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7年级下册期末培优冲刺05光的折射与透镜、视觉一、光的折射原理1.(2019七下·绍兴期中)如下图所示,一束与水平方向成40°角的入射光由空气射入水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的光斑的移动方向(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不移动
D.
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会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水面变高后,由于入射点发生了变化,放射光线的方向不变,所以,两反射光线是平行的,据此作图如下:
,
由图可知,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的光斑向右移动。故答案为:B。2.(2019七下·温州期中)如图所示,一口井装满水,在井底正中央趴着一只青蛙;若青蛙的眼睛用P点表示,青蛙此时观察井外事物范围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当井里灌满水后,天外物体反射的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青蛙的视野范围更大。
A、图中光线没有发生偏折现象,A不合题意;
B、图中光线是由青蛙的眼睛发出的,而不是天外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的传播方向错误,B不合题意;
C、图中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不符合光的折射规律,C不合题意;
D、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2019七下·长兴期中)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A.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人激光笔
B.
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C.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
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答案】A【解析】A.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水面上升,入射点会向左移动,那么折射光线会随着一起向左移动,光斑自然向左移动,故A正确;
B.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入射点向右移动,折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自然向右移动,故B错误;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入射点向右移动,光斑向右移动,故C错误;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那么折射角也增大,折射光线向右移动,光斑向右移动,故D错误。故选A。4.(2017七上·乐清期中)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正方体玻璃砖A和半球形玻璃砖B放在报纸上,若正方体的边长和半球的半径相同,则从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
)
A.
A和B中看到的都比实际的高
B.
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比实际的低
C.
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
D.
A和B中看到的都与实际一样高【答案】C【解析】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某同学从正上方(对B来说是最高点)竖直向下.放在B中心处的字反射的光线经半球体向外传播时,传播方向不变,故人看到的位置是字的真实位置,对于立方体而言,是B斜向于A,故会发生折射.则通过立方体观察像比物高,即看到A中的字比B中的字高,通过球体观察物像重合,即看到B中的字和没有放玻璃半球时一样高。C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5.(2017七上·乐清期中)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和S点重合
B.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答案】D【解析】(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P点如下图所示:所以水面在a位置时P点应该在S点的下方。⑵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壁反射,再折射出水面,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Q点如下图所示:所以水面在b位置时Q点在S点的上方综上可知: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6.(2021七下·西湖期中)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为我们展示了一副雄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儿在清澈的水里游荡,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美丽场景。关于此诗句所描述的场景说法正确的是(
)A.
清澈的水底看上去要比实际位置更深
B.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
雄鹰展翅高飞时,在平静水面形成的像将变小
D.
在清澈平静的水面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答案】B【解析】A.水底反射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水底更浅了,故A错误;
B.从岸上看见“水中的鱼”,是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B正确;
C.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雄鹰展翅高飞时,在平静水面形成的像与雄鹰的大小相等,即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D.在水面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故选B。7.(2021七下·西湖期中)如图所示,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液体中,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光线射到液体底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又反射回来,最后光线又回到空气中的折射角是(
)A.
30°
B.
45°
C.
55°
D.
60°【答案】B【解析】如下图所示,光线从平面镜反射后,如果将它看作入射光线,那么此时的入射角为30°,与原来的折射角相同。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时在空气里的折射角应该等于原来的入射角,也就是45°,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8.(2021七下·诸暨月考)如图所示,N点是人眼在M处看到的河中鱼的位置。若有人从M处用一根鱼叉叉鱼,应对着
叉去,若从M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对着
射。(
)A.
N点,N点
B.
N点下方,N点上方
C.
N点下方,N点
D.
