明2025年云南昆明市五华区云铜中学合同制教师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疆2025年新疆昌吉州引进人才6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合同(异地购房)4篇
- 2024年沪科新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浙教版九年级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粤教沪科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度个人二手房翻新装修工程合同书
- 2025年苏人新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急性肺栓塞抢救流程
- 《统计学-基于Python》 课件全套 第1-11章 数据与Python语言-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 《形象价值百万》课件
-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范文十
- 中医基础理论-肝
- 小学外来人员出入校门登记表
- 《土地利用规划学》完整课件
- GB/T 25283-2023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 《汽车衡全自动智能称重系统》设计方案
-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 GB/T 2550-2016气体焊接设备焊接、切割和类似作业用橡胶软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