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声音和听觉聚焦重难考点聚焦重难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①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说明: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②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③传播的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太空要靠无线电波交流。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即将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液体能传声。)④声音传播的速度:1.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加0.6米/秒。2.与介质有关,固体传声较快,气体最慢(物质越密传声越快,越疏传声越慢,为什么?)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就产生回声。二、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①音调:声音的高低,通常指的是声音的尖或低沉,主要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频率:1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赫)),频率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一般儿童的声音比成人的尖,故儿童的音调比成人的高。同样道理,女人的音调比男人的高。音乐中的“1、2、3、4、5、6、7”以及“C”、“D”调等指的是音调。*人的发生频率(85Hz--1100Hz)与听音频率(20Hz--20000Hz)是不同的,如果某物体发出的声音在人的听音频率范围内则能被听到,反之,不在人的听音范围内,高于2000Hz的声音(波)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波)叫次声(波),这些声音人听不到。②响度:声音的大小,通常指声音太大,太响亮。主要与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大小)有关,其次还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在声学上常用分贝(dB)来表示,0dB表示人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不是指没有声音。注意了解几种环境中响度的分贝值。③音色:是由音调、响度等综合在一起的一种混合感觉。不同的人音色不同,同一个人的音色还与年龄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④噪声:凡是影响人的正常的工作、生活与学习的声音都称为噪声。*控制噪声的措施有: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途径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三、耳的结构与听觉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的通道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①耳的结构:听小骨:把声音放大中耳鼓室:中耳中的空腔,与咽鼓管相通咽鼓管:平衡鼓膜内外气压前庭: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置的变动内耳半规管:耳蜗: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并传递给听觉神经。②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耳蜗听觉神经听觉③人用两个耳朵听的好处:主要是能辨别声源的方向,其次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清楚。针对练习突破针对练习突破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只可以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
B.
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C.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发声【答案】B【解析】(1)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控制噪声的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
(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
(4)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故A错误;
B.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故B正确;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
D.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D错误。
故选B。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老师讲课时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发声体的频率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C.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答案】B【解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声音的高低叫音调,有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特点叫音色,由发生体的特点决定;
(2)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3)真空不能传声。
A.老师讲课时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发声体的频率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故B正确;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0,故D错误。
故选B。3.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实验现象对应的物理原理,哪个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纸屑的跳动说明发声的鼓面在振动,故①符合题意;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大小有关,故③不合题意;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发声停止,振动也就停止了,故④符合题意。
那么能说明声音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②④。
故选B。4.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目的是验证(
)A.
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B.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D.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答案】B【解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有些物体的振动非常明显,有些物体的振动几乎看不到,需要借助其它的物体才能反映出来,据此选择。
发声的音叉肯定在振动,但是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将它与面颊接触,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它的振动,因此是为了验证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5.如图所示,用抽气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电铃的铃声逐渐减弱,据此现象可推理得出(
)A.
电铃在真空中无法振动
B.
抽气机能减弱电铃的振动
C.
铃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
铃声在真空中音调变低【答案】C【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据此选择。
用抽气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电铃的铃声逐渐减弱,如果将里面的空气全部抽出,那么我们将听不到里面的铃声,即铃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B、D错误,而C正确。
故选C。6.下列物体中,属于声源的是(
)A.
教室里通电的电铃
B.
音乐教室里的钢琴
C.
放在实验桌上的音叉
D.
静止的树叶【答案】A【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只有振动的物体才是声源。
音乐教室里的钢琴、放在实验桌上的音叉、静止的树叶都没有振动,不可能发出声音,不属于声源;而教室里通电的电铃,可以振动发出声音,属于声源。
故答案为:A。7.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即将上钩的鱼儿被岸上走动的人吓跑
B.
课堂上,我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C.