N点左方,N点下方【答案】C【解析】(1)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鱼发出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人沿着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方向望回去,会看到鱼的虚像成在实际位置的上方,即鱼实际在像N的下方,因此鱼叉应该对准N点下方;
(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只有激光沿着折射光线反向射回去,那么现在的折射光线才会与原来的入射光线重合,从而照亮N点,因此激光应该对准N点。故选C。9.(2018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一碗底B处放一硬币,然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能看到硬币的像于E处,若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_(选填“C或B或E或D”)处照射,可以刚好照射到硬币,若继续加水至满,则从A处看到的硬币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高”或“变低”或“不变”)【答案】E;变高【解析】据题意可知,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得,用激光笔从A点向E处射出光束时,光线会原路返回,即可把铜钱照亮;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以知道,他看到的铜钱是因为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高的虚像;加满水后,因为入射点升高,人眼逆着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像的位置将变高。
10.(2021七下·台州期中)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________而成的像。如果没有大气,日落的时间将会________(填提前、延迟或不变)。【答案】折射;提前【解析】(1)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折射而成的像。(2)如果没有大气,日落的时间将会提前。11.(2021七下·西湖期中)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界面处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为55°时,则反射角是________,折射角范围是________。【答案】大于;35º;35º~90º【解析】(1)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界面处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当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为55°时,此时入射角为:90°-55°=35°。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是35°。因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角的范围:35°~90°。12.(2021七下·台州月考)科学实验小组分别探究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和从水射人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并记录了表一,表二两组数据。表一序号1234入射角(°)6040200折射角(°)402915?表二序号123入射角(°)152940折射角(°)20?60(1)表一和表二中“?”处的数据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2)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________(填“深”或“浅”)的虚像.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________α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1)0;40(2)浅;等于【解析】(1)当入射角为0°时,入射光线垂直水面射入,此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因此折射角也为0°。根据表一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为40°时,折射角为29°;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当入射角为29°时,此时折射角为40°,即表二中?对应的数值为40°。
(2)
①当沿杯子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浅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
②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光从水中进入人的眼睛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不变,所以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从B点和C点射出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不变的,即αB=αc。13.(2019七下·椒江期末)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1)①画出反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②大致画出该入射光线进入水的折射光线。(2)A在水中的像到A的距离为________cm。【答案】(1)(2)30【解析】(1)①将OA相连,这就是反射光线,然后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在法线左侧空气中做出入射光线;
②在法线右侧水里面,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做出对应的折射光线,如下图:
(2)A点到水面的距离是15cm,那么A点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15cm,因此A的像到A的距离:15cm+15cm=30cm。14.(2019七下·杭州期中)小明做了如下实验:(1)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另一部分光反射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________,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________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反射光线。他把这个发现与小刚进行了交流,最后他们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于是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2)根据小明和小刚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或“×”)①当光以任何角度从玻璃射到空气中时都能发生全反射________。②当光从空气射到水中时,也会发生全反射________。(3)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请你总结一下发声全反射的条件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答案】(1)大于;远;折射(2)×;×(3)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折射角要达到90°【解析】(1)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另一部分光反射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远,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反射光线。他把这个发现与小刚进行了交流,最后他们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于是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2)①当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时,只有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才会发生全反射,故①错误;
②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因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角先达到90°,这时入射角还没有达到90°,因此发生全反射,那么发生全反射时,必须是从玻璃或水等物质射入空气中,故②错误;
(3)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经学过的知识,那么全反射的条件是:①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②折射角要达到90°。
15.(2021七下·西湖期中)如图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一个透镜对光线起的作用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透镜的图是________(选填“a”、“b”、“c”、“d”),它对光线起________作用。【答案】c;会聚【解析】与入射光线相比,a、b、d三图中的折射光线都向远离主轴的方向偏折,即使光线发散,应该为凹透镜;只有c中的折射光线向靠近主轴的方向偏折,即使光线会聚,应该为凸透镜。16.如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入射角i10°20°30°40°50°60°70°80°折射角γ6.7°13.3°19.6°25.2°30.7°35.1°38.6°40.6°(1)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b.________。(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_______。【答案】(1)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γ近似成正比关系(2)当入射角较大时,正比关系不再成立。【解析】(1)b表格中入射角i从10°逐渐增大到80°,折射角γ随之从6.7°逐渐增大到40.6°,而且对应的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2)从表格中数据还可以看出:入射角为10°.折射角为6.7°;入射角变为20°,折射角为13.3°=2×6.7°-0.1°;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19.6°=3×6.7°-0.5°;入射角为40°.折射角为25.2°=4×6.7°-1.6°;入射角为50°.折射角为30.7°=5×6.7°-2.8°;可见,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增大几倍,折射角近似增大几倍;入射角增大的倍数较大时,这种关系不再成立。二、透镜及其成像规律17.(2019七下·绍兴期中)智能手机的摄像头不但可以拍照,还能扫描黑色二维码登录网页、网上支付或加微信好友,如图所示是手机扫描广告纸上二维码时的情形,关于该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二维码是光源
B.
