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学案】(江苏专用)生物高考二轮复习:课时冲关练(十二)-6生物与环境_第1页
【金榜学案】(江苏专用)生物高考二轮复习:课时冲关练(十二)-6生物与环境_第2页
【金榜学案】(江苏专用)生物高考二轮复习:课时冲关练(十二)-6生物与环境_第3页
【金榜学案】(江苏专用)生物高考二轮复习:课时冲关练(十二)-6生物与环境_第4页
【金榜学案】(江苏专用)生物高考二轮复习:课时冲关练(十二)-6生物与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冲关练(十二)生物与环境(45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6题,每题4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1·浙江高考)下列关于诞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诞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诞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诞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诞生率最高【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留意以下几点:(1)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诞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都可以影响种群密度,而其中诞生率和死亡率是主要打算因素。性别比例通过影响诞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结构)可以猜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2)年龄组成(结构)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增长型的诞生率大于死亡率,稳定型的诞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衰退型的诞生率小于死亡率。【解析】选B。本题考查诞生率计算以及性别比例、性成熟时间、年龄组成(结构)等对诞生率的影响等相关内容。A项中,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新生个体数为20,诞生率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死亡率为10%,种群年增长率为10%,故错误;B项中,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的动物,当雌雄比为1∶1时,每个个体都能产生后代,此时的诞生率最高,越接近该比例,诞生率越高,故正确;C项中,调控环境条件,使动物性成熟推迟,动物的繁殖时期推迟,会导致年平均诞生率更低,故错误;D项中,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增长型的诞生率最高,故错误。2.(202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全部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记)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解题指导】关键学问:种群的概念、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的水平结构和演替。【解析】选C。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学问。在肯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一个种群,故A选项正确;标志(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力量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记)重捕法,故B选项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于动态变化中,故C选项错误;由于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故D选项正确。【变式训练】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C.通常状况下,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解析】选C。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均有竞争现象;通常状况下,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初生演替、次生演替均能形成森林。3.(2022·海南高考)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B.削减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解题指导】(1)题干关键词:“水生生态系统”“秋季迁徙”。(2)关键学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淌的相关学问。A项中,该水生生态系统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直接影响物种的数量,故A项正确。B项中,芦苇和藻类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削减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削减,故B项错。C项中,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故C项正确。D项中,该水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残体含有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成分,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故D项正确。4.(2022·徐州三模)某池塘由于大量排入污水(pH近中性),引起藻类爆发,水草、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也相继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缘由是缺少阳光B.藻类刚爆发时,早晨采集水样检测,其pH可能低于7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负反馈调整D.藻类刚爆发时注入大量清水、清除污泥有利于生态修复【解析】选C。藻类爆发,掩盖水面,导致水生植物得不到足够的阳光而死亡,A项正确。藻类刚爆发时,早晨采集水样检测,其pH可能低于7,缘由是经过一晚上的细胞呼吸,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项正确。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整,C项错误。藻类刚爆发时注入大量清水,可降低藻类的密度,清除污泥可削减分解者的数量,从而降低分解者对氧的消耗等,D项正确。5.(202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养分化水体消灭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淌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养分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解题指导】关键学问:水体富养分化是水体中N、P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等大量繁殖而消灭的现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特点。【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水华现象。富养分化水体消灭蓝藻水华是大量含N、P的污水排到江湖中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的结果,说明物质循环的反复性,而能量流淌是单向的,所以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源主要为太阳能,也可源自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所以B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是单向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即10%~20%的能量被下一养分级同化,故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性,因此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根的吸取,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故D项正确。6.(2022·南京三模)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B.若C增加1kg,则需要消耗A约42kgC.B养分级的个体数量肯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解析】选B。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的能量之和,由于自身呼吸作用还要消耗一部分能量;若C增加1kg,依据它们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4/25、3/20,则需要消耗A约42kg;B养分级的个体数量不肯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数量金字塔有倒置现象;肯定范围内,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多。【学问总结】能量流淌的方向推断及其计算方法(1)流淌方向:(2)传递效率及计算。①相邻两养分级的传递效率=(下一养分级同化量/上一养分级同化量)×100%。一般状况下,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二、多项选择题(包括3题,每题6分,共18分。每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2022·淮安三模)某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恢复过程中更替的群落类型及植物组成见下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初生演替B.林地破坏后,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及土壤条件可能被保留C.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草丛恢复力稳定性最弱D.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解析】选B、D。过度砍伐的森林,由于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以及土壤条件,在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草丛中植物种类数最少,其抵制力稳定性最弱,恢复力稳定性最强;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植物种类较多,有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打算了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8.(2022·扬州三模)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i的量等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B.h中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但k中的能量可被生产者吸取利用C.该生态系统固定的CO2量多于各h产生的CO2总量D.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调整能量流向但不能调整物质的流向【解析】选A、B、D。生产者中i的量,等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量加上其粪便中的量,故A项错误;流向分解者的有机物(k)经分解者分解为CO2和无机盐后才能被生产者利用,不能被生产者直接利用,故B项错误;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即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多于各养分级的h产生的CO2总量,故C项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于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都有调整作用,故D项错误。9.(2022·盐城三模)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全部的杂草都有取食。为争辩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争辩人员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杂草密度(株/m2)物种丰富度(种)杂草相对优势度草龙节节菜稗草陌上菜异型莎草常规区4012.00.2470.1890.1000.1020.094稻鸭区2.35.300.2590.2710.0890A.调查杂草密度常用样方法,表中杂草密度数值为调查结果的平均值B.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物种数目C.常规区与稻鸭区的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D.鸭的引入可使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功能提高【解析】选A、B、C、D。调查杂草密度常用样方法,统计各样方杂草密度数值,求其平均值,A项正确;鸭可食用杂草,通过表格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物种数目,B项正确;常规区与稻鸭区物种丰富度不同,生物种类不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C项正确;鸭的引入可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功能,D项正确。三、非选择题(包括2题,共58分)10.(28分)(2022·泰州二模)某山区于25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全部林木。该地区25年间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经过演替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1)火灾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整个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填“增加”“削减”或“不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2)严峻的森林火灾会破坏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该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缘由是

。(3)调查人员在该地区发觉了有药用价值的五味子,可食用的榛蘑、榆黄蘑以及矮鹿、狼等多种生物。若要调查五味子的种群密度,应当接受法。(4)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除了供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外,还能够供应应和流入。【解析】(1)火灾后,由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群落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整个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增加,随着生物种类的增加,生态系统的抵制力稳定性提高。(2)严峻的森林火灾会破坏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该生态系统是有利的。(3)若要调查五味子的种群密度,应当接受样方法进行调查。(4)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除了供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外,还能够供应应分解者分解利用和流入下一养分级。答案:(1)次生演替增加抵制力(2)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样方(4)分解者下一养分级(或初级消费者)11.(30分)(2022·南京三模)下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乙表示能量流经W种群所处养分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①该生态系统有很多种动植物,其中鹭鸟等水禽就有多种,景色美丽 ,陶冶情操,令人流连忘返,这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价值。②图甲中能构成群落的是。若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消灭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③图乙中的a、b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b。④图乙中,能量被W摄入量为m,其粪便量中能量为n,c中的能量为e,b中的能量为f,则流入下一养分级的能量最多是。(2)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位于第一、其次和第三养分级,每个养分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丙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丁所示。通过比较图丙和图丁可知,养分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3)某种植物上栖息着肯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除乙昆虫。请回答: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