古代土兵晚上枕着箭筒睡觉,这样能及早发现敌情
D.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发现水面荡起了波纹【答案】D【解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据此选择。A.即将上钩的鱼儿被岸上走动的人吓跑,说明液体能够传声,故A不合题意;
B.课堂上,我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说明气体能够传声,故B不合题意;
C.古代土兵晚上枕着箭筒睡觉,这样能及早发现敌情,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速度,故C不合题意;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发现水面荡起了波纹,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8.(1)小晨用手机往家里打电话,她一听就知道是妈妈在接电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判断的,听觉是在________形成的。(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一条大鱼准备跃出水面捕捉蜻蜓,如图是水中大鱼看到蜻蜓所在的位置,大鱼应该选择A、B、C哪条路线跃起才有机会捕获蜻蜓?________。【答案】(1)音色;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2)C【解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人的听觉最终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
(2)光从空气里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确定蜻蜓的实际位置即可。(1)小晨用手机往家里打电话,她一听就知道是妈妈在接电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
(2)如下图所示:
水中的大鱼可以看到空气中的蜻蜓,那么蜻蜓射入大鱼眼中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当蜻蜓发出的光线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入射光线的方向如上图所示,那么蜻蜓的实际位置应该在C点附近,自然它选择C条路线有机会捕获蜻蜓。9.某天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________产生的。(2)绽放的烟花绚丽多姿,从能发光的角度来看,它属于________。(3)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答案】(1)振动(2)光源(3)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解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3)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340m/s,光的传播速度3×108m/s。
(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
(2)绽放的烟花绚丽多姿,从能发光的角度来看,它属于光源;
(3)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10.
2018年5月13日清晨,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离港海试,向作战舰艇迈出关键一步。当舰载机在甲板上着陆时,由于________会继续向前滑行,需要借助阻拦索的拉力才能尽快停止。甲板上的工作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________防治噪声。【答案】惯性;人耳处【解析】(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2)防治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
2018年5月13日清晨,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离港海试,向作战舰艇迈出关键一步。当舰载机在甲板上着陆时,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滑行,需要借助阻拦索的拉力才能尽快停止。甲板上的工作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防治噪声。11.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学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后,想体验一下声音的传播,找来一根空心的长铁管,甲同学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乙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甲同学听到两次敲打的声音。(1)乙同学只敲打一次铁管,甲同学却听到两次敲打声,这是因为
;A.
有回声
B.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2)甲同学听到的第二次敲打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答案】(1)B(2)空气【解析】(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小;
(2)根据声音传播速度的大小进行判断。(1)乙同学只敲打一次铁管,声音可以通过铁管和空气传来,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所以会听到两次敲打声,故选B;
(2)声音在铁管中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因此甲同学听到的第二次敲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12.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米·秒-1)空气(0℃)331铜(15C)3750空气(15℃)340铝(15℃)5000水(15'℃)1500钢(15℃)5200(1)写出一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有关的规律。________(2)气温为15°C时,在长为850米的空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时间间隔为2.33秒。制造该金属管的材料可能是________。【答案】(1)合理即可(2)铝【解析】(1)分析表格数据,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的关系;
(2)首先根据t=sv计算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需要的时间,然后再根据t'=t-△t计算出声音通过金属管传来的时间,最后根据v'=st'计算出声速,与表格对照即可。
(1)比较表格中左边第一、二组数据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比较空气、水和铜三组数据可知,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2)声音通过空气传播需要的时间:t=sv=850m340m/s=2.5s;编号材料长度粗细松紧甲钢丝10cm0.2mm2紧乙钢丝10cm0.1mm2紧丙钢丝5cm0.1mm2紧丁钢丝5cm0.1mm2松13.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页表。(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________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________有关。(2)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_______钢丝。(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答案】(1)乙;粗细(2)乙丙
(3)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振动的频率高低与松紧程度有关【解析】(1)甲和乙两根钢丝哪个因素不同,得出的结论中频率就与哪个因素有关;
(2)探究频率与长度的关系,就要保证材料、粗细和松紧相同,据此选择;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先描述相同因素,再描述不同因素,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是否与此因素有关。
(1)甲和乙钢丝材料、长度和松紧相同,只有粗细不同,因此: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乙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粗细有关。
(2)探究频率与长度的关系,就要保证材料、粗细和松紧相同,改变长度,因此应该选择乙丙两根钢丝;
(3)丙和丁两根钢丝材料、长度和粗细相同,只是松紧不同,因此得到结论: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振动的频率高低与松紧程度有关。
故答案为:(1)乙,粗细;(2)乙丙;(3)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振动的频率高低与松紧程度有关14.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以下实验探究。⑴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⑵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⑶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被反射。【答案】空气;能【解析】(1)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来;
(2)声音能够发生反射,回声就是声音的反射形成的。⑴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能被反射。
故答案为:(1)空气;(2)能1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甲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它说明了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2)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乙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①是正确的。【答案】(1)乒乓球被弹起;将音叉的振动放大(2)小【解析】(1)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借助乒乓球的大幅度跳动,可以间接的感受到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真空罩中的空气越稀薄,传声能力越弱,听到的手机铃声肯定越小。(1)如甲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它说明了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2)如乙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①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乒乓球被弹起,将音叉的振动放大;(2)小二、声音的特性16.《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能发出145分贝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
声波具有能量
C.