二维码中黑色部分能反射光线
C.
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D.
手机的厚度小于摄像头透镜的焦距【答案】C【解析】A、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二维码不能发光,不是光源,A不合题意;
B、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光线,不能反射任何光线,B不合题意;
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是根据u>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的制成的,C符合题意;
D、凸透镜的焦点在凸透镜之外,没有在凸透镜上,所以手机的厚度与摄像头透镜的焦距大小无关,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18.(2020·余杭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具座上的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放一副近视眼镜,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B.
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应用在照相机上
C.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21cm
D.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蜡烛的像【答案】A【解析】A、根据近视眼的矫正可知,在凸透镜前放一副近视眼镜时,像会后移,所以可将光屏向右移可再次呈清晰的像,A正确;
B、由图可知,成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成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而照相机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B错误;
C、图示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物距u=25,像距v=40,由此可推出12.5cm<f<20,所以C错误;
D、由C选项可知,焦距为12.5cm<f<20,当蜡烛移至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时,物距u=15cm,仍有可能是大于焦距f,仍能在光屏上成实像,D错误。故选A19.(2019七下·绍兴期中)小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蜡烛位于透镜左侧的某一位置。小丁首先在60cm处观察到像,如图甲;之后在60cm处固定一平面镜,眼睛在蜡烛上方向平面镜看去,如图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B.
该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5cm
C.
甲图中,观察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可以通过平面镜看到原蜡烛放大的虚像【答案】B【解析】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A正确,不合题意;
B、甲由图中观察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可以知道该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5cm,B符合题意;
C、在甲图中小丁同学观察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正确,不合题意;
D、由乙图可以知道,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该虚像经平面镜又可以成与虚像等大的虚像,D正确,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
20.(2019七下·温州期中)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u=20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u=1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答案】C【解析】A、B、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物等大,且到透镜的距离相等,由图可以看出,u与v相等时,u=v=2f=20cm时,则f=10cm,A、B不合题意;
C、u=15cm时,f<u<2f,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符合题意;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处移动到处的过程中,u>f,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逐渐变ih,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
21.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
放大、倒立的实像
B.
放大、正立的虚像
C.
缩小、倒立的实像
D.
缩小、正立的实像【答案】C【解析】由图知,物距小于像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2倍焦距,物距u=40cm-25cm=15cm;像距v=70cm-40cm=30cm;由上分析得:30cm>2f
f<15cm<2f;解得:7.5cm<f<15cm;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10cm刻度处时,物距u=40cm-10cm=30cm,处于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C22.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A.
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
B.
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C.
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
D.
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答案】B【解析】蜡烛经透镜成倒立的像,说明此透镜一定是凸透镜,故C、D选项不正确;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说明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2f>20cm>f,解得20cm>f>10cm,所以焦距不可能为20cm,但可能为15cm,故A选项不正确,B选项正确。故选:B23.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体距依次为6厘米、18厘米和24厘米,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A.
f<6厘米
B.
6厘米<f<18厘米
C.
9厘米<f<12厘米
D.
18厘米<f<24厘米【答案】C【解析】当物距等于6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分析可得f>6cm;当物距等于18cm时,成放大的实像,所以f<18cm<2f,分析可得9cm<f<18cm;当物距等于24cm时,成缩小的实像,所以24cm>2f,分析可得f<12cm。综合三个结论归纳可得出9cm<f<12cm。故选:C2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C.
