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021高二政治必修3素材:第2单元-第3课-第2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_第1页
【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021高二政治必修3素材:第2单元-第3课-第2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_第2页
【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021高二政治必修3素材:第2单元-第3课-第2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生活第三课考点精析及典例分析考点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考点剖析1.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呈现(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呈现,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3)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领会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2.文化遗产: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1)含义:文化遗传即指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等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2)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争辩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呈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宝。※误区指正误区文化遗产就是世界遗产点拨:(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而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2)并非各国全部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打算,透国肯定程序,以名录的方式确立,并赐予爱护。(3)争辩文化遗产与世界遗产的作用不完全全都。争辩文化遗产可以明确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并呈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确立并爱护世界遗产对于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进展有重大意义。※典例分析(2007高考广东单科,31,不定项)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奇榜上出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为了经济利益C.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加民族分散力D.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试一试:【解析】此题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考查背景,考查同学综合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学问评价和说明问题的力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的指向性正确地推断选项观点,排解观点错误的选项。B项错误,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能带来经济利益外,还能带来社会效益,增加民族分散力,提高公民素养;D项错误,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答案】AC考点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考点剖析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2.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打算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形成文化的多样性,不会形成世界文化五彩缤纷的景象,因而文化首先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共性和特征。3.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进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行缺少的颜色,因此文化又是世界的。※误区指正误区“文化冲突论”点拨: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使得民族文化之间有时难免发生冲突,但只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公平的原则,不同民族间相互敬重、公平沟通、相互借鉴,不仅能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富强,而且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富强和进展。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行缺少的颜色。因此,“文化冲突论”是错误的。※典例分析(2008威海模拟)自1593年利玛窦把《四书》翻译成了拉丁文至今的400多年间,中国的几乎全部文史经典,都被翻译成各国文字,成为全人类的财宝。这说明A.中华文化比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更优秀B.世界上各国的文学都继承了《诗经》的风格C.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只属于自己的民族D.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试一试:【解析】我国的文化作品成为全人类的财宝,表明民族的文化同时又是世界的。A、B、C表述有误。【答案】D【力量提升】世界文化是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构成的。各民族间具共性和普遍性规律的社会实践打算了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是世界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打算了各民族文化间存在差异即文化是民族的。二者是共性与共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能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考点三敬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考点剖析1.意义(1)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行少。世界各民族间具共性和普遍性规律的社会实践打算了文化是世界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打算了文化是民族的。二者是共性与共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2)敬重文化多样性是进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进展的精神根基。敬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敬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进展好本民族文化;(3)敬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富强的必定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敬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进展的基础。(4)只有在民族公平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敬重、共同进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布满生气与活力。2.如何做?=1\*GB3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敬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当相互敬重,在进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2\*GB3②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公平的原则。在文化沟通中,要敬重差异,理解共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富强。※误区指正误区:敬重文化多样性是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点拨:敬重其他民族文化,敬重文化多样性并不是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和进展的精神根基。敬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敬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进展好本民族文化。※典例分析(2007高考海南文综,14)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沟通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沟通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①敬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敬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沟通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富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试一试:【解析】此题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在沟通中传播等学问点,考查同学的理解力量。“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体现了敬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敬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必要性;“沟通因不同而必要”,体现了文化沟通能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创新因沟通而迸发”体现了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富强。我们应敬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我们必需辨证地对待,文化的沟通、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取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进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以我为主,只能吸取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并不是世界各种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所以②说法错误。【答案】C考点四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考点剖析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沟通,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沟通文化。2.人口迁徙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人口迁徙是文化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3.训练训练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学问。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误区指正误区: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商业活动、人口迁徙和训练三种点拨:文化传播途径有着丰富的形式而不仅局限于这三种途径。特殊是传媒多样性、载体多样性,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多样化。※典例分析(2008滨洲模拟)2007年9月20日至9月23日,承载着各方期盼的“艺术北京2007当代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农展馆新馆举办。九月的北京将会由于艺术北京及其相关外围展而增加不少文化、艺术气息,成为节日北京的“文化艺术节”,这种文化沟通、文化传播、文化进步是与“人文奥运的精神是相关联的。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沟通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沟通形式来进行文化传播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试一试:【解析】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商业活动、人口迁徙和训练。但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故上述选项都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答案】D考点五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考点剖析1.传播媒介,简称传媒。2.传媒的进展历程:大体经受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进展阶段。3.传媒真正开头面对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4.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5.大众传媒现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误区指正误区:随着大众传媒的进展,意味着传统的传媒方式将被淘汰点拨:新的传媒的消灭,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逝,各种传媒在文化传播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今日,旧式传媒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进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沟通和进展。※典例分析(2008深圳模拟)近几年中心电视台《百家讲坛》掀起了一股“国学热”,捧红了易中天、于丹等一批学者。平易而富有学术气息的讲座,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再加上网络不胜枚举的帖子,使国学引起广泛关注。这说明大众传媒A.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B.是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C.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是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手段试一试:【解析】本题考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这一基础学问点,考查同学能够依据从题目中猎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问,并运用这些学问做出必要推断的力量。B、D表述错误,A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目指向。【答案】C【力量提升】这是一道事例材料型单选题,解答这类题要特殊留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对比选项,作出取舍。考点六推动文化沟通的意义※考点剖析1.文化沟通与传播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富强和进展;另一方面,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进展和进步。2.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世界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传播在加强,做中外文化沟通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赐予我们的使命。※误区指正误区:文化的沟通会冲击民族文化点拨:文化应是多元化的,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沟通与融会中进展并壮大的。中国文化也是在几千年的进展过程中,融会各民族文化,同时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不断交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而成长起来的。中国文化在向世界广泛传播的同时,也经受了几次外来文化的冲撞,如佛教东来,基督教东渐,鸦片战斗以后近代西方文明与古老东方文明的全面冲突,等等。※典例分析例1.(2007高考宁夏文综,19)2006年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训练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今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两国文化的趋同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富强的重大举措④文化上相互敬重、加深理解、亲密合作的具体体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试一试:【解析】此题以中俄互办文化年,加强文化沟通与合作的事例为考查背景,考查综合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学问生疏和评价问题的力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排解选项中的错误观点。文化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能说是基本途径,故①说法错误。文化沟通不等于文化融合和趋同,所以②说法也是错误的。应选③④【答案】D例2.(2007高考广东单科,32,不定项)近年来,我国在世界很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这说明A.中国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B.文化沟通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C.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文化沟通就是为了文化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