“145dB”是指产生声音的音调
D.
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真空带【答案】C【解析】(1)减弱噪声的方法:人耳处、传播过程中和声源处;
(2)声波能够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3)分贝(dB)是响度的单位;
(4)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A.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声波具有能量,才具有杀伤力,故B正确不合题意;
C.“145dB”是指产生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真空带,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17.2018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我和我的祖国》主题MV红遍网络,唱者激情无限,欢笑与润水交织,听者观者动容,激发人性中真实、温暖、朴素的爱国情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歌手可以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B.
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C.
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歌手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D.
电视机前的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答案】B【解析】(1)声音的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声音的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2)一般情况下,我们靠空气传播声音进行交流;
(3)15℃时,声音在空气中速度340m/s;
(4)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A.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响度,而不是音调,故A错误;
B.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故B正确;
C.现场观众听到的合唱的声音和歌手的声音传播速度都相同,即340m/s,故C错误;
D.电视机前的观众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故D错误。
故选B。18.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觉得吵闹,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B.
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C.
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
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A、紧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
B、戴上耳塞是通过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B错误;
C、区分声音的不同,是通过音色来区分的;故C错误;
D、声音都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9.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的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10多秒的时间,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B.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D.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答案】A【解析】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
由于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当地震发生后,纵波传来感受到地震发生,到横波传来,破坏建筑物之间的时间差,为最佳逃生时间.故选:A.
故答案为:A20.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甲、乙两曲线分别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100t的蓝鲸和500kg的海豚叫声的波形图,下列有关声现象不正确的是(
)A.
蓝鲸叫声响度比海豚大
B.
海豚叫声的音调比蓝鲸高
C.
海豚在水中发声的声速比在空气中慢
D.
蓝鲸和海豚发的声可以回声定位【答案】C【解析】(1)根据波形图可知,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表示振幅,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波峰的疏密表示物体振动的频率,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只能够速度最快,在气体中速度最慢;
(3)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A.根据图片可知,甲的振幅比乙大,因此蓝鲸的叫声响度比海豚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乙的波峰比甲的波峰更密集,那么乙的振动频率大,即海豚的叫声音调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水中,海豚发出的声音比在空气中传播快,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蓝鲸和海豚发的声可以回声定位,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21.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在校园周围植树
B.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
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D.
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答案】A【解析】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A、在校园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
B、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测出噪声的大小,但不能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将教室的窗户打开,不能减弱噪声反而增大了噪声的干扰,故C错误;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能减弱噪声的干扰,但是不可行,因为戴上耳罩后学生无法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故D错误。
故答案为:A。2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
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
C.
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由振动的幅度决定;知道减弱噪声的方法;知道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时,改变了音叉的振动幅度,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
B、人们小声说话时,是指声音的响度小,与音调无关,故B选项错误;
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选项正确;
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23.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B.
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依次升高
C.
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因为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
D.
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吹气,从左到右音调依次升高【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敲击发声和吹起发声的原因不同,敲击发声是玻璃瓶和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吹起发声是瓶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A、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玻璃瓶和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故A错误;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瓶内的水柱越来越高,振动越来越慢,频率越来越小,因此音调依次降低,故B错误;
C、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故C错误;
D、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吹气,瓶子里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越来越快,音调升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24.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________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次声波的是________。【答案】振动;大象【解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比较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即可解答。人和一些动物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振动而产生的;地震前产生的次声波率低于20Hz,图中只有大象的听觉范围低于20Hz,所以大象能最先感觉到次声波。
故答案为:振动;大象。25.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_______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答案】振动;响度【解析】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对于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声音是由于编钟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声音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26.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如图①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2)如图②所示,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________.(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3)如图④所示,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将瓶内的空气不断抽出时,手机铃声逐渐变小.由这个实验事实得到的推论是:________.【答案】(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2)由低变高(3)真空不能传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的特性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综合性题目。(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2)图中声音的产生主要是空气柱的振动.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小纸片的跳动是由于扬声器振动造成的,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原因正是由于里边纸盆的振动;
(2)图中声音的产生主要是空气柱的振动,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最左边的瓶子空气柱最长,所以振动最慢,音调最低;同理最右侧的音调最高,所以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由低变高;
(3)当用抽气机不断抽气时,手机播放的音乐声逐渐减弱直至无法听到,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2)由低变高;(3)真空不能传声。三、耳的结构和听觉27.七年级的学生到世界之窗春游,李丽同学做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A.
耳蜗和前庭
B.
前庭和半规管
C.
半规管和鼓膜
D.