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答案】C【解析】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分析可知,此时u=v=2f=20cm,解得f=10cm,说法不正确。B、由分析已知f=10cm,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光屏上能成像,说法不正确。C、由分析已知f=10cm,当u=2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等,符合题意。D、由分析已知f=10cm,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始终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说法不正确。故选:C25.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A.
f甲>f乙>f丙
B.
f乙>f丙>f甲
C.
f乙>f甲>f丙
D.
f丙>f乙>f甲【答案】B【解析】物距相同,甲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甲,所以f甲<u/2=12cm/2=6cm。乙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u<f乙;所以f乙>u=12cm;
丙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f丙>u>f丙,所以12cm=u>f丙>u/2=12cm/2=6cm。所以,f乙>f丙>f甲。26.(2016七下·浙江期中)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B.
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C.
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D.
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答案】D【解析】小聪看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在放大镜的1倍焦距之内,当成缩小的像时,物距应大于2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所以小亮应使放大镜远离花朵,像在放大镜和小亮眼睛之间。故答案为:D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A.
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B.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C.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答案】A【解析】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时,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说明发光体在透镜甲左侧大于20cm远的地方(即二倍焦距以外),光屏在透镜甲右侧10~20cm远的地方(即一、二倍焦距之间).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时,发光体在透镜乙的焦点以外,一定能在透镜乙右侧焦点以外,即距离透镜乙右侧大于20cm的某处,得到一个实像,所以将光屏向右移,一定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这个实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等大的、放大的.故选A.28.电影机和投影仪的原理是一样的,放电影时,发现银幕上的像未充满整个银幕,解决办法是(
)A.
电影机离银幕远些,同时拉近镜头与片子的距离
B.
电影机离银幕近些,同时拉近镜头与片子的距离
C.
电影机离银幕远些,同时拉大镜头与片子的距离
D.
电影机离银幕近些,同时拉大镜头与片子的距离【答案】A【解析】放电影时,发现银幕上的像未充满整个银幕,是因为像太大了,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法则,要使银幕上的像小一些,应缩小镜头和和投影片的距离,增大投影仪和屏幕间的距离;故选A。29.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知,当u>f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圆柱体的右边Q在f和2f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圆柱体的左边P在2f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且右边的像距比左边的像距远,符合要求的只有图B;故选B。30.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
)A.
f
B.
L
C.
f+L
D.
f-L【答案】D【解析】如果凸透镜的焦点位于凸透镜与凹透镜之间时,因为从凹透镜出来的光线为发散光线,所以不可能经过凸透镜焦点;如果凸透镜焦点位于凹透镜左边时,则从凹透镜出来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凸透镜的焦点;而射入凹透镜的光线为平行光线,故从凹透镜出来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也经过凹透镜的焦点,因而凹透镜的焦点与凸透镜的焦点重合,如图,所以凹透镜的焦距f′=f-L;故选D。31.(2021七下·西湖期中)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1)你认为小华的推断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2)为了检验小华的推断是否正确,可将凸透镜向下方的纸张慢慢移近,若观察到纸上呈现的光斑变________(选填“大”或“小”),则他的推断是不正确的。【答案】(1)不正确(2)小【解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光线到达焦点并且继续向前射出,这个非最小的光斑可能在焦点之前,也可能在焦点之后,如下图所示:
因此小华的推断是不正确的。
(2)了检验小华的推断是否正确,可将凸透镜向下方的纸张慢慢移近,若观察到纸上呈现的光斑变小,则他的推断是不正确的32.(2019七下·温州期中)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象采集设备.(1)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_____。次数物理量1234567
物距/m10.005.002.001.000.500.100.05
像距/cm0.5000.5010.5020.5030.5050.5260.556(2)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1)0.5cm(2)这种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解析】(1)手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的像在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距越接近焦距,所以,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0.5cm;
(2)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所以,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33.物理兴趣小组想知道某只透镜的焦距f为多少,做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纸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________;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丁(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
________(用f表示).经“百度”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A'B'AB=vu,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u=1.5f时,n=
________.
【答案】12cm;4f;2【解析】(1)由图乙可知,当透镜与白纸间距S=12cm时,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4min,所用的时间最短,说明太阳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后该点的温度最高,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则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即为焦距f=12cm.(2)根据凸透镜的成实像时满足u>f,由图丁可知,随着物距u的增大,物像间距L先减小后增大,当物距u=2f时,物像间距L最小为4f,因此,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4f.(3)由图丁可知,当物距u=1.5f时,物像间距L=4.5f,根据L=u+v可得,v=L﹣u=4.5f﹣1.5f=3f,则放大率n=A'B'AB=vu=34.透镜是重要的光学元件,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1)焦距标志着透镜对光的________。(2)荣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甲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实验依次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并总结出成像规律。据此判断实验中物距是如何选取的?________(3)同学们用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的办法点燃酒精棉。①放好酒精棉后,移动凸透镜直至太阳光经透镜后在酒精棉上形成________的光斑。②若在同样环境下,放好酒精棉,选用图示中哪个凸透镜更容易点燃酒精棉,说明理由(忽略光从透镜传播到酒精棉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________
【答案】(1)折射本领
(2)由远及近的选取u>10cm,5cm<f<2f和u<5cm三个范围,且每个范围收集至少三组数据
(3)①最小最亮;②选乙透镜,因为乙透镜比甲透镜的面积大,在相同的时间内,接收到的光能多,使酒精棉获得的内能增多,温度升高的快,容易达到燃点被点燃【解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透镜其焦距越大,对光的偏折就越小,透镜焦距越小,对光的偏折就越大,因此焦距标志着透镜对光的折射本领;(2)甲的透镜f=5cm,由远及近的选取u>10cm,5cm<f<2f和u<5cm三个范围,且每个范围收集至少三组数据;(3)①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平行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得到最小最亮的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在此处放上酒精棉,酒精棉会被点燃;②选乙透镜,因为乙透镜比甲透镜的面积大,在相同的时间内,接收到的光能多,使酒精棉获得的内能增多,温度升高的快,容易达到燃点被点燃。35.(2020七下·湖州期末)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在图乙所示情况下,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
。A.凸透镜B.凹透镜(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4)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
。A.没有影响B.不能成像C.成一半的像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答案】(1)10.00(2)B(3)放大(4)D【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60cm-50cm=10cm;
(2)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增大,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减小,即成像在原来光屏的左侧。若要使像成在原来光屏的位置,则需要光线比原来发散,因此应该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凹透镜。
(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即物距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4)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那么相当于变成一个口径较小的凸透镜,此时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由于会聚的光线变少,从而使像的亮度下降,故选D。36.(2020七下·吴兴期末)小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安装好各种器材后,点燃蜡烛,不断改变光屏的位置,但无论如何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找不到烛焰的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B.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C.蜡烛正好在凸透镜的焦点处D.光具座太短(2)对装置进行调整后,小科和小明继续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10cm处,小科负责将蜡烛从透镜一侧50c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小明负责观察烛焰的像,并按观察到的像的大小进行编号整理,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小科观察到的各个像的先后顺序应为(填序号):________。(3)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改变物距(u),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像距(v),得到下列一组数据.u/cm4030201513.312.5v/cm13.31520304050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上10cm处,若某次记录时该同学看到了倒立放大的像,此时蜡烛在光具座上可能处于的位置的范围是________。【答案】(1)A,B,C,D(2)12354(3)20cm~30cm【解析】(1)A.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那么像可能成在光屏以外,故A正确;
B.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此时成正立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B正确;
C.蜡烛正好在凸透镜的焦点处,此时不成像,故C正确;
D.光具座太短,而像距太大,于是光屏不能调到像的位置,因此不能成像,故D正确。
故选ABCD。
(2)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12354;