鼓膜和听小骨【答案】B【解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耳蜗含听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含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能感觉到翻滚、左右转动、加减速;鼓膜与听小骨分别具有把声波转为振动,传递到内耳的作用。故答案:B28.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听小骨上有听觉感受器,可以传递声波
B.
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
③是听神经,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
D.
④鼓膜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声波【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①是听小骨,②是耳蜗,③是听神经,④是鼓膜。A、①听小骨的作用是放大声音,听觉感受器在耳蜗,错误;
B、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正确;
C、使儿童易患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里的细菌到达鼓室引起的,与听神经无关,错误;
D、④鼓膜接受声波,听觉感受器在耳蜗,错误。
故答案为:B29.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A.
耳蜗
B.
中耳
C.
鼓膜
D.
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答案】D【解析】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郭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上的听觉感受器便把声音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听觉中枢,从而形成听觉。因而,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都有可能影响听觉。
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其鼓膜、听小骨、耳蜗都没有问题,所以推测发病部位可能是听神经或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D。
30.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A.
鼓膜的振动
B.
听小骨的振动
C.
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
神经冲动的传导【答案】A【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然后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人的口腔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打哈欠时,鼓膜受到刺激,产生振动,从而影响正常的听觉;
故选A。31.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A.
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声神经
B.
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觉声神经
C.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声神经
D.
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声神经【答案】C【解析】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知识解题。
解: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经听小骨进行放大,然后传到内耳的耳蜗,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将听到的信息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故答案为:C。32.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B.这种耳机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声音
D.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这款耳机,也不影响他听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答案】B【解析】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知识解题。
解: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是通过额骨传到听神经的,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传导障碍患者听到声音,故C正确;
D、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这款耳机,也不影响他听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故D正确;
故答案为:B。33.去年2月,央视一套播放明星义演,资助聋哑人装人工耳蜗,对耳和听觉产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
B.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C.
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D.
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答案】D【解析】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知识解题,听觉形成的过程为: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经听小骨进行放大,然后传到内耳的耳蜗,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将听到的信息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解:A、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故A正确;
B、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故B正确;
C、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故C正确;
D、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故D错误;
故答案为:D。34.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_______(填“大”或“小”);真空中的光速为________米/秒。我们感知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________(填序号)A.虹膜、鼓膜
B.瞳孔、听小骨
C.视网膜、耳蜗
D.晶状体、半规管【答案】大;3×108;C【解析】在真空中光速是三十万千米每秒;而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速是340米每秒;感受器是感觉神经元周围突起的末梢。它能接受刺激,并把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在真空中光速是三十万千米每秒,在空气中略小于它;而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速是340米每秒;正因为光速比声速大所以虽然电闪雷同时发生,我们却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元周围突起的末梢。在我们眼睛的视网膜有许多视觉感受器,它能感受到光的刺激并产生信息;耳的耳蜗内有许多听觉感受器,它能感受到声的刺激并产生信息。
故答案为:1、大;3×108;C35.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鼓膜接受声波刺激产生振动,然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传到内耳,刺激[________]__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________]________传导到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2)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我们需要养成科学的用耳习惯:①感冒引起鼻咽部炎症时,要及时就医,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________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②不要经常套耳塞听高分贝的音乐,因为最有可能损伤________,使听力减退。【答案】(1)5;听小骨;8;耳蜗;7;听神经(2)咽鼓管;鼓膜【解析】由图可以看出,1是耳廓,2是外耳道,3是鼓膜,4是咽鼓管,5是听小骨,6是半规管,7是听神经,8是耳蜗。
(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⑨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⑧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得了咽炎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高分贝的音乐会使鼓膜受损,影响听力。
故答案为:(1)5、听小骨、8、耳蜗、7、听神经;(2)咽鼓管、鼓膜。
36.读耳的结构,完成下列题目:(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陆续走进教室,请写出听觉形成的过程________。(2)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________)________放大传递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垃圾分类宣传运输服务协议
- 机场行李包车运送协议
- 2025至2030年中国收尘器PLC控制柜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塑料水烟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婚庆服务融资居间协议
- 2025年中国全自动摆差检测生产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LED环保手电筒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色丁吊带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湿式水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椭圆型纽面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起重机的维护保养要求与月度、年度检查记录表
-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记录表
- 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垃圾分类巡检督导方案
- 大一护理生涯发展展示
- 五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题及答案
- 中国绿色食品市场调查与分析报告
- 新生儿急救与复苏培训
- 外贸跟单员工作总结PPT
- UG-NX-8.5标准教程课件
- 神经科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度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