(3)根据表格可知,当物距20cm时,像距正好等于20cm,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应该是10cm。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像,所以此时蜡烛的位置应该是:10cm+10cm=20cm和:10cm+20cm=30cm之间。37.(2020·温州模拟)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显微镜成像原理,查阅资料发现:显微镜的镜头可以看作由一块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物镜,其焦距用f物表示)和一块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其焦距用f目表示)组成。并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推测其原理图如下:其中AB表示待观测的物体标本,F1为物镜的焦点,F2为目镜的焦点,A2B2为最终观测到的物像。(1)隔离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研究方法,可分为整体隔离和局部隔离。请使用局部隔离的观察方法找出图中物体AB经过物镜折射后所成的像的特点________。(2)眼睛透过目镜能看到A1B1所成的像A2B2。下列与其成像原理是一致的是
。A.放大镜B.照相机C.幻灯机(3)兴趣小组同学继续在光具座上利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通过改变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改变显微镜镜筒长度),模拟显微镜成像放大倍数实验,得到如下数据:f物(厘米)1f两镜之间距离(厘米)f目(厘米)1f像放大倍数1.60.625a50.250倍20.5b50.250倍1.60.625a2.50.4100倍20.5b2.50.4100倍X1/Xa50.2200倍0.52b50.2200倍表中的X的数据为________
。【答案】(1)倒立、放大、实像(2)A(3)0.4【解析】(1)物体AB经过物镜所成的像是A1B1,从图中可知,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实像;
(2)眼镜透过目镜看到的A1B1在目镜的一倍焦距内,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将成一个放大、正立的虚像,这与放大镜的原理相同,A选项正确;
(3)由表格数据第二组与第六组比较可知,目镜不变时物镜焦距的倒数扩大4倍,像放大倍数也增加4倍。将第五组与第一组比较可知,像放大倍数增加了4倍,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可知物镜焦距的倒数也扩大了4倍,所以1/X=0.625×4=2.5,X=0.4。三、视觉和眼睛保护38.(2019七下·余杭期末)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如果信号灯光线过强,司机观察信号灯时瞳孔会变小
B.
如果要看清远处的信号灯,睫状肌会放松,晶状体变薄
C.
信号灯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
D.
信号灯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并在此形成视觉【答案】D【解析】A
眼睛上的瞳孔是光线的通道,起到调节光线的作用,当光线过强时我们的瞳孔会变小以减少光线的进入,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信号灯离我们远时,像距会比较小,要让像落到视网膜上就得让光稍发散一点点,所以睫状肌放松使晶状体曲度变小,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眼球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
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视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9.(2019七下·江干期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什么远去的帆船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呢?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
看远处的帆船时,睫状肌处于舒张的状态
B.
看远处的帆船时,晶状体曲度变小
C.
帆船离晶状体越远,视网膜上成的像越小
D.
近处的帆船在视网膜上成放大的像,远处的帆船在视网膜上成缩小的像【答案】D【解析】A、B:看远处的帆船时,睫状肌舒张使得晶状体曲度变小,让光更发散使得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帆船离晶状体越远,物距越大所以像距越小,像越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近处的帆船还是在二倍焦距之外,所以帆船在视网膜上成缩小的像,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40.如今天津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
B.
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
C.
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
D.
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答案】D【解析】如果该人远离镜头,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点更靠近焦点,所以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选项A、B错误;如果该人靠近镜头,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点更远离凸透镜的焦点,所以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b点,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41.(2019七下·嘉兴月考)
(1)小晨用手机往家里打电话,她一听就知道是妈妈在接电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判断的,听觉是在________形成的。(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右图所示现有一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供水用不锈钢水箱购销合同2篇
- 机械课程设计干啥的啊
- 智能核仪器基础课程设计
- 税收法制教育课程设计
- 编曲音乐创作课程设计
- 羽毛球上课课程设计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记录
- 联接轴课程设计
- 网站前段课课程设计
- 自动扫地机课程设计
- 《辅酶q10》教学讲解课件
- SMT工程师工作简历
-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心血管内科医生成长手册
-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任务1-4网考题库及答案
- 小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
- 资产损失鉴证报告(范本)
- 农学技能高考【种植类】复习题库大全-2、《植物生产与环境》-上(单选多选题)
- 隧道贯通方案贯通计算
- GB/T 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 GB/T 15532-2008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